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饲养方法

合集下载

青蛙养殖的技术

青蛙养殖的技术

青蛙养殖的技术
1.建立合适的青蛙养殖场:青蛙喜欢在潮湿、阴凉且氧气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因此建立合适的青蛙养殖场至关重要。

通常可以在水田、沼泽地、湖泊边等地方建立养殖场。

同时,还需要建造合适的青蛙池塘和遮阳棚等设施。

2. 选择合适的青蛙品种:青蛙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适合不同的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

一般来说,青蛙品种分为肉用型、观赏型和实验型三类。

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3. 控制青蛙的饲料和饲养条件:青蛙的饲料通常以昆虫、小鱼和小虾等为主,还可以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控制青蛙的饲料量和饲养环境,保持池水清洁,维持适宜的水温、水质和湿度等条件。

4. 做好青蛙的疾病防控:青蛙容易感染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病等。

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可以减少青蛙死亡率和养殖成本。

一般采用疫苗接种、环境卫生和消毒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5. 控制青蛙的生长速度和繁殖:青蛙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与养殖条件和饲养管理有关。

适当控制青蛙的饲料量和生长速度,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控制青蛙的繁殖数量和季节,合理规划繁殖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 1 -。

青蛙养殖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青蛙养殖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青蛙养殖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青蛙养殖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受欢迎的养殖方式,不仅能够供应市场需求,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

然而,成功养殖青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介绍青蛙养殖的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建设池塘、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内容。

通过遵守这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将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正文:青蛙养殖作为一项具备商业价值的养殖项目,近年来备受关注。

然而,成功养殖青蛙不仅需要合适的技术方法,还需要注意各种具体细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蛙养殖的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至关重要。

青蛙适宜生长于湿地环境,因此选择场地时应优先考虑水量充足、水质清洁的区域。

同时,地势应保证排水良好,避免露天阳光照射过强,需有一定的草本植物覆盖,提供足够的遮荫。

其次,建设适合养殖的池塘是成功养殖青蛙的关键。

池塘的大小和深度是养殖的重要参考因素。

养殖池塘的深度宜保持在20-50厘米,表面应利用塑料网或材料覆盖,以防止青蛙逃逸。

第三,科学的饲养管理对于确保青蛙健康生长非常重要。

青蛙的饲料一般分为活饵和饲料颗粒两类。

活饵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等,饲料颗粒则是通过专门的生产工艺制成。

合理的饲喂量和频率是保证青蛙健康生长的关键,否则过多或过少的饲料会影响青蛙的生长和免疫力。

另外,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并根据青蛙的生长周期及时更换水源。

保持水质清洁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最后,疾病防控是青蛙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养殖过程中,青蛙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异常症状,必须及时判断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轮替使用、热处理、消毒等方法都是常见的疾病防控手段。

综上所述,青蛙养殖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确保养殖效益和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选址、建设池塘、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只有做好这些细节工作,才能够成功养殖青蛙并获得可观的利润。

青蛙怎么养青蛙的种类

青蛙怎么养青蛙的种类

青蛙怎么养青蛙的种类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

那青蛙要如何饲养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青蛙的饲养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青蛙的饲养方法1、蝌蚪的饲养管理刚孵化出的小蝌蚪,喜欢群集在一起,并附着在卵膜上或水草上。

这时水温应保持在23-25°C。

5-7天内小蝌蚪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很弱,死亡率最高。

水中缺氧、水质过肥、水温突然变化均可引起蝌蚪的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

如果这时将膜捞起,蝌蚪也容易死亡和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体质弱等。

最好是蝌蚪留在原孵化池加深水饲养7-10天后再转到蝌蚪池饲养,这样能提高成海率。

转池时蝌蚪尚小,游泳能力差,须靠吸盘附着休息,池内要多放些树枝和水草等。

蝌蚪生后肢以后,喜在水底的泥沙或草根树叶下栖息。

风雨前夕的低压闷热天气,蝌蚪表现得十分不安宁,不停的上下垂直游动到水面换气或腹部朝上、口露出水面游动。

在不流动的水中,因水中缺氧,蝌蚪食欲不振,不大游动,注意水质的变化,水温要保持在23-25°C。

如果水不干净或酸碱度过大,蝌蚪就有死亡的危险。

在观察中,如果发现全池的蝌蚪有三分之二均在水面上浮游不肯深入水底,而且精神不佳,游动无力,说明温度过高或是水中浮游生物太密而影响水质,水不干净,或是水中氧气不足等,应及时换新水,同时要及时清理残饵,以免发生死亡的危险。

