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单元 倍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5)
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倍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P50例题1,练习十一1、2二、教材分析: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
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
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5、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6、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2.游戏引入:今天的这节课,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愿意吗?(1)请3名男同学站在第一排,6名女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指名生答)【揭示课题】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学生排一排的小游戏,使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让6名女生,3个3个的站在一起,带着疑问,引入倍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小结: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在图下方)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5 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5倍的认识年级:三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用乘法表示5倍的数量关系。
2. 能够正确计算5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 能够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
2. 能够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用乘法表示5倍的数量关系。
2.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如2 2=4,3 3=6等。
2. 提问:如果我们要表示5个2是多少,应该怎么计算呢?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乘法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乘法的意义,如5个2可以表示为5×2,读作“5乘以2”。
2. 引导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3. 讲解5的乘法口诀,如1×5=5,2×5=10等。
4. 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5的乘法口诀。
2. 教师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解决。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表示6个3是多少,应该怎么计算呢?2.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表示6个3,并计算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的意义和5的乘法口诀。
2. 强调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巩固5的乘法口诀。
2.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5个苹果的价格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引入了乘法的概念。
通过讲解乘法的意义和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掌握了5倍的认识。
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倍的认识》人教版
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倍的认识》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涉及肯定整数倍关系、认识符号“×”和“÷”以及简单的口算。
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整数倍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练习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数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整数倍的概念;2.了解一二三四五的倍数,并能列举出相应的数;3.掌握“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数数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对数数的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表,并正确使用符号“×”与“÷”;3.能够通过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数规律的敏感性和探究兴趣;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整数倍的概念;2.倍数与被乘数的关系。
2.难点1.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数数方法;2.倍数不是唯一的。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A. 导入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数表的认识及填数表,并提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学好数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2.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整数倍的概念。
B. 教学1.师生共同推理、确定整数倍的概念,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5的倍数是所有以5为因数的数,切入练习口算5、10、15等数的倍数。
2.引导学生发现倍数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倍数与被乘数的关系,并将所学的概念与记忆口诀表联系起来。
C. 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口算5的倍数、10的倍数、15的倍数,记录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自主分组,完成一、二两页习题,并与同学核对答案。
D. 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填写“学习笔记”,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自主回答课堂小结问题:“今天我们学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究?”。
五、教学评价A. 评价方式1.行为观察;2.课堂练习。
B.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学会本单元目标;2.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方法和技能;3.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5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倍的认识教材分析“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
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
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本课时设计的是例1的教学。
学情分析“倍”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三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势,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点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与促进,并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型。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出“倍”1、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又到了萝卜丰收的季节,小兔一家都出来收萝卜啦!2、请同学们说说图中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之间的数量多少关系。
“红萝卜比白萝卜多4根;白萝卜比红萝卜少4根……”3、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也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引出“倍”,揭示课题。
二、活动探究,形成对倍的认识二、活动探究,形成对“倍”的认识(一)圈一圈,说一说,形成对倍的认识。
1、出示: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如果我们把胡萝卜看成一份(圈出来),那么红萝卜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呢?试着说一说2、小结:胡萝卜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倍的认识(5)-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倍的认识(5)-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倍”。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找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1. 理解“倍”的概念。
2. 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如苹果、橘子、小汽车等,用于举例说明。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如苹果,提问:如果有5个苹果,那么它的2倍是多少?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引出“倍”的概念。
二、新课1. 教师讲解“倍”的概念,举例说明。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举例,找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概念,并学会了找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倍”的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延伸: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新课环节,教师将详细介绍“倍”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个环节是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倍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正确表达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3. 通过倍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介绍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倍数,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乘法与倍数: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如何用乘法计算倍数。
3. 除法与倍数: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除法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如何用除法计算倍数。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乘法和除法在计算倍数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和除法与倍数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倍数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倍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倍数,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和除法在计算倍数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倍数的理解。
板书设计1. 板书倍的认识2. 板书内容:倍数的定义,乘法和除法在计算倍数中的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基本的倍数问题。
2. 提高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倍数问题。
3. 拓展练习:让学生探索一些生活中的倍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应该反思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
2. 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该反思课堂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围绕“倍”的认识,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倍”的含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倍”的概念,能够将“倍”应用于实际问题。
