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三单元 函数及其图象 课时16 二次函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三单元 函数及其图象 课时16 二次函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若矩形空地的面积为160 m2,求x的值.
(3)若该单位用8600元购买了甲、乙、丙三种绿色植物共400棵(每种植物的单价和每棵栽种的合理用地
面积如下表),问丙种植物最多可以购买多少棵?此时,这批植物可以全部栽种到这块空地上吗?请说明理
课前考点过关 考点自查
考点 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关键在于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常见的是根据二次函 数的最值确定最大利润、最优方案等问题.
【疑难典析】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往往受到制约,不要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在其允许的范 围内取值.
课堂互动探究
第三单元 函数及其图像
课时 16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课前考 1. [2018·衡阳] 一名在校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创业,销售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的成本价为10元/件,已 知销售价不低于成本价,且物价部门规定这种产品的销售价不高于16元/件,市场调查发现,该产品每天的 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16-1.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求每天的销售利润W(元)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每件 销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A. 10 m B. 15 m
C. 20 m D. 22. 5 m
【答案】B
������ = 54, 【解析】由题意得 400������ + 20������ + ������ = 57.9,
1600������ + 40������ + ������ = 46.2,

2016年中考数学(选择题第9、10题题库)解析资料

2016年中考数学(选择题第9、10题题库)解析资料

2016年中考数学选择题重难点轻松过关及解析1.如图,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A.450a元B.225a元C.150a元D.300a元2.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AE+AF=2,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A.2 B.4 C.4 D.84.已知,如上右图,动点P在函数y=(x>0)的图象上运动,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线段PM、PN分别与直线AB:y=﹣x+1相交于点E,F,则AF•BE的值是()A.4 B.2 C.1 D.5.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y轴上,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已知点B的坐标是(,),则k的值为()A.4 B.6 C.8 D.106.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M在AC边上,且AM=2,MC=6,动点P在AB边上,连接PC,PM,则PC+PM的最小值是()A.2B.8 C.2D.107.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化简二次根式+的结果是()A.a+b B.﹣a﹣b C.2b﹣c D.﹣2b+c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AE平分∠BED,PE⊥AE交BC于点P,连接PA,以下四个结论:①BE平分∠AEC;②PA⊥BE;③AD=AB;④PB=2PC.则正确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9.某天,小华到学校时发现有物品遗忘在家中,此时离上课还有15分钟,于是立即步行回家去取.同时,他爸爸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以他3倍的速度给他送遗忘的物品,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小华立即坐爸爸的自行车赶回学校.爸爸和小华在这个过程中,离学校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骑自行车和步行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下列说法:①学校离家的距离是2400米;②小华步行速度是每分钟60米;③爸爸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80米;④小华能在上课开始前到达学校.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A.4 B.C.D.5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E平分∠ABC交CD于E,且BE⊥CD,CE:ED=2:1.如果△BEC的面积为2,那么四边形ABED的面积是()A.B.C.D.12..已知:在△ABC中,BC=10,BC边上的高h=5,点E在边AB上,过点E作EF∥BC,交AC边于点F.点D为BC上一点,连接DE、DF.设点E到BC的距离为x,则△DEF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 B. C. D.13.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度得到△AEF,若AC=,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 B.C.D.14.