麻疹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的诊断及治疗
麻疹的诊断及治疗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的最具有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数可获得终生免疫。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死亡原因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50%,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消灭了麻疹。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
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
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
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机制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
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认为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麻疹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何组织时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即形成多核巨细胞,称为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s细胞。
荨麻疹急救措施
荨麻疹急救措施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疹等症状。
荨麻疹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急性荨麻疹常常需要及时处理,以减少症状对身体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荨麻疹急救措施。
1. 冷敷当你发现自己出现了荨麻疹的症状时,第一时间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冷敷。
冷敷可以缓解皮肤发痒、红肿等症状,减少疼痛感。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冷敷的同时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以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2. 使用抗过敏药物荨麻疹的症状通常都是由过敏引起,因此在急救处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索钠等药物,以缓解皮肤症状,并减轻病情。
3. 避免暴晒在急性荨麻疹期间,我们需要避免直接暴晒在阳光下,以免皮肤更加敏感和发痒。
选择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不宜使用含有刺激性的洗涤剂和化妆品,避免饮食中的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有利于减轻症状。
4. 使用激素药物在荨麻疹急救处理中,如果症状较为严重、且抗过敏药物效果不好,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激素药物来缓解症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激素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不能过量和乱用。
5. 注意保湿荨麻疹急救处理过程中,注意保持皮肤的湿润和滋润是很重要的。
可以使用一些保湿乳液、润肤霜等皮肤护理品,协助缓解症状。
6. 割痕急救在荨麻疹发生时,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割痕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并使用一些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7. 症状加重急救对于荨麻疹症状加重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以缓解和消除症状。
在进行病情评估之前,不要自行停止治疗或使用任何药物。
总之,在荨麻疹急救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症状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可能减轻症状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麻疹课件
4.发病情况
• 发病季节
冬春季节多见
• 发病年龄
6个月~5岁
• 传染源 • 隔离期
患者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10天
• 检疫期 • 预后 良好
观察21天 终身免疫
5.历史沿革
在古代,麻疹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痧、痘、 惊、疳)之首。
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首先描述麻疹 的临床特征,“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 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梢 冷,夜卧惊悸,多睡,并疮疹证,此天行之病 也”。
《证治准绳·幼科》“麻疹初起,全类伤风,发 热咳嗽,鼻塞面肿,涕唾稠黏,全是肺经之证”
—历史沿革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将麻疹分为3 期:即“初热期”、“见形期”、“收没 期”,这种分期方法迄今在临床应用。
二、病因病机-逆证
若感邪较重,或是素体正气不足,或者治 疗不当,或者调护失宜,均可导致正虚不能 托邪外泄,邪毒内陷,则可产生逆证。 邪毒闭肺--麻疹时邪内传,灼津成痰,痰热 壅盛,肺气闭郁。 邪毒攻喉--麻疹时邪热盛,夹痰上攻,痰热 壅阻,咽喉不利。 邪陷心肝--麻疹邪毒炽盛,正气不支,邪毒 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
邪陷心肝
疹点密集成片,色泽紫暗
高热不退 烦躁谵妄 甚则神昏
抽搐
利咽消肿
平肝息风
清咽下痰汤
羚角钩藤汤
①邪毒闭肺
证候: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 喉间痰鸣,唇周发绀,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 短赤,皮疹稠密,疹点紫暗,或疹出未齐,或疹出 骤没,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
总结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见于8月-5岁儿童。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麻疹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 麻疹根据病程进一步分为三期。
麻疹粘膜班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出疹期重点是皮疹的形态、分布、及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恢 复期重点是观察色素沉着。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
预防
被动免疫:
• 体弱/未接种者,接触后5天内 IVIG 0.25ml/Kg im • 维持3~8W,应采取主动免疫
控制传染源:
•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 隔离期: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10天 • 接触麻疹的易感儿隔离检疫3W+被动免疫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 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出疹前后的5天 存在并发症者:出疹后10天
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 流行形式:周期性发病→散在发病
发病机制
麻疹 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 淋巴组织 血液 (2~3d) 单核巨噬系统 并发症 喉炎 支肺炎 TB恶化 脑炎 抑制细胞免疫
血液 (5~7d)
肝脾肾 胸腺 皮肤 消化道 黏膜 肺
结膜
• 患者停留房间通风并紫外线消毒半小时 • 患者衣物肥皂清洗、阳光暴晒 • 轻症患儿居家隔离
预防
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
效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 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及时报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隔离观察
