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校,是一个年轻人们追求梦想的地方,一个思想碰撞的场所,也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平台。
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张,其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1.文化氛围淡薄现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与企业对接越来越紧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主题逐渐偏向了就业。
同时,高校对待文化建设的态度也越来越消极,一些高校仅把文化建设当作了一时的宣传或者节目。
而长期以来,缺乏文化积淀的大学校园,自然而然难以建立起丰富的文化氛围。
2.文化形式单一在一些高校,文化建设主要考虑到让学生娱乐快乐,因此,搞一些特别有娱乐性的节目,例如文艺晚会、歌唱比赛、话剧比赛、即兴曲艺等等,但文化的多元性模式往往被忽视,形成了结构单一的文化形式。
因此,吸引学生参与及文化水平的提升的效果有限。
3.文化传承难度大文化是历史的延续,高校文化建设一方面承载了文化传承的任务,同时也应该承担着把现代文化融入传统文化的职责。
而现实中,高校文化传承的难度依然很大。
现有的教育体系和规定往往是将传统文化较为简单粗陋地传授,学生在经历多年累积的教育与生活后,以及越来越多的真实的社会体验之后,随之对传统文化往往会降低兴趣,因此,文化传承的任务需要进一步思索及探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1.建设精品文化节目首先,建设精品文化节目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对文化建设产生兴趣。
在文化节目的策划过程中,要注重节目内容的多元化性和艺术性。
创意、思想、遗产、表演等都应该兼备。
高校可借助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传媒去推广宣传,让更多的学生来了解、参与、感受精品文化节目的风采。
同时,定期推出更具内容与文化独特性的精品文化节目,来制造基于多元的文化氛围,提高文艺、戏剧、音乐等各方面的表演规格。
2.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其次,加大文化教育投入,提高课程质量和师资力量培养学生文化气质,让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标杆,同时要增加对文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样的文化;制定稳固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特色课程等,让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城市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文化环境脏乱差,文化市场乱象丛生,公共文化服务不完善等。
首先,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
目前,许多城市的文化建设仍然停留在单一的文化演艺设施建设层面,缺乏对城市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和文化市场等方面的科学谋划和总体规划。
这导致了城市文化建设呈现碎片化、局部化的发展态势。
其次,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文化资源往往聚集在城市中心地区,而沿海城市、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文化资源配置,不仅导致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加剧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再次,城市文化环境脏乱差。
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新兴城市,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文化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城市文化环境的脏乱差现象。
例如,城市内部的文化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市场秩序混乱,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等问题。
最后,文化市场乱象丛生。
当前,我国城市文化市场上存在大量盗版、非法经营、虚假宣传、恶意竞争和暴利现象,使得文化市场规范发展的困难增加,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二、对策提出针对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加以解决。
具体来说,应该积极推进城市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文化环境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加大对文化市场监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普及等。
首先,推进城市文化体制改革。
要推动城市文化体制的改革,提升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的城市文化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全行业的城市文化管理体系。
同时,还需加强文化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加强文化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
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 校园文化缺乏特色和互动性。
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独特的特色和吸引力,很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另外,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互动性,只是单向传递信息,缺乏真正的交流和互动。
2. 校园文化水平不高。
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并不高,内容单调、无聊,缺乏新颖和创意。
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和互动性。
通过重视文化创意和创新,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和吸引力的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 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创意活动,促进创新和创意,让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化活动和资源,提高校园文化的水平和档次。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只有通过创新和提高,才能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有特色、有质量、有吸引力的文化形态,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 1 -。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文化建设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然而,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城市文化资源不足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很多城市在文化资源方面却并不丰富。
文化设施和机构相对匮乏,文化传统和底蕴不足,这使得城市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障碍。
2.城市文化氛围欠缺由于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往往缺乏对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导致城市文化氛围比较淡薄。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不够,文化消费需求不足。
3.城市文化产业不健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完善,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到市场化运作,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城市文化企业发展困难,文化产业链不成熟,文化产品创新不足。
4.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不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不足,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有待提升。
5.城市文化活动不够多样化城市文化活动模式相对单一,很多城市的文化活动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导致市民的文化消费欲望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这也凸显了城市文化建设在活动丰富多彩度方面的不足。
二、对策1.加大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对文化设施和机构的建设和改造。
同时,还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建设。
2.提升城市文化传播政府要通过宣传和推广,提升城市的文化传播能力。
可以采取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宣传等方式,提高市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培育健全城市文化产业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完善。
同时,也要引导和扶持文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运营。
