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北京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思想和感情。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2)句子结构和语法的分析。
(3)作者寓意和思想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自主查找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运用文言文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4.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的培养。
5. 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种树郭橐驼传》。
2. 相关注释和解释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视频等。
4. 相关环保和生态的图片或素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种树的重要性。
《种树郭橐驼传》精品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和理解《种树郭橐驼传》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种树郭橐驼传》这个寓言故事的基本内容;2.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能够通过故事内容思考人生道理;2. 能够对比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和选择。
四、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一个关于种树者郭橐驼和不同人物之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郭橐驼每年都会在黄昏时分出现在村庄边上,并种下一棵树,而这颗树却是不见根的,犹如风一吹就会倒下。
然而,当村民问及郭橐驼为何要种一颗不见根的树时,郭橐驼却告诉他们,这颗树将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于是,村民们都开始在这颗“不见根”的树下许下自己的愿望。
2. 故事内涵分析:通过《种树郭橐驼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郭橐驼的善良和智慧,以及村民们对他的信任和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善良和美好,要拥有信念和勇气去面对困难。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待别人,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信仰。
3. 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发表对于故事的看法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郭橐驼种下一颗“不见根”的树?这个树对于村民有什么特殊意义?以及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等问题。
4. 互动游戏: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
比如,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表演和讨论他们的选择和行为。
也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探讨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寓意。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4. 互动游戏:设计各种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思考。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
(完整版)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种树郭橐驼传》;(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涉及到的农业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3)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2)培养学生勤劳务实、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原文及翻译;2. 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的分析与欣赏;3. 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农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的理解;2. 文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3. 课文中所体现的哲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原文、翻译及文言文词汇的解释;2. 讨论法:用于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3. 实践法:用于农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背景及作者;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原文,解释文言文词汇,分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农业知识,分享学习心得;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的分析与欣赏能力;3. 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原文及其翻译;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农业知识资料;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八、教学资源1. 课文《种树郭橐驼传》原文;2. 农业知识资料;3. 教学课件;4. 教学道具。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种树郭橐驼传》;(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了解古代种植业的基本知识;(3)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认识其品质和种植技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郭橐驼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懂得劳动的价值,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3)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和种植技艺。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郭橐驼种植技艺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4. 案例分析法:分析郭橐驼的种植技艺,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郭橐驼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和种植技艺;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5. 案例分析:分析郭橐驼的种植技艺,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2. 整理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查字典加深理解;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和种植技艺;4. 写一篇关于郭橐驼的种植技艺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3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种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植树造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等方式,获取更多关于种树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基本内容。
(2)种树的方法和技巧。
(3)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种树技术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种树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初步体会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课文的主旨。
四、课堂小结:2. 强调保护环境、尊重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人对种树、保护环境的认识和做法,整理成调查报告。
3. 结合课文内容,为自己家乡的植树造林活动提出建议。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依据,让学生了解种树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顾雪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寓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中阐述的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的深刻道理,在阅读中自觉地学会古为今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字词,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2.难点: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分析作者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
2.质疑。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善于用寓言说明道理,我们以前就学过韩非子的《郑人买履》、《滥竽充数》;《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柳宗元的《黔之驴》等。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与这些文章一样,也是以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理的,那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通过介绍种树,阐述了什么道理。
二、检测预习,了解情况1.完成预设练习(多媒体显示)2.学生质疑(学生可互相回答,回答错误或答不上再由教师作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相关,则灵活处理,可顺势进入下一环节。
)3.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柳宗元(可互相补充,然后多媒体显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关键,切入课文1.朗读课文(可散读、齐读、抽读)2.提问:(1)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那么郭橐驼是怎么种树的?(散读课文,找出相关语段及语段中最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
)3.“他植者”又是怎样种树的?将“他植者” 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对比起来阅读。
(指导学生比较“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和“他植者的种树方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4.柳宗元在当时写这则寓言时,他的意图是什么?找出相关段落,并找出关键词。
(学生朗读后找出关键词:养人术)5.官吏为政的表现与“他植者”有何相似之处?(联系当时背景分析)四、课外拓展,理性升华郭橐驼和“他植者”都想把树种好,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唐朝的柳宗元由种树联想到养人术,那千年后的我们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讨论后交流,只要能谈到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来办事即可)五、布置作业1.本文从写作方法上看,也很有特色,结合课文,试作简要分析。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郭橐驼种树的故事。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手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勤奋、坚持和智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深入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寓意和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图片或插图。
(3)生僻字词的解释。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搜集有关环境保护和植树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语言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植树的重要性。
2. 学习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
(2)逐句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郭橐驼的品质。
3. 讨论与思考(1)组织学生讨论:郭橐驼为什么能够种出好树?(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勤奋、坚持和智慧的重要性。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环境保护和植树的意义。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植树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写的关于植树的文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估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重复讲解重点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作者郭橐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
(2)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2)懂得勤劳务实、谦虚低调的为人之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
(3)领悟文章所传达的自然环保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郭橐驼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勤劳务实、谦虚低调的为人之道。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分析课文中郭橐驼种树的成功要素,探讨其对现代环保事业的启示。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回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第一章:种树的乐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树的乐趣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种树的乐趣:观察树木的成长过程,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讲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
