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人本主义核心观点

人本主义核心观点

人本主义核心观点:

令狐采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1潜能观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

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

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

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3创造观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4情感因素观

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因素的创造,一要教师积极引导,二要积极进行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 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 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
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
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 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 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 心理治疗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 2、主要代表作:《来访者中心疗法》 、 《论人的成长》 、《咨询和心理治疗》 、 《一种存在方式》 等。 3、自我论、自我发展理论、健全的人、来 访者中心疗法。
1
2
3
认为人有追 求自我价值 实现的共同 趋向
二、主要代表人物
(一)马斯洛简介
1、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
理学家。人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 心理学的重要代表,第三势力的重要领导者 。 2、主要著作有《动机论》、《自我实现的人》、 《动机与个性》、《在人的价值中的新认识》、 《科学的心理学》和《一种存在的方式》等 。 3、重要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
六、夏山学校
(一)尼尔(A.S.Neill)于1921年在英国创立。学 生按照年龄分三班,小班为5~7岁,中班为8~10 岁,大班为11~15岁。 (二)教育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2、以专业为前提:提升专业自主,确立专业尊严。 3、以共识为前提:民主参与,沟通协调,凝聚向心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本文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主线,重点分析了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发展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并重新审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客观评价其价值和不足,使人本主义心理学得到更加科学的发展。

标签: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中期,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之后,其学习理论也开始起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需要层次理论等核心理论为基础,把基本理论应用于学习实际,开创了人类学习理论的新领域。马斯洛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他认为一般知识学习强调外在知识的灌输,忽视内在价值的实现,外在知识学习存在着内外双方矛盾对抗、力量抵消的消极问题,而内在知识价值培养是帮助人顺其自然,给予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允许人从基本需要的满足中,从高峰体验中获取知识的、前进的和内在的动力,体现知识在塑造人格方面的价值和力量。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成长补充修饰发展之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它十分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为自我充分实现的人,这种学习理论已成为当今教育和社会众多领域人们的指导思想。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尊重学生,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必须相信人都能教育自己,并认为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

可见,人本主义的学习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支配学习的理想动机应是现时的快乐与兴奋,而不是由学习带来的未来的功效;二是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同时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的变化;三是教师的角色是“催化剂”与“助产士”,而不是权威。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与认知主义观点不同的,认知主义中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本身的联系,与学习者本身的联系是指与学习者本身的需要、意愿、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罗杰斯所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罗杰斯指出,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包括三个条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真诚一致。罗杰斯特别指出,有意义学习的精髓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

理学学派。由于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故被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为

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

础的。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

有意义的问题。持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

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

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以达到最佳

境界的过程。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 学习与教育的结果

在学习结果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

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即使学生整体的

人格得到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

程的学习,即让学习者“学习如何学习”,而学习的内容是次要的。因此,人本主义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使学生

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愉快地、创造

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

(二) 学习的分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罗杰斯认为,无意义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在他看来,所谓无意义学习,就是指所学的材料是没有个人意义的,不涉及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仅涉及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from the neck up)”发生的学习。而意义学习则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这种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是推动力或刺激都来自外界,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也都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即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弄清他们想知道的东西、明了自己原来不清楚的某些方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初并不形成于对学习和学习过程的研究,是从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等一些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持有相似观点的心理学家的应用研究中产生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罗杰斯。

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性本能倾向,又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化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

二、学习的实质

对学习实质的理解不同,是学习理论各流派的主要分歧所在。联结派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派主张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所谓的“认知结构”或“认知地图”;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与获得经验,甚至学习的过程就是经验的过程。(一)学习即理解;(二)学习即潜能的发挥;(三)学习即“形成”(四)学习是对学习者有价值的学习

三、学习的类型

认知派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同奥苏贝尔一样,罗杰斯认为学习分为两类,

(一)无意义学习

在罗杰斯看来,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的内容,有许多对学生来说具有这种无意义的性质。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发现,他们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对自己是无个人意义(personal signifcance)的。无意义学习只涉及心智(mind ),是一种“在颈部以上(from the neck up ) 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人的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一)自然人性论

