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说课稿《3.1.2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3.1.2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式的性质》的教学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思路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本课是在同学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后的授课内容。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理论支撑,它为下节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因此本节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等式的性质, 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正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四、优缺点: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生成规律,通过直观引导学生发现抽象的规律。
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的渗透,本节课运用到的数学方法有:从特殊到一般、类比、转化、化归等思想方法。
缺点:青少年学生都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用适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今后我需要在课堂用语上多下一些功夫。
五、课堂重建在探究等式性质2的除法情况时,我运用的是在直观得出乘法的规律后,把乘法转化为除法来探究得出除法的规律,下次我会尝试采用利用天平直观演示得出这一规律。
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习题训练时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提醒自己精讲多练,尽量多给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1。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
以下是精心准备的《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3.1.2-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
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①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②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④渗透“化归”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 3x-5=22; (2) 0.28-0.13y=0.27y+1.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二、探究新知①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82页图2.1-2的方法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②归纳: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 .③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④观察教科书第71页图2.1-3,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在学生观察图2.1一3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问题3如:用5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2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7元钱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元钱就可以买3支钢笔.相当于:“5元一买1支钢笔的钱;2元一买1本笔记本的钱.5元+2元=买1支钢笔的钱+买1本笔记本的钱.3×5元=3×买1支钢笔的钱.”三、应用举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等性质。
这些性质是解决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方程求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及运用。
2.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推导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等式的性质。
2.运用实例分析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等式性质的应用。
3.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和实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4.粉笔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等式,如“5 + 3 = 8”、“5 km/h = 3.1 m/s”等,引导学生关注等式,并提问:“你们认为等式有哪些性质?”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等式性质的定义和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等性质。
同时,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些性质的含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针对等式的性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a.判断题:判断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是否成立。
b.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等式性质,使等式成立。
c.填空题:根据等式性质,填空使等式成立。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等式的性质,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大家在导入环节对于天平平衡的例子很感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概念,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的同学对于等式的性质一和性质二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案例分析环节,对于如何正确运用等式性质解题,部分同学还显得有些迷茫。我通过反复举例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了这些性质的应用。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操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可能是使用计数器或其他教具来演示等式的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等式性质的数学意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举例:重点讲解等式2x + 3 = 7的求解过程,强调等式两边同时减去3后,得到2x = 4,再同时除以2得到x = 2的过程。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等式性质背后的逻辑原理,为什么等式两边进行相同操作后仍然成立。
-难点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等式性质来简化问题,特别是在有多重操作时。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一和性质二,即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操作后,等式依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等式的性质。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通过研究等式的性质,为后续解方程、不等式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
2.难点: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等式的概念,例如:“某商店一件商品原价200元,打八折后,售价是多少?”引导学生列出等式,并求解。
从而引出等式的性质。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等式,尝试对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并验证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人教七上数学第三章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公开课)
《等式的性质》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快乐有此次时机和大家一同学习沟通。
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教课内容。
下边我将从说教材、教课策略与方法、教课流程及设计企图、教课得失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材从关于比较复杂的方程难以直接求解切入,引出平等式性质的议论,为后边逐渐过渡到用等式的性质议论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
学生研究等式的性质过程中所波及的转变思想、概括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以致其余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2、教课目的依据以上剖析,确立以下教课目的。
(1)1 知识与技术: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两条性质,能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式的两条性质的研究过程,培育学生察看、概括的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和合作沟通意识;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浸透化归的数学思想.3、重、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课目的,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课重、难点:(1)要点:认识等式的观点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决简单问题.(2)难点:由详细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4、教课准备:天平、导教案及多媒体课件二、说教课策略与方法剖析: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可以纯真的依靠模拟与记忆,着手实践、自主研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课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利用学生着手操作、多媒体展现,经过察看法、实验法、合作沟通、概括法等教课方法,指引学生依据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的规律,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研究、沟通中理解和运用等式的基天性质;三、教课过程剖析:(一)创建情境,复习导入: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2、你能直接看出下边各方程的解吗?( 1)5x=40(2)x+5=16( 3)3x-5=22;(4)0.28-0.13y=0.27y+1.设计企图:第 1 题是上节课刚才学过的两个观点,根源于教材,比较简单,第 2 题的(1)、(2)两个方程学生很简单就能够看出方程的解,第(3)个方程学生思虑此后也很快能够得出答案,而第(4)个方程学生解决起来有必定的困难,不可以直接得出方程的解,这必定会让学生对后边马上学习的知识惹起重视, 同时也产生了学好新知再来解决困难的浓重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数学中基础的概念,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深层逻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后,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等式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理解等式的内在逻辑,为后续方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等式的概念,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等式的性质时,可能会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对性质的应用范围掌握不明确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式的性质难点:等式性质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式的性质,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
例如:如果一个数为5,那么5加上另一个数后,结果是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后,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2.呈现(10分钟)在PPT上展示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到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后,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练习题,例如:已知等式2x + 3 = 7,求x的值。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运用等式的性质,求解x的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3.1.2 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3.1.2 等式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等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对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等式的性质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2.难点: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复杂的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式的性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式的性质和相关的实例。
