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月怀远 课件ppt
合集下载
《望月怀远》课件(最新原创精品)
探寻古诗词中的“梦”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琵琶行(唐)白居易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青鸟传音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远嫁和亲的公主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挖掘意象内涵——尝试探“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 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 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密》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探索赏析入口:海上生明月
池塘生青草(谢灵运)……
大江流日夜(谢朓)……
明月照积雪(鲍照)……
666……
草原跑牛马(某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知人论世—— 一代名相张九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望月怀远》优秀课件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 ,实则寓写怀远幽 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 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 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 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 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 意。
颔联从抒情方式上讲,用了哪种? 从修辞上看属于对仗中的哪种?
直抒胸臆 流水对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感受如何?“怜”“露滋”有何意味? 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 情实景。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 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 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 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 尽了“遥夜”、“竟夕”的意境,有延绵 不尽之意。
颈联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诗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 使诗 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 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 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 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 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 愿望? 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 “我”生发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 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 之不盈手”(陆机《明月何皎皎》)。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 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 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望月怀远PPT课件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鲍照《岁暮》“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同僚》“大江 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思考: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 古名句,“生”字好在哪里?“共”字好在哪 “里生”?可译为“生出”,大海那边生出一轮明月,给人以
广阔的想象的天地,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用拟人手法,月共潮生之后, 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 的生命。 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
③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 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 种连锁动作过程,充分说明相思之苦 ,表达诗人怀远之情。
【总结主旨】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 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 因,又是相思的见证。所以诗中处处不离 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样柔情, 把情写得那样执着,缠绵而不感伤。
由题目“望月怀远”可 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 表达思念之情。
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读诗歌,理解内容。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四读诗歌,比较鉴赏。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思考:“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梦”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 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
辉,揽之不盈手”。 南朝陶弘景《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
有句“山中何所有?龄上多白云。只可自怡 悦,不堪持赠君”。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清新 简练,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 绵,回味无穷。
思考: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 古名句,“生”字好在哪里?“共”字好在哪 “里生”?可译为“生出”,大海那边生出一轮明月,给人以
广阔的想象的天地,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用拟人手法,月共潮生之后, 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 的生命。 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
③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 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 种连锁动作过程,充分说明相思之苦 ,表达诗人怀远之情。
【总结主旨】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 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 因,又是相思的见证。所以诗中处处不离 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样柔情, 把情写得那样执着,缠绵而不感伤。
由题目“望月怀远”可 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 表达思念之情。
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读诗歌,理解内容。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四读诗歌,比较鉴赏。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思考:“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梦”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 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
辉,揽之不盈手”。 南朝陶弘景《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
有句“山中何所有?龄上多白云。只可自怡 悦,不堪持赠君”。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清新 简练,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 绵,回味无穷。
《望月怀远张九龄》课件
起伏变化的手法,使诗歌情感跌 宕起伏,引人入胜。
结尾含蓄
张九龄的诗歌结尾往往含蓄深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不 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05 《望月怀远》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详细描述:后世对《望月怀远》的评价极高,认为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
张九龄作为岭南人,对海上的贸易和 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兴趣。
个人境遇
张九龄的仕途经历
他曾任左拾遗、秘书监等职,后 因与权臣李林甫不合而受到排挤
。
家庭状况
张九龄的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 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九龄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 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和
社会的思考。
诗词风格
诗词主题解析
总结词
主题解析是对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探究 其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详细描述
首先,要分析《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思想,探究其深层含义 。其次,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其对 诗词主题的影响。最后,总结诗人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其对 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04 《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张九龄的诗歌语言简练,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意蕴深远。
自然流畅
他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而是以平实自然的 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形象生动
张九龄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 表达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比喻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月亮比喻为海上的明珠,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月夜的美景。
结尾含蓄
张九龄的诗歌结尾往往含蓄深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不 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05 《望月怀远》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详细描述:后世对《望月怀远》的评价极高,认为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
张九龄作为岭南人,对海上的贸易和 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兴趣。
个人境遇
张九龄的仕途经历
他曾任左拾遗、秘书监等职,后 因与权臣李林甫不合而受到排挤
。
家庭状况
张九龄的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 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九龄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 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和
社会的思考。
诗词风格
诗词主题解析
总结词
主题解析是对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探究 其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详细描述
首先,要分析《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思想,探究其深层含义 。其次,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其对 诗词主题的影响。最后,总结诗人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其对 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04 《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张九龄的诗歌语言简练,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意蕴深远。
自然流畅
他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而是以平实自然的 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形象生动
张九龄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 表达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比喻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月亮比喻为海上的明珠,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月夜的美景。
望月怀远实用ppt课件
1
望
月
张怀
九 龄
远
2
3
4
5
6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 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
14
1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
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
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
