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重难点题型 考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到里边直接测,于是拿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把两根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那么△OAB≌△OCD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答案:A解析:OC=OA,∠AOB=∠COD,OB=OD,根据SAS得:△OAB≌△OCD.则AB=CD.故选A.2、作∠AOB的平分线时,以O为圆心,某一长度为半径作弧,与OA,OB分别相交于C,D,然后分别以C,D 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使两弧在∠AOB的内部相交于一点,则这个适当的长度()A.大于12CD B.等于12CD C.小于12CD 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根据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即可判断.因为分别以C,D为圆心画弧时,要保证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一点,所以半径应大于12C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如图,在△ABC中,∠B=40°,∠C=60°,AD平分∠BAC交BC于点D,在AB上截取AE=AC,则∠EDB的度数为()A.30°B.20°C.10°D.15°答案:B解析:利用已知条件证明△ADE≌△ADC(SAS),得到∠DEA=∠C,根据外角的性质可求∠EDB的度数.解:∵AD是∠BAC的平分线,∴∠EAD=∠CAD在△ADE和△ADC中,{AE=AC∠EAD=∠CADAD=AD,∴△ADE≌△ADC(SAS),∴∠DEA=∠C=60°,∵∠B=40°,∠DEA=∠B +∠EDB,∴∠EDB=60°−40°=20°;故选:B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ADE≌△ADC.4、下列四个选项图中,与题图中的图案完全一致的是()A.B.C.D.答案:A解析:根据全等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进行分析判断.解:将原图绕其中心顺时针旋转144度后,可以和A中的图形重合;原图通过旋转变换不能得到与B、C、D中的图形重合,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形的识别,通过旋转找出原图与选项中的图形重合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两座建筑物AB,CD相距160km,小月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ts后她到达点E,此时她仰望两座建筑物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建筑物AB的高为60m,小月行走的速度为1m/s,则小月行走的时间t的值为()答案:A解析:首先证明∠A=∠DEC,然后可利用AAS判定△ABE≌△ECD,进而可得EC=AB=60m,再求出BE的长,然后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可得时间.解:∵∠AED=90°,∴∠AEB+∠DEC=90°,∵∠ABE=90°,∴∠A+∠AEB=90°,∴∠A=∠DEC,在△ABE和△ECD中{∠B=∠C∠A=∠DEC AE=ED,∴△ABE≌△ECD(AAS),∴EC=AB=60m,∵BC=160m,∴BE=100m,∴小华走的时间是100÷1=100(s),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正确判定△ABE≌△ECD.6、如图,在△ABC中,AQ=PQ,PR=PS,若PR⊥AB,PS⊥AC,垂足分别为点R,S,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PR≌△QPS.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C.①②D.①③答案:C解析:先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可得角、边对应相等,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从而得出平行关系即可解题.如图在RT△APR和RT△APS中,PS=PR,AP=AP,∴RT△APR≅RT△APS,∴AS=AR,①正确;因为AQ=PQ∴∠PAQ=∠QPA,又因为∠PAQ=∠PAR,∴∠PQC=∠PAQ+∠QPA=∠BAC,∴QP∥AR,②正确;△ BRP和△QPS中只有一个条件PR=PS,没有别的条件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③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RT△APR≅RT△APS 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EF过▱ABCD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E,交BC于F,若▱ABCD的周长为18,OE=1.5,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为()A.14B.13C.12D.10答案:C解析:∵平行四边形ABCD∴AD∥BC,AD=BC,AO=CO ∴∠EAO=∠FCO∵在△AEO和△CFO中,{∠AEO=∠CFO AO=CO ∠AOE=∠COF∴△AEO≌△CFO∴AE=CF,EO=FO=1.5∵C四边形ABCD=18∴CD+AD=9∴C四边形CDEF=CD+DE+EF+FC=CD+DE+EF+AE=CD+AD+EF=9+3=12.故选C小提示:本题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全等,解题关键是将四边形CDEF的周长进行转化.8、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A.1:1:1B.1:2:3C.2:3:4D.3:4:5答案:C解析:过点O作OE⊥AC于点E,作OF⊥AB于点F,作OG⊥BC于点G,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OF=OG,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解:如图,过点O作OE⊥AC于点E,作OF⊥AB于点F,作OG⊥BC于点G,∵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OE=OF=OG,∴S△ABO:S△BCO:S△CAO=AB:BC:CA=20:30:40=2:3:4,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填空题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DE、AF交于点G,AF的中点为H,连;③HD//BG;④△ABG∽△DH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请接BG、DH.给出下列结论:①AF⊥DE;②DG=85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①④解析:证明△ADF≌△DC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余角的性质得到∠DGF=90°,可判断①,再利用三角形等积法AD×DF÷AF可算出DG,可判断②;通过AB≠AG,得到∠ABG和∠AGB不相等,则∠AGB≠∠DHF,可判断③;再证明∠HDF=∠HFD=∠BAG,求出AG,DH,HF,可判定△ABG~△DHF,可判断④.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C=∠BCD=90°,AD=CD,∵E和F分别为BC和CD中点,∴DF=EC=2,∴△ADF≌△DCE(S A S),∴∠AFD=∠DEC,∠FAD=∠EDC,∵∠EDC+∠DEC=90°,∴∠EDC+∠AFD=90°,∴∠DGF=90°,即DE⊥AF,故①正确;∵AD=4,DF=1CD=2,2∴AF=√42+22=2√5,∴DG=AD×DF÷AF=4√5,故②错误;5∵H为AF中点,∴HD=HF=1AF=√5,2∴∠HDF=∠HFD,∵AB//DC,∴∠HDF=∠HFD=∠BAG,∵AG=√AD2−DG2=8√5,AB=4,5∴△ABG~△DHF,故④正确;∴∠ABG=∠DHF,而AB≠AG,则∠ABG和∠AGB不相等,故∠AGB≠∠DHF,故HD与BG不平行,故③错误;所以答案是:①④.小提示: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0、如图是工人师傅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 ________cm.答案:45解析:利用SAS证明△ABC≌△DEF,即可得△DEF的周长=△ABC的周长=24cm.再由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DEF的周长+△ABC的周长-CF即可求解.∴BC=EF.在△ABC和△DEF中,AB=DE,∠B=∠E,BC=EF,∴△ABC≌△DEF(SAS),∴△DEF的周长=△ABC的周长=24cm.∵CF=3cm,∴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DEF的周长+△ABC的周长-CF=24+24-3=45cm.故答案为4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BC≌△DEF得到△DEF的周长=△ABC的周长=24cm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如图,AB=AD,AC=AE,∠1=∠2,求证:BC=DE.证明:∵∠1=∠2(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BAC=________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AB=________,∠BAC=________,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DE_______答案:∠1∠3∠2∠3∠DAE BAC DAE AD∠DAE AE△BAC△DAE 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析:根据“边角边”证明△BAC≌△DAE即可.解:证明:∵∠1=∠2(已知)∴∠1+∠3=∠2+∠3,即∠BAC=∠DAE,在△BAC和△DAE中,AB=AC,∠BAC=∠DAE,AC=AE,∴△BAC≌△DAE.(SAS)∴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答案是:∠1;∠3;∠2;∠3;∠DAE;BAC;DAE;AD;∠DAE;AE;△BAC;△DAE;S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小明与小红玩跷跷板游戏,如果跷跷板的支点O(即跷跷板的中点)至地面的距离是50cm,当小红从水平位置CD下降30cm时,这时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___cm.答案:80解析:根据题意可得:OF=OG,OC=OD,利用已知条件判断出△OFC≌△OGD,得到CF=DG,即可求出答案. ∵O是FG和CD的中点∴OF=OG,OC=OD在△OFC和△OGD中{OF=OG∠FOC=∠GODOC=OD∴△OFC≌△OGD(SAS)∴CF=DG又DG=30cm∴CF=DG=30cm∴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支点到地面的高度+CF=50+30=80cm故答案为8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应用,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加以论证,最后进行求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13、如图,在ΔABC中,AB=AC,点D,E都在边BC上,∠BAD=∠CAE,若BD=9,则CE的长为_______.答案:9.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有AB=AC,∠BAD=∠CAE,∠ABD=∠ACE,所以△ABD≅△ACE(ASA),所以BD=EC,EC=9.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题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答案:见解析解析:先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根据BD平分∠ABC,可得∠ABD=∠EBD,根据{AB=EB∠ABD=∠EBDBD=BD,可判定△ABD≌△E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ED,∠A=∠BED.再根据AD=CD,等量代换可得ED=C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EC=∠C.由∠BED+∠DEC=180°,可得∠A+∠C=180°.证明: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如图所示, ∵BD平分∠ABC,∴∠ABD=∠EBD,在△ABD和△EBD中,{AB=EB∠ABD=∠EBDBD=BD,∴△ABD≌△EBD(SAS),∴AD=ED,∠A=∠BED.∵AD=CD,∴ED=CD,∴∠DEC=∠C.∵∠BED+∠DEC=180°,∴∠A+∠C=18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5、如图,已知AB=AC,AD=AE,BD=CE,求证:∠3=∠1+∠2.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利用SSS可证明△ABD≌△ACE,可得∠BAD=∠1,∠ABD=∠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3=∠BAD+∠ABD,即可得结论.在△ABD和△ACE中,{AB=ACAD=AEBD=CE,∴△ABD≌△ACE,∴∠BAD=∠1,∠ABD=∠2,∵∠3=∠BAD+∠ABD,∴∠3=∠1+∠2.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及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

全等三角形重点题型(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重点题型(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确实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别离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别离相等。

一样,若是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别离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那个地址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必然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别离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利用一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

3.性质一、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大体方式步骤:1.确信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2.回忆三角形判定公理,弄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初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详细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初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详细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一讲全等三角形性质图形全等: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和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DEF∆。

