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琵琶记》与四大南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四章 《琵琶记》与四大南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琵琶记》的主题与悲剧意蕴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四大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一、南戏的兴起
南戏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在 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之后,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 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由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 益以里巷歌谣”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 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以南曲为唱腔,从而创造出 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温州杂剧”、“永嘉 戏曲”、“南词”)
第二节 《琵琶记》的主题与悲剧意蕴
一、高明生平简介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 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少时深受儒家思 想影响,后隐居于浙江宁波,以词曲创作 自娱。作品有南戏《琵琶记》、《闵子骞 单衣记》,另有诗文集《柔克斋集》。
二、《琵琶记》的主题变换及其原因
(一)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
作品选析:琵琶记(糟糠自厌)
一、主要情节描写对塑造赵五娘形象的作用
当时农村习见的婆媳、公媳关系 相互体贴、关怀的亲情 极端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善良纯朴的美好品质 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真切动人
二、语言本色、时用比兴的特点
语言本色自然,符合各自人物的社会 地位和身份 当时习以为常的民间语言 比兴手法的运用
(二)《琵琶记》主题变换的原因 1.时代的变迁: 科举制度的兴废 → 书生地位的升降 被谴责的反面角色 → 被同情的正面形象 2.作者的思想: 儒家思想,关乎风化,合乎教化
三、《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在肯定“子孝与妻贤”的同时,却通 篇展示了“全忠全孝”蔡伯喈和“有贞有 烈”赵五娘的悲剧命运。 个人悲剧 & 社会悲剧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 遍性。
第四节 四大南戏
一、《荆钗记》
穷秀才王十朋——钱玉莲——大财主孙汝权
二、《刘知远白兔记》
刘知远——李三娘——李洪一夫妇
三、《拜月亭记》
尚书王镇——王镇女儿瑞兰——书生蒋世隆
四、《杀狗记》
富豪子弟孙华——孙华妻子杨月真——孙华弟孙荣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
南戏的特点; 《琵琶记》的主题与悲剧意蕴;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糟糠自厌”一出中赵五娘的形象。
二、双线结构
两条线索:1.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 2.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交叉进行: 1.不同生活场景的对比衔接 蔡伯喈洞房花烛与赵五娘自食糟糠 蔡伯喈中秋赏月与赵五娘剪发买葬 2.环境优裕闲适与人物心态苦闷沉重的鲜明 对比
三、语言运用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 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 富有动作性。
第三节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一、人物塑造
(一)蔡伯喈形象——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 性格和复杂心理 恪守封建礼教 优柔寡断、委曲求全
(二)赵五娘形象——中国妇女善良 纯朴的美好品质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善良朴实、吃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劳 典尽衣衫、自食糟糠 有贞有烈、贤孝兼备 逐渐摆脱单线平涂的类型化写法 多角度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
本章难点:
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差异;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为何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
《琵琶记》的前身是南宋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蔡二郎:考中状元,入赘相府,不认原妻,天打雷劈 赵贞女:赡养公婆,竭尽孝道,进京寻夫,被夫踩踏 蔡伯喈:辞试不能,辞婚不能,辞官不能,夫妻团聚 赵五娘:赡养公婆,竭尽孝道,进京寻夫,夫妻团聚 谴责书生负心婚变 → 揭示封建社会悲剧
二、《琵琶记》的主题变换及其原因
二、南戏的特点(与杂剧比较)
南戏 唱腔
分平上去入四声
北曲杂剧
入派平上去三声
音乐风格
器乐伴奏 演唱形式 宫调 结构
轻柔婉转
管乐 任何角色都可以唱 没有规定 以“出”为单位 一本戏往往有几十出
高亢劲切
弦乐 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每折一个宫调,互不重复 四折一楔子
三、早期南戏作品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 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 屠》,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一部 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