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RLC串联交流谐振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RLC 串联交流谐振电路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串联谐振时的特点,了解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2.测定R 、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3.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 二、实验原理
1.R 、L 、C 串联电路(图2-1)的阻抗是电源频率的函数,即: Z =R +j(ωL -C
1
ω)=ϕj e Z
当ωL =
C
1
ω时,电路呈现电阻性,U S 一定时,电流达最大,这种现象称为串联谐振,
谐振时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也称电路的固有频率。
即
LC 10=
ω或LC
f π21
0= 上式表明谐振频率仅与元件参数L 、C 有关,而与电阻R 无关。
图2-1
2.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征:
① 复阻抗Z 达最小,电路呈电阻性,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
② 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数值相等,相位相反。此时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为电源电压的Q 倍,Q 称为品质因数,即
C
L R
CR
R
L
U
U U
U Q S
C S
L 11
00=
=
=
=
=
ωω
在L 和C 为定值时,Q 值仅由回路电阻R 的大小来决定。 ③ 在激励电压有效值不变时,回路中的电流达最大值,即:
R
U
I I S
=
=0
3.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① 回路的电流与电源角频率的关系称为电流的幅频特性,表明其关系的图形称为串联谐振曲线。电流与角频率的关系为:
()2
002
2
02
2
2
111⎥
⎦
⎤⎢⎣⎡-+⎥
⎦
⎤
⎢⎣⎡-+⎥⎦
⎤⎢⎣⎡
-
ωωωωωωωωωωωQ I Q R U
C L R U
I O S
S
=
=
=
当L 、C
一定时,改变回路的电阻R 值,即可得到不同Q 值下的电流的幅频特性曲线。显然Q 值越
大,曲线越尖锐。
有时为了方便,常以0ωω为横坐标,0I I
为纵坐标画电流的幅频特性曲线(这称为通用
幅频特性),图2-2画出了不同Q 值下的幅频特性曲线。回路的品质因数Q 值越大,在一定
的频偏下
I I 下降的越厉害,电路的选择性就越好。
为了衡量谐振电路对不同频率的选择能力引进通频带的概念,把通用幅频特性的幅值从峰值1下降到0.707时所对应的上、下频率之间的宽度称为通频带(以BW 表示)即:
102ωωωω-=BW
Q 值越大,通频带越窄,电路的的选择性越好。
③ 激励电压与响应电流的相位差ϕ 角和激励电源角频率ω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即:
()R
X C L arctg R 1
arctg
==ωωωϕ-
显然,当电源频率ω从0变到ω0时,电抗X 由-∞变到0时,ϕ角从2
π
-变到0,电路
为容性。当ω从ω0增大到∞时,电抗X 由0增到∞,ϕ角从0增到2
π
,电路为感性。相角
ϕ与
ωω的关系称为通用相频特性。
图2-2
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衡量电路特性的重要标志。 三、仪器设备
1. 模拟/数字电路实验箱 2.信号发生器 3.交流毫伏表 4.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按图2-3连接线路,电源U S 为低频信号发生器。将电源的输出电压接示波器的Y A 插座,输出电流从R 两端取出,接到示波器Y B 插座以观察信号波形,取L =0.01H ,C =0.47μF ,R =10Ω,电源的输出电压U S =1V 。
图2-3 实验线路图
1.改变信号源频率,找出电路谐振频率f0,一般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电阻电压U R达到最大值的办法确定f0
将U S调到1伏,然后改变频率f,此时U R也将随着变化,用毫伏表检测U R,当U R出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f既为f0(为什么,学生自己分析)。
②用双踪示波器找f0
按图2-3接线,U S实际上代表着串联电路的电流I,调节信号源的f,当看到示波器中U S和U R两波形同相位时,此时的f既f0(这又是为什么)
1.在谐振情况下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U S,U C ,U L,U R及U L-C(注意毫伏表量程),并记录入表2-1
3.以f0为中心两边对称取点,保持U S=1V不变,改变f逐点测量,在f0附近,应多取些测试点。用交流毫伏表测试每个测试点的U R值,电流I是通过测量U R值,由I=U R/R 换算而得,记入表格2.4-2中。
R1或R2)用示波器分别观察f>00
画出波形图,说明电流超前还是电压超前?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绘出I(f)曲线
2.通过实验总结R、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主要特点。
3.讨论问题:
实验中,当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是否有U C=U L及U R=U S?若关系不成立,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