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琵琶记》与四大南戏

合集下载

南戏与琵琶记

南戏与琵琶记

高明改写的现实背景 书生社会地位的沉沦 道义的担当意识 创作主体的身份意识
2、学界关于《琵琶记》主题思想的
几种看法
反封建说。王季思、 俞平伯、程千帆、戴 不凡、李长之等人主 此说。
封建说教说。黄芝岗、 徐翔方、周贻白等主 此说。
两面性说。即既有封建 性又有反封建性。何其 芳、蒲江清等主此说。
伦理悲剧说。曲六乙、 赵越等人认为通过蔡家 的悲惨遭遇,通过蔡家、 牛府贫富不均的强烈对 比,真实地捞写了元代 人民的悲惨生活,具有 历史的真实性。
喜郎

贫女

胜花、野方养娘
末 开场副末、李大公、院公、
外 张协父、王德用夫人
客商、学子、土地神、判官、
堂候官、士子、买《登科记》
者、府吏、门子
净 李大婆、张协母、学子、客商、
山神、士子、店主婆、卖《登 科
记》者、门子、脚夫、柳永、 谭
节使、喜郎、养娘
(三)南戏发展概况
据近人统计,宋元南戏共有230多种,其中有 传本的19种,只有佚曲的有130种。 从现存剧目看,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题材 占最大部分,英雄题材极为罕见。 早期的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 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记》 《杀狗记》。 南戏之冠、“传奇之祖”——《琵琶记》。
中入仕途,为官清正,同情民生疾苦,有政声; 亦有伤时之煎,感悟“功名为忧患之始”。
晚年隐居 ,恬淡自守,菲薄功名(莫说市朝事, 功名欲逼人);拒召辞请,闭门著书,以词曲 自娱。
思想轨迹:儒家价值关怀与内在惶惑。
(二)《琵琶记》解读
1、南戏“负心婚变”主题的时代演变
——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

南戏与琵琶记

南戏与琵琶记
• 《琵琶记》第一出《报告戏情》 [沁园春]
•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云:“斜阳古柳 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 明徐渭《南词叙录》介绍《赵贞女蔡二郎》说: “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 • 元杂剧《铁拐李》 “你学那守三真赵贞女,罗裙 包土将坟茔建” • 京戏《小上坟》中 “贤惠的五娘遭马踹,到后 来五雷轰顶是那蔡伯喈”
第二节 高明和《琵琶记》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 生年不详,卒年有至正十九年(1359)和 明初两说。 至正五年(1345)进士,曾任处州录事、福 建行省都事、庆元路推官等官。 至正十六年(1356)归隐宁波的栎社。 生性高傲,学问渊博,工诗善书,尤长于曲。 传世作品《琵琶记》《柔克斋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三节 四大南戏 及其他
一、《荆钗记》,共四十八出 一般认为是元柯丹邱所作 剧情概要: 塑造、树立了“义夫”“节妇” 形象,歌颂 他们以忠信为基础的爱情婚姻, 有着新的思想内涵, 反映了市民阶层对 爱情婚姻的理解。
第二十一出《糟糠自厌》中赵五娘唱的[孝顺歌]
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糠! 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 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 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在 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 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 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 把糠救的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 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
二、《琵琶记》创作意旨及思想价值 作者有“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意 图,把弃亲背妇的蔡伯喈变成了时刻在怀念 父母和不忘发妻的人物,把他的“三不孝” 罪责用“三不从”来开脱。 剧作开宗明义:“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 张广才,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 喈。” 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创作意旨非常明确。 作者具有客观认真的生活态度和“论传奇,乐 人易,动人难”的艺术见解,能冲破抽象的 封建伦理说教,真实地反映元代黑暗的社会

四大南戏

四大南戏

角色行当
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 、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展开剧情, 其他角色皆为配角。 生:一般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以上戏中 的男主角指的是小生,一般扮演书生、秀才、 状元之类的人物。 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 年女子。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 。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 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 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 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 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 物。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 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南 戏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四大南戏
简要概述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 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 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 ,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 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 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 声腔剧种,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 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 ,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 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 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 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 《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 ”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 ”,简称荆、刘、拜、杀。
谢谢观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赏析《荆钗记》
剧情简介 写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 十朋,家贫却才华横溢,与 钱玉莲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玉莲拒绝豪富孙汝权求婚, 以木头荆钗为聘,和十朋结 为夫妇,并立誓永不相负。 未久,十朋考中状元,拒绝 万俟丞相招赘。万俟授意孙 汝权纂改十朋家书为休书, 玉莲接信后含冤投入瓯江自 尽。十朋得知妻亡,痛不欲 生,立誓终生不再娶。 玉莲被福州安抚钱载和 救起,收为义女,喜闻 万俟逼婚真相,却又复 得十朋病死的误传,也 立誓终生不再嫁。5年后 ,万俟遭贬,十朋擢升 吉安太守,绕道路过温 州,至江心寺追荐亡妻 ,恰逢玉莲也来寺拈香 悼夫,两人惊疑如梦。 在退隐的邓尚书热心撮 合下,当元霄千盏红灯 映亮瓯江时,夫妻以荆 钗为凭,重新团聚。

