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40论述性文本阅读专练能力提升篇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4论述类文本阅读专练能力提升篇含解析
天天练44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练(能力提升篇)一、[2019·青岛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学经典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那么读者究竟为什么需要文学经典呢?首先,文学经典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文学经典作为超越世界的世界,超越生活的生活,将会以其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给读者提供处境性和体验性的审视空间,让读者思考自己所遭遇的问题。
文学之所以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是因为文学是一个形象的世界,而不是抽象的命题,是给读者提供一种想象性的人生情境,让读者去自我经历、自我体验、自我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的独特属性。
这是人的一种深沉的自我实现,其审美愉悦当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文学经典能够帮助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
人在文学中所获得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是来自于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还表现在对自我实现的关怀,通过精神阅历实现对世界的介入并从中获得某种支配感。
读者在文学经典中徜徉,必然伴随的是艺术沉思。
这就是说,审美沉思能够通过我们的想象介入生活,而这种介入实际上是自由地控制或支配生活,这时,我们的精神欲求会得到“绝对的满足”。
为此,H·帕克区别了同样面对生活时人们的两种不同态度,他说:“对于精通世故和自我中心的人来说,生活只在包含骄傲、野心或激情的时候,才是有趣的。
但是,对于有宗教意识的人和有审美意识的人来说,生活的任何部分都是有趣的。
”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我们不是以审美沉思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如果我们以审美沉思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的全部就都是有趣的,就能够允许我们借助自由的想象来参与和支配,能够让我们的各种感情得到宣泄和陶冶。
最后,文学经典是迷惘者必要的向导。
读者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艺术沉思所实现的自由支配感是学习和领悟的结果,同时自由支配感溢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的本质表现为某种不断生成的过程。
人的自我塑造总是朝着理想进行的,现实世界本身并不能提供理想的样本,只有在文学经典这样一种象征系统中,人们才能找到富有张力的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天天练44 含答案
天天练44论述文阅读(能力提升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作者李宗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B.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大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B.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当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也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所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摘编自郭小琲《〈春秋〉有大义》)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B.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至于为后世留下一桩迷案.C.《史记》非常明确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春秋》的意图.D.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B.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C.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D.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B.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C.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D.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教化民众,宛如木铎,这是他被称为“‘春秋’孔子”而非“《春秋》孔子”的原因.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天天练44论述文阅读(能力提升篇)1.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错.原文的表述为“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而非“积极主动”.2.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该项属于“父权缺失”,不属于“父权在场”.3.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时间的先后表述错位.原文的表述为“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可见,是先有“新式教育”,后有“科举制度的废除”.4.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意的能力.“以至于为后世留下一桩迷案”错,后人多认为《春秋》的作者是孔子,因为有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为证据.5.C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错,原文的意思是在孔子做过的官职中没有史官的记录.6.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错,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说明孔子有大格局,不能仅以“史家”的价值来衡量孔子.。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04 Word版含答案
天天练04词语(四)[基础过关]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随着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向医院跑去。
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要在这有限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漫步在珠江边,羊城广州最繁华的景致全在这里了。
目之所及,珠江犹如一条玉带,飘向远方;又似一条巨龙,奔向大海。
江边,一栋栋或古典或现代的房屋鳞次栉比,与蓝天、白云、江水交相辉映,展现出岭南重镇的美丽。
对于老广州人而言,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天河区了,昔日的农田、果园,早已面目全非,被一座座高楼大厦取代。
那一座座摩天大楼高耸入云,洋洋洒洒,真是壮观啊!A.鳞次栉比B.交相辉映C.面目全非D.洋洋洒洒3.(2016·云南师大附中联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投桃报李....,激励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在工作中他们是好搭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生活中他们是好哥们儿,每天耳鬓厮磨....,感情别提多好了。
D.对于一年两修的武汉长江“三桥”存在的问题,应当组织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士召开听证会,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最终成为不易之论....。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天天练08 含答案
天天练08病句(四)[基础过关]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B.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随着它的热映,许多网友通过社交网络表达了对熊顿的怀念,有观众表示虽然熊顿走了,但是她留下的笑容和温暖一直都在,就像凡·高笔下的向日葵.C.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作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不久,网上盛传一组在浙江多地拍摄的彩色水稻的照片,不同颜色的水稻形成十字绣图案,有的“绣”成了“中国梦”的字样.专家称,彩色水稻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B.《烽火·冼星海》这台音乐剧并没有原封不动地使用冼星海的作品,而是将《黄河大合唱》等作品融入剧情,希望能让观众在剧情中听到他的作品,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作品的精神.C.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对于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财政部紧紧围绕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监督工作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对重大财税政策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监督力度,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将包括遏制网络谣言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管纳入法治轨道,还要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B.