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将探讨人教版高三必修的诗歌选读中,《卫风氓》和《邶风静女》两篇诗歌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这两篇诗歌都属于《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之一,浓缩了古代社会生活、文学思想和艺术审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卫风氓》和《邶风静女》两篇诗歌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朝代、题材、意境等。

2.掌握《卫风氓》和《邶风静女》两篇诗歌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3.理解《卫风氓》和《邶风静女》两篇诗歌的主旨和内涵,深入分析其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4.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启迪学生的诗歌创作潜力和艺术追求。

二、教学内容1.《卫风氓》的基本情况《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篇民谣,共分为上、下两篇。

其作者不详,约创作于春秋时期晚期。

《卫风氓》描绘了一名青年氓对于自由的不懈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借鉴了这一形象来唤醒人们对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诗中还借助了一系列朴素质朴的描述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打造出浓郁的诗情画意和崇高的人文思想。

2.《邶风静女》的基本情况《邶风静女》是《诗经》中的一篇闺怨诗歌,共分为上、下两篇。

其作者不详,约创作于春秋时期晚期。

《邶风静女》描绘了一名青春少女因为流离失所、思乡怀人而悲伤沉寂的心情,充满了感人肺腑和凄美动人的色彩和情感。

诗中的对称和平衡构图、婉转柔美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意象,都凸显了古代诗歌的文学美学和审美价值,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的复杂内心和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3.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卫风氓》和《邶风静女》两篇诗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两篇诗歌的异同之处,思考它们的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进而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和文学审美。

在比较阅读中,可以考虑下列方面的对比:(1)题材和意义的对比:《卫风氓》描写自由和理想,体现了民歌的热烈和朴素;《邶风静女》描写闺怨和思乡,强化了女性的柔情和缱绻。

《诗经》两首(静女、氓)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氓)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专业素质目标:⑴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以及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⑵通过学习《静女》和《氓》,进而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了解卫、邶两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2.非专业素质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吟咏,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形成古诗文的语感。

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与领悟。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三习题库:预习题:1.说出“比”“兴”的含义,结合相关例句阐述它们的内涵。

(作业本)2.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作业本)《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衿,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练习题:1.如何看待《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2.对比《氓》与《上山采蘼芜》所体现的爱情有什么异同。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复习题:1.试分析《诗经》艺术特征。

2.背诵《周南•桃夭》《邶风•静女》《蒹葭》《郑风•子衿》等诗篇。

教学过程:《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你对《诗经》的了解有多少?⑴性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一部总集,在它成为儒家的经典以前,通称为“诗”。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一、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氓》、《静女》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氓》、《静女》在表达方式、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1. 《氓》、《静女》两首诗的基本内容。

2. 《氓》、《静女》在表达方式、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难点:1. 《氓》、《静女》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氓》、《静女》在艺术手法上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氓》、《静女》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氓》、《静女》中的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

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氓》、《静女》在表达方式、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异同。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氓》、《静女》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学习心得。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课后作业:1. 翻译《氓》、《静女》两首诗。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代诗歌,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氓》、《静女》两首诗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对比分析、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氓》、《静女》中的情感表达及其时代背景。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氓》、《静女》的艺术特色。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氓》、《静女》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 搜集相关资料,如古代诗歌鉴赏、诗经研究等,用于课堂讲解和拓展。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频资料。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氓》、《静女》两首诗歌;(2)理解《氓》、《静女》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3)分析《氓》、《静女》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韵律特点和词汇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静女》两首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和实践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氓》、《静女》两首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氓》、《静女》两首诗歌;(2)理解《氓》、《静女》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3)分析《氓》、《静女》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韵律特点和词汇用法。

