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后复习题资料讲解
张明玉《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管理绪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决策,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2.管理的要素包括5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
(1)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由两类人构成:①是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
②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中的骨干人物,即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
可以分成3类:①组织中的一般成员;②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等;③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组织。
(3)管理目标是指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4)管理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用什么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问题,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
(5)管理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3.管理学特点管理学特点包括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二、管理的性质与作用1.管理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管理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在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在于:①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②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③全面地认识国外管理理论和经验。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复习题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
(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与奥唐纳)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t4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许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乔忠等)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
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3)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4)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5)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习题一:管理学的概念和作用1.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和教育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学科。
它涵盖了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决策、沟通、领导等。
管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运作的规律,并提供管理技能和工具来优化组织的绩效。
2. 管理学的作用是什么?管理学在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地运营组织。
•提供管理原则和理论:管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理论,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运作的基本规律,指导管理实践。
•优化组织绩效: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分析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帮助管理者识别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提高组织的绩效。
•发展管理技能:管理学教育管理者掌握管理技能和工具,包括沟通技巧、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等,提升管理效能。
•促进组织创新:管理学鼓励管理者思考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习题二:组织管理1. 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各个部门和职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方式。
它决定了信息流动、决策权和工作流程等方面。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型结构、分工式结构、矩阵结构等。
2. 如何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需要考虑组织的特点和目标。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组织规模:组织规模较小的可以选择较简单的结构,组织规模较大的可以选择较复杂的结构。
•组织目标:组织追求不同的目标,可以选择适合的结构支持目标的实现。
•组织环境:组织所处的环境和行业对组织结构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3. 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组织的象征、行为和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
4. 如何塑造和传递组织文化?塑造和传递组织文化需要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和引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制定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
•倡导和实践组织文化,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
第十九章管理 的创新职能
2
第二十章企业 技术创新
3
第二十一章企 业组织创新
4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 节能”走出来 的中圣集团
5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开”
中国人自己门
的康尼公司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0.3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还不错,虽然枯燥些,但是没有找到周三多的原版书就只能看这个辅导教材了。
非常好,把笼统的概念总结归纳清楚,还有画的框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
在考研的前一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一遍,不知道明天结果如何,大不了二战,怕啥,先试试水,基本四门课 都是裸考[尴尬]。
周三多老师的这本教材不错,比较系统。
终于重读了这一本大巨头,感觉与三年前学的内容大不相同了。
精彩摘录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自然属性包括: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 产力。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 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单选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的是()B.韦伯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中层和⾼层三种,⾼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B.长远全局性决策3、管理的⾸要职能是:()A.计划4、管理的主体是()D.管理者5、管理是由许多⼈协作劳动⽽产⽣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
管理具有同⽣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是()B.社会属性6、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是()B.社会⼈7、()对于⾼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C.概念技能⼆、多选题1、制定事业层战略框架时,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有三种基本战略,包括下⾯()B.成本领先战略C.⽬标聚集战略D.产品差异化战略2、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中,条件评价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任务结构和()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C.领导者的职务权⼒3、按计划的时间期限可以把计划分为()B.短期计划D.中期计划E.长期计划4、法约尔认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三、判断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最⼤贡献是进⾏劳动效率的研究。
(√)2、决策的最终⽬标是要选出⼀个最佳的、最满意的、最合理的⽅案。
(×)3、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书中,他最早提出⼀套⽐较完整的⾏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