如图,在∠AOB=30°的两边上有两点P和Q在运动,且点P从离点O有1厘米远的地方出发,以1厘米每秒运动,点Q从点O出发以2厘米每秒运动,则△POQ为等腰三角形时,两点的运动时间为()秒.A.B. C.;5 D.以上都不对15.如图,C为⊙O直径AB上一动点,过点C的直线交⊙O于D,E两点,且∠ACD=45°,DF⊥AB于点F,EG⊥AB于点G,当点C在AB上运动时,设AF=x,DE=y,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A.B.C.D.16.如图,图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6﹣4πB.32﹣8πC.8π﹣16 D.无法确定17.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A、CB分别相交于点P、Q,则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是()A.4.75 B.4.8 C.5 D.418.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90°,E为AB上一点,分别以ED,EC为折痕将两个角(∠A,∠B)向内折起,点A,B恰好落在CD边的点F处.若AD=3,BC=5,则EF的值是()A. B.2C. D.219.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当m≠1时,a+b>am2+bm;④a﹣b+c>0;⑤若ax12+bx1=ax22+bx2,且x1≠x2,x1+x2=2.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②④ C.②⑤ D.②③⑤20.如图,已知直线y=﹣x+2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交于E,F两点,若AB=2EF,则k的值是()A.﹣1 B.1 C.D.21.清明小长假期间,梁先生驾驶汽车从甲地经过乙地到丙地游玩,已知甲地到乙地有2条公路,乙地到丙地有3条公路,每一条公路的长度如图,梁先生任选一条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线,这条路线正好是最短路线的概率是()A.B.C.D.22.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点C和点A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A.B.C.15 D.1623.如图,已知在⊙O中,AB=4,AF=6,AC是直径,AC⊥BD于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π﹣2B.π﹣2C.π﹣4D.π﹣42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顶点A,C在坐标轴上,以边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若点A的坐标为(0,8),则圆心M的坐标为()A.(4,5) B.(﹣5,4)C.(﹣4,6)D.(﹣4,5)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 截得的弦AB的长为,则a的值是()A.4 B.C. D.26.如图,正方形ABCD的两边BC,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的正半轴上,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是以AC的中点O′为中心的位似图形,已知AC=3,若点A′的坐标为(1,2),则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的相似比是()A.B.C.D.27.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单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A.点M B.点N C.点P D.点Q28.如图,A点在半径为2的⊙O上,过线段OA上的一点P作直线l,与⊙O过A点的切线交于点B,且∠APB=60°,设OP=x,则△PAB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 C. D.29.如图,过边长为3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接PQ交边AC于点D,则DE的长为()A.B.C.D.不能确定30.如图,已知双曲线y=(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6,4),则△AOC的面积为()A.12 B.9 C.6 D.4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A的半径是2,⊙P的半径是1,满足与⊙A及x轴都相切的⊙P有()A.1个B.2个C.3个D.4个32.对于正数x,规定f(x)=,例如f(3)==,f()==,计算f()+f()+f()+…+f()+f()+f(1)+f(2)+f(3)…+f(2013)+f(2014)+f(2015)的结果是()A.2014 B.2014.5 C.2015 D.2015.533.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A.10 B. C.10或D.10或34.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沿AE将△ABE向上折叠,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若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则AD=()A.B.C.D.235.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36.如图,在斜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中,作内接正方形A1B1C1D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1B1中,作内接正方形A2B2C2D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2B2中,作内接正方形A3B3C3D3;…;依次作下去,则第n个正方形A n B n C n D n的边长是()A.B.C.D.37.