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doc资料
《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素养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陶渊明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了解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一、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二、了解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三、了解背景: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生本导学式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备课人:李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感受诗人向往自由的心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的高尚志趣,体味诗人不慕权贵、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学习树立自己的人生信念。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补白第一部分:预习课(早读)1.了解作者及本诗创作背景。
2.熟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
3.疏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纠错指正。
4.完成练习册阶段二的相应基础部分。
5.写出你初学本诗的疑惑或学习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虑班级实际情况,可进行课内或课外指导预习。
第二部分:课堂导学案一、回顾性导入有这么一个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哪呀?(世外桃源),这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里的内容,大家还记得作者是谁吗?(陶渊明)。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品——《归园田居》其一。
二、吟诵诗歌整体感知1.预习检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大声朗读并入情入境。
2.自学展示:①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的感受。
②全班集体朗读,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三、细品诗歌探究主旨1.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学法指导: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找出诗中的意象..,试着感受这些意象所构建的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田园生活意象特点:空阔简陋恬静幽雅清新朦胧祥和2.诗人为何一心要回归这种田园生活?学法指导:①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②情境和感情:走进诗歌,用心感悟诗歌的意象所描绘的意境(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学习目标⑴、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⑵、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⑶、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学法吟诵分析法4、导学过程:(1)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开创了田园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字音羁(jī)荫(yìn) 暧(ài)墟(xū)(3)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整体感知:《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_____ ___、_____ ____的感情。
(5)结合注释理解诗歌:(6)、讨论鉴赏:①从何而归?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②为何而归?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归向何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④归去如何?3、拓展训练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最新《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学习难点】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2、反复吟咏,品读语言。
3、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4、授之以渔,提高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知人论世:根据学海导航的“相关链接”和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
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学生回答:陶渊明其人其事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守拙.()荫.后檐()狗吠()暧.暧()墟.里烟()樊.笼()3、请解释下列词语。
(1)适:(2)尘网:(3)故渊:(4)守拙(5)方宅:(6)荫:(7)罗:(8)尘杂:(9)虚室:(10) 暧暧: (11)樊笼: (12)羁鸟:4、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然后听读,个人范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解题: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字呢?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
2、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讨论交流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思考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思考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思考3:还有哪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归来?明确:思考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思考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修辞、炼字、情感)(3)归向何处?明确:思考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着分析其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归园田居(其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背景链接: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一、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积极投入,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诗歌中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如白描。
【预习案】一、知人论世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谥号为“靖节先生”。
被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官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29岁时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开始走上仕途,但他生活的东晋时代,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之后又做过几任小官,但都如蜻蜓点水,未及温热便草草退了下来,直到公元405,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这一年他四十一岁,在位八十多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逢郡里派督邮来县里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直至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这一诗派,大家在初中学过的《归园田居》(其三)就是其中的一首,《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的是第一首。
二、预习自测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1)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墟.里()(6)樊.笼()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暧暧..远人村依依..有余闲..墟里烟虚室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根据提示默写(1)《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的是哪两句诗:,;(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3)《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描写了村落隐约、炊烟袅袅的景象。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潘岳《秋兴赋并序》“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陶渊明之前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诗时,就曾取潘文中“池鱼笼鸟”之意写了“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提问: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并且请同学们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这一副图景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空旷的田园背景下点缀着茅屋,熔注作者自得心情榆柳覆郁,桃李飘香,自然真情,全在字里行间炊烟袅袅,弥漫飘渺,胜似仙境,美似神仙鸡鸣狗吠,一副和谐祥和之景象提问:这幅图景给大家带来什么感觉?明确:恬静、优雅、宁静、和谐、朦胧提问:为何把这幅图景渲染得如此之美?明确:这一切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拓展:“鸡鸣”“狗吠”《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乐府诗集·相和曲·鸡鸣》“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4)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见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拓展:“虚室”“自然”虚室:源自《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自然:“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它不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②诵读品味诗歌,感受宁ຫໍສະໝຸດ 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3、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懂得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读,教师指导朗读诗文。
四、再读品悟:解题,把握思路。
七、结束语:
八、作业:改写这首诗的后十二句。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1)从何而归?