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4、管理的⼆重性是指⽣产⼒和⽣产关系。
(×)四、简答1、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个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进⾏分析?3、“⽆效的沟通主要是由信息发送者引起的”,你是否赞同这⼀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4、结合领导⽣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看法。
5、何为控制?控制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6、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假如你是销售部经理,你⼿下的员⼯出现⼯作不积极的现象,你如何激励你的下属?9、如果你有机会创办⼀家企业,在没有资⾦限制的情况下,你会创办怎样的企业(做什么?多⼤规模?)?你会为你的企业设置哪些部门?每⼀部门的责职是什么?10、某公司为扩⼤市场,要举办⼀个展销会,会址打算选在甲、⼄、丙三地,获利情况除与会址有关外,还与天⽓有关,天⽓可分为晴(N1)、普通(N2)、多⾬(N3)三种。
管理学知识·复习题
《管理学》知识题解1.2.管理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工作,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者区别于操作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4.各类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起什么作用?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工作,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高层、中层、基层/业务、财务、人事、行政、其他5.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品德(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知识(政治法律、经济学和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工程技术)、实际能力(把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包括技术、人际、概念三种技能)6.管理者应如何培养与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提高能力7.从职能角度看,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地位的上升,其管理工作有何异同?他将从事更少的直接领导工作和更多的计划工作,同时他们花在每项职能上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8.专门性的管理学科可分成哪两大类、四个层次?盈利性组织或活动;非盈利性组织或活动// 组织个体(如工业企业管理学);组织群体(如工业经济管理学);组织整体(如国民经济管理学);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管理学)9.为什么说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由一整套的原则、主张和基本概念组成,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学习和传授(科学);管理知识的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工作的对象包括“人”,管理问题和管理环境千变万化,而提供的专业手段和方法极其有限(艺术)。
10.为什么要学习管理?良好的管理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一旦走上社会,人人不是从事管理,就是被人管理。
//可得到会帮助其成为更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帮助其了解他们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的活动。
11.亚当·斯密对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分工理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之一);“经济人”观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是由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牵制而产生的)12.科学管理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管理作为一个专业为社会所承认。
《管理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管理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学 (第8版) 笔记和课后题详解笔记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如何高效地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学科。
-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要扮演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
- 组织的特点: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协调和合作的活动。
- 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 管理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 管理的环境:管理者要面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经验理论:经验理论是基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所形成的理论。
- 传统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和人机关系学派。
- 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系统管理学派、行为学派和量化管理学派。
-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强调系统观念、人本观念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课后题详解第一章题1. 请定义管理学,并解释管理者的角色。
-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如何高效地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学科。
-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要扮演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
2. 请列举组织的特点。
-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协调和合作的活动。
- 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人员协作、规模大小、分工合作等。
3. 请解释管理的层次。
- 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 高层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中层管理负责具体部门的规划和协调,基层管理则负责具体工作的安排和执行。
第二章题1. 请解释经验理论。
- 经验理论是基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所形成的理论。
- 经验理论只具有局部和个体的适用性,缺乏科学的验证和支持。
2. 请列举传统管理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
- 传统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和人机关系学派。
- 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系统管理学派、行为学派和量化管理学派。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4、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生产力属性,它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它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个性。
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6)实行“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8)心理革命。
2、“经济人”:人的活动仅仅处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情感、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3、如何区分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必须对用户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用;2)异质性。
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为某公司所独有的、稀缺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3)不可模仿性。
其他企业无法通过学习获得,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4)难以替代性。
没有战略性的等价物。
5)延展性。
从公司总体看来,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整个公司业务的基础,能够产生一系列其他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创新和多元化战略中实现范围经济。
4、企业再造:随着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员工素质、辅助工作的性质以及过去为这些不同的部门、不同工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全部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企业再造。
周三多管理学 第一章课后题详解
1.2 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答:(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