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但可能致癌,甚至扰乱人体激素分泌.C.城市改造与规划能否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个性,关系到市民居住心理的满足,关系到城镇化的和谐发展,必须防止急功近利的做法.D.监督官员是人民的权利和职责,法律允许人民监督官员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只要在专制的社会中民众就会噤若寒蝉、三缄其口.4.(2016·潍坊二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刘翔退役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是因为他在田径赛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二是因为他背后的商业运作气息屡屡受人诟病.B.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对促进沿途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作用.C.有媒体称,徐克在乐视影业发布会上已宣布离开博纳并将与乐视影业合作,乐视影业并未向记者确认这一消息.D.信阳“三轮大爷”不但进入三轮车禁行区域非法停车载客,而且辱骂、拉扯执法交警,这实属是藐视法律尊严的违法行为.5.(2016·烟台一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杭州召开的一场以“法律与网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部分与会专家认为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B.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C.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通过包机运输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先后四次向疫区国家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D.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由故宫博物院牵头成立,其宗旨是以保护博物院的现有藏品、为博物院的学术研究提供支持、扩大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为目的.[能力提升]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而在于它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C.社会发展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担忧,全球平均智商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过去的50年,人类综合智商值下降了1倍.D.近期,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公布,引起了人们对相关国企改革、人口政策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的重视.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哈尔滨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以及后来在我国其他城市陆续上映的几部日本影片,都是近几年日本电影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B.新的3D电视系统突破了过去的各种局限,观看时无须专门的佩戴眼镜,而图像分辨率更高,画质也更加清晰.C.取得优异成绩的徐永琛今年高考中不仅享受到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有关脑瘫考生考试时间可延长30%的照顾,还享受到吉林省教育考试院为他设立专门考场的待遇.D.武警部队借鉴李宁、多威等多个运动、户外品牌设计理念,广泛采用国际领先制作工艺,经过数十次科学实验,新型作训鞋在多个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电影《失孤》无疑是3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失孤》在缥缈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B.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种人格.书如其人,读书不光是读故事,听道理,更深一层读作者的人格,伴他同行,与其同思.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以发展理念的转变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质量的提升,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也必然能赢得明天的挑战.B.从上周开始,福州警方开始为期3个月的交通违法整治行动,首次对3名闯红灯的行人和骑车人进行了处罚.C.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向,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开发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D.“十三五”期间,北京环卫集团将推进股改上市,通过设立上市主体北京环境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电子商务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改变了生产、消费模式,降低了成本,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行业秩序不规范等问题.B.《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推行长远的结构性改革等是当前各国应采取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为未来风险抵御能力提供保障.C.职业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应结合职业教育优势,增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鼓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D.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当前推动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支点.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天天练08病句(四)1.D A项,搭配不当,“降低”和“流通环节”不搭配,应改为“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减少流通环节”.B项,结构混乱,应为“随着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热映”.C项,成分残缺,“解决”后缺少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应在“上涨”后加“问题”.故选D.2.A B项,搭配不当,“享受”与“精神”不搭配.C项,语序不当,应为“对于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D项,结构混乱,“围绕……”和“以……为中心”两种句式杂糅,应删去“为中心”.故选A.3.A B项,语序不当,“可能致癌”和“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应互换位置.C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项,不合逻辑,“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4.A B项,搭配不当,“提供”与“作用”不搭配.C项,表意不明,“有媒体称”后面有两个句子,其内容是否包含后半句造成歧义.D项,成分赘余,“实属”中的“属”与后面的“是”重复,故“是”字应去掉.5.C A.表意不明,在“认为”后面添加“的”;B.搭配不当,在“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前添加“提高”;D.句式杂糅,删去“宗旨是”,或删去“以”和“为目的”.6.A 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C项,不合逻辑,下降不能用倍数.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故选A.7.C A项,搭配不当,主语中的“电影周”与宾语“作品”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专门的”应放在“眼镜”前.D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在“新型作训鞋”前加“使”.故选C.8.D A项,结构混乱,“是……的主要原因”和“导致……”两种句式杂糅,应删去“导致”.B项,成分残缺,“更”后缺少谓语动词“是”.C项,语序不当,“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应互换位置.故选D.9.A B项,表意不明,“3名”修饰的是“行人”还是“行人和骑车人”不能确定.C项,“实施”与“方向”搭配不当,可将“方向”改为“战略”.D项,“将……实现了……”不合逻辑,可将“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中的“了”删去.10.D A项,语序不当,应将“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改变了生产、消费模式,降低了成本”对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可在“为”后加“提高”.C项,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完善”.。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40论述性文本阅读专练能力提升篇word版含答案
天天练40 论述性文本阅读专练(能力提升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
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
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
晚唐人刘贞亮《茶十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的句子,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
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
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
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
