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相关考点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史观详解大全(含例题)

高考历史史观详解大全(含例题)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马哲4—历史观

马哲4—历史观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如何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史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因为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主要指生产方式②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产生方式的反映③社会意识的分类:1)个体意识2)社会心理3)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群体意识社会意识形式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④两者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Ⅰ.内容和形式Ⅱ.产生和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Ⅰ.促进作用Ⅱ.阻碍作用5.社会基本矛盾的构成: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6.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劳动对象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③劳动者7.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A是衡量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B是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C是衡量人对自然认识能力高低的物质标志D不等于生产资料,属于生产资料范畴8.生产力的特性: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9.生产关系:①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物质关系②三个方面: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 产品分配形式③生产关系:A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B是社会物质关系,而不是全部社会关系C也就是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利益关系D是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条件和形式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单独出题答二者辩证关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伪装衣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11.经济基础:①又名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经济形式、经济制度、经济结构②反映的是社会物质关系12.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①核心:国家政权观念上层建筑②反映:的是社会政治思想关系13.观念上层建筑①也就是社会意识形态②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念体系③核心:政治法律思想④理论基础:哲学14.社会文化结构⑴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⑵分类①阶级性的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②非阶级性的意识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15.社会文化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A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都是观念体系化得社会意识B文化结构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C意识形态是文化结构的主体D文化结构既包括阶级性的意识形式,还包括没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E意识形态只包括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16.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①意识形态和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②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④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⑤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18.阶级斗争史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0.人的价值①人的价值惯性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②内容: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21.人民群众①使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⑤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2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3.社会规律:①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规律②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③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④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⑤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⑥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24.两种错误①“唯意志论”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②“宿命论”夸大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③唯心史观的两种理论表现25.社会进程是无数交错力量形式的丽水市“合力”(恩格斯)。

十、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十、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十、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映,是人类社会的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历史观是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

历史观的形成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在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中,涉及到历史的本质、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的意义和历史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一、历史的本质。

历史的本质是指历史存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和变化。

历史的本质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历史的主体性和历史的目的性。

历史的客观性是指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规律性的表现。

历史的主体性是指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主体创造和改变的,是人类社会自己创造的。

历史的目的性是指历史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存在的。

二、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指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历史的周期性、历史的连续性和历史的进步性。

历史的周期性是指历史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性,即历史的循环性和重复性。

历史的连续性是指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和连续性,即历史的渐进性和递进性。

历史的进步性是指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向前发展和进步的趋势,即历史的发展性和创新性。

三、历史的意义。

历史的意义是指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历史的意义包括历史的教育意义、历史的启示意义和历史的借鉴意义。

历史的教育意义是指历史对人们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重视历史。

历史的启示意义是指历史对人们的启示和警示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经验教训。

历史的借鉴意义是指历史对人们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人们的实践和创新。

四、历史的评价。

历史的评价是指对历史的价值和意义的评价。

历史的评价包括历史的积极评价和历史的消极评价。

历史的积极评价是指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肯定和赞扬,即历史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和赞美。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篇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历史的文献资料。

因此,了解历史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历史观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态度。

社会历史观的形成和演化涉及多种因素,诸如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

本文将介绍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探讨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观的实践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知方式和态度。

它包括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阶段、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社会历史观的形成和演化与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历史观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色彩,对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和行动引导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的重要性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对于我们了解社会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历史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先人们的经验和智慧、吸取历史教训和经验,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历史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探究,更是一种普及社会历史知识、传承历史文化的教育活动。

历史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目标,使自己更成熟、更稳健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三、历史观的实践意义历史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认知方式,更是人们行动和态度的指引。

历史观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挥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力。

历史观可以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良好传统。

同时,历史观也可以引导人们创新历史文化,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赋予历史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 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观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知和评价,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事业单位政治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总结

事业单位政治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总结

在公职类考试中,马哲的考查比重较大,其中关于唯物史观的考查是一大热点。

且经常考查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因此本文中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行总结,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其中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从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具体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非意识形态:指反映自然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某些社会现象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等。

它不具有阶级性。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现象分析:2019年网络热词“我太难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酸了。

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阻碍作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小试牛刀】(单选题)每到岁末,人们总会对一年中出现的热词进行盘点,进而推出年度的网络流行语。

2018年“官宣”、“C位”等网络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反映了:A、物质决定意识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用于解释物质世界,而唯物史观则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用于解释人类社会,故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哲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一般是以理解性考察为主,并且会结合当下的方针政策或热点来出题,本篇将以马哲中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为例带领大家学习一下这部分知识点。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有机统一,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其中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阻碍作用,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接下来通过几道题来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理解。

