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治疗新目标_黏膜愈合
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进展新药和新疗法的前景如何
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进展新药和新疗法的前景如何自从克罗恩病首次被描述以来,医学界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疾病,常见于年轻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药物治疗一直是控制和管理克罗恩病的主要方式。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物和新疗法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本文将探讨克罗恩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以及新药物和新疗法的前景。
1. 传统药物治疗的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患者常常依赖于消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来控制和缓解克罗恩病的症状。
消炎药物包括5-aminosalicylates和类固醇等,能够减少炎症反应并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巯基嘌呤和硫唑嘌呤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则能够阻断炎症介质,减少克罗恩病的症状。
虽然这些传统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患者对这些药物存在耐药性,无法获得持久的疗效。
其次,长期使用类固醇等药物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易感染等。
因此,患者和医生迫切需要新的药物和疗法来改善治疗效果。
2. 新药物治疗的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药物逐渐进入临床实践,并带来了显著的治疗突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靶向免疫治疗药物。
靶向免疫治疗旨在调节免疫系统,减少过度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克罗恩病的效果。
一类新型药物是抗白细胞介素-23(IL-23)受体的抗体。
研究表明,克罗恩病的发生和发展与IL-23信号通路紧密相关。
因此,抑制IL-23信号通路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克罗恩病的症状。
目前已有多种IL-23抗体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类新型药物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来治疗克罗恩病。
肠道微生物组是一种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克罗恩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的平衡,可以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目前,一些微生物制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为克罗恩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阿达木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
Tinaiii r tfl s等 [ 3 a ld 4 1 O例 中 度 活 动 性 C 对 D患 者 应
木 单抗 维 持 治 疗 的 患 者 至 少 9 0天无 皮 质 类 固醇 治疗 时 的缓解 率 明显 大 于接 受安 慰剂 的患者 。 F aa e gn等 阎 对 阿 达 木单 抗 治疗 的 7 8例 C 7 D 患者 的住 院和 手术 治 疗 风 险进 行 评 估 ,结果 表 明 阿达 木单 抗 可 以明显 降低 C 患 者 的手 术 治疗 和 D
分 别 随 机 接 受 阿 达 木 单 抗 每 隔 一 周 4 g 1 0 m (9
例 ) 或 者每周 4 (8例 ) 或 者安 慰剂 治 疗 ( 8 , 0 mg 1 , 1
时 ,应 用 阿达 木 单 抗 治 疗 的 患者 2% (419 缓 l 3/5 ) 解 , 安 慰 剂 组 只有 7 1/6 ) 而 %(216 缓解 ;D 降低 C AI 7 0分 以上 的患者 比例分 别 为 5 %(219 和 3 % 2 8/5 ) 4
作 者 单 位 :10 8 苏 州 市 立 医 院 ( 区 临床对照研究证 实, 阿达木单抗不但在 C D诱导缓解方面疗效明显
优 于传统 药 物 ,而且 在 维持 治 疗 中也 有 巨大 的潜
力。
’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开放课题 资助项 目N :F o 9 6 6 o 2 o3 — K
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生物制剂的使用与效果评估
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生物制剂的使用与效果评估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生物制剂的使用与效果评估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生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生物制剂的使用方法以及效果进行评估。
一、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的原理生物制剂指的是一类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
它主要是由重组蛋白、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组成,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炎症反应。
生物制剂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给药,能够在体内准确地识别病变组织并发挥作用。
二、常用的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1. 英古曲单抗(infliximab):该药物是一种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单克隆抗体。
TNF-α在克罗恩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抑制TNF-α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通常情况下,英古曲单抗以静脉注射的形式给药,每4-8周一次,疗程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与英古曲单抗类似,阿达木单抗也是一种针对TNF-α的单克隆抗体。
不同的是,阿达木单抗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通常每两周注射一次,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3. 依那西单抗(ustekinumab):依那西单抗是一种靶向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23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这些炎症细胞因子的活性,发挥治疗作用。
它一般以静脉注射的形式给药,每8周一次,初始治疗后需要持续维持治疗。
三、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的效果评估实践证明,生物制剂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许多研究表明,生物制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炎症反应,减少复发率并提高疾病缓解率。
