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一大舌尖上的美食-课件(PPT演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腊味合蒸
腊味合蒸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是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徐睿 称,腊味是湖南特产,主要有猪、牛、鸡、鱼、鸭等品种,将三种腊味一同蒸熟即为“腊味合蒸”, 吃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是用来送饭的首选。 "腊味合蒸"以各种腊熏制品同蒸,风味独特,是湘菜中传统风味名菜。此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色 泽红亮,柔韧不腻,稍带厚汁,且味道互补,各尽其妙。 相关典故: 腊味合蒸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它的成名相传还与一位乞丐有关。从前,在湖南一小镇上有家饭馆, 店主刘七为逃避财主逼债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一日来到省城,因时近年关,人家就把家里腌制 的鱼肉鸡拿点给他。刘七见天色已晚,早已饥肠辘辘,便把腊鱼、腊肉、腊鸡等略一洗净,加上些 许调料装进蒸钵,蹲在一大户人家屋檐下,生起柴火蒸开了。 此时大户人家正在用餐,且席上嘉宾满座。酒过三巡,菜已上足,忽又飘来阵阵勾鼻浓香。主人忙问 家童,还有何等佳肴,快快端来。家童明知菜全上完,怎有遗漏?但还是跑进厨房,真的闻到一股 浓香从窗外飘来。他赶紧打开后门观看,只见一乞丐蹲在地上,刚掀开热气腾腾的蒸钵盖,准备受 用。 家童二话不说,上前端起蒸钵就走。刘七一急,紧追而来。一客人见刚出炉的蒸钵,忙伸箸夹进嘴里, 连说好吃。却说此客人乃当地富翁,在长沙城里开一大酒楼。于是当面问明刘七身份,带他回去在 自家酒楼掌勺,挂出“腊味合蒸”菜牌,果然引得四方食客前来尝鲜。从此“腊味合蒸”作为湘菜 留传下来。
4.飞龙汤
飞龙又名榛鸡,产于兴安岭。飞龙汤是将榛鸡脱毛去掉内脏后,用高汤煮熟即可,汤中不需放任何调料 以保持汤原汁原味。飞龙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合用作滋补汤品。 飞龙(榛鸡)是盛产于兴安岭山林中的一种较小的飞禽。鄂伦春人用飞龙氽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将洗净剁成小块的飞龙肉放进已加盐的沸水中煮,约二分钟就须将汤从吊锅子里倒出来,再放上一 点"俄欧特"-野葱末后即可食用。另一种是先将盐末撒在飞龙肉上,待吊锅子水滚开时,一手拿着飞 龙,另一只手不停地用勺子将吊锅子里的沸水掏出来浇在飞龙肉上,边浇边转,烫至六分熟时,再 将整个飞龙连同野葱末一块放进锅里,在沸水中煮十来秒钟就可倒出食用。无论是那一种氽法,事 前都必须把吊锅子擦洗干净,使其不沾一点油性。为了使飞龙汤保持原有的鲜味,不得加入任何调 料或酱油。 菜品特点: “飞龙汤”是东北的“食中珍品”。在东北民间,曾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所谓龙肉, 指飞龙肉而言。相传,飞龙是曾受过封的一种专给皇帝进贡的山珍,世上罕见,其肉细嫩,味鲜美, 早在14世纪就闻名于世。 此菜汤清见底,汤中红、白、绿、黑四色相间,其味鲜咸异美。此菜以飞龙(榛鸡)为主要原料,配 以口蘑,汤呈乳白色,味极鲜美。三味同食,极富营养,是滋补之美味汤菜。
5.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是沿江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也是享誉中外的徽菜传统名菜。它又名无为板鸭,距今已有 两百多年的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当地还留传著这样的风俗。 无为熏鸭,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传,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无为县厨师采用先熏后卤的独特方法烹 制鸭子,成菜色泽金黄油亮,滋味鲜美可口,其制法与口味均独具一格,因而全县闻名,故称“无 为熏鸭”。后来传至各地,到清末已闻名全省,销往各地,成为安徽省人们最喜爱的特色菜肴之一。 菜品特点: 用肥鸭熏制而成。成菜色泽金黄,皮脂厚润,肉质鲜嫩,气味芳香,别有风味。 菜肴简介无为熏鸭名贯古今、盛誉不衰的原因为二:一是鸭好,无为县地处长江沿岸,乃半丘陵半圩 之地势,鸭以在野外放养,多食小鱼、小虾等活食,收稻后,鸭于水稻田裏觅食,故鸭成长快、体 服壮、肉嫩、脂厚;二是制法精良,操作细,成品体形完美,色泽金黄油亮,皮酥肉嫩,味鲜醇,并 有烟熏幽香。若醮醋食用,风味尤佳。 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跟朱元璋有关系。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 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 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裏,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 好吃极了。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回民马常有发扬光大,还 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成了 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
中国历史上十一大舌 尖上的美食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吕昊洋
1.东坡肉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 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 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 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菜品起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 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 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 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 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 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 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 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 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 时闻名全国。
2.水晶肴肉
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 历史。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 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 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诗赞曰:“风 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 肴。” 肴肉传说: 肴肉传说在镇江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 娘的请柬,请他去瑶池赴蟠桃宴。半路上,张果老忽然嗅到一股奇异 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水晶肴肉散出的香味,不由馋虫挠心,便 变成一个老头买了一些,饱餐一顿,继续上路。快到瑶池时,忽然对 赴蟠桃宴没了兴趣,心想水晶肴肉如此好吃,何必再赴蟠桃宴,于是 掉转毛驴,打道回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