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功》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1、1 功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二、夯实基础学前反馈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方向。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
新知学习1、力学中的功什么是功?阅读教材中前3自然段,完成下面填空:(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使物体在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___ _。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3)阅读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试着说一下怎样才算做功,并尝试判断正误。
①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重力做了功。
( )②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让记者拍照,运动员对杠铃没有做功。
( )2、功的计算(1)功的公式和单位:。
(2)计算李明做的功。
在平地上,李明用1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60 N的箱子,匀速前进了5m,请问小明做了多少功?3、能力提升1、力学中的“做功”(重点)问题1:结合课本图11、13进行分析,图中2人为什么没有做功?问题3:再列举两个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并试着分析问题4:归纳总结:(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2、功的计算(重、难点)【例】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30 kg的木箱,工人施加一水平拉力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10 m远的放箱处,已知木箱运动中所受阻力为木箱重的0、3倍,求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了多少功?工人对木箱做了多少功?(g取l0 N/kg)思考1:木箱所受重力和拉力的方向怎样?是否都对木箱做功?思考2:如何求力所做功的多少?4、知识梳理五、过关检测1、(经典好题★★)重100 N的物体在2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m,则拉力做功为 J,重力做功为 J,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
2、(改编题★★)水平地面上有一块重为2N的静止石块,一个小孩用10 N的力踢石块,使石块滑行了1m的距离,则小孩对石块所做的功是 J。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的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的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功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掌握力与位移的夹角对功的影响,能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功;
3.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功率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动能、势能等能量形式,为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作业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度调整作业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功》优秀教案
《功》教案设计
《功》检测展评
班级姓名第小组
一.检测目标:
1. 能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单位。
2. 能说出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 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题。
二.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完成以下问题:(完成时间8—10分钟)
1、功的概念:
2、功的公式:功的单位:符号
3、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二是。
4、联系有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说明,请指出以下几种情景中,
人做功了吗?为什么?
(a) 女孩将一箱报刊搬起来
(b) 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c) 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
(d) 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球在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5、小明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课桌推动了0.5m,则小明对课桌做了多少功?
6、小华同学将100N的课桌匀速举高0.5m, 则小明对课桌做了多少功?(思考:这两题相同吗?)
7.在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上推车,如果所用的推力相同并通过相同的距离,则推力对车所做的功是( )
A.一样大
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功较多
C.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功较多 D.要由小车通过的时间来决定 8.(选做题)小明用200N的力将一个重5N的足球踢到20m远的地
方,则小明对足球做的功是()
A.100J
B.200J
C.4000J
D.无法确定
E.0J
三.学习反思(温馨提示,可以从这节课中我有了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等方面进行思考)。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初中物理《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
(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二)功的计算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导学案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第一节功【第十周课案1】使用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读中初悟1、导入部分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自主探究展示1)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部分,然后分小组交流展示二、思中生成1、合作交流(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部分)学生结合教材分组开展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部分2、小组展示(小组推荐同学展示,教师适时点评)三、练中拓延1、独立或合作完成拓展延伸部分2、组间展示(学生个性独立展示,教师补充、总结)附:课案可以不只是一页。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第一节功【学案10.1】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学习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八年物理第十一章导学案
11.3、动能和势能导学案一、知识要点(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a、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b、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c、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物体质量m/kg 速度v/(m/s)动能E/J牛约600 约0.5 约75中学生约50 约6 约900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上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速度。
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二、巩固练习1.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2.势能包含势能和势能两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的大小与有关.3.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4.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如果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如果没有,说明原因.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____________;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____________;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_____________;④弹簧:_____________;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_____________;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___________.⑦高速升空的火箭 . ⑧被拉弯的钢板尺 .⑨被水电站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 . ⑩空中下落的皮球 .5.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飞得快.6.如果卡车空载和满载时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具有的动能.停放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 该卡车下山时具有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如图1所示,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 中, 能逐渐增大, 能逐渐减小。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3.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三、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3.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四、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 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对力对物体做功的理解。