(2)为何归来?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五、三读体味。
(一)、品味田园风光,探究写景技巧。
1、这首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原文回答)
2、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诗人又是怎样把田园景色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二)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请各小组找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相互讨论并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
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请各小组相互讨论,然后达成共识,发表本组的看法。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了解作者陶渊明(365-427),又名__,字__,自称____,谥号____。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
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二、东晋时代背景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三、默读课文,正音释义羁鸟()守拙()荫后檐( )暧暧()墟里()狗吠()少无适俗韵.:_________ 守拙..归园田:_________榆柳荫.后檐:_________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依依..有余闲:_________..墟里烟:_________ 虚室久在樊笼..里:_________四、品析诗歌1、解题.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
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2、归向何处?.①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②诗人具体写了哪些田园景色?请尝试把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景描绘出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3、为何而归?找出相关语句。
五、小练习《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字,开头八句,诗人概述了自己___的原因;接下来八句是诗人对____的描述;最后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____。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预习检测1、知人论世结合初中所学和档案卡补充,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考虑,用3个词语表达)结合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知识点,让学生概括,答案不唯一,但需要注意除了性格词汇外,还需给其定性,如文人、农夫、诗人等。
参考:一个安贫困乐道的文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农夫,一个寄情田园的诗人。
【档案卡】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创田园诗一体,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辨明字音羁鸟(jī)守拙(zhuō)荫后檐(yìn)(yán)暧暧(ài) 墟(xū)樊笼(fán)二、合作探究,吟咏诗韵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明确】原因1——性本爱丘山(本性);原因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重点)【明确】“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1)抓住诗中意象分析,在文中标注其营造的田园景色的特点?【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意境:恬静淡雅、空阔简陋、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2)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笔下显得那么美?明确:运用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一幅恬静幽雅,空阔简陋,一片祥和、美似仙境的田园美景,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象的方法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难点】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学习】1、知人论世:根据《导学教程》和导学案上相关资料1中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
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守拙.()荫.后檐()暧.暧()墟.里烟()樊.笼()3、请解释下列词语。
(1)适:(2)尘网:(3)故渊:(4)拙:(5)方:(6)荫:(7)罗:(8)尘杂:(9)虚室:4、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课堂学习】一、诵读诗歌二、鉴赏诗歌1、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请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诗句,并结合自己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绘,写在横线上)明确:2、陶渊明心境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能体现作者回归后的心境的诗句词语。
)明确:三、合作探究:陶渊明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明确:四、课堂小结五、拓展提升1、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阴浓:树阴非常浓密。
蔷薇: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楼上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释:撚: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附加:相关资料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预习检查1、填空:陶渊明又名___ __ ,字__ __, 自号__ __,谥号靖节先生,是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语言平淡自然,简洁含蓄,情感真实,开创了_________诗风的先河。
2、生字词的读写羁.鸟()守拙.()荫.后檐()樊.笼()暧暧..()3、解释下面字词。
韵:_________ 荫:__________ 尘网:____________ 罗:_________暧暧:_____ _ 樊笼:_________ 尘杂:______ ___ 羁:__________ 三、感情诵读或背诵,读出节奏与情感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四、品赏、探究1、品诗意。
全诗的“诗眼”是字,品赏诗意,找出原句回答以下问题并译句。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2、品诗艺。
诗人描写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自行设计板书)3、合作探究:阅读链接材料,探究陶渊明为何会仕隐不定,多年后才毅然决然走向归田之路?五、品读陶渊明陶渊明的诗作和坎坷的人生历程带给你什么启示?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附:链接材料①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陶渊明少年大有“济苍生”之壮志,但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五六年后又做幕僚,为时不长,后又时隐时仕。
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一直做官到41岁,他才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直至63岁去世,再未做官。
②《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师版)主备人: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温故知新】关于作者: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从此陶渊明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导疑启问一】品读归向何处1、如果说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从“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来看题眼是哪一个字?明确:“归”2、“归”在古代,一开始是指女子出嫁,后来引申为女子回娘家,后引申为返回,由此可见,“归”是具有指向、方向的,在这首诗中,归的方向是哪里?明确:田园3、赏析诗歌描写田园风光的部分①在诗歌中,是怎么写田园风光的,在原文中找到并大声读出来。
自读该内容一分钟,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并说说原因。
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整理
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整理永顺一中彭永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安静美丽的田园风光,体悟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重点观赏田园风光,品尝画面美。
难点反复吟咏,感受意境,体会诗中情感。
课时支配一课时学习方法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引导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了解(助读资料)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冲突尖锐,仕途布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绝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终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二、默读课文,正音释义羁鸟()守拙()荫后檐( ) 暧暧()墟里()狗吠()少无适俗韵:_________ 守拙归园田:_________榆柳荫后檐:_________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依依墟里烟:_________ 鸡鸣桑树颠:_________虚室有余闲:_________学习过程一、朗读诗歌。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
2、师生指导朗读。