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新的疗法和研究进展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结肠。
近年来,针对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案和研究进展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靶向免疫疗法的进展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抗炎和免疫抑制为主。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某些患者效果不佳或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主要集中在靶向免疫疗法领域。
这类疗法通过干预特定的免疫通路,调节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和病情恶化。
目前,许多靶向免疫疗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其中,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疗法是目前获得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
此外,白细胞介素-12/23(IL-12/23)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受体阻滞剂等新型免疫疗法也在克罗恩病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二、肠道微生物调控疗法的突破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在克罗恩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肠道微生物调控疗法成为治疗克罗恩病的新的研究热点。
肠道微生物调控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成,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克罗恩病的目的。
研究发现,采用粪菌移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病情,并提高长期疗效。
此外,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其他调控手段也逐渐展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例如,采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干预,调节免疫系统和肠道屏障功能,对改善克罗恩病的症状和预防疾病复发起到积极作用。
三、基因疗法的应用前景基因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修复或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来实现治疗效果。
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基因疗法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与克罗恩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基因疗法修复这些异常基因表达或改变其功能,有望治疗克罗恩病。
基因疗法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包括基因替代、基因编辑和基因敲除等。
克罗恩病生物疗法研究进展
019
DOI:
j.
Re
c
en
tAdv
anc
e
si
nB
i
o
l
og
i
c
a
lThe
r
apyf
o
rCr
ohn’
sDi
s
e
a
s
e
ZHANG Mi
n1 ,
XIEYu1 ,
ZHANGJ
i
n
Gme
i1 ,
LEIT
i
ng2
(
1.
Depar
tmen
tof Ch
i
ne
s
eand We
s
t
e
rnCl
i
n
i
ca
lMedi
用于 CD,它改变了传 统 的 治 疗 模 式,提 高 了 患 者 的
反应率和生存率
.抗 TNF 抗体被认为具有多种
[
10]
ADA 是一种 全 人 类 抗 体,同 IFX 也 能 固 定 补
动注射笔每 2 周皮下 注 射 1 次 [18].ADA 标 准 给 药
计划是先给药 160 mg,然 后 给 药 80 mg,治 疗 2 周
状 [23].FEAGAN 等 [24]通 过 分 析 GEMINI2 数 据
疗效的分析指标主 要 是 检 测 用 药 后 血 清 浓 度,血 清
药物浓度越高,证明疗效越好,不仅临床症状能够得
作用机制,包括 TNF
G
α 的中和、反向信号、细胞凋亡
到缓解,内镜下观察 发 现 肠 黏 膜 的 愈 合 程 度 也 得 到
TNF
G
克罗恩病的科学研究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克罗恩病的科学研究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针对克罗恩病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一、克罗恩病的新诊断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克罗恩病的诊断方法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除了传统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外,现如今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诊断技术。
例如,小肠胶囊内镜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克罗恩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患者可以轻松地吞下一颗装有相机和光源的胶囊,通过肠道自行蠕动,全程记录消化道的图像。
这一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痛苦和较高的安全性,能够直接观察到小肠黏膜的变化,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二、新型药物治疗克罗恩病的突破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肠道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采用的药物多为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或抗炎药物。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是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难以控制的患者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一些全新的、针对克罗恩病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相继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例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克罗恩病靶向治疗药物。
它们能够阻断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症状,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除此之外,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还出现了新一代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抗白介素-23(IL-23)抗体和抗白介素-12/23(IL-12/23)抗体等。