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将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军事组织(其目的是保卫国家的安全)、经济组织(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取得利润)、教育组织(传播科学知识,为社会培养人才)、宗教组织(宣传某种教义,争取信徒)等。
(2)组织要素包括:①组织成员。
任何组织都是一定数量的个人的集合体。
任何个人只要接受组织的目标,遵守组织的规章,并提供组织所需的贡献,都可能成为组织的一员,参加组织的集体活动。
②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不同组织成员的粘合剂。
作为组织成员的个人之所以愿意加入组织,并与其他人协同行动,是因为他们需要实现某个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
③组织活动。
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必须从事某种活动。
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所决定的。
由于能够实现同一目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是多样的,因此组织必须对不同的目标活动进行权衡、比较和选择。
④组织资源。
任何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利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资源。
组织不仅是人的集合,而且是不同资源的集合。
特定的组织是人与资源的特殊结合。
除了人以外,组织在目标活动中需要利用的资源包括信息、物质条件以及获取信息和物质条件的财务手段。
⑤组织的环境。
作为人的集合体,组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的。
组织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在目标活动中必然会与外部存在的其他单位发生各种经济或非经济的联系。
外部社会环境便是通过这种联系来影响组织的目标和活动的。
同时,组织自己也会通过这种联系,利用自己的活动去影响和改造外部环境。
由于构成外部环境的众多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一个不断连续的过程。
2.为什么要对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进行管理?答:对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进行管理的原因是:(1)为了使组织的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必须对它们加以整合——这是对管理工作下的初步定义:管理即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一、思考题1.管理者与非管理者有何不同?答∶管理者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
管理者的职责在于帮助公司内的其他人完成工作。
而非管理者是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他们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具体来说,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主要区别如下∶(1)管理者是监督者,在组织工作中负责协调、监管他人;非管理者是执行者,负责执行管理者下达的任务命令。
(2)管理者要负责一个团队或部门的运行协调,对所在部门或团队的整体绩效负最终责任,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非管理者从事专项事务,没有影响他人的权力,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3)管理者既要管人又要管事,不仅要协调团队和部门或者监管某些员工,还可能承担与监管协调他人无关的事务性工作;非管理者只负责管事,主要从事岗位职责要求的事务性工作内容。
(4)管理者看重人际管理,需要良好的人际管理技能;非管理者看重作业状况,需要很强的操作技能。
2.你的课程老师是管理者吗?根据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展开讨论。
答∶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但系主任及其同等和以上级别的人是管理者。
虽然课程老师也承担了部分的管理职能,但不能称其为管理者。
具体分析如下∶(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度来理解,虽然课程老师既要对授课任务进行计划,对授课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确定和安排,又要与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他课程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供指导,但学生与课程老师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不是课程老师的员工,而是课程老师的服务对象。
因此,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
(2)从管理者的管理角色角度来理解,课程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以下三种角色∶①人际角色。
作为课程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课程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校总结、汇报,并为该门课程的展开争取一定的教学资源。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金品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共有五种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这些技能的重要性怎么随管理层次变化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对管理层次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4.泰罗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产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波动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人承担执行职能;5.霍森实验及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霍森实验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访谈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二章1.合乎道德的管理应具备的特征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该从社会角度看问题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道德的管理已组织的价值为行为导向2. 影响管理着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性,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得到的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自控力 3组织结构,①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又没有必要的权利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②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③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④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4组织文化,组织中有无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作用 5问题强度,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3两种社会责任制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各是什么答案自己填充,书上无标答①古典观:关于管理者只注重利益不看重其他;②社会经济观:管理者不止注重利益还对社会负责;第三章.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1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2在国家式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式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联系成程度3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4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式的收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式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化地区交流程度2.企业轨迹化经营的动机有哪些1供应商: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得以进行,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2销售商: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企业既可以利用境内外的传统销售商,又可以利用网络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3顾客:曾一度界限分明的国内式地区内市场已逐渐融合为一个全球市场,从而许多种类的产品式服务可以销往全世界各地;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消费品领域,从而也同时发生在工业领域,并未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4竞争对手:不论是跨国经营还是当地经营,全球化环境导致来自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挑战;5劳动力市场及工会:全球化不经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国家式地区间的流动,而且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现代化;3.