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及难点精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
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
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
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
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院(系):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授课年级:04级
教师姓名:陈威
职称:副教授
哈尔滨学院编制
说明
1、本教案是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方案,必须按要求填写、打印。此教案经审核合格者,挂在校园网上,以便资源共享和质量监督检查;
2、一门课由几位教师共同任课,可以共同设计和共用一个教案;
3、本教案设计分两个层次,课程总体教学设计和对各章的教学设计方案,各章的“教学日程及课时分配”到节即可;
4、本教案第1页至第2页,每门课填写一份,第3页至第7页,每章填写一份;
5、本教案设计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内容可以反映专业特点。
哈尔滨学院授课教案
注:表中( )选项请打“√”
哈尔滨学院教案
【文科】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最
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和技能。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
理论。根据该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发
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
3.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注
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关注力的能力。了解知觉和注意力的原
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智力和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测
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
力和学习潜力。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内在需求。理
解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
习动力和成就。
6.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发展
和问题解决能力。它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7.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学习是知识和
技能的获取,而记忆是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
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8.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9.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第一章到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心理学常考经典理论汇总
在历年の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大部分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所以考生在复习の过程中要注意复习の方法和策略。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常考の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の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の基本需要提出の。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の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の需要、尊重の需要、自我实现の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の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の需要。
需要の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の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の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の追求。如果一个人の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の物质保障;在基本の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の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奥苏贝尔の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の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の内容。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の需要,要求
掌握知识の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の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の和稳定の动机。由于需要の满足(知识の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の,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の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の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成为成就动机の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の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师聘请《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要紧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关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要紧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妨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要紧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故意传递的要紧信息部分,普通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操纵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咨询题
(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 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举行研究
5. 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1) 初创阶段(20 世纪20 年代往常)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 进展阶段(20 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内容介绍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重点分析: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特别是学与教的过程中的五种要素与三种活动过程;
2) 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教师的意义以及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激发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教师参与研究的意义。
本章难点:
1)了解学与教这一个系统过程中影响教学过程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去体验各要素的作用以及三种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
2) 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双重意义,以便使自己既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3)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特别是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行动研究法不失为教师参与研究的可行方法。
第二章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重点分析:
1) 使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个别差异以及掌握如何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原理。
本章难点:
1)理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发展的阶段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以及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的理念。
2)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3)学生个别差异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特别是智力和学习风格差异)在因材施教中的实际意
义。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重点分析:
1) 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理解各派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互相吸取的趋势;
2) 行为主义理论的学习原理及其各个代表人物的观点,特别是新行为主义的观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1、单选学派: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
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代表人马斯洛
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
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P1)
2、在个体水平,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三方面。(P2)
3、行为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P2)
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与行为事实,(2)揭示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
(3)干预心理与行为(P3)
第二节心理学发展概况(P5)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并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主义心理学: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解释
奠基人: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学派,是心理学拜托了思辨的羁绊而走上了实验的道路
3、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早期行为主义者代表华生主张将心理看做一个黑箱,不管里面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作出观察就可以,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早期行为主义又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主要代表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不否认人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存在,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者强调心理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和度量,这对心理学走上科学话化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他排斥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否定一是研究的重要性,无疑又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要注意四个要点:(1)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2)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3)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
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1913年《教育心理学大纲》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原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纳《教育过程》;加涅《学习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
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
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
察的内容。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
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
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
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
因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
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
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
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
过程。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资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资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
象和规律的学科。在教育工作中,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具有重
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可以提