第四章 南戏与《《琵琶记》

第四章    南戏与《《琵琶记》

一是全剧结构严谨,关目安排上则充分运用对比映 照的手法,收到了极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剧本艺术上的另一突出成就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文词以本色为主而又文采斐然。不论是曲还是白, 都能做到生动感人,丰富多彩,十分符合人物的身 份、地位和具体处境,并能深入细致地揭示出人物 的内心活动。
第三节 《拜月亭记》及其他
三、杂剧一般是由一人(正末或正旦)独唱;南戏的 登场角色则没有限制,可生可旦,甚至二人互唱或 三人合唱,都不受限制。 四、杂剧每本的题目正名都放在剧本的最后;南戏的 题目则在剧本的前面,而且在正戏之前,先由副末 报告演唱的宗旨和全剧的大意(明代传奇称它为 ‚开场‛),从第二出起,生旦等重要角色才相继 出场,逐步展开情节。杂剧则没有人报告演唱宗旨 和大意,即没有‚开场‛。
历来人们把《荆钗记》、《白兔记》(一名 《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 狗记》合称为‚四大传奇‛。其中以《拜月 亭记》的成就最为突出。 《拜月亭记》一名《幽闺记》,传说是元代施 惠的作品。南戏的《拜月亭记》是根据关汉 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写成的。
聂贾列 陀满海牙 兴福 蒋世隆 蒋瑞莲 王镇 王夫人 王瑞兰 《拜月亭记》在艺术描写上的成就 : 一是故事情节的生动引人富有传奇性,在运用 ‚巧合‛和‚偶然‛方面极为成功。 其次,是人物刻画很成功,特别是王瑞兰这一 形象的描绘尤为细腻生动,有血有肉。
五、杂剧一场叫一折,南戏一场称一出,每出 都有下场诗。重要人物上场先唱引子,继而 有一段自我介绍的长白,叫‚定场白‛。 六、南戏所使用的曲调、乐谱乃至乐器都和杂 剧不同,这种不同来自南北不同的民情和地 方气质。
第二节 高明的《琵琶记》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 的《琵琶记》。高明(约1307-1359),字 则诚,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人。从小就以 博学著称。元末至正五年中进士。他曾归隐 于宁波的栎(音月)社,‚以词曲自娱‛。 除了《琵琶记》外,他还有南戏《闵子骞单 衣记》和《柔克斋集》二十卷,不过都已散 佚,现仅存诗文五十余篇。 南戏的兴起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

[作品分析]《糟糠自厌》
1、 《糟糠自厌》“实为一篇之警策”,也是刻划赵五娘 形象的重头戏。 2、剧情:蔡伯喈上京赴试,杳无音信,赵五娘在家含辛 茹苦地侍奉年迈的公婆,承受着苦难的煎熬,又恰逢连年 灾荒,她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省下口粮供养公婆。她 的孝心却引起了公婆的误解和责难,但她始终毫无怨言, 默默忍受着一切不幸和苦难。公婆得知真情后,悲苦交加, 双双昏倒。 3、生动地体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淳朴善良的高 尚品质和舍己为人的美好情操。由于作者是在典型环境中 塑造赵五娘的典型性格,因而使这一形象超出了一般意义 上的孝妇贤妻,赢得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2、高明的改编符合元代社会的戏剧精神
第一,吸收了《赵贞女蔡二郎》贞烈孝妇伦理观 而参照史书恢复了蔡伯喈的孝子身份,从而将 “谴责剧”改造成“只看子孝共妻贤”的“正 剧”。 第二,《琵琶记》改造了《赵贞女蔡二郎》的单 一悲剧内涵,按照新时代悲剧精神重新建构“悲 剧内涵”。 第三,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反映 了负心婚变主题在元代的变迁,其实是社会的变 迁在文学中的折射。
三、《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琵琶记》的悲剧意识与内涵: 一方面主观动机宣扬封建教化,“不关风化体, 纵好也徒然”,这一思想贯穿全剧; 另一方面,在极力歌颂主人公“有贞有烈”、 “全忠全孝”的同时,又真实地描绘了功名利禄 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君”和“事父”的冲突, 理念和情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封建 社会、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展现了广阔的社会 生活图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4、《糟糠自厌》的艺术性
(1)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 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 (2)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来真实、细腻地摹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心 理活动,文情凄婉,真挚动人。 (3)借物抒怀,设喻巧妙,又层层递进,丝丝入扣,把人物的悲怆 情怀与悲惨命运表现得细致熨贴。 四支“孝顺歌写赵五娘被遗弃的命运和苦情: 由吃糠之苦——联想到糠历经砻、舂、筛、簸种种磨难之苦,又 想到了自身的命运之苦; 由糠联想到米——由糠和米的两处分飞、一贱一贵想到夫妻久别、 终无见期 由自己命运似糠——想到自己尚不如糠,糠亦可吃,自己却不知 要埋在何处。 (4)曲文本色自然,朴素晓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元代南戏简介