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
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致。
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掺以香料。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13.doc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1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天天练02 含答案
天天练02词语(二)[基础过关]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比赛中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很不理想,有些差强人意.....B.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强调对“驻省办”的清理规范工作不能洋洋洒洒....,必须一鼓作气、不留死角.C.在风景优美的山林中建游乐场,真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不如随景就势,在林间加几个石凳,在松下设一个石桌,才不违背游客赏景休闲之本意.D.在众人的恳请下,张教授即兴创作了一幅瑞雪图,当大家对这幅画赞不绝口的时候,一旁的李教授笑着说:“张老这幅画只不过是抛砖引玉....,他最厉害的手法还没露出来呢!”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本月上旬,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还杀害了一名正在分娩的女性.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6年来发动的最惨绝人寰....的袭击.B.语文教师大多非常感性,尤其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很想与学生一起分享,在授课时也总是能讲得得心应手、行云流水.....C.新赛季,新教练恩里克的上任和乌拉圭射手苏亚雷斯的加盟,对巴塞罗那足球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这让梅西对再次冲击欧冠充满信心.D.2015成都跨年烟火晚会结束后,清洁工人一直忙碌到清晨,才将街头的垃圾清扫完毕,对此,一位负责人表示,他都已经感到习.以为常...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4.(2016·太原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旅游公司或者关门或者大打服务牌,这标志着旅游业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_______.②《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深刻的思想启示.③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A.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筚路蓝缕B.惨淡经营筚路蓝缕苦心孤诣C.惨淡经营苦心孤诣筚路蓝缕D.筚路蓝缕苦心孤诣惨淡经营5.(2016·吉林三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是________,除了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②原来在某学校担任辅导员,他工资每月在三千元左右,远比不上他现在在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的收入,对他一年各种收入总和来讲更是________.③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而顶级电竞选手年收入可以达到百万元.当然,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只是________.A.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百里挑一B.百里挑一九牛一毛凤毛麟角C.九牛一毛凤毛麟角百里挑一D.百里挑一凤毛麟角九牛一毛[能力提升]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那时,除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的连环画、故事书外,我还能借来一些破损的古籍书“啃”,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懂的句子,只好________顺下去.②古代思想体系和现代思想体系不同,如果________地直接搬用古代思想,必然造成两个话语系统的碰撞,诠释“民本”“德治”思想时尤其要注意.③时下,弘扬传统文化早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________、东施效颦,重要的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A.生吞活剥食古不化囫囵吞枣B.食古不化囫囵吞枣生吞活剥C.囫囵吞枣生吞活剥食古不化D.囫囵吞枣食古不化生吞活剥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一个________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承受超负荷的身心压力,被异化的现实.②对于那些在叙利亚垂死挣扎的人们而言,俄罗斯期望获得“一项避免外国干涉以及尊重叙利亚主权的和平解决方案”的渴求显然是________.③杰克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我太了解他了.他总是说些________的话,你千万不要上当.A.荒谬绝伦荒诞不经荒诞无稽B.荒诞无稽荒诞不经荒谬绝伦C.荒诞不经荒谬绝伦荒诞无稽D.荒谬绝伦荒诞无稽荒诞不经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孙杨、宁泽涛等人的强势崛起,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实力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可________.②现在之所以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________,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势头.③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________,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A.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相提并论B.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量齐观C.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D.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等量齐观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原本以为自身的设计理念已十分先进,多方了解后,才发现自己平时其实是________,不知道天外有天.②当初,很多人连电子商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便武断地认为实体经营模式绝对不会给这种新模式任何机会,现在看来,这真是________.③当涉及干群关系时,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我们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的见解难免________.A.鼠目寸光坐井观天管窥蠡测B.坐井观天管窥蠡测鼠目寸光C.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管窥蠡测D.鼠目寸光管窥蠡测坐井观天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________,上场守门.②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________的现象.③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________的赝品,如果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就容易上当.A.滥竽充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B.鱼龙混杂滥竽充数鱼目混珠C.鱼目混珠滥竽充数鱼龙混杂D.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天天练02词语(二)1.C A项,望文生义.“差强人意”常被人误解为很差,不能使人满意.但恰恰相反,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B项,不合语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C项,使用恰当.“焚琴煮鹤”指把鹤煮了吃,拿琴当柴烧,比喻做煞风景的事.D项,谦敬失当.“抛砖引玉”是谦辞,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该成语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故选C.2.A A项,使用恰当.“惨绝人寰”指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B项,张冠李戴.“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C项,褒贬失当.“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D项,语义重复.“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与前面的“感到”在语义上有重复.故选A.3.A A项,高山仰止:比喻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慕和崇敬.用于此处符合语境.B项,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用于此处褒贬失当.C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用于此处说明某些管理机构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不合适,不合语境.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此处不能用来形容“舞者形体”,使用对象不当.4.B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经营筹划.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5.B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6.C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食古不化: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消化一样.