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的观点中()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A、绝对决定论B、共同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2、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B.1岁—1.5岁C.1.5岁—2岁D.2岁—3岁3、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
A、肖孝嵘B、陈鹤琴C、黄翼4、()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5、()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A、染色体B、DNAC、基因6、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7、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阶段。
A、口唇期B、肛门期C、性器期D、潜伏期E、生殖器8、()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A、家庭B、幼儿园C、儿童游乐场所9、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B.学前期C.少年期D.先学前期10、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C.自我中心性D.具体形象性11、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A、2-3岁B、1.5-2岁C、1-1.5岁D、4-5岁12、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A、生理原因B、心理原因C、暗示D、模仿13、“三座山实验”的设计者是()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14、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在()A、3岁左右B、4岁左右C、1-1.5岁D、1.5-2岁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技法者B、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C、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受段D、情绪情感于儿童个性的形成有关二、填空:1、儿童发展心理学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为、、。
2、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
学前心理健康平时作业
站点: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贾汪分校专业:15秋学前教育学号:11152902007001姓名:孙燃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大班综合活动《不一样的我》教材简介: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
因此,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这就成了产生《不一样的我》这一主题活动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我是谁”,进一步认识自己,学习从多方面评价自己。
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大胆地介绍自己,评价自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理解故事《森林运动会》,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
3、使幼儿明白如何在不同场合充当和出任不同的角色,培养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课件:快乐岛;故事《森林运动会》PPT快乐果实每人一个、表格《我进步了》每人一份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2、难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理解《故事森林运动会》后的情感迁移,正确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设计理念: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等等。
游戏是幼儿的主题,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学方法:设计思路:针对自此教学目标,本次主题活动的展开是以游戏活动贯穿活动的始终,以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以“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来让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接着用故事《森林运动会》,让幼儿理解故事,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并产生情感迁移。
(完整版)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
(完整版)1学前⼉童⼼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填空1. 婴幼⼉⼼理健康的核⼼是与⽣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的⼤脑发育具有很⼤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对⼉童⼤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童分离焦虑的⾼峰期时(14-18个⽉),以后随着独⽴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4.根据⼉童⽓质维度如活动⽔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童⼼理⾏为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童的⾃我调控是对⾃⼰(情绪)和(⾏为)的调节控制能⼒。
7.孤独症⼜称(⾃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童⼼理健康发展监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是(⼼理的发展程度),⼆是(⼼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的⼉童⼼理矫正术可⼤致分为强化、消退与(⾏为塑造)。
10.⼉童的健康,包括⼼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
⼉童⼼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童⼼理问题进⾏家庭⼲预,可以是(发展性)⼲预,也可以是(矫正性)⼲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13.1岁半以后,⼉童经常喜欢咬玩具、吃剥落的墙⽪、头发、黏⼟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为不符合当地饮⾷习惯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障碍,称为(异⾷癖)。
在睡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可能患有(睡⾏症),俗称梦游。
14.新⽣⼉期起⽗母就过渡保护或溺爱孩⼦,使孩⼦的⾃主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易感⼉童综合征)现象。
1岁以内的婴⼉,看到其他孩⼦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情)现象。
15.为培养幼⼉良好的⾏为习惯,最常⽤、最有效的⼿段就是正性强化法,⼜称(阳性强化法),⼜称(⿎励强化法)。
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的答案
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1、人口膨胀:人口膨胀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增长而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提高得很小。
2、文化堕距:是指在社会变迁中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所发生的时差,但文化堕距并非专指适应性文化落后于物质文化变化的情形,在物质文化变化之前先发生非物质文化变化的情形是时常发生的,这也是文化堕距的一种表现。
3、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4、孤独:是一种主观上的社会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
5、压力: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的时候做出的反应.二、不定项选择题1、“城市病”的具体表现有:(ABCD),2、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ABCD)3、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所包含有:|(ABD)4、符合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有:(ABCD),5、属于聂世茂总结的心理标准有:(A),6、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是:( BC ) 提出的,该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7、对症状自评量表描述错误的是:(AD),8、导致孤独产生的原因有:(ABC),9、容易陷入工作压力之中而饱受煎熬的特质的人是(ABCD),10、压力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主要集中在(ACD)方面。
,三、简答题1、现代人面临的心理不适应主要有哪些?(书P9-P11页)答:1、原有价值观正在消解,新的价值观没有树立,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作为标尺的价值标签,出现价值观混乱,2、心理失衡现象日趋严重,3、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使人们在学习、就业上的压力加大,4、网络依赖群体在扩大,5、归属感缺失现象在部分人群中扩散。
