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细菌培养鉴定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是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的重要实验室,操作流程的规范
性和严谨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
室标本操作的流程。

1. 样本接收:首先,接收来自临床的标本,如血液、尿液、脑
脊液等,标本应该在规定时间内送到细菌室,并在接收时进行标记,包括标本来源、送检医生、送检时间等信息。

2. 样本处理:接收到标本后,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标本的分装、保存和处理。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确保标本
的完整性和质量。

3. 样本培养:将处理好的标本进行培养,通常采用琼脂培养基,根据标本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
气含量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进行调整。

4. 细菌鉴定:培养出的细菌需要进行鉴定,包括形态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等。

通常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
进行生化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5. 结果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细菌种类、数量、鉴
定方法、结果等信息。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 报告发放:将鉴定结果整理成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帮助其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7. 清洁消毒:操作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

细菌室操作规程

细菌室操作规程

痰液培养1、痰涂片,根据需要分别做革兰氏染,抗酸染色等。

2、将痰加入盛有15-2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剧烈振荡5-10秒,然用接种环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沾出,再放入另一试管内,以同样的方法反复二次,最后剩余的脓痰接种在培养基上。

3、对可疑病原菌,应做涂片镜检,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4、检出致病菌时,应报告: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致病菌名称:×××5、未检出致病菌时,应报告:正常菌群。

尿液培养1、用5-25μl加样器,加消毒后的无菌吸咀,吸尿液5μl滴注在血平板上,用接种环涂抹,待表面干燥后,35℃培养过夜,计数生长菌落数,结果乘以200,求出每ml的细菌总数(cfu/ml)。

2、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计数小于105 cfu/ml,革兰氏阳性球菌计数小于104 cfu/ml,结果报告:细菌培养阴性。

3、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l,革兰氏阳性球菌计数大于104 cfu/ml有诊断意义,,应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血液及骨髓培养1、无菌操作静脉取血5ml,0.5ml注入L型培养管,混匀后置烛缸内孵育;剩余血液注入普通培养瓶,置35℃温箱孵育。

2、血培养瓶和培养管经48小时35℃孵育后,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盲目传种一次。

3、盲目传种后,培养瓶和培养管继续孵育至7天每日早晨取出检查有无生长,并摇匀培养液继续孵育。

4、肉眼见有细菌生长时应取生长物移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进行分离以获得纯培养,同时取生长物做革兰氏染色,将革兰氏染色结果,电话通知临床医师。

标本经平板分离纯培养后,做鉴定和药敏试验。

正式报告细菌名称和药敏结果。

粪便标本培养1、按需要进行涂片,做不同的镜检和染色2、接种SS平板及麦康凯或伊红美兰平板,3、未发现沙门菌或志贺菌的可疑菌落,可报告:未检出志贺菌和沙门氏菌。

4、对疑似该两种细菌的菌落且同志贺菌诊断血清之一发生明显凝集者,可报告:“检出XX志贺菌”并报出药敏结果;与沙门菌多价群因子诊断血清发生明显凝集者可报告:“检出XX群沙门菌”并报出药敏结果。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
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如下:
1.制备10倍品匀液。

按上一步操作程序,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2.取样并制备平板。

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空白对照。

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士1℃恒温水浴锅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3.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士1℃培养48h+2h。

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凝固后翻转平板,按2.1条件进行培养。

4.平板上菌落计数可使用自动化菌落计数仪,也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培养基上菌落数量和相应的稀释倍数。

选取菌落数在30-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以上就是一般生菌数检验方法,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微生物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本文将介绍一般的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

一、样品采集与处理1. 样品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样品类型,如水样、食品样、土壤样等。

2. 采集样品: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3. 处理样品:根据具体情况,对样品进行处理,如稀释、研磨、过滤等。

二、培养基的制备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

2. 制备培养基: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操作规程制备培养基。

三、菌落计数1. 加样和摇匀:将样品加入培养基中,并充分摇匀。

2. 培养:将培养基装入培养皿或培养瓶中,进行恒温培养。

3. 菌落计数:根据菌落的外观、形态等特征,进行菌落计数。

四、纯化和鉴定1. 提取纯种菌:从培养基上选取单个菌落,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纯种菌。

2. 形态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初步鉴定。

3.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检测,如氧需求性、产气性、酶活性等,进一步鉴定。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可选)1. 提取DNA/RNA: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待检微生物的DNA或RNA。

