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高度教学设计方案
6.6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6.6 反弹高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2.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反弹高度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反弹高度计算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直尺、计算器、小球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反弹高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介绍反弹高度的概念,讲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反弹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球的反弹高度,并计算反弹系数。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反弹高度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反弹高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清晰展示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设计一些反弹高度相关的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注: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篮球运动员投篮后篮球反弹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篮球反弹的高度与投篮高度的关系。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反弹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计算反弹高度?通过以上导入,使学生产生对反弹高度探究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反弹高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反弹高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反弹高度》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方式,了解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弹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材以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反弹高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对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篮球、篮球架、尺子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实验过程、实例分析等。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篮球反弹的高度,引导学生关注篮球反弹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篮球反弹的高度。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篮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反弹高度。
实例包括:不同高度投篮的反弹高度、不同重量篮球的反弹高度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反弹高度有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以及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反弹高度(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反弹高度(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利用公式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3.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反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利用公式计算反弹高度;3.合作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做出分析。
3.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2.掌握利用公式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4.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2.针对实验结果做出判断。
5. 教学过程5.1 教学准备1.确认教学目标和重点;2.确认教学内容和难点;3.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场所。
5.2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参与过的体育运动,如篮球、乒乓球等,询问他们对反弹高度的概念是否了解。
然后向学生介绍反弹高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与学生讨论。
5.3 讲解1.讲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2.介绍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的关系;3.课堂合作设计实验。
5.4 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做出结论;3.小组间相互比较实验结果。
5.5 讲解1.学生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实验结果;2.将实验结果与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3.探讨实验数据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5.6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6. 课后练习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安排以下练习:1.计算一个小球反弹4次后的高度;2.如果一个小球反弹了n次,那么它反弹的总高度是多少?7.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够讨论并出结论。
但小组间比较实验结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在后续课程中加强学生间的协作和比较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些学生有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需要我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好玩第一课时 反弹高度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好玩第一课时反弹高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学生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反弹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2.学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描述反弹运动的函数关系;3.学生能够利用函数关系预测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之间的关系;2.熟悉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3.初步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性质,能够准确描述峰值、零点等特征;2.能够将反弹运动转化为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表示,并灵活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用的球和尺子等工具;2.整理教材和相关资料,准备课堂讲解和示范;3.备课时拟定课堂讨论和练习,提前准备相关作业。
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反弹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反弹球实验,每组选一个同学测量反弹次数和反弹高度,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完成实验后,每组同学讲解数据分析结果,探讨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之间的可能关系。
3. 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讨论的成果,向学生详细讲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反弹运动和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
4. 课堂练习(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学生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解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并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相关知识,初步应用函数解决了反弹问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实践能力不同,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发现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反弹高度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2. 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3.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乒乓球、直尺、计时器等)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计时器、乒乓球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反弹高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分析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4. 小结:总结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强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2. 内容:(1)反弹高度的概念(2)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3)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4)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下落高度的反弹高度。