认为人性来自自然,人生来不具有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等各种不同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的需要就是人性。

(二)自我实现人格理论

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追求自我潜能得以实现和发挥的欲望和倾向,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形成了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自由地实现自我潜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移情的理解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一)学习的目的与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授知识或谋生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康人格。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所以,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由于其兴起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又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第三势力的所谓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一、基本观点及兴起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基于其理论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学习研究和看法,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异彩,让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注重研究学习的性质、动机和学习后的迁移、保持等内容的学习理论不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认为上述内容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在它看来,进行上述内容研究的学习理论都是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的。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根本看法是认为学习理论应是从学习者本身立场和意义出发,而不是以任何观察者的立场来描述学习的。也就是说只有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一切与学习者个人意义无关的学习,只相当于艾宾浩斯实验中的对无意义音节的背诵。与此观点相映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

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1]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becoming)。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之形成,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与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得第三势力。人本主义与其它学派最大得不同就是特别强调人得正面本质与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得问题行为,并强调人得成长与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一)自然人性论

认为人性来自自然,人生来不具有生理得、安全得、尊重得、归属得、自我实现得等各种不同得基本需要,这些基本得需要就就是人性。

(二)自我实现人格理论

认为自我实现得需要就是人格形成与发展得核心动力。自我实现得需要就就是人追求自我潜能得以实现与发挥得欲望与倾向,也就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她就必须成为什么,她必须忠于自己得本性”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形成了歪曲得、消极得自我概念,心理治疗得目得就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得、积极得自我概念,即自由地实现自我潜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得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移情得理解二、人本主义得学习观

(一)学习得目得与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教育得目得绝不只限于教授知识或谋生技能,更为重要得就是针对学生得情感发展,使她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

养其健康人格。学习得目得与结果就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得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与内在自由性得人,一个充分起作用得人,也就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得宗旨与目标应该就是促进人得变化与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与成长得人,即培养学会学习得人。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在皮亚杰的基础上,科恩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
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 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 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 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 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
论。它拼弃了传统的知识“反应论”,提出了新的“建构 论”,即学习实质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它更加强 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 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促进学习理论 从知识背景研究拓展到社会情境的研究,促进了学习理论 深入到解释知识理解过程的信息加工研究,深化了关于知 识学习的本质性认识。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 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 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躯体、心灵、情感、心力融会一 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 合一的人。 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观注重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注重 的是知和情的协调发展,而不仅仅是知的发展。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突破 了传统模式和现存教育制度的束缚,把 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 首位,促进了当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 突破了长期以来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 主要对动物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偏向, 直接开拓了人的学习理论的建构,在突 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适 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 习与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非智力因素 的动力功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建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所以,一提到人本主义,主要是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主要观点。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被公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导人物之一,他以性论、潜能论和动机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理论化、系统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理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所以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学习当中,认为也是要自我实现,这也是在单选题和判断题当中重点考察的内容。

2.内在学习论

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是由教师强制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tic Learning Theory)是一种基于人的心理特性探索学习心理过程的理论。它基于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实现的原则,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自我激励和自我认知能力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它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参与和自我激励来发展自我意识,从而实现其自身的潜能。

人本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者需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来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从而获得真正的学习成果。该理论要求教师应该支持学生的自我发展,激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并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以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知觉:个人对其所直觉到的对象产生的一种感受,是感性的。

知觉与行为的关系:不同的人既对同一事实产生不同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自然的

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去加以矫正,而

必须设法改变他们的知觉或信念。

对学生而言,学习有两种含义1.学到一种新知识2.新知识使个人产生了新意义。

康布斯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

情感需求,使他能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学生的情感需求,是指他在情绪、情操、态度、道德以至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需求。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他以性善论、潜能论、动机论为基础,创建了理论化、系统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怎样才能确保这一目标实现?