• 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麻疹典型皮疹
麻疹皮疹在
(出疹第三天)
手掌、脚掌的分布
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麻疹预防和措施PPT
预防麻疹的措施
避免近距离接触:与麻疹患者 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他 们咳嗽或打喷嚏时。麻疹可通 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避免共用物品:不与麻疹患者 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物品 ,以免感染病毒。
预防麻疹的措施
加强卫生消毒:定期清洁和消 毒常用物品和表面,特别是公 共场所和家庭中的常用物品。
麻疹的症状和 处理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早期症状: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打喷嚏、眼红、流泪等 。一旦有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
给予适当治疗:麻疹的治疗主要是 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开具相应的药 物治疗方案。
麻疹预防和措 施PPT
目录 简介 预防麻疹的措施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注意事项和建议
简介
简介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 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并发症甚至死 亡。预防麻疹非常重要,以下是一 些预防和措施的建议。
预防麻疹的措 施
预防麻疹的措施
接种疫苗:麻疹疫苗是预防麻 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医 生建议,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 麻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隔离患者:麻疹患者应进行隔 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 的隔离措施。
注意事项和建 议
注意事项和建议
遵循医嘱:听从医生的建议和 指导,按时接种疫苗,持续进 行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 洗手等。
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以减少疾病传播。
注意事项和建议
及时报告病例:如发现麻疹病 例,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 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麻疹诊疗方案
流行特征
发病率 • 在疫苗可预防疾病中,麻疹是危害世界最 严重的六种传染病之一 • 全球每年仍有3500万例麻疹,其中70万儿 童死于麻疹,而且可有严重的并发症,包 括少见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流行季节 • 冬春季高发,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
流行特征
• 我国以8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 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 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 • 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 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预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 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 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个月龄初种,1.5-2岁强化,7岁时复种 • 接种疫苗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后有低热数日 • 接种禁忌为: 妊娠、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病、白血病 恶性肿瘤及免疫缺陷病或免疫功能被抑制者(如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或放射治疗等) • 凡6周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者,应推迟3个月接种
临床表现
• 4.科普利克斑,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早 期诊断价值 发生在病程2一3d 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 为0.5一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 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 个,在1一2d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 片,似鹅口疮,2一3日内消失
科普利克斑
临床表现
(二)出疹期 于发热第3一4d开始出现皮疹 •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 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 底 • 2一5d出齐 •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 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 皮疹 • 疹间皮肤正常
临床表现
• 潜伏期约10d(6一18d),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 可延至3一4周 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 • 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一4d。起病急。 主要表现: • 1. 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热伴惊 厥。 • 2. 上呼吸道炎,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 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 3. 结膜炎表现,这时眼睑水肿、充血、眼泪增多、 畏光,在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麻疹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前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麻疹防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麻疹防控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
2. 成立麻疹防控应急指挥部:由麻疹防控领导小组下设,负责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3. 成立麻疹防控专家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分析、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建议。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监测。
2.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确诊病例,疾控中心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麻疹防控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分析疫情形势,制定防控措施。
2. 疫情调查(1)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2)采样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检测,确诊麻疹病例。
3. 隔离治疗(1)隔离治疗:确诊麻疹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有症状,及时隔离治疗。
