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四支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2.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章:解析《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3. 第三章:分析《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技巧,培养学生对对仗艺术的欣赏能力。
4. 第四章: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声韵规律和对仗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步: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4. 第四步: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步: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诗句创作和对《声律启蒙》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声律启蒙》的试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律启蒙》原著及其注释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声律启蒙》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声律启蒙》的相关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东”。
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练习,以及诗词中的声韵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声母、韵母、声调进行诗词创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声韵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运用。
教学重点:诗词中声韵美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律启蒙》。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诗词中的声韵美。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运用,让学生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单的诗词,注意声韵的运用。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声律启蒙》第一章“东”2. 内容:(1)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2)诗词中的声韵美(3)创作练习:以“东”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运用声母、韵母、声调创作一首诗词。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水波漾,绿柳垂丝鸟语忙。
花香满径游人醉,夜月轻纱梦返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诗词创作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深入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声律启蒙教案 四支
声律启蒙四支上饶县郑坊中心小学毛丽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初步认识对子歌的对仗及韵脚。
3、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古人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对子歌的对仗及韵脚。
2、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古人的审美观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走进韵文师声情并茂地讲《阮籍青白眼》。
听了这个故事,你喜欢这个有个性的阮籍?二、自主学文,感知韵文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韵文。
温馨提示:①遇到生字多读读②韵脚读得响亮③把韵文读通2、小组里读韵文。
3、个别展示读韵文,并及时正音。
4、男女读对子,一方读上联,一方读下联。
三、合作探究,了解韵文1、字词释义落絮:飘落的柳絮行:行动止:停止戈:兵器甲:盔甲2、说说你喜欢的诗句,有感情朗读。
自然景观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几阵秋风能应侯,一梨春雨甚知时。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人文景观四目颉,一足夔。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3、学习韵脚出示句子,填空。
茶对酒,赋对()。
燕子对莺()。
行对(),速对()。
舞剑对围()。
戈对甲,鼓对()。
紫色对黄()。
通过填空练习,你发现什么?四、小组赛读,背诵韵文。
1、小组拍手,按节奏朗读。
2、试试背韵文。
五、拓展延伸,喜爱韵文1、收集韵文里出现的历史故事。
2、把韵文读给家人听。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
《四·支》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一小学邱荣云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版《声律启蒙》第四课四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诵读“四支”篇初知大意。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诵读韵文,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词技巧,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学会简单对句。
2.难点:体会文章的情韵之美,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
1.师:孩子们,上课前我们闭上眼睛放松下,让我们先来听一首音乐(播放《高山流水》。
孩子们,听这琴音,它时而舒缓流畅,时而温婉柔和,时而又似林间流水淙淙,时而又像高山云雾缭绕,这是音乐的美。
请睁开眼睛,今天,我们将走进《声律启蒙》上卷第四课“支”这篇韵文,它也能像这优雅的琴韵一般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板书课题:四支)
二、初读识韵(16分)
师:让我们一起畅游韵文的字里行间,一起去感受韵文的音韵回旋之美。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韵文。
茶对酒,赋对诗,预备,读——
生齐读韵文,教师巡视。
师评: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因为古文里面有许多生僻字,同学们一遍就把它们读准了,看样子同学们课前预习很扎实。
师:读完全文,你们是否发现,在每一个句子的句末都有一个相同的音韵始终在我们耳边。
想一想,这个韵是什么?
