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三章“平水韵”,具体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以及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音韵的基本知识,提高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方法,理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声韵辨析方法,运用平水韵进行诗词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练习。

3. 例题讲解:以具体诗词为例,讲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声韵辨析和诗词创作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第三章平水韵2. 内容:声母、韵母、声调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诗词创作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声韵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请举例说明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答案:示例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平水韵押韵规律:同一韵部的字在诗词中押韵,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光”和“霜”押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韵辨析和平水韵押韵规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声律启蒙》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音韵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天河小学 XXX第一课一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在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给对子连线。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3页我会填五、拓展活动:第4页我会填六、读故事:《梁武帝做和尚》了解故事内容:梁武帝晚年先后四次出家,四次赎身还俗,花掉了国库不少钱,还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

后来有一个野心家发动了叛变,梁武帝被困在宫中,被活活饿死。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1、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蓝天对()【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节奏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先通过划分句子节奏来明晰词句,通过有节奏朗读,加强记忆。

第二课二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声律启蒙》。

-学生能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学生能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教学难点 - 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和节奏。

- 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2. 讲解法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3. 分析法 -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 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4. 比较法 -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 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5. 归纳法 - 通过归纳,让学生总结《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2.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章:解析《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3. 第三章:分析《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技巧,培养学生对对仗艺术的欣赏能力。

4. 第四章: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声韵规律和对仗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步: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4. 第四步: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步: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诗句创作和对《声律启蒙》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声律启蒙》的试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律启蒙》原著及其注释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声律启蒙》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声律启蒙》的相关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东”。

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练习,以及诗词中的声韵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声母、韵母、声调进行诗词创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声韵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运用。

教学重点:诗词中声韵美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律启蒙》。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诗词中的声韵美。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运用,让学生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单的诗词,注意声韵的运用。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声律启蒙》第一章“东”2. 内容:(1)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2)诗词中的声韵美(3)创作练习:以“东”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运用声母、韵母、声调创作一首诗词。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水波漾,绿柳垂丝鸟语忙。

花香满径游人醉,夜月轻纱梦返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诗词创作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深入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第三章“平水韵”,详细内容包括对平水韵的介绍、读音、韵脚分类及特点,并结合具体诗词案例,让学生感受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水韵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辨别和运用平水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3.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水韵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在实际诗词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平水韵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水韵。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平水韵的基本概念、读音及韵脚分类。

(2)分析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以具体诗词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平水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平水韵2. 内容:(1)平水韵基本概念、读音、韵脚分类(2)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3)诗词赏析:一首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4)学生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水云间,绿柳垂丝绕画船。

红梅傲雪争春早,白鹭轻飞入远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云、对、雨、雪、风、花、鸟、虫”等生字。

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声律启蒙》的部分内容。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字的含义。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书写“云、对、雨、雪、风、花、鸟、虫”等生字。

理解和背诵《声律启蒙》的部分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理解《声律启蒙》中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的读音、笔画、结构等。

讲解《声律启蒙》的主要内容和韵律特点。

2. 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生字的形象和含义。

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生字的书写练习,巩固生字的写法。

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 游戏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如“对对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声律启蒙》的内容。

开展竞赛活动,如背诵比赛、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展示的传统文化元素。

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有什么特点?2. 学习生字展示“云、对、雨、雪、风、花、鸟、虫”等生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生字的名称。

教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

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和结构,教师讲解生字的写法。

让学生进行生字的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学习《声律启蒙》教师讲述《声律启蒙》的故事,让学生认真倾听。

《声律启蒙》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声律启蒙》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声律启蒙》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声律启蒙》是一部由康熙进士车万育所著的儿童启蒙读物,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儿童从中可得到语音、词汇、修辞方面的训练。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声律启蒙》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声律启蒙》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1教材分析:《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通过平常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

学生朗读时能专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

学生积累诗句数量足够,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

在理解方面,要求学生应当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娴熟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究,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喜欢。

4、在一种高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育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娴熟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娴熟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声律启蒙第一课一东教学内容:声律启蒙第一课《一东》第一节。

教学目标:1、能比较娴熟的朗读韵文。

2、初步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教学重点:能娴熟朗读韵文。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声律启蒙》是清代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旨在教授儿童音韵、对仗、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学习汉语古典文学的佳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掌握一定的音韵、对仗、词汇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第二章:声母与韵母2.1 声母讲解声母的概念,介绍声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

2.2 韵母讲解韵母的概念,介绍韵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

2.3 声韵组合讲解声韵组合的概念,介绍声韵组合的规则,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韵组合的发音要领。

第三章:声调与节奏3.1 声调讲解声调的概念,介绍四声的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调的发音要领。

3.2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介绍古诗文的节奏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第四章:对仗与对偶4.1 对仗讲解对仗的概念,介绍对仗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仗的运用方法。

4.2 对偶讲解对偶的概念,介绍对偶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偶的运用方法。

第五章:词汇与典故5.1 词汇讲解词汇的含义,介绍词汇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5.2 典故讲解典故的概念,介绍典故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第六章:诗词鉴赏6.1 诗词结构讲解诗词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构成。

