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

合集下载

浅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

浅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

浅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汉二音节词)是汉语语法系统中的特殊结构,代表了古汉语流行过程中重要的一个轴线。

它以其极其独特的语法特征,占据着汉语习用词汇结构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首先,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的外貌可以是“平仄”共存,也可以是“平仄”拼缀而成。

许多双音节词组具有模用化的特点,如“海外社交”、“学院导师”等。

其次,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的语义类型多样,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副词等。

一般而言,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多用于表达实际意义,如“山水日月”、“细节讲求”等,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也有运用于表达含义抽象的情况,如“春之暖”、“海之深”等。

最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均是极为动态的,在汉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常出现新的双音节词组的出现,词汇的调整也在不断地发生。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具有外貌“平仄”共存、语义多样、动态变动性三大基本特征,是中国语言构造的一种重要的成分,对于汉语的文化传承、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随着外语和方言的不断涌入,汉语中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音节词汇,比如“下午”、“聚餐”、“电脑”等等。

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步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入手,对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现象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现象是指原来的单音节词汇经过一定的演变过程,变成了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汇。

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组成的词汇,例如“咕噜”,“呱呱”等等。

2.由一个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组成的词汇,例如“下午”,“上面”等等。

3.由一个音节和两个音节组成的词汇,例如“电脑”,“花生”等等。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些专有名词,采用字母、数字或者拉丁文来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汇。

二、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1. 外来语的影响。

汉语中的许多双音节词汇是由外来语逐渐渗透到汉语中形成的,例如“电脑”、“麦克风”等等。

2. 方言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有些会出现双音节的词汇,例如山东话的“车子”、“路边”等等。

3. 词语结构的演变。

有些汉语单音节词汇,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形成了双音节或多音节结构,例如“咕噜”、“呱呱”等等。

三、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影响1.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双音节化可以通过增加音节数,使汉语表达的能力更加丰富。

2. 语音学研究的价值。

汉语的双音节化现象,可以为语音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材料。

3. 认知学习方便。

由于广泛使用,学习者容易通过汉语的双音节结构,快速而准确地掌握汉语的发音和使用方法。

四、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的展望随着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双音节化问题将持续存在,并且可能会出现新的双音节化形式。

例如,在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很可能会出现更多由外来语中注入汉语的新词汇,这些词汇可能会采取新的双音节化形式。

总之,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特征探究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特征探究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特征探究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特征探究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组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词汇形式。

相比于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双音节词组在表达复杂概念时更为灵活。

通过对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词汇形式的特征以及其在语言中的角色。

1. 双音节词组的定义和分类双音节词组是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词组,其中每个音节都有明确的语义,且整个词组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意义。

根据结构和功能,双音节词组可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等类型。

举例而言,"冰雪"是一个名词性的双音节词组,"高兴"是一个形容词性的双音节词组。

在双音节词组中,每个音节都有其独立的含义,但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全新的意义。

2. 双音节词组的灵活性双音节词组在表达复杂概念和思想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由于双音节词组中的每个音节都可单独表达意义,因此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音节来构建新的词组,从而扩大词汇的表达能力。

通过组合"沙"和"漠"这两个音节,可以构成"沙漠"这个词组,表示广阔的沙地。

另外,双音节词组还可以通过拆分其中一个音节来形成新词。

"我"和"国"两个音节组合而成的"我国"可以被拆分为"我的国家",仍然保持词组的完整性。

3. 双音节词组的语法功能双音节词组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

双音节词组可以作为动词的补充,用来表达更为具体的动作和状态。

"开车"、"写字"、"唱歌"等双音节词组都是动宾结构中的宾语,起到进一步修饰动作的作用。

双音节词组可以作为形容词的定语,用来修饰名词的属性。

"美丽的风景"、"幸福的家庭"等双音节词组与名词结合,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浅谈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

浅谈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

浅谈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汉语是一种双音节语言,很多汉字的发音需要两个音节才能完整表达。

但是在汉语中,也有一部分词汇只需要一个音节就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些词汇被称为单音节词。

与双音节词不同,单音节词的发音相对简单,更容易掌握。

许多初学者在学习汉语时,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单音节词。

然而,在实际的汉语交流中,单音节词的发音会随着语音环境发生变化,出现双音化的现象,给初学者带来了些许困惑。

双音化是指单音节词在发音时出现两个音,其发音规律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1、前后带元音的情况。