2、简述台湾学者黄坚厚提出的四条心理健康标准?(P19页)答:1、心理健康者有工作,而且能够把本身的智慧和能力,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他乐于工作,能够从工作中得到满足,2、心理健康者有朋友,他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常多于反面的态度,3、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悦纳自己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4、心理健康者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心里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人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代表的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________ 。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_________ 、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_____________ 。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发展速率风格 ___________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答:关键期概念的由来;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所属站点: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年级专业:14年春-本科-学前教育姓名:胡晓敏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中班活动《小熊让路》设计意图:《小熊让路》是中班幼儿园教育活动册上的一个童话,是我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木仁的着作,故事告诉小朋友,不能凭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弱小者,无论什么人都要礼貌谦让。
该活动涵盖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
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设计了以语言内容为主体的活动,让幼儿随着故事讲述和角色表演进入有情节的情境中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1.注意倾听,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内容进行故事表演。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 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1.场景布置:大路、草丛、水沟和大树背景图各一幅。
2.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头饰若干。
3.《小熊让路》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熊和大狮子图)小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你们说说:“它们谁大谁小?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讲到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头饰。
(2)小熊对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们来学一学。
(3)小动物们心里都怎么样?(4)小兔是怎样过去的?小羊呢?小猴呢?(幼儿回答时可以做相应的动作体验:小熊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小羊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小猴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5)后来小动物去找谁帮忙呢?第二部分幼儿讨论: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de)、有计划(de)考察、记录和分析(de)一种方法.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de)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de)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de)研究方法.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de)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de)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de)方式上.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de)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de)基础上对学习材料(de)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de)记忆方式.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de)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de)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de)变化.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de)、与社会存在相适应(de)一切特征和典型(de)行为方式(de)总和.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de)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de)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de)有意义(de)联系.8.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de)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de)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de)形式来表征.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de)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de)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de)过程.10.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de)获得或态度(de)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de)技能、知识和理解(de)获得或形成产生(de)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de)影响.二、简答题1.简述行动研究(de)特点.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与即时反馈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de)特点.答:(1)情绪(de)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de)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强.(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de)影响.答: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de)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de)社会问题,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de)机会,同伴(de)拒绝与接受反应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de)认识.4.小学生学习(de)类型有哪些答:(1)知识(de)学习.(2)技能(de)学习.(3)行为规范(de)学习.5.简述加涅(de)学习与记忆(de)信息加工模型.答: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de)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执行控制和预期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这个模型来看,知识(de)学习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de)过程.6.知识迁移与应用(de)关系如何答:一方面知识(de)应用可以促进迁移(de)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e)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de)和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de)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de)重要条件.三、论述题1.根据小学儿童(de)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de)必要性.答: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de)交互影响,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de)彼此不同.小学儿童(de)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应当根据儿童(de)差异采取不同(de)教学策略和方法. (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de)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de)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de)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de)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de)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de)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de)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de)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de)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de)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de)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de)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de)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de)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de)特点,不同(de)认知特点和不同(de)学习特点要求不同(de)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de)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de)精确性.