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意境。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体验。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相关诗词资料和参考书籍。
3. 课堂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望月怀远》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月怀远》,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节奏。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4)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
3. 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海上生明月”、“共此时”等。
(2)学生结合诗句,解释词语的含义。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语。
4. 意境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验诗中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诗的意境美。
5. 结构与韵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如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特点。
(2)学生观察诗的韵律,注意平仄、对仗和押韵。
(3)教师总结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望月怀远》。
(2)选择一首相关的诗词进行鉴赏,下周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欣赏望月怀远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欣赏望月怀远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欣赏《望月怀远》诗歌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教案以杜甫的《望月怀远》为例,通过多次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内涵。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学习杜甫的《望月怀远》这首诗,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的感受。
2. 能够正确诵读《望月怀远》,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二、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望月怀远》的背景资料和杜甫的简介。
2. 教师准备一段婉约的音乐或古琴演奏作为诗歌欣赏的音乐伴奏。
3. 备齐所需的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Step1 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望月怀远》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简介。
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这位古代文学巨匠吗?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你们有什么了解或印象吗?Step2 音乐伴奏欣赏1. 教师播放婉约的音乐或古琴演奏,让学生用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月光之下,感受诗人的情绪。
Step3 诗歌欣赏1. 教师给学生出示《望月怀远》的诗歌内容,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分段理解诗歌的意境。
首先,让学生理解诗的开头部分,诗人借助望月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夜晚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3. 通过讨论和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美感。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4 图片展示与联想1. 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月亮、家园、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用图像感受、理解诗中的情感。
2. 提醒学生观察自然界的美好与变化,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Step5 模仿写作1.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感悟和联想,以《望星空》为题目,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解释诗句的意义。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寓意。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望月怀远》的文本。
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引出诗人张九龄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望月怀远》的兴趣。
5.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注意停顿和韵律的准确性。
5.3 词语解释与诗句分析解释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5.4 情感体验与讨论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验诗人的思念之情。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受和理解。
5.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
提出与《望月怀远》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6.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6.3 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释义、句意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分析。
(3)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人背景,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
(2)提问:“月亮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什么寓意?”(3)简介诗人张九龄及《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文学鉴赏(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悟诗文的美妙之处。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2)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望月怀远》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音韵美。
(2)学生跟读,体会诗文的节奏和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倾听《望月怀远》的朗读录音,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5. 艺术欣赏(1)教师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学生欣赏并体会诗文的美,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望月怀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望月怀远》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望月怀远》意象:月亮、海水、天空情感:思念家乡、亲人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美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感悟文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诗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唐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3. 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理解。
2. 鉴赏唐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
4. 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张九龄及其创作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望月怀远》,提问:“望月”和“怀远”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共此时”等。
3. 合作探讨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4.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4.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5. 诗歌拓展5.1 推荐其他有关月亮的唐诗,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让学生自主欣赏。
5.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月怀远》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张九龄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简述《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月光景色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月光对他们的意义和回忆。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的含义。
3.3 分析与解读:教师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表达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和分享。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创意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创作一篇小作文。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诗歌意境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望月怀远》诗歌文本。
5.2 图片资源:美丽的月光景色图片。