生1:支。
四支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四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文中的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知识;背诵对子并了解句子意思,进行简单的对子训练。
过程与方法:结合释文读诗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正确地说出诗文文的主要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诗文的节奏、平仄、轻重进行诵读,感受诗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在学习智伯和羊公的典故中,懂得报恩。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智伯和羊公的故事你们发现故事中的智伯应该对应故事中的哪一句?二、学习四支过渡:你们学的真不错,大自然的很多事物也是如同故事中的任务一样的,它们息息相关,相互联系。
为我们的对子找到了很多题材。
(一)读,读通读顺1、放声读2、指名读,正音3、同桌校对读4、男女读5、同桌拍手读6、邀请读(二)读,朗朗上口(主要指导学生的背诵)1、找朋友读每人记住你喜欢的对子,背半句让朋友背下半句,帮你背下半句的同学就成为你的好友啦。
2、游戏对奖读老师奖文中对子分别写在纸条上,让学生抽对,对了的同学在背书表加积分。
3、上楼梯全班以老师的发音为基调,随着老师的手势声音逐渐抬高。
4、下楼梯(方法与上相反)(三)总结今天我们的游戏玩得很开心,也很有收获,希望同学们平时能像结对子一样交好朋友,也学习国士豫让懂得报恩,这样你就会交到永久的朋友。
三、课堂练习1、说反话天对()蓝天对()2、找朋友山花对()茶对()燕子对()落絮对()四、拓展延伸1、你觉得王吉是个怎样的人?公仪休又是个怎样的人?2、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3、一边拍手,一边对对子。
4、学习了今天《声律启蒙“四支”》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声律启蒙》是清代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旨在教授儿童音韵、对仗、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学习汉语古典文学的佳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掌握一定的音韵、对仗、词汇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第二章:声母与韵母2.1 声母讲解声母的概念,介绍声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
2.2 韵母讲解韵母的概念,介绍韵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
2.3 声韵组合讲解声韵组合的概念,介绍声韵组合的规则,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韵组合的发音要领。
第三章:声调与节奏3.1 声调讲解声调的概念,介绍四声的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调的发音要领。
3.2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介绍古诗文的节奏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第四章:对仗与对偶4.1 对仗讲解对仗的概念,介绍对仗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仗的运用方法。
4.2 对偶讲解对偶的概念,介绍对偶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偶的运用方法。
第五章:词汇与典故5.1 词汇讲解词汇的含义,介绍词汇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5.2 典故讲解典故的概念,介绍典故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第六章:诗词鉴赏6.1 诗词结构讲解诗词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构成。
6.2 诗词风格讲解诗词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诗词特点。
6.3 诗词鉴赏方法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语言、意象、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第七章:古诗文朗读7.1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包括声音、语调、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朗读的方法。
笠翁对韵四支教案
2、时事拓展
七、布置作业(1分)
诵读相关内容,熟读成诵
八、教师寄语(1分)
抢答
读思
读文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小组互测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学后记
指导朗读,小组合作效果较好。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校教案用纸(正页)
教师姓名
研修主题
课题
《笠翁对韵》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日期
2017.8
教学目标
1.学习《笠翁对韵》“四支”内容,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
2.理解属对的特征,初步学习拟写对联。
3.体会祖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意蕴美。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
2.理解属对的特征,初步学习拟写对联。
3.体会祖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意蕴美。
三、读文:(10分)
教师指导: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四、理解内容:(15分)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
2、小组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资料理解内容
五、当堂测试:(5分)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教师随时评价
六、链接中考(8分)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理解“四支”各句的内容;
2.背诵“四支”;
3.拟写任务单中的对联。
板书板画设计
笠翁对韵
李渔
四支-----i
读准
读通
读美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诗词(4分)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猜诗
《声律启蒙》四支
《声律启蒙“四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诵读《声律启蒙“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公仪休拔葵去织》,配乐《高山流水》教学模式:故事导入、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公仪休拔葵去织》。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声律启蒙“四支”》原文:茶对酒,赋对诗。
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四月颉,一足夔。
鸲鹆对鹭鸶。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出前句,对后句,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花笺①对草字,竹简②对毛锥③。
【注释】①笺(jiān):供写信、题词等用的精美纸张:信笺|便笺。
②竹简:古时无纸,书皆刻于竹简(竹片)之上,因此称书为竹简。
③毛锥:指毛笔。
《五代史》:宏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大剑长枪,若毛锥子,奚用哉?汾水鼎④,岘山碑⑤,虎豹对熊罴⑥。
【注释】④汾水鼎:《史记孝武本纪》载有:汉武帝曾得宝鼎于汾水,并因此改年号为“元鼎”。
⑤岘(xiàn)山碑:岘,<名>小而险峻的山。
西晋大臣羊祜死后葬于岘山,岘山碑就是堕泪碑(详见上⑦“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条)。
⑥罴:棕熊。
去妇因探邻舍枣⑦,出妻为种后园葵⑧。
【注释】⑦去妇因探邻舍枣:《汉书王吉传》:汉朝王吉的邻居种有枣树,枣树生长茂盛垂挂到王吉的庭园,王吉之妻采了几个枣子吃,因此王吉欲休妻,邻居闻知后便欲砍树。
后经邻里调解夫妇重归于好。
⑧出妻为种后园葵:《史记循吏列传》:春秋时期公仪休为鲁国相,有一天在家中吃到葵菜,又见妻子在纺织,曰:“欲夺园夫红女之利乎?”为了不与园夫和织女争利,于是怒而拔去葵菜,并休妻出门。
《声律启蒙.四支》 教案
声律启蒙四支1 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节奏诵读韵文,读准文中的生字词,体会音韵的形式美。
2、图文结合理解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智伯恩深,羊公德大。