“囫囵吞枣”偏重指做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应用范围广,可泛指生硬地搬用古今中外各方面的东西,“食古不化”仅指生硬地学习搬用古代的知识.7.C荒诞不经:荒唐离奇,不合情理.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荒诞无稽:形容十分荒唐,毫无根据.三个成语都有荒唐不可信之意.荒诞不经,强调不正常,不合情理;荒谬绝伦,语意最重;荒诞无稽,强调无法考查.结合语境可知C正确.8.A“同日而语”指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多用于否定式).“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①强调相对于过去,中国男子游泳项目实力有很大提高,应填“同日而语”.②说有人误将贵阳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同等看待,应填“等量齐观”.③强调鲸的“歌声”与人的语言相差悬殊,不能混在一起看待,应填“相提并论”.故选A.9.C“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见识浅.“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所见有限.“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由“不知道天外有天”可知,①应填“坐井观天”.由“武断地认为”可知,“当初”很多人的想法是缺乏远见的,②应填“鼠目寸光”.由句意可知,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会眼光狭窄,了解片面,③应填“管窥蠡测”.故选C.10.A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可做自谦之词.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根据语境,故选A项.。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仿真卷32018032113
仿真卷(三)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C)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是直面读者的文学,所写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它往往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内在潜能,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表面上看,那些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的网络小说所构筑的想象世界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但它离读者的情感其实很近。
它通过奇遇、金手指、开挂等途径让主人公由“废柴”变成可以“逆天”的世间强者,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会经历各种磨难,但会凭借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闯过一道道关,其中还会有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故事,涉及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境界等精神层面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带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它给读者以梦想,也强化了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帮助那些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读者逐渐获得独立意识并找到自我。
在那些直面现实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进小说,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
鲍鲸鲸的《失恋33天》、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曼陀罗天使的《七年之痒》等网络小说以切近现实生活的笔触,和读者一起面对生活难题,作者用生活智慧教会读者如何经营感情、事业、家庭,如何面对阶段性的人生困境,如何活得更精彩。
这些作品的理念是,小说是有用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
它们洞明世事、通晓世故人情,能帮助读者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
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类似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天天练48 含答案
天天练48传记阅读(能力提升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几何学中的哥白尼1893年,喀山大学树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数学家雕塑的塑像.这位数学家就是俄国伟大的学者、非欧几何的重要创始人——罗巴切夫斯基.罗巴切夫斯基出身贫寒,中学时代遇上了一个知识渊博又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受其影响,很早就迷上了数学.升入喀山大学后,他就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学生到教授,从系主任到校长,他在这里度过了40个春秋.罗巴切夫斯基从1815年着手研究欧几里得几何的平行线理论,从1823年起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1826年2月11日是数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这一天,在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会议上,罗巴切夫斯基以平静无畏的姿态,宣读了他的学术报告《平行线理论和几何学原理概论及证明》,向世界公开了自己的新观点.这一天被公认为“非欧几何诞生日”.在这次会议上,他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让台下几位著名数学家听得目瞪口呆.诸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锐角一边的垂线可以和另一边不相交”等等,这些命题不仅与欧几里得几何相冲突,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经验相背离.“罗巴切夫斯基是向一个公理挑战.”后来,爱因斯坦总结道.走下讲台后,这位喀山大学图书馆兼博物馆馆长,试图同与会者交流看法,但所有人都不愿评论这篇“荒诞离奇”的论文.而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罗巴切夫斯基还需要静下心来,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得有条不紊.由于没钱雇助手,他得亲自给图书分类编目,给矿物标本掸去灰尘,给鸟类标本清除害虫,必要时还得拖地板.这种习惯,他在担任校长后也依旧保持着.有一次,他脱下外衣正在干活,一位外宾误认为他是工作人员,请他带自己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罗巴切夫斯基欣然答应,带着客人参观馆里最珍贵的藏品,并做了详细讲解.当晚,在省长的宴会上,外宾发现白天的“向导”竟然与自己同桌,才惊奇地发现了他的校长身份.也正是校长身份,让罗巴切夫斯基的数学论文得以流传.他当年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提交的论文被弄丢了,他又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展写了论文《几何学原理》.或许出于对校长的“尊敬”,《喀山大学通讯》发表了这篇论文.在校长的请求下,校方将论文送到圣彼得堡科学院.“看来,作者旨在写出一部使人不能理解的著作.他做到了.”受命负责评审的知名院士在鉴定书中写道,同时强调这篇论文“不值得科学院注意”.一些数学家开始嘲笑非欧几何学是一种“笑话”,甚至与数学毫不相关的作家歌德,也在《浮士德》里对非欧几何进行了一番嘲弄.在创立和发展非欧几何的艰难历程中,罗巴切夫斯基始终没能遇到他的公开支持者.其实早在1792年,也就是罗巴切夫斯基诞生的那一年,德国数学家高斯就已经产生了非欧几何思想萌芽,到了1817年已初步成熟.但高斯向来主张“宁可少些,但要成熟些”“不留下进一步要做的事”.同时,他也害怕新几何会激起学术界的不满和社会的反对,会影响自己作为“数学王子”的尊严和声望,因而一直没敢把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世.当高斯看到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著作后,内心是矛盾的,他私下在朋友面前高度称赞罗巴切夫斯基是“俄国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却又不准朋友向外界泄露他对非欧几何的看法;他积极推选罗巴切夫斯基为哥廷根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但他所写的推选通知书却避而不谈罗巴切夫斯基最卓越的贡献——创立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为非欧几何的生存和发展奋斗了三十多年,尽管饱受非难,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对新几何远大前途的坚定信念.在临去世的前一年,即使已经双目失明,他还通过口述的方式完成了巨著《论几何学》.历史是最公允的,它终将会对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做出正确的评价.随着非欧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罗巴切夫斯基的独创性研究早已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美,而罗巴切夫斯基也被人们赞誉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相关链接】①1830年夏天,瘟疫席卷俄国,喀山城几乎十室九空.当时细菌理论还没有建立,落后的卫生习惯使霍乱菌横行无阻.罗巴切夫斯基组织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治疗的措施,这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在瘟疫流行期间,整个大学只有16人丧生.(《罗巴切夫斯基传略》)②哥白尼和罗巴切夫斯基之间有一种相似的关系,两人在科学思想和科学观点方面都引起了一次革命,一次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宇宙的革命. (《数学分支巡礼》)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喀山大学为罗巴切夫斯基树立塑像,是因为他是俄国伟大的学者、非欧几何的重要创始人,也因为他曾经担任过该校校长.B.