2.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倍”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倍的认识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包括“倍”的概念、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巩固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具演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倍”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难点。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让其他同学从中受益。
3.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和提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5倍知识,避免机械计算,提高思维灵活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5倍数的概念。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5倍的概念奠定基础。
2.突破难点,循序渐进:
-利用教具和实物,直观展示5倍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然而,学生对5倍数的理解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建立5倍的概念。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数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他们对5倍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本章节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5倍的概念及其读写方法。
-运用乘法运算求解5倍数,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
-将5倍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建立学生对5倍数的直观感知,形成清晰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倍的认识《倍的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倍的认识《倍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几倍。
2.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倍”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 教学难点: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是成倍增加的。
2. 探究(1)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倍”,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总结计算方法。
3. 实践(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加上另一个数是多少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注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5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 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强调了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这是因为,倍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数学技能。
二、教学目标中的细节我在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倍数的概念,还要求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这是因为,数学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细节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我特别指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这是因为,这两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倍数概念的关键。
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深刻理解倍数的含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我还设计了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中的细节我在板书设计中,将倍数的含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清晰地列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中的细节在作业设计中,我不仅布置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题目,还布置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回家后能够巩固所学,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细节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我特别强调了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探索更多的关于倍数的知识。
这是因为,我相信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5倍的认识》这节课时,注重了倍数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倍数的概念。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语调的起伏,让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讲解,保持注意力。
2. 时间分配:我合理分配了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练习。
在讲解倍数的概念时,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在练习环节,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际操作和练习。
5 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 倍的认识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的普遍接受能力比较好,本节课与之前所学的乘法口诀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在上新课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回顾,在回顾旧知时掌握新内容。
教学工具课件、图片、卡片。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
过程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倍”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并能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观察法和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老师带来了香甜可口的水果。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先后出示)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3组葡萄),依次出示第2,第3幅图。
师:一共有几个5?(2)出示草莓图(3个一组)师:可以说是几个几?(3)出示樱桃图(2个一组)师:可以说是几个几?【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水果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 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菜园里丰收了,不仅乐坏了农民伯伯们,连小动物们也喜得合不拢嘴,瞧,谁来了?(小兔子)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师:瞧那开心样,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吗?(因为有很多萝卜)师:找一找关于萝卜的信息。
咱们帮小兔子数数,每种萝卜各有多少根?生:数一数2. 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倍的认识
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5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倍”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情境,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2.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教具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倍”的概念。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倍”的概念,并尝试用乘法和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总结“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倍”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倍”现象,与同学分享,加深对“倍”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对“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到位?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是否存在困难?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对“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倍”的概念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物体的数量是另一个物体的几倍。
2. 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倍”,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计算哪个物体的数量是另一个物体的几倍。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另一个物体的几倍,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总计:约20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物体的数量是另一个物体的几倍。
这个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选择图片时,可以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有趣的事物,如动物、水果、玩具等。
2. 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倍”,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5 倍的认识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
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
但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
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通过分类、观察、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逐步建立“倍”的概念。
学情分析一、三年级孩子普遍特征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后会产生兴奋感和自豪感,有的还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倍的认识》的可用经验“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单元 倍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5)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将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另一个数。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倍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倍的认识2. 内容:(1)倍的概念(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3)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如苹果、书本、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数量关系。
例如,展示2个苹果和4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2个苹果是4个苹果的一半,这里就隐含了倍的初步概念。
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我的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教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的相关内容。
