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鱼类疫苗之路

合集下载

一种针对多宝鱼疾病的疫苗问世

一种针对多宝鱼疾病的疫苗问世

已经超过4亿年。

最近的基因组资料显示,在现存物种中,除了肺鱼之外,矛尾鱼是在系统发育上最接近四足类的物种,因此它为3.5亿年前脊椎动物的“登陆”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脊椎动物“登陆”过程中,其基因组会相应发生动态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已有基因的丢失和“新生”基因的加入。

“反转座拷贝”就很有可能成为这一过程中新加入基因组的一类“新生”基因。

“反转座拷贝”是某些基因通过转录成RNA再反转录成cDNA片段重新插入基因组而形成的该基因的拷贝。

这类拷贝只拥有“父”基因的编码片段而丢失了对应的调控序列,因此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垃圾”。

最近研究显示,一些“反转座拷贝”利用它“邻居”基因的调控序列,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和表达,成为有生物学功能的“反转座基因”。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何舜平带领的学科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案,在矛尾鱼基因组中鉴定了472个“反转座拷贝”,通过研究它们的进化年龄、选择压力、表达模式以及相关的基因功能,探讨了它们对脊椎动物“登陆”事件以及矛尾鱼进化的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1)这472个“反转座拷贝”的年龄结构与四足类的“反转座拷贝”相似,而与辐鳍鱼不同,暗示了脊椎动物基因组在“登陆”进化时可能发生了一次相应的动态调整;2)选择压力以及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85~355个“反转座拷贝”是有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的“反转座基因”,它们在较大年龄层的“反转座拷贝”中占比更多一些,暗示了一些无功能的“反转座拷贝”在进化过程中会逐渐丢失;3)发现了23个“反转座拷贝”相关基因存在于辐鳍鱼类中,而在四足类丢失,可能与“登陆”进化相关。

本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先导专项的资助,由博士研究生杜康等人完成。

相关论文Evolutionary fate and implications of retrocopies in the African coelacanth genome已在线发表于BMC Genomics。

鱼类疫苗的现状

鱼类疫苗的现状

鱼类疫苗的现状鱼用疫苗是指能使鱼类产生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剂。

如加以严格区分,鱼用疫苗可分为菌苗、疫苗和类毒素三类。

菌苗是由细菌制备的,疫苗是由病毒制备的,类毒素则由外毒素所制成。

鱼用疫苗中,主要是菌苗和疫苗。

按病原的活力来分,又可分为死苗和活苗。

死苗又称灭活疫苗。

是将免疫性好的菌种和病毒种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其杀死而制成。

其特点是安全性能好,容易保存,但免疫性能不如活苗好,而且使用剂量大,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是死苗。

活苗又称弱毒疫苗。

是用人工培养减弱的毒(菌)株或天然的弱毒苗株,经大量繁殖后制成。

这种弱毒疫苗进入机体内后,仍能生长繁殖,一段时间后,因其毒力弱,故很快便被机体的抵抗力所扑灭。

机体通过这一斗争后,所获得的免疫力比较坚强,免疫效果较灭活疫苗好,且使用剂量小,免疫产生快,免疫时间较长,这些是活苗的优点。

但因是活的微生物制品,较难保存,容易失效是其缺点。

新型疫苗,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鱼用疫苗的研究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

目前,国外研究进展较快,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与传统的疫苗相比,新型疫苗具有安全、高效、可大量生产等优点[1,2]。

1.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应用某些化学试剂裂解细菌或病毒,驱除病原微生物中有害成分和对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无用的成分,保留其中一种或几种主要抗原成分所制成的一类疫苗。

在兽医领域,已有禽流感的血凝素疫苗、口蹄疫VP1疫苗以及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核糖体的亚单位疫苗[3]。

在水产病防活领域,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如Kuzyk等[4]已研究了针对大马哈鱼败血症的亚单位疫苗;在我国,孙建和等[5]通过化学方法交联HEC毒素和多糖,在研制嗜水气单胞菌亚单位疫苗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与传统疫苗相比,亚单位疫苗有抗体出现早、滴度高、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水产动物疾病的亚单位疫苗都处于实验室阶段,应用实践较少。

鱼类抗体——精选推荐

鱼类抗体——精选推荐

许多鱼类疾病导致养鱼业和虾业的重大经济损失。

此外,为防止疾病的蔓延,必须严格隔离已被感染的鱼,因此定期筛查病原体显得十分重要。

用鱼类抗体监测鱼类对感染及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可为鱼类健康提供有用的信息。

Aquatic Diagnostics Ltd.是一家国际性生物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鱼类单克隆抗体和快速检测试剂盒以改善鱼类健康管理。