作品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明欧几里得几何在当时是不容挑战的权威,暗示罗巴切夫斯基宣布创立非欧几何有点操之过急.C.作品插入罗巴切夫斯基整理物品和当“向导”这两件事情,突出了传主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高度责任感,丰富了传主形象.D.歌德效仿一些数学家的所作所为,在《浮士德》里对非欧几何进行了一番嘲弄,这表明非欧几何理论在当时饱受争议.E.罗巴切夫斯基和哥白尼虽然研究领域不同,但都各自在科学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使我们对宇宙的奥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罗巴切夫斯基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罗巴切夫斯基取得事业成功的主观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为什么详细介绍高斯拒绝公开支持非欧几何一事?这件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驯火者火箭如喷着火舌的莽兽巨龙,梁思礼这些第一代中国“驯火者”就要为这头巨兽套上笼头,绑上马鞍,驾着它从战争的废墟驰向航天的大门.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那时,留美归国的梁思礼担任该型号火箭的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远程运载火箭要求精度更高,控制系统也要更进一步,原有的分离元件组成的计算装置,体积、重量过大,必须做出小型弹上计算机.这在当时,是个棘手难题.梁思礼大胆决策,决定采用“惯性平台—计算机方案”.但这种方案必须用到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在当时技术成熟度并不高,对于导弹研制和发射来说,这块神秘莫测的区域虽然诱人却少有人染指.当时只有美国的一款洲际导弹用过,但元器件经常出问题.梁思礼和负责制导控制的同志,决定从系统设计上解决集成电路稳定性问题.他们重新推导了制导方程和关机程序,最后拿出了一个方案,减少了三分之一集成电路,不仅为计算机“瘦了身”,还解决了可靠性的问题.然而,与政治上的压力比起来,技术上的压力还只是小儿科.1969年底,军管会与北京市联合组织“705”大会战,提出了“改革研制程序,不搞烦琐哲学”的口号,用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抓科研.大会战虽然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但是以群众运动方式研制导弹,使大部分设备在试验时问题百出,有的不得不回厂返修,甚至重做.梁思礼被逼无奈,想出了另一个对策.他说:“当时我留了一个后手,我没敢把弹上所有的东西拿去会战,仅仅同意把地面设备、电源设备,这些不是太重要的东西拿去会战了.结果会战表面轰轰烈烈,其实回来以后还得返修整顿,搞得非常被动.”就在这样的闪转腾挪中,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步步进行着.1971年春天,远程运载火箭各个分系统完成,送到211厂做总装测试.测试中,梁思礼发现笔录仪上出现了一个不应该有的“毛刺”干扰,而且时有时无.为了查明原因,梁思礼带领技术人员“守株待兔”等了几个小时,最后发现是相邻车间用电载荷瞬间突变造成的.还有一次,因为脱落插头里的一颗小钢珠不见了,梁思礼就要带着大家趴在厂房里找上几个小时.总装阶段中,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后来,在解决航天的可靠性问题上,梁思礼提出了“十倍理论”,意思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花一块钱能解决的问题;拖到方案设计阶段,就要花十元钱才能解决;到了出样阶段,要花一百元钱……而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中,最后的问题又何止十倍?为了搞掉这些“毛刺儿”,梁思礼带着同事在211厂不分昼夜拼命干,一干就是五十天,最后把自己累得尿血住院.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走上正轨,连续六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九人精度小组,对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的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1985年,他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倘若时空能像纸张一样轻松折叠,用铅笔在上面戳个洞,再展开:美国普渡大学模拟电网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梁思礼,五院里夜夜鏖战的梁思礼,酒泉发射基地里做着发射前最后检查的梁思礼,站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领奖台上的梁思礼……在每一个节点,梁思礼眸子里不变的热情抵御着时间的轮番攻击.时间夺去了他的青春,却没能撼动他的初心——对中国航天不倦的追索.(有删改)【相关链接】①他住的地方并不大,房子的装修也很简单、朴实.这栋房子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还有唐山大地震时留下的裂缝.(黄奔《我和梁启超之子梁思礼的交往》)②梁思礼说:“我们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梁思礼院士自述》)③梁思礼坦言,真善美需要坚持,有时候还要吃些苦头.“吃苦头就吃吧!”他爽朗地笑着说,自己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刘茜《访梁启超之子梁思礼》)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梁思礼深受父亲爱国热情的激发,他看到了当时中国航天事业筚路蓝缕的艰辛,成为第一代“驯火者”,也因此成了他留美归国的动力.B.作品说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命途多舛,首先是指中国当时的航天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其次更是指研发工作受到了“外行指导内行”的干扰.C.梁思礼在工作中有着“拼命三郎”的美誉,他带领211厂的同事不分昼夜地处理着层出不穷的问题,以至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D.作品以“驯火者”为题,新颖生动,既突出了远程运载火箭难以驾驭的特点,更凸显了航天工作者无畏的勇气和强大的力量.E.梁思礼笑看人生,淡泊名利,提倡继承先辈的业绩,尽己所能,将之发扬光大,然后从事教育工作,言传身教,薪火相传,努力培养莘莘学子.6.梁思礼身上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驯火者”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7.作品最后一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8.梁思礼提出“十倍理论”的背景和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天天练48传记阅读(能力提升篇)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曾经担任过该校校长”并不是为他树立塑像的原因.B.“操之过急”错,爱因斯坦的话其实是在赞扬罗巴切夫斯基的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D.“效仿”于文无据,原文没有提及歌德对非欧几何的嘲弄是在效仿谁.2.①中学时代迷上数学,1815年着手研究欧几里得几何的平行线理论;②1826年发表学术报告《平行线理论和几何学原理概论及证明》,宣告非欧几何诞生;③担任校长后发表论文《几何学原理》并送交圣彼得堡科学院进行评审和鉴定;④始终未曾动摇对非欧几何的坚定信念,晚年在失明的情况下口述完成巨著《论几何学》;⑤经过时间的考验,罗巴切夫斯基的独创性研究终于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与赞美.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几何学中的哥白尼”主要是指罗巴切夫斯基发现非欧几何理论而引起数学界的革命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而引起的科学观的革命有相似之处.文章从他中学时代痴迷数学开始叙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有可能在数学上取得成就.他在坚定了数学研究方向后,先研究的是欧几里得几何,进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发现了非欧几何,并将自己的学术报告《平行线理论和几何学原理概论及证明》在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会议上宣读,但这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这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接着又发表论文《几何学原理》,最后口述完成《论几何学》.最终他的理论被人们接受,他坚定的信念,执着研究的精神,以及他的科学观点,与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具有革命性意义.3.①有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敢于向公理挑战,敢于为真理献身;②有科学创新精神,能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日常经验的束缚;③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认真专注,勤奋严谨,持之以恒;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亲力亲为,尽职尽责,接人待物富有热情;⑤在遇到重大考验时,处事果断,能团结群众,采取科学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罗巴切夫斯基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他的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他的学说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被大众接受,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真理的追求.浓厚的兴趣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也是他前进的不竭动力.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这是获得突破性成就的必备因素.文中还提到了他在做图书馆和博物馆馆长时的情形,这表明他亲力亲为.结合相关链接①中的介绍,可归纳为他有团结精神,处事果断的素质.4.第一问:①以高斯的怯懦来反衬传主的坚毅,突出传主孤军奋战的无畏气概,从而升华文章的主旨;②指出高斯力求稳健、追求完美的作风,既可能促进科学的研究,也可能妨碍科学的发展与传播;③侧面表明当时的社会甚至科学界保守势力非常强大,对新生事物缺乏宽容.