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的68个观察点

合集下载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崔允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观察听评课材料

课堂观察听评课材料

课堂观察——专业听评课童怀多工作室一、《课堂观察框架》是什么?1、课堂观察的框架: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2、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构成观察的框架。

3、四个维度框架设计的原由:Ⅰ、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

A.学生学习维度——关注学生怎样学、学什么。

即学生得到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5个视角:1.准备 2.倾听 3.互动 4.自主 5.达成)B.教师教学——怎样教的问题,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个视角:6.环节 7.呈示 8.对话 9.指导10.机智)C.课程性质——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

(5个视角:11.目标 12.内容 13.实施 14.评价 15.资源)D.课堂文化——是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关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5个视角:16.思考 17.民主 18.创新19.关爱20.特质)Ⅱ、实践依据是:我观察什么?A.学生在课堂中如何学习,是否有效?B.教师是如何教的?那些主要行为适当?C.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D.我在课堂呆了40分钟,感受如何?4、明确观察点(观察任务),就是从每个观察维度的5个视角去确定观察点(每个视角根据学科特点列出3—5个观察点)。

5、课堂观察必须借助观察与记录工具(量表),量表设计内容:从确定观察点设计可以量化的表格,具有可观察、可记录、可评价、可推论(实用取向)。

6、课堂观察必须有一个合作体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保证其专业性。

二、课堂观察听评课的程序:(一)、课前会议——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的制作等。

目的在于给参与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观察者确认自己的观察点,开课前一天(至少15分钟)。

(二)、课中观察——根据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角度、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录音、笔录、摄像)。

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作者:王艳艳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8期暑假里,我阅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一本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这一原点。

书中的理论成果来自于大学—中小学有机的伙伴关系。

书中带着新课程变革的理念叙述着课堂观察框架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法,彰显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

全书共分四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堂观察框架形成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四个优秀课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这一个框架理轮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过程与评析。

如果不是认真地读了这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真的不知道课堂观察的名堂是这么大。

我印象中的课堂观察-听评课就是“带着同样的听课本、笔和椅子到教室里听一节课” 而已,而真正的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

真正的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它要求观察者有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既是一种行为系统、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工作流程,更是一种团队的合作过程。

它对于上课教师可以起到检查和反思作用,相应地,听课教师可以起到学习、借鉴和自身反思作用。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课堂观察框架,对于我们记录课堂教学真的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此框架可概括为“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具体如下: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它几乎涵盖了课堂中的全部因素,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归类,因此,听评课教师就明确了方向,课上知道该听些什么,做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尝试从多个维度多个观察点进行听评课

尝试从多个维度多个观察点进行听评课
学习目标基本上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观察三类植物时老师一直在指导有疑惑的学生,而且这个在苔藓组和蕨类组尤为突出,藻类植物相对少些
②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能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积极评价。
鼓励学生发言,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发言权给了学生,学生发言的人数相对多些,而且在学生作出正确发言后能作出恰到好处的评价,很具有激励性。只是有一个学生在发言时不完整,老师没有给予评价和激励性的语言。
③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在学习分析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时说到大多数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有一男学生提出了问题:陆地上有吗?意指陆地有藻类植物吗?这就是自主学习下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老师给予了分析解答。
关爱
①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习目标基本上面向全体学生,对在观察苔藓植物中出现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但是人数不多。
2.教师教学
海桂学校蔡影
白驹学校王丽南
提问
全部提问
13次
33次
个别提问
5次
18次
评价
掌声
5次
2次
其他
“很好”
较多赏识语言:“很好”“善于总结”“小苔藓,大智慧”……
学习方式
齐读5次
阅读课文2次
探究学习不深入
探究学习较投入
从以上记录的观察点分析,蔡影老师的全部提问有13次而白驹学校王丽南老师的全部提问多达33次,从这一点就表明王丽南老师注意用问题引领学生,而她个别提问高达18次也表明王老师关注全体的同时也关注到个别,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王丽南老师形式多样对学生更有新意,同时在探究学习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指导观察方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又不迷失方向,而阅读课文蔡影老师用了5次同样的方法不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教学中应避免。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相关推荐《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1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听评课活动每个学校都在开展,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一节校内研究课。

但从事了教师这个工作后,怎样上课有人教、有人指导,听课时究竟该听些什么,评课时又应该点评什么,似乎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我基本都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观察模仿来的,但方法对不对,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于上一学期视导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课堂观察工具,在视导时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设计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对于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所以在黄丽老师的推荐下借阅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两册书。

书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五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

可以说听、评课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但“三无”现象也的确大量存在。

由于在教研组建设的过程中,听、评课一直都要进行,我从书中也获取了一个重要问题的答案:如何使听评课更专业化?1、听课不形式化、任务化,评课不讲假话。

2、不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

3、把听课评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4、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不是谁都可以来乱说一通的,应该把听评课的权利交给上课人的“同行”,或专门研究这一课程的专业人员。

5、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这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6、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是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二是由听课到观课再到思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

听评课的角度

听评课的角度

【转载】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听评课的四个维度: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 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 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 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 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听评课的四个维度: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观察点