2. 提高题:分析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下落高度为某一值时的反弹高度。
3. 实践题: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分析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反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 教学方法: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精神。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球的反弹高度》(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球的反弹高度》(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球的反弹高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球的反弹高度与球的材质、下落高度、地面硬度等因素的关系。
同时,通过测量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球的材质、下落高度、地面硬度等因素的关系;学会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球的反弹高度与多个因素的关系,如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如何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2. 学具:小球(不同材质)、直尺、地面硬度测试仪、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球的反弹现象,引发学生对球的反弹高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质、下落高度、地面硬度等因素对球的反弹高度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规律。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数据,找出球的反弹高度与各因素的关系。
4. 知识讲解:讲解如何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1.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球的反弹高度》2. 重点内容:球的反弹高度与各因素的关系、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案
-数学模型的构建与运用:学生需理解并能够构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例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进行预测;
-数据分析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非单纯依赖直觉或经验。
举例解释:
-在实验环节,教师需强调记录数据的准确性,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误差,如使用尺子准确测量下落和反弹的高度;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反弹高度》教案,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Chapter 6《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涉及:
1.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小球从不同高度掉落后的反弹高度;
2.学习使用图表来整理和表示数据,利用条形图、折线图展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探讨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例关系,并尝试进行预测;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反弹高度》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形成数据驱动的思维习惯;
2.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发现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推理,提升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弹高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玩过篮球或者乒乓球吗?有没有注意过球弹起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弹高度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探究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反弹高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理解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反弹高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模型。
2. 学具:直尺、计算器、小球、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或实例,让学生了解反弹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反弹高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高度的小球的反弹高度,验证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反弹高度》2. 主要内容:- 反弹高度的概念-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初始高度的反弹高度。
2. 提高题:运用反弹高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物体(如篮球、足球等)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反弹高度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概念。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
2.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反弹高度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反弹高度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篮球、计算器、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篮球反弹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反弹高度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反弹高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篮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篮球反弹高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总结提升:总结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反弹高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篮球的反弹高度。
2. 提升题:分析不同篮球的反弹高度差异,探讨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
3. 拓展题:研究其他物体的反弹高度问题,如足球、排球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和总结提升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弹高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反弹高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弹性媒介的反弹原理;
2.掌握利用公式计算物体反弹的高度;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弹性媒介的反弹原理
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球被墙壁弹回,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媒介(如弹簧、空气等)的反弹原理。
2. 反弹高度的计算
告诉学生小球反弹的高度与初始高度和反弹系数有关,通过实验数据和公式,引导学生探究反弹高度的计算。
公式:反弹高度 = 初始高度 × 反弹系数^2
3. 实际应用
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求反弹高度、探究反弹系数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弹性媒介的反弹原理,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讲解反弹高度的计算
教师介绍反弹高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数据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意义。
3. 练习环节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求解反弹高度。
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
教师通过讨论、实验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
1. 课堂小测验
通过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掌握情况,检查教学效果。
2.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记忆。
五、教学反思
此次数学反弹高度教学,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公式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未能更详尽地介绍反弹系数的概念,下一次教学需更加重视。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反弹高度》是一节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主要研究物体的反弹高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物体从高处落下,经过反弹后再次落下,第二次落下的位置与第一次落下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称为反弹高度。
2.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反弹高度等于物体下落高度的一半。