第二问:①不要让已有的荣誉成为前进路上的负担;②要勇于坚持真理,不因外在的压力而犹豫退缩;③要重视理论尚未完全成熟或现实意义尚未显露的科研成果;④应当共同参与,营造一个对于科研创新较为宽容的社会环境.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材料安排意图的能力.高斯拒绝公开支持非欧几何可见非欧几何在当时是备受质疑的,还不能被众人接受.也表明高斯力求稳健、追求完美的学术研究作风,这与罗巴切夫斯基的敢于突破,坚持真理的学术研究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表达对这种风格的赞扬.高斯明知非欧几何理论是正确的,但因为不能被众人接受,害怕公开支持会给自己的声誉带来影响,他的怯懦与罗巴切夫斯基坚持科学正义勇于“献身”科学的形象形成鲜明比照,更好地展示了传主的形象.启示方面可以从坚持真理、淡泊名利、勇于创新等角度分析.5.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他看到了当时……成了他留美归国的动力”强加因果.C.“在工作中有着‘拼命三郎’的美誉”于文无据.E.“从事教育工作,言传身教,薪火相传”于文无据.6.①有爱国心,无私地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②生活朴素,豁达乐观,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③具有前瞻性的科研眼光,能大胆决策,谨慎实施,耐心执着,重视细节;④能排除外界干扰,冷静应对,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工作.(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从传主的语言、行为和主要情节来分析他的优秀品质.如从“相关链接②”的语言描写中和他对国家火箭事业的贡献上来说体现了他的爱国;从他对待研究的难题上可以看出他决策大胆,对工作严谨的精神;通过“相关链接①”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对物质要求低;在大的政治环境下,能排除外界干扰,冷静对待.7.①以想象和比喻再现梁思礼的人生轨迹,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②以短语排比概括梁思礼重要的人生节点,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③以比拟来形容时光的流逝,反衬梁思礼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不变热情和无悔初心;④以抒情性的笔触,夹叙夹议,对梁思礼的生平和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和赞美.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从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如通过短语排比概括了梁思礼的人生轨迹和人生节点.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对梁思礼的生平和精神进行概括和赞美.8.背景:在当时动乱的社会背景下,以群众运动方式研制导弹造成诸多干扰;为了保证航天的可靠性,需要在总装测试阶段费时费力,解决许多原本不应该出现的琐碎问题.意图:①要用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实践,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损失;②要重视工程的系统性,上一个环节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下一个环节;③要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拖得越久,付出的代价就越沉重;④要重视细节,不要让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梁思礼“十倍理论”提出的背景源于远程火箭发射研制的背景.大背景是“文革”时期,社会动乱,群众研究影响到科研进程;再有文中“十倍理论”提出的前一段表明以“‘毛刺’干扰”和“小钢珠”问题为代表的小问题层出不穷,为了保证航天的可靠性而提出.意图:从理论上看,航天工程是大工程,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从而保证操作的可靠性,以减少损失;从过程上看,让大家提高认识,保证每一个百度文库、精选试题环节的准确无误,不影响下一步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从影响效果上看,早发现早解决就可以为国家减少浪费,为研究工作节省时间,不让小细节酿成大错误.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39论述性文本阅读专练基础过关篇
天天练39 论述性文本阅读专练(基础过关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
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1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
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
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权利,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
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月月考1_54
月月考(一) 优化重组阶段测评卷(A)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荀子的思想以儒学为宗,又兼容并蓄了其他诸子的部分思想,可谓春秋以诸子学派的集大成者。
他不仅在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的理论贡献。
钱穆先生就认为:“汉代以后的儒家学者对经济的见解,基本上由此而。
”荀子的经济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
荀子认为“人之生固小人”,在《富国》篇里又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指出人性生而就有引发社会纷争、破坏社会秩序的恶质。
但同时他又强调“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的人类要得以生存,就必须群居,因为“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
若不群居,人类社会显然无法发展,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
既然确定“人之生,不能无群”,那么有着易争之“恶”的人类又怎么才能和谐地群居呢?荀子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明分”。
他多次提到“分”的作用,譬如“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将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也”等。
他从“分”的角度解决“群”的和谐与发展问题,与墨子追求的“尚同”截然相反。
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荀子则既强调了“群”的统一与和谐,也充分肯定了“分”的重要性,指出“群”的组织单元必须多元化,并以之为维系“群”的团结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但究竟什么是“分”,荀子没有明确地做出界定,不过从其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实质上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对所有的社会成员进行明确具体的社会职业、身份等级与职责分工的划分;二是在此基础上为每个成员的“欲求”做出相应的“度量分界”,也就是给予不同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权利与资分配。
这种分配必须以什么为依据呢?荀子指出“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并说“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将礼义视为明分的基本原则。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周周测1 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周周测1 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便会情不自禁地津津乐道....说个不停。
②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环境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③作为军工生产战线的技能带头人,游洪建填补了国内硬铝合金薄板淬火矫正工艺的空白,他在这一领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运斤成风....的境界。
④2月3日是鸡年首个交易日,央行闻鸡起舞....,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0。
1%,引发国债期货暴跌。
⑤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的排兵布阵顿显左支右绌....,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A.①⑤ B.②③C.①④ D.③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此处与“说个不停"语意重复。
②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③运斤成风:形容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此处使用正确。
④闻鸡起舞:指志士及时奋发.此处不合语境。
⑤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此处使用正确。
技巧点拨:辨析成语意义的方法:第一,从成语中的关键词入手.第二,从成语的来源入手。
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①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②历史故事。
如“完璧归赵”“程门立雪”。
③古代诗文。
如“青出于蓝”“水落石出”。
第三,从成语的感情色彩入手.第四,从成语的语义轻重入手.第五,从成语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入手。
第六,从成语和其他词语的搭配习惯入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VR体验收费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4%的消费者即使人均100元也愿意体验。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40 Word版含答案
