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赏析

合集下载

望月怀远古诗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古诗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古诗翻译及赏析
起源于古代中国,望月怀远古诗是一首极其优美的诗歌,其叙事抒发了深沉的情感。

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熟悉这首诗,也不熟悉它的背景、形式和技巧。

因此,本文旨在对此进行翻译和赏析,供读者一窥这首诗的精妙之处。

望月怀远古诗的原文是:
望月怀远,愁犹苦,
山林深处,几多苦。

三五更回,雨落淅沥,
萧疏影子,颜色古朴。

初看这首诗,可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愁绪,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索。

它描绘了一幅美丽而悲伤的图画,用简洁、动人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古老而芬芳的夜晚景象。

词汇上,望月怀远古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例如,望月怀远就可以描述出情人从远处凝望月亮的场景,强调了时间的沧桑。

而愁犹苦和几多苦,则为夜晚添上一抹深沉的色彩,折射出情人不禁思乡之情。

此外,望月怀远古诗在押韵方面的表现也颇为精妙。

从古诗的语句结构中可以看出,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分成四句互相错落有致,以及五言律诗的形式,每句开头的字母朗诵都十分流畅。

总之,望月怀远古诗是一首极其美妙的诗歌,把深沉感伤的情怀凝结成一剂强烈的慰藉之药。

它表达的悲伤情绪与山林景物深远长存,
无论是那些古老的文字、流露出来的深沉情怀,还是精致的押韵形式,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因此,熟悉望月怀远古诗的内涵,不但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这首诗,更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其中的精妙和意蕴,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精神滋养。

《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经典之作。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长云,萧萧满空林。

意恐迟迟归,长亲呼我心。

忧愁不能寐,万里起居频。

虑身多苦辛,已忍受前昆。

尚想旧情人,终守一空身。

赏析:这首诗以写月亮为起始,通过描述海上明月和天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明月可以看作是诗人和远方情人之间的纽带,将他们心灵相连。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长云萧萧、空林满月的景象,这里的长云可以解读为诗人的思念之情被满满的云层所遮挡,导致心情愈发凄凉。

同时,空林满月也给人以深深的孤独感,进一步衬托出诗人远离故乡的苍凉之境。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表达了自己对归家的担忧,他担心自己因为过长的旅途而耽搁,心心念念的亲人会因此忧虑。

同时他也揭示出自己无法安心休息的心情,每天都被忧愁所困扰。

诗人从自身的喜怒哀乐中,感触到了千里之外的民众的痛苦。

他用“虑身多苦辛,已忍受前昆”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在异乡,但与其他辛苦奋斗的人们有着相同的遭遇,同时也传递出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

诗人在桀桀仕女接下来的句子中写道“尚想旧情人”,显示出自己对故乡和过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反衬出自己当前孑然一身的境地。

《望月怀远》是一首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通过写月亮、云、森林等元素,抒发了对远方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普遍痛苦相结合,展示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通百姓的困苦和不满。

诗人面对失意和孤独的境遇,他的思绪飞离了现实,转而望向远方的天空,与远方情人心心相连。

诗人的情感在月亮的映照下达到高潮,同时他也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来唤起读者的共鸣。

望月怀远古诗词赏析

望月怀远古诗词赏析

望月怀远古诗词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古代诗词,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望着明月时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景。

这首诗词流传至今,被广泛赏析和传颂。

以下将对望月怀远的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赏析。

望月怀远,首先是一个题目。

提到望月,即是指诗人远离家乡,在他期盼的夜晚仰望天空的明月。

这一题目即为整首诗词所概括的主题,也为读者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主旨。

下面开始进入全文分析。

江懒弦声唱,作高人难破。

之意是诗人在感伤故乡的同时,闲散无事,放任琴弦声音随性流淌,象征着他的思绪也随之缠绕。

一弯明月天涯,为忆故人多。

诗人描述了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之上,苍白的月光洒满大地,映照在他的眼中。

明月代表着诗人当时的心境,寂寞而美丽。

他以望月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对月的赞美中融入了自己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星空无间道,回荡断桥声。

此句将读者带入一种浪迹天涯的情境。

夜晚的星空无边无际,星光璀璨,仿佛将人置身于宇宙之中。

同时,作者所描述的断桥声,增加了情感上的煎熬与丧失感。

远山如花色,古道心悠然。

远山如花色,运用山水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赏识和敬畏。

古道心悠然篇,表达了诗人借古讽今之意,通过对古代道路的描述,表达自己内心安宁的状态。

一米海棠陌,秋风过落天。

一米海棠陌,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用具体的景物描绘出他在异乡的孤独感和无处融入的尴尬。