【导入】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 介绍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实例分析】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讨论】【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与功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结】【作业】1.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新课导入】1. 介绍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实例分析】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讨论】【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
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与功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结】【作业】1.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力的作用效果【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新课导入】1. 介绍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三种作用: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
【实例分析】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功的原理及应用(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
11.4功的原理及应用一、学习目标1.知道功的原理的内容及物理意义。
2.知道轮轴的构造及其作用。
3.知道斜面的构造及其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一)学习要点:功的原理的本质。
(二)学习难点:功的原理的应用,轮轴、斜面本质应用。
三、学习过程【课标解读】1.知道什么叫做功的原理,以及功的原理的本质是什么。
课标2.知道轮轴的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要求3.知道斜面的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功的原理本质。
中考2.轮轴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热门3.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贮备】熟习已学简单机械的规律和特色机械分类能否省力、省距离、或省功运用名称1.省力杠杆 1. 省力、费距离、不省功 1. 用起子拧螺钉杠2. 费劲杠杆 2. 费劲、省距离、不省功 2. 用垂钓杆垂钓杆3. 等臂杠杆 3. 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劲、 3. 用天平测质量不费距离;不省功滑 1. 定滑轮 1. 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劲、 1. 旗杆顶端上的轮不费距离;不省功滑轮2. 动滑轮 2. 省力、费距离、不省功 2.3. 滑轮组 3. 省力、省距离;不省功 3.吊车上用的滑轮【课前热身】1.设杠杆的动力臂为 L1,阻力臂为 L2,动力为 F1,阻力为 F2,则:( 1)当 L1>L2时,杠杆省力,但 ______距离;(2)L1< L2时,杠杆费劲,但 _____距离;(3)当L1= L2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此类杠杆叫做_______杠杆,照实验用来丈量质量的工具 ________就是依据这种杠杆的原理制成的。
2.定滑轮实质上是 ________杠杆,使用它 ______省力,但能够改变力的________;动滑轮本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的_____倍杠杆,使用它省 ________的力,但不可以改变 _____________;滑轮组既能 _________,又能改变 ______________,并有着宽泛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课例-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课例-教科版《功》课前分析:【教材分析】《功》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
从内容来看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新授课,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功和功率。
物理概念的教学几乎遍及每一节初中物理课。
功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描述力的另一种效果的物理量,本节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介绍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教材的编排符合,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程序:包括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在引入和形成概念后,进而加以巩固和深化。
教材中对两个物理量的引入都源自生活实例,建立的过程又是通过学生观察或是新旧知识的类比,最终又回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巩固。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大致在15岁左右,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物理学中功与能量紧密结合,功是过程量,能量是状态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在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
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三维目标:1. 通过分组观察、比较、讨论,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理解功大小的计算公式、单位,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自读、思考、讨论、实践,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善于观察和探索的习惯;树立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2.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动能和势能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Ek=1/2mv2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Ep=mgh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①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5、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6、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有力,但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有力无距)②通过了距离,但在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有距无力)③有力且通过距离,但力和距离的方向相互垂直。
(力距垂直)7、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功率定义式匀速运动时导出公式P=Fv8、功和能的关系①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②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了变化,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9、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C。
(1)让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滚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大小跟__的关系;(3)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功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的原理及应用?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性认识功的原理。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计算机械做的功和不使用做的功。
教课要点、难点:1、理解功的原理。
经过实验,设置物理情形,培育学生疏析概括的能力。
2、利用机械做的功,不使用机械做的功。
教课过程:一、复习发问1、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入、发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能否是也能省功呢?2、组织学生达成课本本节实验 l、2。
学生自己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1〕明的确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高重物时能不可以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能否相等。
第1 页〔2〕明的确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14—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均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14—5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色得出。
钩码重G=mg。
3〕丈量砝码提高的高度和手挪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开端地点。
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高砝码到必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地点,求出砝码高升的高度h〔米〕和手挪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视不计,由于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3—4、图13—5组装实验器械,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
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预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说明:利用杠杆提高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便用杠杆不可以省功。
第2 页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便用动滑轮也不可以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二、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不可以省功。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
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二是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 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外力作用而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 W = F s。