在汉语中,元音的发音是较为平和的,不带有明显的音调变化。

特别是当元音在词首或词尾出现时,会很自然地带有一个后缀的声音。

比如“散”,在一些情况下会被发音成“san”或“sen”,这也是双音化的一种表现。

类似的情况还有“蒜”(suan)、“间”(jian)等。

2、音节重心后偏低的情况。

在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发音的重心。

对于单音节词而言,其重心通常在中间。

但是,在发音时一些单音节词会倾向于重心后移,造成轻重音的变化。

比如“天”(tian),在某些情况下会被读成“tia“n”,带上了一个较轻的重音。

3、语气词和感叹词的情况。

在汉语中,一些词汇的特定意义只有通过音调才能表达。

比如“啊”,“哦”等。

这些词汇在发音时带有明显的音调变化,简单而利落。

但是,当它们放在某些单音节词的后面时,也会造成双音化的效应,如“啊”在“王”后面会发音为“wang-a”。

尽管双音化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每个单音节词的发音规律。

因为双音化的发音规律较为复杂,甚至在同地区的不同方言中也存在差异。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加练习和观察,以加深对单音节词双音化现象的认识。

总之,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发音规律,特别是在口语交流中。

尽管它在某些情况下让初学者产生困惑,但只要有耐心、有练习,就能正确地掌握每个单音节词的发音规律,避免在汉语学习中出现重要的语言障碍。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探析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探析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探析
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双音节词组词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双音节词组是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词语,如“茶叶”、“汽车”等。

这些词组的词汇化,意味着它们从词组的性质向单个词语的性质转化,成为汉语中的一个新词汇。

词汇化的基本特征是语音、语义和用法上的变化。

语音方面,双音节词组的词汇化往往是通过词形的变化实现的,如“茶叶”变成了“茶叶儿”,“汽车”变成了“汽车儿”。

这些词形变化的背后,是汉语中一些较为通用的词缀的使用。

语义方面,双音节词组的词汇化也往往带有新的词义。

例如,“汽车”既可以指代机动车,也可以指代专门的出租车。

这种语义的变化,常常是因为原词组所包含的词义与其他单词的语义混淆,需要进一步特化。

用法方面,双音节词组的词汇化也会导致一些用法上的变化。

例如,“汽车”作为一个单独的、可数的名词,可以使用复数形式“汽车们”,而“汽车儿”则不可以这样使用。

词汇化的出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使得汉语更加灵活多样。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汉语发展中的一些规律和趋势。

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是指原本单音节的词汇变成了双音节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汉语词汇中非常普遍,但是它的原因却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从语音演变、语言使用需求、文化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一、语音演变的原因
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可以追溯到汉语的语音演变过程。

在汉语的演变中,许多原本单音节的词汇因为语音变化而变成了双音节。

例如,“明”原本是一个单音节的词汇,后来由于韵母发生变化,变成了“míng”这个双音节词汇。

二、语言使用需求的原因
汉语的双音节化与语言使用需求密切相关。

在汉语中,双音节词汇可以更好地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

因为单音节词汇的表达范围有限,有些复杂的概念或表达需要使用双音节词汇来更准确地表达。

三、文化因素的原因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还与文化因素有关。

汉语的双音节词汇常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春节”、“中秋节”等词汇就是由原本的单音节词汇发展而来的。

这些双音节词汇不仅能更准确地表达文化内涵,而且可以更好地传达文化信息。

总之,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语音演变、语言使用需求、文化因素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
汇双音节化的本质和意义。

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作者: 黄志强;杨剑桥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8-101页
主题词: 语音;词汇量;单音节词;汉语史研究;汉语词汇;复合词;语言;合成词;国语;元音
摘要: <正> 与世上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样,数千年来,汉语的三大组成部分——语音、词汇、语法也经历了沦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汉语词汇的音节构成上,就是由单音节逐步发展为双音节。

汉语词汇为什么会由单音节转变为双音节?汉语词汇又为什么绝大部分只能转变为双音节而不是多音节?这是汉语史研究者长期关心的问题,也是文字改革工作者饶有兴趣的课题。

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转变为双音节这种倾向,早在甲骨文时代即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就已经初露端倪。

从殷墟甲骨卜辞和殷代铜器铭文来看,当时汉语词汇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单音节词,而复音节词则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屈指可数,如“上帝、刍正、乍册、今日、易日”等等。