2. 教学难点:(1)《氓》、《静女》两首诗歌中的古代词汇和语法结构;(2)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内涵;(3)如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和实践运用。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及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氓》、《静女》两首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静女》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氓》、《静女》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氓》、《静女》两首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5. 知识拓展:(1)介绍《诗经》中类似《氓》、《静女》主题的诗歌,进行拓展阅读;(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2)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静女》两首诗;(2)理解《氓》、《静女》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意义和主题;(3)分析《氓》、《静女》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静女》两首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氓》、《静女》两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认识古代诗歌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氓》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和特点;(2)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4)诗歌拓展:探讨《氓》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 《静女》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和特点;(2)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静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4)诗歌拓展:探讨《静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首诗,了解诗歌背景,收集相关资料;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产生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3.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4. 诗歌解析: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两首诗的异同点,培养合作精神;6. 诗歌拓展:探讨两首诗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情况的评价;2. 学生对诗歌内容、意义和主题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精神;5. 学生对诗歌现实意义的探讨和思考。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作用。

4.把握诗歌节奏,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5.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难点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3.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三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前两章。

教学方法读诗—悟诗—说诗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臵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卫风〃氓》《氓》是一首叙事诗,全篇都采用第一人称“我”(即女主人公)的口气来叙述,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章节):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3、4、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部分(6章节):“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诗经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是开启学生文化人生的钥匙,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教育教学是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的任务。

在中国诗词中,《诗经》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诗经》的教学方案能够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这篇文章从三首《诗经》开始,介绍了如何教授《卫风·氓》、《秦风·无衣》和《邶风·静女》这三首古诗。

这份教案旨在为语文教师教授这三篇诗歌以及其他《诗经》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和文化背景。

2.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卫风·氓》、《秦风·无衣》和《邶风·静女》这三首古诗。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和运用这三首诗的主题、结构和意象,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4.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语言和意象,通过写作表达情感和思想。

5.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和文化背景。

1.1 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体裁特点。

1.2 介绍《诗经》的作者和创作时间。

1.3 介绍《诗经》的基本形式和流传状况。

2.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卫风·氓》、《秦风·无衣》和《邶风·静女》这三首古诗。

2.1 学生跟读主题,熟练背诵诗歌。

2.2 学生表演《卫风·氓》和《邶风·静女》。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静女》两首诗;(2)理解《氓》、《静女》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意象和意境;(3)分析《氓》、《静女》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兴等;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静女》两首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氓》、《静女》两首诗所表现出的古代人民的情感世界;(2)理解《氓》、《静女》两首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氓》、《静女》两首诗;(2)理解《氓》、《静女》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意象和意境;(3)分析《氓》、《静女》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氓》、《静女》两首诗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分析《氓》、《静女》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经》的背景及地位;(2)介绍《氓》、《静女》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静女》两首诗,感受其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句意;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氓》、《静女》两首诗的主题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欣赏:(1)分析《氓》、《静女》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兴等;(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氓》、《静女》两首诗所表现出的古代人民的情感世界;(2)引导学生理解《氓》、《静女》两首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氓》、《静女》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氓》、《静女》两首诗;2. 结合注释,理解《氓》、《静女》两首诗的全文内容;3. 分析《氓》、《静女》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兴等;4. 写一篇关于《氓》、《静女》两首诗的鉴赏文章。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理解《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1.2 分析《氓》和《静女》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1.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1.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二、教学内容2.1 《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2.2 《氓》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氓的分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和对氓民的同情。

2.3 《静女》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静态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分析《氓》和《静女》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古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解析《氓》和《静女》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句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古文的美妙和深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氓》和《静女》两首诗的兴趣。

5.2 讲解《氓》和《静女》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情感。

5.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诗经》选本,含《氓》和《静女》两首诗。

6.2 参考书籍:关于《诗经》的注疏、解读和研究书籍。

6.3 网络资源:相关音频、视频讲解和解读《诗经》的网站或平台。

6.4 图片资料:与《氓》和《静女》相关的古画或插图。

七、教学准备7.1 制作课件:包括《诗经》的背景介绍、诗句解析、意象分析等。

7.2 准备讨论话题:设计一些与《氓》和《静女》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作用。

4.把握诗歌节奏,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5.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难点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3.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三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前两章。

教学方法读诗—悟诗—说诗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那么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卫风·氓》《氓》是一首叙事诗,全篇都采用第一人称“我〞〔即女主人公〕的口气来表达,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章节〕: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3、4、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部分〔6章节〕:“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多为四言诗。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诗》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还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二.《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大雅——天子宫廷乐歌;小雅——诸侯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正如现在的表现方式——叙事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相当于现在的表现手法——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三、1.读文,正音。