(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de)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de)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de)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de)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de)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de)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de)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de)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de)方式也可能不同. 针对学生(de)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de)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de)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de)特点采用适宜(de)教育教学方式. ②性格差异.儿童(de)性格具有很强(de)可塑性,后天(de)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de)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de)任务. (3)性别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de)、清醒(de)、审慎(de)态度对待学生(de)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de)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de)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de)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de)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差异(de)存在是客观(de),它要求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de)学生采取不同(de)教育方法. 如果不能根据小学儿童(de)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那么就会影响教育(de)实效性.2.试述小学生学习(de)特点.答:(1)小学生(de)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de)学习态度.(3)学习(de)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3.论述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de)教学原则.答:(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de)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de)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de)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de)指导.如:有效地计划和利用学习时间;利用画出重点、做摘要等形式加深对所学内容(de)理解;自我检查、自我监督;有效地利用周围(de)学习资源和身边(de)学习工具;自我激励等.(6)培养学生良好(de)、积极(de)学习态度.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答:根据概念学习(de)两种形式,可以把概念教学也相应地划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de)正例和反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个定义.另一种教学方式是先给学生一个明确(de)定义,紧接着呈现几个正例和反例,要求学生根据定义识别正例和反例.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表现这一定义(de).这两种概念教学方式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de),尤其是后一种教学方式.无论采用那种教学方式,都必需涉及概念(de)四个方面:概念(de)名称、定义、本质和非本质特征、正例和反例.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de)语言明确提示概念(de)本质.(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多用变式和比较.(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作业2一、名词解释1.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de)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de)产品(de)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de)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力、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de)地位.3.头脑风暴法是培养创造性(de)一种重要方法.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de)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直到所有可能想到(de)答案都提出来为止.4.高原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绩总体呈进步趋势.在总(de)进步过程中,出现进步(de)一时性停顿,称为高原现象.5.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de)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de)途径.6.品德是道德品质(de)简称,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de)心理特征.7.他律指儿童(de)品德判断受外部(de)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8.习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品德发展(de)三个水平,其中9-15岁儿童为习俗水平,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9.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de)新信息和已有(de)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de)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de)记忆和理解.10.元认知策略又称计划和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de)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de)策略.二、简答题1.简述问题解决(de)过程.答: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寻求解答(de)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de)个人因素.答:(1)有关(de)知识背景.(2)智力水平与认知特点.(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de)关系.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1)活动(de)对象不同.(2)活动(de)结构不同.(3)活动(de)要求不同.联系: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de)最初依据,智力技能(de)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de)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de).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de)支配者和调节者.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de)标志.答:动作技能形成(de)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即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de)状态.5.道德行为(de)训练包括哪些方面答: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de)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de)养成.(3)道德意志(de)培养.6.如何培养学生(de)道德意志答:(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de)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de)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de)锻炼措施7.简述柯尔伯格(de)品德发展阶段理论(de)主要内容.答:(1)品德(de)发展是认识发展(de)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de)发展有关.(3)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de)发展.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de)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de)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三、论述题1.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de)创造性.