到了西周、春秋时代,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在铜器铭文和《尚书》、《易经》、《诗经》、《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出现了一批复音词。

以西周铜器铭文为例,就有“甬甬、乔乔、臣妾、且考(祖考)、鳏寡、子孙、二三、对扬、丕显、夙夕、夙夜、出入、进退、小大、多寡、远迩、左右、甸车(田车)、善夫(膳夫)、学宫、既望、威义(威仪)、百生(百姓)、三事(三司)、册命、不吊、不廷(不庭)、师氏、者侯(诸侯)、。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摘要]汉语音节词是在殷商时期萌芽,周代大量产生,秦汉及唐宋持续发展,元明清时期渐踞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五四”及建国后双音节词更大量涌现,至今已成为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

汉语双音节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增多的,并且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有两方面: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汉语词汇双音节化源流原因在浩如烟海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以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成为汉语构词形态的基本形式。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一样,汉语的双音节词也有其产生、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双音节词从少到多,逐渐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双音节词萌芽于距今两千多年的先秦时代,在殷商甲骨文及青铜铭文中便偶尔可见,如“上帝”、“今日”等,虽为数不多,但毕竟代表了双音节词发展的源头。

历时八百载的两周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随这种变化和发展,汉语的词汇以其对客观世界反映最敏感而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词语,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代表了双音节词崛起的先声,奠定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基础。

仅以此时期典籍中保留下来的双音节名词,便可见当时汉语上音节词之一斑。

一、西周时期1.《尚书&#8226;周书》《立政》:义民、艺人、天子、虎贲、天下、国家;《酒诰》:小民、百姓、古人、君子、股肱、朝夕;《召告》:先民、吉凶、上下;《梓材》:庶民、兄弟、子子、孙孙、中国;《大诰》:鳏寡、小子、疆土、天命、友邦。

2.《诗经》《周颂》:农夫、先祖、孝子、大王;《大雅》:人民、蟊贼、同僚、孙子、老夫、妇人、文人、私人、善人、圣人、凤凰、枝叶、喉舌、干戈、饥馑;《小雅》:男子、寡妇、宾客、爪牙、公子、鸳鸯、螟蛉、衣服、礼仪、启明。

谈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和对外汉语教学

谈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和对外汉语教学

谈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作者:虞佳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 虞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汉语词汇从古到今发展的趋势是双音化。

从西周开始就有了双音节词的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多音节词汇开始增多,而且占了总词汇的大多数。

元明清时期,双音节词汇已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

本文先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做以阐述,然后指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研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双音节词;双音化[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5-0102-02汉语词汇从古到今数量巨大,从西周开始就有双音节词,但那时还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在西周时期的一些著作中,如《尚书·周书》、《诗经》里的《周颂》、《大雅》、《小雅》中都有双音节词的出现。

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多音节词汇开始增多,其中双音节词占大多数。

为什么在奴隶社会人们的词汇会以单音节为主,而后来多音节词汇越来越多了?这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在古老的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所见的东西不多,单音节词足够他们用了,而且在那时一个单音节词有很多的意思。

如“发”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将近16种含义,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这样意思就复杂了,于是需要各种词语的组合,使这些意思不混淆,反而更加清晰、明确。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觉得原来的那些单音节已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思想、生活,于是将有的单音节词结合,或者另造多音节词,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多音节词,在这些多音节词中双音节词居多。

到元明清时,双音节词大量增加。

据统计,《水浒传》中的多音词占70%,而单音节词占30%;《西游记》中共有80多万字,其中双音节词就有10 991个,多音节词(不包括双音节词)有1 182个。

可见,那时的复音词(绝大部分为双音节)数量已远远超过单音节词。

至此,双音节词已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作者:孙永兰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1年第07期摘要:汉语音节词是在殷商时期萌芽,周代大量产生,秦汉及唐宋持续发展,元明清时期渐踞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五四”及建国后双音节词更大量涌现,至今已成为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

汉语双音节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增多的,并且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有两方面: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汉语词汇双音节化源流原因在浩如烟海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以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成为汉语构词形态的基本形式。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一样,汉语的双音节词也有其产生、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双音节词从少到多,逐渐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双音节词萌芽于距今两千多年的先秦时代,在殷商甲骨文及青铜铭文中便偶尔可见,如“上帝”、“今日”等,虽为数不多,但毕竟代表了双音节词发展的源头。