2. 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标序列。

3.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确定目标序列的存在与否。

六、结果分析与报告1.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待检微生物是否合格。

2. 报告编写: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

3. 结果验证:可以进行复核实验或委托第三方实验室进行验证。

以上即是一般的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检测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实验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做好实验安全和样品处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3
一、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条件及设备
▪ 细菌实验室 ▪ 无菌实验室 ▪ 基本设备
编辑ppt
4
细菌实验室
细菌实验室是细菌检验的场所,在此完 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 药物敏感试验。所以细菌实验室必须具 备空气及桌面消毒的条件,确保室内相 对无菌。如:足够强度的紫外线灯管, 耐酸碱的桌面等。
编辑ppt
22
⒋结果分析及报告
⑴结果分析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易受到 定植在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污染。当从送检标 本中分离出多种细菌时,确定那一种分离细菌 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这对临床诊断 与治疗至关重要。当在同一培养基上分离出1 种以上的病原菌(复合菌)时,要结合患者的 临床症状,涂片染色镜检情况及患者近期细菌 分离培养结果等,综合判断所分离的多种细菌 中那一种细菌可能为致病菌,通常多为优势菌。 当分离的优势菌与涂片染色镜检结果一致时, 要做药敏试验。若分离培养结果与涂片染色镜 检结果不一致时,可不进行药敏试验,以免误 导,仅报告分离鉴定结果,由临床大夫定夺是 否重试。
编辑ppt
14
⑶标本运送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 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 冷藏。自动化连续检测系统虽有允许延迟上机 检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还是应该尽量减少延 迟上机时间。
编辑ppt
15
3.分离培养
⑴血培养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⑵血培养瓶处理 传统手工法血培养每天至少检 查一次,注意微生物生长可视信号,应无菌抽 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选择合适的培养 基转种,同时做药敏试验。
编辑ppt
33
致病菌能够破坏宿主的防御系统,其致 病机理是细菌产生毒素和对人体组织的 侵袭性,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细菌既具有 侵袭性又能产生毒素。抗生素治疗可以 破坏宿主的正常菌群,导致某些细菌如 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 胞菌和念珠菌等过度生长,也可引起腹 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气单胞菌和 邻单胞菌应作为实验室常规培养的主要 腹泻病原菌。

菌种检定操作规程

菌种检定操作规程

菌种检定操作规程
《菌种检定操作规程》
一、目的
菌种检定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菌种检定过程,确保检定结果准确可靠,保障实验室菌种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实验室对菌种进行检定的操作。

三、设备和试剂
1. 必备设备:无菌工作台、培养箱、平板计数器等。

2. 必备试剂:琼脂培养基、生理盐水、甘油等。

四、菌种检定操作流程
1. 取样准备:将待检菌种进行悬浮液制备或直接取样,保证单一菌种在接种时的质量。

2. 培养基接种:将取样溶液均匀涂敷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将琼脂培养基放入培养箱进行培养。

3. 孵化:将接种后的琼脂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进行相应的温度和时间的培养。

4. 菌落计数:使用平板计数器对菌落进行计数,记录结果。

5. 结果分析:根据计数结果,对菌种进行鉴别和鉴定。

五、结果确认与报告
1. 只有经过两名以上实验人员的确认,结果方可出具。

2. 将检定结果填写在检定记录表上,并进行备份存储。

六、质量控制
1. 定期对实验室设备和试剂进行检验、校正。

2.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对检定结果进行复核和比对。

七、附则
1. 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出现异常结果时,要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处理过程。

2. 本规程未尽事宜,由实验室主管负责进行详细规定。

以上即为《菌种检定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各实验室严格按照此规程进行菌种检定工作,确保实验室菌种质量及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规范

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规范

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规范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范旨在确保医院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的科学、规范和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细菌培养与鉴定工作。

二、术语定义1.细菌培养:指将细菌分别、培养到可见菌落的过程。

2.鉴定:指确定细菌菌种的过程。

三、细菌培养操作规范1.培养基的准备与使用–全部培养基都应标注菌名、日期和操作人员,并按规定保管。

–检查培养基的使用期限和质量指标,过期或有破损的不得使用。

–培养基的制备应依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无菌条件,料子应经过高压灭菌处理。

–确保培养基的pH值符合要求,并严格掌控培养基的成调配比。

2.样本手记与处理–样本手记前,应确保患者知情并取得同意。

–样本手记器械应满足无菌要求,手记过程应避开污染。

–不同类型的样本应依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开交叉感染。

–对于带有抗菌药物的样本,应妥当保管并标注抗菌药物名称及浓度。

3.培养条件与方法–培养箱和培养条件应定期检查,确保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符合要求。