这些靶向药物能够精准地干预炎症反应的相关信号通路,有望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的缓解和疾病的稳定。
三、克罗恩病的综合治疗策略随着对克罗恩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克罗恩病不再仅仅依赖于药物,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以实现更好的疗效。
手术治疗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用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可以切除病变的肠段,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营养支持也是克罗恩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克罗恩病的新疗法展望希望在新的治疗方法中
克罗恩病的新疗法展望希望在新的治疗方法中克罗恩病的新疗法展望:希望在新的治疗方法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进展,针对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克罗恩病的新疗法进行展望,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改善其生活质量。
1. 结肠定位治疗(Colonic Targeted Therapy)结肠定位治疗是一种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结肠病变部位的新型治疗方法。
通过利用结肠定位技术,将抗炎药物等直接送入结肠,降低了药物在其他部位的作用和副作用。
该治疗方法减轻了全身药物浓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了治疗效果。
2. 生物制剂疗法(Biologic Therapy)生物制剂疗法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对免疫系统中的特定分子和细胞来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
这些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TNF-α药物,如英夫利昔单抗、纳武利单抗等,以及针对T 细胞的治疗药物,如艾妥珠单抗等。
生物制剂疗法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安全性和长期疗效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3. 微生物组移植疗法(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微生物组移植疗法是指通过将健康人的粪便中的微生物直接移植到患者的消化道中,以恢复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克罗恩病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可以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修复破坏的肠黏膜,减轻炎症反应。
虽然微生物组移植疗法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4. 维持治疗策略(Maintenance Therapy)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维持治疗策略包括维持用药、调整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维持治疗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硫糖铁、硫唑嘌呤等。
此外,规律的饮食、戒烟、减轻压力等也被认为是维持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6期副主任医师安萍主任医师罗和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以胃肠道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具有进行性和破坏性,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克罗恩病的诊断依赖于症状、放射学、内镜检查和组织学标准的结合,同时侵入性较小的生物标记物也正在开发当中。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消化道黏膜节段性炎症、纵行和锯齿状溃疡是典型的内镜表现。
节段性炎症表现为由正常组织区域分隔的炎症浸润黏膜。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根据肠黏膜的表现评估克罗恩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末端回肠的溃疡等病变对于克罗恩病的初次诊断很重要。
因此,对疑似克罗恩病的患者应该进行内镜检查。
为了准确评估疾病活动程度,在克罗恩病患者第一次内镜检查中,即使黏膜内镜下显示无明显异常,也应对回肠末端和全结肠进行活检。
在早期克罗恩病中,病变表现为小但明显的溃疡,周边黏膜无明显异常;在中度克罗恩病中,较大溃疡形成,并可相互融合,受累肠段可形成鹅卵石样改变;而重度克罗恩病可表现为深纵溃疡。
黏膜愈合是克罗恩病的重要治疗目标,因此结肠镜检查在监测疾病活动性方面极为重要。
而对于空、回肠病变且结肠或末段回肠未累及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价值极其有限,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小肠镜或胶囊内镜的检查。
但对于存在肠道狭窄的患者,应避免胶囊内镜检查所致的胶囊嵌钝。
以外,由于克罗恩病可伴有上消化道受累,因此,患者也应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或评估食管及胃相关黏膜的累及情况。
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S)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其根据病变位置和类型对疾病程度进行分类,将病变描述为溃疡性狭窄、深溃疡和浅溃疡等,并对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回肠的病变位置进行分类。
评分范围从0到44,评分小于6被定义为内镜缓解,小于4被定义为完全的内镜缓解。
临床上使用广泛的则是Mayo评分,用以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和新疗法介绍
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和新疗法介绍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以及新疗法的应用。
一、传统治疗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克罗恩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炎症、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等方面。
经典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和手术等。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且可能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
二、生物制剂的应用近年来,生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克罗恩病的治疗中。