1.3 教学方法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察树木,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树的乐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二章:种树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种树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种植地点。
介绍种植树木的基本步骤:挖坑、栽种、填土、浇水。
2.3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教师演示种树的基本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校园或公园的指定地点进行种树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树木的养护与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木的养护与管理知识。
培养学生对树木的关爱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讲解树木的养护与管理方法:浇水、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
强调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
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树木的养护与管理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树木的养护与管理实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第四章:植树节的由来与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树节的由来与意义。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树节的由来与意义:纪念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日子。
讲解植树节的活动内容:种植树木、宣传环保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植树节的由来与意义,学生进行讨论。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树木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讲解树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提供氧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
强调保护树木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完整版)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3)能够分析并评价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及其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哲理,提升个人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郭橐驼的植树精神和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3)激发学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种树郭橐驼传》全文;(2)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及其品质;(3)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与理解;(2)郭橐驼植树技巧的阐述及寓意;(3)如何从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并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柳宗元及文章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郭橐驼的植树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章情感;(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文中不懂的词语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2)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植树技巧及寓意;(3)分享从文中汲取的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2)详细解析文中郭橐驼的植树精神和高尚品质;(3)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郭橐驼植树精神的理解;(2)以郭橐驼为榜样,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付诸实践。
6. 总结拓展:(1)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2)鼓励学生将郭橐驼的植树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2. 写一篇关于郭橐驼植树精神的心得体会;3. 结合自己的生活,制定一个学习或生活中的行动计划,努力践行郭橐驼的植树精神。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了解古代种植业的状况和种植技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郭橐驼种树的成功原因。
(2)学会对比分析,从郭橐驼种树的故事中提炼出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 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成功原因及其启示。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一些难点词语。
2. 从故事中提炼出郭橐驼种树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资料图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种植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成功原因。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郭橐驼种树的启示。
(2)分析启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环保意识,珍惜资源。
(2)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郭橐驼种树的成功原因及其启示。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与回答等,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3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阅读与理解,能够掌握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难点: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技巧,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郭橐驼,激发学生对郭橐驼种树技艺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感知郭橐驼的形象。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郭橐驼的种树技艺、作者的写作目的等。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但在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技巧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种树郭橐驼传》,总结郭橐驼的种树技艺,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种树的重要性”的作文。
3. 搜集其他有关种树的古诗文或故事,进行阅读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寓意。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并鼓励他们采取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隐喻和寓意。
2.鼓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讲授引导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阅读故事并理解(3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阅读这个故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主要讲了什么?2)故事中的郭橐驼有什么特点?3)郭橐驼为什么要种树?4)郭橐驼通过种树带给了人们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寓意。
3.思考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话题,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认为自然环境为什么需要保护?2)你们有什么具体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想法或建议?3)你们能从自己身边做起,为保护自然环境做些什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整理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和延伸(2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不仅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要采取实际行动。
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例如组织植树活动、参观或了解当地的生态保护项目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还可以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行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责任感。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2)能够分析并概括郭橐驼种树的方法及经验;(3)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及生态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对比分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种树郭橐驼传》全文;2. 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方法及经验;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 联系实际,学会运用郭橐驼的种树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郭橐驼的生平及《种树郭橐驼传》的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方法及经验,概括其优点;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式;5. 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运用郭橐驼的种树经验;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课文背诵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3. 单元测试评估: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农田或植物园,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树的乐趣和意义。
2. 开展班级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农业专家或环保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拓宽学生的视野。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柳宗元的写作意图。
2. 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学价值。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2 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深入分析。
3. 将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实践。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相关视频等。
2. 纸质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笔记。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学术观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和教学素材。
2.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的基本理解。
4.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古文的魅力。
4.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阅读相关的古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理解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郭橐驼的人物特征。
(2)学会对比分析,从文中找出郭橐驼与其他人物的不同之处。
(3)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美德。
(3)引导学生从郭橐驼身上汲取勤奋、坚韧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及其寓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郭橐驼与其他人物的区别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郭橐驼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全文。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及其寓意。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教师点评:6.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3. 文章分析:评价学生对郭橐驼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文章写作技巧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其他关于郭橐驼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进一步深入理解郭橐驼的形象和时代意义。
