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原则(详细)
放疗肿瘤标准最新规范

放疗肿瘤标准最新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放疗肿瘤标准规范显得尤为关键。
以下是针对放疗肿瘤的最新规范内容:一、患者评估与选择1. 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 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位置及患者的整体状况,评估放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患者应充分了解放疗的目的、可能的效果及潜在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放疗计划制定1. 放疗计划应由多学科团队(MDT)共同制定,包括放疗科医师、肿瘤科医师、放射科技师等。
2. 利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PET-CT等,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3.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患者的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立体定向放疗(SBRT)。
三、放疗剂量与分割1. 放疗剂量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患者的耐受性来确定。
2. 放疗剂量通常分为总剂量和每次分割剂量,总剂量应达到足够的生物效应剂量(BED)。
3. 分割剂量应根据肿瘤的增殖特性和正常组织的修复能力来调整,以最大化疗效和最小化副作用。
四、放疗实施过程1. 在放疗实施前,应进行精确的体位固定和影像引导,确保放疗的精确性。
2. 放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监测肿瘤的反应和可能的副作用。
3. 放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五、放疗后的随访与管理1. 放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肿瘤的控制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3. 对于放疗后的长期副作用,应给予适当的干预和管理。
六、放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 放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隐私权。
2. 放疗相关的法律问题,如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应依法妥善处理。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的目的:一、根治性放射治疗;二、姑息性放射治疗;三、综合治疗。
姑息性放疗分高度姑息和低度姑息两种。
前者是为了延长生命,经治疗后可能带瘤存活多年甚至正常工作。
后者主要是为了减轻痛苦,往往达不到延长生命的目的,用于消除或缓解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压迫症、脊髓压迫等)、梗阻(如食管癌)、出血(如宫颈癌出血)、骨转移性疼痛以及脑转移的定位症状等。
术前放疗:因此需掌握放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一般以2---4周为宜。
辐射剂量以根治量的2/3左右(约40 ~50 Gy/ 4 ~5周)为好。
放射线的基本特性:一、物理效应:(一)穿透作用;(二)荧光作用;(三)电离作用;二、化学效应:(一)感光作用;(二)脱水作用;三、生物效应。
放射诊断学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及使胶片感光的特性,而肿瘤放疗则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生物细胞电离的特性。
X线是由特征辐射(作用于内层电子)和韧致辐射(作用于原子核)产生的。
光电效应:光子与被照射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相遇,并把能量全部传递给该电子,电子从轨道上飞出,外层电子向内补充,产生特征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飞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而该原子本身变为正离子。
康普顿效应:光子将其部分能量转移给外层电子,电子被击出,击出的电子称反冲电子或康普顿电子,光子本身以其残余能量向另一个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当光子能量>1.02MeV,在其通过原子核附近是,收到原子核电场影响,突然消失而变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的电子对。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对效应。
一般认为电离辐射对细胞杀伤的基本机制是破坏DNA,而细胞膜和微管等其他损伤是放射细胞毒作用的辅助机制。
(一)直接作用;(二)间接作用。
.低能时(单能50 kV以下——相当于X线管电压峰值150 keV)以光电效应为主,在单能10 kV时,骨吸收比肌肉吸收多6倍能量。
光子能量升高时,逐渐出现康普顿效应,在单能达60~90 kV(即管电压180 ~300 keV)时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同等重要。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及原则

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性
肿瘤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于一些对化疗 不敏感的肿瘤类型,如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放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 段。
肿瘤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 于一些早期肿瘤,放疗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03