4. 防控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麻疹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疫苗接种: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免费接种活动,提高疫苗接种率。
(3)环境消毒:对病例居住、工作、学习场所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4)交通管控:必要时对疫情发生地实行交通管控,减少人员流动。
5. 应急救援(1)物资保障: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设备及时到位。
(2)人员调配:根据疫情需要,合理调配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等。
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总结
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1 背景麻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生,但以儿童多见。
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国家消除麻疹的目标: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控制麻疹爆发,是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提高我市对麻疹爆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发生的麻疹爆发疫情,能迅速查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扑灭,阻断传播,有效控制麻疹的爆发和流行,现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2001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特编制本技术方案。
2 疫情分级和响应2.1 疫情分级根据麻疹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爆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出现1个及以上麻疹爆发点(爆发点概念见附录2)。
2.1.2 黄色疫情3周内出现2个麻疹爆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疑似麻疹病例。
2.1.3 橙色疫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麻疹爆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疑似麻疹病例事件3起以上。
2.1.4 红色疫情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麻疹爆发点。
2.2 疫情应急响应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2.2.1.1 XX疾控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XX卫生局及上级疾控部门。
2.2.1.2XX疾控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包括实验室人员)24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2.2.1.3 XX疾控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XX卫生局,经XX人民政府批准,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2.2.2.1 温州市疾控中心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温州市疾控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包括实验室人员)24小时内赶赴现场,XX疾控中心协助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麻疹 病情说明指导书
麻疹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麻疹概述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自限性疾病,传染性强。
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斑丘疹等,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measle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温病。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感染内科。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红色斑丘疹、麻疹黏膜斑。
主要病因:是因麻疹病毒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多核巨细胞检查、病毒分离检查、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且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脑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麻疹可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由于患者的年龄和机体免疫状态不同、感染病毒数量及毒力不同和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及疫苗种类不同等因素,临床上可出现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和异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力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免疫球蛋白或<8个月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
2、重型麻疹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感染者。
3、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麻疹病毒者。
二、麻疹的发病特点三、麻疹的病因病因总述:麻疹主要是因麻疹病毒感染引起,麻疹病毒可经空气飞沫到达上呼吸道或眼结膜后侵入人体。
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可发病。
基本病因: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
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性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麻疹疫情调研与处置技术指南设计(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
麻疹[填空题]1麻疹概述参考答案: 1.概念麻疹(measles)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口腔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
自从婴幼儿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该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
2.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与其他副黏病毒不同点为不含神经氨酸酶。
电镜下呈球形或丝状,中心为单链RNA,外有脂蛋白包膜,包膜有3种结构蛋白。
M蛋白为基质蛋白,功能与病毒装配、芽生、繁殖有关;H蛋白为病毒表面血凝素,能够识别靶细胞受体,促进病毒黏附于宿主细胞;F蛋白具溶合特性,使病毒细胞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3.流行病学(1)传染源为麻疹患者。
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一年四季均可见。
4.病理麻疹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感染部位数个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此种巨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眼结膜、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全身淋巴组织、肝、脾等。
皮疹为真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水肿、渗出,淋巴细胞浸润、充血肿胀所致。
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斑,表皮细胞变性,有多核巨细胞、细胞间水肿,形成空泡、坏死,而后角化脱屑。
口腔麻疹黏膜斑的病变与皮疹相似。
并发脑炎者,脑组织可有充血、水肿、点状坏死,甚至有脱髓鞘改变。