这些产品对于水产和观赏鱼产业尤其重要。

Aquatic Diagnostics是一个创新型公司,销售独特的产品,为客户提供免费的全面的技术服务,并与客户合作以解决其研究领域中的挑战性问题。

自2001年至今,Aquatic Diagnostics一直从事于鱼类免疫和鱼类健康管理研究。

我们的产品可用于鱼类疫苗公司,鱼类饲料公司和观赏鱼产业,比如AquaMab-F 和AquaMab-C 系列产品可检测鱼类抗体来监测各种鱼类种类的免疫反应。

ADL生产的产品可用于检测:●有重要经济意义的虾和鱼的病原体(AquaMab-P)●监测各种鱼类种免疫反应的鱼类抗体(AquaMab-F 和AquaMab-C)产品类别AquaMab-P(pathogen)(检测鱼类和虾类病原体的单抗)组织病理学,细菌学,病毒学,寄生虫学和真菌学这些常规检测方法,只适用于小样本的常见的,易培养的病原体的检测。

然而,对于大量病原体的检测则不仅昂贵,操作程序耗时,且往往不能确诊。

免疫学方法比如免疫组化(IHC)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试(IFAT)能够快速地从组织样品中特异性检测病原体,而无需先分离病原体。

ADL生产一系列特异性探针(AquaMab-P)用来检测特定的鱼类和虾的病原体。

提供一套用于免疫组化(IHC)的标准操作程序。

这类产品也能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试(IFAT)。

AquaMab F (鱼类抗体)和AquaMab-C(偶联HRP的抗体)检测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被认为是病原体出现之前的一种有用指标。

通过ELISA方法,AquaMab-F抗体能检测水产业中各种鱼类的IgM,产品详情请咨询启维益成。

珠江所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珠江所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斑鳝㊁黄斑鳝㊁灰鳝等㊂大黄斑鳝背部有3条纹㊁腹部金黄㊁体色鲜艳,具有明显的生长和抗病优势,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㊂李忠研究员团队根据养殖户和消费者需求,利用家系选育方法开展了大黄斑鳝新品种选育,目前已选育到第三代,体色一致率达到了80%以上㊂黄鳝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以及高质量基因组的解析利用,将极大地促进品种选育进度,大黄斑新品种有望在近年内通过国家审定㊂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田海峰博士,通讯作者为李忠研究员,研究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㊂(来源:长江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在贝类基因组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课题组主导,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㊁美国罗格斯大学㊁美国杜克大学等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以The hard clam genome reveals massive expa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hibitors of apoptosisin Bivalvia为题,在线发表在BMC Biology上㊂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全基因组精细参考图谱的绘制,揭示了双壳纲贝类凋亡抑制因子IAP基因大规模扩张与分化现象㊂硬壳蛤又称美洲帘蛤,其自然栖息地位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具有肉质鲜美㊁生长快㊁抗逆性强等特点㊂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㊁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张福绥等将硬壳蛤引入我国,系统研究了硬壳蛤的基础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特征,建立了1套以 基础研究-高效育苗-池塘养殖 为主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硬壳蛤规模化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工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和产业链㊂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推广,硬壳蛤已成为福建㊁江苏㊁山东㊁河北和辽宁等地沿海池塘生态混养的重要经济贝类,形成了我国新的贝类养殖产业㊂该研究利用Pacbio测序技术,结合Hi-C技术绘制了首个硬壳蛤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精细图谱,基因组大小为1.79Gb,contigN50达到1.77Mb,scaffold N50达到91.38M,共编码34283个基因㊂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硬壳蛤基因组存在较为显著的IAP基因家族大规模扩张现象,拥有159个拷贝,远超人类㊁模式动物的拷贝数(<10拷贝)㊂硬壳蛤IAP通过谱系特异性的串联重复和逆转录的方式发生扩张,并利用结构域的改组迅速发生结构和功能分化㊂科研人员通过重建IAP的进化历程发现,IAP扩张是双壳纲贝类的一种共有现象,是双壳纲贝类独特的一种进化策略,其通过IAP扩张和分化实现对细胞凋亡更精密的调控,进而调节贝类的免疫和应激反应㊂该研究为理解硬壳蛤的环境适应机制和适应性进化过程提供了新见解,并为硬壳蛤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㊂海洋所助理研究员宋浩㊁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郭希明㊁海洋所副研究员孙丽娜和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王强辉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海洋所研究员张涛为论文的通信作者㊂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㊁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等的资助㊂(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珠江所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Study on immune response of organsof Epinephelus coioides and Carassiusauratus after immersion vaccinationwith inactivated Vibrio harveyivaccine 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影响因子5.086)在线发表,第一作者为巩华助理研究员,通信作者为王庆研究员和陶家发研究员㊂浸泡免疫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特有的1种免疫方式,具有操作简便㊁省时省力的优点㊂疫苗浸泡接种效果依赖于鱼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反应㊂该研究以鲫和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浸泡免疫接种1.5ˑ107CFU/mL的哈氏弧菌灭活疫苗后,检测皮肤黏液和血清抗体滴度及IgM㊁MHCⅡ的mRNA水平㊂结果显示,黏膜抗体反应先于血清反应,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反应在浸泡接种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在鲫和石斑鱼的后肠㊁肝和脾等3个免疫相关器官中,IgM和MHCⅡ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㊂从石斑鱼免疫后高峰时间点(第14天)同一组织中基因表达的相对比例(26倍)和皮尔逊相关系数(0.8<|r|<1)可以推断,后肠-肝-脾存在内部免疫协同分子机制㊂此外,鲫在实验室中常被用作各类海水鱼弧菌疫苗评价的替代模式动物,本研究的攻毒结果显示,鲫和石斑鱼免疫后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IgM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㊂本研究为渔用疫苗的创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㊂(来源:珠江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水生所揭示新基因chiron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和适应性演化中的作用自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关注一个重要问题 生物是如何从共同的祖先演化成为丰富多样的物种的?新基因的产生是生物演化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源泉㊂研究新基因的起源机制实质上是在探究生命演化的根源,但在分子水平上,新基因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又是如何整合到已有的网络通路中的,对生物的适应性演化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些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研究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9112021,48(2)㊀㊀㊀㊀㊀㊀水产科技情报(Fisheries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水产疫苗_鱼类防疫之星

