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合集下载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马克思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剩余价值理论(1)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2)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列宁主义列宁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的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导与练】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八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导与练】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八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本专题主要讲述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十月革 命 70 年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其基 本趋势是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从一 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1.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有 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1871 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地方政权,为国际 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和其他一 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 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 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 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
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 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上述材料均出自《共产党宣言》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中心内容。 (2)由材料二分析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根本的目 的是什么? (3)此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 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 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 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 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伟大的友谊
1.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的古典哲 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 主义加以批判和继承,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教训,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844 年,马克思 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中,第一次指明 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
【探究结论】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国际工 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并形成了不可抗拒的 历史潮流。 (2)《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 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 史使命。 (3)马克思主义不能局限于既有的理论形 态之中,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自身 的理论创造,力求成为引导世界潮流的时 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必修1历史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提纲

必修1历史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提纲

18课马克思主义诞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1、诞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三大工人运动: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思想基础:批判继承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三大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2)主观条件------实践活动:-①马、恩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②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2、诞生的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2)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1)国际: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国内:阶级矛盾2、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3.18—3.28)3、革命措施::(1)政治建设方面(2)社会经济方面:4、公社的最终结局:失败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无产阶级不够成熟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5、性质:无产阶级政权6、意义:(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了马克思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它的经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战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历史背景。

2、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背景和主要影响。

3、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教学重点】1、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过程。

3、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理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传播情况。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

2、学生研讨法。

3、活动探究法。

【教学资源】1、电子白板、投影仪等。

2、历史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国际工人歌曲,引起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的了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共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吗?2、课堂讲解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黑格尔哲学”的实践和改造出发,马克思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形成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大众理论。

这些理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

2)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在19世纪下半叶,全球各国工人阶级逐渐组织起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

这次大规模的运动被视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开始。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在各种不满和斗争的推动下,共产主义思想获得了一些关注,俄国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又进一步加强了共产主义的地位。

3、学生研讨请学生列举“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并让他们按照相关政权建立时间进行排列。

(答案: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以社会主义为发展阶段,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采取计划经济方式,实现公平和平等,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达到自由和幸福的境界。

政权依次为俄国,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等国家)4、活动探究请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展开探究,在课后汇报结果。

5、梳理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和活动探究,整理出共产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

【板书设计】马克思——唯物史观——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共产主义思想——苏维埃政权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公平和平等政权顺序:俄国,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等【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清晰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易错提醒]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1)空想性: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1)政权建设: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4.失败原因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

5.历史意义(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轻巧识记]巴黎公社[教材补遗]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时曾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篇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三、教学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问法为主;电脑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教师总结)欧仁#8226;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

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

(投影知识目标)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一理论来源(投影板书)1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 圣西门② 傅立叶③ 欧文2 德国的古典哲学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三个,先看空想社会主义。

大家看这一标题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① 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②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19世纪初,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与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投影三人图片,结合三人观点给学生介绍;投影“新和谐公社”蓝图,深化学生对欧文观点的理解。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空想社会主义;三大工人运动;马恩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巴黎公社的成立;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2、理解: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通过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观点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巴黎公社的学习,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B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和巴黎公社性质C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和史实性都较强,在讲述时应避免讲述式,多增加探讨式,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感知历史和历史知识不断积累中,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

D教学过程略述本章前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一位工人,你每天为资本家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工作环境恶劣,收入又低,政治上更是毫无权利可言。

资本家获得丰厚利润,但却没有提高工人的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

对此,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教师小结:当时的工人很想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于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并诞生了指导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

它在全世界无产阶级面前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第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案例1:千年伟人马克思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无疑就是“千年伟人”的评选。

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1999年秋天,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 )上经过反复评选,最终结果: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担。

在评选活动开始阶段,在评选活动开始阶段,爱因斯坦的票数领先。

爱因斯坦的票数领先。

在评选活动的后期,在评选活动的后期,评马克思为本千年最评马克思为本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票数直线上升,并遥遥领先于爱因斯坦。