4.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政府要加大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文化缺失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文化缺失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精神灵魂,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习俗风情以及艺术品位的集中体现。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文化缺失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文化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带来的影响。
2. 文化缺失的表现形式2.1. 语言失传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工具,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的语言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这不仅导致了人们之间交流的困扰,更使得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逐渐消失。
2.2. 文化习俗淡化许多地区的传统习俗正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更加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愈发冷淡。
这使得一些重要的节日、庆典等文化习俗逐渐消失,无形中削弱了地区的文化底蕴。
2.3. 历史记忆的缺失历史是人们过去的经验总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历史记忆正在逐渐丧失。
由于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追求新鲜感,对于传统的历史记忆缺乏兴趣,无法理解和传承。
3. 文化缺失的影响3.1. 价值观念混淆文化是人们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的集合体。
当一个社会的文化逐渐丧失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往往会受到冲击。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混淆,失去了准则和方向。
3.2. 文化多样性受挑战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然而,文化缺失使得多元文化面临威胁。
当一个地区的文化丧失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消失,更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财富流失。
3.3. 社会凝聚力减弱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凝聚力之源。
在一个文化缺失的社会中,人们可能失去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减弱了社会的凝聚力。
这将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割裂,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4.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文化缺失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4.1. 加强保护和传承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语言和传统习俗的保护力度。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的文化也日益受到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涉及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并提出对策。
第一,校园文化缺乏深度和独特性。
许多高校都缺乏自己的特色文化,只是简单地复制其他学校的做法。
这不仅导致了文化的重复和模式化,更是失去了高校文化应有的深度和独特性。
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自己的文化特点,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营造符合高校氛围的校园文化。
第二,校园文化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性。
当前一些高校的文化建设是单向的,学生只是接受文化体验,缺乏自主参与和创新性。
这是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例如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体验和创造自己的文化。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脱节。
一些高校文化建设脱离学科建设,缺乏相关学科和专业的支持。
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文化体验和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很难发掘更深层次的内涵。
因此,高校应该将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建立相应的文化教育课程,以及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学生,使校园文化真正融入到学科建设当中。
第四,对校园文化管理不够重视。
一些高校对文化管理的要求和制度不够明确和完善,使得一些文化活动的品质和规模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文化活动的品质和安全。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尤其需要我们重视。
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为校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体验。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对策,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我国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我将谈论一些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文化缺位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建设了大量的新城区和新的大型基础设施。
然而,在这些城市中,由于历史和文化底蕴缺失,城市文化建设常常被忽略。
这些城市在治理和发展上往往不能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缺乏文化内涵和魅力。
这种“千城一面”的状况,不仅导致城市形象单一,也使得城市失去了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针对这样的问题,对策应该是:鼓励城市居民积极参与推广本地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同时注重文化保护,保留和弘扬传统文化。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支持当地优秀的文化产业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城市的优势和特色。
二、城市规划不够人性化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高度重视规划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人性化规划。
城市规划应该符合市民的需求和利益,而不是只是在经济和功能上考虑问题。
例如,许多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高楼大厦、广场和商场等,而在这些城市中,公园和绿地却显得异常稀少,这对市民的日常休闲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针对这样的问题,对策应该是:加强与居民的交流沟通,了解市民需求理念;政府应该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人性化和公共性,增加公共设施和绿化比例,让城市成为人们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城市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目前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政府应该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给与足够的注意,提高文化设施的普及率与品质。
四、文化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文化教育培训体系是保证城市文化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教育培训体系还未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社科院曾在某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查, 调查发现: 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 认识不足,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四成的大学 生对传统文化不抱乐观态度。 社科院表示之所以搞这么一个调查,是希望传统文化缺失 的现象能引起关注。
查趣 方 他 京 程剧各剧 度种种或 调兴地其
60
对于古代经史子集的看法
偶尔翻阅75.4% 敬而远之16.4% 从来不看5.8% 爱不释手0.4%
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前景了解不够,对于传统文化前景 的认识,仅有7%表示很乐观,其余20.4%表示乐 观,40%表示很难说,20%表示不乐观,2.6%表 示很悲观。 当然,也有乐观的一面,传统文化对于当前中国 社会的影响,有50%的同学认为很重要,有40%的 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至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90% 的同学可以完全摆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当被问 到世界华人对中国的认同时,有58.5%的同学选了 文化。