3.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计算反弹高度,解决实际问题,如篮球运动员投篮后,计算篮球的反弹高度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反弹高度的概念理解不清,难以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篮模型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篮球运动员投篮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篮球的反弹高度,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反弹高度的概念,解释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计算不同高度下落物体的反弹高度,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篮球的反弹高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反弹高度 = 物体下落高度 / 2七、作业设计(1) 一颗篮球从高度 h 米处落下,求篮球的反弹高度。
(2) 一颗足球从高度 10 米处落下,求足球的反弹高度。
答案:(1) 反弹高度 = h / 2(2) 反弹高度 = 10 / 2 = 5 米(1) 一名篮球运动员投篮后,篮球的反弹高度为 3 米,求该运动员投篮时离地面的高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1反弹高度6.4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1反弹高度6.4反弹高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弹性的概念及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测量和计算物体反弹高度的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加强物理实验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敢于质疑、乐于合作和分享的品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历程,感知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测量和计算物体反弹高度的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2.教学难点:了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实验主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物体的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提问导入:当我们玩弹球的时候,为什么弹球会弹起来?我们还能从弹球的运动中,得到什么有趣的结果呢?2. 实验设计1.实验步骤:将球从100cm、60cm、40cm的高度依次落下,记录球落地时刻,记录球反弹高度,然后计算它们的弹性系数和弹性势能,并计算用不同高度抛出物体的反弹高度。
2.实验工具:弹性小球,标尺,手表,投影仪等。
3. 实验过程1.实验时间:40分钟2.实验步骤:1.学生组成小组,并分配任务。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高度的物体的反弹高度测量。
2.安排物品和仪器,并介绍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开始实验。
4.小组成员记录数据,并计算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弹性势能,计算用不同高度抛出物体的反弹高度。
5.小组成员统计结果,并用PPT或板书等方式展示结果。
6.老师点评结果,引导学生自主检查并核对数据,修正结果。
4. 教学总结1.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原因。
2.归纳实验的知识点,总结实验的过程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指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计算反弹高度,体验更多不同的物理实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教案及反思
《球的反弹高度》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球,有兴趣吗?二、引导探究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板书:反弹高度下落高度)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预设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
计算并小组讨论。
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实验操作。
4.计算。
5.小组讨论。
(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
2.计算结果3.讨论4.集体讨论后小结: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五、你知道吗?1.自主阅读。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六、总结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七、教学反思不足之处:1、小组合作还是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加强,并使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常态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讨中寻找答案。
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
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反弹高度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篮球、篮球场、尺子、计时器。
2. 学具:笔记本、笔。
三、活动过程1. 讲解反弹高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
3. 每组学生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探究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
4. 各组学生在篮球场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5.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
6. 教师总结并讲解反弹高度的原理。
四、活动反思1. 学生回顾活动过程,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报告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活动延伸1. 学生根据活动经验,设计一个关于反弹高度的拓展实验。
2. 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兴趣小组,进行拓展实验。
3. 教师对拓展实验进行指导,并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并选定组长。
2. 教师发放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使用方法。
3. 学生根据活动目标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5.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七、活动注意事项1. 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学生要遵守实验器材的使用规则,避免损坏器材。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确保数据准确。
八、活动评价标准1. 学生实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20%)2.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0%)3. 学生实验数据的完整性(20%)4.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20%)5. 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10%)九、活动反馈与建议1.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反弹高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
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定义:物体从一定高度落下,反弹的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
2. 反弹高度的计算: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计算反弹高度。
3. 应用:将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体育比赛、科学实验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反弹高度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白板、粉笔2. 学具:计算器、纸张、尺子、小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反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后的反弹高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4. 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反弹高度2. 定义:物体从一定高度落下,反弹的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3. 计算方法:反弹高度 = 落下高度× 比例系数4. 应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选做题:研究其他物体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之间的关系,并撰写研究报告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3.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以上是针对“反弹高度”这一主题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等八部分内容。
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弹性和压缩性的基本概念;2.了解小球反弹的基本规律;3.计算小球的反弹高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球反弹的基本规律;2.计算小球的反弹高度。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中球的反弹高度计算问题;2.确定不同种类的球的反弹规律。
四、教学方法1.观摩演示法;2.讨论法;3.演练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两个小球,一个塑料球和一个乒乓球。
让学生拍打小球,并讨论这两个小球之间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乒乓球比塑料球更容易弹起来,而塑料球被拍打后会停在地上。
2. 观摩演示1.首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拍打乒乓球时球的运动情况。
让学生记录球反弹的次数,并记录下球的高度;2.然后,让学生观察老师拍打塑料球时球的运动情况。
让学生记录球反弹的次数,并记录下球的高度。
