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科学下第3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 苏教版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 苏教版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科学知识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是知道自然选择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出示达尔文的照片,问:认识这是谁吗?这是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达尔文的资料。

3、教师小结: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用进化论学说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诞生作出了精辟的解释。

今天我们学习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板书课题二、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1、学说读32页资料,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在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是最重要的观点之一,究竟何为自然选择通过下列事例来理解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

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人类有计划地对养殖动物或种植物选择优良变异个体,从而进行选择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

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是什么颜色了?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叫做“自然选择”)3、学生阅读33页一个自然选择的实例。

4、讨论: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5、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

三、了解达尔文理论面临着挑战学生阅读34页资料,说说达尔文经典进化论哪一个观点受到挑战,证据是什么?(澄江化石等考古新发现挑战的是达尔文的“生物的进化是缓慢的、渐进的”这一观点。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4单元 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4单元 教案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自然资源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1.教学内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意在指导学生科学描述自然资源的构成、类别和用途,初步认识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持续提高学生的科学描述能力及辨识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分析用到的自然资源”,先以牛仔裤为例,从原材料、生产工艺、运输等方面展开分析,辨别用到的自然资源,再用类似的方法分析身边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第二部分为“认识自然资源的构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再根据资源的物质种类给自然资源归类。

第三部分为“重点认识两种复合型自然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呈现了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功能与价值,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解释海洋资源成为21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的理由。

2.教学目标能有条理地分析和描述生产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能说明自然资源的用途,学会给常见自然资源归类。

能说出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功能与价值,并综合所学知识解释海洋资源的应用前景。

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有条理地分析和描述生产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难点:学会给自然资源归类,并解释海洋资源的应用前景。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PPT。

学生分组材料: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25页的一首小诗。

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是谁赐予我们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是阳光、空气、水等等自然资源赐予我们一切,让我们能够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并幸福的生活。

那么地球上有哪些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又有哪些特点?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作用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研究第三单元《自然资源》。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地球上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板书课题: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研究生产一条牛仔裤用到的自然资源出示牛仔裤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想一想生产一条牛仔裤可能会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请同学们分别从运输、主料、金属辅料、染料4个方面列举生产一条牛仔裤可能要用到的自然资源。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6课全)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6课全)

【2020出版新教材】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全单元教案目录第13课《丹顶鹤生活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但“环境”并不仅仅等同于生物所栖息的地点,或它们生存的场所。

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它们生活空间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所有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单元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熟悉的生物进行硏究,探索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丹顶鹤生活在哪里》是《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

丹顶鹤是学生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学生通过对丹顶鹤的栖息环境与其身体特征的相关硏究,初步认识动物的身体结构与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关系。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丹顶鹤的家”,根据丹顶鹤“颈长、腿长、嘴长”的身体特征,引导学生推測它们生活的环境是茂密的松林还是开阔的湿地。

此外,教科书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通过了解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来进一步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第二个活动是“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鸟类的身体特征,如喙、足等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丹顶剖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2.知道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丹顶鹤的身体特征,初步判断丹顶鹤的生活环境2.查阅资料,了解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进一步判断丹顶鹤的生活环境3.观察图片鸟足特点,探讨鸟足的外形和结构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探索动物的奥秘,增强爱护动物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筹办: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筹办: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相识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落第一年的发展情形。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按次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6.小结:同学们刚才经由过程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革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本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革了吗?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题目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食和月食》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食和月食》教案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1、教师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小结: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
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表格式教案( 含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表格式教案( 含反思)

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时太阳系大家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认识和找到星座:通过观星盘观察星座。

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两部分的时间分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主要维护课堂秩序,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惑,并适时总结。

第6课时浩瀚的宇宙本课最主要的是活动二,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注意活动二的时间要满足学生制作银河系模型。

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介绍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也更有学习的兴趣。

第7课时探索宇宙本课中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然后就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开展讨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考察技术和方法在不断改进,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探索宇宙。

太阳系大家庭恒星: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 卫星:月球【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 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 些特点。

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 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第一个活动的时间在分配上要多一点。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二、探索三、研讨四、拓展活动一: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

1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交流。

2.说一说我们要怎样记录,要注意些什么。

例如:天体应该如何 来表示?应该画在什么位置?3.完成记录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1 .学生分享自己对太阳和太阳系的认识。

2.提供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太阳的质量、大小、构 造、演化、太阳活动等基本信息。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教案16(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教案16(2022新版)

2.八颗行星【教材简析】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建立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

学生利用提供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行星相对位置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本课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学生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聚焦板块,提出了两个问题:八颗行星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第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各行星的名称,也是对学生关于八颗行星的原认知进行调查。