影响国际化经营环境的要素有哪些A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a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制 2政治的稳定性 3政府对未来经营者的态度 4法律环境b经济和技术环境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3市场规划及其准度 4技术发展水平 5社会基础设施c文化环境1权利距离 2不确定性的避免 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4男性化或女性化 5长期导向B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1.供应商2.销售商3.顾客4.竞争对手5.劳动力市场及工会第四章1.有用信息的特征1高质量 2及时 3完全与MRP2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地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ERP的功能模块不同于以往的MRP2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中;第五章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决策的理解a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b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个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c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2基本原则:满意原则2.决策过程包括哪些步骤a诊断问题识别机会b明确目标c拟定方案d筛选方案e执行方案f评估效果3.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环境因素a环境的稳定性 b布场结构 c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B组织自身的因素a组织文化 b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c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C决策问题的性质a问题的紧迫性 b问题的重要性D 决策主体的因素a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b个人能力 c个人价值观 d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4.掌握用决策树用于多阶级生产规模的方法A先遇到决策点B,取从该决策点出发的方案技中的最大值,作为该决策点的值;B遇到状态是,依据各种状态的概率计算希望收益C在决策点A,比较两个方案技相遇的两个状态点上的期望收益;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关系a.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b.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甚至是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2.简述计划的性质a.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b.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c.计划工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d.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3.理解计划的类型及作用计划工作必须追求在时间于空间明确性,程序性程序等方面的平衡.按作用分类 a 时间长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b 职能空间: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c 综合性程度涉及时间和涉及的范围广狭: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d 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e 程序化程度: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4.计划编制包括那几个阶段的工作a.确定目标b.认清现在c.研究过去d.预测并存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e.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f.制定主要计划j.制定次要计划h.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1.简述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五例模型a.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b.入侵者研究c.替代品生产商研究d.买方的述价还价能力研究e.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2.简述价值链分析的基本内容;每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3.简述目标市场的主要内容目标市场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产品定位4.理解个战略类型的内涵p144-146表格5.简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的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的;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第八章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a.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就是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的提高工作的效率.b.统一指挥原则就是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c.控制幅度原则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就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d.权责对等原则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和部门中的每个人员都有责任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组织也必须为自主完成任务的必须的权利.e.导性经济原则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改进仍多灵活调整和变动的2.组织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环境影响b.战略的影响c.技术影响d.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种基本组织结构形态及其优缺点a.矩阵型结构b.动态网络型结构4.管理幅度涉及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工作能力b.工作内容和性质1.立管所处的管理层次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3.计划的完善程度4.管理过务的多少c.工作条件1.助手的配合情况2.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3.工作地点的拘谨性4.工作环境5.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有哪些a.组织规模的大小b.政策的统一性c.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d.组织的可溶性e.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6.有效授权的原则有哪些a.重要性原则b.适度原则c.权责一致原则d.既已授权原则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1.管理人员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有却成略是什么内部提升优点:a.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b.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c.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d.有利于被聘者快速展开工作缺点:a.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 b.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高估外部招聘优点:a.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b.有利于有利于平息环节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c.能够为组织输送就鲜组数缺点:a.外聘这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b.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c.外聘着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2.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什么a.补充知识b.发展能力c.转变观念d.交流信息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组织变革的动因A.外部环境因素:a .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b.科技进步的影响c.环境来源的影响d.竞争观念的改变B.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性的调整要求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d.快速决策的要求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要求2.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哦a.整体的独特性b.相对的稳定性c.融合的继承性d.发展性第十一章领导概括1.比较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就组织中的个人而言,可能既是领导者 ,又是管理者 ,也可能只是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也可能只是管理者,而不是正真的领导者.