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客观原因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和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现实原中国各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观原因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可塑造力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客观原因青少年爱好运动厌恶呆板的旧事物青少年好奇心重乐于接受新事物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和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现实原因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对文化的功利主义倾向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缺乏继承对新文化的狂热追求中国各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观原因资源文化教育国家体制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硬件资源较少传统文化教育被冷漠国家教育体制导致的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解决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存在问题的方法上文已经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生存的状态和原因而我们都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学好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对策
第一,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或思想教育部门的责任的观念是狭隘而有害的。所以,务必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使高校领导者、管理者、老师、服务人员、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长久机制,从体制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性,杜绝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走过场”。
第四,采取了短期突击式的功利主义行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而很多高校随着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为了跟上发展的形势,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措施搞形式主义。有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活动是应付一时需要,走过场、一阵风现象普遍存在。上级来人检查、调研,或者看到兄弟高校开展某类活动,就在本校也一阵风地突击开展一系列活动,领导一走或者兄弟学校结束了活动,也随之偃旗息鼓。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之所以能够出现,原因复杂,既有客观上学校外延式扩展、应付上级各类检查等因素所导致,也有部分领导主观上好大喜功、追求立竿见影效果所激发,还有部分学校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人才、资金储备不足或重视不够等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
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一)大学精神的失落。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
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
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
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
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
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
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
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二)运行机制不当。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及应对策略
105文|曲薇蔚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主要就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突出挑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改变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一、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由全校师生共同创建,遵循教育规律,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直接反映大学办学水平的一种价值取向,作为规范、理想观念和群体意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一定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想原则等方面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对人们的心灵、行为、思想、精神塑造的目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知识结构、伦理规范、作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题形式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深深熔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和相互联系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及自信。
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及成因1、社会因素全球化的加剧、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建设造成很大冲击,给大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分析大学生中国文化缺失原因
分析大学生中国文化缺失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越来越广泛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很多人不仅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热爱,而且在现代文化的洪流中也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迷失自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一、教育体系问题教育体系是塑造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工具,但在现实中,传统的文化教育被淡化,近现代文化一以贯之。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仅仅接触到了计算机、数学、外语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等乃至中国历史都缺乏了解。
这样的教育体系限制了大学生视野和学识的拓展,使他们难以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
二、家庭教育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家庭中缺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往往被注重现代生活的家庭环境所影响,导致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基础和情感认同。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适时给予子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创建家庭氛围并制定相关制度来增强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三、社会环境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流动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渐趋漠然。
中国本土的影响在些情况下逐步失去了优势。
大学生身处一个以主流文化为主的社会,这种环境往往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使他们更加崇尚西方文化,同时表现出一些失去信心的现象。
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精神冲撞中,很多大学生被迫做出抉择。
尤其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着相当严峻的对抗。
现代文化包含了网络游戏、微博、社交网络等吸引年轻人的快节奏的现代娱乐方式,吸引大学生选择现代文化的时代思潮。
然而,在一个传统文化的国度,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观念都至关重要。
