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 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4.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5. 实验:测定反应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2.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实际例子引入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介绍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布置实验:测定反应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能和热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能力。
4. 评价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理解。
5.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热化学方程式及热量计算4.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及热量计算。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及热量计算。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2. 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分类。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能量变化的原因。
4. 介绍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讲解热量计算方法。
5.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6.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7.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3. 课后练习:收集并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实地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课外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及其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能与热能导论》等相关教材。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优秀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热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热化学根底知识。
【教学目标】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响2.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响3.化学反响的本质及与热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响难点:化学反响的本质及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我们所在的是本区域内生源最薄弱的,所教的学生又是普通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都比拟欠缺。
全班48名学生对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响感觉比拟抽象,在教学中应在讲解的同时结合生活实例,再辅以图示,通过不断强化,才能取得比拟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键与放热吸热反响的关系当拆开所有反响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所有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时,为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响〕,反之为__________ 2.化学能与反响放热吸热的关系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响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和相对大小。
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与反响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如下:吸热反响:反响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响:反响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3.以能量为纵坐标,画出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的简单示意图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实验2---22.〔1〕常见的放热反响:①所有的燃烧反响②大多数的化合反响;〔CO2+C高温2CO为吸热反响〕③酸碱中和反响;④金属与酸或水反响置换出氢气⑤缓慢的氧化反响〔2〕常见的吸热反响: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响;②以下几个反响是吸热反响: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 ;CO2+C高温2CO ;C+H2O高温CO+H2〔3〕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响其它为放热反响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响,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必须是-----------化学变化。
高中化学_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速搅拌混合物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2、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3、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4、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5、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讲解】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
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投影小结】1、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3、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结冰粘结【板书】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板书】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实验步骤:在5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NaOH 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升高【提问】是不是所有强碱与强酸的反应都放热呢?下面让我们做一组对比实验。
【设疑】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讲解】由此可见,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
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
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讲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本节课通过能源的重要性的引入,使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里特征,我利用本节教材设置了探究性教学,即应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分组实验后再得出结论,抽象得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理解概念,总结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以及“放金中烧(金钟罩)”,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实验使学生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
③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在提供热量上的重要作用;2.通过讨论交流,加强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通过测定反应中的温度变化,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观察一下自热饭盒与普通饭盒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回答】有一个“加热包”。
【教师引导】这个小小的加热包就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来提供热能。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利用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这节课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回忆之前所做的化学实验,想一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即吸热或放热。
【教师引导】能否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回答】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师总结】放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实验的方式感受一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实验1:【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打磨铝片能够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描述现象】有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这是因为酸遇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反应放热。
实验2:【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将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磨成粉末、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是为了使反应迅速反应完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1.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高中化学能和热能教案
高中化学能和热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及区别。
2.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方式。
3.化学能和热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和应用。
难点: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学习,通过化学反应实验展示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3.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和热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燃烧火柴的实验,引出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
2.讲解: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定义、特点及转化关系。
3.实验:进行一个化学反应实验,观察热能的释放情况。
4.讨论:与学生讨论化学能和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转化关系。
5.梳理:总结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化学能和热能转化关系的思考题。
2.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3.课堂问答: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评价:
通过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和应用。
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让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表现形式,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定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如热量的释放与吸收。
4.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演示:通过铁与稀盐酸反应氢气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 能量变化解释: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能量变化。
七、案例分析1. 以燃料燃烧为例,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化学能与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八、拓展与迁移1. 引导学生从化学能与热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2. 探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和相互转化关系;2. 掌握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2.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计算方法;2.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关系的思考。
2. 概念阐述(10分钟)A. 化学能的概念: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或变化过程中的能量。
B. 热能的概念: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带来的总能量。
C. 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而热能也可以引起物质的化学反应。
3.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5分钟)A. 燃烧反应示例:以燃烧为例,介绍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热能。
B. 燃烧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计算:通过示例计算化学反应中可释放的热能。
C.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能:介绍化学电池的基本原理,讲解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4.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15分钟)A. 热能引起物质变化示例:以吸热反应为例,介绍热能如何引起物质的化学反应。
B.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计算:通过示例计算吸热反应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情况。
5. 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溶解硝酸银的过程中释放热能,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6. 讨论与总结(10分钟)A. 学生提问与讨论,澄清和解答相关问题。
B. 总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和计算方法。
五、课堂练习与拓展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部分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热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相关内容。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化学反应转化能量为主题,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并设计一道相关的计算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 实验操作:测定反应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和热能的关系。
2. 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解释化学能和热能的定义,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具体反应为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4. 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以具体实例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5. 实验操作:测定反应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定特定反应的热量变化。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化学能和热能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测定反应热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手段:评估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效果,优化教学手段。