两者分离的原因在于管理者的本质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科职至所赋予的合法权利而进行管理.被管理者经因追求奖励或害怕处罚而服从管理.而领导这的本质就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从,它完全取决于最随着的意思耳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合法权利2.简述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性作用3.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把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成熟度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意愿.第十二章激励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意义(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轮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个基本论点是:认识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要在其激励作用;另一个基本理论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2)只有在认识到了需要的类型及其特称的基础上,组织的领导者才能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有效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沦为组织激励员工,提供了一个参照样本;2.何为激励因素何为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对管理人员有什么指导意义(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情绪(3)意义在于:他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进行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层级员工的工作潜意识;3.简述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极其实践中的应用(1)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2)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某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3)公平理论实践应用:员工对工资提出增加的需要,说明组织对他至少还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当员工的离职率普遍上升时,说明企业组织已经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不公平感,这需要管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它意味着除了组织的激励措施不当以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行管理制度有缺陷;期望理论实践应用: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知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就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奖赏,他就会努力工作;4.简述激励的强化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1)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穿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2)强化理论强调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通过适当运用及时的奖惩手段,集中改变或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第十三章沟通1.比较不同沟通方式的优缺点口头:优:快速传递,快速反馈,信息量很大缺:传递中经过层次越多信息失真越严重,核实越困难书面:优:持久,有形,可以核实缺:效率低,缺乏反馈非语言:优:信息意义十分明确,内涵丰富,含义隐含灵活缺:传递距离有限,界限模糊;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电子媒介:优:快速传递,信息容量大,远程传递一份信息,同时传递多人,廉价缺:单项传递,电子邮件可交流,但看不见表情;2.实现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1障碍: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2a.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b.培养“听”的艺术c.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d.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e.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f.组成非管理工作组g.将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3.造成组织冲突的原因有哪些(1)沟通差异 2结构差异 3个体差异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控制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理想的状态是不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现实的;无论计划制定的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是或多或少的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2.控制有哪些类型(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1.程序控制2.跟踪控制3.自适应控制4.最佳控制(二)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分类1.前馈控制2.同期控制3.反馈控制3.控制过程的要点一.确立标准(一)确定控制对象1.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2.资源投入3.组织的活动(二)选择控制的重点1.获利能力2.市场地位3.生产率4.产品领导地位5.人员发展6.员工态度7.公共责任8.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三)制定标准的方法1.统计性标准2.根据评估建立标准3.工程标准二.衡量绩效(一)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二)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三)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三.纠正偏离(一)找出偏差的产生的主要原因(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三)选择恰当的纠差措施1. 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2.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3.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4.进行有效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一.适时控制二.适度控制一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二处理好全面控制的关系三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三.客观控制四.弹性控制第十五章控制方法1.什么是预算控制有哪些方法(1)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的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的有效约束;(2)一收入预算二支出预算 a直接材料预算 b直接人工预算 c附加费用预算三现金预算四资金支出预算五资产负债预算2.如何确定经济订购批量假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总需求量为D,每次订购所需的费用为0,库存物品单价为P,保管成本与库存物品价值之比为C,则最优订购批量为:E0Q=√2XDX0/PXC3.标杆管理和平衡积分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2)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技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第十七章 1.创新的基本职能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想指导下的实践,使用中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2.创新的过程①确定系统的目标,即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希望达到的状况及水平;②制定并选择可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③分解目标活动据此设计系统所需要的职务、岗位,并加以组合,规定他们的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④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招聘和调配工作人员;⑤发配工作指令,组织供应个环节所需的物质及信息条件,是信息运行起来;⑥在系统运转过程中,协调各部分的关系,是他们的工作相互衔接、平衡的进行;⑦检查和控制各部门的工作,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使之符合预定的要求;⑧注重内外条件的变化,需找并利用变革的机会,计划并组织实施系统的变化和发展;3.创新活动的组织(一)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二)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三)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四)正确的对待失败(五)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1.