–不同类型的细菌应依据其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培养过程中,应避开传染性菌株的扩散,严禁用手接触培养基。

–培养时间视具体要求而定,依照标按时间进行察看。

四、细菌鉴定操作规范1.鉴定方法的选择与准备–依据不同类型的细菌和鉴定要求,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

–依据鉴定方法的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药物。

–确保鉴定方法的操作流程清楚,依照标准规定进行操作。

2.鉴定试剂和培养基质量掌控–对鉴定试剂和培养基进行质量掌控,保证准确性和全都性。

–试剂和培养基使用前应检查标签,过期或变质的应严禁使用。

–掌控试剂和培养基的保管条件,避开受潮、变质等情况。

3.鉴定操作步骤–依照鉴定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严格依照规定的操作时间和温度进行处理。

–操作前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准备必需的消毒工具和器材。

–小心操作,避开手指直接接触试剂。

4.鉴定结果的记录与报告–鉴定结果应准确记录,包含菌名、培养时间和鉴定方法等关键信息。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为规范检验程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微生物检验员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检验。

样品准备: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已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静置10分钟,待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液体样品可用原液直接做样液。

如果被检样品含有大量吸水树脂材料而导致不能吸出足够样液时,稀释量可按每次50ml递增,直至能吸出足够测试用样液。

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时相应调整稀释度。

1.细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1)仪器:培养箱35℃±2℃、天平(精确至0.1g)、医用剪刀、吸球、移液管1ml、250ml锥形瓶、平皿、酒精灯。

2)试液:0.9%生理盐水、营养琼脂。

3)步骤:用已灭菌的1ml移液管移取1ml样液,均匀地洒在平皿上,共接种5个平皿。

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20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做好记号并置35℃±2℃培养48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结果计算:X1=A*K/5式中:X1→细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A→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K→稀释度4)如果样品菌落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应进行复检。

将留存的复检样品依前法复测2次,2次结果平均值都达到标准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合格,其中有任何1次结果平均值超过标准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不合格。

2.真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1)仪器:培养箱25℃±2℃、天平(精确至0.1g)、医用剪刀、吸球、移液管1ml、250ml锥形瓶、平皿、酒精灯。

2)试液:0.9%生理盐水、玫瑰红钠琼脂。

3)步骤:用已灭菌的1ml移液管移取1ml样液,均匀地洒在平皿上,共接种5个平皿。

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熔化的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15~20ml 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做好记号并置25℃±2℃培养7天,分别于3、5、7天观察,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如果发现菌落蔓延,以前一次的菌落计数为准。

细菌实验室操作规程

细菌实验室操作规程

细菌实验室操作规程细菌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实验室操作规程,以保障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实验室衣着及个人卫生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合适的实验服,包括实验帽、实验服、实验口罩和实验手套,以防止细菌的外源污染。

2.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手部卫生,并戴上实验手套。

3. 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喝水和吸烟。

4. 个人应定期接种疫苗,特别是针对细菌可能引发的疾病。

二、实验室环境控制1. 实验室内部要保持清洁卫生,时刻保持干燥,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减少细菌生长的可能性。

2. 实验室中的工作台面、设备和仪器要经常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可能的细菌污染。

3.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柜和生物安全柜,以隔离和防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细菌。

三、细菌培养操作1. 在进行细菌培养前,必须对培养基、试剂和材料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无细菌污染。

2. 细菌培养液的制备、接种和传代过程中,必须采取无菌操作,保持培养器具和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

3. 在培养细菌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以保证细菌生长的正常性和实验的准确性。

四、细菌实验废物处理1.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

2. 实验室内应设有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区域,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包装,以确保无害化处理。

五、事故应急处理1. 在实验室工作过程中,如发生细菌外泄、被细菌感染等事故,首先要立即停止实验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员。

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影响。

2. 如发生细菌外泄事故,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造成细菌在实验室外部的传播;同时必须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3. 如发生个人与细菌直接接触并可能感染的情况,要尽快进行消毒处理,并立即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一、实验室的准备工作1.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卫生,空气流通。

2.检查实验室设备及试剂的完好性,如有损坏或过期的试剂应予以更换。

3.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培养器具,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4.准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口罩、护目镜、实验服等。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的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采集器具需经过高温高压消毒处理。