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A.1 B.C.2 D. +138.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的中点,点D是的中点,连接AC、BD交于点E,则=()A.B.C.1﹣D.39.在面积为60的▱ABCD中,过点A作AE⊥直线BC于点E,作AF⊥直线CD于点F,若AB=10,BC=12,则CE+CF的值为()A.22+11 B.22﹣11C.22+11或22﹣11D.22+11或2+40.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x=﹣1.给出四个结论:①b2>4ac;②2a+b=0;③a﹣b+c=0;④5a<b.其中正确结论是()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41.如图,⊙O的直径AB=8,P是上半圆(A、B除外)上任一点,∠APB的平分线交⊙O于C,弦EF过AC、BC的中点M、N,则EF的长是()A.4 B.2 C.6 D.242.如图,半径为2cm,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中,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cm2 B.( +1)cm2 C.1cm2D. cm24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成的锐角为α,若AC=a,BD=b,则▱ABCD的面积是()A. absinαB.absinαC.abcosαD. abcosα44.如图,一条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顶点P在折线C﹣D﹣E上移动,若点C、D、E的坐标分别为(﹣1,4)、(3,4)、(3,1),点B的横坐标的最小值为1,则点A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A.1 B.2 C.3 D.445.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2cm,F是弦BC的中点,∠ABC=60°.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到点B终止远动)设运动时间为t(s),连结EF,当△BEF是直角三角形时,(s)的值为()A.1 B.C.1或D.1或46.如图,在半径为2,圆心角为90°的扇形内,以BC为直径作半圆,交弦AB于点D,连接CD,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π﹣1 B.2π﹣1 C.π﹣1 D.π﹣247.如图,在半径为6cm的⊙O中,点A是劣弧的中点,点D是优弧上一点,且∠D=30°,下列四个结论:①OA⊥BC;②BC=6;③sin∠AOB=;④四边形ABOC是菱形.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48.如图,双曲线y=经过点A(2,2)与点B(4,m),则△AOB的面积为()A.2 B.3 C.4 D.549.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论:①4a+b=0;②9a+c>3b;③8a+7b+2c>0;④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50.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π﹣D.π﹣51.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乙),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为()A. B.5 C.4 D.5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B=45°,∠C=120°,AB=8,则CD的长为()A. B.4 C. D.453.如图,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P′C=1:3,则P′A:PB=()A.1:B.1:2 C.:2 D.1:54.如图,在等腰直角△ACB中,∠ACB=90°,O是斜边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直角边AC、BC上,且∠DOE=90°,DE交OC于点P.则下列结论:(1)图形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2)△AB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OE的面积的2倍;(3)CD+CE=OA;(4)AD2+BE2=2OP•O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55.矩形O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0,2),∠AOB=30°,则点C的坐标是()A.(﹣,) B.(﹣,) C.(﹣,1) D.(﹣1,)56.边长为1的等边△ABC在直线l上,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两次旋转,在两次旋转过程中,点C经过的路径长为()A.πB.πC.πD.π57.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1,0),B(3,0),交y轴的负半轴于C,顶点为D.下列结论:①2a+b=0;②2c<3b;③当m≠1时,a+b<am2+bm;④当△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则a=;⑤当△ABC是等腰三角形时,a的值有3个.其中正确的有()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58.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C为弦,OD⊥AC于D,过点O作OE∥AC交半圆O于点E,过点E作EF⊥AB于F,若AC=4,则OF的长为()A.1 B.C.2 D.459.在△ABC中,AB=AC=10,点D是边B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AD,作∠ADE=∠B=α,DE交AC于点E,且cosα=.有下列结论:①△ADE∽△ACD;②当BD=6时,△ABD与△DCE全等;③当△DCE 为直角三角形时,BD=8;④3.6≤AE<10.