技术创新的内涵创新及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也可能使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仅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2.技术创新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贡献是什么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是企业产品在市场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3.企业创新的源泉有哪些①意外的成功或失败②企业内外的不协调③过程改进的需要④行业和市场结构变化⑤人口结构的变化⑥观念的转变⑦新知识的产生4.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这种战略可能是有意制定的,也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在后一种情况下,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系列选择的综合结果,这些选择一般涉及创新的基础、对象、水平、方式以及创新实现的实际的等方面;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1.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答案见书我没找到2.只是经济条件下企业去何进行文化创新①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主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②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③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性的而且是学习型的,更准确地说,主要不是记忆性的而是学习型的,④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管理学复习题(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10道案例分析题)案例一:美国联合邮包公司的效率(见课件)问题1、什么是管理2、UPS用了什么管理理论3、请对此理论进行评述•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和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
--—彼得·德鲁克什么是管理组织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第二,每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这意味着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第三,每个组织都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西方学者对管理的定义1、科学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效率.2、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3、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4、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5、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答案,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6、系统学派认为:管理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7、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8、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我国学者对管理的定义1、《现代汉语词典》管:管辖、负责、约束理:整治、协调、清理管理:约束、治理•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管理一词有三种解释:(1)负责某项工作使其顺利进行,如税收管理、工程管理等。
(2)保管和料理,如图书管理、设备管理(3)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如罪犯管理、宠物管理等.可见,“管理"一词的三种语义对应着三类完全不同的管理对象:(1)人类的某种群体活动或工作(2)人类能够支配的某种物品。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管理【教案§1P3或教材P4】管理是指社会组织中,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系统【教案§4P8或教材P13】是指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人本原理【教案§4P1或教材P13】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管理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态来进行管理。
决策【教案§5P1或教材P56】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多种可行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计划【教案§6P2或教材P69】是人们将来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将来从事的活动进行系统地,详细地,周密地安排。
许诺原理【教材P79】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目标管理【教案§7P8—9或教材P80—61】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组织【教案§8P2或教材P90】是静态意义上的有机整体或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和动态意义的组织行为或组织过程的有机统一。
管理幅度【教案§8P9】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授权【教案§8P12或教材P101】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
领导【教案§11P1或教材P156】是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使其为确定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激励【教案§12P1或教材P170】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挖掘被激励者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引导、强化、改变人的行为。
管理学-课后习题解答最新版本
管理学课后习题解答5、科学管理的贡献是什么?它存在哪些弊端?答: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他认为工人之所以工作,是因为工人只追求物质利益,没有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人们是不会好好工作的,因此对工人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就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人只能被动的服从管理者的命令;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提倡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
由于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步普及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根本变革,其意义是历史性的,科学管理是管理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提出也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形成。
泰勒提出的“心理革命”思想对其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那个时代,泰勒就认识到了在企业生产中,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必须在思想上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其敏锐的洞察力令人佩服。
今天的企业文化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提倡以人为本、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
泰勒对科学百折不挠追求的勇气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他研究管理当时有很多的人不理解,管理当局对他的研究有时也不支持,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泰勒对科学管理探索的决心和勇气,他几乎将一生献给了科学管理事业。
6、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管理的基本职能、工作与人员能力结构和管理原则。
法约尔首次把管理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法约尔认为,企业里所发生的所有行为都可以概括为六类:技术性的工作、商业性的工作、财务性的工作、会计性的工作、安全性的工作、管理性的工作。
法约尔对这六大类的工作分析之后发现,对基层工人或其他人员主要要求其具有技术能力。
随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在降低,而管理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就显得越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相对减少。