秋风过落天,寓意着诗人心情的凄凉和无助。

挂霜装长砌,长凄北岸泉。

挂霜装长砌,这里用白霜装点起了长砌,美化了空旷的景色。

长凄北岸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惋惜和思念之情。

一丝冷塘色,流至月下天。

诗人以冷塘色形容天然之美,继而带出离愁别绪。

流至月下天,则是诗人将思念引向高处,境至志到之意。

昨夜故园梦,孤烛照江南。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的梦境,回到了故园之中。

孤烛照江南则是寻常的日子,故园的能够重新体味。

故人已安排,西戎自杀人。

这句诗是作者对望月之际的情感寄托。

故人已安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问候,西戎自杀人则是指西戎战争,承载着作者对乱世动荡的感叹和悲伤。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意思-赏析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意思-赏析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意思|赏析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作者:佚名《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望月怀远》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篇1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的并举,情景交融。

作者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篇2望月怀远原文: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张九龄〔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相关翻译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天涯的离人此时都共赏月华。

有情之人定在埋怨长夜,我也彻夜不眠,苦苦相思。

熄灭蜡烛,因爱这满屋月光,披衣起来,发觉露水已重。

既然不能手掬月华送你,那就睡觉梦里与你相会。

相关赏析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开元二十五年(737 )由京师贬荆州长史后所作。

唐诗《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唐诗《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
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来自宋代诗人张九龄的诗作之一。

诗歌描绘了一种更加弥足珍贵的人生
追求,宁静而又平和地游走于大自然,给人以深邃的思考。

诗歌开篇,“波心荡漾月白鸦,往来乱起风满楼”,作者景色灿烂夺目,写出波澜壮
阔的江河之景,在夜色中照射出的月光,以及万籁互变的扑向楼顶的风潮。

在这个宁静夜晚,作者把心灵带着身边的伙伴们一起出发,朝青山宽谷望远去。

第二句:“情怀已阔秋怀深,山色渐更古意连”,作者在这里写出了他深深的思念和
心灵的渴望和无穷的牵想。

他对追寻着更远方的梦想充满热切的期待,一种走向青山复古
繁华的古老意象渐产生于心间。

第三句:“渺渺壮士故国离,胸中惆怅变尘无”,作者写出了曾经默默无闻的壮丽士兵,他们离开久别的故国,无比怅惘,却又难复乡里的风景。

思乡便是一种哲理,而他的
诗歌也给了人们一种应景的无限自由的安慰。

最后一句:“落日人去酒未尽,想佳句未成句中”,作者以抒情的情绪告别了此刻,
带着调动心灵的柔美之音,一个伟大的气氛被独特的情感挖掘出来。

诗歌叙述完毕,此刻
正在激荡着古老的激情,为此刻献上一杯酒,与思念的深渊同淌,一段美好的旋律即将酝
酿成一句美丽的杰作。

《望月怀远》以其抒情而平实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生活状态的亲和性和动态的图景。

它既注重心灵的弥足珍贵,又游走在大自然的宁静美景之中:给人以一种沉稳的安慰,安
详的振奋和深沉的深思。

它鼓励人们如何内省,面对生命中的曲折,保持内心理性,永葆
梦想,并乐观地前行。

赏析唐诗《望月怀远》

赏析唐诗《望月怀远》

赏析唐诗《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首句“海上生明月”,诗人以海上生明月的壮丽景象起笔,展现了广袤无垠的大海和皓月当空的美景。

这里的“生”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明月从海平面升起的场景,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次句“天涯共此时”,诗人以天涯共此时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天涯”暗示了诗人与亲人相隔万里,而“此时”则强调了诗人在这个时刻思念亲人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诗人以情人怨遥夜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在长夜中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情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怨遥夜”则表达了诗人在长夜中无法入睡的苦闷心情。

最后两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以灭烛怜
光满和披衣觉露滋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在长夜中思念亲人的无奈和孤独。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黑暗中对月光的珍惜,而“披衣觉露滋”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以海上生明月为背景,通过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而又忧伤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唐诗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唐诗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唐诗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一】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全诗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

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这两句,乍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第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乃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赏析二】千百年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总是对月亮情有独钟,涌现出大量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歌,月亮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意象,在不同情境下的意蕴异彩纷呈。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五二班(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

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

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标签月亮、思念、唐诗三百首、思乡、早教古诗100首、中秋节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大家阅读。

望月怀远原文欣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望月怀远原文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

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写明月的古诗《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写明月的古诗《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写明月的古诗《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译文赏析《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仅仅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个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因为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望月远怀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一人怨遥夜,竟夕1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2。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竟夕:一整个晚上。