答:(1)树立良好(de)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de)素质.(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de)发展.(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采用头脑风暴法(6)培养创造性(de)人格品质.(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2.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答:(1)形成程序性知识.(2)促进产生式知识(de)自动化.(3)加强学生(de)言语表达训练.(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丰富练习形式、注意举一反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de)基本原则.答:(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de)类型,即通常所说(de)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生成性.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de)东西.(3)有效(de)监控.强调学生要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过程二者(de)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de)学习结果,以确定所选策略(de)有效性.(4)个人效能感.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de)判断.作业3一、名词解释1.学习动机中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de)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de)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de)内在心理过程.3.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设置(de)一种方式.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de)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de)最后结果.4.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de)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de)一种教学形式.5.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de)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de)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de)教学计划(de)过程.6.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de),是由大多数学生(de)共同态度和情感(de)优势状态形成(de),课堂学习赖以发生(de)心理背景.7.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de)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de)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体察其心情.8.课堂中(de)学生问题行为主要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de)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de)行为.9.趋—避式冲突指个体所面临(de)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de)影响(de)心理冲突.1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二、简答题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de)主要内容.答:(1)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de)意义或目(de)(de)知觉(2)成就目标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3)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de)影响.2.简述课堂教学中(de)主要情绪.答:好奇、兴趣、愉快、焦虑.3.简述愉快教育(de)教学策略.答:(1)把握愉快四因素.(2)明确挑战任务.(3)形成灵活(de)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de)评价.4.简述加涅(de)学习目标分类体系.答:(1)言语信息(de)学习.(2)智慧技能(de)学习.(3)认知策略(de)学习.(4)态度(de)学习.(5)运动技能(de)学习.5.简述陈述性知识(de)教学设计要求.答:(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de)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de)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de)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de)原则.答:(1)了解学生(de)需求.(2)建立积极(de)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de)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de)条件.答:(1)教师(de)课堂动作能力.(2)教师(de)移情.(3)教师(de)期望.(4)教师(de)焦虑.8.简述课堂纪律(de)功能.答:(1)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de)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de)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de)学习动机.答:(1)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生(de)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效地教学.(2)设置有效(de)目标,掌握达到目标(de)(de)方法:确定表现(de)而非结果(de)目标;确定挑战性(de)而非轻而易举(de)目标;设置现实(de)而非非现实(de)目标;设置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目标.(3)成就动机训练:分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4)注意学生(de)归因倾向.(5)利用原有动机(de)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de)需要.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de)基本策略.答:(1)维持学生(de)注意和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de)需要,切合学生(de)实际;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de)兴趣,维持学生持久(de)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2)非言语线索(de)运用.(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de)违纪行为.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de)心理健康.答:(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de)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de)情绪.(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de)知识.(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de)必要性和重要性(6)加强儿童学业不良(de)辅导.(7)加强问题行为(de)矫正辅导.作业4一、选择题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A 7.BD 8.C 9.D 10.ABCD二、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法是适应教育改革(de)小范围、探索性(de)研究方法,其目(de)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2.自律皮亚杰对儿童品德发展划分(de)第三个阶段,又称可逆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 3.合作学习是根据异质分组(de)原则组织起来(de),师生之间多向沟通、充分互动、共同发展(de)小组学习形式.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de)档案袋,其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5.教师(de)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de)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de)心理倾向.三、判断题1.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分化出来(de)一个分支.(×)2.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de)学习行为.(√)3.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de)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4.处在自律道德阶段(de)儿童往往表现为:不服从权威,我行我素.(×)5.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6.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de)一一对应关系.(×)四、简答题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de)特点.答:与同伴交往(de)时间更多,交往(de)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de)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de)动机和目(de),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de)交流更加有效,他们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采取(de)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de)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2.