水产疫苗_鱼类防疫之星
] 1, 14- 16
。浸
泡法是将需要免疫接种的鱼类直接放入或经高渗 溶液或增加表皮通透性处理后在疫苗中浸泡, 鱼 类通过体表、 鳃摄取抗原。喷雾法与浸泡法一样均 作用于鱼体表, 是将疫苗以一定的压力直接喷射 到鱼体上进行免疫, 需要如疫苗喷射器、 传送带等 设备配置。口服法是将疫苗直接或拌饵或添加辅 助剂投喂。水产疫苗免疫接种途径各有利弊 ( 见表
在人们对水产品安全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 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 采用各种化学药物防治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了质 疑。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水产品的需求 , 同时保 护养殖环境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近年来, 世界 各国的科学家积极开展水产用疫苗的研制。疫苗 在提高动物体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同时亦能增强机 体抗不良应激的能力, 且符合环境无污染、 水产食 品无药物残留的概念, 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动物 疾病防治界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产品。我国随着加 入 WTO 渔 业 新 形 势 的 变 化 , 农 业 部 先 后 出 台 了 无 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禁用渔药清单等系列与水 产品安全相关的行动计划, 由水产动物疫苗等免 疫制剂替代危害性大的化学药品已势在必行, 此 类绿色 、 环 保 产 品 大 有 在 3- 5 年 后 成 为 我 国 水 产 养殖业抗病的明星产品的希望。
至 2003 年 , 一 些 国 家 或 地 区 准 发 许 可 证 的 疫 苗 有 ( 见 表 1) ; 欧 洲 是 使 用 疫 苗 较 早 的 地 区 , 有 疫 33 种 苗 9 种, 其中挪威最多有 5 种; 北美也是鱼类疫苗 研究、 开发先进地区, 多种疫苗已广泛应用, 美国 上市的有 9 种, 加拿大有 8 种; 智利近年的疫苗发 展较快, 已有 7 种疫苗获得许可证; 获得疫苗许可 证的还有日本 4 种、 中国 2 种、 澳大利亚 1 种等。 尽管如此, 世界各国仍然有多种水产疫苗急需研 究 , 据 1999 年 的 不 完 全 统 计 有 18 种 ( 见 表 2) , 其 中大部分疫苗未实现商品化。 商品化的疫苗在鱼类病害的防治中发挥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 大大减少了抗菌素等化学药物在 养殖鱼类方面的使用量。目前国际上已经商品化 的渔用细菌疫苗主要有弧菌苗、 鲁氏耶尔森 ( ERM