马斯洛的教育目标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有7中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

罗杰斯

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是为一种力量。

需要是人体那个组织系统中缺乏、不平衡的状态。

诱因是能够激发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可解释引发、定向与维持学习行为的原因。

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第一,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第二,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

第三,集中注意力。第四,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

需要是激发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来源。

权利需要强烈的人总是试图去控制别人,他们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他们周围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认为不是教材编好、教学方法得
来自百度文库
当学生就会好好学习,重要的是个人赋 予教材以意义。 教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 人意义。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 理解学生的行为,要识别学生看待自己 行为的方式。 在教师看来奇怪的或者不寻常的行为,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并不奇怪。教师抱怨 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实际上是学生没有做 教师要他做的事情的动机。教师如果改 变一下活动,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

与人本主义的思想相一致,罗杰斯认为: (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 2 )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 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 3 )学习涉及到改变自我概念时会对学生产生威 胁,往往产生抵制;如在别人面前开口说话…… ( 4 )当外部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 觉察与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如在竞争 的环境中许多学生怕学习,但在没有威胁的环境中 有些学生的学习会取得进展。 (5)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 6 )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 学习;

在教育设计,人本主义的教育以下几方面 的特征: 1、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 2、采用诊断式的成绩评价,不举行传统 的考试与测验; 3、不采用固定的课本式教材; 4、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模式,无统一的进 度; 5、采用能力年龄混合编班; 6、采用无隔间的开放教室; 7、教师合作的协同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

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的缘故。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病人或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的自我,即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由于罗杰斯认为患者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它不是被治疗家所创建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由释放出来的,因此“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做法是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为患者解释过去压抑于潜意识中的经验与欲望,也不对患者的自我报告加以评价,只是适当地重复患者的话,帮助他澄清自己的思路,使患者自己逐步克服他的自我概念的不协调,接受和澄清当前的态度和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而要有效运用患者中心疗法,使病人潜在的自我得到实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1)无条件地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 d):治疗者对患者应表现出真诚的热情、尊重、关心、喜欢和接纳,即使当患者叙述某些可耻的感受时,也不表示冷漠或鄙视,即“无条件尊重”;(2)真诚一致(congruence):治疗者的想法与他对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应该是相一致的,不能虚伪做作;(3)移情性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治疗者要深入了解患者经验到的感情和想法,设身处地地了解和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由于其兴起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又称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第三势力的称谓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人本主义心里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基于这些理论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学习研究和看法,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异彩,让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注重研究学习的性质、动机和学习后的迁移、保持等内容的学习理论不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认为上述内容是不值得研究的,因为在它看来,进行上述内容研究的学习理论都是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的。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根本看法是认为学习理论应是从学习者本身立场和意义出发,而不是以任何观察者的立场来描述学习的。也就是说只有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一切与学习者个人意义无关的学习,只有相当于艾宾浩斯实验中的对无意义音节的背诵。与此观点相映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得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之形成,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依此,与众不同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同时代的特有环境和教育

领域中的独特困境相融合,对整个教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活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一个这要认识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和认知是学习者精神世界的不可分割部分,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不能脱离儿童的情绪感受而孤立地进行。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教育与对数学、阅读的指导同等重要。*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发展、自我重视,是一种生命的活动,而不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罗杰斯本人曾颇有兴趣地宣告:“来自我们临床经验的最革命的概念之一便是……人性的核心,个体在他们自身内部就有巨大资源,如果能提供一定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心理气氛,那么,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既然认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就根本没有必要向学生灌输材料,如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压抑潜能的自我实现,教师所要做的是强调每个学生的独一无二,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潜能,并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核心资源”的环境。就好比给一粒种子提供水分、肥料和阳光一般。从这种独特的对学习的理解出发,教学就从“教师中心”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学生中心”。但在人本主义教育家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相反,教师要成为一个促进者所具备知识文化要求反而提高了。

这样的一种以自我实现出发的论调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教师对指导学生的可能。罗杰斯在1952年哈佛大学讲习班讲题为《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中曾说:“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地都是无用的,对于他的行为影响很少,或根本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教的结果

不是毫无意义的就是可能是有害的。”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