简述动作技能(de)形成过程.答:(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de)学习动机.答:(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de)经验.(5)善于利用教师(de)反馈激发学生(de)士气.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de)心理健康答:(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3)肯定自己拥有(de)能力与技巧.(4)具有成功教师(de)信念系统.(5)有效应对挫折.(6)塑造良好(de)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7)做好情绪管理.六、论述题1.试评述罗杰斯斯(de)人本主义学习观.答:罗杰斯主张学习是意义学习、自由学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教育(de)目(de)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de)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de)关系,共同组成学习小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de)本质区别,强调对人(de)学习(de)研究,相信人(de)本性是好(de)、积极向上(de);强调意义学习、影响学生(de)行为与态度及性格(de)学习,突出学习中(de)情感成分,重视对学生(de)人格(de)完善;强调学生(de)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de)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de)主体和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向传统(de)以教师为中心(de)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de)发展有很大贡献.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de)局限性,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de)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de)心理和行为(de)社会制约性.同时,学生(de)身心发展是不成熟(de),他们能否有效地从事自我选择、自我指导、自我发展是令人担心(de).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de)掌握.不可否认,情感因素是学习活动(de)重要成分,学生人格(de)完善是教育(de)目标之一,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de)科学知识和技能.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de)心理健康问题.答:(1)教师角色适应.(2)教师(de)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3)教师职业生涯中(de)心理适应问题.包括生涯(de)不适应、知识(de)不适应、能力(de)不适应及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其他不适应.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5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100分(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e)理解.(第五次作业)1.考核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解答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e)主要内容: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de)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de)发展.当今(de)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de),但是,认为对于世界(de)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de).人们是以自己(de)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de),由于个人(de)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de)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de)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de)相互作用建构自己(de)经验体系(de)过程.强调学习(de)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de)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3.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de)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二)从心理学技术(de)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1.考核知识点: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de)心理学技术2.解答要点(1)说服;(2)角色扮演;(3)榜样学习;(4)奖励、惩罚;(5)小组道德讨论.3.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三)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de)调查与研究.P213——225(四)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de)调查研究.P226(五)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de)研究.P295 (六)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作业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作业两次作业:1、请运用代币强化法对一名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干预,并说明具体的干预过程和效果。
2、请评述沟通分析理论及其辅导方法。
幼儿进入中班后,随着其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及社会、家庭和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负面影响的日益增强,使其攻击性行为显著增多。
我们班的王坤小朋友就是一个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幼儿。
自本学期开始,我就和班里的两位教师一起运用代币制的方法对王坤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研究。
所谓代币制,就是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程序。
我们矫正王坤攻击性行为所使用的代币制以小苹果印章为代币,当幼儿达到预定的行为目标后就得到一个印章,得到3个印章后就会获得一朵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就得到后援强化物---让妈妈到他到儿童乐园玩一次,通过代币、强化物及后援强化物的激励来实现矫正王坤的攻击性为的目的。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一、研究对象情况分析1、研究对象情况简介王坤小朋友是一个健康、开朗、外向、聪明、好动的小男孩。
在班中他的年龄偏大。
身体偏高,语言、智力、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发展较好,比较引人注意。
由于年龄、身高、能力等方面较有优势,使他有些骄傲情绪,经常推搡、击打同伴。
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或家长反映王坤打人。
2、研究对象行为表现对王坤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的第一步,我们先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做了前测,发现其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为1)推同伴。
2)拍打同伴头部、背部。
3)拉扯同伴的胳膊、衣服。
4)与同伴争抢玩具。
5)经常有言语攻击。
6)攻击行为每天都会发生,平均每天达两次以上。
3、分析其攻击性行为的动机、目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王坤的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与动机主要是:(1)受到他人攻击时还手。
(2)维持班级纪律与常规,如洗手时拉扯争抢水龙头的小朋友等。
(3)与同伴争抢玩具。
(4)打抱不平,如男孩沈嘉乐抢陆奕的图书,他发现后就用力把沈嘉乐推到一边,还拍打他的手。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答案如下:
1. 什么是健康?
健康指的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不适。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2. 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 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和适量的奶制品;
- 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 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
- 餐前洗手,并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
3.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定期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和接触脏物后;
- 养成刷牙、漱口和洗脸的习惯,保持口腔和面部的清洁;
- 每天洗澡,保持身体的清洁;
- 剪指甲保持整洁,并避免咬指甲。
4. 如何预防传染病?
- 定期接种疫苗,如麻疹、百日咳等;
- 勤洗手,避免接触病菌;
- 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密切接触;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或打喷嚏。
5. 如何保持良好的视力?