管理学-邢以群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名词解释1.管理:2.概念技能3.人际技能4.技术技能5.协调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三、填空题1人际技能包括()和()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四、简答题: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五、论述题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六、案例分析题三株的管理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管理活动含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一种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3、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重要内容有哪些?4、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见解。
5、何为控制?控制的过程涉及哪些内容?6、组织的普通环境涉及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7、简述菲德勒模型的重要内容。
8、影响集权与分权的重要因素有哪些?9、何谓管理环境?其构成涉及那些?10、为什么说在沟通中发送者与接受者都需要提高倾听能力?11、何为管理?管理者应当含有哪些技能?12、如何理解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有几个观点,其观点内容是什么?13、谈谈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14、何谓控制?管理者应当如何做到有效控制?15、组织的任务环境涉及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16、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17、谈谈如何对的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18、为什么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如何对非正式组织进行引导和运用?19、何谓管理?结合你的工作谈谈你对管理四大职能的理解。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管理活动含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题思路:管理的基本职能涉及计划、组织、领导。
你需要分别介绍这四大职能,然后叙述四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参见教材第一章。
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一种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思路:此题考察组织的管理环境,思路是组织面临的环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内部环境重要涉及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普通环境和任务环境。
具体参见教材第三章。
3、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重要内容有哪些?答题思路:此题重要考察科学管理院里的重要内容,详见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4、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见解。
答题思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详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管理学原理》全套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学?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资源予以协调,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又被称为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与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已经构建起以管理性质、理论、职能、方法等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具有规范意义的理论科学,并且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又被称为理论管理学。
2. 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例如质量管理、库房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通用。
管理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为统治阶级服务,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在管理学中诸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群体价值观、组织文化等,与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地方风俗、组织传统、社会风尚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借鉴和交流较为复杂,不可直接照搬。
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1)正确并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继承和发展我国已有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经验,采取批判性吸收的态度和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正确认识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在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原理、技术和手段时,必须结合具体组织的实际特征,甚至组织内不同部门的特点,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 如何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人们通过实践,进行收集、归纳、监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而形成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复习资料2知识讲解
««<<精品资料》》》》》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致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3、中层管理人员:是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4、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5、综合管理人员: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和每个产品或地区分部的经理。
6、专业管理人员: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
7、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9、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具体地说,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10、管理人员:是从事全部或部分管理工作的人的总称。
二、填空:1、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作为大型企业的总经理,法约尔关注的焦点是,整个大型组织的健全发展和良好的工作秩序;其研究的主要愿望是,建立在分析管理活动时应遵循的和具有普遍性的一套理论体系。
3、管理强调的是有效地运用属于两个或更多的人的资源(包括个人力量),以便实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完成的目标的各种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概论一、单选题1、那些负责对整个组织作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人员应定义为()。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非管理者雇员2、()能区分管理职位与非管理职位。
A.工资金额的多少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3、()通常被描述为“做正确的事”。
A.管理B.领导C.效率D.效果4、()技能对高级管理层次最重要。
A.技术B. 人际C.融资D.概念5、管理的普遍性意味桌()。
A.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D.管理不重要二、辨析题1、领班和监工很可能是基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
3、在非营利组织中,管理并非非常重要。
4、做正确的事的能力是效率的基本定义。
三、简答题1、解释效率和效果,并说明它们对管理的重要性。
2、列出简要定义管理的四个职能。
3、解释“概念技能”。
4、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管理“风格”?为什么?四、论述题有人说,管理者的最基本职责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以达到希望的产出。
你怎样解释该观点?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一、单选题1、对劳动分工的最佳描述是()A.将整体工作细分成范围较窄的重复性任务B.将劳动力划分成几个小组C.由上级委任各项工作D.整个劳动力的分析研究2、用科学方法定义工作的“最好方法”是由()开创的。
A.泰罗B.韦伯C.亚当·斯密D.法约尔3、()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广泛适用于任何管理系统。
A.玛丽·福莱特B. 韦伯C. 亚当·斯密D. 法约尔4、霍桑研究考察的是()。
A.这些工人的安全需求B.被替代的家庭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C.各种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D.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受下属尊重的需求5、知识管理包括培养()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知识可以共享。
A.学习型B.国际型C.传统型D.道德型二、辨析题1、“泰罗”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2、霍桑研究得出的结论让人们在组织管理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开始强调人的行为。