鱼用疫苗免疫途径的研究概况(下)

鱼用疫苗免疫途径的研究概况(下)

2.提高口服免疫效果的措施口服疫苗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是由于抗原受到胃酸的作用和蛋白酶的水解,使抗原到达后肠部位时,其完整性和免疫部位已被破坏或抗原被消化掉,没有足够的抗原到达后肠(Quentel C等,1997)。

因此,为了使抗原在鱼的前肠不被消化,则发展了许多的包裹材料来保护抗原。

现如今,常用的有海藻酸钠、明胶、聚交酯醣酯聚合物、卤虫、生物被膜等材料。

(1)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类化合物,是从褐藻中提取而来的,现已作为包裹药品和细胞的材料,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黏性和安全性等特性(Chan L W等,2002),Joosten等(1997)用海藻酸钠包裹溶藻弧菌免疫虹鳟和鲤鱼,其结果显示在鱼体中有抗体产生。

Tian等(2008)用海藻酸钠包裹含有能够表达淋巴囊肿病毒蛋白的质粒进行口服免疫日本牙鲆,检测免疫3~16周牙鲆的抗体效价,表明其效果明显。

Romalde等(2004)认为通过口服海藻酸钠微囊化的疫苗虽然不能作为初次免疫的方法,但对鱼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Altun等(2010)也用海藻酸钠包裹L.garvieae bacterin疫苗口服免疫虹鳟鱼,其结果表明,在免疫30天后的RPS为53%,61天后对鱼体进行二次免疫,120天时其RPS达到61%,效果明显。

李新华等(2007)用海藻酸钠包裹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口服免疫银鲫,结果表明微胶囊疫苗组血清抗体效价较高,且维持时间长,对口服免疫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2)聚交酯醣酯聚合物。

目前,聚交酯醣酯聚合物也被应用于鱼类口服疫苗的包裹技术上,它是一种疏水型的聚酯(Tian J Y等,2008),降解性好且无毒,而且容易生产,价格便宜。

Tian等(2008)利用聚交酯醣酯聚合物包裹LCDV的DNA疫苗免疫日本牙鲆,免疫90天后,在日本牙鲆体内各组织中检测到LCDV的mRNA,而且用ELISA在1~24周均可检测到抗体。

Altun等(2010)分别利用聚交酯醣酯聚合物和海藻酸钠包裹L.garvieae bac-terin免疫虹鳟,聚交酯醣酯聚合物为包裹材料的免疫效果比海藻酸钠为包裹材料的好。

特约综述 鱼用疫苗研究进展

特约综述 鱼用疫苗研究进展

86.
HU C Y,
ZHANG Y S,
XU X W.
Re
s
e
a
r
chp
r
og
r
e
s
sonf
i
shva
c
c
i
ne
s[
J].
J
ou
r
na
lo
fNanchang Un
i
ve
r
s
i
t
t
u
r
a
lSc
i
enc
e),
y(Na
2024,
48(
1):
77

86.
鱼用疫苗研究进展
胡成钰 ,张岩松,徐小文 ∗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F
i
1 Annua
lpub
l
i
c
a
t
i
ont
r
end(
CNKI)
g.
WoS 年度发文趋势
400
350
发文量 / 篇
300
250
200
150
100
2022
2023
2021
2019
2020
2017
2018
2015
2016
2013
2014
2012
2010
2011
2008
2009
2006
2007
2004
2005
Top
i
c:以 “
F
i
shva
c

[
5]
c

美国研制出新型疫苗能有效预防鲶鱼易感染疾病

美国研制出新型疫苗能有效预防鲶鱼易感染疾病

美国研制出新型疫苗能有效预防鲶鱼易感染疾病

【期刊名称】《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中国食品产业网消息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水生动物健康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目前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疫苗,可以有效防治鲶鱼感染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这种疫苗十分有效。

【总页数】1页(P4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5.3
【相关文献】
1.俄研制出可同时抵抗脑炎和艾滋病的新型疫苗 [J],
2.中国研制出可应对禽藏感疫情的新型疫苗 [J], 张好成
3.日科学家研制出冠状病毒新型疫苗 [J],
4.越南就美国对鲶鱼及鲶鱼产品r实行强制检验新规定的贸易关注 [J], 何雅静
5.美国有关鲶鱼和鲶鱼产品强制性检验的通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鱼疫苗获新突破

我国鱼疫苗获新突破

43农家之友 2020.1 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华东理工大学“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活疫苗创制技术”被评为“2019年农业农村部十大新技术”。