ABC∆≅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已知:如图,AB=AD,AC=AE,BC=DE,∠EAC=300,则∠DAB的大小为例2.如图,在平面上将△ABC绕B点旋转到△A’BC’的位置时,AA’∥BC,∠ABC=70°,则∠CBC’为________度.例3.如图,在△ABC中,∠A:∠B:∠C=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 C.2:3 D.1:4课堂练习:∆的是( )1.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A. AB=3,BC=4,CA=8B.AB=4,BC=3,∠A=300C. ∠C=600,∠B=450,AB=4D.∠C=900,AB=62.如图∠1=∠2=200,AD=AB,∠D=∠B,E在线段BC上,则∠AEC=()A.200B.700C.500D.8003.已知:如图,△ABC≌△DEF,AC∥DF,BC∥EF.则不正确的等式是()A.AC=DFB.AD=BEC.DF=EFD.BC=EF4.如图,△BCD≌△CBE,BC=6,CE=5,BE=4,则CD的长是()A.4 B.5 C.6 D.无法确定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度数是()A.72°B.60°C.58°D.50°6.如图,将Rt△ABC(其中∠B=340,∠C=900)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 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最小等于()A.560B.680C.1240D.18007.如图,△ABE≌△ACD,∠B=50°,∠AEB=60°,则∠DAC的度数等于()A.120° B.70° C.60° D.50°8.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则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全等.9.如图,△ABD≌△ACE,且∠BAD和∠CAE,∠ABD和∠ACE,∠ADB和∠AEC是对应角,则对应边_______.10.如图,△ABC≌△DBC,且∠A和∠D,∠ABC和∠DBC是对应角,其对应边:______,对应角:_________.11.如图,△ABO≌△CDO,OA=2,AB=4,BO=3,则DC= ,OC= ,OD= .12.如图,△ABC≌△DEF,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B=320,∠A=680,AB=13cm,则∠F=______度,DE=______cm.13.已知△ABC≌△DEF,∠A=52°,∠B=67°BC=15cm则∠F=_____,FE=_____cm.14.如图,P是正△ABC内的一点,若将△PAB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P/AC,则∠PAP/的度数为________.15.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大小为_________16.如图所示,,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则的度数为17.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n 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18.如图,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0,得到△A /B /C, A /B /交AC 乎点D ,已知∠A /DC=90°,求∠A 的度数.19.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 ∠的度数为x ,∠ADE 的度数为y ,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 或y 的代数式表示)(3)∠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20.如图所示,已知△ABC ≌△FED ,且BC =ED ,那么AB 与EF 平行吗?为什么?ABC ADE △≌△105ACB AED ∠=∠=15CAD ∠=30B D ∠=∠=1∠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A.4个B.3个C.2个D.1个3.已知△ABC 与△DEF 全等,∠A=∠D=90°,∠B=37°,则∠E 的度数是( )A.37°B.53°C.37°或63°D.37°或53°4.如果D 是中BC 边上一点,并且,则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5.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0到△OCD 的位置,已知∠AOB=450,则∠AOD ( )A.550B.450C.400D.3507.如图,△ABE ≌△ACD,AB=AC,BE=CD, ∠B=50°,∠AEC=120°,则∠DAC 的度数等于( )A.120°B.70°C.60°D.50°8.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A. 15°B. 20°C. 25°D. 30°9.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中线,∠ADC =45°,把△ADC 沿AD 对折,使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则图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 ) A. △ADC B. △BDC ´ C. △ADC ´ D. 不存在6.如图,已知AB=AC ,AD=AE ,∠BAD=25°,则∠CAE=ABC △ADB ADC △≌△ABC△7.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8.已知:如图,△ABE≌△ACD,∠B=∠C,则∠AEB=_______,AE=______.9.如图:△ABC≌△DCB,AB和DC是对应边,∠A和∠D是对应角,则其它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ABC≌△DEF,BC∥EF,∠A=∠D,BC=EF,则另外两组对应边是____,另外两组对应角是____.11.已知:如图,△OAD≌△OBC,且∠O=70°,∠C=25°,则∠AEB=________度.12.如图所示,△ABD≌△ACE,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AB=8,BD=7,AD=6,则BE的长是___13.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______度.14.如图所示,已知△ABC≌△ADE,BC的延长线交DE于F,∠B=∠D=25°,∠ACB=∠AED=105°,∠DAC=10°,则∠DFB为15.如图,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0,则∠APD等于1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____17.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能力提高:1.长为L 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 的取值范围为( ) A.64l l x ≤< B.84l l x ≤< C.64l l x << D.84l l x << 2.已知△ABC ≌△A ′B ′C ′,△ABC 的三边为3、m 、n ,△A ′B ′C ′的三边为5、p 、q ,若△ABC 的各边都是整数,则m+n+p+q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3.如图,△ABC ≌△ADE ,∠DAC=60°,∠BAE=100°,BC 、DE 相交于点F ,则∠DFB 的度数是4.下图是由全等的图形组成的,其中AB =3cm ,CD =2AB ,则AF =__________.AB C D E F5.如图,△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 的度数为6.如图,矩形ABCD 沿AM 折叠,使D 点落在BC 上的N 点处,如果AD=7cm,DM=5cm, ∠DAM=39°,则AN= cm, NM= cm, ∠NAB= .7.如图所示,△ABC 绕顶点A 顺时针旋转,若∠B =40°,∠C =30°.(1)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旋转后的△AB'C'的顶点C'与原三角形的顶点B 和A 在同一直线上?(原△ABC 是指开始位置)(2)再继续旋转多少度时,点C 、A 、C'在同一直线上?8.如图, 在ABCD中, 将△ABE沿BE翻折, 点A落在CD边上, 成为点F, 如果△DEF和△BCF的周长分别是8cm和22cm, 求FC的长度。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考点与题型归纳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考点与题型归纳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考点与题型归纳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考点归纳考点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考点三、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二:【题型归纳】题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已知,,AE BD AC BC DF EF =⊥⊥,垂足分别为点,C F ,且BC EF =.求证:ABC DEF ∆≅∆题型二:SAS的判定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8°,求∠BDE的度数.题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3.如图,∆ABC中,AC=CB,∠ACB=90°,D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E在BC边上,连接AE,DE,BD,AE=BD,∆≅∆(1)求证:ACE BCD(2)若∠CAE=15°,求∠EDB的度数.4.如图,AD为ABC的高,AD=BD,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FD=CD.(1)求证:BFD≌ACD;(2)判断B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三:基础巩固和培优一、单选题1.如图,∠ABD =∠EBC ,BC =BD ,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 ≌△EBD ,所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 .∠A =∠EB .BA =BEC .∠C =∠D D .AC =DE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A .BD DC =,AB AC =B .ADB ADC ∠∠=,BD DC =C .B C ∠=∠,BAD CAD ∠=∠D .B C ∠=∠,BD DC =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证明ABC DCB △≌△的是( )A .AB =DC ,AC =DB B .AB =DC ,∠ABC =∠DCBC .BO =CO ,∠A =∠D D .AB =DC ,∠ACB =∠DBC4.如图,BE=CF ,AB=DE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以推证△ABC ≌△DEF ()A .BC=EFB .∠A=∠DC .AC//DFD .∠B=∠DEF5.如图,∆ABC 的面积为102cm ,BP 平分∠ABC ,AP 垂直于BP 于P .连接CP ,若∆ACP 的面积为22cm ,则∆ABP 的面积为( )A .12cmB .22cmC .32cmD .42cm6.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增加以下条件:①AB =AC ;②∠B =∠C ;③AD ⊥BC ;④ABD ACD S S ,其中能使BD =CD 的条件有 (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如图,已知AE=CF ,∠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 ≌△CBE 的是( )A .∠B=∠DB .BE=DFC .AD=CBD .AD ∥BC8.如图,在△ABC 和△DEC 中,已知CB C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C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A .AB DE =,B E ∠=∠ B .AB DE =,AC DC =C .AB DE =,AD ∠=∠ D .A D ∠=∠,BE ∠=∠9.如图,90ACB ∠=︒,AC=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是点D 、E .若AD=6,BE=2,则DE 的长是( )A .2B .3C .4D .510.如图,△ABC 的面积为1cm 2,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0.4 cm 2B .0.5 cm 2C .13 cm 2D .0.6 cm 2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CB ,∠ABC =90°,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BE =BD ,连接AE 、DE 、DC .若∠CAE =25°,则∠BDC =_____.12.在△ABC 和△A ′B ′C ′中,若∠A =∠A ′,AB =A ′B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_____,使得△ABC ≌△A ′B ′C ′.13.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B,AC上的点,若∠B=∠C,BF=CD,BD=CE,∠EDF =56°,则∠A=_____°.14.如图,已知在ABC中,PR⊥AB于R,PS⊥AC于S,PR=PS,∠1=∠2,则四个结论:①AR=AS;②PQ∥AB;≌;④BP=CP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③BPR CPS15.如图,在△ABC 中,AB=AC=12,BC=8,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 个单位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以每秒x 个单位的速度由C 点向A 点运动.当△BPD 与以C、Q、P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x 的值为_____.三、解答题1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CD∥AB,∠ABC的平分线与∠BC 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BF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连接CE.求证:(1)△BCE是等腰三角形.(2)BC=AB+CD17.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 =DF,BE=CF.求证:△ABC ≌△DEF;18.如图,D为△ABC外一点,∠DAB=∠B,CD⊥AD,∠1=∠2,若AC=7,BC=4,求AD的长.19.如图,在△ABC中,AB<AC,边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C的外角∠CAM平分线于点D,垂足为E,DF⊥AC于点F,DG⊥AM于点G,连接CD.(1)求证:BG=CF;(2)若AB=10cm,AC=14cm,求AG的长.20.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点D,BE⊥MN于点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DE、AD、BE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这个数量关系,不要证明.10 / 26参考答案题型归纳1.证明:,AC BC DF EF ⊥⊥ 90C F ︒∴∠=∠=AE BD =AB DE ∴=在Rt ABC ∆和Rt DEF ∆中AB DEBC EF =⎧⎨=⎩()Rt ABC Rt DEF HL ∴∆≅∆ 2.解:(1)证明:∵AE 和BD 相交于点O , ∴∠AOD =∠BOE .在△AOD 和△BOE 中,∠A =∠B ,∴∠BEO =∠2. 又∵∠1=∠2,∴∠1=∠BEO ,∴∠AEC =∠BED .在△AEC 和△BED 中,A BAE BE AEC BED∠=∠⎧⎪=⎨⎪∠=∠⎩∴△AEC ≌△BED (ASA ).(2)∵△AEC ≌△BED ,∴EC =ED ,∠C =∠BDE .在△EDC 中,∵EC =ED ,∠1=48°,∴∠C =∠EDC =66°,∴∠BDE =∠C =66°.3.(1)证明:在Rt △ACE 和Rt △BCD 中,AC BCAE BD =⎧⎨=⎩,∴△ACE ≌△BCD (HL );(2)∵△ACE ≌△BCD ,∠CAE=15°,∴CE=CD,∠CBD=∠CAE=15°∴∠CDE=∠CED ,∵∠ACB=90°,∴∠CED=45°,∵∠CED 为△BDE 的外角,∴∠EDB=∠CED-∠CBD=45°-15°=30°.4.证明:(1)在△BDF 和△ADC 中,90ADBD ADCBDF CD DF , ∴△BDF≌△ADC(SAS );(2)BE⊥AC,理由如下:∵△BDF≌△ADC,∴∠DAC=∠DBF,∵∠DAC+∠C=90°,∴∠DBF+∠C=90°,∴∠BEC=90°,∴BE⊥AC.三:基础巩固和培优1.D解:∵∠ABD =∠EBC ,BC=BD ,∴∠ABC=∠EBD ,A.当添加∠A=∠E 时,可根据“AAS”判断△ABC ≌△EBD ,故正确;B.当添加BA=BE 时,可根据“SAS”判断△ABC ≌△EBD ,故正确;C.当添加∠C=∠D 时,可根据“ASA”判断△ABC ≌△EBD ,故正确;D.当添加AC =DE 时,无法判断△ABC ≌△EBD ,故错误;故选:D .2.D解:A 、因为BD DC =,AB AC =,又因为AD=AD ,所以ABD ≌ACD (SSS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因为ADB ADC ∠∠=,BD DC =,又因为AD=AD ,所以ABD ≌ACD (SAS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因为B C ∠=∠,BAD CAD ∠=∠,又因为AD=AD ,所以ABD ≌ACD (AAS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因为B C ∠=∠,BD DC =,AD=AD ,这是边边角,不能证明ABD ≌ACD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D解:AB =DC ,AC =DB ,BC =BC ,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能推出ABC DCB △≌△ ,故A 选项错误;AB =DC ,ABC DCB ∠=∠,BC =CB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 DCB △≌△ ,故B 选项错误;在△AOB 和△DOC 中,AOB DOCA D OB OC∠=∠⎧⎪∠=∠⎨⎪=⎩,∴AOB DOC △≌△ (AAS ),∴AB =DC ,∠ABO =∠DCO ,∵OB =OC ,∴∠OBC =∠OCB ,∴∠ABC =∠DCB ,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 BC CB =⎧⎪∠=∠⎨⎪=⎩, ∴ABC DCB △≌△(SAS ),能推出ABC DCB △≌△,故C 选项错误;BC =CB ,AB =DC ,∠ACB =∠DBC ,SSA 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ABC DCB △≌△,故D 选项正确.