5.3 参考资料:关于诗人张九龄的背景资料和诗歌解析的参考书籍。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诗人介绍:介绍其他唐代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并比较他们的创作风格。
学生通过阅读一首其他诗人的作品,加深对唐代诗歌的了解。
6.2 诗歌创作背景探讨:深入探讨《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如诗人张九龄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学生通过研究相关资料,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动机和情感。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望月怀远》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张九龄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诗词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朗诵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古诗《望月怀远》的内容,能够进行朗诵和简单解读。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古诗《望月怀远》的图片、月亮和星星的图片、诗人张九龄的介绍资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引起幼儿的注意力,简要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即学习古诗《望月怀远》。
2. 基本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古诗,让幼儿熟悉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b. 教师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幼儿理解诗句的意思。
c.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诗词欣赏与讨论:a.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4. 朗诵技巧训练:a.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诵姿势和表情,引导幼儿模仿。
b. 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朗诵节奏和韵律。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朗诵,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b. 教师提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c.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朗诵古诗《望月怀远》。
2. 家长协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家长鼓励幼儿绘画一幅与古诗相关的画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1. 教师将对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诵技巧和诗词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 教师将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古诗《望月怀远》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朗诵古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古诗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并朗诵古诗《望月怀远》。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古诗《望月怀远》的图片、月亮和星星的贴纸、诗词卡片。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月亮和星星的贴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学古诗:教师展示古诗《望月怀远》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朗诵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4.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古诗中的意思,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朗诵古诗《望月怀远》。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诗词卡片进行古诗接龙游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听课、回答问题和朗诵古诗的表现。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朗诵古诗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3. 作业评价:检查幼儿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古诗接龙游戏的参与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古诗背诵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诵能力。
2. 开展古诗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画笔表达出来。
3. 邀请家长参加古诗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国学的关注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古诗。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九、课程延伸:1. 让幼儿了解《望月怀远》的作者张九龄,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对诗词的贡献。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诗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古典诗歌的欣赏和鉴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的古诗。
(2)简介作者张九龄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4. 欣赏与鉴赏:(1)让学生谈谈对诗文的欣赏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5. 课堂练习:(1)翻译诗文,巩固所学内容。
(2)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望月怀远》教案设计「篇一」《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分享了《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注意诗中的用词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点:诗歌的境界教学流程:一、说说任务学习重点:借助诗眼,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鉴赏诗眼,掌握炼字的步骤。
教学方法:探究式、讲练法。
二、看看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弱冠中进士,官至宰相,被封为“始兴伯”。
有“九龄风度”“岭南第一名相”的美誉。
病逝于曲江。
他的古诗,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
王维、孟浩然等的山水诗歌也受其影响。
代表作有《望月怀远》、《感遇十二首》——“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等。
三、读读诗歌望月怀远(插入康桥朗诵作品:望月怀远(张九龄) 标清.flv)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四、议议词句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五、谈谈情感1、本诗中有一个词语,能够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你找出来。
2、知识链接——诗眼所谓“诗眼” ,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或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3、试找诗眼(1)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 是哪一个字?(2)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六、赏赏诗眼问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① “生”,升起来的意思。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望月怀远》的意境和寓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和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古诗《望月怀远》的意境和寓意。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幼儿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古诗《望月怀远》文本,幼儿诗词鉴赏手册。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今天的古诗《望月怀远》。
2. 教学古诗: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
3. 鉴赏古诗:让幼儿阅读幼儿诗词鉴赏手册,引导幼儿分析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4. 创作与展示: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如绘画、表演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朗诵和创作环节的表现,检验幼儿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诗词学习,共同体验国学魅力。
3. 设立诗歌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阅读诗歌,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七、教学反思:1. 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3.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望月怀远》古诗的朗诵视频。
2. 请家长协助幼儿背诵古诗,加强幼儿的记忆。
3. 鼓励家长引导幼儿进行家庭诗词创作,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九、课程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古诗《望月怀远》,理解意境和寓意。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望月怀远》,使幼儿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朗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望月怀远》的原文及翻译。