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
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2、“生”字好在哪里?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
象,富有动感。与张若虚有着异曲同工之
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
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遥夜 ”,包
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18
写景抒情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
出“怀远”的情感。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
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
“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
而暗示了“怀”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
9
10
11
12
爱
披衣觉露滋, 披衣起床出屋,露水沾湿衣衫
不可,
不能
不堪盈手赠,
我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
满手
望
月
张怀
九 龄
远
2
3
4
5
6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 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
14
1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
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
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
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
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2、“生”字好在哪里?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
象,富有动感。与张若虚有着异曲同工之
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
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遥夜 ”,包
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18
写景抒情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
出“怀远”的情感。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
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
“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
而暗示了“怀”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
9
10
11
12
爱
披衣觉露滋, 披衣起床出屋,露水沾湿衣衫
不可,
不能
不堪盈手赠,
我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
满手
望月怀远PPT课件
相思之苦,怀远之情 长夜漫漫,彻夜难眠
第20页/共32页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细节刻
画出诗人想念亲人如痴如醉的情 态。同时巧妙点出时间的推移。
独自对月,仰望凝思 月已西沉,天将佛晓
第21页/共32页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 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 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 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此联构思精巧, 意境幽情,并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 怅惘和失意。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南朝陶弘景 《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有句“山中何 所有?龄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 君”。
第9页/共32页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文, 感悟《望月怀远》 诗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 2、扣住“望”和“怀”来写景 抒情的写作特色。 3、比较鉴赏《望月》。
第10页/共32页
重1、理点解难诗歌点的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炼字”题型的 答题技巧。
第11页/共32页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 唐朝人,官至宰相。他七 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 歌前期辞藻华丽,后期文 风朴素,对唐代诗风的转 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清新 简练,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 绵,回味无穷。
第29页/共32页
四、比较鉴赏:
望月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30页/共32页
第20页/共32页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细节刻
画出诗人想念亲人如痴如醉的情 态。同时巧妙点出时间的推移。
独自对月,仰望凝思 月已西沉,天将佛晓
第21页/共32页
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 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 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 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此联构思精巧, 意境幽情,并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 怅惘和失意。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南朝陶弘景 《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有句“山中何 所有?龄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 君”。
第9页/共32页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文, 感悟《望月怀远》 诗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 2、扣住“望”和“怀”来写景 抒情的写作特色。 3、比较鉴赏《望月》。
第10页/共32页
重1、理点解难诗歌点的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炼字”题型的 答题技巧。
第11页/共32页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 唐朝人,官至宰相。他七 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 歌前期辞藻华丽,后期文 风朴素,对唐代诗风的转 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清新 简练,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 绵,回味无穷。
第29页/共32页
四、比较鉴赏:
望月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30页/共32页
《望月怀远》教学课件(共17张)_图文共19页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望月怀远》教学课件(共17张)_图文
46、法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望月怀远》教学课件(共17张)_图文
46、法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望月怀远张九龄》PPT课件
▪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 动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
精选课件
10
▪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了什 么艺术手法?
▪ (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2)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
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 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响。
精选课件
15
▪ 请思考: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有哪些?
精选课件
16
▪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 思》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 居易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 歌头》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
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2、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
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3、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
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4、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
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
理想的光彩。
▪ 2 、海上生明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的 艺术手法?
▪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露滋”有何意味?
▪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 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
精选课件
9
▪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 字好在哪里?
精选课件
10
▪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了什 么艺术手法?
▪ (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2)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
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 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响。
精选课件
15
▪ 请思考: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有哪些?
精选课件
16
▪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 思》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 居易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 歌头》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
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2、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
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3、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
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4、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
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
理想的光彩。
▪ 2 、海上生明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的 艺术手法?
▪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露滋”有何意味?
▪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 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
精选课件
9
▪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 字好在哪里?
高二语文望月怀远PPT教学课件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 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 尽了“遥夜”、“竟夕”的意境,有延绵 不尽之意。
2020/12/10
9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 里相见。
1、“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 愿望?
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 “我”生发出希望掬一捧月色献给远人的 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 之不盈手”(陆机《明月何皎皎》)。
2020/12/10
4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
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
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
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
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2020/12/10
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6
3、“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
“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 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 望月,思念着“我” 吧。通过明月寄托相 思。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 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 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 有远含。蓄、蕴藉的美感.