元代南戏简介

元代南戏简介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和北杂剧相对。

其流行于温州(永嘉)一代,因此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其产生于南宋,是在北宋杂剧的基础上,结合诸宫调,唱赚,地方俗曲歌舞等逐渐形成的戏曲形式。

在元末明初到清中叶,南戏取代北杂剧的地位,成为戏曲创作的主要形式,明清时被称为传奇。

|《琵琶记》南戏的代表作是《琵琶记》,作者高明,元末人。

故事改编自民间流传很久的《赵贞女》,原来的故事写蔡中郎负心而遭天谴,高明刻意为其翻案,将其改编为全忠全孝之人。

其结构布置最为人称道,作者把蔡伯喈在牛府的生活和赵五娘在家乡的苦难景象交错演出,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戏剧冲突,悲剧气氛更加浓烈。

整部剧最突出的优点在词采上,其既有清丽文语,又有本色口语,尤其在表达人情,表达人物情感上,其效果非常突出。

这部剧核心人物是蔡伯喈,虽然作者有意为其翻案,将其神化,用于宣扬伦理道德,但实际上其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复杂的。

他不再是一个背亲弃妇的负心汉,而是一个在出仕和退隐,以及各种社会压力之下陷入矛盾的文人形象,尤其在所谓三不从的情节中表现出来。

他是个孝子,父亲让他去应考,他不得不从,他辞婚,牛丞相不从,他辞官,朝廷不从。

因此其写的其实是封建各种伦理道德条目之间的冲突,这就很有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色彩了(笑)。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要比其他的南戏明显高出一截来,这是因为作者高明是本来就是颇有才学的文人,《琵琶记》又是他精心创作的作品。

其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把戏文的剧本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南戏发展史上的地位颇类似于杂剧发展史上的关汉卿,被称为南戏之祖。

(读到这段,如果让苏童匿名去女频网文站写女频的常用题材,宫斗人神恋什么的,不知道能不能有类似的效果)|《拜月亭》等其他南戏元代南戏除了《琵琶记》之外,还有四大名戏之说,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而《拜月亭》在其中最为突出。

《拜月亭》原本没有流传下来,只有明人改本流传下来。

一般认为作者是元施惠,但存疑。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第一节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宋元时流行于南方的一种戏剧样式,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以南曲为唱腔。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为南戏。

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构成的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其剧本的“出”数、宫调没有规定,歌唱角色灵活,歌唱形式多种多样。

高明《琵琶记》堪为南戏的最高代表,标志着南戏的规范化,是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南戏的特点:1.绝大多数戏曲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的题材。

2.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用韵较为宽松。

(北曲的入派平上去三声。

)3.音乐风格轻柔婉转,适合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

(北曲高亢劲切,宜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以弦乐为主。

)4.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且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帮腔合唱等多种歌唱形式,有利于表现角色的思想感情,刻画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杂剧一般只能一人主唱。

)5.在结构上以“出”为单位,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需要一天甚至多日。

《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全本用南方流行的词调和民间小曲演唱,开场时先以说唱诸宫调引入,中间又有许多游离于剧情之外的科诨穿插,这些属初期南戏特征。

其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进行,是南戏和传奇剧本惯用的双线结构的雏形。

剧中人物塑造,颇有可取之处。

杂剧作家如萧德祥等开始关注和涉足南戏的创作。

沈和甫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北曲的刚劲与南曲的柔媚能兼容并济,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贯云石、杨梓等人参与了南戏唱腔的改进工作,高明、施惠等知名文人作家也参与了南戏的创作与改编。