1.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2018年3月l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修宪是基于(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③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宪法属于上层建筑,宪法的修改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而这种修改是基于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做出的调整,选项①③正确,选项②与题目无关;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选项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

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一致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随着人们需要而变化,选项①错误;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这说明环保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绿色环保过春节”这种新的社会存在而变化,选项②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与社会存在变化一致,可能先于或落后于社会存在变化,选项③错误;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爆竹燃放量减少体现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选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哲学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山西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大家带来政治常识大全《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我们的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并且由于其本身知识点比较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记得更细致。

那么,在这里大家需要把握以下内容: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内容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又是社会意识呢?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其中,这三者的地位各不相同,这是考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地理环境是必要前提;人口因素是重要内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力量,它又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包括了一切意识要素、观念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三大类:1、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这里个体意识即我们每个人的这种观念、想法等;群体意识即我们提到某类人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类人的特点。

例如讲到东北人,我们可能都会感觉他们豪迈、粗犷等一些特点。

2、从社会意识的层次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例如感情、风俗、习惯、信念、愿望和审美情绪等;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例如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学等。

3、从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这个分类是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分类,它是考试中常考的内容,因此咱们同学要着重把握这一点。

意识形态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具体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非意识形态是指反映自然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某些社会现象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等。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这是两种历史观点之间对抗与斗争的焦点。

任何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社会意识是第二的人。

从性别上说,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任何声称社会意识是主要的,社会存在是次要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主张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只能基于这个标准。

没有第二种标准,就不会有试图超越它们的第三种独立的历史观。

其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历史观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要研究任何历史问题,无论是明确的还是不清楚的,都必须首先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做出一定的回答,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

如果我们坚持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具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反,如果您认为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的存在,则必须从主观意志或“客观精神”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原因,并否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第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人们的社会实践是要处理社会与自然之间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使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历史对象的客观规律性实现具体现
实的统一,并使历史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

主体和客体可以前进并实现人类目标。

历史观及基本问题

历史观及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的创立的重大意义
• 第一、结束了唯心史观在历史领域的长期 统治。 • 第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 第三、为人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 根本的科学方法论。
四、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整体
它们是以科学 的实践观为基础、 包括历史观在内的 辩证唯物主义。恩 格斯认为,马克思 从德国唯心主义哲 学中拯救了自觉的 辩证法,并把它转 化为唯物主义自然 观和历史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看 法和最根本的观点。(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
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 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是社会理论的基 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决定性、 第一性的问题是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的标准。)
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 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 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 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列宁)
第二,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往
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马 克思以前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至多是 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 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 --列宁 )
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 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最本质的东西、起着主要的、 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称,是指人 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内容上包括政治法律观 点、社会心理、道德、哲学、道德、宗教、科学 等意识形式,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各 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

十、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十、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十、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要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社会存在是指不以社会仪式为转移的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的是物资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观点、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社会习惯、社会心理等。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1.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前提。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人类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都要源于劳动及其历史发展。

(三)社会物资生活条件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物质生产劳动的自然前提及其社会形式,在这些条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前提条件,因而也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是指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2)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它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等。

(3)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者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要求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对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性,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它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3)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 1 -。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
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则相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第四,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决定的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不同解释和认识上的分歧的根源。

关于历史观的五个基本问题辨析

关于历史观的五个基本问题辨析

作者: 李太淼[1]
作者机构: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河南郑州450002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109-11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7期
主题词: 历史观;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自然界;人类社会
摘要:树立正确历史观必须深化认识五个基本问题。

一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其中要深化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内涵、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系与区别、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辩证关系;二是历史发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辩证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于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三是人民的历史作用问题,充分认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作用、决定作用;四是历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传承性、进步性和"人"的解放问题;五是历史发展的空间范围问题,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正确看待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充分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必要性。

关于历史观的五个基本问题辨析

关于历史观的五个基本问题辨析

关于历史观的五个基本问题辨析
历史观是一种关于历史的观念或看法,通常包含对历史的理解、解释和评价。

下面是五个基本问题的辨析: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录。

这些事情包括人类活动、文化发展、政治变迁、科技进步等等。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研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此外,研究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关注人类进步的精神,并提供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如何研究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包括:查阅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分析史料、采访历史学家或当事人等。