3、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用纸杯做简易茶具,自己泡茶品茶。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播放凯叔三江3音频(音频1),生齐诵三江第三节。
2、师生词句接龙,师请生说含义。
3、抽生朗读或者试背三江第三节内容。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顺句子,师引导学生发现韵脚。
2、老师带领学生逐句读四支第一小节内容,纠正读音。
3、播放凯叔朗读范本,生跟读(音频2)。
4、请小老师一句一句教读。
5、生齐读四支第一小节。
三、图文结合理解,学习第一部分。
1、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①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精读讲解】茶,便是平日里文人雅客细品的茶,对着江湖豪杰纵情痛饮的酒。
赋对诗,赋,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也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二东第三段的韵文里,最后一句便是“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古代的文人大诗人们,经常是诗酒不分家的,茶,更是文人雅客的必备之品,放在一起,有好茶,存美酒,那还担心没有精妙的诗词歌赋吗?燕子对莺儿(ní)。
同样是春天的鸟儿,常作为诗人写春光美景的代表。
儿,在这里发古音儿(ní),为的是和韵词押韵。
唐代,杜牧《江南春》中便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②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
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精读讲解】既然是生春暖花开的时节,种花养竹,便是最合适的,古人栽花,以求悦目,来欣赏。
种竹,却是为了养志,陶冶情操的。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高风亮节。
正直虚心的君子形象出现,受到诗人们的喜爱,也再正常不过了。
落絮,对游丝,落絮是指的是柳絮,是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的绒毛,随风飘散如丝絮。
游丝,是蜘蛛或者其他类似吐丝昆虫的丝,飞扬在空中,被称作游丝。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的第一章“东”。
教材详细内容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读及相关的诗词举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及运用。
教学重点:《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内容及音韵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音响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课文学习:(1)带领学生朗读《声律启蒙》第一章,让学生感受音韵美。
(2)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举例说明。
(3)分析课文中的诗词,讲解拼音规则。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拼音规则进行拼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拼音拼读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声律启蒙》第一章,并背诵其中的一首诗。
2. 答案:(1)东风:dōng fēng;江水:jiāng shuǐ;青山:qīng shān;红花:hóng hu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搜集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诗词,进行阅读欣赏。
(2)开展一次“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讲解与举例;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与互动;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四支.doc教学设计
四支教学目标:诵读《声律启蒙“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公仪休拔葵去织》《王吉休妻》。
教学模式:故事导入、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全班诵读《经典通读》里的《笑的种子》。
2、简介《声律启蒙》,并简介作者。
3、故事《王吉休妻》。
引出诗句:去妇因探邻舍枣。
4、讲居官高洁的故事《公仪休休妻》。
引出诗句:出妻为种后园葵。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声律启蒙“四支”》原文:行对止,速对迟。
舞剑对围棋。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汾水鼎,岘山碑。
虎豹对熊罴。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宛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2、认词、正音。
3、听音乐,笛子独奏。
引出诗句:笛韵和谐,仙管宛从云里降。
4、看图片引出诗句: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三、读出理解,读出意境,读出韵味。
1、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2、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出前句,对后句,练习背诵。
3、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4、在出前句,对后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篇,进行背诵比赛。
四、看图片,想诗句。
1、教学诗句: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2、看图学诗句: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
五、对子小游戏。
1对子小游戏。
武对(),雨对()。
翠柳对(),地理对()。
深院落,()。
风习习,()。
2、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为了小事发(),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气出病来无人替。
邻居亲朋不()。
儿孙琐事随(),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
反思:轮到我上组内公开课了,学校要求上国学内容。
上什么呢?用什么教材呢?平时杂事又多,一忙起来就忘了。
直到上周六猛然想到,不能再等待观望了,是该下定论的时候了。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1、《声律启蒙》(一)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所《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声律启蒙》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1、师读、讲解XXX,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XXX对去燕,XXX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讲解: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
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XXX 何益。
XXX:《左》XXX侵齐,士皆坐列,曰:XXX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讲解:清暑殿:《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XXX与XXX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一起说文意。
3、了解知识链接三、朗读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竞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云对——雨,雪对——风,……”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师生交换,明白诗句的压韵。