华东理工的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鱼疫苗”的研制。

这种“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活疫苗创制技术”主要针对危害我国多宝鱼养殖业的重要病害——爱德华氏菌病,建立了从病原分离鉴定、毒力机制研究、疫苗理性设计到产品质量研究的技术链条。

创制的爱德华氏菌病弱毒活疫苗(EIBAV1株)获批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属国内外首创性产品。

多宝鱼是我们餐桌上的水产品,为何要引入疫苗?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原院长张元兴教授介绍,其实这涉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餐桌上的安全。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及天然渔业的日渐枯竭,海水养殖业显得日益重要。

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因养殖病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美元,成为限制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美国、日本、挪威等世界养殖技术先进国家均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预防养殖病害。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水动物疫苗研发长期空白,与之相应的却是,中国已经发展成全球第一的水产养殖大国。

我国水产养殖目前产量占全球70%。

由于我国水域面积有限,高密度、高产量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特点。

张元兴举例,海南省的海水养殖场内,约一亩的水域面积,年产对虾就达3吨。

如此高的产量,加之水污染等因素,各种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

张元兴介绍,鱼其实和人类一样,如长期住在拥挤、污染的环境中,病菌就会流行。

据统计,我国目前海水鱼类养殖年产值已超数百亿元,但常年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在30%左右,其中以细菌性病害的影响最严重。

面对病害,眼下养殖户最普遍的做法,还是使用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化学药物来控制。

张元兴说,端上餐桌的鱼、虾,如果服用抗生素,对人体影响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药物滥用导致了抗药病原产生、水产品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枫叶鲑工业化疫苗注射技术

枫叶鲑工业化疫苗注射技术

枫叶鲑(Maple Salmon)是日本林株式会社养鱼场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地的坎卢普斯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发眼卵引入日本后通过多代遗传选育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够降海生存的虹鳟品系。

枫叶鲑以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肉质鲜嫩、味美、无腥、无肌间刺、出于无污染清冷水域的优良品质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枫叶鲑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病害防控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仅依靠常规药物治疗不仅效果越来越差,成本越来越高,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疫苗免疫作为病害防控的有效手段逐渐得到集约化养殖的重视。

本次疫苗注射为杀鲑气单胞菌的进口疫苗。

一、疫苗接种前准备注射鱼体的理想规格为50~60克/尾,规格过大或过小都会给疫苗注射操作增加难度并且容易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注射操作会对腹腔内脏造成损伤,对疫苗的吸收和保护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接受的接种规格在50~100克/尾,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生长期进行注射。

将制备好的疫苗从4℃冷藏柜中取出,置于常温下放置,因本次疫苗添加剂为油剂,长时间放置会出现轻微的油相、水相分离情况,使用前用力摇晃制剂瓶,待疫苗制剂各成分充分摇匀后使用。

本次疫苗为腹腔注射,注射针头的长短要与鱼的规格相匹配,在接种前需要对鱼进行粗略的分级,挑选使用合适长短的接种针头进行操作,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腹腔注射对内脏造成的损伤。

患病鱼和体质瘦弱的鱼在免疫接种操作后有极大的可能会因强烈的应激引起疾病暴发,为了保证疫苗接种效果,需要在接种前挑选健康的鱼体进行注射操作,并且在接种前至少停食两天,以降低疫苗接种操作造成的应激反应。

检查集鱼设备、麻醉箱、注射平台、回鱼管道等各部位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消毒处理,准备疫苗接种。

本次疫苗接种使用的麻醉剂是MS-222,麻醉箱水体是100升,麻醉剂使用浓度控制在330毫克/升,同时加入与麻醉剂等质量的碳酸氢钠调节水体的pH。

在疫苗、注射器、接种设备、接种人员、记录人员等准备完毕后进行疫苗接种操作。

鱼类疫苗

鱼类疫苗

鱼类疫苗基础及新型免疫技术食品完全与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食品并积极投身于养生保健的行列。

如今,水产品已成为许多消费者所亲睐的营养物质来源,但他们同时也担心购买到投喂过农药的水产品,也就是科学家和养殖户们所担心的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和蓄积作用。

大部分水产品如鱼类疾病,是不能治疗的,只能提前预防,抗生素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鱼类养殖中的存活率,但又在不经意间把未能吸收的药物贮存到了鱼体内,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水产品,鱼体内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进而产生耐药性。

最后带入到了人的食品链中,间接的危害着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水产品的需求和期望,养殖绿色水产品同时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积极开展了对水产疫苗的研制,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