故选D .4.D解:∵BE =CF ,∴BC =EF ,又∵AB=DE ,A 、添加BC =EF 不能证明△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B 、添加∠A =∠D 不能证明△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C 、添加AC ∥DF 可得∠ACB =∠F ,不能证明△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D 、添加∠B=∠DEF 可利用SAS 判定△ABC ≌△DEF ,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5.C解:延长AP 交BC 于D ,∵BP 平分∠ABC ,AP ⊥BP ,∴∠ABP=∠DBP ,∠APB=∠DPB=90°,在△ABP 与△DBP 中,ABP DBPPB PB APB DPB∠∠⎧⎪⎨⎪∠∠⎩===,∴△ABP ≌△DBP (ASA ),∴AP=PD ,S △PBD =S △ABP∴2ACP PCD S S ∆∆==2cm∴S △ABD =10-4=62cm ,∴△ABP 的面积=3cm 2,故选:C .6.D解:∵AD 平分∠BAC ,∴∠BAD=∠CAD ,∵AB=AC ,AD=AD ,∴△BAD ≌△CAD (SAS ),∴BD=CD ,故①符合题意;∵∠B=∠C ,AD=AD ,∴△BAD ≌△CAD (AAS ),∴BD=CD ,故②符合题意;∵AD ⊥BC ,∴∠ADB=∠ADC=90°,∵AD=AD ,∴△BAD ≌△CAD (ASA ),∴BD=DC ,故③符合题意;∵ABD ACD S S ,∴BD=DC ,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③④都可以得到BD=CD ;故选D .7.C解:∵AE=CF ,∴AE+EF=CF+EF ,∴AF=CE ,A 、∠B=∠D ,∠AFD=∠CEB ,AF=CE ,满足AAS ,能判定△ADF ≌△CBE ;B 、BE=DF ,∠AFD=∠CEB ,AF=CE ,满足SAS ,能判定△ADF ≌△CBE ;C 、AD=CB ,AF=CE ,∠AFD=∠CEB ,满足SSA ,不能判定△ADF ≌△CBE ;D 、AD ∥BC ,则∠A=∠C ,又AF=CE ,∠AFD=∠CEB ,满足ASA ,能判定△ADF ≌△CBE ; 故选:C .8.C解:∵CB=CE.∴当AB DE =,B E ∠=∠时,满足SAS ,可证△ABC ≌△DEC ,故A 不符合题意; 当AB DE =,AC DC =时,满足SSS ,可证△ABC ≌△DEC ,故B 不符合题意;当AB DE =,A D ∠=∠时,满足是ASS ,不能证明△ABC ≌△DEC ,故C 符合题意; 当A D ∠=∠,B E ∠=∠时,满足AAS ,可证△ABC ≌△DEC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解:∵90ACB ∠=︒,∴∠ACD+∠ECB=90º,∵AD CE ⊥,BE CE ⊥,∴∠ADC=∠CEB=90º,∴∠ECB+∠CBE=90º,∴∠ACD=∠CBE ,在△ACD 和△CBE 中,∵∠ADC=∠CEB=90º,∠ACD=∠CBE ,AC=BC ,∴△ACD ≌△CBE (AAS ),∴AD=CE=6,CD=BE=2,∴ED=EC-CD=6-2=4.故选择:C .10.B解:如图,延长AP 交BC 于T .∵BP ⊥AT ,∴∠BPA =∠BPT =90°,∵BP =BP ,∠PBA =∠PBT ,∴△BPA ≌△BPT (ASA ),∴PA =PT ,∴S △BPA =S △BPT ,S △CAP =S △CPT ,∴S △PBC =12S △ABC =12=0.5,故选:B .11.70°解: ∵∠ABC=90°,∴∠CBD=∠ABC =90°,在Rt △ABE 与Rt △CBD 中,BE BDCBD ABC AB BC=⎧⎪∠=∠⎨⎪=⎩∴△ABE ≌△CBD ,∴∠AEB=∠BDC ,∵AB=BC ,∴∠BAC=∠ACB=45°,∵∠AEB 为△AEC 的外角,∠CAE=25°,∴∠AEB=∠ACB+∠CAE=45°+25°=70°,∴∠BDC=70°.故答案为:70°.12.∠B =∠B ′或∠C =∠C ′或AC =A ′C ′.解: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 =∠A ′, 当添加∠B =∠B ′可利用“ASA ”判断△ABC ≌△A ′B ′C ′; 当添加∠C =∠C ′可利用“AAS ”判断△ABC ≌△A ′B ′C ′; 当添加AC =∠A ′C ′可利用“SAS ”判断△ABC ≌△A ′B ′C ′. 故答案为:∠B =∠B ′或∠C =∠C ′或AC =A ′C ′. 13.68°.解:在△BDF和△CED中∵BF=CD ,∠B=∠C ,BD =CE ,∴△BDF ≌△CED (SAS ),∴∠BFD=∠CDE ,∠BDF=∠CED ,∴∠BDF+∠CDE=180º-∠EDF=180º-56º=124º,∴∠BFD+∠BDF=∠BDF+∠CDE=124º,∴∠C=∠B=180º-∠BFD-∠BDF=56º,∴∠A=180º-∠B-∠C=180º-56º-56º=68º.故答案为:68º.14.①② 解:在Rt APR ∆和Rt APS ∆中,PS PR AP AP =⎧⎨=⎩, Rt APR Rt APS ∴∆≅∆,()HLAR AS ∴=,①正确,∴1BAP ∠=∠,12∠=∠,2BAP ∴∠=∠,//QP AB ∴,②正确,BRP ∆和QSP ∆中,只有一个条件PR PS =,再没有其余条件可以证明 BRP QSP ∆≅∆,故③④错误; 故答案是:①②.15.2 或 3解:设经过 t 秒后,使△BPD 与△CQP 全等. ∵AB =AC =12,点 D 为 AB 的中点.∴BD =6.∵∠ABC =∠ACB .∴要使△BPD 与△CQP 全等,必须 BD =CP 或 BP =CP . 即 6=8﹣2t 或 2t =8﹣2t .1t =1,2t =2.当t =1 时,BP =CQ =2,2÷1=2. 当t =2 时,BD =CQ =6,6÷2=3. 即点 Q 的运动速度是 2 或 3,故答案为:2 或 3.16.解:(1)∵BF 平分∠ABC , ∴12ABF CBF ABC ∠=∠=∠,∵CD ∥AB ,∴ABF E ∠=∠,∴E CBF ∠=∠,∴BC=CE ,∴△BCE 是等腰三角形.(2)∵CF 平分∠BCE , ∴12BCF BCE ∠=,∵CD ∥AB ,∴180ABC BCE ∠+∠=︒,∴90CBF BCF ∠+∠=︒,∴90BFC ∠=︒,即 CF ⊥BE ,又BC=CE ,∴BF=EF ,在△ABF 和△DEF 中,∵ABF EAFB DFE BF EF∠=∠⎧⎪∠=∠⎨⎪=⎩,∴△ABF ≌△DEF ;∴AB=DE ,∴BC=CE=DE+CD=AB+CD ,因此 BC=AB+CD .17.解:证明:∵BE =CF ,∴BE +EC =CF +EC ,∴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AC DF BC EF=⎧⎪=⎨⎪=⎩,∴△ABC ≌△DEF (SSS ).18.解:证明:延长AD ,BC 交于点E .∵CD ⊥AD ,∴∠ADC =∠EDC =90°.在△ADC 和△EDC 中12ADC EDCCD CD ∠=∠⎧⎪=⎨⎪∠=∠⎩,∴△ADC≌△EDC(ASA).∴∠DAC=∠DEC,AC=EC,AD=ED.∵AC=7,∴EC=7.∵BC=4∴BE=11∵∠DAB=∠B,∴AE=BE=11.∴AD=5.5.答:AD的长为5.5.19.解:(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DB.∵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DG⊥AB,DF⊥CA,∴DF=DG .∵DE 垂直平分BC ,∴DC=DB ,在Rt △CDF 与Rt △BDG 中DF DG DC DB=⎧⎨=⎩ ∴Rt △CDF ≌Rt △BDG (HL ),∴BG=CF .(2)解:∵∠GAD=∠FAD ,∠AGD=∠AFD ,AD=AD , ∴在△ADG 与△ADF 中GAD FAD AGD AFD AD AD ∠=∠⎧⎪∠=∠⎨⎪=⎩∴△ADG ≌△ADF (AAS ),∴AG=AF ,∵BG=CF∴AG=()()111410222AC AB -=-=(cm). 20.解:(1)证明:∵AD ⊥MN ,BE ⊥MN , ∴∠ADC =∠CEB =90°,∴∠DAC+∠ACD =90°,∵∠ACB =90°,∴∠BCE+∠ACD =90°,∴∠DAC =∠BCE ,在△ADC 和△CEB ,ADC CEBDAC ECB AC CB∠=∠⎧⎪∠=∠⎨⎪=⎩,∴△ADC ≌△CEB (AAS ), ∴CD =BE ,AD =CE ,∴DE =CE+CD =AD+BE ;(2)证明:∵AD ⊥MN ,BE ⊥MN , ∴∠ADC =∠CEB =90°, ∴∠DAC+∠ACD =90°, ∵∠ACB =90°,∴∠BCE+∠ACD =90°,∴∠DAC =∠BCE ,∵AC=BC ,∴△ADC ≌△CEB ,∴CD =BE ,AD =CE ,∴DE =CE ﹣CD =AD ﹣BE ;(3)解:DE =BE ﹣AD ,理由如下:∵AD ⊥MN ,BE ⊥MN ,∴∠ADC =∠CEB =90°, ∴∠DAC+∠ACD =90°, ∵∠ACB =90°,∴∠BCE+∠ACD =90°,∴∠DAC=∠BCE,∵AC=BC,∴△ADC≌△CEB,∴CD=BE,AD=CE,∴DE=BE﹣AD.。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包括八年级人教版上下两册知识内容-非常完整)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包括八年级人教版上下两册知识内容-非常完整)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个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12类题型清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12类题型清单)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题型清单)01思维导图02知识速记一、全等图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五、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六、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七、角平分线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如图,ABD ≌ CDB ,且 AB 和 CD 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和CDB 的面积相等
A
D
B. ABD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 ABD = C + CBD
B
C
D.DAD//BC 且 AD=BC
3.如图, ABC ≌ BAD ,A 和 B 以及 C 和 D 分别是对应点,如果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边”或“SSS”.
AB = DE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BC = EF
AC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 ABC ≌ ADC ,点 B 与点 D 是对应点, BAC = 26 ,且 B = 20 , SABC = 1,求 CAD , D, ACD 的度数及 ACD 的面积.
数及 BC 的长.
E
F
A
BC
D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11.如图,在 ABC与ABD 中,AC=BD,AD=BC,求证: ABC ≌ ABD
D A
C B
全等三角形(一)作业
1.如图, ABC ≌ CDA ,AC=7cm,AB=5cm.,则 AD 的长是( )
求证:(1) DE ⊥ AB ; (2)BD 平分 ABC (角平分线的相关证明及性质)
B
A E
D
C
【巩固练习】 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②若两个图形的
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③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难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难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难题) 【1 】1.在等边ABC ∆的双方AB ,AC 地点直线上分离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60MDN ∠=︒,120BDC ∠=︒,BD CD =,探讨:当点M N ,分离爱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BN MN ,,之间的数目关系. 图①M NDCBA 图②MND CBA⑴如图①,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目关系式_________; ⑵如图②,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猜测(1)问的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测并加以证实;2.如图,ABC ∆的边BC 在直线l 上,AC BC ⊥,且AC BC =;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 =.⑴在图1中,请你经由过程不雅察.测量,猜测并写出AB 与AP 所知足的数目关系和地位关系;⑵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地位时,EP 交AC 于点Q ,贯穿连接AP ,BQ .猜测并写出BQ 与AP 所知足的数目关系和地位关系,请证实你的猜测;⑶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3的地位时,EP 的延伸线交AC 的延伸线于点Q ,贯穿连接AP ,BQ .你认为⑵中所猜测的BQ 与AP 的数目关系和地位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实;若不成立,请解释来由.图⑴lPC (F )B A (E )图⑵Q ←lPFE C B A图⑶←QAEB CFPl3.已知,在ABC ∆中,ACB ∠为锐角,D 是射线BC 上一动点(D 与C 不重合),认为AD 一边向右侧作等边ADE ∆(C 与E 不重合),衔接CE .⑴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1所示),则直线BD 与直线CE 所夹锐角为度;⑵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伸线上时(如图2所示),你在⑴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解释来由;⑶若ABC ∆不是等边三角形,且BC AC >(如图3所示).试探讨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你在⑴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解释来由;若不成立,请指出当ACB ∠知足什么前提时,能使⑴中的结论成立,并解释来由.图1F ED CB A图2BC D F AE图3BC FA3.(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 AD B D =∠=∠=︒,,E F 、分离是边BC CD 、上的点,且12EAF =BAD ∠∠.求证:EF BE FD =+;EFDCBA(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80AB AD B+D =∠∠=︒,,E F 、分离是边BC CD 、上的点,且12EAF BAD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必证实.EFD CBA(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180B ADC ∠+∠=︒,E F ,分离是边BC CD ,延伸线上的点,且12EAF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实;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实.EFDCBA4.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伸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假如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依据△ACD ≌△BCE,得出AD=BE,AM=BN;又△AMC ≌△BNC,可得CM=CN,∠ACM=∠BCN,证实∠NCM=∠ACB=60°即可证实△CMN 是等边三角形;)5.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离等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断定BE .CD .BC 的数目关系,并加以证实.DOECB A6.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地点直线上的随意率性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等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如何的数目关系?8.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认为D 极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离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9.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10.点M,N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B边上活动,BD=DC,∠BDC=120°,∠MDN=60°,求证MN=MB+NC.B MN MD CBA。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BAD=∠CAEB.∠BAD=∠CDEC.DA平分∠BDED.AC=DE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E,∠BAC=∠DAE,AB=AD,∠E=∠C,再逐个判断即可.解:A.∵△ABC≌△ADE,∴∠BAC=∠DAE,∴∠BAC−∠DAC=∠DAE−∠DAC,∴∠BAD=∠CA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ABC≌△ADE,∴∠C=∠E,∵∠AOE=∠DOC,∠E+∠CAE+∠AOE=180°,∠C+∠COD+∠CDE=180°,∴∠CAE=∠CDE,∵∠BAD=∠CAE,∴∠BAD=∠CD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BC≌△ADE,∴∠B=∠ADE,AB=AD,∴∠B=∠BDA,∴∠BDA=∠ADE,∴AD平分∠BD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BC≌△ADE,∴BC=DE,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A.符合判定SA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必须有边的参与,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判定AA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判定SS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AS、ASA、HL,注意:AAS、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利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3、小明同学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小明说:“射线OP就是∠BOA的角平分线.”