以上,是从教育体系、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文化冲突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文化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城市文化认知不足:一些城市居民对城市文化认知不足,对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导致了城市文化建设的推进缓慢。
2.地方特色缺失:一些城市在文化建设中缺乏地方特色,过分追求外来文化或者平庸的模仿,导致城市文化缺乏灵魂。
3.缺乏城市文化氛围:一些城市缺乏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场所,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不高。
4.文化设施不足: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不足,文化设施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
5.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6.文化市场管理混乱:一些城市文化市场管理混乱,存在非法经营、侵权盗版等问题,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受阻。
二、对策1.加强城市文化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城市文化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度。
2.弘扬地方文化:通过搭建地方文化交流平台,推广本土文化,挖掘和传承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3.丰富文化活动与场所:加大对文化活动和场所的建设力度,举办更多的文化节日、艺术展览等活动,提高城市文化氛围。
4.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文化设施的规模和质量,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
5.发展文化产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企业,加强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6.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侵权盗版等行为,保护文化产业的合法权益。
7.推动城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充分利用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增加城市经济的文化附加值。
8.加强城市文化标识建设:通过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标识,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使城市文化更具吸引力。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是指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使城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和个性化。
然而,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下面就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我国的多数城市文化资源开发水平相对较低,文化资源丰富但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许多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但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导致文化资源的价值无法充分挖掘和利用。
2.城市空间文化缺失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城市中的文化空间缺少,大量的城市空间被商业化、工业化所占据,导致城市文化气息的减弱和文化活动缺乏。
城市中的公共文化设施不足,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3.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城市文化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市级文化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文化市场缺乏规范和监管,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4.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足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发展不够成熟,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缺少原创性、缺少市场竞争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5.城市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城市文化活动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城市文化市场缺少创新和活力。
文化活动缺乏演出、展览、讲座等多元化的形式,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6.城市文化品味不高城市居民的文化品味有待提高,缺乏对深层次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大多数市民对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的接受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二、对策1.加大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大对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加强对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校园文化创新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重复性较高,缺乏新意。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失去兴趣,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
对策一:加强校园文化创新。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可以组织一些新颖、有趣的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文化人士到校园讲座或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问题二:校园文化缺乏深度。
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校园文化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却忽略了内涵,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验到校园文化的魅力。
对策二: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通过开展一些深度性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校园文化的内涵。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艺术培训班或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化技能,提高文化素养。
问题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合。
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分散、零散的现象。
各个学院、社团之间缺乏协调和整合,导致校园文化活动难以形成整体性。
对策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机制,加强学院、社团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校园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学院和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和整合。
总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高校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校园内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大学校园内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提纲一、大学生教育现状分析在现代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适量增加传统文化元素的对策是:改革课程结构,加强课堂教学;立足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觉。
二、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缺失原因(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 对每个人来说,无论是大学在内的学校教育完成以后,还是继续教育的延伸,各种形式的教育仍不能满足现实生活工作的激烈竞争的需要。
(2)社会环境日益复杂: 各种文化思潮及价值理念潮水般涌入,一些利益、金钱等意识也夹杂在其中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更加突出个体利益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异化成金钱关系。
(3)传统文化在当今教育中的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竞争和学校间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更加注重于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