历时八百载的两周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随这种变化和发展,汉语的词汇以其对客观世界反映最敏感而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词语,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代表了双音节词崛起的先声,奠定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基础。

仅以此时期典籍中保留下来的双音节名词,便可见当时汉语上音节词之一斑。

一、西周时期1.《尚书·周书》《立政》:义民、艺人、天子、虎贲、天下、国家;《酒诰》:小民、百姓、古人、君子、股肱、朝夕;《召告》:先民、吉凶、上下;《梓材》:庶民、兄弟、子子、孙孙、中国;《大诰》:鳏寡、小子、疆土、天命、友邦。

2.《诗经》《周颂》:农夫、先祖、孝子、大王;《大雅》:人民、蟊贼、同僚、孙子、老夫、妇人、文人、私人、善人、圣人、凤凰、枝叶、喉舌、干戈、饥馑;《小雅》:男子、寡妇、宾客、爪牙、公子、鸳鸯、螟蛉、衣服、礼仪、启明。

汉语词汇发展语素化问题刍议2200字

汉语词汇发展语素化问题刍议2200字

汉语词汇发展语素化问题刍议2200字摘要: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语素化问题是其基本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素化的形成条件,分析了语素的“非独立性”和“结合能力”的形成,可知语素是汉语词语双音化的结果,应该是汉语发展的中古时期形成的。

毕业关键词:汉语词汇;语素;发展一、汉语词汇与语素化的发展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从词的发展角度开始研究,以继承和发展的形式进行分析。

汉语词汇博大精深,词汇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有的引自外语,有的来自当代,很多时候我们观察词汇系统时仅使用静态的视角,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双音化是现代汉语词汇最显著的特征,上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

关于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问题,学者们认为加强对语素形成的研究。

?Z素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要素,主要来源于汉语词语双音化的过程。

从上古词语向语素转换的过程也就是语素化的问题,显示出了语素化问题的根本性,做好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认识汉语语素的特点,掌握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

二、词汇语素化的形成条件语素化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明确语素的基本特征。

合成词中的语素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非独立性,也就说它不单独使用,不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成分;二是结合展示,即语素只有和其他成分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作用。

语素也能单独使用,这时候它是词,继承了它的原本性,它没有经历语素化的过程;不单独使用的时候它是构成词语的一个成分。

因此,语素具有“非独立性”和“结合展示”,它们是在语素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如果语素还保持独立性,它还是词,不是语素;如果它失去了独立性,它不具备构成功能,只是在历史积淀中不具备构成语素的特征或能力。

国内研究认为,语素的“非独立性”和“结合能力”的产生最早从短语凝固成一个词开始,例如,例如较早的“民人”和“人民”、“朋友”和“有朋”,开始是两个单音词的组合,也可以颠倒,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两个成分相互独立,分裂成为“民”“朋”“友”等。

浅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

浅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
;Fra bibliotek 。
关 键词 现 代 汉 语 双 音 节 词 组 词 汇 化 基 本 特 征 A 分 文 献 号 码 图 号 H 3 文 章 编 识 中 类 标
; :



2 09 5^ 9 0 52 (2 0 1 6) 00 1 0

0 00 28 2

01
原 意 是 指 肿 块 的 缩 小 和 消 退 现 在 比 喻 行政 部 门 精 简机 构 缩 因 为 意 义泛 化 而 产 生 出 新 的 意 思 就 是 泛 指 比 现代 汉 语 双 音 节 词 组 刚 开 始 的 时 候 是 从 单 个 的 词 法 中 产 生 的 小 编制 消 除 冗 员 随 后 经 过 不 断 的 发 展 又 从 句 法 中 衍 生 出 来 董 秀 芳 老 师 # 说过 如 衣 食住 行 原本 分 别 是 指衣 服 食 物 住 房 和 行 路 现 在 泛 指 然而现 人们 在 穿 衣 吃 饭 等 方 面 的 基 本需 求 原 来 在 本来 意思 上 支 撑 范 围 很 汉 语 的 复合 词经 历 了 个 从 词 复 合到 词 根 复 合 的 转 变
^第 ^ 总第