他这样做的依据是()A.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C.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D.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答案:A分析:过两把直尺的交点P作PF⊥BO与点F,由题意得PE⊥AO,因为是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可得PE=PF,再根据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可得OP平分∠AOB如图所示:过两把直尺的交点P作PF⊥BO与点F,由题意得PE⊥AO,∵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PE=PF,∴OP平分∠AOB(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一判定定理.4、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DF⊥AB于点F,DE=5,DF=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F=1B.DC=3C.AE=5D.AC=9答案: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D=DF=3,故B正确;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得到AE=DE=5,故C正确;由此判断D正确;再证明△BDF≌△DEC,求出BF=CD=3,故A错误.解: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F⊥AB,∴CD=DF=3,故B正确;∵DE=5,∴CE=4,∵DE//AB,∴∠ADE=∠DAF,∵∠CAD=∠BAD,∴∠CAD=∠ADE,∴AE=DE=5,故C正确;∴AC=AE+CE=9,故D正确;∵∠B=∠CDE,∠BFD=∠C=90°,CD=DF,∴△BDF≌△DEC,∴BF=CD=3,故A错误;故选:A.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证明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记各知识点并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CE=BD,若∠CBD=20°,则∠A的度数为()A.20°B.40°C.60°D.70°答案:B分析:由BD、CE是高,可得∠BDC=∠CEB=90°,可求∠BCD=70°,可证Rt△BEC≌Rt△CDB(HL),得出∠BCD =∠CBE=70°即可.解:∵BD、CE是高,∠CBD=20°,∴∠BDC=∠CEB=90°,∴∠BCD=180°﹣90°﹣20°=70°,在Rt△BEC和Rt△CDB中,,{CE=BDBC=CB∴Rt△BEC≌Rt△CDB(HL),∴∠BCD=∠CBE=70°,∴∠A=180°﹣70°﹣70°=4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掌握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6、如图,为测量桃李湖两端AB的距离,南开中学某地理课外实践小组在桃李湖旁的开阔地上选了一点C,测得∠ACB的度数,在AC的另一侧测得∠ACD=∠ACB,CD=CB,再测得AD的长,就是AB的长.那么判定△ABC≌△ADC的理由是()A.SASB.SSSC.ASAD.AAS答案:A分析:已知条件是∠ACD=∠ACB,CD=CB,AC=AC,据此作出选择.解:在△ADC与△ABC中,{CD=CB∠ACD=∠ACBAC=AC.∴△ADC≌△ABC(SAS).故选:A.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做题时注意选择.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BAC=∠DAE=90°,BD,CE交于点F,连接AF,下列结论:①BD=CE;②BF⊥CF;③AF平分∠CAD;④∠AFE=45°.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①证明△BAD≌△CA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②由△BAD≌△CAE可得∠ABF=∠ACF,再由∠ABF+∠BGA=90°、∠BGA=∠CGF证得∠BFC=90°即可判定;③分别过A作AM⊥BD、AN⊥CE,根据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和BD=CE,证得AM=AN,即AF平分∠BFE,即可判定;④由AF平分∠BFE结合BF⊥CF即可判定.解:∵∠BAC=∠EAD∴∠BAC+∠CAD=∠EAD+∠CAD,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 ∠BAD=∠CAE,AD=AE∴△BAD≌△CAE∴BD=CE故①正确;∵△BAD≌△CAE∴∠ABF=∠ACF∵∠ABF+∠BGA=90°、∠BGA=∠CGF∴∠ACF+∠BGA=90°,∴∠BFC=90°故②正确;分别过A作AM⊥BD、AN⊥CE垂足分别为M、N ∵△BAD≌△CAE∴S△BAD=S△CAE,∴12BD⋅AM=12CE⋅AN∵BD=CE∴AM=AN∴AF平分∠BFE,无法证明AF平分∠CAD.故③错误;∵AF平分∠BFE,BF⊥CF∴∠AFE=45°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的和差等知识,其中正确应用角平分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A.AC=DE B.∠BAD=∠CAE C.AB=AE D.∠ABC=∠AED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ABC≌△ADE,∴AC=AE,AB=AD,∠ABC=∠ADE,∠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90°,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BC于点M、N.分别以点M、MN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P,过点P作线段BD,交AC于点D,过点D作N为圆心,以大于12∠ABC;③BC=BE;④AE=BE中,一定正确的是()DE⊥AB于点E,则下列结论①CD=ED;②∠ABD=12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A分析:由作法可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②正确,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①正确,由HL可得Rt△BDC≌Rt△BDE,故BC=BE,③正确,解:由作法可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②正确,∵∠C=90°,∴DC⊥BC,又DE⊥AB,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ED,故①正确,在Rt△BCD和Rt△BED中,,{DE=DCBD=BD∴△BCD≌△BED,∴BC=BE,故③正确.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画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0、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答案: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即可.解: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可以利用SAS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可以利用AAS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可以利用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不可以利用AAA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AC平分∠BAD,∠B+∠D=180°,CE⊥AD于点E,AD=18cm,AB=11cm,那么DE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cm.答案:3.5分析:过C点作CF⊥AB于F,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F=CE,再证明Rt△ACE≌Rt△ACF得到AF=AE,证明△CBF≌△CDE得到BF=DE,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利用AF=AE得到11+DE=18-DE,从而可求出DE的长.解:过C点作CF⊥AB于F,如图,∵AC平分∠BAD,CE⊥AD,CF⊥AB,∴CF=CE,在Rt△ACE和Rt△ACF中,,{AC=ACCF=CE∴Rt△ACE≌Rt△ACF(HL),∴AF=AE,∵∠ABC+∠D=180°,∠ABC+∠CBF=180°,∴∠CBF=∠D,在△CBF和△CDE中,{∠CBF=∠D∠CFB=∠CEDCF=CE,∴△CBF≌△CDE(AAS),∴BF=DE,∵AF=AE,∴AB+BF=AD-DE,即11+DE=18-DE,∴DE=3.5cm.所以答案是:3.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2、如图,四边形ABCD中,∠BAC=∠DA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使△ABC≌△ADC.答案:∠D=∠B(答案不唯一)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解:添加的条件为∠D=∠B,理由是:在△ABC和△ADC中,{∠BAC =∠DAC∠D =∠B AC =AC,∴△ABC ≌△ADC (AAS ),所以答案是:∠D =∠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13、如图,OP 平分∠MON,PE ⊥OM 于点E ,PF ⊥ON 于点F ,PE =PF,OA =OB ,则图中有_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答案: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E =P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解:如图,OP 平分∠MON,PE ⊥OM 于点E ,PF ⊥ON 于点F ,PE =PF ,∴∠1=∠2,在△AOP 和△BOP 中,{OA =OB ,∠1=∠2,OP =OP ,∴△AOP ≌△BOP (SAS ),∴AP =BP ,在Rt △EOP 和Rt △FOP 中,{PE =PF ,OP =OP,∴Rt △EOP ≌Rt △FOP (HL ),在Rt △AEP 和Rt △BFP 中,{PA =PB,PE =PF,∴Rt △AEP ≌Rt △BFP (HL ),∴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5分析:过D 作DE ⊥AB 于E ,由△DAE ≌△DAC 得到DE 的长,进而解答;解:如图,过D 作DE ⊥AB 于E ,△DAE 和△DAC 中,AD 平分∠BAC ,则∠DAE =∠DAC ,∠DEA =∠DCA =90°,DA =DA ,∴△DAE ≌△DAC (AAS ),∴DE =DC =2,∴△ABD 的面积=12×AB ×DE =12×5×2=5,所以答案是: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 )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 =BC ,D 为△ABC 内一点,且∠BCD =∠CAD ,若CD =4,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8分析:由线段CD 的长求ΔBCD 的面积,故过B 作CD 的垂线,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S ΔBCD =12×CD ×BE ,再由题中的∠BCD =∠CA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即可求证ΔACD ≌ΔCBE ,最后由CD =BE =4即可求解. 解:过点B 作CD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ACB =90°∴∠BCD +∠ACD =90°∵∠BCD =∠CAD∴∠ACD +∠CAD =90°∴∠ADC =90°∵BE ⊥CD∴∠E =90°∴∠BCD +∠CBE =90°∴∠ACD =∠CBE∵AC =CB∴ΔACD ≌ΔCBE∴CD =BE =4∴SΔBCD=12×CD×BE=12×4×4=8故答案是:8.小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辅助线的画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属于中档难度的几何证明题.解题的关键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画出合适的辅助线.解答题16、已知:等腰Rt△ABC和等腰Rt△ADE中,AB=AC,AE=AD,∠BAC=∠EAD=90°.(1)如图1,延长DE交BC于点F,若∠BAE=68°,则∠DFC的度数为;(2)如图2,连接EC、BD,延长EA交BD于点M,若∠AEC=90°,求证:点M为BD中点;(3)如图3,连接EC、BD,点G是CE的中点,连接AG,交BD于点H,AG=9,HG=5,直接写出△AEC的面积.答案:(1)68°;(2)见解析;(3)36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D=∠C=45°,对顶角∠AQD=∠CQF,则∠DAC=∠DFC,根据∠DAE=∠CAB即可的∠DFC=∠BAE;(2)过点B作ME的垂线交EM的延长线于N,证明△AEC≌△BNA,得AE=BN,进而可得AD=NB,再证明△DAM≌△BNM即可得证点M为BD中点;(3)延长AG至K,使得GK=AG=9,连接CK,设AE交BC于点P,先证明△ABE≌△ACD,进而证明△AEG≌△KCG,根据角度的计算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D=∠KCA,进而证明△ABD≌△CAK,再根据∠CAG=∠ABD,∠BAC=90°,证明AH⊥BD,根据已知条件求得S△ABD最后证明S△AEC=S△ABD即可.(1)设DF交AC于Q,如图1,∵△ABC是等腰Rt△ABC和△ADE是等腰Rt△ADE∴∠D=∠C=45°∵∠AQD=∠CQF∵∠DAQ=180−∠D−∠AQD,∠QFC=180−∠C−∠CQF∴∠DAQ=∠QFC∵∠BAC=∠EAD=90°即∠BAE+∠EAQ=∠EAQ+∠QAD∴∠BAE=∠QAD∴∠DFC=∠BAE∵∠BAE=68°∴∠DFC=68°故答案为68°(2)如图2,过点B作ME的垂线交EM的延长线于N,∴∠N=90°∵∠AEC=90°∴∠N=∠AEC∵∠BAC=90°∴∠EAC+∠NAB=90°∵∠NAC+∠ACE=90°∴∠NAB=∠ECA∵△ABC是等腰Rt△ABC和△ADE是等腰Rt△ADE∴AB=AC,AD=AE 又∵AC=AB∴△AEC≌△BNA∴NB=AE∵AE=AD∴AD=NB∵∠DAE=90°∴∠DAM=90°∴∠DAM=∠N又∵∠DMA=∠BMN∴△DAM≌△BNM∴DM=BM即M是BD的中点(3)延长AG至K,使得GK=AG=9,连接CK,设AE交BC于点P,如图∵∠BAC=∠EAD=90°即∠BAE+∠EAC=∠EAC+∠CAD∴∠BAE=∠CAD∵△ABC是等腰Rt△ABC和△ADE是等腰Rt△ADE∴AB=AC,AE=AD在△ABE与△ACD中,{AE=AD∠BAE=∠CAD AB=AC∴△ABE≌△ACD(SAS)∴S△ABE=S△ABD,BE=CD∵G点是EC的中点∴EG=GC∵∠AGE=∠KGC,AG=GK∴△AGE≌△KGC(SAS)∴AE=CK,∠AEG=∠KCG∴AE=KC=AD,∠ACK=∠ACB+∠BCE+∠KCG=45°+∠AEC+∠BCE=45°+∠ABC+∠BAP=90°+∠BAE=∠BAD∴△AKC≌△ABD(SAS)∴BD=AK=18,∠CAK=∠ABD∵∠BAG+∠CAG=90°∴∠ABD+∠BAG=90°即∠AHB=90°∵AG=9,HG=5∴AH=AG−HG=9−5=4∴S△ABD=12BD⋅AH=12×18×4=36∵S△AEC=S△AEG+S△AGC=S△GCK+S△AGC=S△ACK=S△ABD=36∴S△AEC=3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构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BD上一点,∠A=∠BEC,∠ABD=∠BCE,且AD=BE.(1)证明:①△ABD≅△ECB;②AD≌BC;(2)若BC=15,AD=6,请求出DE的长度.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9分析:(1)①由ASA证明全等即可,②由①可证明;(2)由△ABD≌△ECB可证DE=BD-BE=15-6=9.(1)解:证明:①在△ABD和△ECB中,{∠A=∠BEC∠ABD=∠BCEAD=BE,∴△ABD≌△ECB(ASA),②由①得:△ABD≌△ECB∴∠ADB=∠EBC,∴AD∥BC;(2)∵△ABD≌△ECB,BC=15,AD=6,∴BD=BC=15,BE=AD=6,∴DE=BD-BE=15-6=9.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ABD≌△ECB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1,已知ΔABC中,∠ACB=90°,AC=BC,BE、AD分别与过点C的直线垂直,且垂足分别为E,D.(1)猜想线段AD、DE、B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2)如图2,当过点C的直线绕点C旋转到ΔABC的内部,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①线段AD、DE、B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直接写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改变,请说明理由;②若AD=2.8,DE=1.5时,求BE的长.答案:(1)DE=AD+BE,证明见解析(2)①发生改变,DE=AD−BE;②1.3分析:(1)证明ΔACD≅ΔCBE,可得AD=CE,CD=BE,即可求解;(2)①证明ΔACD ≅ΔCBE ,可得AD =CE ,CD =BE , 即可求解;②由①可得DE =AD −BE ,从而得到BE =AD −DE ,即可求解.(1)解:DE =AD +BE , 理由如下:∵BE 、AD 分别与过点C 的直线垂直,∴∠BEC =∠ADC =90°,∴∠ACD +∠CAD =90°,∵∠ACB =90°,∴∠ACD +∠BCE =90°,∴∠CAD =∠BCE ,在ΔACD 和ΔCBE 中,{∠ADC =∠BEC∠CAD =∠BCE AC =BC,∴ΔACD ≅ΔCBE (AAS ),∴AD =CE ,CD =BE ,∵ DE =EC +CD ,∴DE =AD +BE ;(2)解:①发生改变.∵BE 、AD 分别与过点C 的直线垂直,∴∠BEC =∠ADC =90°,∴∠ACD +∠CAD =90°,∵∠ACB =90°,∴∠ACD +∠BCE =90°,∴∠CAD =∠BCE ,在ΔACD 和ΔCBE 中,{∠ADC =∠BEC∠CAD =∠BCE AC =BC,∴ΔACD≅ΔCBE(AAS),∴AD=CE,CD=BE,∵DE=CE-CD,∴DE=AD−BE;②由①知:DE=AD−BE,∴BE=AD−DE=2.8−1.5=1.3,∴BE的长为1.3.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重难点题目