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靶向克罗恩病发病机制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和抗白细胞介素(IL)-12/23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来减轻炎症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靶向疗法的进展除了生物制剂,新的靶向疗法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失调,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靶向疗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例如,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的抗体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此外,针对色素上皮来源因子(SMAD)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等新型药物也在研发阶段。
四、微生物疗法的前景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的微生物组与克罗恩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微生物疗法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微生物疗法可以通过引入有益菌群、调整微生物组成等方式调节肠道微生态,并影响宿主的免疫功能。
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五、个体化治疗的前景由于克罗恩病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个体化治疗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采用基因检测、肠道菌群检测等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反应,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有望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副作用。
克罗恩病的治疗进展和新疗法的介绍至此结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克罗恩病的治疗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引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全身表现 –发热:少数为主要症状 –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vitamin缺乏 –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 斑等
CTE、MRE检查
–CTE或MRE是迄今评估小肠炎性病变的标准 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此检查列为 CD诊断的常规检查 –该检查可反映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 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质 、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 窝织炎等
溃疡浅,粘膜弥漫性充血水 肿,颗粒状,脆性增加
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 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 ,杯状细胞减少
纵行溃疡;卵石样改变,病 变间粘膜外观正常
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样肉芽 肿,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
UC CD
2.回结肠型 CD与肠结核的鉴别
回结肠型 CD与肠结核的鉴别常很困难 ,因 为除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肠结核 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外 ,两病在临床表现、结 肠镜下所见及活检所见常无特征性区别。因 此强调, 在活检未见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情 况下,鉴别依靠对临床表现、结肠镜下所见 及活检进行综合分析[2]。
小肠镜检查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 )可直视下观察 病变、取活检及进行内镜下治疗,但为侵入性 检查,有一定并发症的风险。主要适用于其他 检查(如SBCE或放射影像学)发现小肠病变 或尽管上述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小肠病变 需进行确认及鉴别者,或已确诊CD需要BAE 检 查以指导或进行治疗者。小肠镜下CD病变特征 与结肠镜所见相同。
沙
弯
门 氏 菌
曲 菌
肠
肠
炎
炎
伪 膜 性
大 肠
肠
菌
炎
肠
炎
阳和汤加减治疗克罗恩病的效果及对患者黏膜愈合情况的影响
•178•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February2020,Vol.32,No.2dy[J].BMC Cancer,2014;14(1):566. [7]Perisanidis C,Psyrri A,Cohen EE,et al.Prognostic role of pretreatment plasmafibrinogen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ancer Treat Rev,2015,41(10):960-970 [8]Palumbo JS,Potter JM,Kaplan LS,et al.Spontaneous hematogenou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but not primary tumor growth or angiogenesis,is diminished in fibrinogen-deficient mice[J].Cancer Res,2003,62(23):6966-6972.[9]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吾甫尔・吾拉木,丁剑冰,等•病理分期对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4):2645-264&[10]彭俊杰,朱骥,刘方奇,等•中国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41-80.收稿日期= 2019-11-10(本文编辑:陈志翔)阳和汤加减治疗克罗恩病的效果及对患者黏膜愈合情况的影响侯献君【摘要】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克罗恩病的效果及对患者黏膜愈合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克罗恩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阳和汤加减组,各40例。
阳和汤加减组患者给予阳和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吟治疗,检测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统计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BMI指数等临床相关指标。
应用肠道超声检查评估克罗恩病肠道病变及其黏膜愈合的研究进展
•纟宗i述•应用肠道超声检查评估克罗恩病肠道病变及其黏膜愈合的研究进展李伟(综述)庄华(审校)扌摘要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其黏膜愈合强调疾病在内镜下的缓解,是评价克罗恩病的重要节点。
肠道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无辐射、患者耐受好、重复性高等优点,在克罗恩病肠道病变疗效评估中受到关注。