67
期 Su m


佳 木 斯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N





2 01 6
67

浅 析 现 代 汉 语双 音 节 词 组 词 汇 化 基 本 特 征
娜布其

呼伦
贝 尔
学 院 文幸 院


蒙古呼伦贝 尔

02

00 8 )

简议汉语词的结构双音节化问题

简议汉语词的结构双音节化问题

生 能力

较 多 的 三 音 节 词 是 由一 个 双 音 节 词
我 们 汉 民族 从 心 理 上 越 来 越 习 惯 这 是 双音 节
,

作 词根 成的
” 。
,
在 它 的 前 面 或 后 面 加 上 别 的语 素 构
,
于 使 用 双 音 节 词 语 来进 行 交 际
例如
,
将 双音 节 词

电 池

出 现这 种 由单 音 节 词 向双音 节 词 转 化 的 趋势 呢 ? 我们 知 道 事 物一 样 的
。 ,
构 的现 状 中 优势
,
,
可 以 清楚 地 看 出
双 音节 词 在
汉 语语音 系 统与客 观 的 许多
数量上 不 仅 已 经 取 代 了 单 音节 词 原 来 所 有 的
而 且在 现 代 汉 语 词 语 汇 中 已 经 完全 占


,




, ,


真实


确实


,


老实


等 双 音节 词
,
这样 以 来 不 仅 大 大减
,
,
多 势

只 是 到 了 近 代 和 现 代 才 有逐 渐增 加 的 趋 三 音 节 词 中有 一 少 部 分 是 外语 或 我 国 少
,

少 了 单音 节 的 同 音 词 之 间 相 棍 的 现象
由地 同 其 它 语素 组合成
实地
, ,


实话
, ,

现代

浅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浅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浅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摘要: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外语的吸收以及同音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促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原因。

双音节化在汉语上的作用是重大的。

它不但节制了汉语音节的数量、削弱了同音词的消极作用, 使词在表义上语义明确、词性分明, 而且它还使汉语的词和语素逐渐分离, 使合成词成为词汇的主体, 为汉语创造新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关键词:汉语双音节化原因作用汉语词汇不断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史上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变化, 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探究双音节化的原因及其在汉语中的作用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汉语词汇双音节化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而产生这一过程的原因也是复杂的。

通过对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历史过程的考察及对其现状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1、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汉语词汇双声节化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 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随之而来的是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出现, 这就要求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词汇是语言结构中对于客观现实的变化最为敏感、变动最显著的要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词汇必须极大地丰富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词的固有结构不能满足需要, 那就必然引发功能与结构的矛盾。

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就势必逼迫结构的改变。

汉语的单音节词曾经是最简短最明确的形式。

但是, 这有限的词汇外壳面对着日益扩大、近于无限的词义内容捉襟见肘, 无能为力。

单音节词在语言交际上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具体词义满足不了人们认识日益概括、抽象的需要, 宽泛的词义满足不了语言交际日益精密、准确的需要, 有限的词形结构满足不了与时俱增的词汇增长的需要。

如果这种现象经常化、普遍化, 那么其结果就是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

我们可以说, 汉语词汇到了双音节词阶段, 才找到解决有限尹形与无限词义矛盾的有效办患汉语词汇形式才走上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

古代汉语双音节化的原因

古代汉语双音节化的原因

古代汉语双音节化的原因古代汉语(也被称为“早期书面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系统。

可以肯定的是,双音节化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一个因素造成的。

本文将探讨古代汉语双音节化发生的原因,并重点介绍该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

首先,古代汉语双音节化的核心原因是语言在历史上发生变化。

大量历史记载表明,当时古代汉语由单音节系统向双音节系统过渡,从而使其形成了完整的双音节系统。

古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变化,可分为古汉语的音节添加、字音的重音变化和语调的变化三个步骤。

其次,语言混合是古代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载中发现,当时古代汉语语言文化受到丰富多彩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促使古代汉语的音节和语调发生变化。

一方面,外来语句的引入会导致有些古汉语的单音节变为双音节,并进一步增加了汉语的词汇量。

另一方面,外来语也会对语调产生影响,使古汉语的语调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的语调规则。

第三,计算机技术在古代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一些专业词汇词语模糊不清,无法准确定义。

但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运用语音学分析等方法,提取出隐藏在古代汉语单音节字中的双音节,从而使古代汉语的单音节系统向双音节系统过渡。