疫苗是一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的生物制品,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别。

第一类是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

灭活疫苗即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疫苗仅仅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

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疫苗就是通过福尔马林灭活肉汤发酵后制得的,这些灭活菌疫苗相当有效,而且副作用小,常用于预防鳗弧菌、鲑气单胞菌等。

第二类是活疫苗,活疫苗是指将细菌或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减毒疫苗),接种后在受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受发病。

如草鱼出血病弱毒疫苗,即提取典型草鱼出血病征的病鱼的肝脏组织,研磨提取血清,再经离心、除菌得到组织病毒液,然后筛选毒力强的毒株将其驯化成弱毒性,最后经培养弱毒菌株制备得到。

活疫苗能有效的刺激鱼体产生免疫细胞,但不足在于毒性的回复,所以它的风险应当慎重考虑。

第三类是亚单位疫苗,一类新型的疫苗,其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甚或有害的成分,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进展抗生素水产养殖芽孢杆菌疫苗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进展抗生素水产养殖芽孢杆菌疫苗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进展抗生素水产养殖芽孢杆菌疫苗2021年12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同期专题研讨会四2021年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会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罗琳作了《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进展》主题报告,本文根据发言内容整理而成。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受到环境胁迫、营养胁迫、管理胁迫等,使鱼类健康受到影响。

用药不当也会造成药物残留等问题。

每年水产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比较大的。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疫苗、抗生素、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杀毒剂、杀虫剂等。

01疫苗1.疫苗的制备(1)灭活疫苗(2)弱毒(减毒)疫苗(3)亚单位疫苗(4)核酸疫苗(DNA疫苗和RNA疫苗)(5)活载体疫苗2.国外鱼疫苗产业的兴起及目前市场格局20世纪70年代末,荷兰英特威公司率先在世界上推出了鲑鱼弧菌病和肠红嘴病的福尔马林细菌性灭活商用疫苗。

1988年,挪威法玛克公司开发出抗冷水弧菌病的灭活苗,拯救了挪威三文鱼养殖业。

瑞典诺华动物保健公司在病毒疫苗的开发方面占据优势(传染性鲑鱼贫血病和IHN疫苗)。

目前疫苗生产的国际市场格局已逐渐形成了以美国先灵葆雅、瑞典诺华、挪威法玛克和德国拜耳为代表的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的市场运作局面。

疫苗产品目前主要针对北欧、智利、加拿大和美国的鲑鳟鱼养殖市场。

亚洲地区已成为水产疫苗跨国公司竞相争夺的最后一片市场。

国外主要商品化病毒性疫苗产品的开发概况3.疫苗的使用疫苗的使用主要以打针为主。

4.疫苗开发的主要商业角度及考量(1)市场价值容量决定产品目标现有商品化疫苗主要集中依托于鲑鱼、鲈鱼、鲶鱼等高值鱼类,足够的市场价值容量是各公司是否启动疫苗商业开发的首要考量。

(2)鱼种分类差异导致的产品选择不同鱼的免疫系统和应答机制不同,因此应遵循一种鱼对应一个疫苗产品注册;如果某一病害在几个品种中都存在,则必须从一开始便衡量各鱼种的当前市场价值和未来市场发展空间,选择具有较好投资回报前景的鱼种进行疫苗的产品开发,规避市场风险。

佐剂或递送载体与鱼类疫苗的免疫途径综述

佐剂或递送载体与鱼类疫苗的免疫途径综述

金X 张娜,吴允昆:佐剂或递送载体与鱼类疫苗的免疫途径综述佐剂或递送载体与鱼类疫苗的免疫途径综述**基金项目: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罗非鱼口服疫苗运载体的经济适用优化与新型设计(项目编号:2017N0031)。

收稿日期:2020-8-4作者简介:张娜(1993—),陕西绥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鱼类疫苗研究。

张娜,吴允昆(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鱼类疫苗是预防鱼类疾病,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之一。

鱼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佐剂、递送载体的应用及免疫途径等因素有关。

文章描述了3种鱼类疫苗的免疫途径——注射免疫、浸泡免疫、口服免疫,在佐剂或递送载体的作用下,结合不同的疫苗免疫途径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

文章总结了3种 鱼类疫苗免疫途径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这3种免疫途径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佐剂和载体的选择、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为高效施用疫苗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鱼类疫苗;佐剂;递送载体;注射免疫;浸泡免疫;口服免疫doi : 10.3969/j.issn.l007-550X.2020.12.001中图分类号:S9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0X(2020)12-0003-062014年,水产养殖在为人类提供食物方面的贡 献首次超过了野生鱼类由于营养市场对鱼类食品 的需求量增加,养鱼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且正经历着产业繁荣。