第二节《琵琶记》的悲剧意蕴《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高明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画蔡伯喈的形象,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琵琶记》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

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使蔡伯喈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 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 用的是文采语言, 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 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 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 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 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 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 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 种高雅的语言。 高雅的语言。 的语言
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一:杂剧分折,一本杂剧一般是四折一 杂剧分折,一本杂剧一般是四折一 分折 楔子,篇幅紧凑,情节集中;南戏分场 分场, 楔子,篇幅紧凑,情节集中;南戏分场, 或叫“ 一般以人物出场、 或叫“出”,一般以人物出场、下场为 界限,篇幅可长可短,但一般都比杂剧 界限,篇幅可长可短, 更长。 更长。 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 二,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要 一韵到底;南戏的一出里面可以用不 求一韵到底;南戏的一出里面可以用不 自由换韵。 同的几套曲子,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同的几套曲子,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蔡邕(字伯喈 与妻赵五娘新婚才 蔡邕 字伯喈)与妻赵五娘新婚才 字伯喈 两月,迫于父母之命进京赴考, 两月,迫于父母之命进京赴考,得中 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 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蔡 苦辞不从。时家乡遭饥荒, 苦辞不从。时家乡遭饥荒,赵五娘卖 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 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公婆发现后 抢糠而食噎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 抢糠而食噎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 画出公婆图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画出公婆图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 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最后一夫 二妻团圆。 二妻团圆。
《琵琶记》
高 明
高明的生平
高明,字则诚,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 道人。瑞安(今属浙江) 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 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已佚 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4第四章 元代南戏

4第四章 元代南戏
• 三不从
3.艺术 艺术
• (1)形象塑造 • (2)情节 两条线索: 两条线索: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 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 (3)语言 )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词 藻华丽。 藻华丽。
第三节 四大南戏
第四章 元代南戏
第一节《永乐大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 • 《宦门子弟错立身》 宦门子弟错立身》 • 《小孙屠》 小孙屠》
第二节《琵琶记》 第二节《琵琶记》
1.题材来源 1.题材来源
•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等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2. 《琵琶记》的主题 琵琶记》
• 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今来古往, 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 少甚佳人才子, 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 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 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 正是:不关风化体, 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 也徒然。论传奇,乐人易, 也徒然。论传奇,乐人易, 动人难。知音君子, 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 另做眼儿看。 另做眼儿看。休论插科打 也不寻宫数调, 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 子孝与妻贤。骅骝方独步, 子孝与妻贤。骅骝方独步, 万马敢争先? 万马敢争先?
• • • • 《荆钗记》 荆钗记》 白兔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拜月亭》 杀狗记》 《杀狗记》

南戏与《琵琶记》

南戏与《琵琶记》

2020/7/31Fra bibliotek一、高明生平著述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 温州本是南戏的故乡,在唐代曾名东嘉州,故后来有人称 他为高东嘉或东嘉先生。据其弟高暘生于元成宗大德十年 (1306)前后,高明的生年应在此前不远;卒于元顺帝至 正十九年(1359)。
高明出身于一个书香家庭。至正四年(1344)参加乡 试中举,次年又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时当四十岁左右。 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东军幕都事、绍兴府 判官、江南行台以及福建行省都事等。五十岁左右辞职归 隐,寓居于四明(今浙江宁波)栎社,潜心于《琵琶记》 的写作。元末朱元璋起义,曾慕名征聘其出山,高明以年 老有病辞绝。
2020/7/31
B.在心理刻划和描摹情态方面的卓越超绝。
明代王世贞《曲藻》说:“则成(诚)所以冠绝诸剧者, 不惟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委曲必尽, 仿佛如生;问答之际,了不见扭造。所以佳耳。”《琵琶 记》所写多为日常家庭生活,除了《拐儿绐误》等一二出, 很少有古代戏曲家惯用的巧合离奇的情节。作者注意以情 动人,多用逼真、细腻之笔,对人物的情态心理做恰切透 辟的描摹。最有代表性的是《糟糠自厌》出二支【山坡羊】 和四支【孝顺歌】,巧借眼前景物糠和米为比,托物言情, 把女主人公复杂深曲的情感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前人惊 异于这段唱词的出人意想,而又浑然天成,竟附会为“神 来之笔”,说高明创作时“案上两烛光合而为一,交辉久 之乃解。”(王世贞《艺苑卮言》)其实这里不单单是个 文字技巧问题,没有对生活的深切体验与丰富积累是不可 能办到的。
蔡伯喈是一类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性格温顺、软弱,但从未丧 失其正直、善良的品性。恰是君父的“三不从”或出于环境高压的“三 被强”,将他推入“三不孝”以及停妻再娶的尴尬境地。