6.2 诗词风格讲解诗词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诗词特点。

6.3 诗词鉴赏方法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语言、意象、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第七章:古诗文朗读7.1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包括声音、语调、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朗读的方法。

2024年声律启蒙标准教案设计

2024年声律启蒙标准教案设计

2024年声律启蒙标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第三章“平水韵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律的基本认识,平水韵的韵母分类及用法,通过古诗文实例分析声韵的搭配规律,以及进行声律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声律的概念,掌握平水韵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声律知识赏析古诗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运用声律知识进行诗歌创作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水韵的分类及其在古诗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声律的基本概念,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学具:学生用书,《声律启蒙》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文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声律之美,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声律基本概念。

(2)详细讲解平水韵的分类及用法。

(3)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声韵搭配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一首古诗文,现场进行声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声律在诗文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个古诗文片段,让学生独立进行声律分析。

5. 创作实践(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声律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与评价(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声律基本概念2. 平水韵分类及用法3. 声韵搭配规律4. 创作实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运用声律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2. 答案示例:春风吹绿柳,细雨润桃花。

鸟语喧枝头,蜂儿采蜜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创作实践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诗文,提高声律知识的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锻炼自己的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平水韵的分类及用法2. 声韵搭配规律的讲解与实践3.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实践一、平水韵的分类及用法1. 平水韵共分为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个韵母相同的字。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东”,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诗意理解、词汇解释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第一章“东”的朗读方法和节奏划分。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诗词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节奏的划分和词汇的解释。

教学重点:朗读方法的掌握和诗意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声律启蒙》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副描绘“东风”的图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声律启蒙》第一章“东”,让学生跟随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3. 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按照诗歌的韵律,进行节奏划分,并分组练习。

4. 诗意理解针对诗歌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进行节奏划分和诗意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进行《声律启蒙》第一章“东”的节奏划分和诗意理解练习。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的诗歌《声律启蒙》第一章“东”。

2. 黑板右侧: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和重点词汇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声律启蒙》第一章“东”,并划分节奏。

(3)用自己的话简述诗歌的意境。

2. 答案:(1)节奏划分:略。

(2)词汇解释:东风:春天的风;夜雨:夜晚的雨;春水:春天的水流;花香:花朵的香气。

(3)意境简述: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东风、夜雨、春水、花香等元素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节奏划分和词汇解释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所学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节奏划分的教学2. 词汇解释的准确性3. 诗意理解和表达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节奏划分的教学(1)教师需明确诗歌节奏划分的重要性,它是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词韵律美的基础。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等词语。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通过想象、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作者、背景、内容等知识,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讲解诗歌的意境、情感等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提高朗读水平。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意境、情感等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法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画法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景象。

1. ◦ ◦ ◦2. ◦ ◦ ◦3. ◦ ◦ 1. ◦ ◦ 2. ◦ 1. ◦ ◦ 2. ◦ ◦ 3. ◦ ◦4. ◦ ◦5.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了哪些大自然的景象?你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讲授新课教师介绍诗歌的作者车万育,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的第一章“东”。

教材详细内容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读及相关的诗词举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及运用。

教学重点:《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内容及音韵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音响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课文学习:(1)带领学生朗读《声律启蒙》第一章,让学生感受音韵美。

(2)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举例说明。

(3)分析课文中的诗词,讲解拼音规则。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拼音规则进行拼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拼音拼读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声律启蒙》第一章,并背诵其中的一首诗。

2. 答案:(1)东风:dōng fēng;江水:jiāng shuǐ;青山:qīng shān;红花:hóng hu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搜集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诗词,进行阅读欣赏。

(2)开展一次“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讲解与举例;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与互动;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的发音训练,以及简单的诗词吟诵。

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了解汉语的音韵美,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声母、韵母的基本发音,提高发音准确性。

2. 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发音准确性。

教学重点:诗词的韵律感、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古诗吟诵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古诗的韵律美。

(2)邀请幼儿模仿视频中古诗的吟诵,感受语言的韵律。

2. 声母、韵母学习(10分钟)(1)教师展示声母、韵母卡片,引导幼儿学习发音。

(2)通过游戏互动,巩固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

3. 诗词吟诵(10分钟)(1)教师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古诗,带领幼儿学习吟诵。

(2)分组进行诗词吟诵,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对幼儿的练习进行点评,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律启蒙》2. 板书内容:(1)声母、韵母发音(2)古诗吟诵:静夜思(3)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练习声母、韵母发音,家长签字确认。

(2)背诵并吟诵《静夜思》。

2. 答案:(1)声母、韵母发音正确。

(2)背诵《静夜思》熟练,有节奏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韵美,如儿歌、诗词等。

(3)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发音准确性。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1、《声律启蒙》(一)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所《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声律启蒙》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1、师读、讲解XXX,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XXX对去燕,XXX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讲解: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

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XXX 何益。

XXX:《左》XXX侵齐,士皆坐列,曰:XXX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讲解:清暑殿:《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XXX与XXX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一起说文意。