个体化放疗与其他治 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探索个体化放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 合应用,如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照射,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
强度调节放疗
03
通过动态调整放疗剂量和照射野的大小,实现个体化治疗,降
低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
个体化放疗的发展
01
基因组学在放疗中的 应用
研究基因组学在放疗中的指导作用, 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个体化放疗剂量和照 射野的设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设 计个体化的放疗剂量和照射野,以最 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并提高肿瘤控 制率。
适形与剂量适形放疗的优点
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
剂量分割与分次放疗
剂量分割放疗
是指将总剂量分成若干个小剂量,分多次照 射,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和生存率。
分次放疗
是指将总剂量分成若干次照射,每次照射后给予一 定的时间间隔,以减轻放疗反应和恢复正常组织功 能。
剂量分割与分次放疗的优 点
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放 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 方法,可以控制肿瘤生长, 提高治愈率。
局部晚期肿瘤
(word完整版)肿瘤放疗原则(详细)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约6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因不同的目的需要放射治疗,包括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
随着放射设备的增加和更新,如今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学科,称为肿瘤入射击治疗学.自从X线和镭元素发现后,20世纪20年代,有了可靠的X线设备,Regard和Cowtard等开始用深部X线治疗喉癌。
此后,由于放射设备的改进和对放射物理特性和了解,加上放射生物学、肿瘤学以及其他学科发展和促进,使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现在最理想的放射治疗设备是光子能量为5~18MeV、电子能量为4~22MeV且能量可调的高能加速器,以及60Co、137Cs、125I或192Ir局部插植近距离治疗机,这些放射源的照射可以做到完全符合肿瘤体积的治疗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一)放射源的种类放射使用的放射源现共有三类: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α、β、γ射线;②X 线治疗机和和各种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③各种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他重粒子束等。
这些放射源以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基本照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利用同位素治疗,既利用人体不同器官对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将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体内进行治疗,如131I治疗甲状腺癌,32P治疗癌性腹水等.(二)放射源设备1、 X线治疗机临床治疗的X线机根据能量高低分为临界X线(6~10kv)、接触X线(10~60kv)、浅层X线(60~160kv)、高能X线(2~50MeV)。
除高能X线主要由加速器产生以外,其余普通X线机由于深度剂量低、能量低、易于散射、剂量分布差等缺点,目前已被60Co和加速器取代.2、 60Co治疗机60Co在衰变中释放的γ线平均能量为1.25MeV,和一般深部X线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穿透力强,深部剂量较高,适用深部肿瘤治疗;②最大剂量点在皮下5mm,所以皮肤反应轻;③在骨组织中的吸收量低,因而骨损伤轻;④旁向散射少,射野外组织量少,全身积分量低;⑤与加速器相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经济可靠.其不足之处是存在着半影问题。
晚期肿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

晚期肿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晚期肿瘤是指肿瘤已经进展到晚期阶段,通常意味着肿瘤的扩散已经发生,并可能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甚至出现远处转移。
对于晚期肿瘤的处理,既需要针对肿瘤本身进行有效的治疗,又需要关注患者的全面状况,以提供最佳的综合护理。
本文将重点探讨晚期肿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法。
一、处理原则1.个体化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差异较大,疾病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呈现个体差异。
因此,处理晚期肿瘤的原则之一是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综合治疗:晚期肿瘤的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综合治疗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对肿瘤进行全面打击,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3.以患者为中心:晚期肿瘤患者往往身体虚弱,心理状态较为脆弱,同时还需要面临严峻的治疗压力。