2. 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3. 古诗的意境及作者张九龄简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古诗《望月怀远》,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意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讨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月亮、海浪、天涯等与古诗意境相关的图片。
2. 音乐:轻柔的古风音乐。
3. 课件:古诗《望月怀远》的原文及翻译。
4. 道具:月亮、海浪等模型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望月怀远》,讲解古诗的原文及翻译,使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3. 解析意境: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意境,让幼儿感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丽画面。
4. 重点字词讲解: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明月”、“海上升”、“天涯”等,帮助幼儿理解。
5.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接龙”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朗读《望月怀远》,并讲解古诗的意境。
2.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古诗意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2. 家庭作业:评估幼儿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幼儿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 期末展示: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望月怀远》教案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 地位,被后世广为传颂和模仿 。它不仅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 高水平,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 深厚底蕴。
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总结词
传统的教学方法
详细描述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适用于诗歌的 背景介绍、词语解释等基础知识的传授。
互动法
总结词
《望月怀远》的诗词内容
2. "天涯共此时"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与远方的人共 赏同一轮明月,彼此思念的心情
。
1. "海上生明月"
这句诗描绘了明月从海面上升起 的景象,给人以壮阔、辽远的感
觉。
诗词内容概述
这首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后 两句抒情。通过对明月、海、夜 、楼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大 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这 表明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VS
教学目标达成度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 《望月怀远》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教学 目标基本达成。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对诗句 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 中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 作学习。
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悟。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能力。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案背景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写月亮的诗歌,通过描写月亮的光辉、婆娑的行走以及人们对月亮的怀念,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
本教案将以望月怀远为主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特点,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诗中的重要词汇和诗句;(3)理解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2)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2)学习诗中的重要词汇和诗句。
2.难点:(1)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2)提升学生对诗歌的个人感受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月亮的照片或使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月亮的印象,并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看过月亮?月亮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2.阅读理解(15分钟)请学生阅读望月怀远这首诗,并回答以下问题:(1)望月怀远是谁创作的?(2)诗中的“镜中”指的是什么?(3)诗中的“楼上”是怎样的一座楼?(4)诗中的“空翠湖”指的是什么?3.词汇学习(10分钟)向学生解释并学习以下词汇:(1)月华:月光。
(2)泻:流动。
(3)嫦娥:传说中住在月亮上的仙女。
4.诗句分析(15分钟)请学生讨论以下诗句的意义,并解释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1)春满泻湖波,秋深河影圆。
(2)空翠湖如盖,波心照千里。
5.情感表达(20分钟)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景物、亲人朋友以及美好回忆等方面展开描述。
6.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请学生以望月怀远为题目,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眼中的月亮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解析诗人的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领悟诗词中的传统美德,如孝道、忠诚等。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热爱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字词和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比较分析法:对比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突出《望月怀远》的特点。
3. 小组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月夜景象、诗歌背景等。
2. 相关资料: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诗歌鉴赏方法等。
3. 教学课件:涵盖诗歌内容、关键字词、意象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夜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简介诗人张九龄及《望月怀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望月怀远》,感受诗歌韵律。
(2)学生自选一首同类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
3.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2)剖析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1)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望月怀远》进行鉴赏。
望月怀远教案范文
望月怀远教案范文教案名称:望月怀远教学目标:1.通过诗歌《望月怀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与思念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望月怀远》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会诗歌的朗诵和演唱。
3.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教学准备:1.《望月怀远》的诗歌原文和注释。
2.音频或视频资源,包括学生朗诵和演唱的范例。
3.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或视频,展示诗歌背景和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通过展示有关月亮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向学生介绍月亮的美丽和神秘性。
2.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过望月的经历?你们对望月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帮助他们引出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
探究诗歌:(10分钟)1.分发诗歌《望月怀远》的原文和注释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阅读。
2.引导学生通过注释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提问学生:“诗人通过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怀乡之情?你们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朗诵和演唱:(25分钟)1.鼓励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人朗诵《望月怀远》。
其他学生可以配合朗诵者,用肢体动作或音效表现诗意。
2.引导学生注意语调、音节和节奏的运用。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感受。
3.播放一些优秀的《望月怀远》演唱视频,让学生参考并从中汲取表达技巧和艺术灵感。
4.提醒学生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传递和与观众的交流。
诗歌赏析和表达:(20分钟)1.分组邀请学生讨论自己对《望月怀远》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赏析,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