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③B.①④ C.①②④D.①②③60.正方形网格中,△ABC如图放置,则sin∠BAC=()A.B. C. D.6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OA=OC,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4ac<b2;③ac﹣b=﹣1;④2a+b<0;⑤OA•OB=﹣;⑥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62.如图,已知AB为圆的直径,C为半圆上一点,D为半圆的中点,AH⊥CD,垂足为H,HM平分∠AHC,HM 交AB于M.若AC=3,BC=1,则MH长为()A.1 B.1.5 C.0.5 D.0.763.已知二次函数y=2x2+bx+1,当b取不同的值时,其图象构成一个“抛物线系”,如图中的实线型抛物线分别是b取三个不同的值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它们的顶点在一条抛物线上(图中虚线型抛物线),则这条虚线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y=﹣x2+1 B.y=﹣2x2+1 C.y=﹣x2+1 D.y=﹣4x2+164.“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下面问题:若m、n(m<n)是关于x的方程1﹣(x﹣a)(x ﹣b)=0的两根,且a<b,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A.m<a<b<n B.a<m<n<b C.a<m<b<n D.m<a<n<b65.如图,扇形DOE的半径为3,边长为的菱形OABC的顶点A,C,B分别在OD,OE,上,若把扇形DOE围成一个圆锥,则此圆锥的高为()A.B.2 C. D.6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O)的图象如图所示,现有下列结论:①abc>0;②b2﹣4ac<0;⑤c<4b ;④a+b>0,则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67.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O是坐标原点,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若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关于点O位似,且矩形OA1B1C1的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则点B1的坐标是()A.(3,2) B.(﹣2,﹣3) C.(2,3)或(﹣2,﹣3)D.(3,2)或(﹣3,﹣2)68.如图是某公园的一角,∠AOB=90°,弧AB的半径OA长是6米,C是OA的中点,点D在弧AB上,CD ∥OB,则图中休闲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10π﹣)米2B.(π﹣)米2C.(6π﹣)米2D.(6π﹣)米269..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C的内心,O是AB边上一点,⊙O经过B、D两点,若BC=4,tan∠ABD=,则⊙O的半径是()A.B.C.D.70.如图,AB,CD是⊙O的两条直径,∠AOC=120°,P是弧BD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D重合),AP,CP分别交CD,AB于点E,F.若S△AOE+S△COF=2,则⊙O的半径为()A.B.2 C.2 D.37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D→C→B→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 B. C. D.72.如图,矩形ABCD中,O为AC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E,F,连接BF交AC于点M,连接DE,BO.若∠COB=60°,FO=FC,则下列结论:①FB⊥OC,OM=CM;②△EOB≌△CMB;③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④MB:OE=3: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 C.3 D.473.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O的直径为分米,若在这个圆面上随意抛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正方形ABCD内的概率是()A.B.C.D.74.如图,⊙O的直径AB=6,点C为⊙0外一点,CA、CB分别交⊙O于E、F,cos∠C=,则EF的长为()A.3 B.2 C.1.5 D.47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I为△ABC的内心,AI的延长线交BC于D,若OI⊥AD,则tan∠CAD的值为()A.B.C.D.76.如图,线段AB=4,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以AC、BC为边作等边△ACD和等边△BCE,⊙O外接于△CDE,则⊙O半径的最小值为()A.4 B. C. D.277.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点E,F分别在AD,BC上,将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落在AD上的一点H处,点D落在点G处,有以下四个结论:①四边形CFHE是菱形;②EC平分∠DCH;③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④当点H与点A重合时,EF=2.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个.A.1 B.2 C.3 D.478.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为3,P为斜边BC上一点,且BP=1,D为AC上一点,若∠APD=45°,则CD的长为()A.B. C. D.79.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连OB,将纸片OABC沿OB折叠,使点A落在A′的位置,若OB=,tan∠BOC=,则点A′的坐标()A.