南戏和琵琶记优秀课件

南戏和琵琶记优秀课件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 载《永乐大典》13991卷,此书已经流出国 外,1920年叶玉甫先生在伦敦一小古玩店中 购回,存放于天津某银行保险库中,抗战胜 利后此书下落不明。现流传的仅几种抄本及 翻印本。
▪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南戏和琵琶记优秀
▪ 一、南戏 ▪ ㈠南戏的概念 ▪ 又叫南戏文,南曲戏文。戏文就是演戏的本
剧相比,它有许多新的特点。 ▪ 1、“副末开场”或“家门” ▪ 2、南戏的演出段落叫“出”,杂剧称“折”。 ▪ 杂剧一般一本四折一楔子,南戏没有固定出
数,根据剧情需要可长可短,一般在30出以 上。
南戏和琵琶记优秀
▪ 3、杂剧每折只限用一个宫调,而且只能一韵 到底。南戏一出不限用一个宫调,不限于通 押一韵,可以加宫调,可以换韵。
▪ 4、角色上,杂剧一般由正旦或正未一人独唱 到底,剧本分旦本末本。南戏登场演唱的角 色没有限制,各种角色都可以唱,也可以对 唱、合唱,剧本没有旦、末本之分。
▪ 5、南戏唱南曲,杂剧唱北曲,音乐风格不同。
南戏和琵琶记优秀
▪ 北曲高亢劲健,雄丽豪放,南曲纡徐缠绵, 清丽婉转,比之如词的豪放与婉约。乐器不 同,南戏用笙、笛等管东器,杂剧用琵琶等 弦乐器。正如明王士贞所概括的:
南戏和琵琶记优秀
3蔡邕:孝、友、忠、信
曹操
焦 尾

董 卓
南戏和琵琶记优秀
蔡 邕


王允
石 经碑
▪ 三 思想倾向:
▪ 作者在第一出“副末开场”中说: “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 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 好也徒然。”又说:“休论插科打 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 贤。”
文,即后世所说的剧本。 ▪ 南戏原来只称戏文,后来因为它最先在浙江

学习_课件第三十三讲南戏与琵琶记

学习_课件第三十三讲南戏与琵琶记

2.赵五娘:是生活的磨难造成的“贤孝 妇”。
(四)、《琵琶记》的悲剧性
蔡伯喈尽孝愿望最终毁灭的悲剧。
追求功名而导致的人生悲剧。
末世、乱世时代的社会悲剧。
王世贞:“南曲以《琵琶》为冠, 是一道《陈情表》,读之使人欷嘘 欲涕。”
(五)、结构:双线结构。
主线是蔡伯喈,副线是赵五娘。构 成富贵繁华与灾荒艰难两种冷热场 面的对比。
南曲的曲韵有平、上、去、入四声。
3.作品: 早期:《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
身》等。
元末明初流行四大南戏(亦称四大传 奇):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 亭》、《杀狗记》,合称“荆、刘、 拜、杀”。
里程碑式的作品:《琵琶记》
是南戏由民间向文人创作的转折点,
二、《琵琶记》
数十出。
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无楔 子。
第二出才开始正戏。其余每出结尾都 有下场诗。
(3)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 外、贴等七种。
(4)唱法:各脚色皆可唱,可独唱、分 唱、合唱。
(5).曲调:用南曲(民间小调,亦有宋词曲 调) ,后期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但 仍以南曲为主。
(一)、作者: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
温州瑞安人,人称东嘉先生。高明四 十岁左右中了进士,在杭州等地作过 小官。后来隐居在宁波城东的栎社镇, 《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二)、故事
《琵琶记》根据早期宋元南戏《赵 贞女蔡二郎》(此剧写“伯喈弃亲背妇, 为暴雷震死。”)改编,是一部劝忠 劝孝之作。
(六)、地位
《琵琶记》是元戏的殿军,是南戏 成熟的标志,是明戏之先声,被誉 为“词曲之祖”。

戏曲史之四元末四大传奇

戏曲史之四元末四大传奇

《荆钗记》作者柯丹丘
《荆钗记· 见娘》
《白兔记》(《刘知远白兔记》)