- 维护正确姿势,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
-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视、电脑屏幕或手机;
-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
- 室内光线要明亮、充足,避免过于昏暗或过于刺眼的环境。
以上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作业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作业第一章一、判断题1、儿童很多的心理行为症状的变化是与这一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有些行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行消失。
对2、儿童的很多行为问题主要是其个体的原因,与家庭关系不大,因此可采取个体辅导的方法,家庭不必参与。
错3、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所采用的辅导方法与成人一致。
错4、儿童的行为偏差比行为障碍更为严重,需要进行治疗。
错5、心理动力学的主要代表任务是弗洛伊德。
对6、行为主义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验性,很容易被操作和应用于实际,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相应。
对7、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中,社会环境是基础,生物因素是基本导向。
错二、名词解释1、行为偏差答:行为偏差一般指个体及群体存在偏离大多数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的某些现象。
具体指:问题突出发生在某一年龄阶段,在这之前或之后表现都不明显;无论是情绪或是行为问题,通常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个体的其他行为基本良好;没有类似的人格缺陷或家族继承性,通常与父母的管教方式或生活环境有关。
2、行为障碍答:行为障碍指:具有比较严重的和广泛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损伤,并且其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性的;持续时间长久,通常不会随年龄增长自行消失;许多问题与家族继承性有关。
3、广义的心理健康答: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4、狭义的心理健康答: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问答题1、行为偏差和行为障碍有何区别?答:行为偏差和行为障碍区别:(1)行为偏差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问题突出发生在某一年龄阶段,在这之前或之后表现都不明显;无论是情绪或是行为问题,通常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个体的其他行为基本良好;没有类似的人格缺陷或家族继承性,通常与父母的管教方式或生活环境有关。
(2)行为障碍的程度要严重得多,其临床依据有:具有比较严重的和广泛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损伤,并且其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性的;持续时间长久,通常不会随年龄增长自行消失;许多问题与家族继承性有关,通常在一些直系亲属中可以找到相关或类似问题,或者其父母当中至少有一方具有一些人格缺陷。
学前心理健康平时作业
站点: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贾汪分校专业:15秋学前教育学号:111姓名:孙燃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大班综合活动《不一样的我》教材简介: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
因此,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这就成了产生《不一样的我》这一主题活动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我是谁”,进一步认识自己,学习从多方面评价自己。
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大胆地介绍自己,评价自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理解故事《森林运动会》,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
3、使幼儿明白如何在不同场合充当和出任不同的角色,培养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课件:快乐岛;故事《森林运动会》PPT快乐果实每人一个、表格《我进步了》每人一份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2、难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理解《故事森林运动会》后的情感迁移,正确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设计理念: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等等。
游戏是幼儿的主题,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学方法:设计思路:针对自此教学目标,本次主题活动的展开是以游戏活动贯穿活动的始终,以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以“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来让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接着用故事《森林运动会》,让幼儿理解故事,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并产生情感迁移。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试题及答案电子版
A.皮耐尔 C.詹姆士 2.遗传因素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A.单一突变基因异常 C.间接遗传 3.口吃中最为多见的类型是(B) A.开展性言语障碍 C.良性口吃 4.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B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D.超我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真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8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B)1-3 B 上匕尔斯 D.迈耶 如导致儿童患黑蒙性白痴的就是由于(A)2-19B.染色体异常 D.轻微遗传 3-61 B.开展性言语不流畅 D.慢性口吃 )4-69 B.比纳一西蒙量表 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5.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本能、最难接近的局部是(A)7-131 A.本我B.自我C.超自我 6. 学前儿童答复不出老师的问题,就说:“老师,我今天头疼,没听清楚。
〞这种防备机制叫做(D)7-134 A.退化B.表达C.否认D.合理化 7. 在弗洛伊德的心性开展五个阶段中,幼儿期属于(C)7-132 A.口唇期B.埋伏期 C.肛门期D.生殖器期 8. 沙箱疗法的创始人是(A)12-239 A.劳恩菲尔德B.考尔夫 C.亚瑟兰D.瓦金斯 9. 依据鲍尔匕的理论,儿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依恋关系的时间是在(C)11-224 A.出生后的三四个月间B.出生后的6—8个月间 C.3岁左右D.从3岁到儿童期末10.家庭医治的对象是(C)12-257A.来访者B.家庭的核心成员C.家庭的全部成员D.有类似问题的家庭成员11.年龄相近的儿童,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相似,性质相近,适宜采纳(B)12-254A.家庭疗法B.团体疗法C.游戏疗法D.行为疗法12.如打招呼、问候等无个人色彩的社会性沟通,属于抚慰形态中的(C)9-178A.活动化B.退缩化C.仪式化D.游戏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平时作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平时作业(一)(第一至二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生长发育答: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此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知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答: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身体指数评价法答:身体指数评价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种方法。
•健康教育答: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前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显著大于(异化)作用。