3. 讨论分析1.让学生发表对于两种小球的结论;2.让学生讨论塑料球为什么不容易弹起来;3.让学生发表对于弹性和压缩性的看法。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选择一种小球,例如乒乓球,进行拍打;2.让学生记录下小球弹起来的次数,并测量小球反弹的高度;3.让学生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个乒乓球从一米高的地方掉落,反弹了几次,反弹后的高度是多少?5. 拓展练习1.让学生观察其他材质的小球,比如篮球、排球等,发现不同小球的反弹规律和反弹高度的不同;2.让学生在不同高度下对同一种小球进行实验,记录下反弹次数和反弹高度,以此来理解小球反弹的基本规律。
六、小结通过对于球的反弹高度的探究,让学生理解了弹性和压缩性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计算小球反弹高度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科学问题的乐趣。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反弹高度与反弹次数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
3.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2.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观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和创造的思维。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反弹次数和反弹高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
2. 教学难点1.怎样引导学生从现象找规律,建立反弹高度与反弹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2.怎样把求反弹高度和反弹次数与相关公式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应用公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1.回归教材知识点,讲解反弹高度与反弹次数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公式的运用。
2.引导学生于实际情境中找规律和建立函数关系。
3.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公式的方法和技巧。
2. 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讲解反弹高度与反弹次数之间的关系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于实际情境中找规律和建立函数关系第三课时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公式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观察发现法3.问题导向法2. 教学手段1.PPT2.视频3.实验器材4.课件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此外,多采用课件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反弹高度(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承担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哪些收获和感悟?”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反弹高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反弹高度与力、角度、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反弹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探究反弹高度与力、角度、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反弹高度(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第二课时“反弹高度”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该课时主要让学生探究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课时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反弹高度与力、角度、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使其能够尊重他人意见,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球类运动、跳伞运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
反弹高度(教案)
反弹高度(教案)反弹高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计算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实验观察和数据归纳。
教学难点:1. 反弹高度与物理学的关系。
2. 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方法: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讨论法。
4. 演示法。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老师可以用一个球不停地弹来弹去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第一次反弹与第二次反弹的高度、第二次反弹与第三次反弹的高度、以及第三次反弹与第四次反弹的高度等等。
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高度的规律性?Step 2 实验探究让学生用不同高度、不同球体、不同地面等实验条件观察反弹高度,记录数据,并分析、归纳、总结规律。
例如,将一个球由各不同高度自由落下,观察其反弹高度是否一致;将不同资料的球体自由落下,观察其反弹情况;改变反弹面的材质,并观察散播。
Step 3 解释计算公式当反弹高度与球自由落下的高度h相同时,球在反弹前所具有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起后的重力势能。
即Ek前=Ep后。
由上,mgh=mgH, H=h反弹高度H=h\*e其中,e是反弹系数,是衡量反弹能力的物理量,显然,e=\sqrt{H/h}。
Step 4 球体反弹实践和推导公式让学生以球体反弹的实践,来上推导计算公式。
将一个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后,记录下其反弹高度,根据公式计算反弹系数,再通过多次实践,其计算值是否一致,从而得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
评价:1. 根据学生进行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他们对反弹高度与运动能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由落下的实验让学生看到了物体如何受到自由落下的重力,以及反弹时能量的转化;3. 实验中,让学生使用各种材料,观察对反弹的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Step 5 引导分组讨论在实验数据归纳和计算公式推导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探究不同球体、材质、地面等因素对反弹高度的影响,并思考如何改变这些因素,使得反弹高度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
课前准备
篮球、乒乓球、米尺
学习活动设计
导学流程简案
一、激趣导入
1、拍球,体会拍球时的感受,观察球的运动状况,汇报自己的发现。
2、集中精神,准备学习新知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篮球和乒乓球哪种球会反弹高一些。
2、分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步骤:(1)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三个高度,并做上记号。(2)选择一个球,分别从这三个高度自由落下。(3)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4)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3、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对齐。(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出标记。(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4)及时做好记录,把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球类运动吗?拍一拍手里的篮球和乒乓球,你们有什么发现?2、如果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它们的反弹高度会出现什么异同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板题:反弹高度)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明确活动任务。
2、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2)实验应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应该怎么做?(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3、实验操作时还有哪些问题要注意?
4、小组内如何分工?分组活动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 )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篮球
乒乓球
反弹高度是起始高度的几分之几
4、讨论后汇报:一人做标记,一人落球、一人量高度,一人做记录。都要听从组长的安排,在实验过程中小声交流,不许大声喧哗。
5、动手操作,边实验边记录,并得出实验结论。
7、小结: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不同。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也不同。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反弹高度
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不同。
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不同。
教(学)后反思
润城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 题
反弹高度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人
杨直艳
审核人
杨直艳
授课人
杨直艳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6、组长汇报本组的实验记录及实验结论。
7、认真倾听。
三、全课总结。
1、谈本节课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情感体验。
2、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5、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每个小组填一份实验报告单。(见课本)
6、组织学生汇报在实验中的发现。(1)在相同高度自由落下篮球和乒乓球后,哪种球反弹高度高些?(2)在相同高度,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起始高度的几分之几?乒乓球呢?(3)在活动中,你用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4)你认为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