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复习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探寻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点一、名词解释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在个体的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若干连续的阶段,且不同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

3.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D2.B3.A4.B5.C三、填空题1积极的2.发展的连续性3.婴儿期4.关键期5.学前期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 个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①从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体发展是人生全程的发展,即个体在“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程.②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2.①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具有顺序性③具有不均衡性④具有个体差异性3.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虽然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个体发展,尤其是心理机能的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体差异。

4.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均表现一种稳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六、论述题: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

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

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幼儿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即个体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的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学前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对于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套学前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A. 由简单到复杂B. 由具体到抽象C. 由低级到高级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运算阶段答案:D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为:A. 自我评价B. 自我控制C. 自我意识D. 自我服务答案:A4.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受以下哪种因素影响?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同伴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D5. 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词汇量增加B. 语法结构复杂化C. 语言理解能力提高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情绪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出生至2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基本情绪反应;2个月至1岁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1岁至3岁幼儿情绪表达更加丰富,如愤怒、恐惧等;3岁至6岁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学会控制情绪。

7. 描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包括:对同伴的兴趣逐渐增加,开始形成友谊;社会角色扮演能力增强,能够模仿成人角色;社会认知能力提高,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社会技能发展,如分享、轮流等。

8. 解释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体现在:游戏是儿童自然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探索环境、学习新技能;游戏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儿童建立自我概念和自尊心;游戏还是儿童表达情感和解决冲突的一种方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心里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者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人年龄组或者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者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代表的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发展速率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答:关键期概念的由来;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横向法的焦点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样子组的行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者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

福师20春《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20春《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20春《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单选题)1:()指客体的映象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A:知觉恒常性B:形状知觉性C:视觉恒常性D:嗅觉恒常性正确答案: C(单选题)2: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是()。

A:陌生情境实验B:视崖实验C:惯化D:吸吮反射正确答案: A(单选题)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正确答案: C(单选题)4: “幼年健忘”指的是()的现象。

A: 3岁前儿童记忆力超常B: 3岁前儿童记忆力丧失C: 3岁前儿童记忆不克不及永久保持D: 3岁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一种病症正确答案: C(单选题)5:儿童不克不及理解从一堆小钱中拿出来的小钱,是这一堆小钱中的一部分,这时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运算阶段正确答案: B(单选题)6: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父母的依恋情绪B:对怙恃的反抗行为C: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行为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感正确答案: B(单选题)7: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分歧的生理原因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革B: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C:分歧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剃头展的特征有所变革D: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正确答案: C(单选题)8:研究动机的功能::激活、()、维持、调整A:启发B:灌注贯注C:指向D:调动正确答案: C(单选题)9: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申明()。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正确答案: C(单选题)10: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10分)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B.1岁—1.5岁C.1.5岁—2岁D.2岁—3岁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B.学前期C.少年期D.先学前期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B.发展性C.教育性D.理论性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C.爱玩、会玩D.个性初具雏形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C.感知觉D.思维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B.颞叶C.枕叶D.额叶二、填空题(10分)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图形_、图表、__符号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分类法 _、排除法、解释法_、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1、问题言语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19年上半年)幼儿认真完整的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什么特征?()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2.(2014年上半年)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15分钟左右,是因为幼儿有意注意时间一般是()。

A.20~25分钟 B.3~5分钟 C.15~18分钟 D.10~12分钟3.(2012年下半年)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较差。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4.(2019·安徽合肥)小明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小明有目的性的活动,而且小明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

这体现了小明的()。

A. 无意注意B. 有意后注意C. 有意注意D. 定向注意5. (2019·山东烟台)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

教师采用这种手段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兴趣D. 直觉6. (2019·江西)以下关于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幼儿有意注意发展受大脑发育水平局限B.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水平较低,无法依靠活动和操作来维持C. 幼儿在幼儿园必须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完成各项任务,这都需要幼儿形成或发展有意注意D.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求幼儿保持注意的对象应该是幼儿认知范围以内或幼儿易于理解的事物7.(2018·山东临沂)幼儿注意保持的时间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4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左右,5~6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左右。

A.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B. 3~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C. 3~5分钟 6~8分钟 10~12分钟D. 3分钟 6~8分钟15分钟8. “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的()特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儿童在学前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智力、语言、感知、运动、社会与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指导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依据。

2. 为什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学前期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和听觉能力日益完善,可以感知和分辨物体形状、颜色和声音。

- 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

- 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设性思维。

4.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明显表露情感,喜怒哀乐等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

- 对他人的情感有基本的体验和理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 开始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现出亲近、依恋和合作的行为。

- 情绪容易波动,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绪管理。

5.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

- 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开始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发展一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建立起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论述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 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探寻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点一、名词解释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在个体的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若干连续的阶段,且不同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