因此,在处理晚期肿瘤时,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护理服务。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晚期肿瘤的常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来阻断肿瘤生长、扩散和复发。
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肿瘤类型进行选择。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肿瘤,放射治疗可以用于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控制肿瘤生长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的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3.手术治疗:尽管晚期肿瘤不再是手术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在一些情况下,手术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如减轻症状、恶化个别病灶等。
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风险和手术后的康复能力。
4.疼痛控制与支持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往往伴随着疼痛和其他症状,如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等。
因此,除了针对肿瘤本身的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疼痛控制和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晚期肿瘤的处理原则是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并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放疗(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能量的电磁波或离子辐射来杀死癌细胞。
放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疗效和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一、诊断和分期在放疗之前,需要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期。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CT、MRI、超声、PET、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肿瘤分期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恶性度等多种方面考虑。
二、放疗原则放疗应该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组织类型等因素确定放疗方案。
同时,应该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放疗的基本原则包括:1. 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病理类型和分级等,确保精准放疗。
2.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治疗目的等,量身定制化疗方案。
3. 谨慎选择放疗技术和剂量,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4. 重视放疗后的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和并发症。
三、放疗技术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IMRT、IGRT、SBRT、VMAT等。
其中,IMRT和VMAT是目前较先进的放疗技术,常常用于复杂的病例。
1. 三维适形放疗:利用计算机为患者的放疗计划建立三维数字模型,保证放疗的精准度和疗效。
2. 3DCRT: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采用多条束角度和强度,从不同方向对肿瘤进行照射,保证它的空间分布均匀,并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照射。
3. IMRT:通过可变强度的放射束,实现更高精度的放疗,同时保护健康组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 IGRT:该技术是放疗治疗中的一项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减少对受体器官的伤害。
5. SBRT:最常用于局部小肿瘤的放疗技术,通过多个束角度和强度进行照射,以达到彻底消灭肿瘤的目的。
6. VMAT:两个成对的X射线线源在机器的罩体里会移动,以便更加准确地瞄准肿瘤,同时可以在照射时动态地调整线源的强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健康组织。
简述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

简述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一、引言肿瘤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无创、精准、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但放射治疗也有其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在进行放疗前需要明确治疗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