本文就IUS在克罗恩病肠道病变及其黏膜愈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超声检查,肠道;克罗恩病;黏膜愈合[中图法分类号1R445.1[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of intestinal ultrasound in the evaluation of Crohn's disease andmucosal healingLI Wei,ZHUANG HuaDepartment of Ultrasound,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00,ChinaABSTRACT Crohn's disease is a kind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nd its mucosal healing emphasizes the remissionof the disease under endoscopy,which is an important node in the evaluation of Crohn's disease.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non radiation,good tolerance and high repeatability,intestinal ultrasound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intestinal lesions in Crohn's disease.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rohn's diseasein the evaluation of intestinal lesions and mucosal healing.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intestinal;Crohn's disease;Mucosal healing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既往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发病率逐年上升。
奥美拉唑在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在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引言: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群。
其特点是病情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克罗恩病急性发作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奥美拉唑在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
一、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的H+/K+-ATP酶,降低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此外,奥美拉唑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Helicobacter pylori的生长。
二、奥美拉唑在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1. 减轻炎症反应: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时,肠道黏膜遭受炎症损伤,胃酸的分泌增加,加重了病情。
奥美拉唑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2. 促进溃疡愈合: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时,肠道黏膜可能出现溃疡,奥美拉唑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3. 辅助抗菌治疗: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与克罗恩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奥美拉唑作为一种抗菌药物,可以辅助抗菌治疗,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4. 预防并发症: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肠梗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奥美拉唑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肠道黏膜的刺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奥美拉唑的用药注意事项1. 剂量调整:奥美拉唑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每天口服20-40mg,分为1-2次服用。
2. 长期使用:奥美拉唑是一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
因此,在使用奥美拉唑时,医生需要权衡利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3. 药物相互作用:奥美拉唑与某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在使用奥美拉唑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在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克罗恩病的康复时间线恢复健康的预期时间
克罗恩病的康复时间线恢复健康的预期时间克罗恩病的康复时间线:恢复健康的预期时间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它可以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小肠和结肠。
这种疾病会导致病人出现腹泻、腹痛、体重减轻、疲劳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而言,了解康复时间线和预期恢复健康的时间非常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克罗恩病的康复时间线,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康复过程。
第一阶段:病情控制和缓解(3-6个月)克罗恩病的治疗首先需要控制疾病活动和缓解症状。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炎症、抑制免疫反应,从而减少或消除症状。
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改变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触发症状的食物,如辛辣食物、高纤维食物等。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病情会在3到6个月内得到控制和缓解,症状逐渐减轻。
第二阶段:康复阶段(6个月-2年)一旦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康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病人需要更加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饮食方面,患者应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减少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同时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纤维摄入。
在康复期间,一日三餐的定时定量也非常重要,避免暴饮暴食。
生活习惯上,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减少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也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继续服用维持治疗的药物,以预防疾病复发。