八、教学拓展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介绍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 热力学定律:简要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教学反思化学能与热能化学教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因此,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三个具体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其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进而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反应的吸热和放热的原因,使思维具有全面性;最后借助能量—反应过程图,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基于化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本节课采用自热饭盒题材导入又以它结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就。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如何从感性化学逐步过渡到理性化学。
通过多角度的设问等开放性措施,让学生真心实意的参与课堂。
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课堂的实效性才会更好。
本节课使用手持技术测量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
化学不仅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以致用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1课时,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要注意前后呼应与衔接,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形态。
学生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
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
高中化学_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3.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 1、什么是化学键?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导入新课]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它们燃烧时释放出热能,这些热能从何而来?这种热能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推进新课]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的表现吸热有的表现出放热呢?化学能与热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分析]2H→H2中能量变化?1mol H2中含有1molH-H,在25℃101kPa条件下,由H原子形成1molH-H要放出436kJ的能量,而断开1molH-H重新变为H原子要吸收436kJ的能量。
1、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
单位:kJ/mol。
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类比分析]CH4→4C+4H(吸收4mol×415kJ/mol=1660kJ)[讲]不同物质形成的化学键能量不同,而化学键存在于不同的物质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这样的过程就出现了能量变化。
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只要有化学反应就一定有能量变化。
[问]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4篇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4篇化学能与热能教案4篇化学能与热能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过程与方法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开展想象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教学重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络及互相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络及互相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式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创设问题情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考虑、讨论]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
这是因为反响在有限的空间里进展,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进一步考虑]反响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响的本质是什么?[学生考虑、讨论]从化学键角度分析^p 氢气和氯气反响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关系[老师补充讲解]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反响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互相作用,断开反响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氢气和氯气反响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
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cl2中含有1molcl-cl键,在25℃和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要吸收242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kj 的能量。
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掌握化学能与热能的计算方法;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2.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3.能够运用热能和化学能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3.热能与化学能的计算方法;4.化学能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将铁块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观察铁块与水接触后产生的现象。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铁块会发热?热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导入问题:热的产生是与什么有关的?与化学能有什么关系?2.学习(30分钟):a.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b.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
c.讲解热能与化学能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
3.锻炼(30分钟):给学生几个实例,要求他们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量,以及热能的转化情况。
实例1:将1g的蔗糖完全燃烧,需要释放多少热量?(已知:蔗糖燃烧热为16.7J/g)实例2:将100g的水加热到100℃,需要消耗多少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J/g℃)4.拓展(20分钟):通过相关资料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a.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如何利用?b.热能的利用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影响?五、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2.查找资料,总结化学能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小论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相互转化关系以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相关计算练习和拓展知识的讨论。
通过小实验的引导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
同时,通过相关资料和实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化学能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课时,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认识。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统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内容呈前面化学反应化学键的变化的知识引出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2、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微观角度分析,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通过实验视频体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能量转化,深刻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建立能量守恒观。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意义。
难点:从本质上(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四、教学过程:键能将放出或吸收热量做为判断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在化学反应中,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反应热是可以计算的,那么如何计算反应热呢?来,看一下之前的方程式。
ppt展示化学能键能的图片。
根据这图上的提供信息,我们来计算一下各个物质中所含有的键能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的能量。
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分别是679KJ和862KJ。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用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得-183KJ,【H=436+243-431*2=-183KJ<0】即放出了183KJ的能量。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键能(形成键释放的总能量)我们上一章学习了卤族元素,F、Cl、Br、I,由上至下元素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所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不稳定。
高二上学期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二上学期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统深入地再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在此只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如此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联系。
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同时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例和实验,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⑵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尝试与人合作,增强团队精神;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讲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能源的重要性的引入,使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里特征,我利用本节教材设置了探究性教学,即应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分组实验后再得出结论,抽象得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理解概念,总结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以及“放金中烧(金钟罩)”,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实验使学生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
③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归纳、练习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两张“工”字图,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法分析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
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
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
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
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将2-1 2-2 2-3安排
为分组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触摸反应器和观察温度计,增强感性
认识,同时还利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同时还利用概
括性的语言归纳出常见的放热反应的记忆方法--------“放金中烧(金钟罩)”。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必修Ⅰ以及前一章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电解质、化学键等
知识,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 采用实验探
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
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
现。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创设情景,引入实验
[实验探究1]
【实验2-1】实验要点:铝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明显,常常需要加热,所以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
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铝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才能明显感觉到反应放热,用温度计测量效
果会更好。
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
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这部分学习分为两部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
能量变化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实验探
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1
2Al+6HC2AlCl
3
+3H2↑释放Q
(生成物)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表现为放热
Ba(OH)2·+2NH42+2NH3↑+10H2O
E
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表现为吸热
E(反应物)E(生成物)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Q 放出Q
E(生成物)E(反应物)
所以: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在上一章我们学过,化学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是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板书]
吸热〈放热,所以总反应放热
生成物E(生)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微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断键所放出的热量和原子成键所吸收的热量的相对大小。
3、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三)巩固练习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使学生对所
学知识巩固加深。
为此,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中和热
的涵义。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
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因此十分重要。
一、两句话:
(1)、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微观上取决于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成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两张图:
(1)E(反应物)E(生成物)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Q 放出Q
E(生成物)E(反应物)
(2)
放热,所以总反应放热;
三、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放金、中、烧(放金钟罩)
①所有的燃烧和缓慢氧化
②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验证: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C(s)+H2O(g) =CO(g) +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