八年级数学重难点题目

八年级数学重难点题目一、三角形全等证明类题目。

1. 如图,在△ABC和△DEF中,AB = DE,∠A = ∠D,AC = DF。

求证:△ABC≌△DEF。

解析:在△ABC和△DEF中,已知AB = DE,∠A = ∠D,AC = DF。

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边角边”(SAS),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所以可以得出△ABC≌△DEF。

2. 已知:如图,∠1 = ∠2,∠3 = ∠4,求证:AC = AD。

解析:因为∠3 = ∠4,所以∠ABC = ∠ABD(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ABC和△ABD中,∠1 = ∠2,AB = AB(公共边),∠ABC = ∠ABD。

根据“角边角”(ASA)判定定理,可得△ABC≌△ABD,所以AC = AD。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类题目。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

解析:当80°角为顶角时,顶角度数就是80°;当80°角为底角时,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则顶角为180° - 80°×2 = 20°。

所以顶角度数为80°或20°。

4. 已知:在△ABC中,AB = AC,D是AB上一点,DE⊥BC,E是垂足,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D = AF。

解析:因为AB = AC,所以∠B = ∠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因为DE⊥BC,所以∠B + ∠BDE = 90°,∠C+∠F = 90°。

又因为∠BDE = ∠ADF(对顶角相等),所以∠ADF = ∠F,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 = AF。

三、勾股定理应用类题目。

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全等三角形知识树及重难点

全等三角形知识树及重难点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独立思维能力较差 动手操作能力相对稍强 推理能力较弱。
编者意图
说学情
1.给学生提供探索学习交流 的时间和空间。 2.注意加强直观性。 3.注意突出重点内容 。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 地思考和表达。注重几何 语言的教学及概念间的联 系。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 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 利用三角形全等进 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 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2、过程与方法: (1)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 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 ,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 过程。 (3)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 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 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感觉。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 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 行证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 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 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 方法。在第三节,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利用角的 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 对应高相等
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SAS
ASA 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
SSS
HLΒιβλιοθήκη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 角的平分线上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和条件以及所学知识的综 合应用 。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证明 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 证明的格式,并能灵活运用。

初二数学八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复习和常考题型练习

初二数学八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复习和常考题型练习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

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5.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6。

