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
批复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一览
批复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一览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展规划纲要》〔1 月 7 日批复〕到 2022 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初步形成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开展。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达 80000 元,效劳业增加值比重到达 53%。
2.《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假设干意见》〔5 月 14 日〕到 2022 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根抵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者到达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3.《江苏沿海地区开展规划》〔6 月 10 日〕到 2022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40000 元,产业开展根抵更加坚实,先进创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率到达 55%摆布,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4.《横琴总体开展规划》〔6 月 24 日〕横琴未来的开展将以高端效劳业为主导,经过 10 到 15 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兴旺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到 2022 年,人口规模为 12 万人,人均 GDP 为 12 万元;到2022 年,人口规模为 28 万人,人均 GDP 为 20 万元。
5.《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展规划》〔6 月 25 日〕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22 年,都市区人口开展到 1000 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 800 平方公里以内。
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创造业基地。
6.《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展规划》〔7 月 1 日〕到 2022 年,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全国沿海地区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50000 元。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
落 实 国 家 钢 铁 、石 化 、有 色 金 属 序 建 设 山 西 、河 南 煤 化 工 基 地 。湖 北
产 业 调 整 振 兴 规 划 , 实 施 促 进 中 部 地 磷 化 丁 基 地 . 强 煤 炭 、铀 矿 、铁 矿 、 .加
《 划 》9年 1 0月 2 日 .国 务 院 印 发 施 粮 食 丰 产 科 技 T 程 。建 设 一 批 粮 食 层 气 开 发 利 用 示 范 工 程 和 淮 南 高 瓦 斯 6 了 《 于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 起 规 划 的 批 储 备 和 中转 物 流 设 施 ,实 施 农 户 科 学 高 地 温 高 地 压 煤 层 群 瓦 斯 综 合 治 理 与 关
求 ,努 力 推 动 中 部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加 强 以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设 施 为 基 础 合 和 改 造 工 作 实 施 山 西 沁 水 盆 地 ,
的 田 间 工 程 及 农 技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 实 河 南 郑 州 、焦 作 、鹤 壁 ,安 徽 两 淮 煤
《 施意见》提 出了全面落实 《 实 规
划》的八大重点任 务 :
一
、
粮 食 生产 基 地 建 设
抓 紧 落 实 《 国新 增 1 0 全 0 0亿 斤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规 划 》 编 制 省 级 实 施 方 , 案 。 认 真 落 实 对 中部 粮 食 主 产 区 的 各
项 补 贴 政 策 .继 续 实 施 对 粮 食 主 产 区
建 设 山 西 晋 北 、 晋 东 、晋 中 ,安
湖 北 、 湖 南 六 省 人 民 政 府 和 有 关 部 门 大 县 倾 斜 的 政 策 。 研 究 制 定 扶 持 中 部 徽 两 淮 ,河 南 大 型 和 特 大 型 煤 炭 基 地 。 积 极 落 实 这 份 文 件 提 出 的 各 项 任 务 要 地 区 粮 食 主 产 区 加 快 发 展 的政 策 措 施 。 做 好 江 西 、 湖 北 、 湖 南 中 、 小 矿 井 整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滁州发展
来 中国 区域 经 济格 局 的 重新 调 整和 资 源 的全 面整
合。《 促进 中部 地区崛起规 划 》( 以下 简称 《 规划 》 ) 是继 《 西部 大开发 “ 一五 ”规 划 》 《 北地区振 十 、东 兴规 划 》 《 和 珠江三角洲地 区发展规 划纲要 》 之后 , 国家 从促进 区域 协调发展 的战略角度 出发 出台的又
中间偏 后} 位置 。但滁 州近三年 来经济 增长速度较 勺 [
( ) 一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 GDP和 GD P增 速比较
地 区生 产总值 是反映一 个地 区经 济规模 的重要 变量 。从 中部所有地级 市以上的城市 ( 括省会城 包 市 )近 三年 的平 均地 区生 产总 值来 看 ( 表 l1, 见 —)
快 ,年均 G P增长率 为 18 % ,排名第 2 ,相 D 47 8位
对 比较靠前 。由此 可以看出 ,虽 然滁帅的经济总量 I 以及人均经济 规模在 中部地 区来看相对较小 , 但发 展势头 良好 ,这充分表 明滁州 具有 巨大的发展潜 力 1
中国市场 第3 期 总第6 8 7 4 期
区域经济 4 3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滁州发展 木
傅帅雄 张可云 易毅
摘要 : 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是 国家促进 东中西互动 和中部地区崛起 的重大战略布局 , 《 将 会对滁 州市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 此背景下 ,滁州应 紧紧把握 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 , 必须认 真思考滁 州市在 中部地 区的地位 以及在格局变化发展 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不断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为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标 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关键 词 : 中部地区崛起 ; 战略布局 ; 跨越式发展
4 区域经济 4
国办函〔2006〕38号《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6〕38号2006.5.19国务院各有关单位并中央编办: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将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
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中央财政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力度。
(财政部牵头)(二)逐步解决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粮食流通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
加快制定促进粮食产区与销区建立稳定购销协作机制的政策措施。
(发展改革委牵头)(三)把严格保护耕地放在突出地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商品率。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负责)(四)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的投入。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负责)(五)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超级杂交水稻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负责)(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抓紧实施中部粮食主产省大型排涝设施更新改造。
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开展节水改造、干旱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
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支持力度。
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
(发展改革委牵头)(七)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支持中部地区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旨在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
全面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
首先,安徽省提出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加
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其次,安徽省提出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行动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推动绿
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建设美丽安徽。
第三,安徽省提出了“区域协调、城乡一体”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实现城乡
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强城市功能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安徽省提出了“人才强省”行动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推进人才流动和合作,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打造人才高地,为安徽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安徽省提出了“全面依法、良政清廉”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法治安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以上是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简介,通过实施这些行动计划,安徽省将
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现代化、美丽、富裕的新安徽。
安徽省开放型经济规划实施方案
安徽省开放型经济规划实施方案一、引言安徽省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对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求,全面制定了开放型经济规划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深化对外开放,吸引外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升安徽省在全国的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分析1.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安徽省地处中国中东部地区,东临长江,西接河南,北邻山东,南接江苏、浙江。
该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2. 国家开放型经济政策的支持国家多次提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为各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安徽省积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