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3.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它表明了(身体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意健康行为的形成)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和(健康的服务评价)、(健康的环境评价)。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毛发整洁有光泽”不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x)}改错:.“毛发整洁有光泽”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2.KAP包括三个方面,具体有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简述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要求。
答(1)保持室内空流通。
(2) 儿童服装要宽松。
(3)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
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心理与健康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
1. 人口膨胀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增长而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提高很少。
人口膨胀会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2. 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
亦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
3.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 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独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劫难的痛苦体验。
5. 压力:压力存在与外部世界,通过施加外部刺激引起心理的反应;压力是人内部的精神挣扎、紧张、焦虑,甚至涉及感知到伤害时的惊恐;压力来源于躯体唤醒。
二、不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BD4.ABCD5.A6.AC7.AD 8. ABC 9.ABCD 10.ACD三、简答题1. 第一,原有价值正在消解,新的价值观没有树立,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作为标尺的价值标签,出现价值混乱。
第二,心理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第三,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使人们在学习、就业上的压力加大。
第四,网络一来群体在扩大。
第五,归属感确实现象在人群中扩散。
2. 第一,心理健康者有工作,能够把本身的智慧和能力,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他乐于工作,能够从工作中满足。
第二,心理健康者有朋友,他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常多于反面的态度。
第三,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悦纳自己,他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与无法不久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做无谓的怨尤。
第四,心理健康者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做出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够作健全的、有效的适应,他对生活中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处理,不企图逃避。
3. 悲观者的处事特征:(1)最坏的打算.(2)周密的心理安排,将焦虑具体化。
1235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习题集
西华大学自学考试省考课程习题集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代码:12353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业代码:Y040102目录第一部分习题一、填空题3-5二、名词解释题5-6三、判断改错题6-7四、简答题7-8五、论述题8第二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8-11二、名词解释题11-13三、判断改错题13-14四、简答题14-17五、论述题17-19第一部分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是()。
3.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主要有()、()、()和()四种。
4.人类行为遗传学工作者倾向于把人的行为遗传分为()、()和()三大类。
5.造成学前儿童挫折的因素有()、()和()。
6.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和()。
7.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及()。
8.发展性语言障碍可分为()和()两类。
9.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有两个特点()和()。
10.沟通分析理论中的结构分析认为,个体人格可分为()、()和()三种独立自我状态。
11.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本能、最难接近的部分是()。
12.当一位学前儿童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但又不愿承认时,他会说:“老师不喜欢我是因为我不喜欢和老师讲话”这种防御机制叫做()。
13.在弗洛伊德的心性发展五个阶段中,幼儿期属于()。
14.沙箱疗法的创始人是()。
15.根据鲍尔比的理论,儿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依恋关系的时间是在()。
16.家庭治疗的对象是()。
17.年龄相近的儿童,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相似,性质相近,适宜采用()。
18.如打招呼、问候等无个人色彩的社会性沟通,属于抚慰形态中的()。
19.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20. 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最终取决于他们的()。
21.完整治疗法的创立人是()。
22.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
23.理性情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24.来访者中心的辅导理论的提出者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所属站点: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年级专业:14年春-本科-学前教育姓名:胡晓敏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中班活动《小熊让路》设计意图:《小熊让路》是中班幼儿园教育活动册上的一个童话,是我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木仁的着作,故事告诉小朋友,不能凭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弱小者,无论什么人都要礼貌谦让。
该活动涵盖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
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设计了以语言内容为主体的活动,让幼儿随着故事讲述和角色表演进入有情节的情境中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1.注意倾听,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内容进行故事表演。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 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1.场景布置:大路、草丛、水沟和大树背景图各一幅。
2.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头饰若干。
3.《小熊让路》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熊和大狮子图)小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你们说说:“它们谁大谁小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讲到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头饰。
(2)小熊对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们来学一学。