蝌蚪的饲料要特别注意新,同时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而供应,5天以后开始取食浮游藻类,可以供应些豆浆、少量蛋黄、水蚤、空心菜、木瓜、番茄及水中的浮游动物,每天两次,但蛋黄数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水质,也可以喂些厕所中的粪蛆或用沙头鱼繁殖的蛆。

动物性与植物性饲料要互相增加,可以增加精料,用玉米和麦麸1:2煮成糊状加在植物性饲料中一起喂,每天3-4次。

一个月以后,饲料可粗些,如西瓜皮、腐烂南瓜、番茄等饲料。

此外,还应开始喂些混合饲料,采用的配方为: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皮)30%、大豆粉5%、鱼粉5%,日投量为每百只50克。

青蛙宠物的饲养要点与习性了解

青蛙宠物的饲养要点与习性了解

青蛙宠物的饲养要点与习性了解青蛙是一种常见的宠物选择,它们可爱而有趣,也相对容易饲养。

然而,要想正确地照顾青蛙宠物,您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它们的习性和养殖要点。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养青蛙的要点,并分点列出相关信息。

一、青蛙的饲养环境1. 容器选择:选择适合青蛙生活的容器非常重要。

您可以选择玻璃或塑料容器,并确保容器足够大,以便青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 水质和温度:青蛙是半水生动物,因此需要提供一个湿润而温暖的环境。

水质应保持清洁,可使用过滤器或定期更换水。

水温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在22-27摄氏度之间。

3. 提供隐蔽场所:青蛙是夜行性动物,喜欢隐藏在草木的阴影下或其他藏身之处。

在容器中放置一些树枝、岩石或人工装饰物,以提供合适的隐蔽场所。

二、青蛙的饮食习性1. 食物类型:青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您可以为它们提供活体或已经杀死的昆虫,如蟋蟀、蝇子、蚯蚓等。

注意不要给予过大或过小的食物。

2. 定期喂食:青蛙的食量会根据年龄和活动水平有所不同。

通常,每天喂食1-2次即可。

不要过量喂食,以免青蛙肥胖或食物过剩引起环境脏乱。

3. 补充营养:为了确保青蛙获得全面的营养,您可以给它们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但请注意不要过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三、青蛙的习性了解1. 水生习性:青蛙是半水生动物,它们喜欢在水中生活。

您可以给它们提供一个深度适中的水池,以便它们游泳和休息。

2. 夜行性活动:大多数青蛙都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在夜间活跃。

因此,不要期望在白天观察到太多的活动,晚上是观察它们的最佳时机。

3. 静止习性:青蛙通常呆坐在一个地方,几乎不会移动。

这是它们接近觅食区域,以等待猎物出现的一种习性。

四、青蛙宠物的健康状况1. 观察行为:细心观察青蛙的行为非常重要,如果它们突然变得不活跃、食欲不振或有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是它们患病了。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请教兽医。

2. 定期清洁容器:保持容器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以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青蛙养殖技术及青蛙养殖方法

青蛙养殖技术及青蛙养殖方法

青蛙养殖技术及青蛙养殖方法
青蛙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青蛙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方面。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青蛙养殖方法:
1. 池塘养殖法:选择合适的水质、水温和养殖密度,通过搭建青蛙池塘、装备水生植物等来提供青蛙生长所需的环境。

2. 水族箱养殖法:使用适宜大小的水族箱,搭建合适的水质、水温和饲养管理系统,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养殖。

3. 土地养殖法:利用足够的土地空间搭建青蛙养殖场,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供青蛙足够的栖息和繁殖条件。

4. 管理与饲养技术:青蛙养殖的成败与管理和饲养技术密切相关,包括饲料的配方与喂养、疾病防控、水质处理等方面。

要根据不同青蛙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和饲养措施。

5. 繁殖技术:青蛙的繁殖主要依赖于适宜的环境和间歇性的水温变化,通过模拟青蛙的自然繁殖条件,可以促使青蛙产卵、孵化和幼虫的成长。

综上所述,青蛙养殖技术和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饲养管理,确保青蛙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青蛙养殖技术:青蛙蝌蚪的养殖

