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和胃方解(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资源库
方剂学
方解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五斤(15g)姜制厚朴陈皮各三斤二两(各9g)炒甘草三十两(6g)【用法】汤剂:共为细末,每次6~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一日2~3次。汤剂:加姜、枣,水煎服,一日2次。除散剂、汤剂外,还有平胃丸、平胃丸水泛丸等制剂用于临床和研究。
【功用】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倦怠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本方证为湿困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所致。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不运,湿浊阻于中焦,故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嗳气吞酸。湿邪重浊,湿困脾阳,故倦怠嗜卧。湿邪下注,则自利便溏。舌苔白腻,脉缓,均为湿阻中焦之象。治宜燥湿健脾,行气和胃。方中重用苍术燥湿健脾以助运化,为君药。厚朴行气化湿,消除胀满,助苍术燥湿健脾之功,为臣药。陈皮行气化湿,为佐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另外煎加生姜、大枣,功可调和脾胃。诸药合用,使湿浊得化,脾复健运,气畅胃和,诸症可除。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剂。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厚而腻为证治要点。本方用药苦辛温燥,易耗伤阴血,阴虚气滞者不宜使用。失血过多、孕妇不宜使用。
2.若呕吐较重,可加半夏、藿香,名“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降逆止呕作用较优;若胀满较重,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平胃散”(《医宗金鉴》),其理气消胀作用较优;若兼食积,加麦芽、神曲,名“加味平胃散”(《医宗金鉴》),其健脾消食作用为强;若兼有寒象,加干姜温中散寒。
3.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和胃神经症等病症属湿滞脾胃者。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各5g)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制厚朴苦桔梗各二两(各10g)藿香三两(15g)炙甘草二两半(12g)【用法】散剂:共为细末,每次6~9g, 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一日2~3次。汤剂:药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服,一日2次。除散剂、汤剂外,还有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丸、高效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颗粒、藿香正气袋泡剂等制剂用于临床和研究。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食少,霍乱吐泻,腹胀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或山岚瘴疟等。
【方解】本方证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以致营卫不和,脾胃运化失常所致。由于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故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则霍乱吐泻,脘闷食少,腹胀腹痛。舌苔白腻、脉浮均为表寒里湿之征。治宜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兼以和中理气。方中重用藿香辛温解表,芳香化湿,和胃止呕,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化湿浊,兼升清降浊而善止吐泻,为君药。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解表化湿,为臣药。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厚朴、大腹皮、桔梗行气化湿,畅中消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姜、枣煎汤送服,能调和脾胃与营卫,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使风寒外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诸症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解表与疏里同施,升清与降浊互用。二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解表、祛湿、补脾三法合用。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常用方剂。以恶寒发热,头痛,呕吐泄泻,脘腹胀痛,舌苔白厚而腻为证治要点。本方对山岚瘴疟及水土不服者可用之,尤以夏秋季表寒里湿者最宜。故湿热霍乱、伤食之吐泻者不宜使用本方。
2.若风寒表证较重,加荆芥、防风、香薷以辛温解表;中焦湿浊较重,加佩
兰,并将白术易为苍术以芳香化浊;食少纳呆明显,加神曲、炒麦芽以健胃消食。
3. 现代常用于治疗夏秋季节性感冒、流行性感冒、胃肠性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病症属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