二、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1. 确定适宜的患者和适应证放射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肿瘤类型、分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常见的适应证包括早期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2. 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和辐射剂量不同类型的肿瘤需要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辐射,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如X线、γ线等)和辐射剂量。
同时还需考虑到周围正常组织对辐射的耐受性。
3.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肿瘤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应考虑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患者身体情况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精准定位和照射放射治疗需要精准定位和照射,以确保辐射能够准确地覆盖到肿瘤组织,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等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和照射。
5. 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在进行放射治疗期间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同时还需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
6. 综合治疗肿瘤放射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化学治疗等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同治疗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肿瘤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三、结论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放射治疗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与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见恶性肿瘤治疗原则及放疗适应症

常见恶性肿瘤治疗原则及放疗适应症荣成市人民医院于永江放射治疗基本知识•1定义:放射肿瘤学(放疗)是通过电离辐射作用,对良恶性肿瘤和其它一些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专业学科•2目的:将精确的放射剂量投照到肿瘤容积内,使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尽可能最小,以合理地代价获得肿瘤的根治,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3种类:•(1)根治性放疗通过放射治疗达到彻底消灭肿瘤,使病人完全恢复健康•(2)姑息性放疗采用一定的剂量放射使病人病情获得暂时缓解,延缓生命•A高姑息性放疗(达到根治剂量)•B低姑息性放疗(对症放疗)•(3)对症性放疗通过放射以减轻病人的症状为目的(缩小瘤体、解除压迫和阻塞症状、控制感染、愈合溃疡、止血、止痛、预防病理性骨折及远处转移)•(4)综合治疗放疗配合手术、化疗、介入、免疫治疗等•4范围:•(1)宜选用放疗的肿瘤•A表浅的、腔道的对射线中度敏感的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舌唇牙龈硬腭皮肤癌等)上颌窦癌外耳癌喉癌宫颈癌膀胱癌肛管癌等,可手术治疗,但放疗对功能损伤小为其优点•B深部手术困难的恶性肿瘤如颈段食管癌中耳癌•C放射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小脑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对网状内皮系统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宜于化疗配合•(2)放疗与手术均有价值,宜与手术配合的肿瘤•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癌食管癌支气管肺癌卵巢癌腮腺混合瘤脑肿瘤宫颈癌外阴癌阴茎癌肢体及躯干部癌等常行术前或术后放疗•(3)放疗价值有限,仅能缓解症状的肿瘤•喉外型喉癌下咽癌甲状腺肿瘤恶性唾液腺肿瘤尿道癌阴道癌脑转移瘤等•(4)放疗价值不大的肿瘤•成骨肉瘤纤维肉瘤一般的横纹肌肉瘤脂肪瘤黑色素瘤胃肠道高分化癌胆囊癌肾上腺癌肝转移癌等5 放射治疗禁忌症•(1)病人一般情况差,呈恶液质者•(2)血象过低,WBC<3.0*109/L,PLT<50*109/L,HGB<90g者•(3)合并各种传染病,如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者•(4)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肾等,功能严重不全者•(5)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已有广泛远处转移或经足量放疗后近期内复发者•(6)已有严重放射损伤部位的复发•6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步骤•(1)了解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病理诊断、肿瘤范围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2)决定治疗目的(根治姑息术前术后),选择放射源(粒子钴60 直线加速器),确定治疗方式(体外腔内组织间术中)•(3)治疗计划设计(靶区附近正常组织受量),用TPS设计(照射野数剂量分布)•(4)在模拟机下校对设计方案,无误制定放射治疗方案(照射天数每次照射剂量)•(5)执行放射治疗计划•(6)校对或更改治疗方案至治疗结束•7 放射治疗的地位•世界卫生组织45 %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22 %、放疗18 %、化疗5 %•肿瘤治疗过程中65 %-75 %需放射治疗•放射治愈同外科手术一样,治愈了原发及区域内转移的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大约6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因不同的目的需要放射治疗,包括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