三、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失的解决对策(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教学的重视,将传统文化课纳入教学计划,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
(2)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单纯只追求课程化和知识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得到优秀、先进文化精神的熏陶。
大学校园内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1.1文化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文化资源并不充足,大部分文化活动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中小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大城市,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影响了全国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1.2文化设施不完善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不够完善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大城市拥有许多文化设施,如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但在一些中小城市,这些设施并不完备,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文化设施。
1.3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平衡。
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的文化产业发达,但中小城市的文化产业却相对薄弱,文化企业较少,规模也较小,导致了文化产业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
1.4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鼓励和支持创新。
但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传承和创新的平衡还有待加强,有的地方可能只重视传统文化传承而忽视了当代文化的创新,有的地方则只追求新潮时尚而遗忘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都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二、对策2.1加强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针对文化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当建立城市间文化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的文化资源互补互助,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此外,应加强对中小城市的文化资源建设支持,鼓励开发和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提高其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力。
2.2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为了解决文化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大对中小城市文化设施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各地相应文化设施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多功能文化中心等方式,促进文化设施的共享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2.3扶持中小城市文化产业有针对性地扶持中小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通过支持文化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等手段,鼓励和引导这些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全国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呼唤沉睡的大学城文化——关于大学城内文化含量缺失的几点思考
“ 脚 ” , 即 文 化 。 如 果没 有 文 化 右
中 , 原 有 的 农 业 文 明 的 地 域 文 化 往
的 滋 润 与 护 养 , 大 学 城 就 不会 有 质
量 。 大 学 城 应 该 让 人 们 从 中 既 能 够 看 到 各 高 校 的历 史足 迹 , 又 能 够 看
往 随 之 荡 然 无 存 , 令 人 惋 惜 。事 实 上 , 原 有 的古 镇 、 村 落 的 迁 建 和 移
它为中国培养 了
大 批 的 国 家 栋 梁 之 才 , 为 中 国 抗
大 , 它 应 包 含 原 有 校 园 的 历 史 文 化 , 并 能 创 造 出体 现 时代 精 神 的 新
校 区特 色 文 化 。
日战 争 和 解 放 战 争 的胜 利 作 出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贡
的 田 园 牧 歌 式 的 地 景 被 新 的 大 学 城 人 工 景 观 所 逐 渐 取 代 。 在 这 一 进 程
在 大 学 城 的建 设 中, 如 果 新 校 区建 设 是 大学 城 发 展 迈 出 的 “ 左
脚 ” 的 话 , 那 么 必 须 紧 情 感 和 心 理 认
的 大学 城 建 设 效 果 之 所 以较 好 ,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就 是 因为 这 些 城 市 都 有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积 淀 和 人 文 资 源 , 也
架 与构 筑 大 学城 的 文 化 有 着 天 壤 之
别 ,值得 我们 深思 。
口 古 井 、一 座 石 桥 ,也 可 能 是 数
区是 社 会 学 中一 个 从 空 间 形 式 反 映 人们 社 会 生 活 的概 念 . 范 围 有大 有 其
小 , 一 个 国 家, 一 个 城 市 , 一 个 村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
76951 高等教育论文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托。
只有在充分了解该语言所在国家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使用该语言交流。
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相关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导致交流失败或人们之间的误解。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文化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教师在讲授英语时,能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导入到英语教学中,但往往忽略了母语文化的渗透。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对中国文化了解到位,从而无法用英语表述清楚,造成了交流过程的误解。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这一现象,并探讨其解决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由于中国特有的教育体系,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授上,为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奠定基础,而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即交流。
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在交流过程中不能同外国人有效的沟通。
特别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明自己的意思。
同样,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会适当的导入西方文化,以便学生更好理解文章。
但是有一点往往被授课教师所忽视,即只讲授西方文化,而很少会渗透中国文化,也很少将两种文化对比。
因此,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机会很少,导致了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出现。
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意味着学生能用英语同外国人积极有效沟通,更要求学生能通过语言了解学习他国文化,并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的互通互融。
这就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环节中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浅显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授课堂上需要掌握的词汇和基础知识。
这样达到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二、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1.语言教学的目的存在偏差。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往往把考试作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唯一手段。
例如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中,判断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引言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种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在校生缺失中国文化的现象也日渐明显。