但是,大多数食用鱼类通常在拥挤的 环境中生长,因而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这容易造成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鱼类疾病防治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传统上,抗生素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水产疾病,然而,滥用抗生素成为了突出问题。

抗生素对疾病的治疗一方面会产生抗性菌株,另一方面 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和消费者安全的关注,即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鱼肉中的药物残留问题。

因此, 人们开始重视更具有安全性的鱼类疫苗的运用。

鱼类虽然是低级脊椎动物,但它具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2】。

水产疫苗研究开发现状与趋势分析

水产疫苗研究开发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在水产疫苗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需不断努力以适应 水产业发展的需求。未来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科研创新,提高水产疫苗的生产 效率和质量水平。应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疫苗意识和 应用技能,从而为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现状分析
免疫效果是评价水产疫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水产疫苗的免疫效果 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例如,通过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鱼类、贝类等水生生 物的流行性疾病,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疫苗研究开发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首先, 技术创新将成为水产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疫苗载体和佐 剂的研究和开发,如mRNA疫苗、DNA疫苗等,这些新型疫苗将具有更高的免疫效 果和更低的副作用。
3、疫苗应用范围扩大
3、疫苗应用范围扩大
我国水产疫苗的应用范围已经从传统的池塘养殖扩大到海洋养殖和淡水湖泊 养殖。这些疫苗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在这些水域的传播,保护了水生动物的 健康。
二、研究趋势
1、联合疫苗的研发
1、联合疫苗的研发
联合疫苗是将多种抗原联合在一起,通过一次免疫即可预防多种疾病的新型 疫苗。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未来联合疫苗将成为研究 的热点。
2、推广水产疫苗的应用
2、推广水产疫苗的应用
虽然我国在水产疫苗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 对传统抗生素的依赖。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水产疫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提高养殖户对疫苗的认识和应用意识。同时,应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 们的养殖水平和养殖质量。
四、总结
四、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1、疫苗种类多样化

水产疫苗的分类与接种方式

水产疫苗的分类与接种方式

水产疫苗的分类与接种方式展开全文1 水产疫苗的种类水产疫苗按抗病原的种类可分为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和寄生虫疫苗;按组成成分可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混合疫苗(多联疫苗);按疫苗制备方式可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包含土法疫苗)、亚单位疫苗及生物技术疫苗等。

1.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经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灭活,但其仍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水生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的疫苗。

灭活疫苗是目前报道和应用于水产养殖最多的疫苗种类,该疫苗包含多种组织浆灭活疫苗、弧菌灭活苗、嗜水气单胞菌疫苗、链球菌疫苗,以及欧美国家鲑鳟鱼养殖中常用的冷水病疫苗、VHS 疫苗、PHV 疫苗等。

灭活疫苗研制周期短,使用安全,易于保存,但其接种后不能在体内繁殖,因此需要接种剂量较大,免疫持续时间短,且需要加入适当的佐剂并制成多价苗或联合疫苗等方法改善其不足。

1.2 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主要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控制变异,或将保护性病原体蛋白编码基因插入活载体中制备的能够在机体内增殖并且能够诱发免疫应答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接种后接近于自然感染,能够有效激发鱼体细胞免疫,并能在体内繁殖,因而疫苗用量少,免疫持续时间较长,且不必添加佐剂。

但其不足之处主要是活疫苗在自然条件下安全性差,可能会导致病毒的转变而在生态环境中失去控制;同时,活疫苗贮存运输不方便,且保存期短。

1.3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甚至有害的成分,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成的疫苗。

在水产上研究较多的有外膜蛋白、脂多糖等保护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大部分处于试验阶段。

亚单位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毒力小、副作用小、性能稳定、易于保存的特点,但免疫原性不强,通常需添加佐剂,或与载体偶联,以增强其免疫原性。

1.4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指应用重组 DNA 技术,将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在细菌、酵母或细胞等基因表达系统中体外表达,生产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蛋白质,再经过分离纯化而制备的疫苗。

海水鱼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

海水鱼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

海水鱼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海水鱼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西安斯凯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16.6产品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渔业发展迅速,至今海水鱼每年养殖量约6 0亿尾,随着养殖量扩大,鱼病也逐年严重。