《白兔记· 出猎》

共二十九出。 刘知远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 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 七窍,断定他日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 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 以分家为由,将有瓜精作祟的瓜园分与刘 知远去看守瓜园,欲加害之。刘知远身怀 武艺,战胜了瓜精,得到了兵书和宝剑, 便别了三娘,去投军。 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多次提拔,官至 九州安抚,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受尽折 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 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 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 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 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 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 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村,与李三娘团 聚。 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
极富极贵牛丞相。 施仁施义张广才。 有贞有烈赵贞女。 全忠全孝蔡伯喈。
《琵琶记》的文辞

【香罗带】 一从鸾凤分,谁梳鬓云?妆 台懒临生暗尘,那更钗梳首 饰典无存也,头发,是我担 阁你,度青春。如今又剪你, 资送老亲。剪发伤情也,怨 只怨结发薄幸人。
《琵琶记》的出现,是元代 南戏达到顶峰的标志。
王瑞莲与蒋世隆
《杀狗记》


全剧三十六出,
描写富豪子弟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 卿、胡子传交往,把同胞兄弟孙荣 赶出家门。孙华的妻子杨月贞屡劝 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成死尸 放置门外。 孙华深夜归来,大惊,急忙去找柳 龙卿、胡子传,柳、胡推脱不管。 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 埋掉,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 重新和好。
?温州乐清县?祖杰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的党徒?徒弟如思俗家姓俞?处死后五天北京下赦书二元末四大传奇南戏?荆钗记?白兔记刘知远?拜月亭记幽闺记?杀狗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流传至今的都是明代文人的改本??荆钗记全剧四十八出?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

琵琶记 课堂笔记

琵琶记 课堂笔记

南戏与《琵琶记》一、南戏概述(教材p275)南戏,又叫南曲戏文、戏文、南曲。

北宋末年在浙江温州(永嘉)一带兴起的一种戏曲形式,最初流行于浙江东部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地位:元代戏曲创作的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在南方民间歌舞小戏的基础上,吸收宋杂剧、影戏、傀儡戏、鼓舞大曲、唱赚、缠令等多种民间技艺,逐渐成熟。

元灭南宋,南北统一后,南戏从北杂剧中吸取长处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把杂剧改编成南戏上演;杂剧的作家兼写南戏;北杂剧的演员兼演南戏。

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南戏的体制特点A.南戏剧本的结构体例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篇幅可长可短。

可根据剧情自由伸缩,不忌枝蔓,比杂剧冗长。

B.南戏的角色比较复杂,除了净、末与北剧相同,生与丑则是南戏独有的。

歌唱规制丰富灵活,任何角色均可歌唱;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

C.“副末开场”的形式:即第一场戏照例由副末首先登场,通过歌唱词曲以及与后台演员互相问答,概括介绍剧情和交待创作意图,又叫“家门大意”或“家门引子”。

D.南戏语言和音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南曲清柔婉转的演唱风格,与北曲的高亢激昂构成鲜明反差。

南戏与北曲体制的区别(参看教材p276)1.杂剧通例由四折组成,只有少数超出四折,南戏不称折而称“出”,无固定出数,长短适剧情变化,少则十几出,多则四、五十出。

2.杂剧常有楔子,南戏则有“家门”“开宗”由末或副末介绍剧情,从第二出才是正戏。

3.杂剧一般由一角色演唱到底,南戏则各角色均可唱。

4.在音乐方面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曲子一韵到底,南戏每出则可用几个宫调,并且可以换韵。

5.杂剧一般选调激越昂场,南戏选调柔媚婉转。

6.由唱、白、介组成。

南戏的概况宋元南戏目前存目共230多种,有传本的有19种。

从现存曲目看,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和家庭纠纷的题材,占最大部分,而表现金戈铁马的英雄题材则极为罕见。