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很好地模拟古代汉语的发音,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则,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最后,有的学者认为,古代汉语双音节化的过程也受到受语言环境的影响。

有的学者指出,古代汉语的环境(特别是当时的言语社会)使古汉语的音韵系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双音节系统。

他们认为,古代汉语语言环境对古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助于古代汉语单音节向双音节的变化。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双音节化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一个因素造成的。

古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原因,主要有古汉语的音节添加,字音的重音变化,语调的变化,语言混合,计算机技术和语言环境等几个因素所致。

汉语称谓语的双音节现象——从“美女不美”说起

汉语称谓语的双音节现象——从“美女不美”说起
女 ” , 而 有 近 一 半 的 人 认 为 “ 女 ” 只 是 一 种 称 呼 。这 两 “ ”,作 为前 缀 都是 没有 实 义 的。再 如 “阿姨 ” 中的 美 小
项 结果 都表 明 “ 女 ” 已被大多数人 接受并在人 们的交 际 “ ”是 没 有 任 何 意 义 的 ,纯 属 凑 音 节 而 为 , 但 人 们 倾 向 美 阿
语 言应用研 究
汉 语 称 谓 语 的 双 音 节 现 象
从 “ 美女 不 美’ 起 ’说
口陈 秀 盛 国伟
摘 要 :汉语词汇在古今发展 过程 中出现 了双音节现 象。在人们 日常生活 中使用频率较 高的称谓语 中,这种
现 象更为 明显。本文从 “ 美女”中 “ 美”意义的虚化谈起 ,分析称谓语 中双音节化 的主要方式 ,并对称谓语 中双
音节词 占较 大比重的原 因进行探讨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双音节化称谓语会有更多表现形式。
关键词:称谓语 双音节 美女


引 言
加前 缀 “ ”:老 公 ,老 婆 ,老 兄 ,老 弟 ,老 依 , 老
现在 大街小巷 随处可 以听见 呼唤 “ 美女 ”的声音 ,但 老 乡 , 老 师 , 老 大 , 老 板 … … ; 老 刘 ,老 李 ,老 王 ( 需 其 内涵 与适应 范围 已与人们 心 目中定位 的传 统年轻漂亮 的 注 意 的 是 很 少 有 人 会 叫 “ 欧 阳 , 老 司 马 … … ” ) 。 另 老
属 称 谓 语 和 社 会 称 谓 语 两 大 类 。 其 中社 会 称 谓 语 是 指 不 具 另 外 , 现 代 汉 语 称 谓 语 中 还 有 一 类 词 , 也 以 双 音 节 有 亲 属 关 系 的 人 之 间 在 社 交 场 合 使 用 的 称 谓 语 , 大 致 可 以 居 多 , 但 不 是 由 汉 语 自身 体 系 发 展 所 产 生 的 ,而 是 由国 外 分 为 三 类 : 职 业 称 谓 语 ,如 “ 察 、 记 者 、 律 师 ” 等 ;通 借 来 的 词 。 亲 属 称 谓 语 “ 咪 , 爹 地 ”是 英 语 “ o m , 警 妈 m m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摘要]汉语音节词是在殷商时期萌芽,周代大量产生,秦汉及唐宋持续发展,元明清时期渐踞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五四”及建国后双音节词更大量涌现,至今已成为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

汉语双音节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增多的,并且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有两方面: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汉语词汇双音节化源流原因在浩如烟海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以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成为汉语构词形态的基本形式。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一样,汉语的双音节词也有其产生、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双音节词从少到多,逐渐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双音节词萌芽于距今两千多年的先秦时代,在殷商甲骨文及青铜铭文中便偶尔可见,如“上帝”、“今日”等,虽为数不多,但毕竟代表了双音节词发展的源头。

历时八百载的两周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随这种变化和发展,汉语的词汇以其对客观世界反映最敏感而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词语,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代表了双音节词崛起的先声,奠定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基础。

仅以此时期典籍中保留下来的双音节名词,便可见当时汉语上音节词之一斑。

一、西周时期1.《尚书&#8226;周书》《立政》:义民、艺人、天子、虎贲、天下、国家;《酒诰》:小民、百姓、古人、君子、股肱、朝夕;《召告》:先民、吉凶、上下;《梓材》:庶民、兄弟、子子、孙孙、中国;《大诰》:鳏寡、小子、疆土、天命、友邦。

