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分解反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对重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能正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对物质的分类有进一步的认识。重点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尝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创造情景活动,鼓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复习、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也为学生提供发
现的机会,使之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还有置换反应,现在我写几个反应式,大家思考,它们属于前面我们讲的哪一种反应类型?
电解
板书:1HO=Hf+Of
222
燃烧
22H+O=2HO
222
3Fe+CuSO=Cu+FeSO
44
4CaCO+2HCl=CaCl+HO+COf
3222
52KOH+HSO=KSO+2HO
24242
6NaCl+AgNO=AgCl;+NaNO g
7NaOH+MgCl=Mg(OH)/+2NaCl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就是分解反应,我们可以把它表示为AB-A+B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反应
生成水,这个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可以表示为:A+B—A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铁和硫酸
教案复分解反应
教案:复分解反应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3.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化学计算题。
二、教学重点:
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三、教学内容:
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反应中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化合物,同时这些新化合物也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新的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包括: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都增加;
(2)反应中至少有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1)碳酸盐的复分解反应:
碳酸盐是一类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在受热或受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碳酸氢钠(NaHCO3)在加热时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HCO3 → H2O + CO2 + Na2CO3
(2)酸的复分解反应:
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复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例如:过氧化氢(H2O2)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H2O2 → 2H2O + O2
(3)过氧化物的复分解反应:
过氧化物是一类具有氧原子(OO)的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过硫酸钠(Na2S2O8)在加热时分解成硫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2S2O8 → 2Na2SO4 + O2
四、教学方法:
1.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初中化学_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界的大门一探究竟吧!【提出问题】
Na2CO3 与Ca(OH)2反应:两种溶液混合后从微观角度分析一下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提出问题】用语言描述微观过程看来也难不倒大家,那么你能否画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呢?
【归纳与总结】通过刚才的探究过程,能否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独立思考,交流回答
独立完成,画出微观
离子示意图
讨论,回答,思考,
评价
锻炼学生分析处理图
片获得信息的能力,学
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微观实质。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世
界可以更好的帮助我
们理解复分解反应,为
微观实质奠定理论与
实践的基础。
由浅入深设计探究活动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与
总结,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加深理解。
【总结升华】在大家的帮
助下碳酸钠安全的回到
家中,在日常生活中,老
师也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
的知识与能力去帮助别人
,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任务三】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分解反应,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完成学案,体会复分
解反应的应用。
医药上
农业上:
知道葡萄或苹果上往往
带有蓝色斑点。斑点中
含有难溶于水的氢氧
化铜,能和胃酸反应产
生有毒的铜离子,会对
人体造成伤害。在生活
中我们可以利用复分解
反应去消除有害的物质
,保护我们自己,保护
我们的环境,让学生体 会绿色化学对环境的巨
大贡献,认识到合理的 利用物质的性质,可以 改造物质,也可以消灭 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感 受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 的重大贡献。
【小结反馈】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 从知识,方法,德育 等方面盘点收获
初中化学复分解教案
初中化学复分解教案
一、知识梳理
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指一个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分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2.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一个,生成物是两种或多种。
3. 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a. 热分解反应:利用热能将某种化合物分解成不同的物质。
b. 电解反应:利用电能将某种化合物分解成不同的物质。
二、实验示范
1. 材料:氧化锌粉末、蓝色固体二氧化碳、玻璃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等。
2. 步骤:
a. 取一根玻璃试管,加入适量的氧化锌粉末。
b. 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锌粉末,观察反应过程。
c. 将生成的氧化铁粉末与产生的气体进行观察。
三、问题探究
1. 为什么在进行氧化锌的热分解反应时要加热?
2. 在电解反应中,电解质受到电解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3. 举例说明一种复分解反应,并说明反应过程。
四、课堂讨论
1. 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讨论一下复分解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一种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
1.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基本特点。
2. 选择一种复分解反应,描述其反应机制并列举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 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实际应用,并写出一篇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复分解反应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实质
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友讨论、归纳,练习,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解决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等问题。
难点:
本节难点是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原因是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就是离子的重组,微观抽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你能指出下列诗句中画线字所表示的反应类型吗?
1、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
2、槐树千年成木鬼
3、余兴道上,不堪回首向前途。
4、清秋怕艳阳,情感泊枫桥师友思考,汇
报
让学生从猜谜
语中,不知不觉
回忆起四种基
本反应类型的
特点,同时引出
课题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
节课的学习目
标
一、知识回顾:
1、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相互而生成另外两种
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在和、
和、
和、和、和之间。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有,
反应物中无酸时,两种物质必须。
4、碱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于水,氢氧化钙溶于水,其余氢氧化物溶于水;盐中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于水;盐酸盐除不溶,硫酸盐除不溶,碳酸盐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于水。
沉淀颜色:氢氧化铜色、氢氧化铁色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都是色。
溶液中离子的颜色Cu2+色Fe3+Fe2+色师友自主思考,
鲁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全一册《复分解反应》评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全一册《复分解反应》评课稿
1. 引言
本评课稿是针对鲁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全一册《复分解反应》一课进行评课,旨在对该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细化分析,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意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课程概述
《复分解反应》是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围
绕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例展开学习。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复分解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和实例; -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
行复分解反应的计算。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 复分解反应
的常见类型和实例。
教学难点: -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复分解反应的计算。
5. 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引入
1.利用引人入胜的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
考;
2.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第二部分:概念讲解
1.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类型分析
1.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
型和实例;
2.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和化学实验中寻找更多的复分
解反应例子;
3.提醒学生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和符号含义。
第四部分:计算练习
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复分解反应的计算练
习;
2.提供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第五部分:总结和拓展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课程标准解读
1. 通过推理和判断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并能利用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认识到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
课标分解
化学学科思维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实验观
变化观
二、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维系酸、碱、盐等三大类物质的纽带,也是高中学习离子反应的基础,课本对于复分解反应的讲述较浅,而考试内容较多,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建构复分解反应体系。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所以复分解反应向来是用的重点、学的难点和考的热点。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已有基础
已有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
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活动经验基础:
通过酸碱盐的性质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过程获得性质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实验探究积极性较高,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还有待加强。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九台八中:杨国琴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
3、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
4、培养学生建立常见化合物的物质离子观念
5、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乐于发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
一、引课
液,这是什么溶液呢?今天我把它们拿到这儿来,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检验一下,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下面我分别取两种溶液少许,再把它们混合,大家看有没有明显现象出现?