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2.解决文言现象3.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

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一)、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二)按照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相恋】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氓:求--怒--卜--娶我:送--劝--盼--嫁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我: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传统,痴情氓:忠厚老实,急躁,热情,向往,任性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热情、幸福。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4.第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婚变】1.文中男女在婚后有什么表现?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卫风氓》的背景、作者和文学地位。

分析《卫风氓》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解读《卫风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卫风氓》的能力。

训练学生解析古代诗歌的基本技巧。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坚韧品质。

1.2 教学内容介绍《卫风氓》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分析《卫风氓》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卫风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探讨《卫风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卫风氓》的背景、诗歌形式和主题思想。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卫风氓》的感悟和解读。

案例分析法:分析《卫风氓》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卫风氓》的文本、注释和相关图片。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卫风氓》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实体书籍:提供《卫风氓》的译本和解析,方便学生查阅。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卫风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分析《卫风氓》的诗歌形式、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对《卫风氓》的感悟和解读。

3.2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共安排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卫风氓》的解析和感悟作业。

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学生对《卫风氓》的诗歌形式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文本资源:《卫风氓》原文、注释和译文。

图像资源:与《卫风氓》相关的图片和画作。

音频资源:《卫风氓》的朗读和音乐作品。

《卫风·氓》(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卫风·氓》(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卫风·氓》(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氓《诗经》授课者:沈晓闽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2、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课文,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4、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1、把握《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语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2、探讨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堂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是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这些都是《诗经》当中描写爱情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二、听录音朗读,正音三、整体感知1、请几名学生朗诵诗歌,叙述具体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与感情基调。

要点:恋爱结婚(1、2)——婚变遭弃(3、4、5)——决然离开(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热情、幸福——悔恨、沉痛——冷静、清醒“至于顿丘”、“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四、分析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善解人意温婉痴情勤劳善良刚烈坚强……男子:忠厚老实易躁易怒始乱终弃冷酷无情……五、“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1、关于“赋比兴”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2、本首诗歌对这些手法的运用赋:全文用赋,直接叙事。

比: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

叶黄陨——喻女子年长色衰,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_氓》《秦风_无衣》《邶风_静女》)(第一课时)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_氓》《秦风_无衣》《邶风_静女》)(第一课时)

《三首》教课方案《(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 )教课目的:⑴认识《诗经》相关知识⑵学习氓,深刻领会比兴的艺术手法⑶背诵三首诗篇要点难点2、领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以下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课时数: 3 课时教课过程:一、预习1、查词典,读准下边加点的读音。

2.查词典,比较课文说明翻译这三首诗。

一导语设计《诗经》同学们固然没有学习过,可是你们起码听闻过,甚至还会背诵此中的诗句。

比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一首十分优秀的恋歌;比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的是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回来时的悲戚之感。

再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之苦表现的如怨如诉深切缠绵酣畅淋漓等等。

正所谓“有名不如会面”今日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

二《诗经》简介(这一部分书上说明①都有,能够给出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看。

老师用发问的方式总结即可)⑴性质:《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六艺”之一。

原来只称《诗》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⑵体系和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首包含风、雅、颂三部分。

“风”,大多数是民间歌谣,;“雅”,多数是贵族作品,;“颂”,都是。

《诗经》的精髓是民歌部分,它鲜亮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抗争斗争,真切反应当时社会的相貌,,《诗经》是一颗绚丽醒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始祖,为我国古典诗歌确立了现实主义基础。

⑶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师在此不必多介绍,在详细研习时联合实例解说)三、整体掌握(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联合说明,打扫文字阻碍。