(3)小动物们心里都怎么样(4)小兔是怎样过去的小羊呢小猴呢(幼儿回答时可以做相应的动作体验:小熊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小羊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小猴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5)后来小动物去找谁帮忙呢第二部分幼儿讨论: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第三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1)大狮子用了什么办法呢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2)小熊为什么会脸红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3.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一遍。
4.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按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出场顺序表演。
(2)鼓励幼儿运用生动的语气、动作、神态大胆表现。
5.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提问:(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2)为什么大家最后都喜欢小熊了(3)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6.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开始的小熊,它霸道,对弱小同伴不友好,后来在大狮子的帮助下学会谦让,大家都喜欢它了。
附:故事小熊让路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来了小兔。
它站在路中间,大声说:”小东西,快给我让路!”小兔怕小熊,只好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羊从前面走来。
小熊又往路中间一站:“小家伙,快给我让路!”小羊害怕了,它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小兔、小羊和小猴听了,都愣住啦:大狮子也怕小熊啊!小熊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从大狮子身边走过。
打着以后,小熊看见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旁,让它们先过。
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大班活动:我的变化设计理念:幼儿进入大班在各个发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活动通过谈一谈、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发现自身成长的变化,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进入大班以来,幼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启发孩子们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自身的变化,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增强自信心。
设计思路:本活动,以谈话导入,轻松自然的进入主题,通过观看照片直观、形象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说说自己的变化之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与教师一起测量身高并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身体上直观的变化,请幼儿说说成长的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通过对理想的谈论,引导幼儿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活动目标:1、知道并能大胆讲述自己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重、难点:能够大胆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自身的不同,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
活动过程:一、我长大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
(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四、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2、选择一个自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
要求:(1)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选择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2)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对一个胆小幼儿心理孤僻的矫正辅导一、被矫正的情况分析:1、的一般情况:刘宇翔:男,5岁半,幼儿园大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2、问题行为的表现:该幼儿刚入园时较胆小、性情比较孤僻、不合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在及同伴的带动和鼓励下参加一些活动,在语言方面,该幼儿基础较好,对也较感兴奋,但是近来该经常哭泣或不肯来园,有时,不知在想些什么,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
3、可能的原因:1)该幼儿出生后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不太关心自己的儿子,据调查,该幼儿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带着呆在家里,极少出去玩,更难与其他交朋友,现在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工作很忙,父亲较孤僻,即使有空全家聚在一起也很少讲话,这就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
2)由于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她,每一次都是在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
3)只要该幼儿不顺她母亲的意,她妈妈就会批评幼儿,造成心理紧张。
二、矫正前准备:1、设计编制内容。
故事:亮亮和默默,兰兰哭了,兰兰懂事了。
游戏活动:出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
2、取得的支持和配合。
在矫治前,>通过家庭将矫治、方案告诉家长。
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进行矫治。
三、矫正过程: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三周)通过谈心和故事“亮亮和默默”等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默默,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元,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有时能主动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第二阶段:(第四周至第八周)通过游戏活动“击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才能,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的情绪,我又一次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配合,协同。
第三阶段:(第九周至第十三周)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诸如:午餐汇报员、检查员、值日生等,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
在幼儿讲故事比赛中,该幼儿有声有色的讲述赢得了第一名,从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心目中的地位。
第四阶段:(第十四周至学期结束)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刘宇翔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交往,并教育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方法,从而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四、矫正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刘宇翔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
现在,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的关心、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