第二个问题将关注点放在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上,让学生的认识从个体到整体,理解八颗行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绕太阳运转和排列的。

探索板块主要安排了 3个活动。

探索活动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和八颗行星的大小。

探索活动2,给八颗行星排序。

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序。

给八颗行星排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

探索活动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这个活动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教科书利用三条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通过行星相对位置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研讨环节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让学生交流处理数据的方法,体会到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

第二个是让学生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教科书中的示意图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甚远,体会到根据数据来建模的客观性。

拓展部分,教科书介绍了观察木星及其卫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入。

【学情分析】本课继续研究太阳系,学生在第1课已经学习了太阳系中的天体,虽然并未着重讲解八颗行星,但是这些行星的名称都有被提及,学生会有一定的印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教师准备ppt、希沃授课系统、太阳系天体黑板贴图、巴德膜眼镜分组材料:太阳系相关补充资料、课前导学单、课中学习单;学生准备笔、收集好的太阳系资料、完成的课前导学单。

6.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活动11.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你知道有关太阳的哪些奥秘呢?师活动11.课前同学们通过专业的眼镜观察了太阳,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2.提问:距离太阳1.5亿公里我们看到得是这样的,加入我们近距离观察太阳,它还是这样吗?引导学生汇报了解到的太阳的信息;3.提问:课前同学们查询和整理了资料,部分同学准备了一些资料,陈老师把这些资料放进了我的课件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会带给我们哪些关于太阳的信息。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对于收集到的太阳知识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重要研究内容——了解太阳。

环节二:了解太阳(由学生主讲,学生补充)学生活动2汇报你整理的有关太阳的信息。

(学生课前导学单)1.太阳是一颗_______(恒星/行星),是太阳系的_______天体。

2.太阳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多少(与地球相比)?内核和表面温度是多少?3.太阳的构造由内及外分别是什么?4.太阳的一生会经历哪些阶段?简单地说说每个阶段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活动21.根据学生汇报内容,适时地书写主要板书。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3.教师总结整理资料的方式有:PPT、表格、手抄报、思维导图等。

5.太阳活动指什么?太阳活动有哪些现象?6.介绍一种你知道的太阳活动,并说说它对地球的影响。

7.你还知道有关太阳的哪些信息?根据课前导学单,学生通过整理ppt、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介绍太阳的有关资料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课前经历对太阳系的信息收集、筛选、提取、加工过程,能充分了解太阳;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整理信息,如:ppt、手抄报、表格、思维导图等。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资源》全部教案(共4课)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资源》全部教案(共4课)

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模拟、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的高年段要求。

3.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自然资源》的第一课时。

通过前几年科学课的学习,这节课所讲的这些自然资源对学生来讲都比较熟悉。

本课重在让学生注意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一些间接利用到的自然资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有关自然资源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物品的生产会用到那些自然资源资源,了解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

第二部分,通过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分类整理,进一步了解自然资源。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整理记录整理有关热带雨林、海洋自然资源的信息。

【学情分析】通过前五年的科学课上的学习,学生其实已经对很多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________。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地点水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水质情况颜色气味是否浑浊水中杂物其他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14. 降落伞》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14. 降落伞》  青岛版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降落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问题——研究——问题”的历程,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2.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交流与分享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提升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知道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物体缓慢降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猜想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难点知道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物体缓慢降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教具学具学生自制降落伞以及塑料、薄膜、螺母、细绳、剪刀等自制降落伞的工具,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背景《降落伞》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中的重要一课。

《降落伞》一课是学生较熟悉的事物,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书刊等各种媒体对降落伞已有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玩过降落伞,但对于降落伞原理、种类及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本课就以降落伞为切入点,通过对降落伞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降落伞的相关知识及降落伞与大气层的关系,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情趣与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你能猜一猜会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猜测气球或降落伞)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降落伞的秘密。

(师板书课题——降落伞)【通过猜谜语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合理的答案给予肯定】二、认识降落伞1、了解降落伞的结构你在哪里见过降落伞?(生自由回答)在观察一些降落伞的图片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降落伞,你能说说你的降落伞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生拿着自己制作的降落伞介绍)师总结:(课件播放)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海洋资源》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海洋资源》教案(2023春)

11.海洋资源【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科学思维: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对海洋资源提出研究思路,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探究实践]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对海洋资源提出研究思路,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态度责任]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教学重点】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教学难点】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对海洋资源提出研究思路,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海洋资源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研究,感受新知课前布置研究任务:海洋中有哪些资源?海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什么?请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并做好记录。

二、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蛟龙’号 7000米级海试成功”的视频。

谈话:“蛟龙”号深入大洋探测是为了研究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探测海洋中含有的物质。