(提示:感情=语速+语调+节奏+重音)3、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二、品析诗歌1、解题.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示意很多有效的信息。
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2、研读田园风光.①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①诗人详细写了哪些田园景色?请尝试把你最喜爱的一幅图景描绘出来,并说说喜爱的缘由。
①是按什么挨次描写的?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三、归纳主旨把一般的农村景物描写得如此美丽生动,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拓展练习一、拓展探究结合现代生活,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二、迁移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研究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1、理清脉络,知人论世,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意象,体会意境;运用想象和XXX描摹诗歌画面,赏析写景的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上来。
3、领会XXX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1、预诵读诗歌,正音;结合课下注解,疏通全诗大意。
2、反复吟咏,围绕课文重点内容,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重点难点预测】:1、运用想象和XXX描摹诗歌画面,赏析写景的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上来。
2.体悟情感,领会XXX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艺术手法。
【知识链接】XXX(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号“XXX先生”,谥号XXX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田园生活是XXX作品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XXX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XXX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XXX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XXX。
任职八十XXX,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只当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退隐之后,他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2、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个性、高洁的人格精神;3、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赏析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等艺术手法,体会陶渊明诗歌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提高鉴赏山水田园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
2、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知识链接】:1、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幼年家道中落,家境贫寒。
29岁出仕,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
陶渊明对现实极端不满,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这一年他41岁,此后终老农村。
2、不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课本所选是第一首。
3、作品相关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明确目标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靖节先生”(谥号)“五柳先生”(自号)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
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1羁(jī)拙(zhuō)宅(zhái)荫(yìn)暧(ài)墟(xū)樊(fán)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明确:“归”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议)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这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田园。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教学时该如何导入呢?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板书题目)二、了解作者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了解一下作者陶渊明的生平。
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明确: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
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
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与此一脉相承。
也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板书)。
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
三、学习朗诵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诗经》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读节奏是什么?(“二二”节拍)而这首诗是几言句式?(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二三”节拍。
好,今天早上我们已经听过名家的朗读了。
现在请一位同学试着模仿,来诵读这首诗。
请注意:要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读出情感。
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生读)同学们,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情感呢?(生答)(学生点评完后教师总结)所以今后大家朗诵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变化,读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背景链接: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
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守zhuō( )归园田⑵鸡鸣桑树d iān()
3、解释重点词语。
韵:本性、气质;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尘杂:尘俗杂事。
二、赏析诗文(合作探究)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1
明确
(2)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①释义:“误”有失误、错误之意,②描述:“误落尘网中”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
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 情感/效果:“误”字显出诗人进入仕
2、(1
明确:
(2)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3)“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
3、(1
(2)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进行分析。
明确:1、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2、特点: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
起。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
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
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1
没有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有的是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2)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则出自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陈寅恪先生说,“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
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大师论”是梅贻琦将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移植到中国本土的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
梅贻琦千方百计广招人才,使清华园内人才济济,群星灿烂,有效地推动了清华学术和教育的进步。
【学习小结】
1、总结主旨:《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安贫乐道的隐士情怀比如:
1、蔑视权贵、鄙视官场
2、淡泊明志、躬耕田园
3、委心乘化、知天乐命
2、体会陶渊明的诗在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蕴涵着深情
【拓展延伸】
1、《归园田居(其一)》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明确: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
不同点:《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它是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脱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是作者理想中的农村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是作者摆脱尘网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解脱、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