升教学效果。本文将重点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点内容。
一、学习与记忆
学习和记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和应对的重要任务。学习是指通
过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以及实践和应用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而记忆则是指将新的信息或知识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并在需要时能够
有效地提取出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采用多种教
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
学科。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教师的教学工
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合理
设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个体差异主要
包括智力差异、兴趣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动机和情绪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对于学习和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
对学习的动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教师应
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状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激
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情绪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过程。合理有效的教
育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可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教育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学习和教育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教育过程和学
习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读
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心理学领域。
一、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认
知能力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认知发展的理论主要有皮亚杰和
维果茨基提出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
力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一个由具体运算到抽象推理的过程。而维果
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探讨人们在学习过
程中如何获取、组织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
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和
反馈来建立起来的。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
主动地建构和重构知识结构来实现的。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教师如何设计和组
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方法中,有许多重要的
概念和原则需要教师注意。其中,个别差异原则强调每个学生都有独
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调整教学策略。
激励原则强调激励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合作学习原则则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
心理学重难点知识梳理
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感觉的作用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感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感觉,人类已有的正常心理活动也会遭到破坏,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将遭到破坏。
3、感觉种类
①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②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4、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5、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6、知觉的分类
不同的角度和标准知觉分类是不同的。
根据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实际的精准程度,可以把知觉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
精准知觉可以分类为:对物的知觉和社会知觉。
7、知觉的特性
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感知觉规律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1)、基本的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教师应根据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组织直观教学,使
教育心理学B第四章重难点解析(专科专用)
教育心理学B预习重难点解析·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
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一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桑代克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为联结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饿猫开迷箱的实验结果提出的。认为学习是直接的联结而不是由思考或推理为媒介而来,桑代克对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的联结理论。
联结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推理而顿晤的过程。
二、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一)桑代克前期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
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和五条从属的学习律。
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是:效果律、准备律和练习律。
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准备律是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就是一种烦恼。
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不断地运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结,这称为作用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次数中断或不使用神经的联结而削弱,称为失用律。
五条从属的学习律是: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和类比反应。
多重反应又称多变化的反应,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重点及难点精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京佳教育李洁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是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在这一实验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心理学术语。
1.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在实验中,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通过与食物的多次匹配,单独呈现铃声时,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时的铃声是条件刺激。
2. 条件反应与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二)学习律
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学习,总结出了以下学习律。
1. 消退。消退是指在没有无条件刺激的伴随下,多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2. 泛化。泛化是指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都会引发条件反应的现象。
3. 分化。条件反射建立后,为了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发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使有机体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作反应,这一过程就是分化。
例题:
1.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铃声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时的铃声是()。
A. 无条件刺激
B. 中性刺激
C. 无关刺激
D. 条件刺激
1. D 在实验中,铃声在和食物结合前出现,狗不会分泌唾液,所以铃声这时为中性刺激;
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单独出现也引起了反应(唾液分泌),这时的铃声就变成了条件刺激(铃声本身不具备引起反应的能力),这时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应。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A. 消退
B. 刺激比较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分化
2. C 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
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于害怕蛇,在见到与蛇形态相似的井绳时也会感到恐惧,是刺激的泛化。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通过“猫走谜笼”的实验指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S)与反应(R)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从实验中总结出了三条学习的规律,分别如下:
1. 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2. 练习律。桑代克认为,对于已形成的联结,经常练习会增强联结,不用则会使联结减弱甚至消失。
3. 效果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例题:
1.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A. 顿悟
B. 试误
C. 同化
D. 建构
1. B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情境(S)与反应(R)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2.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刺激
2. A 准备律是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
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准备律要求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即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发的有机体被动的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是有机体自发的行为因受到结果的强化而成为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斯金纳认为人类绝大部分行为都属于操作性行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指有机体的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斯金纳提出了强化原理。
1. 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通过施加愉快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反应发生的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反应的频率。
2. 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也叫祖母原则,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3. 惩罚。惩罚是指通过施加厌恶刺激或撤消愉快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反应发生的频率。
例题:
1. 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 经典性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联结反应
D. 习惯成自然
1. B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施以强化刺激,则该操作的概率
就会增加。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2.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 正强化
B. 惩罚
C. 负强化
D. 消退
2. C 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达到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属于负强化。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的强化结果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经历以下四个过程:1. 注意过程;2. 保持过程;3. 动作再现过程;4. 动机过程。
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即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 替代性强化。学习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2.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指个体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式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