这种药物一般为免疫调节剂,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第三阶段:恢复期(2年及以上)在克罗恩病的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2年左右可以达到恢复期。
在这个时期,症状会得到持续改善,疾病的复发风险显著降低。
早期手术干预在小肠克罗恩病治疗中的价值
早期手术干预在小肠克罗恩病治疗中的价值*DOI : 16. 3969/j. issn. 1008 9125. 2626.64. 0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762306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 273555 /# 本文通信作者,Email : fisPmeanvoob@ 105. com郝秀秀俞旻皓#钟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200 1 27)摘要 克罗恩病(CD )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
CD 治疗的重点是症状控制和肠黏膜愈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CD 患者早期应用抗TNF 药物如英夫利西单抗(YX )已逐渐成为CD 患者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案。
然而,YX 治疗有其局限性,早期手术可能使CD 患 者的获益更大。
本文就早期手术干预在小肠CD 中的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关键词Cghn 病;早期手术;英夫利西单抗;治疗Valua of Early Sureery in Small Intestinal Crohn's Disease HAO Xiuxin , YU Mingno , ZHONG Ming. Denartment nf Gastrointestinnl Surgery , ^ezgn HospPnl , School f 皿纟/込.,S0ang0oi J oo Tong University , S0ang0oi (400117)Coirespoiidencc to : YU Minhae , Email : ********************Abstrech Cghn's disease ( CD) is a gastgPtestPal tract chronic in/ammatory disease with an increasing incidence woUdwide. Treatment of CD is focused on symptom control and healing the intestinal mucos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event compPcations. The early use of anP-PNF agents such as inCiximab in CD paPents with high /sh factorshas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o f CD c/nicaPy. However, inCiximab has its limiPPons , early surgery might benefit thepaPent mor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early surgery in small intestinal CD.Key words Cghn Disease ; Ea/n /111?1/; Inflmimab ; 丁!!©!—克罗恩病(Cghn ' s disease, CD )是一种特发性慢性炎 症性疾病,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迁延不 愈,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o 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 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CD 的发病率迅速增长,达 0. 51/14 万 ~ 2 09/10 万[]。
克罗恩病治疗的新目标_深度缓解_朱秀丽
第一作者简介:朱秀丽,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IBD 。
E-mail :zhuxiu-li0724@163.com通讯作者:王巧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IBD 、IBS 。
E-mail :wqmin928@163.comdoi :10.3969/j.issn.1006-5709.2016.10.005克罗恩病治疗的新目标:深度缓解朱秀丽,王巧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01【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CD ),其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其中CD 多见于青年人,可侵及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肛门,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并可侵及肠道以外,特别是皮肤、关节。
迄今尚无根治办法,现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5-ASA 、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若出现肠腔狭窄、梗阻、瘘管等并发症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CD 的治疗目标最初为临床缓解,后主张达到黏膜愈合,近年来深度缓解作为一个新的治疗目标被提出,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疾病评估,本文主要介绍CD 深度缓解的概念、意义,并分析现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能否达到深度缓解。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黏膜愈合;深度缓解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709(2016)10-1094-04收稿日期:2016-01-28New goal for treatment of Crohn ’s disease :deep remissionZHU Xiuli ,WANG Qiaomi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1,China 【Abstrac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a common disease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including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Crohn ’s disease (CD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is unknown ,may be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genet-ic ,infection and immune factors.CD can infringe any par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extra-intestinal organs ,espe-cially the skin and joints.Conventional therapies for IBD include 5-ASA ,corticosteroids ,immunosuppressants and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gents.I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fistula and other CD complications ,they may need operation treatment.In the past ,clinical response and mucosal healing were treatment goals in CD ,now deep remissio-nis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end point.