2020/12/10
美景2020/,12/10 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 。
12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
“望”、“怀”着眼,把“月”和
“远”作为抒情对象。处处不离明月,
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
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
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
【高中语文】望月怀远ppt精品课件19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 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望月怀远 张九龄 ▲赏析尾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作者面对月光产生了一种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什么样的愿望?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盈手赠:赠给远人。月光是如此的恬静柔和,非常 可爱,于是生出希望掬一捧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
(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 继《枫桥夜泊》)
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 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 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 “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 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
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诗 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 巧妙。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 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 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 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盛唐诗概述(一)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 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 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 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 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 的。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 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 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 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 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 的标志。
▲理解全诗大意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ppt实用课件10 通用
学习目标
1、情与景的完美结合,清丽而 深远的意境。
2、关于“月”的意象
作者介 绍
张九龄:一名博物,字子寿,韶 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 令.他是创作丰富的诗人,明人胡 震亨评他的诗为“含清拔于绮绘 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
望月懷遠
• • • • • • •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一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注释: 遥夜:长夜 竟夕:整个晚 怜:珍惜 滋:滋润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 谓把月 抓在手 佳期:指聚首 时候
衬托
艺术手法赏 析
“披衣觉露滋”中的“滋”用得很好, 衣服湿了,说明自己站在外面的时间 很长了,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形象地 写出自己的凝神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情景相生
艺术手法赏 析
情与景完美结合,营造了清丽而深远的 意境。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 传达情思,构思巧妙。全诗围绕“望月” 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炷写到 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 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入 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四、合——团聚、团圆
结语 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 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 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 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 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 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 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 的飞升,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 余韵袅袅,荡气回肠……
其他望月怀人诗
1、情与景的完美结合,清丽而 深远的意境。
2、关于“月”的意象
作者介 绍
张九龄:一名博物,字子寿,韶 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 令.他是创作丰富的诗人,明人胡 震亨评他的诗为“含清拔于绮绘 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
望月懷遠
• • • • • • •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一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注释: 遥夜:长夜 竟夕:整个晚 怜:珍惜 滋:滋润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 谓把月 抓在手 佳期:指聚首 时候
衬托
艺术手法赏 析
“披衣觉露滋”中的“滋”用得很好, 衣服湿了,说明自己站在外面的时间 很长了,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形象地 写出自己的凝神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情景相生
艺术手法赏 析
情与景完美结合,营造了清丽而深远的 意境。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 传达情思,构思巧妙。全诗围绕“望月” 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炷写到 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 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入 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四、合——团聚、团圆
结语 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 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 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 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 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 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 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 的飞升,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 余韵袅袅,荡气回肠……
其他望月怀人诗
望月怀远张九龄教学课件
者因为思念而夜不能寐,怨恨长夜漫漫,相思之情犹如
长夜无边无际。
0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熄灭蜡烛后更加珍惜满室的光明,披上衣服走出室外
,感到露水滋润了肌肤。这句诗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03
思想主题与历史地位
思想主题
望月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以 望月为题材,表达了对远方亲人 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张九龄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流畅自如,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 有对生活的抒发,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舒适。
个人成就
文学成就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千古,被誉为“诗文并茂,独 步一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政治成就
张九龄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他曾担任过宰相职务,为朝廷出谋划策,为国家 和人民尽心尽力。他是一位有远见、有才干的政治家,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 了贡献。
怀远
诗歌中的“怀远”寓意着对远方 亲人的怀念和思念,同时也表达 了对人生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
历史地位
唐代诗歌的瑰宝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唐代诗歌中 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文学价值与影响
该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被 历代文人墨客所传颂和模仿,对中国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诗词对后世的影响与现代 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文化
张九龄的诗词作品传承了中华传 统文化,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
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窗口。
艺术价值
张九龄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家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做 出了贡献。
长夜无边无际。
0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熄灭蜡烛后更加珍惜满室的光明,披上衣服走出室外
,感到露水滋润了肌肤。这句诗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03
思想主题与历史地位
思想主题
望月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以 望月为题材,表达了对远方亲人 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张九龄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流畅自如,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 有对生活的抒发,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舒适。
个人成就
文学成就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千古,被誉为“诗文并茂,独 步一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政治成就
张九龄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他曾担任过宰相职务,为朝廷出谋划策,为国家 和人民尽心尽力。他是一位有远见、有才干的政治家,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 了贡献。
怀远
诗歌中的“怀远”寓意着对远方 亲人的怀念和思念,同时也表达 了对人生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
历史地位
唐代诗歌的瑰宝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唐代诗歌中 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文学价值与影响
该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被 历代文人墨客所传颂和模仿,对中国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诗词对后世的影响与现代 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文化
张九龄的诗词作品传承了中华传 统文化,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
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窗口。
艺术价值
张九龄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家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做 出了贡献。
高二语文望月怀远PPT精品课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 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 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 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 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
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
“怨长夜 ”,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 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 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 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 象。这一联看似写赏月 ,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 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 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 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 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 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之意 。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 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 “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 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 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3
9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 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 莫窥,遥远难测 ,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 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 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 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 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 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 月”而来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 月之境 ,又蕴含怀远之情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 去。
4望月怀远 完整1ppt课件
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
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精选PPT课件
9
3 品味语言
思考: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的那个词能表 现出主人公的情感?