3、创新精神包括发现机遇和调动资源去开发这些机遇。
三、简答题1、举三个例子说明1700年前的管理行为。
2、列出并简要解释至少三种当前管理发展的趋势。
3、法约尔创立的是什么类型工作场所?4、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什么?四、论述题1、有人说创业精神只适用与小型和新创立企业,你同意该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数量方法能否帮助管理者解决人的问题,例如如何激励员工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工作?请解释。
第三章管理环境一、单选题1、具体环境包括()。
A.供应商 B、经济条件 C、技术 D、全球压力和竞争2、一般环境的社会文化条件包括()。
A、可支配的收入变化B、立法者对商业的态度C、消费者的价值观和品位D、技术的应用3、外部环境中收组织决定和行为影响的要素是()。
A、工会B、股东C、竞争者D、以上各项4、环境不确定性中反映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组织对要素了解的程度的维度是环境的()A、稳定性/不稳定性B、复杂性C、相关性D、竞争信息5、公司的()讲述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人物。
A、故事B、有形信条C、仪式D、语言二、辨析题1、组织的个性就称为组织文化。
2、外部环境由组织环境和国家环境组成。
3、环境不确定性涉及组织环境要素的数量。
三、简答题1、解释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
2、员工如何学习文化?3、讨论外部环境的两个要素。
4、比较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
四、论述题描述下列环境中的有效文化:(1)相对稳定的环境;(2)动态的环境。
第四章决策及其过程一、单选题1、对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应采用()。
A 程序化决策B 非程序化决策C 战略决策D 战术决策2、某加工车间刚刚换了车床,新车床比原车床工作效率可提高20%,车间技术组提出:是否应该提高其工时定额?车工不同意,理由是:对新车床还不熟悉,很难达到额定效率。
车间主任和副主任商量出以下四种解决方案,请你选择一项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A 由全体车工开会讨论,决定新车床的工作定额。
B 由车间主任决定,是否采取新定额,定额是多少。
C 由车间的职工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新车床定额。
D 报工厂劳动科,由其会同设备科,经过严格测评来确定新车床工作定额。
3、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 B发现问题 C拟定可行方案 D组织有关人员4、以下哪一项是风险型决策方法()A 线性规划B 本量利分析C 决策树法D 小中取大法5、( )面对未能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A.确定型决策法B.风险型决策法C.非确定型决策法D.追踪决策法二、辨析题科学决策遵循的不是最优原则,而是满意原则。
三、简答题1、什么叫决策?它有哪些特征?2、决策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类有和特点?3、为了保证决策正确,开展决策时应按哪几个程序进行?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具有那些特征?四、计算题1、某企业为了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出甲、乙、丙三个方案。
甲方案是从国外引进一条生产线,需投资800万元;乙方案是改造原有生产车间,需投资250万元;丙方案是通过次要零件扩散给其他企业生产,实现横向联合,不需要投资。
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该产品的生产有效期是6年,在6年内销路好的概率是0.7,销路不好的概率是0.3。
在销路好的情况下,甲方案可盈利430万元,乙方案可盈利210万元,丙方案可盈利105万元;在销路不好的情况下,甲方案将亏损60万元,乙方案盈利35万元,丙方案可盈利25万元。
试用决策树法选择决策方案。
2、某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过预测市场需求为高、中、低三种状态,概率很难预知,共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 方案为技术改造;B方案为购置新设备;C方案为重点购置其余制造。
新产品生产5年,所获收益值如下表所示:试用悲观法、乐观法、折衷法和后悔值法综合分析后选择最优方案。
第五章计划一、单选题1、具体详细规定如何实现全局目标的计划是()。
A、运营计划B、战略计划C、具体计划D、方向性计划2、长期计划的时间框架是()。
A、小于一年B、大于一年C、超过两年D、超过三年3、为满足特定情况需要而设计的计划是()。
A、短期计划B、具体计划C、方向性计划D、一次性计划4、传统方法中,计划工作完全由()完成。
A、基层管理者B、雇员和管理者C、中层管理者D、高层管理者5、有时候有人批评计划工作()。
A、不具有直觉性和创造性B、注意力集中在将来而忽略了现在C、可能产生刚性D、以上各项二、辨析题1、计划工作是期望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2、目标通常被认为是计划的基础。
3、管理者层次越高,其计划工作就越具操作性。
4、在一些情况下,长期计划是有意义的,但有时却不是。
三、简答题1、计划工作与绩效的关系如何?2、管理者运用计划的类型有哪些?3、设立目标的步骤如何?4、管理者在组织的层次中与其计划工作的类型有怎样的关系?四、论述题计划工作如何包含今天的决策和它怎样影响未来的决策?第六章组织一、单选题1、组织工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是()A、组织设计B、人员配备C、组织运行D、组织变革2、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矩阵制D、事业部制3、关于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下述说法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管理层次一般与组织规模成正比B、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C、组织成员越多,管理层次一般也就越多D、主管所能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一般就越多4、事业部制的管理原则是()A、实行专业化管理B、集中政策,分散经营C、高度集权,全能管理D、统一指挥并发挥职能机构和人员的作用5、组织中有利于分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除了()A、组织规模的扩大B、组织活动的分散化C、维护命令的统一D、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6、判断一个组织的分权程度的四条标准不包括()A、决策的幅度与频度B、决策的重要性C、对决策的控制程度D、决策的层次性7、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A、职能部门化B、顾客部门化C、地区部门化D、过程部门化8、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
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A、权责对等原则B、命令统一原则C、集权化原则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9、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管的营业员队伍也从3人达到近100人。
最近,公司发现营销人员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
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A、营销人员大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C、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于无法对营销队伍实行有效的沟通D、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实行有效的沟通10、企业的生产部门无论多么具有生产性,如果营销部门没有预测到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没有能够与产品开发部门合作研制出顾客需要的产品,组织的整体绩效就会受到损害。
这说明了()A、职能分工对企业有弊无利B、分工与协作是组织设计和运作中必须同时考虑的两个问题C、效率的取得必须带来效果的提高,反之,必然使效果受到影响D、职能分工可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但毫无疑问会损害组织的创新性二、辨析题1、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若干因素。
2、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按统一的标准模式来搞。
3、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成反比关系。
4、职能部门化通常更适合较小的组织。
三、简答题1、什么是集权与分权?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扁平型结构的优缺点。
3、简述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
4、简述产品部门化的特点。
5、简述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四、论述题1、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试举例说明。
第七章领导一、单选题1、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从领导者如何运用职权的角度,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民主型、放任自流型。
A、自由型B、专制型C、人际关系型D、任务型2、领导权变理论关注的是:()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B、领导者的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C、领导者的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D、领导方式的易变性3、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沟通,对员工施加影响,统一员工意志,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职能是()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4、领导者由于具有某些专门知识、特殊技能或知识而具有的权力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