随着放射设备的增加和更新,如今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学科,称为肿瘤入射击治疗学。
自从X线和镭元素发现后,20世纪20年代,有了可靠的X线设备,Regard 和Cowtard等开始用深部X线治疗喉癌。
此后,由于放射设备的改进和对放射物理特性和了解,加上放射生物学、肿瘤学以及其他学科发展和促进,使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现在最理想的放射治疗设备是光子能量为5~18MeV、电子能量为4~22MeV且能量可调的高能加速器,以及60Co、137Cs、125I或192Ir局部插植近距离治疗机,这些放射源的照射可以做到完全符合肿瘤体积的治疗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一)放射源的种类放射使用的放射源现共有三类: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α、β、γ射线;②X 线治疗机和和各种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③各种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他重粒子束等。
这些放射源以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基本照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利用同位素治疗,既利用人体不同器官对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将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体内进行治疗,如131I治疗甲状腺癌,32P治疗癌性腹水等。
(二)放射源设备1、X线治疗机临床治疗的X线机根据能量高低分为临界X线(6~10kv)、接触X线(10~60kv)、浅层X线(60~160kv)、高能X线(2~50MeV)。
除高能X线主要由加速器产生以外,其余普通X线机由于深度剂量低、能量低、易于散射、剂量分布差等缺点,目前已被60Co和加速器取代。
2、60Co治疗机60Co在衰变中释放的γ线平均能量为1.25MeV,和一般深部X线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穿透力强,深部剂量较高,适用深部肿瘤治疗;②最大剂量点在皮下5mm,所以皮肤反应轻;③在骨组织中的吸收量低,因而骨损伤轻;④旁向散射少,射野外组织量少,全身积分量低;⑤与加速器相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经济可靠。
其不足之处是存在着半影问题。
造成60Co机半影问题的原因有三种,即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半影。
半影的存在造成射野剂量的不均匀性。
前两种半影是由机器设计造成的。
采用复式限光筒或在限光筒与病人皮肤上放遮挡块,可以相对消除几何半影;采用同心球面遮光机可以相对消除穿射半影。
目前,60Co治疗机有固定式和螺旋式两种类型。
3、医用加速器加速器的种类很多,在医疗上使用最多的是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电子回旋加速器。
他们既可产生高能电子束,又能产生高能X 线,其能量范围在4~50MeV。
其中的电子回旋加速器既有电子感应加速器的经济性,又有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高输出特点,而且,同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其输出量比直线加速器高几倍,其能量也容易调得高,无疑它将成为今后医用高能加速器发展的方向。
(三)临床对射线的合理选择从物理和剂量角度看,临床上理想的射线在组织中造成的剂量分布,应尽量符合放射剂量学原则。
即:①照射肿瘤的剂量要求准确;②对肿瘤区域内照射剂量的分布要求均匀;③尽量提高肿瘤内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不受或少受照射。
浅表肿瘤如皮肤癌、蕈样霉菌病、乳腺癌胸壁复发等用穿透力强的深部X 线或低能电子线治疗。
偏侧头颈部肿瘤也可用电子线,以保护深部正常组织。
对大多数胸腹部病灶,深部剂量往往是首先考虑的问题。
因此,为了达到较高深部剂量,常应用穿透力强的高能X线照射。
但这不是惟一决定因素。
Laughlin等和Sksrand等通过研究不同能量X线的剂量分布特性,认为并不是能量越高越好。
能量越高,其康普顿吸收占主要地位,由此产生的次级电子造成半影增大,剂量平坦度差,对一般20cm体厚的病人,10~25mV的X线比较理想。
高能电子束符合理想剂量分布,肿瘤区域的剂量分布比较均匀,而且,肿瘤后的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小。
在选择哪一种射线治疗时。
除了要考虑靶区深度以外,还在综合考虑放射野半影、骨吸收、肺和空肺的影响,以及中子污染程度等。
头颈部、喉、乳房等靶区周围都有非均质结构,如空气腔、骨等。
射线的半影问题,除了腹部和盆腔靶区外,对其他部位放疗时均需考虑之,骨吸收在许多部位均需注意。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剂量分布,需要用两种以上的放射线联合应用。
(四)临床放射生物学1、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生物的放射效应主要表现在体内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的损伤。
DNA 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放射敏感区。
放射线引起的电离辐射对DNA分子的损伤,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射线直接损伤DNA分子,引起碱基破坏、单链或双链断裂、分子交联等,后者是指射线首先电离水分子,产生自由基,高度活泼的自由基再和有机分子作用。
用来维持DNA的遗传稳定性的,是人体内DNA的损伤修复系统。
DNA 的修复包括无差错修复和差错倾向性修复。