2.《诗经》《周颂》:农夫、先祖、孝子、大王;《大雅》:人民、蟊贼、同僚、孙子、老夫、妇人、文人、私人、善人、圣人、凤凰、枝叶、喉舌、干戈、饥馑;《小雅》:男子、寡妇、宾客、爪牙、公子、鸳鸯、螟蛉、衣服、礼仪、启明。

二、东周时期1.《诗经》《商颂》:后生、海外;《鲁颂》:大夫、叔父、春秋;《国风》:好人、先君、美人、寡人、公侯、童子、女子、蟋蟀、狐狸、苍蝇、鱼网、羔羊。

2.《论语》弟子、朋友、匹夫、野人、门人、夫人、先生、乡原、粪土、道路、宫墙、容貌、中庸、丘陵、宗庙、朝廷。

3.《韩非子》作者、慈母、县令、布衣、工人、丈夫、亲戚、官吏、主人、侏儒、豪杰、敌人、机械、规矩、事实、精神、城市、万岁、原野、仓廪。

以上所列之是当时双音节名词的一部分,此外,尚有许多动词、形容词和其他类词。

这个时期的双音节词,从声音上看,有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从结构上看,有并列式、偏正式、述宾式以及其他结构;从意义上看,有表示具体意义者,也有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

可见,此期的双音节词已初具规模,这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三、秦汉时期及至秦汉,天下一统,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汉语作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也日臻完善和丰富,体现在词汇中就是双音节词愈来愈多。

据统计如表1。

固然,表1中所言复音词并不等于双音节词,但复音词中以双音节者为绝大多数这又是事实。

可以看出,由先秦到西汉经典著作中的双音节词发展的总趋势是日渐增多。

四、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社会又一度安定,经济文化繁荣,语言进一步发展。

此期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双音节词数量更多。

如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双音节词“茅屋、秋风、八月、怒号、高者、下者、盗贼、公然、叹息、俄清、秋天、漠漠、断绝、睡眠、风雨、呜呼,突兀”等。

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即有“七月、既望、明月、窕窈、徘徊、茫然、羽化、洞萧、幽壑、嫠妇、愀然、山川、舳舻、旌旗、江渚、鱼虾、麋鹿、扁舟、匏尊、蜉蝣、沧海、须臾、遨游、消长、天地、枕藉”等许多双音节词。

李清照的《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共用词37个,其中竟有14个双音节词,占总词数的38%。

五、元明清时期至元明清,双音节词量大增。

元杂剧大量运用了双音节词,仅以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一段唱词而言,就有“黄花、西风、离人、相见、归去等使用频率很高的双音节词。

明清小说中,双音节词在数量上已占优势,据统计,《水浒传》多音词占70%,单音词占30%;《红楼梦》复音词占64%,单音词占36%。

可见,此时的复音词(绝大部分为双音节)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单音节词。

至此,双音节词已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

六、五四以后五四以后,白话文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双音节词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使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此期间双音节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文言虚词也双音节化,如出现了“因此”、“怎么”、“既然”、“忽然”、“甚么”等词。

二是作词尾语尾的“的” “差”、“了”、“过”、“子”、“头”,在用法上已于现代相近。

这是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直接源泉,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有直接影响。

写于1936年的老舍的《骆驼祥子》,复音词达70.5%,双音词比例高于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

七、建国后迄今建国后迄今,汉语双音节词空前发展。

这段时期内,汉语词汇的发展特点是:词汇越来越丰富,词义越来越精密,用词越来越规范。

先进的社会制度,繁荣的文化,正确的语言政策大大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代表汉语词汇发展方向的双音节词的发展。

这是汉语双音节词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

此期新产生的双音节词主要有以下来源。

1.由双音节构成的表示新生事物的词。

如:班组、搬迁、帮教、保底、保修、爆满、便民、病退、病休、播入、彩车、查处、超编、承建、代沟、待业、倒爷、倒挂、国脚、球迷。

2.原单音节词转为双音节词。

古汉语中某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虚化,成为构成双音节词的语素。

如“习”可构成“学习”、“复习”、“预习”、“温习”等双音节词;“目”可构成“目光”、“目标”、“目的”、“目录”等双音节词。

再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象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层淡淡的云”、“瞌睡人的“眼”、“妻已睡熟好久了”等句中的“裙”、“云”、“眼”、“妻”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中分别被双音节的“裙子”、“云彩”、“眼睛”、“妻子”等词所取代。