2.将采集的标本迅速送至实验室,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3.对于液体标本,如尿液、血液等,应进行无菌操作并进行适当的稀释。

4.对于固体标本,如组织、分泌物等,应进行无菌取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三、培养基的准备和使用1.根据需要,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配制。

2.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防止细菌、真菌等污染。

3.使用培养基前应进行质控试验,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4.在使用培养基前,要检查培养基是否出现变质、褪色等异常情况,若有发现,应立即更换。

四、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将标本取适量,在无菌条件下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避免重叠。

2.将涂抹好的培养基置于细菌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使微生物的生长。

3.培养箱内不宜存放过多的培养基,以免影响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

4.定期观察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一般培养时间为24小时至48小时。

五、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定1.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2.利用显微镜观察菌液或菌落的形态、数量、运动性等特征,进一步鉴定微生物。

3.对于不易鉴定的微生物,可使用生化试剂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4.鉴定微生物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与对应的标准对照互相核对。

六、微生物的灭活和处理1.工作台和实验器具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

2.将已鉴定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可使用高温高压或化学消毒剂。

3.遵循规定将已处理的微生物进行妥善的处置,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危害。

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及其它试验操作规程

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及其它试验操作规程

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及其它试验操作规程1、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

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为发酵型(发酵型细菌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均能分解葡萄糖)。

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

方法:将待检细菌同时穿刺接种两支Hugh-Leifson 培养基,其中一支培养基滴加无菌石蜡(或其它矿物油),高度不少于lcm。

35C, 24小时或更长。

结果:培养基变黄表示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两支培养基均无变化为产碱型或不分解糖型;两支培养基均均产酸为发酵型。

若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氧化型。

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细菌的鉴别,前者均为发酵型,而后者均为氧化型或产碱型。

也可用于葡萄球菌与微球菌问的鉴别。

2、B -半乳糖苷酶(ONPG)试验原理:细菌产生半乳糖苷酶,分解邻-硝基酚卩-D- 半乳糖苷(无色)生成邻-硝基酚(黄色)。

结果:菌悬液呈现黄色为阳性反应,一般在20-30分钟内显色应用:主要用于迟缓发酵乳糖菌株的快速鉴定。

3、七叶苷水解试验原理:有的细菌可将七叶苷分解成葡萄糖和七叶素,七叶素与培养基中的枸橼酸铁的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黑色的化合物。

结果:培养基变黑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应用:主要用于D 群链球菌与其它链球菌的鉴别。

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也可用于革兰阴性菌与厌氧菌的鉴别。

4.甲基红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pH 值降至4.5 以下,加入甲基红呈现红色为阳性。

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的酸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产物,则培养基pH 值仍在6.2 以上,加入甲基红呈现黄色为阴性。

结果:呈现红色为阳性,橘红色为弱阳性。

黄色为阴性。

应用:主要用于鉴别大肠杆菌与产气杆菌,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此外肠杆菌科中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志贺菌属等阳性,而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则为阴性。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一、细菌的接种根据待检标本的来源、培养目的及所用培养基的性状,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l、平板画线分离法(1)、连续画线分离法此法主要用于杂菌不多的标本。

用接种环取标本少许,于平板l/5处密集涂布,然后回来作曲线连续划线接种,线与线间有一定距离,划满平板为止。

(2)、分区画线分离法此法适用于杂菌较多的标本。

先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边缘一小区(约占平板1/5),再在二、三区依次连续画线,每画线一区均将接种针灭菌一次。

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

以获得单个菌落。

2、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用灭菌接种针取菌少许,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直线,然后从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画线。

一直画到斜面顶端。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用灭菌接种环取菌少许,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接处的管壁上轻轻研磨,使细菌混合于液体中。

4、穿刺接种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铁的接种。

用接种针取菌少许,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央,平行于管壁垂直刺入,接近管底但不可接触管底,然后接种针原路退出。

5、倾注平板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尿液等标本的细菌计数。

将标本经适当稀释后,取一定量加入已灭菌的平皿内,倾入已经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定量培养基,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

6、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的细菌计数。

加定量的被检菌液于琼脂平板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棉签反复涂布几次,使被检菌均匀分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然后贴上药敏纸片培养,或直接培养观察结果。

二、细菌培养方法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的环境进行培养。

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需氧培养法本法是临床细菌室常用的培养方法,即将已经接种好的平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