【演示实验】将两种溶液各取少量,混合,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猜一猜: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
【课件播放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学生踊跃发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
【学生甲马上提出质疑】不可能是氢氧化铜.
【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铜呢?
【学生甲】因为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我也猜到了一些沉淀,请同学们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合理的猜想呢?
【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不可能是氢氧化铁,因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说】看来大家想的都很周到,那么这么多种白色沉淀,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我加入稀硝酸看看有什么现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2)复分解反应
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微课理解并记住记住复分解反应概念和发生反应的条件以
及相对应的常见反应离子对。
2.会利用酸、碱和盐的溶解性信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依据复分解反应的
概念和发生条件,会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具体化学方程式对比,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3. 通过离子间的互换反应,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知道复分解反
应元素化合价不变。
4.通过阅读、思考、分析、对比等途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归纳总结问题、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体验概念探究的成功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导学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基本类型?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过氧化氢的分解:、;
(3)铁与硫酸铜反应:、。
2. 写出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属于上述基本反应类型?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二)新课学习
1.以上述二个反应为例,复分解反应概念(双交换,价不变)
NaOH + HCl = NaCl + H2O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CO2↑
2.复分解反应条件
(1)在溶液中,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2)当无酸参与的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时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满足两种反应物都溶于水。
3.交流合作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说出符合复分解反应具体条件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 课时。
内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设计了《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化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能较熟练的书写典型的复分
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引导学
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
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PPT 课件化学药品及仪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反应观察到
认识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
实验探究
【讨论】
1. 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
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3. 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
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归纳】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 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过渡】这里气体一般是指 CO ,水 HO ,那么沉淀有哪些呢这就涉及到物质的溶解性问题 【讲解】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总结物质的溶解 性规律
【口诀记忆】酸:大多可溶 碱:钾、钠、氨、钡、钙微溶; 盐 钾、钠 、硝 、铵皆可溶;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 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 钾、钠、铵;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
分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尝试归纳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
一、教学目标: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
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
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二、重点、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三、学习方法指引:记住常见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
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出内容】在酸、碱、盐的学习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基
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讨论并回答】在学习的化学反应中有几种基本反应类型;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哪些?
【复习回顾】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习的四大基本类型分别是什么?
反应类型特征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2、回忆常见的八大沉淀
CaCO3、BaCO3;
BaSO4、AgCl ;(不溶于稀硝酸)
Mg(OH)2、Al(OH)3
Cu(OH)2、Fe(OH)3
(蓝色)(红褐色)
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H+ 和CO32-;
H+和HCO3-;
NH4+与OH-
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H+和CO32-;
H+ 和HCO3- ;
NH4+与OH-
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题型一:物质间的反应(离子共存)
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A.KCl B.NaNO3C.HNO3 D.Mg(OH)2
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 Cl-OH-B.K+ Ca2+CO32-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内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设计了«复分解反应»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简介我国的制碱工业,对学生进行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讲解、指导学生阅读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板演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
(2)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CuO+H2SO4=CuSO4+H2O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NaOH+HC l=NaC l+ H2O
(4)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NaOH+CuSO4=Na2SO4+Cu(OH)2↓
[提问]上述2—4的反应方程式有何特点?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有何不同?
[板书]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观察现象]产生白色的沉淀。
[讲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碳酸钙,方程式为:
Ca(OH)2+Na2CO3=2NaOH+CaCO3↓
[讨论]此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是不是两种化合物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将食盐溶液滴加到硝酸钾溶液中。
[观察现象]无明显现象出现。
[讲解]食盐与硝酸钾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无现象出现。
[结论练习] 复分解反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讨论]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熟练掌握常见的五类复分解反应。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的五类复分解反应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归纳、总结与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第三课时的内容。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反应类型,考试中该内容常以判断反应类型、书写方程式、判断离子共存的形式出现。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常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由于历史留下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学生没有记住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所以导致无法判断沉淀,从而判断不出哪些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最后无法正确书写出方程式。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还有置换反应,现在我写几个反应式,大家思考,它们属于前面我们讲的哪一种反应类型?
板书:
①2H
2↑+O2↑②2H2 + O2O
③Fe + CuSO4=Cu + FeSO4 ④Na2CO3+2HCl=2NaCl+H2O+CO2↑
⑤NaHCO3+HCl=NaCl+H2O+CO2↑⑥CaCO3+2HCl=CaCl2+H2O+CO2↑
生:学生总结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
设计意图:由已知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对已学知识再认识,提高学习能力。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3)能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了解复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4)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生动的情境描述,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实验探究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三、知识讲解
通过flash动画和图片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并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类别等相关知识点。
四、练巩固
教师提供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和练巩固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也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介绍了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化合物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并归纳总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次,通过flash动画展示
了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并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说明了复分解反应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最后,通过构建特殊离子网络和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