(﹣,)B.(﹣,)C.(﹣,)D.(﹣,)80.如图,割线PAB、PCD分别交⊙0于点A、B和点C、D,且AB=CD=8,已知⊙0半径等于5,OA∥PC,则圆心O与点P之间的距离等于()A.3 B.3 C.9 D.381.如图,在△ABC中,AB=AC=5,CB=8,分别以AB、AC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A.B.25π﹣24 C.25π﹣12 D.82.当﹣2≤x≤1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A.﹣B.或C.2或D.2或或83.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交EF于G,下列结论:①BE=DF,②∠DAF=15°,③AC垂直平分EF,④BE+DF=EF,⑤S△CEF=2S△ABE.其中正确结论有()个.A.4 B.3 C.2 D.184.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AB=2,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D作CD的垂线交射线CA于点E.设AD=x,C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A.B.C.D.85.梯形ABCD中AB∥CD,∠ADC+∠BCD=90°,以AD、AB、BC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且S1+S3=4S2,则CD=()A.2.5AB B.3AB C.3.5AB D.4AB86.如图,⊙O的半径为1,AC⊥AB于A,BD⊥AB于B,AC=2,BD=3,P为半圆上一点,则△PCD面积的最小值是()A.B.C.D.87.已知AC⊥BC于C,BC=a,CA=b,AB=c,下列图形中⊙O与△ABC的某两条边或三边所在的直线相切,则⊙O的半径为的是()A.B.C.D.88.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B=OC,下列结论:①b >1且b≠2;②b2﹣4ac<4a2;③a>;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0 B.1 C.2 D.389.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AB′C′D′,若AB=2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6cm2B.(12﹣6)cm2C.3cm2D.4cm290.已知,A市到B市的路程为260千米,甲车从A市前往B市运送物资,行驶2小时在M地汽车出现故障,立即通知技术人员乘乙车从A市赶来维修(通知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到达M地后又经过20分钟修好甲车后以原速原路返回A市,同时甲车以原来1.5倍的速度前往B市,如图是两车距A市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下列四种说法:①甲车提速后的速度是60千米/时;②乙车的速度是96千米/时;③乙车返回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96x+384;④甲车到达B市乙车已返回A市2小时10分钟.其中正确的个数是()91.如图,△ABC中,AC=5,BC=12,∠ACB=90°,E、F分别为AC、AB中点,过E、F两点作⊙O,延长AC 交⊙O于D,若∠CDO=∠B,则⊙O的半径为()A.13 B.C.D.9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过点O作O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BOC=90°+;②EF=BE+CF;③设OD=m,AE:AF=n,则S△AEF=;④EF是△ABC的中位线.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②③ B.②③④C.③④ D.①②③9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b+c<0;②b2﹣4ac>0;③b >0;④4a﹣2b+c<0;⑤c﹣a>1,其中正确结论的是()A.①② 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⑤94.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DC=90度,AB=AD=2,E是AD边上一点(点E不与A,D重合),BE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M,交直线CD于N.设四边形ADNM的面积为S,则S的最大值是()A.B.2 C.D.95.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交PA,PB于C,D.若⊙O的半径为r,△PCD的周长等于3r,则tan∠APB的值是()A.B.C.D.9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2a+b>0;②b>a>c;③若﹣1<m<n<1,则m+n<﹣;④3|a|+|c|<2|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③ C.①③④D.①④97.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K上,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A.10 B.12 C.14 D.169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的直线l从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l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l扫过正方形OBCD的面积为S,直线l运动的时间为t(秒),下列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99.如图,A、B是双曲线上的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a、3a,线段AB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C,若S△AOC=6,则k的值为()A.2 B.3 C.4 D.610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A=4.