3.鼓励学生通过书写或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或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反思:(10分钟)1.以诗歌表演的方式进行总结,选出几位同学朗诵他们所喜欢的韵文或自己创作的诗歌。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望月怀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体验诗词的美感和韵味。
教学重点:1.理解《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意义。
2.能够正确地朗读《望月怀远》这首诗。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意义。
教学准备:1.诗词《望月怀远》的复印件。
2.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诗词《望月怀远》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
2.教师引出新课主题:“望月怀远”,请学生猜测一下这个课程可能会讲些什么。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词《望月怀远》的背景和意义。
2.教师朗读诗词,并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4.学生小组讨论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三、巩固新知(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对诗词《望月怀远》的朗读比赛。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评议和给予建议。
四、拓展学习(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写一首与诗词《望月怀远》主题相关的诗或散文。
2.学生互相分享并评价彼此的作品。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对诗词《望月怀远》有什么新的理解和感受?教学延伸:1.让学生选择其他诗词,进行朗读和创作。
2.组织学生一起赏析古代名篇,学习古典文学的魅力。
参考答案:1.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传递给我们一种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2.学生小组讨论诗词的感受和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描写手法、意象和情感。
3.学生在朗读比赛中,可以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加入自己的感情和表达。
4.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时,可以鼓励他们多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课时总编号NO:主备人:用案时间: 2012 年月日星期教学
课题
望月怀远
教学目标1. 了解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
了解张九龄的生平。
2. 注意诗中的用词。
3. 感悟《望月怀远》诗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及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2、炼字型赏析。
教学
难点
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
方法
诵读、讨论、反馈、迁移。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补充
一、课前导学:
1、朗读并背诵整首诗歌。
2、把诗歌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
二、复习和导入:
1、温故知新: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赏析“落”字的妙处。
2、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到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
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从而参考答案:
1,“落”为飘落之意。
2,诗人举头望月,想: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飘落在谁的家里,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问“秋思落谁家”。
3,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补充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
绝伦的灵感源泉。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
会张九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升及落
的情感历程吧。
三、新课
1、盛唐诗歌的风骨
“初唐四杰”努力摆脱南朝只重词藻不重内容的文风的影响,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一扫那种绮靡的文风,使得初唐诗歌“风神初振”。
到了盛唐,也就是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唐诗得到了高度发展,李白、杜甫的出现,更是使唐诗发展到了巅峰。
这时候的唐诗,声律风骨兼备。
2、作者简介
张九龄,唐玄宗开元时宰相。
弱冠登进士。
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张说罢相,受累外迁。
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卒。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
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
有《曲江集》20卷传世。
3、诗歌朗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
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
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1.诗人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如:
“男儿本子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2.诗人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
如:“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其实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3.诗人具有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
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盛唐诗歌声律完备:
主要指律诗体裁已成熟和普及,诗人已能娴熟运用并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诗典型代表)。
古体诗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体与绝句的兴盛,都是唐诗达到高潮的标志。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补充
(一)展示讨论
请大家把全诗读一读,找出好像和“望月”或“怀远”没什么关系的一句诗。
(二)引导梳理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既照应到了“远”,又暗示了“怀”,诗人和远在天涯的“情人”同时在望月。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朗朗月夜,情人远在天涯,怎能不让人平生怨恨?相思之深,使我通宵难眠。
五、六句写相思的客观情状:灭掉蜡烛,走进洒满月光的庭院,望月怀远,不知不觉,身上披着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丽,却不能捧一把赠给我无比怀念的“情人”,还是做个好梦,或许在梦中能和情人相见呢!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了“怀远”的情感。
总结:
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
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
由“海上生明月”的描写,引出下面的抒情。
由景入情,触景生情,自然、贴切。
(三)反馈矫正
“炼字型”习题
(一)设题形式:
1、品味词语的妙处。
2、找出最能传情达意的词语并分析。
3、比较不同版本用词的优劣。
(二)答题模式:
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2、指出所用艺术手法。
(并非必答内容)同学可能找出
“披衣觉露滋”。
分析:
为什么披衣在外,一直到露水打湿了衣服?——怀远。
可见本诗可以说是扣题的典范,几乎每一句都或明或暗地写了“望月”或“怀远”。
用散文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的大意。
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溶溶月光洒遍人间。
你我天各一方,共赏这同一轮明月。
有情人怨恨长夜漫漫难熬,彻夜不眠将你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怜。
披衣起,深夜的露水沾湿了衣衫。
我想掬一捧月色献给远方的你,不可这月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不如回床入梦乡,因为我想,会不会与你在梦中相聚呢?
当堂齐背、默写。
“海上生明月”中“生”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生”含有“生出”之意。
明月从海面上慢慢生出,富有动感,把明月写活了。
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与“海上明月共潮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补充3、联想想象,将该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4、点明作用:突出何内容、抒发何感情、渲染
何气氛、营造何意境。
四、迁移创新
1、阅读下面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有人说全曲“泄露”与“偏宜”两词尤为传神,试作赏析。
2、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之声。
答案:
(1)“泄露”,是说梅花将春到之讯息有意透露,这是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亦表现出作者发现“春消息”的惊喜。
(2)“偏宜”有“偏偏、只是”之意。
它道出了梅花只喜欢与同样洁白无瑕的雪月交往的迥异群芳、独立不凡的个性。
也表现了作者不逐流俗、高洁白守酌品格。
【答】
尾联直抒胸臆,
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表达作者的依依惜别以及对魏万的殷切劝勉之情。
布置作业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在月亮上载满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课后多积累识记“望月”的诗词名句。
预习背诵下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望月——生明月怨遥夜怜光满盈手赠怀远——共此时起相思觉露滋梦佳期
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