天天练40诗歌鉴赏(情感态度篇)[基础过关]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谷园【注】[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落花二首(其一)[宋]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豪华宅第,故址在今河南洛阳。
石崇有歌女名绿珠,在石崇因她获罪时,跳楼自殒。
(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二首诗的首联和颔联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了落花,但寄寓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三月晦日游越王台二首(其一)杨万里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碧海一琼杯。
越王歌舞春风处,今日春风独自来。
(1)诗歌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本诗最后两句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天天练43 含答案
天天练43论述文阅读(基础过关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关中国古代车起源的传说不少,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黄帝与奚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见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遇风吹则旋转)转动,灵感顿现,发明了车;又说他因为发明了车,才被称为“轩辕氏”.奚仲是夏代薛部落的首领,司职夏代车正(车辆总管),传说他“桡曲为轮,因直为辕”制造了车.从早期车的复杂结构上来看,车的制造绝非一人、一时之能,因此,某一位人物造车的可能性不大.考古发现最早的实证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两条平行的车辙痕迹,痕迹间距约1米,呈东西向延伸.“前有车,后有辙”,可以确定,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两轮车.最早的实物车出土于殷墟.在殷墟车马坑曾出土多辆殷商时期的车子,皆为一辀、一衡、两轭一舆的双轮车.这些车与殷墟甲骨片中许多“车”字的形制相仿.延至西周时期,车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狩猎、农事等诸多方面.《诗经》有305篇,其中就有57篇记述了车的内容.在先秦时代,车有“小车”“大车”之分:马拉的车叫“小车”,也称“轻车”“驰车”或“戎车”,是贵族出行和作战用车.“小车”地位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说.牛拉的车称“大车”,“大车”地位低,主要是运输之用,“平地任载之具”.战国时期出现了双辕车,较之单辕车,双辕车车体牢固,载重量大.同是战国时期,人们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自此骑兵开始出现,战车有所消减.秦汉时期,车的形制进一步完备,车的种类也更为丰富.以秦车为例,当时就有帝王用的金银车、安车、步辇,王侯用的高车、车,民间用的牛车、马车,军队用的轻车、重车,驿传用的传车等.汉末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这是一种利用减速齿轮系统带动车上小木人而报告行车里程的机械车,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远使.地域平漫,迷于东西,造立此车,使常知南北.”文献记述,自东汉而后,张衡、马钧、祖冲之等多位科学家都曾制造出指南车,但均没有流传下来.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仍沿袭前代.达官出行,流行不施车轮的辇与舆;民众运输,除马车外,牛车增多.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最为常见的是太平车和独轮车.太平车专供载货之用,有二轮和四轮之分,车行缓慢,由骡、驴、牛拖拽,大的太平车载重量可达数十石.独轮车也称“串车”,前后二人把驾,两侧二人扶拐,前用毛驴拽引,用于搬运货物,明代时称这种独轮车为“双缱独轮车”.清代出现了轿车(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与黄包车.近年来,在两河流域、中东、欧洲等地陆续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的车子,而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最早也只追溯到夏代,因此,学术界也便有了有关中国车起源的“本土说”与“西来说”之争.因为关涉到文明的发生,所以争论一直火热地持续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中国古代车的演化轨迹做一梳理,毕竟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10期,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古代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关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文中有四种说法:黄帝发明、奚仲发明、众人发明和西来说.B.从考古发现知道,中国古代车最早是夏代发明的,实证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C.殷墟出土了最早的中国古代双轮车,样式与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中的许多“车”字相仿.D.西周时期,车被广泛运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车分为大车、小车,而小车地位比较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中国古代车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可能性不大,其根据是中国早期的车结构十分复杂等.B.《诗经》中有57篇诗记述了中国古代车的结构及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C.战国时期,战车有所消减,这是因为人们从匈奴那里学会了骑马,开始用骑兵参与战争.D.太平车有二轮、四轮两种,车行缓慢,专用载货,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很常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里鼓车和指南车在汉朝都出现过,前者是张衡发明的,后者张衡也制造过但没有流传下来.B.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与前代相仿,高官出行用没有车轮的辇、舆,民众运输用马车、牛车.C.独轮车也叫“串车”,是用于运输的车辆,运行需要四个人,前后二人、两侧二人,并用驴牵引.D.近年来,国外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的车子,所以有学者持“西来说”观点,认为中国古代车的发明晚于西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是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摘编自《学理论》2015年27期,作者蔺文龙,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各家对国学的表述不同,但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B.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用,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它落后于时代.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B.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国家研究前沿性的成果,推进了国学自身的完善,这有利于国学的普及.C.不少人认为研究国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实利,这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初衷,是对“致用”意义的一种错误理解.D.国学普及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国人可以以更为简易的方式亲近经典,通过熏陶,确立自己的道德与精神取向.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更新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B.国学虽博大精深,但并非完全适用于当代,我们弘扬复兴国学应着眼当下,站在发展的态度立场上看待国学.C.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需要在普及的过程中修复,这样它才能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D.国学的使命在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天天练43论述文阅读(基础过关篇)1.B B项,文中说“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两轮车”,意思是中国车最迟是在夏代发明的,但不能证明中国古代车最早就是夏代发明的.2.B B项,文中只说《诗经》中有57篇诗歌记述了车的内容,并没有说《诗经》记述了车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3.D D项,“西来说”的意思是中国古车起源于西方,不是说西方的车早于中国.4.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原文说“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原文有明确的限制词“古代”,B 项少了“古代”一词,扩大了“国学”的影响范围.5.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错”,其信息范围在第三段的前四句中.从这几句来看,所谓“求是”,即探寻“是什么”,所谓“致用”即思考“怎样做”.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A项表述过于绝对.6.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偏概全.从原文来看,该选项信息范围在第四段,“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对国家普及的意义的思考,而非“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月月考3_56
月月考(三) 优化重组阶段测评卷(C)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文化形态区分,人类历史可以分为狩猎采集、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生产三个阶段。