五、总结课文2、《声律启蒙》(二)教案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会商、交换的过程中不竭提高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其中的片段;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声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第二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3. 第三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4. 第四课时: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收获,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文学价值及文中的声律知识。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采用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4. 采用背诵法,加强学生对文中经典片段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中的经典片段。
3.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律知识,能够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4. 学生能够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学生对古典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培养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声律启蒙》原文及其注释、翻译;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声律启蒙》原文,了解基本内容;搜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声律启蒙“四支”教学设计执教:湟中县鲁沙尔第二小学马桂兰教学目标:1.诵读《声律启蒙“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初步理解“菡萏、荼蘼”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感悟“四支”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古筝曲:《高山流水》,伴奏曲《感恩的心》,感恩演讲视频。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诵读方法,练习说、写对子。
教学思路: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一.激趣(3分钟)故事引入:听讲《豫让报恩》的故事。
(今天这课就和这个故事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学习)豫让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刺客,曾事于智伯。
赵襄子与韩魏攻灭智伯后,豫让漆身吞炭,以改变容貌音声,谋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二、初读正音。
(15分钟)师:看题目,说说这一段押什么韵?找出文中“i "韵的字,师:古人把带“i "韵的字归在“支”韵中,排列在第四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四支”了。
提示,押“i "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一些。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
(2分钟)2.全班接龙读。
(2分钟)3、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
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
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三、入文赏析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注解,了解文章大意2、教师补充文中的典故“四目颉”、“一足夔”和《堕泪之碑》。
四目颉:《姓氏谱》仓颉,上古人,生而神圣,传说为中华文字创造者,传说中仓颉(Cāngjié)生有“双瞳四目”。
也就是说他有四只眼睛。
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据说只有一只脚。
《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
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
鲁哀公曰︰善。
笠翁对韵 四支 教学设计
课题 2 四支课型课时安排 2 备课时间2017年2月18日执笔人上课时间2017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并背诵四支;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生熟读《笠翁对韵》四支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复习1、集体复习一遍前面学过的内容。
2、个别学生背诵展示。
(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二、授新课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三、神奇汉字1、出示课件,认识:“泉”了解这字,像泉水从泉眼中涓涓流出的样子。
它本来的意思就是泉水。
了解这个字的演变。
四、日积月累1、讲解故事2、讲解三字对3、做练习:做“说一说”五、诗歌赏析1、指导朗读古诗《相思》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了解诗歌大意。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3、了解诗人王维六、竞赛1、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挑战游戏:看谁背会的句子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四支”教学设计
执教:湟中县鲁沙尔第二小学马桂兰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初步理解“菡萏、荼蘼”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感悟“四支”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古筝曲:《高山流水》,伴奏曲《感恩的心》,感恩演讲视频。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练习说、写对子。
教学思路:
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3分钟)
故事引入:听讲《豫让报恩》的故事。
(今天这课就和这个故事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学习)
豫让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刺客,曾事于智伯。
赵襄子与韩魏攻灭智伯后,豫让漆身吞炭,以改变容貌音声,谋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二、初读正音。
(15分钟)
师:看题目,说说这一段押什么韵?
找出文中“i "韵的字,师:古人把带“i "韵的字归在“支”韵中,排列在第四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四支”了。
提示,押“i "
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一些。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
(2分钟)
2.全班接龙读。
(2分钟)
3、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
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
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三、入文赏析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注解,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补充文中的典故“四目颉”、“一足夔”和《堕泪之碑》。
四目颉:《姓氏谱》仓颉,上古人,生而神圣,传说为中华文字创造者,传说中仓颉(Cāngjié)生有“双瞳四目”。
也就是说他有四只眼睛。
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据说只有一只脚。
《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
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
鲁哀公曰︰善。
羊公就是羊祜,字叔子,为西晋大臣,武帝时都督荆州诸军事,任内极得民心,死后百姓见到他的墓碑就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3、读了这段韵文,你认为我们要有一种怎样的品质?(感恩)
4、看视频,想想我们该向谁感恩?怎么感恩?
学生讨论、交流。
四、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1、同桌练习背(拍手对背)2分钟
2、生生挑战背(2分钟)
3、师生挑战背(1分钟)
4、全班齐背(2分钟)
五、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运用一定的韵律写诗,就会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
多写出优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