无差错修复的主要方式是切除修复,通过一系列核酸的修复系统将损伤部位切除,以完整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小片段DNA链填补空隙。
差错倾向性修复方式主要是重组修复,依靠受损的DNA分子间的遗传重组以制成无损伤DNA分子,未去除的损伤在DNA分子,未去除的损伤在DNA不断复制中逐渐被稀释。
人体组织器官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其组成细胞的繁殖能力成正比,与细胞分化程度成反比,就是说细胞繁殖能力越强的组织器官越敏感,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的器官越敏感;在一定剂量下与面积有关,即身体受照射的面积越大,反应越大。
按组成细胞的繁殖和分化能力,可以将组织器官划分为敏感性高、敏感性较高、中度敏感、敏感性较低和敏感性低这5类。
研究放射线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在临床放疗很有意义,以便更有效地杀灭那些可能复活并增殖的肿瘤细胞。
在放射生物学上,鉴别细胞存活的惟一标准是,照射后的细胞是否保留无限繁殖能力。
凡是失去无限繁殖能力,不能产生子代的细胞称为不存活细胞,就是所说的细胞死亡,而保留繁殖能力,能无限地产生子代的细胞称为存活细胞。
细胞存活这个定义可反映肿瘤放疗后的效果,是鉴定疗效的较好的指标。
1956年Puck描述了放射剂量与细胞存亡之间的关系曲线,称细胞存活曲线(Cell survival curve)。
1967年由Elkind和Whitmore提出的多靶议程已经成为哺乳动物细胞存活曲线应用形式。
存活曲线的低剂量区呈一肩段,被认为是亚致死损伤的修复,剂量增大超过此区则造成细胞呈指数性死亡。
根据靶学说,细胞群体的细胞死亡率与靶数或打击数n相关,另外一个反映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细胞是平均致死剂量(Do)。
哺乳动物的Do值在1~2Gy很窄的范围内,已知Do和n值,便可求任何剂量下的细胞存活率。
2、放射线对肿瘤组织的作用在影响肿瘤的放射感性的各种因素中,肿瘤组织的细胞起源和分化是主要因素。
起源于放射敏感组织的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较高,分化程度越差的肿瘤其对放射线敏感性也越高。
生物体肿瘤细胞群内有在增殖周期的细胞(G0-S-G2-M)、静止细胞(G0)、无增殖能力细胞、破碎细胞。
细胞群按一定的增殖动力学变化,按其生长率可用倍增时间来表示,它既受肿瘤外界环境影响,也受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时间)和细胞丢失率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对人体肿瘤的观察,发现细胞增殖率和细胞丢失率与放射敏感性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凡平均生长速度快、细胞更新率高的肿瘤,对放射也较敏感。
肿瘤细胞群受打击后有其本身的,与正常组织不同的反应体系,利用放射线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群的不同影响的损伤,以及它们恢复能力的差别,使放疗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
3、肿瘤生长速度和细胞增殖动力学对放疗反应的影响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细胞增殖动力学至少从3个途径影响肿瘤对放射治疗的反应,即:①在细胞周期内不同时期的细胞放射敏感性不同,因此,细胞群的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在周期内的分布有关,照射后细胞群内细胞周期各期再分布,可以改变细胞群的放射敏感性;②两次照射期间细胞的再增长可以部分地抵消照射的杀伤作用,这也许是某些实验性肿瘤放射抗拒的原因;③潜在致死损伤修复的重要性和细胞群增殖动力方面的状态是有关的。
4、放射治疗中的生物物理因素(1)线性能量传递和相对生物效应:线性能量传递(LET)是评价射线质的一个参数。
深部X、60Co的γ和β线,其特点是在组织中沿着次级粒子经迹上的LET 较小,一般称为低LET射线,这些射线的生理学效应大小对细胞的氧情况及细胞的生长周期依赖性较大,既对乏氧细胞和Go期细胞作用小。
快中子、负л介子、重粒子的LET值高。
销为高LET射线,这些射线几乎没有或者较少有亚致死损伤(SLD)和潜在致死者损伤(PLD)的修复,细胞存活曲线肩段小或消失。
除中子外,高LET射线的物理特点是具有Bragg峰型剂量曲线,生物学特点是氧增强比(OER)低,其生物学效应大小对细胞的氧状态和生长周期依赖性小。
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快中子,利用其高LET特性对肿瘤进行放疗。
临床治疗腮腺癌、晚期前列腺癌、骨肉瘤、软骨肉瘤、软组织肉瘤。
局部控制分别已经达到71%、93%、67%、56%、和50%,较光子有明显优势。
相对生物学效应(RBE)是指要达到同样生物效应时,所需标准射线和使用射线的剂量比值。
RBE值的变化主要是指在分次治疗的剂量范围之中,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子治疗应选择与标准X线治疗有相应作用的剂量。
低LET 射线,OER值高、RBE 值低、随LET值的增加,OER降低,RBE升高,其变化速度随LET值的增加逐渐加快。
高LET射线,OER值低,RBE值高,在RBE高值时一个合适的LET射线产生的电离密度正好给予每个靶一次打击,杀灭细胞的能力达到最高点;但LEF在增加,高达100kev/μm时,OER愈加降低,但RBE却急速减少,这是由于高LET射线在一个细胞内的电离密度太高而产生过度杀伤的缘故。
(2)分割放射治疗: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建立起业的分割放射治疗(每周5次,每次2Gy),被认为是标准的方法。
这种方法符合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放射反应差异的客观规律,起到了尽可能保护正常组织,并保证一定的肿瘤细胞杀灭率的作用。
分割放疗中的生物学因素有5个方面,通常称5R,即:放射损伤的修复:放射损伤是分割放疗中最普遍的生物学现象,亚致死损伤(SLD)的修复能增加细胞存活率。
主要反映在存活曲线的肩段上,肩段的形状和细胞最大的修复能力对多次上剂量治疗效果都起决定作用。
SLD的修复的能力在乏氧时和高LET射线进减少,由于肿瘤组织含水量一定的乏氧细胞,;因此,肿瘤分割放疗时的SLD累积比周围氧合好的正常组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