3.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4. 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即 P = W / t。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2. 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和功率的实际例子,如运动员举重、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和功率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板书设计:板书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示例。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5m所做的功。
(2)计算一个功率为20W的机器在10s内所做的功。
2. 答案:(1)功 = 10N 5m = 50J(2)功 = 20W 10s = 200J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锻炼、工业生产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通用7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本节课我们生活中重要现象-功板书:第一节功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练习投影出示尝试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
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4、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
最后归纳小结: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1、下列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导学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导学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生活中大量实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时,该力才对物体做了功。
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能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
很多学生对于功的计算只关注力和距离,而忽略了物体移动距离是否沿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一种模型,即物体在受到力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才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再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如铅球、哑铃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有关。
在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再让学生体验测量直接提4个钩码上升5cm做的功。
这样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功的概念,使思路清晰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力的测量、判断物体的移动距离及其测量方法已经了解,但往往对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导致功的计算产生错误,本课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归纳,及实验测量,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功,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功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功导学案一、力的概念及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体现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用矢量来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传递的力,如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非接触力则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和静电力。
二、力的计算及力的平衡1.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代表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平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运动,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如果它们之间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力的平衡。
三、力的合成及分解1.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根据合力的几何方法进行计算。
2. 力的分解对于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两个分力,这种分解力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四、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可以通过F=ma的公式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五、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类型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三类,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情况来分类。
2. 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速度表示物体的位移变化率,加速度则表示速度变化率。
六、物理量的测量1. 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体性质的量,通常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
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3、应
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
功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三、先学先思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②。
2、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的单位是:。
3、功的原理是。
4、轮轴由两个不等的固定在组成;大的称为,小的称为。
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①;②。
5、斜面是一个与的倾斜平面。
四、后教后导
(一)探究功的原理
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
但是能省功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1、要把重为G的物体运到高为h的地方,有什么办法?
①人直接拿上去,人做的功W1= ;
②用动滑轮(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将重物提升h,拉力F做的功W2= ;
2、分析与总结:①使用动滑轮能,但不能。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这个结论称为。
注意: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思考:既然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
(二)探究轮轴的特点
阅读教材91—92页,回答下列问题:
1、轮轴是的变形,支点是,动力臂是,阻力臂是。
2、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
①;②。
3、思考:
①怎样使用轮轴省力?;②怎样使用轮轴省距离?;
③使用轮轴能否省功?这是因为;④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转动一周,重物上升的高度h= (轮的半径为R,轴的半径为r)。
4、轮轴的应用有
(三)探究斜面的特点
1、如图,一光滑斜面长为L,高为h,物体重为G,F
为沿斜面向上拉物体的力,利用斜面将重物匀速拉到
斜面顶端做的功W1= ,如果不用斜
面,直接将重物举高h做的功W2= ,由
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则F= 。
2、分析得出结论: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斜面能够;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时,斜面越长,越。
3、斜面的应用有
五、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使用省力的机械就能省功,但要费距离 ( )
(2)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不省功 ( )
(3)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 )
(4)只要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就可以研制出省功的机械 ( )
2、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原理,它的内容是。
使用机械的目的是省或者省,但不能省。
3、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在不考虑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总是能够省力的有:__________。
(A) 杠杆; (B) 定滑轮; (C) 动滑轮; (D) 轮轴; (E) 斜面
4、一光滑斜面高h=1m,长L=4m,重200N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运动到斜面顶端,由功的原理可知:F=____N,斜面对重物的摩擦力为____N,若斜面高度不变,要使拉力更小些,则必须使斜面的长度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5、山区里常常可看见挑夫挑着重物上山,在斜坡上走S形路线,他们这是为了()
A.使人做的功少一点B.使人省力一些
C.这是他们的习惯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把一重物从底端分别沿如下左图所示的BA、CA、DA三个光滑斜面推向顶端A,推力所做的功分别是W B、W C、W D,则它们的关系是。
7、如上右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W1=W2,P1<P2
B、F1>F2,W1>W2,P1>P2
C、F1<F2,W1<W2,P1<P2
D、F1<F2,W1=W2,P1>P2
8、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则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为。
9、用一个动滑轮(不计滑轮重)把货物吊起10 m高,人拉绳子做的功是200 J,则该货物重是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m。
10、盘山公路总是筑得盘旋曲折,这是因为
11、已知光滑斜面的高为h,长为L。
请利用功的原理推导: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推上去,所用的推力F是多大?
七、我有话说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