2滋:潮一湿、一陰一冷。

海上徐徐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朋友正在和我一同仰望。

天各一方的有情一人怨恨黑夜漫长,一整夜辗转反侧思念着对方。

吹灭了烛光只觉得月色太亮,披衣散步又觉得秋露太凉。

夜色虽美但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不如回去睡觉,或许可以在梦中相会。

【微妙之美】这首《望月远怀》如一颗橄榄,初尝并不感到惊喜,但是余味无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雄浑豁达,也写出了天各一方的亲友相互思念时,同望明月的场景。

要说它的妙处,就在于把握住了心神不宁的人微妙的心理。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写出了离开情一人的人总是感到烦躁不安,只有亲身一体会过离别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佳句。

【赏析】“海上生明月”这一句读起来很平淡,与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朓的“大一江一流日夜”,鲍照的“明月照积雪”,以及张九龄另一首诗中的“孤鸿海上来”风格很相似。

这些句子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具有一种自然浑融的气象。

仔细体会这些诗句,看看它们相似的原因是什么,找到了这个原因,你也能写出佳句。

【启示】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赠给对方呢?只有满手的月光。

还从来没有人能收到月光这样的礼物,但是收到张九龄的这首写月光的诗的人,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送礼只是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礼物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朋友的一片心意。

我们常说“礼轻情意重”,所以生活中不要太在意礼物的贵贱,而要看重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望月怀远》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望月怀远》创作背景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二句意谓此时远在天边的情人正当和我一样在望海上升起的明月。

②情人:有情之人。

遥夜:长夜。

③竟夕:整夜,彻夜,通宵。

④二句写相思时精神恍忽。

在室内赏月,觉得月光可而将烛吹灭;又披衣走出室外赏月直到深夜,感到露水滋生。

⑤二句意谓可爱的月光却不能满手捧赠给你,还不如回室睡眠在梦中与你欢会吧。

“盈手”用陆机《古诗》“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意。

不堪:不能。

寝:卧室。

佳期:美好的约会。

【大意】一轮明月在大海之上升起,你我虽然相距很远很远,此时也可一同欣赏这轮明月。

自己不断在抱怨,抱怨这夜晚实在太漫长;我这样彻夜不眠,只为将你思量。

灭掉烛火,我静静地享受这满屋清亮的月光;披上衣服,我已经感觉到露水渐渐滋生。

很想用双手满捧一捧月光送给你,但是我无能为力;不如回床睡觉,或许在梦里还能与你欢聚。

【鉴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而思乡、念远,正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共同情思。

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也是个中名篇。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海上生明月”写明月升起,回应“望月”诗题。

起句看似平淡,毫无点染,如脱口而出,却展现了一幅深邃、宏阔景象。

用“生”而非“升”,仿佛明月自海中缓缓吐露,写出大海包孕之态。

下句的“共”字把天各一方的思绪联系在一起,于是自然引出各在天涯的情人,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月光挽起两地,牵动两颗心,共享明月时,似乎也有了传达的媒介。

整个画面散发着高华静穆的光芒,又有缠绵不尽的画外情思。

对月怀远,通宵相思,又不能相见,难以入睡,故有“怨”。

怨天涯路远,怨情人分离,怨长夜漫漫,怨月色撩人。

以怨字为中心,夜色、月光、情人都笼罩在惆怅之中。

三、四句用流水对,以“情人”联结“相思”,“遥夜”呼应“竟夕”,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怀远:怀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生: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共此时:天涯,天边,遥远的地方,指远方的亲人。

共此时,是说自己和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情一人怨遥夜:情一人,指怀有深厚情意的人,这是诗人自称。

怨,怨恨。

遥夜,长夜。

竟夕:一整夜。

怜光满:怜,爱。

光满,指月光满屋,月色*分外皎洁可爱。

滋: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不能把它慢慢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即捧满手。

还寝梦佳期:还,回到。

寝,卧室。

梦佳期,在梦中去得到美好的约会吧。

【翻译】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因为整整一一夜里,思念之情都无法间断。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一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赏析】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武则天长安元年(702)中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至中书令。

他是唐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谏,曾预料到安禄山的反叛,主张早除祸患。

后来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贬荆州长史。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在明月之夜,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对月抒怀,情致深婉,寄托遭谗受贬的'迁谪之情思。

起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浩远、大气,堪称千古佳句。

前句是在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同望着一轮明月。

中秋节古诗词:张九龄《望 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张九龄《望 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仅仅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唐诗《望月怀远》赏析

唐诗《望月怀远》赏析

唐诗《望月怀远》赏析唐诗《望月怀远》赏析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

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

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这里指诗人自己。

“遥夜”,长夜。

“竟夕”,通宵。

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按照律诗的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
彻夜难眠的情境。

“怜”,爱怜。

“滋”,沾湿。

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

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

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

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

这就把彻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

这一联对仗工整,描绘细致。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一满把。

“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

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

这里暗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情思。

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什么是流水对?这首诗中哪一联是流水对?
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对。

这首诗的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流水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