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维护宪法权威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2课时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国家机构依法行使权力的认识,不断增强权力意识和法治意识。

通过对“规范权力运行”这一内容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宪法、人大及其国家机构关系的认识,增强国家观念,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我国宪法同国家机构的关系。

认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掌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规范国家权力行使的要求。

【教学难点】我国国家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材料,思考: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成为中央全会的共识,并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历史性文件中。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8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一个“宪法宣传周”。

主题是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从2018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开展集中活动。

国家为什么要设立宪法日呢?提示:国家设立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师过渡:国家将每年的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可见宪法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时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新课讲授】一、组织国家机构1.阅读材料,思考: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怎样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的?提示:国家机构组织方式图示如下。

2.阅读教材P12“阅读感悟”,思考:我国是通过哪部法律来组织国家机构的?提示:通过宪法来组织国家机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_6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_6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威”第一框题“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等。

“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增强宪法责任等。

本框题通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和“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宪法原则和精神。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在了解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从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落实本单元教育目的。

本框题内容还为下一框题“如何坚持宪法至上”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学习了《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内容,已经对法律、法治、宪法有了初步浅显的了解,对法律的信仰相比于小学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学习《维护宪法权威》这一课的基础。

但是由于初中生更多的时候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对国家宪法少有关注,知之甚少,缺乏一定的敬畏感。

在人权知识方面,学生在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感知到国家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切,但对国家从宪法的角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则了解甚少。

因此,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提升宪法在中学生心中的权威,增强公民的人权意识,是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是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权、珍惜自己的人权;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产生敬意。

2、能力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推动人权的实现而努力。

3、知识目标:明确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原则;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了解我国人权主体和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懂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认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对如何维护自身权利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认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认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维护自身权利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相关教学资料。

2.案例材料、讨论问题、情景模拟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宪法封面,引导学生回顾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在维护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1课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1课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1课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2018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点梳理

2018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点梳理

2018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点梳理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1)平等权。

(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

(7)监督权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八年级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习题答案

八年级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习题答案

道德与法治教材习题答案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例答]我国国徽法规定:第四条下列机构应当悬挂国徽:(一)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三)中央军事委员会;(四)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五)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六)外交部;(七)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可以悬挂国徽,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国徽应当悬挂在机关正门上方正中处。

第五条下列场所应当悬挂国徽:(一)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三)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庭;(四)出境入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例答]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的尊严,体现国家的性质。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例答]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教材P4【探究与分享】上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例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一是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图二是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图三是村民通过参加村务公开会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图四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教材P5【探究与分享】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例答]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教材P6【探究与分享】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例答]“发展义务教育”这幅图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

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2.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指的是哪些?人权的内容包括哪些?3.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的原则。

我国宪法是如何践行这一原则的?错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错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举例如下)三、我国的人权特点、内容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

它指出,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

它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象征着人类尊严和荣耀;发展权的主体是人民;发展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保障必须是可持续的,它应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1.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的主体包括哪些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哪些?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权具有什么特点?(1)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2)中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益性和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下学案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无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下学案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无答案)

【学习课题】第一课(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 1.2 课时【学习时间】 2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宪法的认同感;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信息手段搜集相关宪法事例,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

3.知识目标:懂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归根到底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课前预习】搜集宪法等资料,了解宪法相关知识。

【时政播报】(日期:月日)一周主要时政:我感悟与点评:【知识总结】1.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广大人民通过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5)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并规定实现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还规定国家的属于人民。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权利。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和。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

(2)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包括、等。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

(4)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建设社会法治文化,增强全民。

【学习目标达成检测】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A. 中共中央总书记B.全国人大委员长C.人民D.国务院总理2.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规定了我国的()A. 国家性质B.根本制度C.基本国情D.国际地位3.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非公有制B.国有经济C.公有制D.集体经济4.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包括()①中国公民②外国公民③个人④群体A.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 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权利的纸。

2018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word教案

2018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word教案

2018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教学目标】1.认识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明白尊重和保证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2.明白我国宪法爱护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

3.明白得尊重和保证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差不多要求,明白我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爱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4.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推动人权的实现而努力。

【教学重点】尊重和保证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教学难点】尊重和保证人权的具体做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成咨询题,进展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以上四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进展状况的实例。

师:从以上事例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存与进展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威严。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人权方面的知识——国家尊重和保证人权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__自由__、__平等__地生存和进展。

2.尊重和保证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__尊重和保证人权__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主动爱护和促进人权。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专门广泛,既包括__我国公民__,也包括__外国人__等,不仅爱护个人,也爱护__群体__。