教师与学生交流有关“蛟龙”号的话题,指出:海洋中含有的所有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统称为海洋资源。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获得新知1.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1)谈话:什么是海洋资源?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学生小组交流。

(2)教师出示课本中的“阅读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

交流讨论海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丰富资源。

(3)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代表列举衬托出的资源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在黑板上。

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4)师生总结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

2.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资源的?(1)提出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海洋资源,人们是怎样利用它们的?(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叙事作文、写景作文、抒情作文、童年作文、童话作文、山水作文、状物作文、观察日记、英语作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all kind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you, such as narrative composition, landscape composition, lyric composition, childhood composition, fairy tale composition, landscape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observation diary, English composition,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一单元生物的演变(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3)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简单板书。

小学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空气的成分》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空气的成分》教案(2023春》

4.空气的成分【教学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人类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也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空气污染等也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并不难。

但要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主要成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困难。

教材通过蜡烛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来验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再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分析和阅读科学史资料,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后通过阅读红磷燃烧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所占比例,从而达成“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的科学知识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红磷燃烧实验不易操作,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或视频向学生作介绍。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科学思维]能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搜集到的证据,运用分析、逻辑推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探究实践]能基于证据质疑和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态度责任]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要净化和保护空气,热爱自然。

【教学准备】[材料]蜡烛、广口瓶、火柴、玻璃片、澄清石灰水。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铁生锈是铁与水以及空气中的氧气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的变化。

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哪些成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空气的知识?生1:空气中还有二氧化碳、氢气等。

生2:我们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地球上大部分生物没有氧气就无法生存。

生3: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灭火就是要隔绝氧气。

139生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

生5:二氧化碳可以做成干冰,快递雪糕时可以用它保温。

生6:空气中还有氮气,医院里常用液态氮作冷冻治疗。

生7:……(2)实验。

师:同学们对空气知识了解得真多。

关于空气,你还想知道什么?生1:我们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一定会含有二氧化碳。

我们还知道物体燃烧也需要氧气,那么物体燃烧时会放出二氧化碳吗?还是会放出别的什么?生2:怎样验证物体燃烧时有没有放出二氧化碳呢?师: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殊的性质,那就是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科学上常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定二氧化碳的存在。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宇宙》第5—8课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宇宙》第5—8课

《5.太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掌握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前几课我们了解了地球和月球,除了地球、月球外,我们还知道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太阳系。

二、进入新课(一)太阳系教师: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什么是太阳系?根据这幅图片谁来说一说?学生: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教师:说的真棒!课前我们让大家预习,查阅资料,谁来说说关于太阳,你知道多少?学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刚才提到了八大行星,谁来说说都包括哪些?学生:太阳系中有八颗环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编写的全册教案。

教案主要涵盖了本册教材的各个单元,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点- 熟悉本册教材的各个单元内容,了解科学知识和实践技巧。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与布置第一单元: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与作用。

- 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 布置小组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的适应环境- 探讨动物的适应环境的原因。

- 研究动物的适应特征与生存策略。

- 布置小组项目: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适应环境的特征。

第三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 探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 布置实验任务: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态变规律,并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第四单元:声音的传播- 研究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

- 进行声音传播的实践活动。

- 布置小组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第五单元:植物的繁殖- 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环境的关系。

- 研究植物的各种繁殖器官。

- 布置小组任务:为一种植物设计一个适合其繁殖的实验环境,并记载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六单元:能量与能量转化- 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原理。

- 研究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和规律。

- 布置个人探究任务:选择一个日常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评估与总结- 通过每个单元的小组实验和任务,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 结合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性评估。

- 总结学生在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方面的提高与不足,进行课程反思与改进。

以上是本册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布置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和成长。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并能够区分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探究和创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掌握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反射传播的现象,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实验设备(镜子、手电筒、玻璃杯等)2.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洁有序,桌椅摆放整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并展示已学过的与光相关的知识,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2.1 多媒体课件呈现:通过投影仪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2 示例实验:老师使用手电筒作为光源,通过实验演示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了解。

2.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自主研究如何观察光的传播方式,并填写观察数据表。

3. 实践探究(40分钟)3.1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要求学生使用提供的实验设备,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关于光传播方式的结论。

3.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互相比较。

3.3 结果总结: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光的传播方式的特点,并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

5. 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光的传播方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光传播现象。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并根据反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年级科学下学期教案单元备课:第三单元进化一、单元名称:第三单元进化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5个方面:1.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作用、成因,并试做化石模型。

2.它们是谁的祖先。

主要引导学生猜测远古动物是谁的祖先,并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规律和原因。

3.恐龙的灭绝。

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恐龙及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的生活和灭绝之谜,并尝试制作恐龙及其生存环境的简单模型。