置于35℃温箱中孵育18~24小时。

2、二氧化碳培养法本室用CO2孵箱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CO2孵箱内培养。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目得: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职责:内容:1整体操作步骤1、1纯化、分离待鉴定菌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得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挑取纯化后得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得革兰属性.1、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

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1、4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

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 Staph试剂条进行鉴定.1、5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与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Coryne或其她试剂条进行鉴定。

1、6选定正确得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得API试剂条得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得名称均可。

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2、1染色剂得配制2、1、1结晶紫染色液:甲液:结晶紫1、0g95%得酒精20ml乙液:草酸铵0、8g水80ml将甲液与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2、1、2碘液:碘1、0g碘化钾2、0g水300ml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2、1、3稀石碳酸红溶液:碱性品红1、0g石碳酸5、0ml95%乙醇10、0ml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2、2操作:2、2、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则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2、2、2干燥固定:涂片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烘干,并在火焰上通过2~3次,以固定涂片.2、2、3染色:在已固定得标本上滴加结晶紫溶液数滴,使染色液覆盖整个涂片标本,染色1分钟。

实验室细菌培养操作规程

实验室细菌培养操作规程

实验室细菌培养操作规程细菌培养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实验技术之一。

通过细菌培养,科研人员可以对细菌进行研究和实验,从而探索细菌的生长和代谢特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然而,细菌培养也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实验室细菌培养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首先,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细菌培养前,应该妥善清洁实验台和操作区域。

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实验台和工作台面,保持无菌状态。

此外,工作人员应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以避免细菌污染。

细菌培养需要高度的无菌操作,以防止任何外源性的细菌污染。

其次,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对细菌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需要培养的细菌种类,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如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含有特定酶、氨基酸或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并严格按照制备规程配制。

一旦培养基准备好,要进行无菌过滤以消除任何可能的细菌污染。

接下来,进行细菌的接种。

在接种细菌前,要先准备好无菌的培养皿、试管或培养瓶,并注意无菌操作。

用无菌吸管或无菌移液器将细菌转移到接种容器中。

为了保持无菌环境,必须注意吸管或移液器的封口。

培养液和细菌接种量的比例应根据实验需求确定,以确保适当的细菌生长。

细菌接种后,接种容器需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控制。

通常,细菌的培养需要在恒温培养箱或培养箱中进行。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适当的培养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

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转移细菌,以防止过度生长和菌落的融合。

同时,为了确保培养环境的稳定性,需定期检查和维护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

细菌培养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菌落计数和分离操作。

使用显微镜和菌落计数器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观察和计数。

根据需要,从菌落中选择并分离单个细菌菌落,以便进行纯种培养以及后续实验。

分离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使用无菌试管和无菌移液器。

最后,实验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区。

将使用过的培养皿和试管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完全消除细菌的生存能力。

普通细菌培养鉴定操作规程

普通细菌培养鉴定操作规程

普通细菌培养鉴定操作规程1检验目的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原理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栖息菌群,但不致病,当菌群失调或分离到致病菌则具有临床意义;另外机体某些部位是无菌的,如检出细菌则视为致病菌。

并排除采样及操作污染。

3标本要求(1)标本类型:血液,骨髓,脑脊液,胸水,腹水,尿液,等体液;痰液,前列腺液,脓液,组织分泌物或穿刺液等。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人泌尿生殖道标本如白带前列腺液等需临床标本接种于巧克力平板或特殊的运送培养基并置保温设备中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或未按要求部位采取的标本。

4容器和添加剂类型均使用灭菌器InI盛放标本5试剂(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2)试剂生产厂家: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仪器设备:(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2)BACTTST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

(3)显微镜、GNP-P27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SWYJTF超净工作台、MCoT5A三洋牌二氧化碳培养箱、0414-1台式离心机、FA1004电子天平7校准程序(送XX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8操作步骤(1)血液、骨髓、脑脊液等标本按照培养目的增菌培养12T8小时后盲目接种或待自动分析仪报警后接种。

(2)接种:以上增菌标本及其他临床标本用接种环取标本接种环划线血平板及其他选择性培养基上,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3)涂片:肉眼见细菌生长,取生长物涂片做革兰氏染色;(4)纯培养:根据需要接种血平板、巧克力、中国蓝/麦康凯或厌氧平板过夜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5)鉴定:按照鉴定仪要求调配菌液浓度,细菌的鉴定见BACTTST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10质量控制:参加我科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11生物参考区间血液,骨髓,脑脊液等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未见细菌生长;其他标本如大便,痰液为正常菌群或未见致病菌。