青蛙养殖技术:青蛙蝌蚪的养殖

青蛙养殖技术:青蛙蝌蚪的养殖许多新养殖者在开展青蛙养殖前,都是需要从别的养殖场引进蝌蚪来开展养殖的。

这样养殖户就很有必要在引进青蛙蝌蚪前做好蝌蚪培育池的准备和处理工作了。

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青蛙养殖技术:青蛙蝌蚪的养殖!教大家第一次要怎么养好青蛙蝌蚪!放养前的准备1、清池消毒青蛙蝌蚪放养前对各类蝌蚪池均需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清毒。

生石灰清塘: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能,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急剧升高到11以上。

这样高的碱度能迅速有效地杀灭所有敌害生物、野杂鱼和各种病原体,对蛙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此外,氢氧化钙能中和水体中过多的酸性,使水体呈微碱性,更适合蛙的生态需要,产生的碳酸钙能使淤泥成疏松的结构,改善底泥的通气条件,从而适合蛙穴栖的生态要求。

【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法。

清塘前将池水排至仅余5-10厘米深,然后在池底四周挖一些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均匀地泼洒到池塘中。

再经晒池3-5天,灌注新水。

每亩生石灰用量为千克。

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

不排池水,带水直接消毒,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

无论是干法或带水清塘,应使石灰浆与池水均匀混合,以增加除害作用。

清塘用的生石灰必须是没有吸水潮解的,呈块状,否则生石灰会因吸水和二氧化碳逐渐变成碳酸钙面失去清塘作用。

生石灰清塘药性消失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晴天消失快,阴雨天消失慢,干法消失快,带水消失慢。

【漂白粉清塘】: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左右,经水解产生次氯酸和碱性氧化钙,次氯酸立刻释入出新生态的氧,有强烈杀菌和杀灭敌害生物的作用。

效果和生石灰相似,使用方法也可分为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

干法清塘水深5-10厘米,每平方米用7.5克,带水清塘每立方米用20克。

使用时漂白粉充分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

漂白粉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会腐蚀人的皮肤,清塘人员戴口罩和穿工作服操作。

蛙的饲养方法_蛙的饲养技术

蛙的饲养方法_蛙的饲养技术

蛙的饲养方法_蛙的饲养技术蛙喜欢有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流、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平时常伏于石穴洞口,并常共栖一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蛙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蛙的饲养方法一、生活习性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蛙的养殖技术(一)蝌蚪的饲养管理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饲养青蛙的养殖方法有些]青蛙的养殖方法

[饲养青蛙的养殖方法有些]青蛙的养殖方法

[饲养青蛙的养殖方法有些]青蛙的养殖方法在池塘里经常可以看到青蛙的身影,那么你们知道青蛙是如何饲养的呢?下面是精心为你的饲养青蛙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1;先将透明的鱼缸(其它的器皿也行,但注意一定要透明)洗净用苏打水,没有苏打水的话.可用凉开水代替。

但记住千万不要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里有消毒的氯气,小金鱼吃不了。

水尽量的多一点,以保证氧气含良和鱼的充分自由。

买个养鱼专用的小型气泵是最好了。

饲养的技巧1;如果没有条件保持鱼缸水温的话,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要经常给金鱼足够的日照。

2;在鱼缸里面放一些白米石和一些水草,但记住水草一定要适当。

3;喂食方面可以投点鱼虫或者白面馒头,但每次要少喂、勤喂。

另外还要注意,小金鱼特别容易得白点病(一种寄生虫的病),如果发现鱼身上有这类东西或鳞片掉下来有伤口的话,记得到花鸟市场买一种”黄粉”(主要是消炎的),再给鱼换水的时候滴一些甲基蓝的药水(主要是去寄生虫的)。

在您的精心呵护下,小金鱼一定会带给您相等快乐的。

养小蝌蚪的玻璃瓶放在向阳书,用水藻、碎菜叶、煮熟的蛋黄或蚯蚓末、面包屑、金鱼饲料等喂养蝌蚪,每次喂得不要太多,每隔几天换一次水。

养蝌蚪的玻璃瓶内应放一些水草,放水草不单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水草能不停地从水中吸收蝌蚪呼出来的二氧化碳,放出蝌蚪所需的氧气,供给蝌蚪呼吸用。

经常给蝌蚪换水,能不断补充进含有氧气要及时清除掉死了的小蝌蚪和其他沉积的食物残渣,每隔三四天要换一次水鲜水,不要用井水。

1. 准备一个通风的水箱子,要分成陆地跟水喔,就是一半是泥沙,一半是水,不然青蛙的皮肤会变得很乾燥,甚至会死亡。

旁边建议放水草等植物,这有利于青蛙的栖息。

2. 养青蛙要选个好地方,选一个“通风好、采光佳”的场所。

这是因为青蛙非常怕热,如果太过闷热,它可是很容易生病或死亡,同时也对饲主比较好。

若真的无法避免的话,记得装个抽风扇。

青蛙还是需要照照阳光,比较不会生病,切忌不能被阳光直射到。

在养青蛙的容器上最好加上一层网纱,防止青蛙跳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的饲养方法
青蛙的饲养方法青蛙,英文名frog。