2.学具:准备一些计算器和纸笔,供学生进行计算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2x = 6,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x的值。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等式两边都除以2,就可以得到x的值。
从而引出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等。
通过实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运算。
比如:3x +4 = 19,求解x的值。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等式两边的内容,来体验等式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比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一些苹果后,还剩下6个苹果,问小明给了小红多少个苹果?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 《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式的性质。
这一节内容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这些性质为后续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分数和小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他们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等式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3.汇报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解释原因。
4.讲解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讲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原因。
5.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6.总结拓展:让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并思考等式性质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为后续解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再进行总结和归纳。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具体的例子和数学运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2x =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x的值。
2.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观察例子,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总结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并进行归纳。
4.运用等式的性质: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学运算。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及其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仍然是等式。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程度,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八)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向学生呈现知识最直接的形式。因此我本着清晰、直 观、便于学生理解的原则设计了如上板书。
•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使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结论。因 为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使 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在学习中获得 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 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 (三)典例分析 应用新知
• (四)志勇闯关
检
• (五)拓展提高
• (六)归纳知识 总结收获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设的注意力,又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 生活。
• 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推导过程。
• 五、说教法学法
•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和引导者。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运用启发类比的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新课 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在本节课中主 要采用的是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法。
• 六、说教学过程:
(三)典例分析 新知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题型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运用的多样性 和重要性,掌握解法和书写格式。
(四)志勇闯关
设计意图: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同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兵 教兵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好,还使学习效果翻倍。
(五)拓展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拔高题时学生对于这一易错点的印象更深刻。避免在这个 地方出现问题,再次强调0不能为分母。
(六)归纳知识 总结收获
3.1.2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3.1.2第一节《等式的基本性质》,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小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有关运算和整式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运算,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开始,为以后学习解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准备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数学的方法。
通过探究得出可用基本性质把简单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 = a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
我采用创设情境,实验操作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并设计追问,探究,运用来强化重点,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毕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书内容特点,为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问思法,实验探究法为主,教具直观演示法为辅,通过活动提出一个又一个启发性的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具直观演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借助教具演示以直观角度认识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
三、说学法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获取知识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以及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性质。
这些性质不仅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会用到。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代数,对于等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式,并通过实验和证明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还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等式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证明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以及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性质。
2.教学难点:等式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式,并通过实验和证明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式,并让学生观察等式的两边,引发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思考。
2018年秋季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3.1.2 《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技巧及打高分技巧
《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技巧及打高分技巧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得失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从对于比较复杂的方程难以用估算求解切入,引出对等式性质的讨论,为后面逐步过渡到用等式的性质讨论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
学生探究等式的性质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师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抽象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4、教学准备:导学案及多媒体课件二、教学策略与方法分析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生本课堂通过设置“旧知回顾——演示实验——探究规律——应用举例——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六个教学流程,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观察——探究——运用,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探索、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什么是方程的解?3.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 x+2=5; (2)—13x —5=4 4.复习什么是等式。
设计理念:第(1)题是为了复习,第(2)题是估算比较困难,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新课。
3.1.2等式的性质说课
图示引入, 探索新知
小试牛刀, 巩固练习
性质应用
强化与思 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是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
等式
例如: 1+1=2,3×3+1=2×5, y-x=2, 2a=b 这样的式子, 都是等式。可以用 a=b 表示一般的等式。
图示引入,探索新知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 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式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
情感态度 过程与方 知识与技 与价值观 法 能
教学重点
元一次方程的解 。 质解简单的一元 学生的同时,要特别 一次方程方程 关注这些学生。
教学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灵活采用实验 探究法、类比 猜想法、讨论 教学法等多种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 3.合作交流
教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两边同乘-3,得 x 27
强化与思考
5、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小红发现运用等式的性质 可以使复杂的等式变得简洁,这使她异常兴奋,于是 她随手写了一个等式:3a+b-2=7a+b-2,并开始运 用等式性质对这个等式进行变形,其过程如下: 3a+b=7a+b(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 3a=7a(等式两边同时减去b) 3=7(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 变形到此,小红顿时就傻了:居然得出如此等式! 于是小红开始检查自己的变形过程,但怎么也找不出 错误来。 聪明的同学,你能让小红的愁眉在恍然大悟中舒展 开来吗?