九、课堂活动组织一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郭橐驼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郭橐驼形象的理解和记忆。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理解并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敬业乐群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种树郭橐驼传》的人物形象分析;2. 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探讨;3. 课文中的重要字词解释。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2. 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3. 郭橐驼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郭橐驼种树的场景;(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细节,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及其含义;(2)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解读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2. 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小作文;3.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提出保护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种树郭橐驼传》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延伸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种树郭橐驼传》这本书,学生能够了解种树郭橐驼的故事,了解种树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种树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种树郭橐驼传》一本书。
2.彩色笔、纸、剪刀等文具。
3.图书馆或电子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校园里的植物,询问学生对植物的了解。
2.提问:为什么我们要种树?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1.引导学生阅读《种树郭橐驼传》这本书。
2.班级分组,每个小组读一段故事,然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3.指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4.引导学生思考种树对于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5.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写成小短文或绘制图片。
Step 3 综合活动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种树计划”,包括选址、种植树木的种类和数量、维护和保护等。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绘制计划图、写出计划书,呈现给全班同学。
3.全班同学评选出最具创意的种树计划,并给予表彰。
Step 4 总结与延伸1.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了解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2.评价学生的“种树计划”设计是否创新和可行性。
教后反思:1.整个教案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培养,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引入新知和阅读《种树郭橐驼传》时,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力。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北京版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刚学过他的《师说》,还知道他的《谏迎佛骨表》;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税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
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祖父辗转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实体验到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
少年时即因文章而有“奇名”。
贞元九年(793)中进土。
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
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在被贬途中,朝中有人认为贬得太轻,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的“八司马”中尚存活的几位被召回长安,但仅过了一个月,他们又被放逐到远州做刺史,柳宗元去柳州赴任。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学习郭橐驼种树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种植树木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种树郭橐驼传》,了解郭橐驼种树的故事。
3.种子发芽实验或植树活动。
4.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分组讨论法。
3.现场教学法。
四、教学重点
1.学生了解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学习郭橐驼种树的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介绍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步:学习
1.讲述《种树郭橐驼传》故事。
2.分组讨论郭橐驼的种树经历与感受。
3.老师与同学一起种树或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第三步:总结
讨论不同组的感受和经历。
第四步:作业
写一篇关于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作文,阐述个人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取得的认识成果、语言表达的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检查作文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和评价
本节课需要现场教学,需要准备少量挖好坑的土地以及树苗或种子。
此外,用于讲述《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
评价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最后的作文当中,除了评价文字的质量,对于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也需要着重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刚学过他的《师说》,还知道他的《谏迎佛骨表》;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税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
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祖父辗转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实体验到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
少年时即因文章而有“奇名”。
贞元九年(793)中进土。
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
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在被贬途中,朝中有人认为贬得太轻,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的“八司马”中尚存活的几位被召回长安,但仅过了一个月,他们又被放逐到远州做刺史,柳宗元去柳州赴任。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作品。
三、初读课文,要求:1、借助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懂的字词句;2、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并注出意义及用法。
四、检查初读掌握情况:1、请一生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及停顿,评价朗读情况。
2、请一生说明找出的重点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教师作出取舍,分类板书,然后完成下列习题。
(1)解释加点词语。
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本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移之官理.(治,统治)勖.尔植(勉励)字.而幼孩(养育)遂.而鸡豚(成,养大)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故病.且怠(穷困)(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凡植木之性.(方法)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4)说明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虽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连词,即使)2、因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因以为号焉(连词,表示结果,于是)因击沛公于坐(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3、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D)A故乡人号之“驼”B既然已C不抑耗其实而已D驼业种树E若不过焉则不及F虽曰爱之,其实害之G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6)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B)A既然已,勿动勿虑B官命促尔耕C早缫而绪D字而幼孩(7)翻译下列句子。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2、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五、讨论仍不懂的字词句意义,师个别答疑。
六、集体诵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思考刚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本文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第二课时一、导入:从题目看,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一般人物传记,主要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本文写郭橐驼的生平事迹和个性,主要集中在1—3节。
二、研读1—3节。
1、第一节: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朗读。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
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③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2、第二节,朗读。
橐驼以种树为业。
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取迎养。
为什么“争取迎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
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驼种树水平为什么那么高?3、第三节,朗读。
驼谈种树的经验(转入正题)。
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如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时的要求是什么(其本欲舒……欲密。
其莳也若子)?种后如何管理(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置也若弃)?他植者为什么“莫能如”?他植者如何做的(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能反是者,则有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皮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结果如何(木之性日以离矣)?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
三、研读第4、5节:“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1、“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
”“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
”“吾小人……病且怠。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驼”以“外行”的身份试探着用他的种树理论衡量官吏的所作所为,二者有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那么,“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
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
3、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4、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抨击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
“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与“他植者”勤虑害树遥相呼应,互相映衬,强化了对官吏繁政扰民现象的批判。
在对不良现象的反面批判中,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映衬中,作者的正面观点也就显而易见了:当官治民应“顺民之性以养民”,所以作者最后感叹说“得养人术”。
5、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四、体裁及文章特点: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五、学生通读全文,从驼的话语中体会“婉约而多讽”的特点。
六、总结全文: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
全文以记言为主,在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七、布置作业。
课后小记:学习此文对比的写法。
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
陈国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