我们将从教材的第73页开始学习,内容包括:理解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认识几份之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倍的概念,能够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同时也能够理解分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能够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则是让同学们理解分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倍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苹果、橙子等水果,以及彩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苹果,让大家看看,然后我会问大家,如果我再拿出一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同学们会回答两个。
那么,如果我再拿出一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呢?同学们会回答三个。
这时,我会告诉大家,这就是倍的概念。
2.讲解与演示:我会拿出更多的水果,让大家看看,然后我会问大家,如果我再拿出一个橙子,我们一共有几个橙子?同学们会回答两个。
那么,如果我再拿出一个橙子,我们一共有几个橙子呢?同学们会回答三个。
我会让大家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三个橙子,然后我会让大家把自己的画拿给旁边的小伙伴看看,让他们猜猜,这是几倍的橙子。
3.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一份练习题,让大家做一做,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彩笔在黑板上写下“倍的认识”四个大字,然后我会把刚才讲解的内容用彩笔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可以看到。
七、作业设计1.请同学们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五个橙子,然后把自己的画拿给家长看看,让他们猜猜,这是几倍的橙子。
2.请同学们用乘法计算一下,如果我有三个苹果,那么我有几个苹果的两倍?几个苹果的三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倍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够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2. 求2~5的倍数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入“倍”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倍”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如2的倍数有:2, 4, 6, 8, 10等。
(3)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橘子,小刚的橘子是小明的3倍,小刚有多少个橘子?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分数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在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并能运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72页至74页,涉及到倍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正确找出一个数的倍数;2. 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3.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计算;4. 能够应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2. 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3.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计算;4. 能够应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以及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应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倍数的定义、求倍数的方法、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等;2. 计数器,用于演示倍数的计算;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小明的爸爸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倍数的概念。
2. 讲解倍数的定义:讲解倍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倍数。
3. 演示求倍数的方法:使用计数器,演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 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让学生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5.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倍数的定义一个数a的倍数是指能够被a整除的所有整数。
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以自然数1,2,3,4,5,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是它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不一定是它的倍数。
七、作业设计1. 找出20以内的4的倍数,并写出它们的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倍数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在课后,我打算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倍的认识《倍的认识》人教版
(五)总结回Biblioteka (用时5分钟)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倍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我观察到,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对倍数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同时,我也发现,小组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还不够深入,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其他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他们的思路。这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他们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倍的认识《倍的认识》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倍的认识《倍的认识》(人教版):本节课主要围绕第四章《认识乘法》中的“倍的认识”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理解倍的概念,能够表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掌握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倍数;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倍数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倍的认识》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倍数的概念普遍感到新颖,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倍数的概念,学生们很快就产生了兴趣,这一点我觉得做得还不错。然而,我也注意到,当涉及到具体的计算和应用时,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表现出迷茫。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理解倍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乘法来计算倍数。在这个过程中,我尽力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但显然,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还不够。我意识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倍数的抽象性是一个挑战,我需要寻找更多的直观教学工具和策略来帮助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
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
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
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
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
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
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
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
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
概念。
.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
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
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
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
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
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
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
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例如,每两根为一组把萝卜圈出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
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四、具体编排.
1.例1(倍的含义)
(1)教材提供了一个“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练习题ppt..
2.例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1)提供“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同时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2)画图策略
(3)检验方法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3.例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1)画图策略
(2)知道画图方法
(3)检验:通过呈现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情况,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4)数学模型
增加ppt:开放型题目
五、教学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
教学时要注意在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
一方面,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
可以让学生思考:求红萝卜的个数(6个)是胡萝卜的(2个)几倍,就是以胡萝卜为标准量,看红萝卜里包几份白萝卜,包含了3份,所以红萝卜的
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
在教学例2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另一方面,注意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
4红花,2朵黄花.变化6红花、10红花、14红花,倍数变化(“比较量”与“倍数”成正比例关系);
18朵红花,2朵黄花。
变化:3朵黄花、6朵、9朵,标准量变化,倍数也变化(“标准量”与“倍数”成反比例关系)
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
(高老师课件)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C}{C}{C}首先,可增加“连续量”的比较,丰富学生的图形表征。
例如,涂出给定纸条的长度4倍等。
其次,在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实物操作、画示意图等)、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详见“例2的教学建议(2)”。
)
3.重视主体参与,形成几何直观
借助图形直观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转化显然不是天然而成的。
线段图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不是学生可以一蹴而就的。
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
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