三、目标设定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了以下目标:1.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到2025年,引进外资总额达到X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X%。
2. 外贸规模扩大: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X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X%。
3. 产业结构优化: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X%,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X%。
4.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到2025年,安徽省的对外开放水平综合指数排名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前列。
四、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徽省将重点开展以下任务:1. 完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办事效率。
2. 拓展外贸市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拓宽国际市场拓展渠道,提高安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引进外资项目: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4. 培育外贸龙头企业:支持一批外贸龙头企业的发展,打造安徽省的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品牌影响力。
5.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对外专家的引进力度,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国际化。
五、实施保障1.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加大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安徽省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中部省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实施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发展规划,安徽省政府提出了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以此来提升安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安徽省将在教育、科技和创新政策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养和引进高级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产业转型升级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与外部市场的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三、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安徽省将通过实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城市现代化行动计划城市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安徽省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镇化水平。
五、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徽省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以上是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通过实施这些行动计划,安徽省将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城市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些计划也将为安徽省的实力提升、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省人民的生活改善和福祉增加做出积极贡献。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中新网8月31日电中国政府网31日刊登《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任重道远。
具体如下: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 43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印发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为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主要成就。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中部地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体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称“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经过不懈努力,中部地区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全面崛起的新阶段。
(二)机遇与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中部地区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快调整,为中部地区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机遇;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但也应看到,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任重道远。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皖政办秘[2015]120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15.08.10【实施日期】2015.08.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的通知(皖政办秘〔2015〕120号)省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380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职责,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8月10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1.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水调水、重点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粮食水路运输交通节点枢纽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我省粮食生产能力。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粮食局等。
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积极推进油料、蔬菜、生猪、水产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建立村级综合性经济合作组织。
(责任单位:省农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水泥等行业中的部分过剩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等)4.加大对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的支持,鼓励先进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5.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支持指导力度,深入推进合肥、芜湖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推动平板显示、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实现高端创新集聚发展。
中部崛起明确“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
中部崛起明确“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6期编者按:12月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出席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编制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和答问实录整理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和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李克强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要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改革创新和结构优化中实现崛起,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新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为重点任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改委自2015年初以来委托第三方对2009年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行评估,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深入中部六省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召开部门和专家座谈会,在发改委门户网站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会同中部六省人民政府和48个有关部门及单位编制形成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规划》在总结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主要成就和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思路,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相衔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皖政办[2011]44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6.13【实施日期】2011.06.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的通知(皖政办〔2011〕4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2015年)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5)第二章发展目标(8)第三章示范区城镇发展战略(11)第一节示范区战略定位(11)第二节城镇化发展战略(11)第三节城镇空间发展战略(13)第四章示范区城镇体系优化与完善(14)第一节城镇体系空间重组(14)第二节集中区空间布局(17)第三节开发园区空间布局(20)第四节城镇规模等级优化(21)第五节城镇职能结构优化(24)第六节优化与完善策略(28)第五章示范区空间统筹与利用(32)第一节示范区区域空间统筹(32)第二节示范区区域综合交通统筹(41)第三节示范区区域性基础设施廊道控制(47)第四节示范区区域供水保障体系(50)第五节示范区区域防洪工程体系(52)第六节示范区区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54)第七节示范区区域生态保障体系(60)第八节示范区旅游发展与服务体系(64)第九节示范区信息与能源保障系统(67)第六章示范区区域空间管治(74)第七章实施规划的措施与政策(87)第八章附则(9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协调发展,优化示范区城镇体系,指导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统筹示范区空间利用,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中部崛起路线图厘定