4.__尊重和保证人权__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差不多要求。

5.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__宪法__,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__科学性__、__民主性__。

【6.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证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平文明执法,坚持__依宪施政__、__依法行政__、__简政放权__。

w ww-2-1-cnjy-com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活动一我国人权的广泛性阅读分享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感悟。

材料一为落实尊重和保证人权的宪法原则,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打算(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打算(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打算(2016—2020年)》。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框 公民权利的保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框 公民权利的保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序言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每个公民都应该坚持宪法至上,认真学习宪法,坚决捍卫宪法。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引言宪法是什么?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有尊严的生活要由宪法予以保障?为什么说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则要由宪法作出规定?第1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1课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在我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怎样?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的这一地位的?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变题: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1)(2)(3)(4)](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变题: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什么?)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维护宪法权威》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认识到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对宪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

但他们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具体表现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作用,了解宪法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具体表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宪法的作用,了解宪法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宪法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维护宪法权威。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宪法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宪法知识和案例的分析理解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宪法权威,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_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_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教案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2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2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时,主题是“维护宪法权威”。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于宪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宪法知识有限,对宪法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的内容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宪法意识,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知道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提高学生的宪法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2.宪法的内容和特点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知识点。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宪法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宪法的作用,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讨论问题,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宪法知识问答,用于课堂互动。

3.准备情景模拟活动,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宪法的短片,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宪法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设计宪法知识问答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增强学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教案 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课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教案 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课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理解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

能力目标:提高自学、合作、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提高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课前准备: 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绶,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初步培养维护人权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权意识,热爱宪法。
知识梳理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 我国是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政府工作 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
人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力属于_______
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为基础的 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 人民民主专政
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 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_______。”
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 人民代表大会 ____________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国家 文化 管理______ 事务,管理经济和_____ 事业,管理
知识梳理
_______ 社会 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 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 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保障措施。 广泛 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 宪法规定_____
随堂检测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 B B.人民 C.共产党员 D.人大代表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课件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 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 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确。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 庚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2.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指的是哪些?人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3.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的原则。

我国宪法是如何践行这一原则的?
一、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举例如下)
三、我国的人权特点、内容
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

它指出,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

它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象征着人类尊严和荣耀;发展权的主体是人民;发展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保障必须是可持续的,它应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

1.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的主体包括哪些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哪些?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权具有什么特点?
(1)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2)中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益性和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1.原因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2)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对国家机关的要求:(变题: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对国家机关提出了哪些要求?)
3.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可以做什么
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五、中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发展权利。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民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二、人身权利。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重视被追诉人、被羁押者和罪犯的人身权利保障,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利。

三、民主权利。

通过立法正式确立了国家宪法日,积极推进公民民主权利实现。

四、公正审判权。

各级司法机关强化司法公正、公开,积极推进多项司法改革举措,进一步促进公正审判权有效实现,司法领域人权保障迈上新台阶。

五、少数民族权利。

各少数民族的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六、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

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

七、残疾人权利。

继续推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措施。

八、环境权利。

以治理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九、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节选自《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六、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举例: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截至2015年底,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

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人权、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联
系。

人权通过法律化逐步转化为权利,权利
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则通过宪法化
表现为基本权利。

一、判断改错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就是人类的生存权。

2.我国人权保护的主体就是公民个人。

3.行政机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二、选择题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
A.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B.政治言论和自由
C.发展权 D.人身权利
5.下列对我国人权主体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权的主体主要是指全体人民 B.人权的主体主要是指全体公民
C.包括我国公民和外国人,保护个人和群体 D.主要是指年满18周岁的公民
6.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

下列措施有利于人权保护的是( )
①国家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由九年提高到十二年②实施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③浙江实施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④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为此国家( ) A.行政机关应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B.应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
C.审判、检察机关应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8.右边漫画中的做法( )
①说明我国公民可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②有利于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③能够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会影响审判、检察机关的独立行使职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三、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截至2015年底,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通过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连片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等方式方法,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

目前,中国仍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1)大力扶贫有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该权利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参考答案
第2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自主学案】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1)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当堂巩固】
一、1.错。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错。

我国人权保护的主体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3.正确。

二、4.A 5.C 6.D 7.B 8.B
三、9.(1)人权。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因为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开展扶贫工作能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首先应当注意正面引导,帮助贫困群众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和生育观,破除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俗,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开创致富之路。

同时,要从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他们必要的扶持,促使他们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