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06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重点突破学问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重点)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备注: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需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2.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学问点二证题的思路(难点)考查题型一利用SAS推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典例1(2024惠州市期末)如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 AB、CD上的一点,且DF=BE. 求证:AF=CE.【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由SAS证明△ADF≌△CBE,即可得出AF=CE.【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 =∠B =90°,AD =BC ,在△ADF 和△CBE 中,AD BCD B DF BE⎧⎪∠∠⎨⎪⎩===,∴△ADF ≌△CBE (SAS ),∴AF =CE .变式1-1(2024·丹江口市期末)如图,点E,F 在AB 上,,,AD BC A B AE BF =∠=∠=.求证:ADF BCE ∆≅∆.【答案】详见解析【分析】 先将转化为AF =BE ,再利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详解】证明:因为AE =BF ,所以,AE +EF =BF +EF ,即AF =BE ,在△ADF 和△BCE 中,AD BCA B AF BE=⎧⎪∠=∠⎨⎪=⎩所以,ADF BCE ∆≅∆变式1-2(2024·武汉市期中)已知:如图,点C 为AB 中点,CD=BE ,CD∥BE.求证:△ACD≌△CB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CD∥BE,∴∠ACD=∠B..∵点C 为AB 中点,∴AC=CB.又∵CD=BE,∴△ACD≌△CBE(SAS )变式1-3(2024·兰州市期末)如图,△ABC 中,AB=AC ,点E ,F 在边BC 上,BE=CF ,点D 在AF 的延长线上,AD=AC ,(1)求证:△ABE ≌△ACF ;(2)若∠BAE=30°,则∠ADC= °.【答案】(1)证明见解析;(2)75.【分析】(1)依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ACF ,然后利用SAS 证明△ABE ≌△ACF 即可;(2)依据△ABE ≌△ACF ,可得∠CAF=∠BAE=30°,再依据AD=A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DC 的度数.【详解】(1)∵AB=AC ,∴∠B=∠ACF ,在△ABE 和△ACF 中,AB AC B ACF BE CF =⎧⎪∠=∠⎨⎪=⎩,∴△ABE ≌△ACF (SAS );(2)∵△ABE ≌△ACF ,∠BAE=30°,∴∠CAF=∠BAE=30°,∵AD=AC ,∴∠ADC=∠ACD ,∴∠ADC=280013︒-︒=75°, 故答案为75.考查题型二 利用ASA 推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典例2(2024·玉林市期中)如图,∠A =∠B ,AE =BE ,点D 在 AC 边上,∠1=∠2,AE 和BD 相交于点O . 求证:△AEC ≌△BED ;【答案】见解析【分析】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推断△AEC≌△BED;【详解】∵AE 和BD 相交于点O ,∴∠AOD=∠BOE.在△AOD 和△BOE 中,∠A=∠B,∴∠BEO=∠2.又∵∠1=∠2,∴∠1=∠BEO,∴∠AEC=∠BED.在△AEC 和△BED 中,A B AE BEAEC BED ∠∠⎧⎪⎨⎪∠∠⎩===∴△AEC≌△BED(ASA ).变式2-1(2024·楚雄州期末)如图,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如图所示,点E 在△ABC 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F ,若∠1=∠3,∠E=∠C,AE =AC ,求证:△ABC≌△ADE.证明:∵∠E=∠C(已知),∠AFE=∠DFC( ),∴∠2=∠3( ),又∵∠1=∠3( ),∴∠1=∠2(等量代换),∴__________+∠DAC=__________+∠DAC(), 即∠BAC=∠DAE,在△ABC和△ADE中∵()()()E CAE ACBAC DAE∠=∠⎧⎪=⎨⎪∠=∠⎩已知已知已证∴△ABC≌△ADE().【答案】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已知;∠1;∠2;等式的性质;ASA 【详解】解:∵∠E=∠C(已知),∠AFE=∠DFC(对顶角相等),∴∠2=∠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1=∠3(已知),∴∠1=∠2(等量代换),∴∠1+∠DAC=∠2+∠DAC(等式的性质),即∠BAC=∠DAE.在△ABC和△ADE中,∵E CAE ACBAC DAE∠=∠⎧⎪=⎨⎪∠=∠⎩(已知)(已知)(已证),∴△ABC≌△ADE(ASA).变式2-2(2024·德州市期末)如图,AB=AC,AB⊥AC,AD⊥AE,且∠ABD=∠ACE. 求证:BD=CE .【答案】见解析.【分析】先求出∠CAE=∠BAD再利用ASA证明△ABD≌△ACE,即可解答【详解】∵AB⊥AC,AD⊥AE,∴∠BAE+∠CAE=90°,∠BAE+∠BAD=90°,∴∠CAE=∠BAD.又AB=AC,∠ABD=∠ACE,∴△ABD≌△ACE(ASA).∴BD=CE.考查题型三利用AAS推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典例3(2024·黄石市期中)如图,在ABCD中,经过A,C两点分别作AE⊥BD,CF⊥BD,E,F为垂足.(1)求证:△AED≌△CFB;(2)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BC,∠CBF=∠ADE,再依据垂线的性质可得∠CFB=∠AED=90°,再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角边)来证明即可;(2)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F,再由AE⊥BD,CF⊥BD可得AE∥CF,依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CBF=∠ADE,∵AE⊥BD,CF⊥BD,∴∠CFB=∠AED=90°,∴△AED≌△CFB(AAS).(2)证明:∵△AED≌△CFB,∴AE=CF,∵AE⊥BD,CF⊥BD,∴AE∥C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变式3-1(2024·兴义市期末)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BCE=∠ACD=90°,∠BAC=∠D,BC=CE.(1)求证:AC =CD ;(2)若AC =AE ,求∠DEC 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112.5°.【分析】()1依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24∠=∠,结合条件BAC D ∠=∠,再加上BC CE =, 可证得结论; ()2依据90ACD AC CD ∠=︒=,,得到145D ∠=∠=︒, 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567.5∠=∠=︒, 由平角的定义得到1805112.5DEC ∠=︒-∠=︒.【详解】() 1证明:90BCE ACD ∠=∠=︒,2334,∴∠+∠=∠+∠ 24∴∠=∠,在△ABC 和△DEC 中,24BAC D BC CE ∠=∠⎧⎪∠=∠⎨⎪=⎩,AC CD ∴=;(2)∵∠ACD =90°,AC =CD ,∴∠1=∠D =45°,∵AE =AC ,∴∠3=∠5=67.5°,∴∠DEC =180°-∠5=112.5°.变式3-2(2024·温州市期中)如图,已知A ,F ,E ,C 在同始终线上,//AB CD ,ABE CDF ∠=∠,AF CE =.试说明:ABE CDF ∆≅∆.【答案】见解析;【分析】由AB ∥CD 可得∠BAC =∠DCA ,由AF =CE 可得AE =CF ,由AAS 可得△ABE ≌△CDF .【详解】证明∵AB CD ∕∕,∴BAC ACD ∠=∠∵AF CE =,∴AF EF CE EF +=+,即AE FC =.在ABE ∆和CDF ∆中,BAC ACD ABE CDF AE CF ∠=∠⎧⎪∠=∠⎨⎪=⎩,∴ABE CDF ∆∆≌(AAS )考查题型四 利用SSS 推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典例4(2024·德州市期中)已知:如图,AB =AC ,BD =CD ,DE ⊥AB ,垂足为E ,DF ⊥AC ,垂足为F .求证:DE =DF .【答案】见解析【分析】连接AD ,利用“边边边”证明△ABD 和△ACD 全等,再依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证明.【详解】证明:如图,连接AD ,在△ABD 和△ACD 中,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SSS ),∵DE ⊥AB ,DF ⊥AC ,∴DE =D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变式4-1(2024·阳泉市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D 上,求证:∠1=∠2.【答案】证明见详解【分析】由AB=AC,AD=AD,BD=CD,可证得△ABD ≌△ACD,得到∠BAE=∠CAE,再证明△ABE≌△AC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B=AC,AD=AD,BD=CD,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BD CD =⎧⎪=⎨⎪=⎩∴△ABD ≌△ACD, ∠BAE=∠CAE,在△ABE 和△ACE 中, ,AB AC BAE CAE AE AE =⎧⎪∠=∠⎨⎪=⎩∴△ABE≌△ACE∴∠1=∠2.变式4-2(2024·鄂州市期中)如图,点A 、D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D=CF ,AB=DE ,BC=EF.(1)求证:ΔABC≌△DEF;(2)若∠A=55°,∠B=88°,求∠F 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37°【解析】(1)∵AC=AD+DC , DF=DC+CF ,且AD=CF∴AC=DF在△ABC 和△DEF 中,AB DE BC EF AC DF =⎧⎪=⎨⎪=⎩∴△ABC ≌△DEF (SSS )(2)由(1)可知,∠F=∠ACB∵∠A=55°,∠B=88°∴∠ACB=180°-(∠A+∠B )=180°-(55°+88°)=37°∴∠F=∠ACB=37°变式4-3(2024·石家庄市期末)如图,点B ,F ,C ,E 在直线l 上(F ,C 之间不能干脆测量),点A ,D 在l 异侧,测得AB=DE ,AC=DF ,BF=EC .(1)求证:△ABC≌△DEF;(2)指出图中全部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ABC=∠DEF,∠ACB=∠DFE,理由见解析.【解析】(1)证明:∵BF=EC,∴BF+CF=CF +CE ,∴BC="EF"∵AB=DE,AC="DF"∴△ABC≌△DEF(SSS )(2)AB∥DE,AC∥DF,理由如下,∵△ABC≌△DEF,∴∠ABC=∠DEF,∠ACB=∠DFE,∴AB∥DE,AC∥DF.考查题型五 利用HL 推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典例5(2024·云龙县期中)已知:如图,AC=BD ,AD ⊥AC ,BC ⊥BD .求证:AD=BC【答案】见解析【分析】连接CD ,利用HL 定理得出Rt △ADC ≌Rt △BCD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证明:如图,连接CD ,∵AD ⊥AC ,BC ⊥BD ,∴∠A=∠B=90°,在Rt △ADC 和Rt △BCD 中CD CDAC BD =⎧⎨=⎩,∴Rt △ADC ≌Rt △BCD (HL ),∴AD=BC .变式5-1(2024·开封市期中)已知:如图,AB =CD ,DE ⊥AC ,BF ⊥AC ,E ,F 是垂足,DE BF =.求证:(1)AF CE =;(2)AB C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依据垂直的定义得到∠DEC=∠BFA=90°,推出Rt △DCE ≌Rt △BFA (HL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 ,依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到AB ∥CD.【详解】证明: ∵ DE ⊥ AC , BF ⊥ AC∴ ∠DEC=∠BFA=90°在Rt △ DEC 和Rt △ BFA 中AB=CDDE=BF∴ Rt △ DCE ≌Rt △ BFA (HL )∴ AF=CE∴ ∠C=∠A∴ AB ∥ CD变式5-2(2024·开封市期末)如图,D 、C 、F 、B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C BD ⊥,EF BD ⊥,垂足分别为点C 、点F ,CD BF =.求证:(1)ABC EDF ∆≅∆;(2)//AB DE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结合题目已知条件可利用HL 证得结论;(2)由(1)中结论可得到∠D =∠B ,则可证得结论.【详解】证明:(1)∵AC BD ⊥,EF BD ⊥,∴ABC ∆和EDF ∆为直角三角形,∵CD BF =,∴CF BF CF CD +=+,即BC DF =,在Rt ABC ∆和Rt EDF ∆中,AB DE BC DF =⎧⎨=⎩, ∴()Rt ABC Rt EDF HL ∆≅∆;(2)由(1)可知ABC EDF ∆≅∆,∴B D ∠∠=,∴//AB DE .考查题型六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综合典例6(2024·保定市期末)下列各图中a 、b 、c 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 全等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甲和丙D .只有丙【答案】B【解析】 乙和△ABC 全等;理由如下:在△ABC 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所以乙和△ABC 全等;在△ABC 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 ,所以丙和△ABC 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 全等;故选B .变式6-1(2024·武汉市期中)如图,在△ABC 和△DEC 中,已知AB=D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A.BC=EC,∠B=∠E B.BC=EC,AC=DCC.BC=DC,∠A=∠D D.∠B=∠E,∠A=∠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判定:A、已知AB=DE,加上条件BC=EC,∠B=∠E可利用SAS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已知AB=DE,加上条件BC=EC,AC=DC可利用SSS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已知AB=DE,加上条件BC=DC,∠A=∠D不能证明△ABC≌△DE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已知AB=DE,加上条件∠B=∠E,∠A=∠D可利用ASA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变式6-2(2024·杭州市期末)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推断△ABD≌△BAC的条件是()A.∠D=∠C,∠BAD=∠ABC B.∠BAD=∠ABC,∠ABD=∠BACC.BD=AC,∠BAD=∠ABC D.AD=BC,BD=AC【答案】C【解析】解:A、符合AAS,能推断△ABD≌△BAC;B、符合ASA,能推断△ABD≌△BAC;C、符合SSA,不能推断△ABD≌△BAC;D、符合SSS,能推断△ABD≌△BAC.所以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C、满意SSA不能推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C.变式6-3(2024·虹桥区期中)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BD=DC,AB=AC B.∠ADB=∠ADC,BD=DCC.∠B=∠C,∠BAD=∠CAD D.∠B=∠C,BD=DC【答案】D【分析】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边AD,可利用SSS,SAS,ASA,AAS的方法推断全等三角形.解答:【详解】分析:∵AD=AD,A、当BD=DC,AB=AC时,利用SSS证明△ABD≌△ACD,正确;B、当∠ADB=∠ADC,BD=DC时,利用SAS证明△ABD≌△ACD,正确;C、当∠B=∠C,∠BAD=∠CAD时,利用AAS证明△ABD≌△ACD,正确;D、当∠B=∠C,BD=DC时,符合SSA的位置关系,不能证明△ABD≌△ACD,错误.故选D.。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A.7B.3.5C.3D.2答案: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ABC≌△DAE,∴AC=DE=5,AE=BC=2,∴CE=AC-AE=3,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AD平分∠BAC,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则下列结论中:①AD是△ABC的高;②AD是△ABC的中线;③ED=FD;④AB=AE+BF.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A分析:过点D作DG⊥AB于点G,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B=90°,然后可证△ADC≌△ADB,△DEC≌△DFB,进而问题可求解.解:∵AD平分∠BAC,BC平分∠ABF,∴∠CAD=∠BAD=12∠CAB,∠ABC=∠FBC=12∠ABF,∵BF∥AC,∴∠CAB+∠ABF=180°,∴∠DAB+∠ABD=90°,即∠ADB=90°,∴AD⊥BC,即AD是△ABC的高,故①正确;∵∠ADB=∠ADC=90°,AD=AD,∴△ADC≌△ADB(ASA),∴DB=DC,即AD是△ABC的中线,故②正确;∵BF∥AC,∴∠CED=∠F,∵∠CDE=∠BDF,∴△DEC≌△DFB(AAS),∴ED=FD,故③正确;过点D作DG⊥AB于点G,如图所示:∵AD平分∠BAC,BC平分∠ABF,∠AED=∠F=90°,∴DE=DG=DF,∵AD=AD,∴△AED≌△AGD(HL),∴AE=AG,同理可知BF=BG,∵AB=AG+BG,∴AB=AE+BF,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个数有4个;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墨墨想在纸上作∠A1O1B1等于已知的∠AOB,步骤有:①画射线O1M;②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③以点A1为圆心,以CD为半径画弧,与已画的弧交于点B1,作射线O1B1;④以点O1为圆心,以OC为半径画弧,交O1M于点A1.在上述的步骤中,作∠A1O1B1的正确顺序应为()A.①④②③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答案:C分析: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顺序即可.解: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步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③故选C.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练掌握其作法步骤过程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AB=AD,BC=DE,且∠CAD=10°,∠B=∠D=25°,∠EAB=120°,则∠EGF的度数为()A.120°B.135°C.115°D.125°答案:C分析:由已知可得△ABC≌△ADE,故有∠BAC=∠DAE,由∠EAB=120°及∠CAD=10°可求得∠AFB的度数,进而得∠GFD的度数,在△FGD中,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EGF的度数.在△ABC和△ADE中{AB=AD ∠B=∠D BC=DE∴△ABC≌△ADE(SAS)∴∠BAC=∠DAE∵∠EAB=∠BAC+∠DAE+∠CAD=120°∴∠BAC=∠DAE=12×(120°−10°)=55°∴∠BAF=∠BAC+∠CAD=65°∴在△AFB中,∠AFB=180°-∠B-∠BAF=90°∴∠GFD=90°在△FGD中,∠EGF=∠D+∠GFD=11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求得∠BAC的度数.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且AC=AB,∠ACD=∠ABD,AE⊥BD于点E,若BD=6,CD=4.则DE的长度为()A.2B.1C.1.4D.1.6答案:B分析:过点A作AF⊥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根据AAS证明△AFC≌△AEB,得到AF=AE,CF=BE,再根据HL 证明Rt△AFD≌Rt△AED,得到DF=DE,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求解.解:过点A作AF⊥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F,∴∠AFC=90°,∵AE⊥BD,∴∠AFC=∠AED=∠AEB=90°,在△AFC和△AEB中,{∠AFC=AEB∠ACF=∠ABEAC=AB,∴△AFC≌△AEB(AAS),∴AF=AE,CF=BE,在Rt△AFD和Rt△AED中,{AF=AEAD=AD,∴Rt△AFD≌Rt△AED(HL),∴DF=DE,∵CF=CD+DF,BE=BD-DE,CF=BE,∴CD+DF=BD-DE,∴2DE=BD-CD,∵BD=6,CD=4,∴2DE=2,∴DE=1,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AAS证明△AFC≌△AEB及根据HL证明Rt△AFD≌Rt△AED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DE和△ABC中,∠E=∠C,DE=BC,EA=CA,过A作AF⊥DE,垂足为F,DE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G.四边形DGBA的面积为12,AF=4,则FG的长是()A.2B.2.5C.3D.103答案:C分析:过点A作AH⊥BC于H,证△ABC≌△AED,得AF=AH,再证Rt△AFG≌Rt△AHG(HL),同理Rt△ADF≌Rt△ABH,得S四边形DGBA=S四边形AFGH=12,然后求得Rt△AFG的面积=6,进而得到FG的长.如图所示,过点A作AH⊥BC于H,在△ABC与△ADE中,{AC=AE∠C=∠E BC=DE,∴△ABC≌△ADE(SAS),∴AD=AB,S△ABC=S△AED,又∵AF⊥DE,∴12×DE×AF=12×BC×AH,∴AF=AH,∵AF⊥DE,AH⊥BC,∴∠AFG=∠AHG=90°,在Rt△AFG和Rt△AHG中,,{AG=AGAF=AH∴Rt△AFG≌Rt△AHG(HL),同理:Rt△ADF≌Rt△ABH(HL),∴S四边形DGBA=S四边形AFGH=12,∵Rt△AFG≌Rt△AHG,∴SRt△AFG=6,∵AF=4,∴1×FG×4=6,2解得:FG=3.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AB=AD,AE=AC=BC,∠1=∠2,∠C=40°,则∠ADE的度数为()A.40°B.65°C.70°D.75°答案:C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BC≅△ADE,再利用等腰三角形求角度即可.解:∵∠1=∠2,∴∠1+∠DAC=∠2+∠DAC,∴∠BAC=∠DAE,在△ABC与△ADE中,∵{AB=AD∠BAC=∠DAEAC=AE,∴△ABC≅△ADE(SAS),∴∠C=∠E=40°,AE=BC=DE,∴∠ADE=∠EAD=12(180°−∠E)=12(180°−40°)=70°,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利用已知条件进行证明是解题的关键.8、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玻璃店,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应先假定选择哪块,再对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进行验证.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看这4块玻璃中哪个包含的条件符合某个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9、如图,一块玻璃被打碎成三块,如果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合理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平面的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解:A选项的①上下两边可以无限延伸,无法确定③的大小,不符合题意;B选项的②上下两边可以无限延伸,能确定①的大小,无法确定③的大小,不符合题意;C选项的③上下两边可以延伸,能确定①、②的大小,符合题意,故选C;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需带③即可配一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和识记三角形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10、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若AB=4,CF=3,则BD的长是( )A.0.5B.1C.1.5D.2答案: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FCE,∠A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ΔADE≅ΔC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F,根据AB=4,CF=3,即可求线段DB的长.