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deep remission ,and the current strategies to achieve deep remission.【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rohn ’s disease ;Mucosal healing ;Deep remission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CD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诊断后12个月内粪便钙卫蛋白恢复正常与克罗恩病患者疾病进展风险下降有关
Normalization of Fecal Calprotectin Within 12 Months of Diag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克罗恩病诊断后12个月内粪便钙卫蛋白恢复正常与克罗恩病患者疾病进展风险下降有关背景及目标:粪便钙卫蛋白(FC)的水平与克罗恩病(CD)内镜下的炎症表现相关。
在12个月内诱导黏膜愈合时,包括FC的达标治疗算法,优于仅基于症状的治疗策略。
我们研究了克罗恩病诊断后12个月内粪便钙卫蛋白恢复正常是否和疾病进展风险下降有关。
方法:FC检测且随访>12个月的患者。
诊断后12个月内的最后一次检测用于确定FC是否正常(临界值<250μg/g)。
主要研究终点是疾病首次进展的时间(包括蒙特利尔分型从B1型进展为B2/3型,B2型进展为B3型,或出现新的肛周病变;发生CD相关的手术;发生CD相关的住院)。
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来确定与首次疾病进展相关的独立因素。
结果:在1368例CD中,共有375例被纳入,中位随访时间为5.3年(四分位距3.1-7.4年)。
43.5%的患者在确诊后12个月内FC达到正常。
FC水平正常的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降低(HR, 0.36;95%CI 0.24-0.53;P<.001)。
他们达到任何一个单独的进展终点的风险也较低(蒙特利尔分型的进展或新的肛周疾病HR, 0.22;95%CI, 0.11-0.45;P<.001;住院HR, 0.33;95%CI 0.21-0.53;P<.001;手术HR 0.39;95%CI 0.19-0.78;P=0.008)。
结论:克罗恩病诊断后12个月内粪便钙卫蛋白达到正常与疾病进展风险下降有关。
Plevris N, Fulforth J, Lyons M, Siakavellas SI, Jenkinson PW, Chuah CS, Lucaciu L, Pattenden RJ, Arnott ID, Jones GR, Lees CW. Normalization of Fecal Calprotectin Within 12 Months of Diag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 Sep;19(9):1835-1844.e6. doi: 10.1016/j.cgh.2020.08.022. Epub 2020 Aug 13. PMID: 327987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病学2011年第16卷第2期·临床实践·克罗恩病治疗新目标:黏膜愈合胡品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510080)摘要一直以来,传统治疗大多无法达到黏膜愈合的目标,生物制剂的应用改变了这一观念。
黏膜愈合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复发率以及手术率的减少存在一定的关系。
黏膜愈合已逐渐成为克罗恩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及日常临床实践的客观指标。
早期积极的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高的黏膜愈合率这一事实正逐渐得到认同。
促进并维持黏膜愈合可能有助于改变克罗恩病的自然病程。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Crohn病;治疗;黏膜愈合New Goal for Treatment of Crohn’s Disease:Mucosal Healing HU Pinji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80)Abstract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Crohn’s disease mostly could not achieve the goal of mucosal healing,however, the emergence and use of biological agents have changed the concept.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mucosal healing and the clinical recurrence rate,as well as reduction of operation rate of Crohn’s disease.Mucosal healing is now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end point in clinical trial and is also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treatment of Crohn’s disease.Early and int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could achieve higher clinical efficacy and mucosal healing rate and has gradually reached a consensus.Promoting and maintaining mucosal healing might be helpful for changing the natural course of Crohn’s disease.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Crohn Disease;Therapy;Mucosal Healing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一直以来,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是UC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
但就CD而言,直至上世纪90年代,CD的治疗仍仅以临床症状缓解为目标。
原因是,传统治疗大多无法达到黏膜愈合的目标,因而看似临床症状缓解与黏膜愈合缺乏必然的关系,也就更难判别黏膜愈合对CD自然病程的影响。
生物制剂的应用改变了这一观念,因为生物制剂不但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能促进并维持黏膜愈合。
进一步研究发现,黏膜愈合与CD的临床复发率以及手术率的减少存在一定的关系。
将黏膜愈合作为CD治疗的新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黏膜愈合已逐渐成为CD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及日常临床实践的客观指标[1],黏膜愈合也为最终实现改变CD自然病程带来新的希望。
一、CD内镜活动指数和黏膜愈合的定义目前主要以结直肠镜检查评估CD结肠和回肠末段病变严重程度和治疗后的改变。