严重病例肝、心、肾也可伴混浊肿胀及脂肪变性。
[填空题]2麻疹鉴别诊断参考答案: 1.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黏膜斑,皮疹散在,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突发高热数日,热退时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为其特征。
3.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
麻疹
(二)对症治疗
1、高热:
治疗
“麻疹不怕天火烧,不烧更让人心焦” 所以在疹子未出或正出时,不可强行退热,过早服用退热药,使疹出艰 难,疹毒透不出反而内陷。体温超过39.5℃,可酌用小剂量退热药物 或头部冷敷,但不能降的太快、太猛。
(二)对症治疗 2、其他症状:
咳嗽用祛痰止咳药
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用少量镇静剂
1.血凝素(H),是表面主要蛋白,在病毒粘附于宿主细胞时起作用。 2.融合蛋白(F),在病毒扩散时使细胞与细胞融合。
3.基质蛋白(M),它与病毒繁殖有关。
病原学
麻疹病毒体外抵抗力弱
不耐热,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 耐寒及耐干燥,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2.出疹期:
全身症状
呼吸道症状加重,全身中毒症状达峰。 重者可有谵妄、抽搐 全身浅表淋巴结与肝脾可轻度肿大 肺部常有干湿性啰音 可出现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出疹3~5天后,皮疹出齐出透 全身情况迅速改善,皮疹随之消退 皮疹消退按出疹顺序依次进行 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是麻疹所特有的 无并发症者整个病程为10~14d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互相融合,有时融合扩大
成片,2~3天内消失
意义: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麻疹黏膜斑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2.出疹期:
出疹时间: 于发热第3~4d开始出现皮疹。(一水风,二猩红,三天 花,四麻疹,五斑疹,六伤寒。) 出疹顺序: 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 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3d播及全身。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病例发现
通过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 等渠道,及时发现并报告 麻疹病例。
报告制度
建立和完善麻疹疫情报告 制度,确保病例报告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麻疹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 和影响因素,为防控措施提供依
据。
调查内容
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接触史、旅 行史等,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电话调查和网络调 查等多种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麻疹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可 引起高热、咳嗽、肺炎等并发 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麻疹疫情的爆发会对社会经济 产生影响,如医疗资源紧张、 交通运输受阻、旅游和贸易受 限等。
麻疹疫情的爆发还会对公众心 理造成影响,引起恐慌和不安。
02
麻疹疫情调查方法
病例发现与报告
01
02
03
病例定义
明确麻疹病例的诊断标准, 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 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区域协作
加强地区间卫生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麻疹疫情。
04
麻疹疫情应对策略
预警与监测机制
建立全面的麻疹监测系统
01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等多渠道收集麻疹病例数据,及
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病例。
定期风险评估
02
对麻疹疫情进行定期风险评估,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预警指标设定
03
根据麻疹疫情特点,设定预警指标,如病例增长率、疫苗接种
率等,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应急预案与快速响应
制定
快速响应团队组建
组建专业的快速响应团队,包括医疗、疾控、社区等人员,确保 迅速开展处置工作。
资源保障与调配
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设备和人员得到及时保障和调配。
麻疹
4.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
[并发症]
(一)肺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小 儿。 • 麻疹病毒引起(原发性)巨细胞性肺炎:多随 其他症状消退而消散。 细菌性肺炎(继发性):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的小儿 临床特点:皮疹轻,肺炎症状较重,体征明显,预后 差。 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 易并发脓胸和脓气胸
[诊断]
诊断依据:
• 麻疹接触史
• 前驱期卡他症状,麻疹粘膜斑
• 皮疹形态,出疹顺序,出疹与发热关系,
退疹后皮肤脱屑及色素沉着
• 特异检查:前驱期鼻咽分泌物找到多核 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对早期诊 断有帮助。 • 在出疹1~2天时用ELISA法测出麻疹抗体 可确诊。
[鉴别诊断]
(1)风疹:风疹的皮疹出现较早,在鉴别 较重风疹和轻型麻疹时,应重视流行 病史及其他鉴别点。 (2)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的皮疹出现于退 热之后。 (3)肠道病毒感染: (4)猩红热 (5)血清病、药疹或败血症
2.切断传播途径:消毒 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 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 (一)被动免疫 (1)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 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 (2)如用量不足或接触麻疹后5-9天使用,仅 能减轻症状。 (3)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 (4) 使用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对接触者,仍 有潜在传染性
大量
麻疹病毒
局部粘膜短期繁殖
少量
远处器官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前驱期)
全身症状、皮疹、粘膜病变。
免疫反应受抑制
抵抗力下降
继发感染:鼻窦、中耳炎、肺炎
PPD试验阳转阴
结核病复燃
机体反应明显降低,可使肾综、湿疹、哮喘暂时缓解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麻疹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易于传播和暴发。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建立和执行麻疹防控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讨论麻疹的定义、影响、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应对突发麻疹爆发的应急预案。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眼、皮疹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脑炎以及死亡。
麻疹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麻疹,绝大部分是5岁以下儿童。
然而,麻疹可以通过疫苗预防,这使得预防和控制的管理方案得以实施。
麻疹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包括喷嚏、咳嗽、说话等传播。
麻疹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数小时。
密闭环境可使病毒传播距离更长。
患有麻疹的人患者患病后通常会在感染后的7-14天内出现病症,此时病人可以传播病毒,这被称为潜伏期。