3.外来词多用双音节词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的单音节外语词译为双音节词。

如:英语的bar、car、beer皆为单音节词,译成汉语分别为双音节的“酒吧”、“卡车”、“啤酒”。

(2)双音节的外语词译为双音节词。

如英语的shampoo、cartoon、shock、humour双音节的“逻辑” 、“夹克”;science、democracy、telephone曾一度音译为“赛因斯”、“德谟克拉西”、“德律风”,后分别意译为双音节的“科学”、“民主”、“电话”。

4.多音节的词语被双音节的简称所代替。

如糖弹(糖衣炮弹)、文革(文化大革命)、旅游(旅行浏览)、中导(中程导弹)、推普(推广普通话)、程控(程序控制)、三秋(秋收、秋耕、秋种)、五官(眼、耳、鼻、舌、身)。

综上说述,汉语双音节词是在殷商时期萌芽,周代大量产生,秦汉及唐宋持续发展,元明清时渐踞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五四及建国后双音节词更大量涌现,至今已成为汉语词汇的决大多数。

可见,汉语双音节词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增多的,并且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双音节词呢?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具体的确切答案。

《汉语拼音词汇》收入了59100多条词语,其中单音节词仅2000个左右,其余绝大部分为双音节词。

《现代必读汉字》收双音节词51419个,有人认为这还是个保守的估量。

总而言之,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那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有如下两方面。

首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密不可分。

奴隶社会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受到极大的限制的,用以交际的语言的构成材料(词汇)也并不很多,此时以不同的语音来区别词意是可行的,也就是说,这时的构词手段主要是语音构词。

而至两周,社会进步,语言发展,大量新词产生,使语音构词难以应付。

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的音位都是有限的,以其构成的音节也自然有限,以有限的单音节来表现无限的词语,势必产生许许多多的同音词,而同音词的大量存在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语言交际,甚至于引起语言的混乱。

于是,人们便转而使用语法手段来构成新词,词的音节数目便增多起来。

正如旬子所说,“单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词的复音节化区分了不同意的同音词,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

另一方面,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加了许多新的意义,“如果不把单音词改变成为复音节的合成词,也就有意义混淆的弊病。

如“发”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使用时易造成混乱,而由“发”造出的合成词如“发布”、“启发”、“发射”等,其含义是精确的,明晰的。

其次,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汉族人民的审美观点是讲究对称,反映到语言上,就是讲究成双成对的语言片段和偶数为一音步的节奏。

于是,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变为四音节词,使汉语说起来富于节奏感,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如《诗经》中的“行迈迟迟”,“迟迟”就是“迟”,“哀哀父母”中的“哀哀”就是“哀”,它们都是因讲求声律的对称而由单变双的。

顾炎武《日知录》云:“古人之辞宽缓不迫。

如得失,失也;利害,害也;缓急,急也;成败,败也;异同,异也;赢缩,缩也;祸福,祸也。

”这也是形为双音而意同一音的偏义合成词,此外,把单音节的或多音节的外语词译成双音节的汉语词,这些都是汉族人在语言中追求对称美的明证。

语言的词要为交际服务,以服从于交际的需要为原则产生新词。

语音“要求意义传达得明确,以达到相互了解,”所以汉语的词汇由单音节为主动发展为复音节为主。

另一方面又要求“节省劳力,使得发音简化”,所以汉语的词汇多为双音节而不是三个、四个或多个音节。

多音节的词固然可以区别同音词、明确词义,但音节过多,冗长拉杂,容易给交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人们便选用了双音节的构词方法。

多音节的汉语词简缩为双音节,原因即在于此。

双音节既能避免含混,又简约明了,利于交际,因而,大量的双音节词便应运而生了。

总之,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经历了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双音化早已成为,并必将还是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双音化这一特点是由汉词词汇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客观存在对人的认识和促进作用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大量的双音节词的存在使我们的语言简炼精确、节奏鲜明,形成了汉语所独有的风格。

参考文献:[1]姚亚平.文化的撞击——语言交际.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53.[2]马清华.语义的多维研究.语文出版社,2006.[3]北京师范学院.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的变迁和发展.[4]语言文字研究.[5]张世禄.普通话词汇.[6]张世禄.语音和语音学.语文学习,1985,(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