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观察点

走进课堂,我们作为一个授课者也好,作为一个听课者也罢,作为一个评课者也行,在教学过程中,势必要进行一样必不可少的活动,那就是进行课堂的观察。

进行课堂的观察,其观察点放在哪里?这就因人而异了。

因为在教学的现场,观察的角度很多很多,而选择角度是否合适?选择的观察点是否能全面把握课堂教学,能否从“一斑”而发现“全豹”?我们对课堂中的观察视角放在教师自身与学生本体的哪些行为上?在课堂观察上面,我们应该关注哪些课堂细节?应该制订出一个怎样的有观念引领,且又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框架设计的观察量表?……今日我在网上,无意中见到了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框架,真的如获至宝。

它对于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同样实用,我们不妨用“拿来”,借鉴学习效仿。

课堂观察框架是在崔允漷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听课、评课的68个观察点

听课、评课的68个观察点

听评课的68个观察点一、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六、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七、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八、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九、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十、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十一、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十二、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十三、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十四、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十五、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十六、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十七、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十八、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十九、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二十、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摘于蒿占魁的博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听评课新范式

听评课新范式

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的4维度20视角68点课堂观察、记录、评议的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崔允漷】男,1963年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专业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人生格言是做好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

(量表引自网络,很有意义)听评课新范式: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转自江心蜻萍的新浪博客/s/blog_633c081201017o92.html今天崔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听评课新范式:LICC,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4个维度。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

听评一节课,第一步先要理解课堂,了解该节课的四维度;第二步是确定听课的观察点,即确定听课的重点内容、方向;第三步就是开发观察工具。

这种范式提倡听课者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听课的任务。

听课时,听课者之间要合作,根据自己的听课任务进行观察、记录,课后对记录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意见。

这种听评课方式一改过去听课者盲目去听课,课后泛泛而评的现状,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课堂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

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而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做为课堂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一方面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在后一种情况中,课堂观察主要作为收集资料的手段,比如实验法收集资料及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阶段也需要课堂观察作为手段;再一方面,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的问题常常被作为其他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的起点,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找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也就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发现问题。

专题四课堂观察

专题四课堂观察

专题四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设计思路听评课是教研员、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

当前他们花在听评课中的时间也不少,但许多人觉得效果不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此选择此专题来讨论对于教研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员能够(1)理解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和程序;(2)学习开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3)尝试开发一个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4)认识到听评课这种持续的探究行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意义。

因此,这一专题研讨的核心问题有四个:1.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有哪些?程序怎样?3.如何开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4、如何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核心问题1: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1.1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给老师布置听课任务,据我所知,最多的是每学期38节。

名为备课组、教研组,其实只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合作体,听评课不是“合而作之”的。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分工。

1.2无证据的推论:有结论,没证据假如我来上,我会怎么上——没有证据相类似的有:本节课技能训练具体到位……有效教学时间长,如果能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这堂课可以打90分——证据不充分1.3无研究的实践:有实践,没研究每次都在做,但没有明确的问题导向,也没有采用有效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方法,没有形成基于证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专业的问题,简单化地处理——1.4出路何在——改变心智模式•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关于理论与实践:“死猪与活猪”说–听评课:就此课与此人对话–好课是什么:多样性的统一(标准与底线)•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自我本位——换位思考–改进缺点——发挥优势•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关注学生学习–基于证据–同行评议核心问题2: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有哪些?程序怎样?2.1 何为课堂观察?运用必要的工具观察课堂,收集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作出有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听评课是什么?听评课就是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老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老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老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老师每学期都要经历的听评课,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和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和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和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和?学困生的参和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和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和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和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和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和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如何有效观课议课

如何有效观课议课

维度一:学生学习 维度二:教师教学 维度三:课程性质 维度四:课堂文化
9
课堂观察框架的4个维度、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准备 倾听 互动
自主 达成
环节 呈现 对话
指导 机智
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 资源
思考 民主 创新
关爱 特质
10
维度一:学生学习



1.视角——准备 观察点举例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 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11
维度一:学生学习



2.视角——倾听 观察点举例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 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那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 阅、回应)?有多少人?
5,在充 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 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6
观课、议课也必须具备有效性
课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所。如果没有明确 的观察点,听评课行为将会陷入一种粗糙的、评 主观印象甚至评个人好恶的判断,所得的一些结 论也将因为似是而非降低了其诊断价值。所以, 我们必须对课堂观察提出一些明确的、可观察的、 可记录的、可解释的观察点,作为我们分析的支 点。要寻找这些支点,就必须对课堂进行解构, 从源头上把握课堂的观察点。
12
维度一:学生学习



3.视角——互动 观察点举例
有哪些互动行为? 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过程、 质量如何? 学生的 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13

评课的四个维度

评课的四个维度

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2012-04-24 16:14:46|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评课的68个观察点
一、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二、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三、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四、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五、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六、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七、呈示
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八、对话
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九、指导
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十、机智
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十一、目标
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十二、内容
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十三、实施
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十四、评价
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十五、资源
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十六、思考
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十七、民主
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十八、创新
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十九、关爱
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二十、特质
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