4.适者生存。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现象,并尝试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5.永远的探索。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从而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

2、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3、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4、知道化石的成因。

5、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6、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7、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

8、了解辽西古生物学新发现。

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2、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3、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4、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5、制作化石模型。

6、运用观察、实验、研讨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规律和原因。

7、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8、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2、体会到生命进化历程的艰难与辉煌,进一步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解释的重要性。

4、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5、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3、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难点: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关键: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五、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设计思路: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

教学方法及措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六、课时划分。

第三单元进化1、消失了的恐龙(总第12课时)执教日期:课题:1、消失了的恐龙教学内容:p24---26教学目标:1、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

2、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3、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难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教学准备: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以及多媒体资料。

预习活动设计:1、用上网、查书籍等各种方式收集各种恐龙相关资料,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

检查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 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

二、交流探究、引导解疑:(一)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1 .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2 .学生分组讨论。

3 .学生汇报、交流。

(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 .我们的地球已有45 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 亿年的历史。

这38 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

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二)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1 .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 .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 .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相关的碟片4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5 .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 .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三)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 .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恐龙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每一只恐龙最独特的地方。

)2 .作为一名小考古学家,你们应该能粗略地描绘出内部的骨架结构。

分组活动,每个人试着画一画。

3 .出示各种骨架模型图片。

根据你刚才描绘的骨架请你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对应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

4 .交流、汇报,说说这样对应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1 .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2 .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

说说你的想法。

限时作业: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年被发现的。

①1822 ②1922 ③20102、对于恐龙化石的修整顺序是()。

①仔细清理②包装运输③把化石还原成骨架④除去化石上的沙土简述:请阐述你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的猜想。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总第13 课时执教日期:课题: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内容:p27---3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产生问题的过程。

3、意识到对问题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

难点: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图片、、骨头或树叶、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橡皮泥、贝壳、骨头或树叶预习活动设计:通过上网查阅等方法收集有关化石的图片、介绍的资料等,通过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检查预习情况。

教学内容:知道化石的形成、制作化石模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 .谈话: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化石。

我们先来看一看。

2 .出示各种化石图片或实物。

3 .你认识这是哪些生物的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学生简单介绍,老师介绍。

二、交流探究、引导解疑:(一)认识什么是化石。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是什么化石。

2、学生交流,并说出推断依据。

3、小结: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二)认识化石的形成及被发现的过程。

1 .出示化石形成图,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又是怎样发现的2 .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化石形成的过程。

(恐龙身体的哪部分会被保存下来)3 .介绍恐龙化石的形成以及被发现的过程。

(三)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化石模型的制作过程,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

2、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注意的地方?3、学生交流。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 .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可见化石是多么的珍贵。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总第14 课时执教日期:教学内容:了解科学界对化石产生的困惑教学过程:(总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化石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内部构造,谁来说说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2、学生回答。

3、谈话:在地壳中,岩石可以根据年代划分为一层一层的,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

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中的特殊文字。

二、交流探究、引导解疑(一)认识化石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人们多化石的困惑。

1 .思考:为什么把地层比作是一本书,把化石比作书中的特殊文字?2 .谈话: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是那么容易。

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物进化感到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

我们再来看看科学家们产生了哪些困惑。

3 .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的五个困惑。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说说你们的想法。

(二)了解长颈鹿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假设:1 .谈话:对于长颈鹿长颈的原因科学家们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你能说说你的解释吗?2 .学生发表意见。

3 .谈话:同学们从课外书上了解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解释的?4 .阅读课文。

找一找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 .讲述:这两种解释都是科学家提出来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历史上引起过争论。

你赞成哪一种呢?说说理由。

6 .学生交流。

三、延伸拓展:课后继续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内容。

限时作业:一、填空题: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百万年前死亡的生物( )或( ),如骨髓、外壳、叶子、脚印等。

2.大自然中的化石有:( ) ( ) ( ) ( )等。

二、问答题:1、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生物,它们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依然存在,有的濒临灭绝。

你能分别举出几个例子吗?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总第15课时)执教日期:课题: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学内容:p32----34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2、知道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

3、了解达尔文的贡献。

4、了解进化论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难点:如何看待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

教学准备:达尔文进化论资料、图片,尺蠖蛾、极地狐狸、沙漠狐狸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预习活动设计:1、课前搜集了解有关达尔文的相关资料。

检查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 .出示达尔文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

你知道他吗?2 .请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同时准备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3 .交流:听了科学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4 .小结: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用进化论学说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儿起源,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释。

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二、交流探究、引导解疑(一)介绍达尔文。

达尔文最为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的巨著《物种起源》。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

1 .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