在预防和控制麻疹的过程中,预防是最有效的方法。
疫苗接种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现在,疫苗接种已被公认为控制麻疹和减少患者的主要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婴儿在出生后9-12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同时推荐进行第二剂次麻疹疫苗接种。
此外,人们应该避免去麻疹疫情流行的地区,并避免接触有病征表现的患者。
如果在这些地区旅行或居住,人们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当然,麻疹仍然可能会出现,尤其是在没有充分疫苗接种的地区。
出现麻疹后,应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措施。
临床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诊断,并立即将麻疹病人隔离。
从发病期开始至少四天,患病者应该和家庭成员隔离开来,以避免传播。
那些接触过麻疹的人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可以考虑接种疫苗,但需要尽快进行。
此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应采取一定的消毒和空气净化措施,以消除病毒。
由于麻疹爆发可能会造成公共卫生危机,这也就引起了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关注和应对。
因此,麻疹防控应急预案应该由有关部门制定并严格执行,以确保最佳结果。
预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成立一个麻疹管理小组,以便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麻疹消毒隔离措施
麻疹消毒隔离麻疹的传播:麻疹病毒多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其在空气中或物品的表面可存活 2 小时。
当吸入含有病毒的空气或接触污染物品表面时,即可能感染麻疹。
患者在未出现任何症状之前即具有传染性。
一、病室环境管理1、每日采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1、进行湿式清洁,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三、物品的清洗与消毒1、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压舌板应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2、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遇污染及时处理。
3、可复用医疗器械及医疗装置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
4、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5、接诊的救护车及运送病人的担架和推车用后要及时消毒。
6、病人出院后要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四、门诊管理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将发热伴皮疹患者安排至发热门诊就诊与治疗。
五、病人的管理1、确诊或可疑感染病人应单间安置。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3、尽可能避免转移病人,限制病人活动范围。
必须运送时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尽可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六、手卫生医护人员为病人诊疗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手卫生,为每位病人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必要时要戴手套,脱手套后要及时洗手,遇污染和诊疗结束后流水洗手。
七、医疗废物管理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要及时放入医疗废物桶中。
凡接触病人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垃圾要及时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中有专人负责每天及时回收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
学校麻疹的预防措施
学校麻疹的预防措施为避免麻疹在我校的发生和流行,更好的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我校特制定麻疹预防措施.何谓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
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
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
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
如婴幼儿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险。
麻疹感染途径?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
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麻疹有哪些症状?一般分为二阶段。
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
第二阶段出现红疹,可持续至少4天。
皮疹一般出现于脸,后蔓延至全身。
发疹期除咳嗽。
结膜炎、流涕,还可伴有高热。
麻疹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
病程可7-18天不等。
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麻疹传染期多长?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麻疹有否预防疫苗?有。
凡1995年后出生,未患麻疹的人必须接种疫苗。
麻疹患者是否需要隔离?是。
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预防:知道了发病原因也就能更好的预防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传染源。
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当麻疹病人打喷嚏、说话或哭叫时,病毒可随着唾液飞沫喷射出来,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这种含有病毒的飞沫被易感者吸进呼吸道,就会被传染上麻疹。
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同—班级的小儿,因为接触多,最容易受到传染而患病。
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娱乐场所与麻疹病人短时间接触,也能造成传染。
如果接触了病人刚刚用过的手巾、玩具等,也有传染上麻疹的可能。
在照顾了麻疹病孩后,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顾别的孩子,也会造成传染。
生活调理:(1)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及时隔离、及早治疗。
隔离患儿不要出门,易感小儿不串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病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潜伏期一般10-11天。
麻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畏光,眼分泌物多,结膜充血,发病后第4—5天全身出现皮疹,先耳后发际,渐渐蔓延到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手掌,脚底。
皮疹消退后留有浅褐色色素斑。
消毒方法:
1、对病人可能接触或污染的门把手、用具、玩具、水龙头等用84消毒液(比例按说明)擦拭或浸泡方法加以消毒。
厕所、地面等物品表面,应及时用84消毒液(比例按说明)进行喷洒消毒。
2、开窗通风。
这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在短时间内不能杀灭这些病原微生物,而通风能起到稀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3、物理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4、终末消毒:使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作用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3O分钟,以去除残留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