每年因病害造成损失上百亿元。

国内对海水养殖病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和抗生素,这些药物过多使用,造成耐药和药物残留及毒副作用,疫苗已成为海水养殖疾病防治领域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产品。

至今国内未见商品化的海水鱼疫苗问世,也未见国外疫苗引入的报道,为此我们和第四军医大学合作,在海洋863和现代农业863计划基金资助下,对海水鱼病的防治进行研究,先后研究出鱼病多联诊断试剂,鱼病多联单克隆抗体治疗制剂和鱼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其中抗独特型抗体疫苗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6年获国家农业部一类新兽药证书。

海水鱼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是由三种海水鱼重要病菌:溶藻弧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独特型抗体混合而成的海水鱼病多联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疫苗,用以接种免疫养殖海水鱼,以预防养殖海水鱼这三种重要流行病的爆发。

技术原理免疫学界公认,抗体和抗原的结合位称为独特位,认为抗体的独特位和与其进行免疫结合的抗原表位,其空间构形是互补的,所以称独特位为抗原表位的内影像。

如果用抗体再去接种免疫机体时,抗体的独特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独特位的抗体,这种抗体称为抗独特型抗体。

抗独特型抗体的结合位点的空间结构和独特位是互补的,而和原来的抗原表位的空间结构是相类似的,它具有抗原表位的功能,能刺激机体产生抗原表位的抗体。

如果抗原是病原体,病原体的抗独特型抗体就能取代病原体起到疫苗的作用。

技术原理免疫小鼠免疫小鼠免疫小鼠抗原表位抗独特型抗体独特位抗体抗体抗独特型抗体产生原理抗独特型抗体研制技术路线抗独特型抗体研制技术路线1. 病原体免疫小鼠2. 取高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3. 杂交瘤细胞的阳性克隆筛选4. 筛选对病原体具有免疫中和性抗体5. 用该抗体再免疫小鼠6. 取高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7. 杂交瘤细胞的阳性克隆筛选8. 克隆化培养后,按抗独特型抗体的指标筛选抗独特型抗体9. 将所获得稳定分泌抗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保存于液氮中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1 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1. 杂交瘤细胞复苏2. 在CO2孵箱内,进行小培养瓶、大培养瓶扩增培养3. 转移至小容积生物反应器扩增培养(5~10升)4. 转移至中等容积生物反应器扩增培养(50~100升)5. 转移至大容积生物反应器扩增培养(500~1000升)6. 培养物离心取上清,加入适量稳定剂7. 分装、冻干,即为抗独特型抗体疫苗8. 质检合格后,入成品库。

关于鱼类疫苗的简述

关于鱼类疫苗的简述

中国动物保健2020.04健康养殖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全球对农业、畜牧业越来越关注,我国淡水养鱼技术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商品鱼的产量已超过了市场的相对需求量。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水产品的安旨在介绍当下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及食品安全高度重视的今天,鱼类疫苗发展的需求和发展过程对现代鱼类养殖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世界疫苗及我国疫苗发展进行简要概述和分析,对鱼类疫苗对于未来渔业养殖的重要作用和各国对于疫苗的研制进行分析。

类;疫苗;养殖;水产品关于鱼类疫苗的简述王正欣(抚顺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辽宁抚顺113006)全,水产品养殖业乱用化学药物的现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重视。

绿色生态食品成为了人们的首选,水产品绿色化已是大势所趋。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水产品的需求,同时保护养殖环境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疫苗是预防水产动物疫病发生的最为理想的手段。

由于水产养殖业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大面积的池塘养殖中,对于病害的控制更强调“防重于治”的理念。

水产用疫苗在世界水产养殖的发展中己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水产品疫苗的使用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食品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其前景也是相当可观,水产品疫苗种类主要有基因工程疫苗、弱毒苗、DNA 疫苗、全细胞疫苗等。

水产养殖领域到目前为止鱼类疫苗产品发展速度最快,这是因为虽然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但其免疫机制的进化相对健全,可以对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产生抗体,做出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产生特异性免疫,鱼类疫苗就是通过这一原理完成的。

为降低水产品药物残留,鱼类疫苗已达到绿色和健康的要求。

而疫苗不存在药物残留问题,可消除药物残留隐患。

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及治疗方面的开支。

1国内外鱼类疫苗发展史1942年鱼类疫苗首次试验,将鲑鱼产气单胞菌灭活对鳟鱼进行饲喂,使鳟鱼体内形成特异性免疫,打开了鱼类灭活疫苗应用的新纪元。

在随后的半个世纪,欧美各科技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到了对鱼类疫苗的研发工作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