(2)学生自由朗读,议论诗歌的形式上有什么特色?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色。

(老师总结)①题目取自于句首,其实不是标题,不可以代表诗篇的内容。

静女和氓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静女和氓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朗 读、默读等方式, 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节奏
指导学生分析诗 歌中的意象和语 言特点,理解诗 歌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比 较阅读的方法, 探究两首诗歌在 主题、表现手法 等方面的异同
指导学生进行课 堂讨论和交流, 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感悟
对比阅读与思考
对比阅读:通过比较《静女》和《氓》在主题、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两篇诗歌的 理解。
两首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探究
《静女》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 法,反复咏唱,情感真挚。
两首诗歌在用词造句上都非常 讲究,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氓》则采用了比兴手法,借 物抒情,深入浅出。
《静女》和《氓》在叙事和抒 情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和审美情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考题设置:针对两篇诗歌的异同点,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 术手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和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诗歌,提高鉴赏能 力。
小组讨论与交流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互动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探究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探究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课堂讲解:教师对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内涵 互动问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诗歌的掌握
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与互动

静女和氓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静女和氓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静女和氓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静女》和《和氓》两首古诗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比较两首诗的立意、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出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分析和欣赏古文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和阅读技巧;2. 对比分析《静女》和《和氓》两首古诗的立意和情感表达;3. 掌握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解读诗歌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过程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如:你知道古代诗歌有哪些特点?你对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有了解吗?第一步:诗歌欣赏1. 教师朗读《静女》和《和氓》两首诗,并引导学生聚焦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2.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诗歌中印象深刻的词句、形象和感受。

第二步:对比分析1.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讨论,对比两首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教师组织全班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两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步:文化解读1. 通过对静女和和氓的社会背景及创作动机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对两首诗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理解。

2.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运用所学的诗歌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两首诗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

第四步:创作表达1. 学生小组合作,以《静女》和《和氓》的主题作为创作基础,各自创作一首诗歌。

2. 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发展与主题相关的情节,或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3. 学生小组展示并共同欣赏彼此的创作成果。

第五步:思考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重要概念和方法。

2. 学生思考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教学要点1. 诗歌的基本元素和阅读技巧2. 《静女》和《和氓》两首诗的对比分析3. 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理解和解读能力4. 创作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四、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创作成果等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 卫风.氓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 卫风.氓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卫风.氓》摘要:掌握下列、词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桀,《卫风氓》是首叙事诗人称口吻叙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弃历,布置作业预习《邶风静女》争取熟能诵教学目标⑴了《诗》有关常识⑵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艺术手法⑶背诵三首诗重难、体会诗重叠句形式即《诗》表现手法3、掌握下列、词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桀教学数3课教学程、预习、准下面加音.对照课释翻译这三首诗导语设计《诗》学们虽然没有学习但是你们至少听说甚至还会背诵其诗句比如关关雎鸠河洲窈窕淑女君子逑是首十分出色恋歌;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雨雪霏霏写是离依依惜别情归悲戚感再如伯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容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苦表现如怨如诉深切缠绵淋漓尽致等等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们就认识认识它二《诗》简介(这部分上释①都有可以给出两分钟让学生己看老师用提问方式总结即可)⑴性质《诗》是我国早部诗歌总集六艺只称《诗》儒奉改称《诗》⑵体制和容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叶约五年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部分是民歌谣;雅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诗》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爱憎及他们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社会面貌《诗》是颗璀璨夺目明珠它是诗歌学鼻祖我国古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⑶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师无须多介绍具体研习结合实例讲)三、整体把握()老师课学生听结合释扫除障碍()学生由诵讨论诗歌形式上有什么特?初步感知诗歌形式特(老师总结)①题目取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容②基句式是四言般成节拍③采用叠形式即重复节义和面上都只有少量改变④获得声韵上美感采用了双声、叠韵、叠语汇(3)学生结合诵提示再次朗三首诗歌由诵⑷整体感知概括每首诗主要容《卫风氓》是首叙事诗人称口吻叙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弃历《秦风无衣》是军歌谣表现士兵团结致仇敌忾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邶风静女》写男女幽期密约情形其主人公胆热烈爱情表白是然健康人性歌四、布置作业预习《邶风静女》争取熟能诵。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doc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doc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网友来稿)李丽教学目标:⑴了解《诗经》有关常识⑵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⑶背诵三首诗篇重点难点二、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进程:一、预习一、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一导语设计《诗经》同窗们虽然没有学习过,可是你们至少听说过,乃至还会背诵其中的诗句。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一首十分超卓的恋歌;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的是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归来时的悲戚之感。