中国文化是深不可测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而原本在中国生活长大的学生,却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
因此,本文结合跨文化视角,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在校生缺失中国文化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中国文化在校园中的表现中国文化是多彩多样的,它蕴含着众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在高校中,很多中国学生却没有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文化。
比如,在校园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相互之间很难建立深入的友谊,缺乏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学生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尊重和谦虚的精神,有时候表现得过于骄傲和自大,甚至会给其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代社会中,人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和文化形态多种多样,很多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其次,教育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于文化价值观的传达,因此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许多年轻人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当下的时尚和潮流上,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高校在校生掌握中国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并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究。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文化的价值,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加强国际化交流通过国际化交流,让学生与他国的学生和文化相接触,同时学习到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促进双方的理解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论文关键词】大学城缺失文化整合文化与涵化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的大学城普遍存在各种丈化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文化底蕴、文化共享与整合、文化创新与转换以及丈化传播与涵化等方面;在大学城建设的初期,应着
重处理好文化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独立和共享的矛盾。
大学城(University City),又称大学市镇(Campus Town)、大学园区或高教园区(University District ),多数研究者将大学科技园区或高科技园区(University Research Park)也包括在大学城的范畴之内。
由于称谓各异,分析角度不同,各研究者对大学城的界定也不尽一致,笔者倾向于《大辞典》对“大学城”的解释:“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
一般在5-10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便利的食宿、等条件。
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英国的剑桥和牛津、日本的筑波等。
”(顾明远,1991)即,大学城的组成要素既包括一所或多所高校,也包括周边社区、企业以及各项配套设施,且各组成要素之间互动发展、相互融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社区整体。
大学城率先出现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起源期,以11世纪前后的巴黎大学为代表;二是初步形成期,以13-18世纪的牛津大学城和剑桥大学城为代表;三是发展定型期,从18世纪开始,以美国的
哈佛、耶鲁大学城为代表;四是持续发展期,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以日本的筑波大
学城为代表,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一些大学城。
(俞建伟,2002)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大学城分成不同类型,而认同度较高的是根据发展过程中形成原因的不同,将大学城划分为传统型(或自然发展型)和现代型(或规划建设型)两类,前者以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
城以及美国的哈佛、耶鲁大学城为代表,主要指一所或若干所集中于一地的大学,因其规模日益壮大,从而使大学校园本身或者大学周围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后者以
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美国密苏里大学城为代表,主要是指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由政府、企业等规划建设的一些大学城或科技园区。
(冯增俊,2003)
较之于西方大学城的自然发展模式,我国大学城绝大多数属于现代的规划建设型,其显著特征就是“主动构建”。
针对我国大学城的特性,有研究者又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
政府规划模式,如上海松江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杭州滨江大学城等;
二是企业运作模式,如北京东方大学城;三是政府、企业、与高校合股模式,如合肥大学城。
我国的大学城是一种舶来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高校继合并、扩招之后
寻求发展的一种创新办学模式,更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上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合并工作的不断推进,以一所高校为单位的市区
办学条件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于是,高校开始以联合办学的模式将校
区拓展到城郊。
可见,大学城的兴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紧张问题;同时,兴建大学城对当地政府而言又是
一项目综合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机遇,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大学城的文化内涵
“文化(cu lture )”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为对土地的耕耘和对植物的栽培,后来引申为对
人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
现代意义上文化概念的始作俑者是人类学家,他们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后天习得的,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生理、的关系,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都可归人广义文化之列;狭义文化则主要指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观念和行为,即主要侧重于
一个社会的精神层面,剔除了广义文化中“物”的成分。
为了使本文不因研究对象过于宽泛
而缺乏针对性,也由于大学城与狭义文化的关系更为直接和紧密,我们倾向于在狭义文化的背景下讨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教育与狭义文化的关系极为紧密。
多数文化人类学家都认为,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授系统化了的文化。
与相比,高等教育除了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形式,传承文化、传播外来文化之外,还具有创造新文化并向外传播的功能。
而大学城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高校数量多、规模大且资源共享,与周边社区互动发展并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大学城文化,其文化内涵具备以下特性:
(一)大学城文化的积淀性
从高校文化层面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历史积淀性,侧重于文化濡化⑤,即通过教学、科研、社团活动等途径传承现有文化,使年轻人逐步完成社会化过程。
高校是文化濡化的重要机构之一,更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相对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濡化机构,对青年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而大学城以高校为核心,同时配有社区和商业区等相关设施,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大学更具有社会性,其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功能就显得更为鲜明。
(二)大学城文化的整合性
从各高校之间的文化关系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相对整合性,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达到文化的共享与整合。
相对于传统的高校,大学城文化更具开放性的特征,高校之间虽然相对独立,但又同属一个大学城,首先在规划和区域文化等方面就具有相通性;随着办
学的不断深入,高校之间无论在教学设备、课程和师资等教学资源方面,还是在非正式的
学生社团方面,都会逐步达成共享,最后整合成一种高校各具特色又相对和谐的大学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