∵CF//AB,∴∠A=∠FCE,∠ADE=∠F,在ΔADE和ΔFCE中{∠A=∠FCE∠ADE=∠FDE=FE,∴ΔADE≅ΔCFE(AAS),∴AD=CF=3,∵AB=4,∴DB=AB−AD=4−3=1.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判定ΔADE≅ΔFCE是解此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所示,△ABC与△ADE全等,则∠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____.答案:∠E AD首先确定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将对应顶点放在对应位置写出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关系,即△ABC≌△AED,然后按照对应关系即可写出对应边和对应角,∠B的对应角为∠E,AC的对应边为AD.∠E AD12、如图,在Rt△ABC中,∠C=90°,AC=AE,DE⊥AB,若∠BDE=46°,则∠DAE=_______.答案:23°##23度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以得到∠CDE的度数,再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以得到DA是∠CDE的角平分线,即可得到∠ADE,再根据△ADE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最后的答案.解:∵∠BDE=46°,∴∠CDE=180°−∠BDE=180°−46°=134°,∵DE⊥AB,∴∠DEA=90°,又∵AC=AE,∠DEA=90°,∠C=90°,∴DA是∠CDE的角平分线,∴∠ADE=12∠CDE=12×134°=67°,∴在Rt△ADE中,∠DAE=180°−∠DEA−∠ADE=180°−∠90°−67°=23°,所以答案是:23°.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13、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0.5,BC=1,则AF=______.答案:6分析:由图形知,所示的图案是由梯形ABCD和七个与它全等的梯形拼接而成,根据全等则重合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由题可知,图中有8个全等的梯形,所以AF=4AD+4BC=4×0.5+4×1=6.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考查了全等图形的性质,本题利用了全等形图形一定重合的性质求解,做题的关键是找准相互重合的对应边.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AD=12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边向点C运动,到达点C停止,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 cm/s的速度沿CD边向点D运动,到达点D停止,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v为_____时,△ABP与△PCQ全等.答案:2或83分析:可分两种情况:①ΔABP≅ΔPCQ得到BP=CQ,AB=PC,②ΔABP≅ΔQCP得到BA=CQ,PB= PC,然后分别计算出t的值,进而得到v的值.解:①当BP=CQ,AB=PC时,ΔABP≅ΔPCQ,∵AB=8cm,∴PC=8cm,∴BP=12−8=4(cm),∴2t=4,解得:t=2,∴CQ=BP=4cm,∴v×2=4,解得:v=2;②当BA=CQ,PB=PC时,ΔABP≅ΔQCP,∵PB=PC,∴BP=PC=6cm,∴2t=6,解得:t=3,∵CQ=AB=8cm,∴v×3=8,,解得:v=83时,ΔABP与ΔPQC全等,综上所述,当v=2或83.所以答案是:2或83小提示: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ABC的面积是48,且AC=16,AB=8,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答案:4分析:过D点作DE⊥AB于E,DF⊥AC于F,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SΔABD+SΔACD=SΔABC,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8×DE+12×DE×16=48,然后求出DE即可.解:过D点作DE⊥AB于E,DF⊥AC于F,如图,∵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DE=DF,∵SΔABD+SΔACD=SΔABC,∴12AB⋅DE+12AC⋅DF=48,即12×8×DE+12×DE×16=48,∴DE=4,即点D到AB的距离为4.所以答案是:4.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面积.解答题16、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AD =BE +DE ,证明见解析(3)BE =AD +DE ,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用AAS 证明△ADC ≌△CEB ,得AD =CE ,BE =CD ,进而得出DE =BE +CD ;(2)先证明△ACD ≌△CBE (AAS ),可得AD =CE ,CD =BE ,进而得出AD =CD +DE =BE +DE ;(3)证明过程同(2),进而可得BE =AD +DE .(1)证明:由题意知,∠BCA =90°,∠ADC =∠BEC =90°,∴∠ACD +∠BCE =90°,∠BCE +CBE =90°,∴∠ACD =∠CBE ,在△ADC 和△CEB 中,∵{∠ADC =∠CEB =90°∠ACD =∠CBE AC =BC,∴△ADC ≌△CEB (AAS ),∴AD =CE ,BE =CD ,∴DE =DC +CE =BE +AD .(2)解:AD=BE+DE.证明:∵AD⊥MN,BE⊥MN,∴∠ADC=∠BEC=90°,∴∠ACD+∠BCD=90°,∠BCD+∠CBE=90°,∴∠ACD=∠CBE,在△ABD和△ACE中,∵{∠ADC=∠CEB∠ACD=∠CBEAC=BC,∴△ACD≌△CBE(AAS),∴AD=CE,CD=BE,∴AD=CD+DE=BE+DE.(3)解:BE=AD+DE.证明:∵AD⊥MN于D,BE⊥MN于E,∴∠ADC=∠BEC=90º,∴∠EBC+∠BCE=90°,∵∠ACB=90°,∴∠ACD+∠BCE=90°,∴∠ACD=∠EBC,在△ACD和△CBE中,∵{∠ADC=∠CEB∠ACD=∠CBEAC=BC,∴△ACD≌△CBE(AAS),∴BE=CD,AD=CE,∴BE=CE+DE=AD+DE,∴BE=AD+DE.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7、如图,已知点C是AB的中点,CD//BE,且CD=BE.(1)求证:△ACD≌△CBE.(2)若∠A=87°,∠D=32°,求∠B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61∘分析:(1)根据SAS证明△ACD≌△CBE;(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CD,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B=∠ACD.(1)∵C是AB的中点,∴AC=CB,∵CD//BE,∴∠ACD=∠CBE,在△ACD和△CBE中,{AC=CB∠ACD=∠CBECD=BE,∴ΔACD≅ΔCBE;(2)∵∠A=87°,∠D=32°,∴∠ACD=180°−∠A−∠D=180°−87°−32°=61°,又∵ΔACD≅ΔCBE,∴∠B=∠ACD=61°.小提示: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SAS证明△ACD≌△CBE.18、阅读材料并完成习题:在数学中,我们会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来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请看这个例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AD,若AC=2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延长线段CB到E,使得BE=CD,连接AE,我们可以证明△BAE≌△D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E=AC=2,∠EAB=∠CAD,则∠EAC=∠EAB+∠BAC=∠DAC+∠BAC=∠BAD=90°,得S四边形ABCD=S△ABC+S△ADC=S△ABC+S△ABE=S△AEC,这样,四边形ABCD的面积就转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AC面积.(1)根据上面的思路,我们可以求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cm2.(2)请你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完成下面的习题.如图2,已知FG=FN=HM=GH+MN=2cm,∠G=∠N=90°,求五边形FGHMN的面积.答案:(1)2;(2)4分析:(1)根据题意可直接求等腰直角三角形EAC的面积即可;(2)延长MN到K,使NK=GH,连接FK、FH、FM,由(1)易证△FGH≌△FNK,则有FK=FH,因为HM=GH+MN易证△FMK≌△FMH,故可求解.(1)由题意知S四边形ABCD =S△ABC+S△ADC=S△ABC+S△ABE=S△AEC=12AC2=2,故答案为2;(2)延长MN到K,使NK=GH,连接FK、FH、FM,如图所示:∵ FG=FN=HM=GH+MN=2cm,∠G=∠N=90°,∴∠FNK=∠FGH=90°,∴△FGH≌△FNK,∴FH=FK,又∵FM=FM,HM=KM=MN+GH=MN+NK,∴△FMK≌△FMH,∴MK=FN=2cm,∴S五边形FGHMN =S△FGH+S△HFM+S△MFN=2S△FMK=2×12MK⋅FN=4.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根据截长补短法及割补法求面积的运用.。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a,BF=b,EF=c,则AD 的长为()A.a+c B.b+c C.a−b+c D.a+b−c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AB⊥CD,CE⊥AD,∴∠1=∠2,又∵∠3=∠4,∴180°-∠1-∠4=180°-∠2-∠3,即∠A=∠C.∵BF⊥AD,∴∠CED=∠BFD=90°,∵AB=CD,∴△ABF≌△CDE,∴AF=CE=a,ED=BF=b,又∵EF=c,∴AD=a+b-c.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BF≌△CDE是关键.2、如图,在△ABC中,AQ=PQ,PR=PS,若PR⊥AB,PS⊥AC,垂足分别为点R,S,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PR≌△QPS.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C.①②D.①③答案:C解析:先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可得角、边对应相等,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从而得出平行关系即可解题.如图在RT△APR和RT△APS中,PS=PR,AP=AP,∴RT△APR≅RT△APS,∴AS=AR,①正确;因为AQ=PQ∴∠PAQ=∠QPA,又因为∠PAQ=∠PAR,∴∠PQC=∠PAQ+∠QPA=∠BAC,∴QP∥AR,②正确;△ BRP和△QPS中只有一个条件PR=PS,没有别的条件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③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RT△APR≅RT△APS 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说明∠O′=∠O的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答案:B解析: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相等的角,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4、下列四个选项图中,与题图中的图案完全一致的是()A.B.C.D.答案:A解析:根据全等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进行分析判断.解:将原图绕其中心顺时针旋转144度后,可以和A中的图形重合;原图通过旋转变换不能得到与B、C、D中的图形重合,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形的识别,通过旋转找出原图与选项中的图形重合是解题的关键.5、作∠AOB平分线的作图过程如下:作法:(1)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3)作射线OC,则OC就是∠AOB的平分线.用下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释作图原理,最为恰当的是()A.SSS B.SAS C.ASA D.AAS答案:A解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OD=OE,CE=CD,根据OC为公共边,利用SSS即可证明△OCE≌△OCD,即可得答案.∵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2∴CE=CD,在△OCE和△OCD中,{OE=OD CD=CE OC=OC,∴△OCE≌△OCD(SSS),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找出相等的线段并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6、下列说法:①若AC=BC,则C为AB的中点②若∠AOC=12∠AOB,则OC是∠AOB的平分线③a>b,则a2>b2④若a=b,则|a|=|b|,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根据直线中点、角平分线、有理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的性质,逐一判定即可.当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点C不是AB的中点,故错误;当OC位于∠AOB的内部时候,此结论成立,故错误;当a、b为负数时,a2<b2,故错误;若a=b,则|a|=|b|,故正确;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直线中点、角平分线、有理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7、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上的一点,延长AD到点E,连接BE、CE,∠ABD+12∠3=90°,∠1=∠2=∠3,下列结论:①△ABD为等腰三角形;②AE=AC;③BE=CE=CD;④CB平分∠ACE.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作AF平分∠BAD.可根据证△ABF≌△ADF,推出AB=AD,得出△ABD为等腰三角形;可根据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知点A、B、C、E共圆,可判出BE=CE=C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判出AE=AC;求出∠7=90°﹣32∠2,根据∠1=∠4=∠2推出∠4≠∠7,即可得出BC不是∠ACE的平分线.解:作AF平分∠BAD,∵∠BAD=∠3,∠ABD+12∠3=90°,∴∠BAF=12∠3=∠DAF,∴∠ABF+∠BAF=90°∴∠AFB=∠AFD=90°,在△BAF和△DAF中{∠BAF=∠DAF AF=AF∠AFB=∠AFD∴△ABF≌△ADF(ASA),∴AB=AD,故①正确;∵AE=AC,∴∠6=∠4+∠7=12(180°−∠2)=90°−12∠2,∵∠5=∠ADB=∠ABD=12(180°−∠1)=90°−12∠1,∠1=∠2,∴∠5=∠6=90°−12∠1∴CE=CD,∠4=180°−∠5−∠6=180°−2(90°−12∠1)=∠1,∵∠1=∠3,∴∠4=∠3,∴BE=CE,∴BE=CE=CD,∴③正确;∵∠6+∠2+∠ACE=180°,∠6=∠5=∠ADB=∠ABD=90°﹣12∠2.∴∠ACE=180°﹣∠6﹣∠2=90°﹣12∠2,∴∠ACE=∠6,∴AE=CE,故②正确∵∠5=∠2+∠7=90°﹣12∠2,∴∠7=90°﹣32∠2,∵∠BAD=∠4=∠2,∴∠4≠∠7,故④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D=DC=CB,AC⊥BC,那么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C=2CD B.∠ABC=60°C.∠CBD=∠DBA D.BD⊥AD答案:A解析: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A不正确;B、通过等腰梯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出∠ADB=90°,从而得出B正确;C、由梯形的性质得出AB∥CD,结合角的计算即可得出∠ABC=60°,即C正确;D、由平行线的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DAC=∠CAB,即D正确.综上即可得出结论.A、∵AD=DC,∴AC<AD+DC=2CD,故A不正确;B、∵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BAD,在△ABC和△BAD中,{BC=AD∠ABC=∠BADAB=BA,∴△ABC≌△BAD(SAS),∴∠BAC=∠ABD,∵AB∥CD,∴∠CDB=∠ABD,∠ABC+∠DCB=180°,∵DC=CB,∴∠CDB=∠CBD=∠ABD=∠BAC,∵∠ACB=90°,∴∠CDB=∠CBD=∠ABD=30°,∴∠ABC=∠ABD+∠CBD=60°,B正确,C、∵AB∥CD,∴∠DCA=∠CAB,∵AD=DC,∴∠DAC=∠DCA=∠CAB,C正确.D、∵△DAB≌△CBA,∴∠ADB=∠BCA.∵AC⊥BC,∴∠ADB=∠BCA=90°,∴DB⊥AD,D正确;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逐项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本题属于中档题,稍显繁琐,但好在该题为选择题,只需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A不正确即可.填空题9、如图,在△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B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4,3),点D在第二象限,且△ABD与△ABC全等,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答案:(﹣4,3)或(﹣4,2)解析:分△ABD≌△ABC,△ABD≌△BAC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解答.解:当△ABD≌△ABC时,△ABD和△ABC关于y轴对称,如下图所示:∴点D的坐标是(-4,3),当△ABD’≌△BAC时,过D’作D’G⊥AB,过C点作CH⊥AB,如上图所示:△ABD’边AB上的高D’G与△BAC的边AB上高CH相等,∴D’G=CH=4,AG=BH=1,∴OG=2,∴点D’的坐标是(-4,2),所以答案是:(-4,3)或(-4,2).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____.答案:SSS##边边边解析:由作图过程可得MO=NO,NC=MC,再加上公共边CO=CO可利用SSS定理判定△MOC≌△NOC.解:∵在△ONC和△OMC中{ON=OM CO=CO NC=MC,∴△MOC≌△NOC(SSS),∴∠BOC=∠AOC,所以答案是:SSS.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11、如图,已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AEB,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答案:AB=AC或∠ADC=∠AEB或∠ABE=∠ACD.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AEB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A=∠A,AD=AE,∴可以添加AB=AC,此时满足SAS;添加条件∠ADC=∠AEB,此时满足ASA;添加条件∠ABE=∠ACD,此时满足AAS,故答案为AB=AC或∠ADC=∠AEB或∠ABE=∠AC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2、如图,已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AEB,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答案:AB=AC或∠ADC=∠AEB或∠ABE=∠ACD.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AEB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A=∠A,AD=AE,∴可以添加AB=AC,此时满足SAS;添加条件∠ADC=∠AEB,此时满足ASA;添加条件∠ABE=∠ACD,此时满足AAS,故答案为AB=AC或∠ADC=∠AEB或∠ABE=∠AC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3、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度.答案:135解析:如图,由已知条件易证△ABC≌△BED及△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EBD,∠2=45°,∵∠3+∠EBD=90°,∴∠1+∠2+∠3=135°.解答题14、如图,已知在△ABC中,AC=BC=AD,∠CDE=∠B,求证:△ADE≌△BCD.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ADE=∠BCD,为三角形的全等提供条件即可.证明:∵∠ADE+∠CDE=∠B+∠BCD,∠CDE=∠B,∴∠ADE=∠BCD,∵AC=BC,∴∠A=∠B,在△ADE和△BCD中{∠A=∠BAD=BC∠ADE=∠BCD,∴△ADE≌△BCD(ASA)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ASA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抓住题目的特点,补充全等需要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1)求证:AD垂直平分EF;(2)若AB+AC=10,S△ABC=15,求DE的长.答案:(1)见解析;(2)DE=3解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DE=DF,再根据HL证明Rt△AED≌Rt△AFD,得AE=AF,从而证明结论;(2)根据DE=DF,得S△ABD+S△ACD=12AB·ED+12AC·DF=12DE(AB+AC)=15,代入计算即可.(1)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DE=DF,在Rt△AED与Rt△AFD中,{AD=ADDE=DF,∴Rt△AED≌Rt△AFD(HL),∴AE=AF,∵DE=DF,∴AD垂直平分EF;(2)解:∵DE=DF,∴S△ABD+S△ACD=12AB·ED+12AC·DF=12DE(AB+AC)=15,∵AB+AC=10,∴DE=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数学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复习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建立知识系统;2. 使学生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的方法、归纳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将所学知识科学地组织起来,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难点: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点分析: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研究平面几何的重要工具。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经常将全等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多种多样,为全等这一传统的话题增添了新颖的味道。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知识点一: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证明某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后,采用哪个全等判定定理加以证明,可以按下图思路进行分析:⎧→⎧⎪⎪→⎨⎪⎪⎪→⎩⎪⎪→→⎧⎪⎪→⎧⎪⎪⎨⎨⎪→⎨⎪⎪⎪⎪⎪→⎩⎩⎪⎪→⎧⎪⎨→⎪⎩⎪⎩SAS SSS HL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第三边找直角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对边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