课堂小结
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即通过这堂课 你学会了什么) 2、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3、在运用等式性质解方 程时应注意什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等式与方程”的第二节课,具体是3.1.2小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等式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熟练运用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的性质解决简单的等式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坚持解决问题的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熟练运用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的性质解决简单的等式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到具体的求解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讲解与实例、练习与巩固。
1. 导入新课首先,引入等式的概念,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如让学生计算 2 + 3 = ?,然后问他们等号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等号的含义,等式左右两边的量是相等的。
2. 讲解与实例•Step 1:介绍等式的基本性质。
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等式,如 3 + 4 = 7,4 + 3 = 7,然后提问等式两边能否交换顺序,是否还成立?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可以交换顺序的结论。
•Step 2:讲解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的性质。
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性质,如 3 + 4 = 7,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和分别是多少,然后再加上一个相同的数,观察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的结论。
3. 练习与巩固•Step 1:板书几个等式,让学生判断正确性并给予解释。
•Step 2:出示一些简单的等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博白县沙陂镇初中詹建亮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等式的性质》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说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我的教学思路说明。
一、学情分析:作为初一学生(132班和137班)在小学时已经对等量关系和等式的性质有所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天平的特点中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掌握等式的性质。
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本节内容借助于等式的性质这一工具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
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
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等式的性质, 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正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三、说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二)教学学法分析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即“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
发展规律。
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高度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象信号法、问答法、教学课堂讨论法,使学生动口、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动合作、归纳概括、形成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
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实际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
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首先我出了一些可以看出方程解的题目,让学生回答,由易到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就引入等式的定义,从而使学生明白解方程先要研究等式,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分组合作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两个方面来教学:等式的性质1由老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归纳概括;。
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我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天平图的各个操作。
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发现,与同桌交流。
这样由具体演示到抽象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总结抽象,认识规律
通过上面的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课件演示。
然后学生抽象概括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师指出这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板书:等式的基性质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体验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从打破平衡,又怎样达到新的平衡。
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我接着提问:如果天平两边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课件演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用等式描述?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并且由以上两条规律得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再次设疑,深入验证
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不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才能使等式成立。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践认识,再到实践认识的过程。
学习等式的性质2
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天平图,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基本性质2的推导在性质1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探究,运用知识的迁移得出,这样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汇报导学解疑释难
等式的性质: (1)若a=b,则a±c=b±c
(2)若a=b,则ac=bc,
)0
(
a
≠=c
c
b
c
注意:(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且是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在这个环节中把等式的两个性质展示出来,我特别提到了三个注意:因为这是在等式性质解方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希望同学们认真细心,正确利用性质解题。
四、当堂训练达标测评
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道题,从简单的填空到判断变形对错,到最后的解方程,方程的四道题也是有简单到复杂,总之练习题的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是那些平时不举手的同学也积极参与,竟然问题也答得很好。
从这些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小结:
用简单的知识结构图小结等式的性质
作业设计:
PPT投影出课本第83页习题3.1第4题。
思考: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性质,我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由老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天平实验,分别在天平两侧放上砝码使天平保持平衡,并把实验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出数学式子;再让学生所列的式子,提出问题:通过天平实验所得到的式子你能联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等式的性质一和性质二,然后再把等式的性质抽象为数学的符号语言并表示出来。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让学生从练习中思考运用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对等式性质的运用。
通过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揭示等式性质的对称性和传递性,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作好了铺垫。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3.1.2等式的性质》这一节课内容的教学安排,如有疏漏,烦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