精液的普通细菌培养新

精液的普通细菌培养新

肠杆菌科
概述
栖居在人和动物肠道内一大群形态、生物 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广发分布在 自然界中,包括植物、土壤、水以及人和 动物的肠道中,多数是人肠道正常菌群的 重要成员。在机体其他部位相对较少。
肠杆菌科

生物学特性 革兰阴性杆状或球杆状、无芽孢、多数有鞭毛, 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 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主要生化特性:发酵葡萄 糖(产酸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可将硝酸盐还原至亚硝酸盐。 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不耐干 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酚、甲醛 和戊二醛均敏感。对低温有耐受力。

精液普通细菌培养操作规程





全国暂时还没有一个精液细菌培养的操作规程, 我们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尿 液细菌培养操作规程来制定。 (一)标本采集(非常重要) ①禁欲3~5天的患者排尿后,用洗手液洗手, ②用0.1%的新洁尔灭灭菌棉球消毒阴茎及龟头 , ③用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棉球清洗阴茎及龟头, ④以手淫法采集精液于无菌容器内。
实验室大肠埃希菌污染
DONOR大肠埃希菌阳性
肠杆菌科
2,肺炎克雷伯菌
人类呼吸道常居菌,在人和动物肠道内常 见,主要引起肺部感染,近年来已成为泌 尿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在血平板上可形成较大、凸起灰白色黏液型 的菌落。
肠杆菌科
3,变形杆菌
存在于肠道和医院环境中。也广泛存在于泥土和 污水及人、畜粪便中。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菌之一(临床报道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并与尿 道结石形成(尿液碱化)有一定关系。能产生脲 酶,具有分解尿素的性能。所以感染后尿液和分 泌物呈碱性,氨臭味。 血平板上蔓延或波纹状布满整个平板,因产硫化 氢有特殊气味(本属特性)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职责:内容:1整体操作步骤1.1纯化、别离待鉴定菌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别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展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属性。

1.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那么先进展发酵实验。

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那么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展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那么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展鉴定。

1.4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那么先进展过氧化氢酶实验。

如实验结果为阴性那么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展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那么选用API Staph试剂条进展鉴定。

1.5假设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那么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展鉴定;否那么,根据运动性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或其他试剂条进展鉴定。

1.6选定正确的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的API试剂条的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展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的名称均可。

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2.1染色剂的配制2.1.1结晶紫染色液:甲液:结晶紫 1.0g95%的酒精20ml乙液:草酸铵0.8g水80ml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2.1.2碘液:碘 1.0g碘化钾 2.0g水300ml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参加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2.1.3稀石碳酸红溶液:碱性品红 1.0g石碳酸 5.0ml95%乙醇10.0ml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参加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2.2操作:2.2.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那么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细菌培养鉴定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 原理
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栖息菌群,但不致病,当菌群失调或分离到致病菌则具有临床意义;另外机体某些部位是无菌的,如检出细菌则视为致病菌。

并排除采样及操作污染。

3 标本要求
(1)标本类型:血液,骨髓,脑脊液,胸水,腹水,尿液,等体液;痰液,前列腺液,脓液,组织分泌物或穿刺液等。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或未按要求部位采取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均使用灭菌器皿盛放标本
5 试剂
(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柯玛嘉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6仪器设备:
(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
(2)梅里埃ATB药敏鉴定仪
(3)显微镜、SPX-150B型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天平
7 校准程序
(送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
8操作步骤
(1)所有标本按照培养目的增菌培养12-18小时后盲目接种,血培养发现阳性立即进行接种。

(2)接种:以上增菌标本及其他临床标本用接种环取标本接种环划线血平板及其他选择性培养基上,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3)涂片:肉眼见细菌生长,取生长物涂片做革兰氏染色;
(4)纯培养:根据需要接种血平板、巧克力、中国蓝/柯玛嘉或厌氧平板过夜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5)鉴定:按照鉴定仪要求调配菌液浓度,细菌的鉴定见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系统
9质量控制:
参加我科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
10 生物参考区间
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未见细菌生长;其他标本如大便,痰液为正常菌群或未见致病菌。

11 患者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
细菌鉴定到种或属;菌群调查报告比例。

12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病原学诊断,并为进一步药敏实验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