国土资源导刊中部崛起路线图厘定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11月22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并下发至中部六省。
中部六省,分别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山西,这六个原本分属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四个地理区块,因为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程度的相近性,登上了乘风破浪的同一条船。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规划》中“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提法,中部六省的百姓并不陌生。
早在6年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即已经确立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下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定位。
此次《规划》,中部的产业定位并没有变。
湖南、湖北以及江西三省随即有专家和官员表示,这样的定位,正符合各省自身现有的产业发展秉赋。
中部六省中有五个省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
《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
具体措施则包括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发展农民合作社,扶持企业龙头等。
能源及原材料方面,晋北、晋东优质动力煤和无烟煤基地,将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煤矿;晋中炼焦煤基地,将建设特大型煤矿;依托山西、安徽、河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高效环保机组,淘汰小火电机组,加强大型坑口煤电一体化电厂建设,发展热电联产。
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更是细化到了公司和项目层面:推动武钢、马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改造和跨区域联合重组,支持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骨干企业实施战略重组,重点推进武汉80万吨乙烯、洛阳68万吨对二甲苯和1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长岭30万吨S B 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扩建等工程建设。
湖南省省情与对策研究会主任汤建军分析,“三基地一枢纽”是湖南这几年的发展方向,此外,湖南还在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方面,与《规划》取得了全面对接,因此是“五大机遇”。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01•【字号】皖发改高技〔2024〕160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24年4月1日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环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对于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赋能社会治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低空空域改革、技术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我省低空经济,制定本实施方案及若干措施。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决策部署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制造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渗透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协同联动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事业编考试公基之安徽省省情试题
安徽省情知识(zhī shi)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fāzhǎn)的主题是()A、发展B、科学发展C、加速(jiā sù)崛起D、全面转型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fāzhǎn)的主线是()A、转型发展(fāzhǎn)B、开放发展C、创新发展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A、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B、走在中部崛起前列C、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B、加快新型城镇化C、经济增长D、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转变。
A、生态文明建设B、环境友好C、全面协调D、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
A、翻两番B、翻一番C、翻三番D、翻三番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工程。
A、五个一B、861C、5352D、千百十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A、产业集群B、产业带C、产业基地D、产业链9、按照(ànzhào) 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fāngshì)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ɡòu jiàn)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biànjié)、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shìdù)超前B、综合协调C、立体网络D、以人文本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安徽
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安徽
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欠缺的地区。
为了加快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我们制定了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安徽省经济的腾飞。
首先,我们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我们将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安徽省的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我们将通过引进外资、提升技术含量、加强创新能力等手段,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第三,我们将加快城市化进程。
目前安徽省的城市化率较低,我们将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集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我们将加强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持。
教育是国家的
未来,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人才是创新的源泉。
我们将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最后,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我们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我们相信安徽省的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中部地区实施方案
中部地区实施方案一、背景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中部地区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总体目标中部地区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具体包括:增强中部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三、主要任务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
加快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中部地区的发展活力。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中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推动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 改善民生福祉,提高教育、医疗、就业水平。
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投入,改善中部地区的民生福祉,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 深化改革开放,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
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和人才到中部地区投资兴业,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制定中部地区特殊支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等支持力度,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中部地区实施方案有效落实。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中部地区实施方案的督查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中部地区的发展成就和潜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中部地区的发展。
五、结语中部地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进度(一)目标分解。
按照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要求,参照《规划》中的主要量化指标,结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预测我省到2015年的12项主要量化指标,作为落实工作任务和检查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进度要求。
按照“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战略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年开好局。
2011年,全面启动《规划》实施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推介,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工建设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为《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五年大发展。
到2015年,《规划》实施取得重大成果,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1576元和10570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1.8万公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下降16%、30%和1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96%。
十年新跨越。