元 代 文 学琵琶记

元  代  文  学琵琶记

阅读《糟糠自厌》 阅读《糟糠自厌》一出
关于《琵琶记》的主题争论: 关于《琵琶记》的主题争论: 此剧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此剧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是一个惩恶扬善故事。 是一个惩恶扬善故事。南戏之中有一个极常见的 主题,即是对所谓“负心汉”的谴责,比如《 主题,即是对所谓“负心汉”的谴责,比如《张 协状元》 王魁》 王焕》题材类似。 协状元》、《王魁》、《王焕》题材类似。 元灭金宋之后此种题材及构思范式可以说继 续为元杂剧作家所采用, 续为元杂剧作家所采用,只是剧中书生形象的内 涵发生了变化,这最典型的当数王实甫, 涵发生了变化,这最典型的当数王实甫,他的 西厢记》 吕蒙正风雪破窖记》 《西厢记》与《吕蒙正风雪破窖记》均是以喜剧 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男主角由负心汉变成一个最初穷困 落拓而通过努力终于发迹、振兴的正面形象, 落拓而通过努力终于发迹、振兴的正面形象,与 前面《张协状元》等的价值趋向有明显不同。 前面《张协状元》等的价值趋向有明显不同。
二、《琵琶记》 琵琶记》 高明( 高明(1308—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曾投于理学 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 家黄溍门下,也曾参加过围剿方国珍起义, 家黄溍门下,也曾参加过围剿方国珍起义,随 后厌倦功名,约于至正十六年( 后厌倦功名,约于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 ) 于浙东宁波,以词曲自娱,创作了此颇具影响 于浙东宁波,以词曲自娱, 力也同时颇有争议的南戏剧作, 力也同时颇有争议的南戏剧作,将南戏带上了 一个新台阶。 一个新台阶。 所作《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 所作《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 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4、艺术成就 、 (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 )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 以情动人。 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 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 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五娘吃 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 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等。 (2)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中国古代戏曲——南戏与琵琶记

中国古代戏曲——南戏与琵琶记


以近代越剧为例,它起源于浙江省嵊县。 从初生到壮大,它吸收了昆腔、京剧以及其 他姐妹剧种的许多声腔技巧和表演艺术,而 它的地方色彩始终不变。因为它有个性鲜明 的曲调和唱腔。我们承认温州艺人对南戏所 作的巨大贡献,它是南戏的最早流行地区之 一,但迄今仍未发现片言只字的文献记载足 以证明温州曾经存在过它所独有的地方声腔, 因此南戏发源于温州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四、《宦门子弟错立身》的编者是古杭才人。 • 五、天一阁本《录鬼簿》云; “萧德祥名 天瑞,杭州人……又有南戏文”。贾仲明词曰: “武林书会展雄才……戏文南曲(徝亍)方脉, 共传奇,乐府谐。”曹本在他的名下列有《小孙 屠》、《杀狗劝夫》,按该书体例当是杂剧。他 的戏文作品不详。 • 六,天一阁本《录鬼簿》又云; “沈和甫, 钱塘人……以南北词调和腔(曹本作“以南北调 合腔”),自和甫始”。南北合腔是南戏借以提 高发展的艺术手段之一。

以上三条是杭州外围地区同南戏的关系。现在让 我们再来察看在广东潮州出土的三本南戏。第一本是 《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第二 本是《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正字即正音,它 同乡谈正好相反,正字用的是中州音韵,而乡谈则是 当地方言。第三本潮剧《荔镜记》,它的第二十出 [驻云飞],第二十二出[黄莺儿]、第二十四出 [梁州序],第二十八出[醉扶归]、第四十九出 [四朝元]都注明“潮腔”。这就是说除了这五支曲 牌用的是潮腔外,这本戏的绝大部分都采用各地一致 通行的南戏唱腔即海盐腔。尽管我们会发现其中某些 曲牌和原来的句格有所不同,但这种情况在民间戏曲 中并不少见,并不妨碍它仍然属于海盐腔范畴(现在 潮剧则又可能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南戏的艺术特征和它的流行地区》
徐朔方
一、艺术特征: 1、原始质朴的情节结构 2、原始质朴的艺术形式 3、雷同与因袭

第三章 四大南戏

第三章 四大南戏


明《琵

记》
第十三·官媒议婚 第十三 官媒议婚 第十四·激怒当朝 第十四 激怒当朝 第十五·金闺愁配 第十五 金闺愁配 第十六·丹陛陈情 第十六 丹陛陈情 第十七·义仓赈济 第十七 义仓赈济 第十八·再报佳期 第十八 再报佳期
第十九·强就鸾凰 第十九 强就鸾凰 第二十·勉食姑嫜 第二十 勉食姑嫜 第二十一·糟糠自餍 第二十一 糟糠自餍 第二十二·琴诉荷池 第二十二 琴诉荷池 第二十三·代尝汤药 第二十三 代尝汤药 第二十四·宦邸忧思 第二十四 宦邸忧思

明《琵

记》
第一·副末开场 第一 副末开场 第二·高堂称寿 第二 高堂称寿 第三·牛氏规奴 第三 牛氏规奴 第四·蔡公逼试 第四 蔡公逼试 第五·南浦嘱别 第五 南浦嘱别 第六·丞相教女 第六 丞相教女
第七·才俊登程 第七 才俊登程 第八·文场选士 第八 文场选士 第九·临妆感叹 第九 临妆感叹 第十·杏园春宴 第十 杏园春宴 第十一·蔡母嗟儿 第十一 蔡母嗟儿 第十二·奉旨招婿 第十二 奉旨招婿