怨、竟夕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 ,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 寐,就会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这 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 “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精选PPT课件
17
月引发人的相思之情,这也引起了人对月亮的各种 情感,分析颔联,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怨”,怨恨漫漫长夜,其实更是怨恨长夜下的 月光,它带给了离人无限的愁思,竟让人“竟夕
起相思”!
精选PPT课件
18
《望》作者对月有“怨”之情,《春》中, 思妇对月光也是很“恼怒”的,有关的语句 是?
精选PPT课件
15
两句用的都是生,分析生的妙处。
生有生长的含义 ,海上生明月,仿 佛明月是从海面上生长出来的,富 有动感与情态,“生”使月亮更具 有生命感
精选PPT课件
16
“天涯共此时”同《春》的哪一句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它的含义是什么?
“此时相望不相闻”
“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 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 翘首望月,思念着“我” 吧。
1 读诗歌,理解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 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 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 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
[景物特点]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景 象中包含诗人精选博PPT大课件宽广的胸襟。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对比《春江花月夜》 和 《望月怀远》
两首诗都描写了海上明月初升的景象,能反映这 两种景象的句子分别是:
雄浑阔大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两句用的都是生,分析生的妙处。
生有生长的含义 ,海上生明月,仿 佛明月是从海面上生长出来的,富 有动感与情态,“生”使月亮更具 有生命感
月华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诗人不由得 吹灭,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而这 一轮明月啊,竟是如此撩人思绪,诗人 不禁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 知夜深。“露滋”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 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1 读诗歌,理解内容。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 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在 梦中相会。此联构思精巧,意境幽情,并化用古 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晋陆机《拟 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南朝陶弘景《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有句 “山中何所有?龄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 持赠君”。
[景物特点]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 景象中包含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
1 读诗歌,理解内容。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 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终 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灭烛披衣,步出 门庭,这皎洁的明月是这样撩人心绪, 使人更难以入睡。
1 读诗歌,理解内容。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起相思”!
《望》作者对月有“怨”之情,《春》中, 思妇对月光也是很“恼怒”的,有关的语句 是?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离别的人都想借助月光传情,在两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春》:愿逐月华流照君 《望》:不堪盈手赠
借助月光的愿望能否实现?
《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 水成文——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不堪——还寝梦佳期
3 品味语言
思考: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我因相思而彻夜 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 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怜”应有怜爱之意。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滋”指润
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 精神。
望月怀远
郑新鹏
2020/3/20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是唐代著名的宰 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在 用人方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 ,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 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会诗歌情感
思考:本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明确:由题目“望月怀远”可见是 借助月亮怀念远方的亲人,表达思 念之情。
3 品味语言
思考: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 ,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生”在此可诠释为“生出”。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 命。自此江月便相伴相随,形影不离,尽性展示海上明月的美和 情趣. “天涯共此时” 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 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 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 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 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 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3 品味语言
思考: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盈 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不能把可爱的月光 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希望掬一
捧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 ⑵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既然现实中
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在梦中相见吧。 3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1 读诗歌,理解内容。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多情之人,指自己。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遥竟夜夕::长通夜宵。。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滋::爱湿惜润。。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不能。
1 读诗歌,理解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 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 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 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
一个“共”字使句子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 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3 品味语言
思考: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的那个词能表 现出主人公的情感? 怨、竟夕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 ,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 寐,就会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这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 ”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 句,一气呵成。
“天涯共此时”同《春》的哪一句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它的含义是什么?
“此时相望不相闻”
“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 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 翘首望月,思念着“我” 吧。
月引发人的相思之情,这也引起了人对月亮的各种 情感,分析颔联,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怨”,怨恨漫漫长夜,其实更是怨恨长夜下的 月光,它带给了离人无限的愁思,竟让人“竟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