再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之苦表现的如怨如诉深切缠绵淋漓尽致等等。

正所谓“著名不如见面”今天咱们就来熟悉熟悉它。

二《诗经》简介(这一部份书上注释①都有,可以给出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看。

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总结即可)⑴性质:《诗经》是我国最先的一部诗歌总集。

“六艺”之一。

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⑵体制和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份。

“风”,大部份是民间歌谣,;“雅”,多数是贵族作品,;“颂”,都是。

《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份,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招架斗争,真实反映那时社会的面貌,,《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开山祖师,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⑶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师在此不必多介绍,在具体研习时结合实例讲解)三、整体把握(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由朗诵,讨论诗歌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老师总结)①题目取自于句首,并非是题目,不能代表诗篇的内容。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分析文章[教学重难点]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教学方法]诵读和比较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什么?是“山无棱,天地合”的忠贞,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扣响古老的爱情吧。

二、整体感知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情景。

2、学生诵读3、回顾《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三、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一)、从内容上看相同点:1、都描写爱情和婚姻2、都是四言诗不同点:《卫风氓》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由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生活经历,《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二)、从表现手法上看相同点:都采用了赋不同点:1、《卫风氓》在1、2、5章采用了赋,3、4章采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邶风静女》则主要采用了赋这一手法。

2、《卫风氓》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灰心意冷“无与士耽”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字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

四、拓展阅读比较阅读《关雎》、《蒹葭》、《君子于役》五、结语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

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氓》和《静女》

《氓》和《静女》

《氓》和《静女》《氓》和《静女》一、导入爱情是个不衰的话题,《氓》和《静女》塑造出两类爱情情节和形象,但有一点较为相同,无论《氓》中的“秋以为期”“以望复关”,还是《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看样子是“自由恋爱”了,我们应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呢?而《氓》中女主人公遭“士”遗弃,其兄又“其笑矣”,《静女》中的静女却又为“士”所热恋,这又该怎么认识呢?凡此等等,你是否想有个答案呢?让我们来学习这两首诗。

(解说:用此深层次激疑导入,既可从知和美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从中提高对诗的品味。

)二、教学《卫风·氓》(板书课题)1.上堂课我们留下思考题,先来研究第2题。

讨论明确:答案可能是多样的。

“士”之变心说:情节为“不见复关”的暗示性;“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

这一切可告诉我们“士”的变化是关键原因。

社会道德说:情节为“兄弟不知,其笑矣”,当时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到“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又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

年老色衰说:情节为“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

其中第二、三种较为深刻准确。

(解说:此题是根据典型情节设计的。

诗歌中的情节就是诗中所选择的景、事、物,这些景、事、物在诗中起到烘托气氛和情调、突出诗的意境、深化诗的主旨的作用。

一首诗可选多个情节内容,对诗的理解只有把握和诗人意象一致的典型情节,才能了解诗人所抒之情,所达之意。

)2.研究作业第3题。

明确:形象思维是以感情意象作为思维对象的,而这些意象是具象而不是形象。

形象与形象之间按照客观生活逻辑为准绳运动。

因此比兴、对比则成为常用的手法。

桑叶新鲜润泽时,斑鸠贪吃桑葚这一形象,当和姑娘年轻漂亮时被男人迷恋,而使姑娘沉溺于爱河之中这一形象具体结合时,这就成为诗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的艺术形象,让人们看到抽象的结论——男人们喜欢的是貌而非是人的心灵,同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和“女也不爽,士贰而行”也属如此,这是“兴”的艺术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分析文章
[教学重难点]
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教学方法]
诵读和比较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什么?是“山无棱,天地合”的忠贞,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扣响古老的爱情吧。

二、整体感知
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情景。

2、学生诵读
3、回顾《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
三、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一)、从内容上看
相同点:
1、都描写爱情和婚姻
2、都是四言诗
不同点:
《卫风氓》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由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生活经历,《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二)、从表现手法上看
相同点:
都采用了赋
不同点:
1、《卫风氓》在1、
2、5章采用了赋,
3、4章采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邶风静女》则主要采用了赋这一手法。

2、《卫风氓》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灰心意冷
“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字无怒,秋以为期”,婚
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

四、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五、结语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
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

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
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诗歌永存。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