3.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D2.B3.A4.B5.C三、填空题1积极的2.发展的连续性3.婴儿期4.关键期5.学前期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 个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①从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体发展是人生全程的发展,即个体在“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程.②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2.①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具有顺序性③具有不均衡性④具有个体差异性3.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虽然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个体发展,尤其是心理机能的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体差异。

4.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均表现一种稳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六、论述题: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

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

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幼儿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即个体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的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1.在()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2.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阶段?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

A.自我中心 B. 他我中心C. 自我—他我中心D. 超越自我中心。

4.“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5、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

A. 一岁左右B. 两岁左右C. 两岁半左右D. 三岁左右6.()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7.()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依恋感8.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 个性 B. 气质 C. 能力 D. 性质9.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

A.早期依恋关系B.正常母爱C.细心照料D.必需的营养10.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阶段?A.无分化阶段B.低分化阶段C.依恋形成阶段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11.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12.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A. 重复B. 独白C. 双人或集体独白D. 命令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B.教师C.家长D.其他同伴14.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A.谦让B.帮助C.合作D.攻击性行为15.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机制起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标准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标准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在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不仅仅对于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父母和其他关心儿童成长的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 感知与感觉:学前儿童的感知和感觉能力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石。

通过对感知和感觉的学习,儿童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辨认,从而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

2. 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逐渐发展出直观思维、操作思维、逻辑思维等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排列等操作,逐渐形成对世界的概念和思维模式。

3.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在认知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模仿和语言交流来学习语言,逐渐建立起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言的提升不仅仅是对外界的表达,也是对自我思维和内心感受的表达。

二、学前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1. 自我意识:学前儿童在社会和情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

他们能够认知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能够在社交互动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异性关系的认知: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形成初步的异性关系认知。

他们会注意到性别差异,并开始表现出与异性进行互动的行为。

3. 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通过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交往,逐渐培养了一些社交技能,如分享、帮助、合作等。

这些技能对于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非常重要。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1. 情绪的识别和表达: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识别和表达一些基本的情绪,如开心、生气、伤心等。

他们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来正确地管理情绪。

2. 社交情绪和冲突解决:学前儿童在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社交情绪和冲突。

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处理这些情绪和冲突,培养合作、分享、互助等良好的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考试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考试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 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答: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XXX《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题一、选择题1、我国心理学家XXX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D)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2、“六一”儿童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音乐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A)A再认B识记C回忆D保持3、在XXX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B)A感知运动阶段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4、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A)A简单发音阶段B连续音节阶段C学话萌芽阶段D复杂发音阶段5、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D)A有意性B目的性C计划性D坚持性6、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C)A第二言语B书面言语C口头言语D对话言语7、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B)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B首尾规律C远近规律D小大规律8、(D)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性,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体系的特征等A遗传B遗传因素C生理成熟D生理特征9、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C)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慢的A思维B想象C气质D性格10、XXX看动画着迷了,饭也不吃,妈妈说:“那你就看个够吧,别吃饭了。

”东东就一直看,以为真的不用吃饭了。

XXX不能理解妈妈说的反话,这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B)A概括性B表面性C形象性D抽象性11、(B)幼儿能感知物体上下,前后的空间位置A 2-3岁B 3-4岁C 4-5岁D 5-6岁12、以语词为工具进行的思维,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是(C)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明性思维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个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C)A发展的连续性B发展的整体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发展的高速度14、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直觉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记忆策略4.自传体记忆5.记忆恢复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9分)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易、易、易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

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

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5 CABAA 6-10 ADABB 11-15 ADBCB二、判断对错题1-5√×√√√6-10 √×√√√11-15√√√√√16-20×√√××三、问答题1、答:1、阐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基础性任务);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本质性任务),两大任务的核心是发展。

2、答: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并存;2、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关键期的理解3、答:1、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2、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里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答: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龄太小(18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年轻母亲分娩困难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妇,也较可能得并发症,如贫血。

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所以母亲生育小孩的年龄应该控制在20-29岁之间。

25~26岁是最符合“优生”“晚育”要求的。

四、分析题根据红红的表现,可以判断红红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

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有类型的差异,没有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消极的一面。

教师应该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1-5ACABB 6-10AABAD 11-15ABCDA二、判断对错题1-5√××√√6-10 ×√√√√11-15×√√××16-20√√√×√三、问答题1、答: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机械记忆和意识记忆;再认和回忆;自传体以及;以及的恢复现象五方面做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Ø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Ø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Ø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

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Ø 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9分)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

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直观性和行动性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6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

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Ø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Ø 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Ø 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Ø 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Ø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

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Ø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

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

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

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Ø 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Ø 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Ø 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至5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同15.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3分)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和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P160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Ø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Ø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Ø 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Ø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Ø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Ø 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Ø 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Ø 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Ø 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Ø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Ø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Ø 移情Ø 强化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Ø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