农业生产阶段的起点是新石器时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文字、复杂的社会组织(社会等级、统治者等)等相继出现,新石器时代终结,文明诞生。
对中国文明根基的追溯,通常多止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然而,根据现代史前考古学研究,这种追溯至少可以提前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确切地说,就是距今两万年前后。
两万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末次盛冰期。
在末次盛冰期到的四五千年之前,华北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石器技术,人们利用细腻的优质石料生产细小的两边平行的石刃。
我们现在称之为细石叶技术,这是打制石器技术的巅峰。
细石叶技术是一种适合高度流动生计的技术,在距今一万五千年前后达到极盛,之后走向衰落。
现代史前考古发现,同一时期,华北地区太行山东侧的山麓、盆地地带,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人口流动性降低了。
我们从这一时期的考古遗址中看到陶器(不适合长距离搬运)、耐用的磨制工具(比较重)、长时间使用的火塘、更多样活动的痕迹、更复杂的居址结构等等,这表明该地区已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在西侧的黄土高原之上则没有看到类似的变化。
在中国南方,大约距今两万年前,岭南地区就相继出现陶器、磨刃的工具、穿孔的石器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稻作的起地。
从考古发掘看,有一条完整的时间线索显示稻作是如何从强化利用到驯化栽培的,因此水稻最早的驯化要归功于中国南方先民。
中国南北两大农业生产起中心形成了中国文明根基的基本特征:南北相依。
长期以,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国史观将南方视为蛮夷之地,仿佛是五胡乱华、北方士族南迁之后才发展起的,然而对已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史前考古的研究并不支持这样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天练40 论述性文本阅读专练(能力提升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
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
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
晚唐人刘贞亮《茶十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的句子,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
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
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
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
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
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致。
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掺以香料。
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
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
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
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
茶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
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
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
因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叶中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醒脑的作用,使茶成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
《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睡。
“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
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坐禅修行。
唐宋时,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
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佛家视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
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要求保持高尚的情操,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释道的思想和茶学相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茶之为饮,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营造的是一种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选自《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是《茶经》,其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
B.礼仪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国的茶文化也体现出礼仪的观念。
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
C.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掺以香料,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D.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不仅体现在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还体现在饮茶的量也要适度等方面。
答案:B解析:B项,混淆时间。
“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错误,选项对应的语句是“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说明至少在唐代的时候“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经成为普遍风俗,而不是选项中的“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的饮茶已不是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的需要,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B.因为茶叶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同时还符合佛教规诫,因此茶成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
C.茶文化有道家养生的精神,这和作为本草的茶有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消除心中烦恼的药草特性有很大关系。
D.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与佛结下了缘分,但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坐禅修行。
答案:A解析:“不是……而是”错误,这是并列关系,选项对应的原文是“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即诗人们饮茶除了生理需要外,更看重心灵感受等,原文是递进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它与茶学的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
从儒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和”的最高境界,从道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和养生乐生的精神。
C.佛家把悟得茶道视作修身的过程,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
D.茶之为饮,既可以营造出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空间,也可以营造出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
答案:C解析:原文说“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要求保持高尚的情操”,意思是茶道与佛教的统一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但选项中的“只要……就”说法绝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来说,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
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
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4.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答案:A解析:A项,“中外学者”错。
应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
5.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C.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答案:C解析:C项,“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无中生有。
“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有误,原文第三段开头为“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C项张冠李戴。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