求证:ACF BDE ∆≅∆。

思路分析:从结论ACF BDE ∆≅∆入手,全等条件只有AC BD =;由A E B F =两边同时减去EF 得到AF BE =,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

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CF DE =,也可以是A B ∠=∠。

由条件AC CE ⊥,BD DF ⊥可得90ACE BDF ∠=∠=,再加上AE BF =,AC BD =,可以证明ACE BDF ∆≅∆,从而得到A B ∠=∠。

初二数学上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一、知识网络⎧⎧⎨⎪⎩⎪⎪⎧⎪⎪→⇒⎨⎪⎪⎪⎨⎪⎪⎪⎪⎪⎪⎩⎩⎧⎨⎩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顶角的一半。

八年级数学几何重难点知识及数学方法:专题12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原卷版)

八年级数学几何重难点知识及数学方法:专题12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原卷版)

专题12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典例解析【知识点1:角平分线模型】例题1.(2021·四川省荣县)在解决线段数量关系问题中,如果条件中有角平分线,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如:在图1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 OBC和 OAC,参考上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在非等边 ABC中,∠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且AD、CE交于点F.(1)求∠AFC的度数;(2)求证:AC=AE+CD.例题2.(2021·安徽蚌埠期中)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在△ABC中,∠C=90°,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ADE≌△AGE,△BGE≌△BFE.(1)求∠AEB的度数;(2)设BC=a,AC=b,AB=c,求正方形CDEF的边长.(用含a,b,c的式子表示),AD、BE交于点H,连CH.例题3.(2021·湖北仙桃市)如图1,CA=CB,CD=CE,ACB DCE(1)∠AHE=______________.(用 表示)(2)如图2,连接CH,求证:CH平分∠AHE;,P,Q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接CP,PQ,CQ.请判断三角形PQC的形状,(3)如图3,若60并证明.例题4.(2021·广东南沙期末)新定义:顶角相等且顶角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互为“兄弟三角形”.(1)如图①中,若△ABC和△ADE互为“兄弟三角形”,AB=AC,AD=AE.写出∠BAD,∠BAC和∠B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②,△ABC和△ADE互为“兄弟三角形”,AB=AC,AD=AE,点D、点E均在△ABC外,连接BD、CE交于点M,连接AM,求证:AM平分∠BME.(3)如图③,若AB=AC,∠BAC=∠ADC=60°,试探究∠B和∠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题5.(2021·河北滦州期中)已知:如图①,点D 是等边ABC 中BC 边上一点,以AD 为一边作等边ADE ,连接CE .图1图2(1)求证:AC CD CE .(2)直接写出图①中BCE 的度数______.(3)如图②,AB AC ,AD AE ,BAC DAE .若BCE ,试着探究 和 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例题6.(2021·湖北十堰期中)在△ABC 中,图1图2(1)如图1,BP 为△ABC 的角平分线,PM ⊥AB 于M ,PN ⊥BC 于N ,AB =50,BC =60.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BP 与△BPC 面积的比值;(2)如图2,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ACE ,CD 与BE 相交于点O ,求证:BE =CD ;(3)在(2)的条件下判断∠AOD与∠AOE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知识点4:半角模型】例题7.(2021·广东南沙期末)如图,AB=BE,∠DBC=12∠ABE,BD⊥A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①BC平分∠DCE;②∠ABE+∠ECD=180°;③AC=2BE+CE;④AC=2CD﹣CE.例题8.(2021·湖北监利市期中)如图,△ABC中,AB=AC,BF⊥AE于E交AF于点F,连结CF.(1)如图1所示,当EF=BE+CF,求证∠EAF=12∠BAC;(2)如图2所示,∠EAF=12∠BAC,求证:CF=BF+2BE.例题9.(2021·湖北咸丰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A(0,6),点B的坐标为B(8,0),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O→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B点出发,沿折线B→O→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直线l经过原点O,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点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P,Q两点相遇时,求t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含t的式子表示Q点的坐标;(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以O,P,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Q,F为顶点的三角形能否全等?若能全等,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能全等,请说明理由.例题10.(2021·山东德州期中)已知∠MAN,AC平分∠MAN,D为AM上一点,B为AN上一点.(1)如图①所示,若∠MAN=120°,∠ABC=∠ADC=90°,求证:AB+AD=AC;(2)如图②所示,若∠MAN=120°,∠ABC+∠ADC=180°,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知识点7:中点模型】例题11.(2021·安徽蚌埠期中)如图1,AM为△ABC的BC边的中线,点P为AM上一点,连接PB.(1)若P为线段AM的中点.①设△ABP的面积为S1,△ABC的面积为S,求1S S的值;②已知AB=5,AC=3,设AP=x,求x的取值范围.(2)如图2,若AC=BP,求证:∠BPM=∠CAM.例题12.(2021·四川大英期末)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点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DE⊥GF,并交AB于点E,连接EG,EF.(1)求证:BG=CF.(2)请你猜想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训强化专题01 全等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梳理汇总【举一反三】
【考点1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
【方法点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例1】(2019春•临安区期中)如图,△ACB≌△A′CB′,∠ACB=70°,∠ACB′=100°,则∠BCA′的度数为()
A.30°B.35°C.40°D.50°
【变式1-1】(2018秋•绍兴期末)如图,△ABC≌△EDC,BC⊥CD,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 =20°,则∠ADC的度数是()
A.55°B.60°C.65°D.70°
【变式1-2】(2018秋•厦门期末)如图,点F,C在BE上,△ABC≌△DEF,AB和DE,AC和DF是对应边,AC,DF交于点M,则∠AMF等于()
A.2∠B B.2∠ACB C.∠A+∠D D.∠B+∠ACB
【变式1-3】(2018秋•桐梓县校级期中)如图,△ABC≌△A′B′C,∠ACB=90°,∠B=50°,点B′在线段AB上,AC,A′B′交于点O,则∠COA′的度数是()
A.50°B.60°C.70°D.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