美国纽约的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评论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事件。

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

这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说明马克思是千年伟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它的继承者对它的补充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及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一系列新课题,从而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帝国主义链条上的一个缺口,引领着20世纪整个世界格局的转变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重点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重点理解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言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1920 年年 8 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译者为陈望道。

【背景知识】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

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1843 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

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知识链接】1.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观点和学说。

2.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链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固有矛盾,揭示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坚定革命必胜信念, 号召世界无产者联合。
(1)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
代资本主义。
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阶级斗争
(3)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
(4)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
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的阐述了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
——G·D·H·柯尔
从19世纪初,傅立叶先后发表了《全世界和 谐》等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主 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 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 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
傅立叶不主张使用暴力,他相信资本家或权 贵人物会帮助实现他的改良计划,为此,他刊 登广告,说他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接见 答应出资创办“法朗吉”的富翁,他等了12年 ,可是没有一个富翁来问津。
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小结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最基本的前提)
马 克
历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
思条 主件
德意志古典哲学
义 的
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基础:马、恩进行实践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他 们(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未认真考虑过,他们对 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 点抱有模糊的期望。
——《全球通史》
“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是罗伯特·欧文,都根 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成为两个在经济上 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 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

高一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说课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一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说课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五单元说课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现代学来说,马克思对历史的主流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未来的道路有着重大意义。

小编准备了高一历史必修1 第五单元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825 年资本主义发生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3)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标】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一)诞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却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

2.阶级基础:欧洲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工人运动主要有、、,但是由于缺乏的指导,运动都失败了)。

3.理论来源:德国的、英国的、英法国的。

4.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二)诞生的标志1.1848年,《》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第一次较为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构建知识体系】【史料探究】材料一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要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三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1)以上材料出自哪一份文献,作者是谁?(2)概括上述材料的中心内容。

(3)此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矫正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D.发展教育事业2.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第三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弊端的暴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筹建政党的工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主要内容;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

二、要求学生认识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幸福呕心沥血的成果,它的诞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一国际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对当时的工人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它的失败说明历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所引用的材料,培养学生解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通过分析本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节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对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二、本课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教学设备CAI课件教学要点(板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前提:工业革命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理论来源:三大思想成果实践基础:马、恩活动(理论研究、建党实践)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第一国际①成立条件客观条件工人运动重新高涨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②成立:1864年9月伦敦③影响: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3.巴黎公社①背景国际背景:《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成立国内背景:民族矛盾_阶级矛盾激化②革命:1871年3月18日-1871年5月28日③措施政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监督铁路、军需生产④失败原因客观:敌人力量强大主观: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正常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未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孤军奋战根本:资本主义仍处在上升时期⑤历史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予以确认: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②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③导致社会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④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自由主义思潮代替了重商主义思想⑥环境污染。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时间:1848年(2)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 的客观规律。

揭示了 的历史使命。

号召 ,同 进行斗争。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________________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 1.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____________的武装。

2.成立(1)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国民自卫军占领城内战略要地。

(2)3月28日,巴黎人民通过选举建立了____________。

3.措施(1)时间:1871年5月下旬。

(2)原因⎩⎪⎨⎪⎧主观上: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 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客观上: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反动力量强大。

5.意义(1)巴黎公社是____________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了____________学说。

(3)其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运动的宝贵财富。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1)经济: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____________十分尖锐。

(3)国际:________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4)现实:__________后出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内涵: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社会历史是由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

”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5.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6. 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7.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8. 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9.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0.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属于对立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
11.划分阶级的依据是:经济地位
1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3.社会政治结构核心是:国家政权
14. 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5.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7.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8.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9.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20.生产力范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2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教育、管理
23. 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24.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5.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2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2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31.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2.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33. 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4.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35.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6. 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37.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38.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39.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0.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
41.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42. 关于社会发展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即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