是两栖类动物,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

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始蛙亚目、中蛙亚目、新蛙亚目。

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

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

无尾目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

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

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两栖纲生物要先进,虽然多数已经可以离开水生活,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卵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因此不如爬行纲动物先进,爬行纲动物已经可以完全离开水生活。

青蛙的种类分布青蛙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

但这两类动物并没有太严格的区别。

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

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蛙类是指青蛙(黑斑蛙)、蟾蜍(俗称癞蛤蟆)、波动青蛙等没有尾巴的两栖动物,它们在分类上是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
亚门、两栖纲。

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

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我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在农田里常见的蛙类有黑斑蛙、泽蛙、金线蛙、花背蟾蜍等等。

从古巴引入的牛蛙可算是蛙中的“巨人”,体长可达20厘米。

它那哞哞的鸣声很像牛叫,所以叫牛蛙。

其实我国也有身体很大的蛙,例如生活在江南稻田中的虎纹蛙,身长超过12厘米,鸣声犹如狗叫。

生活在江南山涧溪流中的棘蛙,又叫“石鸡”,体长也有12厘米左右。

那么我国最小的蛙有多大呢?只比蚕豆略大一点。

早春二月,海南岛上鲜花怒放。

这时,白天在稻田附近可听到“呱呱”的鸣声。

这是最小蛙类之一——姬蛙在求偶。

身长才2.5厘米,在鸣叫时,咽喉的下部会鼓出一个大气泡——鸣囊。

有时,你还可以听到从水草间传来阵阵“吱吱”的声音,那是一种不易发现的小蛙——浮蛙的鸣声。

浮蛙是灰色的,身长只有2厘米,常飘浮在水草之间,只露出个头。

一有动静,就马上潜水而逃。

别看这些蛙身体小,它们是小型害虫和白蚁的天敌。

树蛙在我国约有十几种,它们轻盈瘦小,指端有吸盘,善攀登高大的树干或矮小的灌木丛,体色和周围环境一致。

世界上最小的蛙类是猪笼草姬蛙(microhyla nepenthicola),科学家是在马来群岛的婆罗洲岛雨林里的猪笼草丛中及其周围发现这种青蛙的。

这种新发现的青蛙,成年雄性的体型大约有一粒豌豆那么大。

这种体型使它们很难被发现。

然而对科学家来说非常幸运的是,这种青蛙非常爱叫,而且叫声很大。

青蛙有些树蛙如红蹼树蛙和黑蹼树蛙,指、趾间有宽大的蹼,能由高处的树枝向低处展蹼滑翔,所以又叫飞蛙。

有吸盘的蛙类除了树蛙外,还有雨蛙和湍蛙。

其中以湍蛙比较特别,它们喜欢生活在湍急的水域中,能敏捷地穿过急流,爬登岩石。

湍蛙的蝌蚪也很奇特,它的腹部有一个吸盘,能吸附在岩石上,以免被急流冲去。

有“胡子”的蟾蜍是我国特有的珍奇蛙类,最早发现在峨嵋山,后来在南方几省相继发现。

这种蛙吻部宽圆、扁平,雄性上颌缘有椎形角质黑刺12—16根,所以叫胡子蟾。

这些“胡子”的功能还在人们的研究之中。

蛙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一种,都主要以害虫为食。

青蛙的生长繁殖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

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

在生殖过程中,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

需要说明的是,蛙类的抱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只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把雌雄青蛙分开(即没有抱对的过程),那么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里,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细胞。

可见抱对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

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活动。

不过树蛙的产卵方法与众不同,斑腿树蛙产出的卵好像一团白色的肥皂沫,又像一团奶油,粘附在水草上。

最有趣的是峨眉树蛙,它把卵块产在水边的树叶上,卵就在卵块中发育,然后落到湖里,继续发育。

又如鸣声悦耳的弹琴蛙,在产卵前还会先筑一个泥窝,然后把卵产在里面。

有些属于树蛙的蛙类并不上树,而是生活在水里。

青蛙的饲养方法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
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
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