研究历史的过程也包括分析、比较、解释和评价等步骤。

历史是否可以准确地记录事实?历史是由人记录的,因此可能存在偏差和误差。

此外,由于历史文献往往只保留了有限的信息,因此很难准确地记录下过去的所有事情。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尽力通过分析、比较和解释多种历史文献来尽可能准确地认识过去。

历史是否可以客观?历史是由人记录的,因此可能受到记录者的主观偏差的影响。

此外,历史文献往往只保留了有限的信息,这也可能导致历史记录的偏差。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尽力通过分析、比较和解释多种历史文献来尽可能准确地认识过去。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doc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doc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山川河流湖泊之上的,所以地理环境是提供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但非决定因素,比如多火山、多地震的日本就是例外;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也非决定因素;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社会意识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服务并反映经济基础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比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哲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油画表现出反封建的思想;宗教等。

非意识形态反映自然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某些社会现象,不具有阶级性,比如自然科学:物理、生物等;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比如时势造英雄,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比如社会动荡时期出现了一些有聪明才智的人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影响的作用。

反之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则是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发展,错误的阻碍,也体现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以下几个方面: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表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可以演奏第一小提琴表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意识也不平衡等等。

例题: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

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第九讲: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派别

第九讲: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派别

2010-7-6
16

2010-7-6 14
思考
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那些? 你认为我国目前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是 什么?它是怎样影响社会发展的?你认为应 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2010-7-6
15
复习与预习
本节要点: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唯心史观 及其派别,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作用. 预习: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矛盾运动 思考:社会是什么?生活的意义从何而来?
2010-7-6
7
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
没有考虑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没有考察和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 义 附:唯心史观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2010-7-6
8
唯物史观的萌芽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18世纪法 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核心观点: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 道德,精神面貌,法律及其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 作用.例如,他指出,"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 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 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论法的 精神》).
上一讲回顾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真理,真理的属性,真理的存在形式,真理 真理的检验和真理的功能
2010-7-6
1
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2010-7-6
2
讨论
"社会"指的是什么? "社会压力—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
规律等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社会是什么?社会的变迁是由什么 决定?个人和社会是什么关系等等.
2010-7-6 10
人口或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缺陷
无法解释人口或地理环境相似的社 会,其制度却大相径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参考文档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相关考点解析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相关考点是考研政治马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

为了帮助2018考研学子能够很好的掌握考研政治这部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主张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叫唯心史观。

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叫唯物史观。

三、唯心史观的缺陷及产生根源
唯心史观的缺陷: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唯心史观的产生根源: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是社会历史根源;作为精神生产垄断者的剥削统治阶级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是阶级根源;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偶然性表现于外,必然性深藏于内,所以往往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而看不到广大群众的决定作用是认识根源。

四、唯物史观确立的意义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宣告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把唯心史观彻底地驱逐出社会历史领域。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四、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统一,从而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模拟练习】(单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通过以上对“认识”相关概念的梳理,希望能够助广大的考研学子一臂之力,最后预祝广大的2018考研学子梦想成真。

其实看看考研怎么样,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功的学生,最
优质参考文档
直观的办法是到网站,上面有大量学员经验谈视频,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辅导案例,其他机构网站几乎没有考上学生的视频,这就是和其他机构的优势,是扎实辅导、严格管理、规范教学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辨别和其他机构谁靠谱的办法。

第一招:看经验谈视频,网站有经验谈视频,其他机构没有。

第二招:看有没有讲义。

有课程讲义,其他机构几乎没有,或者没有现成的讲义,说明他们没有辅导历史。

第三招:问问该专业今年辅导多少人。

如果就招1-2个学生,那就无法请最好的老师,大多数专业都是小班授课,招生人数多,自然请的老师质量高,授课量大,学习更加扎实。

并且和这些学校的老师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招:看集训营场地正规不正规。

有些机构找个写字楼,临时租个宾馆,学习没有气氛,必须是正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食堂,就是正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操场等,配备空调、暖气、热水器、独立卫浴等。

在网站有大量集训营环境的照片,每个学员对我们的集训营学习气氛满意度超高。

其他机构很多遮遮掩掩不提供,那就是集训营环境不行。

第五招:实地考察看看。

在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硕、中传、教育学、教育硕士、财科所等名校名专业考研取得的成绩。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在2016年考研中,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考取13人(前五名都是学员),清华经管6人,北大经院金融硕士8人,人大和贸大各15人,中财金融硕士10人,复旦上交上财等名校18人,法学方面,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会计硕士、中传、中戏、经济学等专业更是成绩突出,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网站。

在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