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要求(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规划》,准确把握《规划》主要内容,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狠抓落实;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改革,抓住最具带动力、影响力的工作和项目,集中力量率先取得突破。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整体谋划三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明确每一阶段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分步抓好落实。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
具体实施方案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四)用活政策,先行先试。
省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规划》相关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积极争取更多支持。
国家赋予皖江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各项政策,加快推广到全省其他地区。
三、主要任务(一)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粮食“三大行动”,分别建设小麦、玉米、水稻高产攻关核心区2000万亩、500万亩、1000万亩。
实施“吨粮田示范县”和高产创建活动。
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健全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支持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主攻玉米、油菜机收和水稻机栽秧。
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省粮食批发市场、区域性骨干粮食批发市场、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库和合肥、阜阳、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安庆7大粮食物流节点。
责任单位: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粮食局、有关市政府负责。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畜牧业升级和水产跨越工程,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健康养殖,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达到63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20万吨。
以良田、良种、良法、良制为着力点,建设8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竹、杨树、苗木花卉产业,提高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和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加快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责任单位: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有关市政府负责。
3.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和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重点建设60个年产值50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到“十二五”末,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000亿元(粮油加工产值200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引进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实施农民组织化工程,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到“十二五”末,农户入社率达50%以上,示范社发展到400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500个。
责任单位: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局、有关市政府负责。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
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加快农村危房改造。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塘坝扩坝,增加有效蓄水。
实施洼地治理和沟渠清淤工程。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保护村庄自然生态,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立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进一步实施新农村科学储粮工程,以粮食主产县为重点,2020年前,每年安排农户科学储粮项目点10万户。
责任单位:省农委、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粮食局、省能源局、有关市政府负责。
(二)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1.推进煤炭基地建设。
继续推进两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安全高效高产矿井,改扩建一批大中型矿井,“十二五”新增规模4000万吨/年以上,到2015年两淮煤炭基地总规模达到1.8亿吨/年。
加快煤炭产业升级和安全改造,提高煤炭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采煤深陷区生态治理。
建设芜湖港煤炭储配中心,规划建设铜陵煤炭储配中心。
鼓励煤炭企业赴省外和境外开发煤炭资源。
建设两淮矿区煤矿瓦斯治理示范井,推进煤矿瓦斯(煤层气)开发利用。
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牵头,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市政府负责。
2.优化电力结构。
高标准建设一批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煤电机组,满足“十二五”用电增长需求。
启动实施“皖电东送”二期工程。
建设以特高压和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开工淮南-皖南-浙北-上海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加强220千伏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稳步推进核电项目。
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加快开发太阳能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水能。
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牵头,省电力公司、有关市政府负责。
3.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
推动冶金产业改造升级,加大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优质钢材、特钢产品,铜、铝精深加工产品,有色金属新材料,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
加快发展石化工业,大力发展石化及下游系列产品,重点建设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无为等煤化工基地,积极建设合肥、铜陵、芜湖、池州等特色化工基地,推进大型乙烯工程前期工作。
大力提升建材工业水平,支持水泥产业提高集中度,积极发展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及改性材料,突出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优质玻璃、装饰材料及卫生陶瓷产品,建设全国重要的硅产业基地及非金属矿深加工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国资委、省能源局、有关市政府负责。
(三)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1.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加速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加强核心技术和系统技术研发,培育自主品牌。
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泵阀、环保节能设备等行业,积极发展冶金、水泥、煤炭、石化等行业大型成套设备,鼓励发展高性能船舶及新型船用机械制造。
大力支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国内外产能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推进轿车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重型大功率发动机、乘用车、重卡、专用车、轮胎等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科技厅、有关市政府负责。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一步聚焦重点,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10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和引进100个左右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建设合肥平板显示、合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芜湖光电材料、蚌埠生物、马鞍山新材料等10个左右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有关市政府和省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
3.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食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建设皖北小麦、沿江大米和油脂加工、皖西南生态食品加工基地,以及一批肉类果蔬深加工基地、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等。
提升家用电器制造业竞争力,重点发展空调及关键零部件、大屏幕彩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和其他家电产品。
改造升级传统纺织服装业,建设棉纺织和服装产业集群、羽绒家纺产业集群、皖东南服装产业集群、服装鞋帽产业集群、差别化纤维及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麻纺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有关市政府负责。
(四)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1.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高速铁路客站和机场,衔接公路、城市公交、城际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建立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依托重点铁路货运站场和港口,建设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的联运系统。
加快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黄山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在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到根本提升。
2.加快铁路网建设。
加快建设合肥—福州、合肥—蚌埠、南京—安庆等快速客运铁路和阜阳—六安、宿州—淮安等普通铁路。
新建商丘—合肥—杭州、黄山—杭州、郑州—徐州等快速铁路,实施阜阳—淮南、淮南—合肥、水家湖—蚌埠、合肥—杭州等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力争“十二五”新增铁路3100公里。
到2015年,主要铁路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快速客运铁路覆盖所有设区市,货物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3.完善公路网络。
加快建设北沿江、徐州—明光、许昌—宿州—泗洪、黄山—祁门、扬州—绩溪、阜阳—新蔡、南京—宣城—杭州等重点高速公路。
新建武汉—岳西及东延工程、济南—祁门、宿州—扬州等高速公路,望东、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和芜湖长江公路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