3、了解知识链接三、朗读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竞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云对——雨,雪对——风,……”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师生交换,明白诗句的压韵。

五、总结课文2、《声律启蒙》(二)教案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会商、交换的过程中不竭提高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其中的片段;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声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第二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3. 第三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4. 第四课时: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收获,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文学价值及文中的声律知识。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采用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4. 采用背诵法,加强学生对文中经典片段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中的经典片段。

3.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律知识,能够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4. 学生能够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学生对古典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培养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声律启蒙》原文及其注释、翻译;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声律启蒙》原文,了解基本内容;搜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基础知识,以及通过诗歌形式介绍声韵的搭配规律。

着重讲解平水韵的运用和常见的声韵组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了解声韵搭配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吟诵、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声韵搭配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声律启蒙》诗歌选集、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典诗词,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声韵美。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

(2)以《声律启蒙》诗歌为例,分析声韵搭配规律。

(3)举例说明平水韵的运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声韵搭配规律。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

2. 声韵搭配规律。

3. 平水韵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古典诗词,分析其声韵搭配规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深入了解声韵美,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3.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拓展延伸。

一、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 通过具体诗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声韵搭配的美感,如《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

2. 详细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使学生明白声韵搭配的基本原理。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2024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2024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引言概述:声律启蒙教学设计是针对儿童音乐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声音和音乐的感知与表达,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五个大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 培养儿童对声音和音乐的感知能力。

- 培养儿童对声音和音乐的表达能力。

- 培养儿童对节奏和音调的感知和掌握能力。

- 培养儿童对音乐欣赏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 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音调、音乐符号等。

- 儿童歌曲的唱法和歌词学习。

- 节奏感训练和韵律感训练。

- 创作和表达自己的音乐作品。

3. 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感知和表达声音。

-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活动,使儿童能够真实地感受音乐。

-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资源,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分组合作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个性化教学: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特点,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4. 教学评价:-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来评价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兴趣。

- 口头评价:通过问答和讨论等方式,评价儿童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 创作评价:评价儿童的音乐创作作品,包括音乐作品的创新性、表达力和艺术性。

- 组织评价:评价儿童在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包括小组合作和集体表演等。

5. 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通过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 分层教学:根据儿童的音乐水平和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 情感鼓励:通过赞扬和鼓励,增强儿童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自信心。

- 想象创造:鼓励儿童进行音乐的想象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跨学科教学: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声母篇”,详细内容包括对声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声母的分类及代表性字词的认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母的定义及发音要领,提高发音准确性。

2. 让学生了解声母的分类,并能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声母。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汉语音韵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的分类及发音要领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声母的定义、分类及代表性字词的认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声母卡片、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包含丰富声母的儿歌,引导学生关注声母发音,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声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声母在汉语拼音中的作用。

(2)介绍声母的分类,并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声母的发音要领,指导学生进行发音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代表性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分析其中的声母。

(2)针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声母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练习。

(2)进行小组互动,互相检查并纠正发音。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声母的定义2. 声母的分类及代表性字词3. 声母发音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所学的声母,组词并写下来。

答案示例:b爸爸、p皮球、m妈妈、f飞机……2. 作业要求:每个声母至少组词3个,要求字词正确、书写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含有本节课所学声母的词语,并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中的声母发音要领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选择合适的儿歌:选用的儿歌应包含本节课所学的声母,且旋律欢快,易于学生接受。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声律启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由学者贾存仁编纂。

该书以诗词的形式,通过对仗、韵律、意境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旨在通过声律启蒙教学,提高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其文学素养,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如对仗、韵律、意境等。

2.培养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对仗的技巧与应用3.韵律的规律与特点4.意境的营造与表现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及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及感受。

2.声律启蒙基本概念与分类(1)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如对仗、韵律、意境等。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声律启蒙的分类及特点。

3.对仗的技巧与应用(2)学生进行对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韵律的规律与特点(1)教师讲解韵律的规律,如押韵、平仄等。

(2)学生通过诗词鉴赏,感受韵律之美。

5.意境的营造与表现(1)教师讲解意境的营造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学生进行意境创作练习,提高文学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分析其声律特点。

(2)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运用所学声律知识。

7.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创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探究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质量,考察其声律知识掌握程度。

3.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4.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六、教学资源1.教材:《声律启蒙》2.辅助材料:古典诗词选集、声律启蒙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源:诗词鉴赏音频、视频七、教学建议1.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
六、活动广角:第27页
七、成长袋:第2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第8课、《幼学杂字》(节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一、经典回放: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麻湾坨小学《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课题: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经典回放: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
六、活动广角:第19页
七、成长袋:第2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
六、活动广角:第23页
七、成长袋:第24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经典回放: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
六、活动广角:第7页
七、成长袋:第8页
九、课外延伸Biblioteka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孝当竭力,……第一莫欺心。”
五、温馨点击:第6页
六、活动广角:第7页
七、成长袋:第8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0页
六、活动广角:第31页
七、成长袋:第3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经典回放: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三月寒食,清明谷雨。
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弟子规》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弟子规》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经典回放: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勤能补我拙,---日久结人缘。”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