明《琵

记》
[前腔]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 前腔]糠和米本是相依倚, 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 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 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 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 没处寻;奴家恰便似糠呵, 没处寻;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来救 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 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 膳得公婆甘旨。 膳得公婆甘旨。
【沁园春】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朝 沁园春】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 廷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 廷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一举 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 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双 亲俱丧,此际实堪悲。堪悲赵女支持, 亲俱丧,此际实堪悲。堪悲赵女支持,剪下香云 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琵琶写怨, 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琵琶写怨,径 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 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 重庐墓,一夫二妇,旌表门闾。 重庐墓,一夫二妇,旌表门闾。 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 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四章 《琵琶记》与四大南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琵琶记》的主题与悲剧意蕴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四大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一、南戏的兴起
南戏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在 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之后,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 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由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 益以里巷歌谣”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 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以南曲为唱腔,从而创造出 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温州杂剧”、“永嘉 戏曲”、“南词”)
第二节 《琵琶记》的主题与悲剧意蕴
一、高明生平简介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 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少时深受儒家思 想影响,后隐居于浙江宁波,以词曲创作 自娱。作品有南戏《琵琶记》、《闵子骞 单衣记》,另有诗文集《柔克斋集》。
二、《琵琶记》的主题变换及其原因
(一)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
作品选析:琵琶记(糟糠自厌)
一、主要情节描写对塑造赵五娘形象的作用
当时农村习见的婆媳、公媳关系 相互体贴、关怀的亲情 极端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善良纯朴的美好品质 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真切动人
二、语言本色、时用比兴的特点
语言本色自然,符合各自人物的社会 地位和身份 当时习以为常的民间语言 比兴手法的运用
(二)《琵琶记》主题变换的原因 1.时代的变迁: 科举制度的兴废 → 书生地位的升降 被谴责的反面角色 → 被同情的正面形象 2.作者的思想: 儒家思想,关乎风化,合乎教化
三、《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在肯定“子孝与妻贤”的同时,却通 篇展示了“全忠全孝”蔡伯喈和“有贞有 烈”赵五娘的悲剧命运。 个人悲剧 & 社会悲剧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 遍性。
第四节 四大南戏
一、《荆钗记》
穷秀才王十朋——钱玉莲——大财主孙汝权
二、《刘知远白兔记》
刘知远——李三娘——李洪一夫妇
三、《拜月亭记》
尚书王镇——王镇女儿瑞兰——书生蒋世隆
四、《杀狗记》
富豪子弟孙华——孙华妻子杨月真——孙华弟孙荣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
南戏的特点; 《琵琶记》的主题与悲剧意蕴;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糟糠自厌”一出中赵五娘的形象。
二、双线结构
两条线索:1.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 2.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交叉进行: 1.不同生活场景的对比衔接 蔡伯喈洞房花烛与赵五娘自食糟糠 蔡伯喈中秋赏月与赵五娘剪发买葬 2.环境优裕闲适与人物心态苦闷沉重的鲜明 对比
三、语言运用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 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 富有动作性。
第三节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一、人物塑造
(一)蔡伯喈形象——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 性格和复杂心理 恪守封建礼教 优柔寡断、委曲求全
(二)赵五娘形象——中国妇女善良 纯朴的美好品质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善良朴实、吃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劳 典尽衣衫、自食糟糠 有贞有烈、贤孝兼备 逐渐摆脱单线平涂的类型化写法 多角度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
本章难点:
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差异;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为何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
《琵琶记》的前身是南宋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蔡二郎:考中状元,入赘相府,不认原妻,天打雷劈 赵贞女:赡养公婆,竭尽孝道,进京寻夫,被夫踩踏 蔡伯喈:辞试不能,辞婚不能,辞官不能,夫妻团聚 赵五娘:赡养公婆,竭尽孝道,进京寻夫,夫妻团聚 谴责书生负心婚变 → 揭示封建社会悲剧
二、《琵琶记》的主题变换及其原因
二、南戏的特点(与杂剧比较)
南戏 唱腔
分平上去入四声
北曲杂剧
入派平上去三声
音乐风格
器乐伴奏 演唱形式 宫调 结构
轻柔婉转
管乐 任何角色都可以唱 没有规定 以“出”为单位 一本戏往往有几十出
高亢劲切
弦乐 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每折一个宫调,互不重复 四折一楔子
三、早期南戏作品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 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 屠》,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一部 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