CDEIS (the Crohn’s disease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2]被视为评价CD内镜严重程度的金标准,具有可重复性,且与反映CD临床活动的指标———CD疾病活动指数(CDAI)有良好的相关性。
但其计算方法复杂,尤其是在估计溃疡或病变黏膜的面积以及区分深溃疡与浅溃疡等方面较为困难。
简化的CD 内镜评分系统(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3]与CDE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对其进行评估的研究尚少。
Rutgeerts评分系统[4]用于评价回肠末段或回结肠切除术后新的回肠末端或吻合口病变严重程度,对临床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黏膜愈合目前尚无公认的内镜标准。
溃疡是CD肠黏膜炎症的主要表现,近年对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促进黏膜愈合疗效的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标准是治疗后所有溃疡完全消失或瘢痕化[5,6]。
该标准简单易行,但存在以下问题:假如患者原有的很多深的大溃疡都已消失,仅存一个小的浅溃疡,按此标准则被列为无效,这可能会导致DOI:10.3969/j.issn.1008-7125.2011.02.00165··Chin J Gastroenterol,2011,Vol.16,No.2疗效分析的偏差;CD肠内炎症表现还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和增生性等病变,完全不考虑治疗后这些病变的改变,也可能会导致疗效分析的偏差。
也有相当部分研究以CDEIS或SES-CD评分作为黏膜愈合的标准,但迄今尚无这两个评分系统黏膜愈合的界限值。
总的来说,溃疡消失仍然是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采用的黏膜愈合的内镜标准,至于是否允许轻度活动性炎症改变的存在,如轻度充血、颗粒样改变或阿弗他溃疡,则各研究有异[7]。
统一黏膜愈合的内镜标准以及制定CD内镜疗效评估的各级客观标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可以达到黏膜愈合的药物先前的研究已肯定糖皮质激素不能取得完全的黏膜愈合。
对以黏膜愈合为研究终点的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的研究报道较少。
已有的研究多肯定硫唑嘌呤的黏膜愈合作用,但黏膜愈合率各研究结果不一。
近年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硫唑嘌呤与布地奈德对激素依赖的回结肠以及近端结肠型CD 的疗效,治疗1年时硫唑嘌呤治疗组更多患者(73%对24%,P<0.001)获得黏膜愈合[8]。
在SONIC 研究中,比较单独应用英夫利昔、单独应用硫唑嘌呤和英夫利昔联合应用硫唑嘌呤治疗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的活动性CD的疗效,26周时单独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组仅有16.5%(18/109)获得黏膜愈合[6]。
该结果硫唑嘌呤的黏膜愈合率低于多数研究的报道,可能与其复查内镜时间较早有关,提示硫唑嘌呤的黏膜愈合作用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抗TNF-α单克隆抗体具有迅速诱导并长期维持黏膜愈合的作用。
ACCENT Ⅰ研究中的亚组研究比较英夫利昔规律与按需治疗的疗效,10周时,规律治疗组中3次诱导治疗后29%获得黏膜愈合,而按需治疗仅有3%获得黏膜愈合。
继每8周规律维持治疗组有44%患者在54周时获得黏膜愈合,而按需治疗组仅有18%[4]。
上文提及的SONIC研究[6]中,单独应用英夫利昔治疗组,26周时30.1%获得黏膜愈合,显著高于单独应用硫唑嘌呤组的16.5%。
阿达木单抗诱导并维持黏膜愈合的疗效亦已被随机对照研究所证实。
三、黏膜愈合对CD自然病程的影响CD临床上呈复发与缓解交替,病情进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并发症,约有80%的患者一生中需接受手术治疗,而术后20%~70%的患者(因随访时间而异)因术后复发,并发生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治疗[9]。
近十余年来,黏膜愈合对CD自然病程影响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报道越来越多。
新近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无论是“升阶”或是“降阶”治疗的首诊CD 患者,2年时的黏膜愈合是随后两年维持无激素缓解的惟一预测因素。
黏膜愈合患者中70.8%维持缓解,而未达黏膜愈合者中仅有27.3%维持缓解(P= 0.036,OR=4.352,95%CI:1.10~17.220)[10]。
2007年发表的一项挪威人群队列研究[11]中,随访期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1年内达到黏膜愈合与未达到黏膜愈合者相比,前者其后5年激素使用量显著少于后者,而内镜下炎症程度则显著轻于后者。
一项对214例接受英夫利昔治疗的CD患者的随访研究[12]显示,除进一步证实黏膜愈合与高缓解率、低住院率相关外,在平均22.3个月的随访期内,黏膜愈合者肠切除手术率显著低于未达到黏膜愈合者(14.1%对38.4%,P=0.0001)。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黏膜愈合有可能延长无激素缓解期、减少并发症、减少手术率。
这意味着黏膜愈合有可能延缓、阻止CD自然病情的发展。
然而,在作出该结论之前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至今尚无长期随访的对照研究;二是黏膜愈合是否能代表同时存在的透壁性炎症的改善,而后者与CD的自然病程又有何关系?四、早期积极药物治疗的问题传统“升阶”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近年来受到质疑,认为当病变已进展至严重的结构破坏,甚至发生并发症时便难以逆转。
早年一项对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初治儿童的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13]显示,一开始即合用6-巯基嘌呤组,2年随访撤离激素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结果提示免疫抑制剂早期应用有可能提高疗效。
近年多数研究发现TNF-α单克隆抗体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似乎高于成人。
一项著名的“升阶”与“降阶”治疗的对比研究[14],将新诊断的活动性CD患者分为“降阶”组和“升阶”组,前者开始即予英夫利昔与硫唑嘌呤合用,后者按传统方法从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无效加硫唑嘌呤、无效再加英夫利昔。
随访2年,结果停用激素的缓解率在第26周和第52周时两组为60.0%对35.9%(P=0.006)和61.5%对42.2%(P= 0.0278),随访2年后溃疡愈合率两组分别为73.1%和30.4%(P=0.0028),后一组有7例因肠道并发症需手术治疗而前一组则无。
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高的黏膜愈合率这一事实66··胃肠病学2011年第16卷第2期似乎已逐渐得到认同。
亦即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变CD的自然病程。
然而鉴于相当部分CD患者病情可维持长期的相对稳定,加之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使用存在效益与风险比的问题,如何选择早期积极药物治疗的合适对象和合适时间便成了关键问题。
尽管已有很多研究,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预测预后和疗效的预测指标,这正是目前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