点P是半圆弧AC的中点,连接BP,线段BP把图形APCB(指半圆和直角三角形ABC组成的图形)分成两部分,则这两部分面积之差的绝对值是()A.2 B.4 C.1.5π﹣2 D.答案详解1.【解答】解:如图所示,作BD⊥CA于D点.∵∠BAC=150°,∴∠DAB=30°,∵AB=20米,∴BD=20sin30°=10米,∴S△ABC=×30×10=150(米2).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元,所以一共需要150a元.故选C.2.【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1的边长为x,∵△ABC和△CDE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DE=DC,∠ABC=∠D=90°,∴sin∠CAB=sin45°==,即AC=BC,同理可得:BC=CE=CD,∴AC=BC=2CD,又∵AD=AC+CD=6,∴CD==2,∴EC2=22+22,即EC=2;∴S1的面积为EC2=2×2=8;∵∠MAO=∠MOA=45°,∴AM=MO,∵MO=MN,∴AM=MN,∴M为AN的中点,∴S2的边长为3,∴S2的面积为3×3=9,∴S1+S2=8+9=17.故选B.3.【解答】解:∵AE⊥BC,AF⊥CD,∠EAF=45°,∴∠C=180°﹣90°﹣90°﹣45°=135°,∵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180°﹣∠C=45°,∴AB=AE,AD=AF,∴AB+AD=(AE+AF)=×2=4,∴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4×2=8.故选D.4.【解答】解:作FG⊥x轴,∵P的坐标为(a,),且PN⊥OB,PM⊥OA,∴N的坐标为(0,),M点的坐标为(a,0),∴BN=1﹣,在直角三角形BNF中,∠NBF=45°(OB=OA=1,三角形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F=BN=1﹣,∴F点的坐标为(1﹣,),同理可得出E点的坐标为(a,1﹣a),∴AF2=(1﹣1+)2+()2=,BE2=(a)2+(﹣a)2=2a2,∴AF2•BE2=•2a2=1,即AF•BE=1.故选C.5.【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E⊥y轴于E,过点D作DF⊥y轴于F,在正方形ABCD中,AB=AD,∠BAD=90°,∴∠BAE+∠DAF=90°,∵∠DAF+∠ADF=90°,∴∠BAE=∠ADF,在△ABE和△DAF中,,∴△ABE≌△DAF(AAS),∴AF=BE,DF=AE,∵正方形的边长为2,B(,),∴BE=,AE==,∴OF=OE+AE+AF=++=5,∴点D的坐标为(,5),∵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k=xy=×5=8.故选:C.6.【解答】解:如图,过点作CO⊥AB于O,延长BO到C',使OC'=OC,连接MC',交AB于P,此时PC'=PM+PC'=PM+PC的值最小,连接AC',∵CO⊥AB,AC=BC,∠ACB=90°,∴∠ACO=×90°=45°,∵CO=OC',CO⊥AB,∴AC'=CA=AM+MC=8,∴∠OC'A=∠OCA=45°,∴∠C'AC=90°,∴C'A⊥AC,∴MC′===2,∴PC+PM的最小值为2.故选C.7.【解答】解:由图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向,a<0,与y轴交于y轴的正半轴,c>0,对称轴在二象限,﹣<0,a<0,则b<0,图象过点(1,0),因此a+b+c=0,a+c=﹣b>0,所以原式=a+c+b﹣c=a+b.故选A8.【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DE=EC,在△ADE和△BCE中∵,∴△ADE≌△BCE(SAS),∴AE=BE,∠DEA=∠CEB,∵AE平分∠BED,∴∠AED=∠AEB,∴∠AED=∠AEB=∠CEB=60°,故:①BE平分∠AEC,正确;可得△ABE是等边三角形,∴∠DAE=∠EBC=30°,∵PE⊥AE,∴∠DEA+∠CEP=90°,则∠CEP=30°,故∠PEB=∠EBP=30°,则EP=BP,在△AEP和△ABP中,∴△AEP≌△ABP(SSS),∴∠EAP=∠PAB=30°,又∵AE=AB,∴AP⊥BE,故②正确;∵∠DAE=30°,∴=tan30°=,∴3DE=AD,∴AD=DE,∴③AD=AB正确;∵∠CEP=30°,∴CP=EP,∵EP=BP,∴CP=BP,∴④PB=2PC正确.总上所述:正确的共有4个.故选:A.9.【解答】解:从图象可以看出:学校离家2400米,故①正确父子俩从出发到相遇时花费了10分钟,设小华步行的速度为x米/分,则小华父亲骑车的速度为3x米/分,依题意得:10x+30x=2400,解得:x=60,3x=180,故②③正确,所以两人相遇处离学校的距离为60×10=600米,小华和父亲相遇后,赶往学校的时间为: =小华来回花费的时间为:10+=<15所以小华能在上课前到达学校,故④正确.故选D.10.【解答】解:连接BD,交AC于O点,∵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5,∴AC⊥BD,AO=AC,BD=2BO,∴∠AOB=90°,∵AC=6,∴AO=3,∴B0==4,∴DB=8,∴菱形ABCD的面积是×AC•DB=×6×8=24,∴BC•AE=24,AE=,故选:C.11.【解答】解:延长BA,CD交于点F,∵BE平分∠ABC,∴∠EBF=∠EBC,∵BE⊥CD,∴∠BEF=∠BEC=90°,在△BEF和△BEC中,∵,∴△BEF≌△BEC(ASA),∴EC=EF,S△BEF=S△BEC=2,∴S△BCF=S△BEF+S△BEC=4,∵=2,∴,∵AD∥BC,∴△ADF∽△BCF,∴=()2=∴S△ADF=×4=,∴S四边形ABCD=S△BEF﹣S△ADF=2﹣=.故选:A.12.【解答】解:∵EF∥BC,∴△AEF∽△ABC,∴=,∴EF=•10=10﹣2x,∴S=(10﹣2x)•x=﹣x2+5x=﹣(x﹣)2+,∴S与x的关系式为S=﹣(x﹣)2+(0<x<5),纵观各选项,只有D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13.【解答】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45°,又∵∠CAF=15°,∴∠FAD=30°,又∵在直角△ADF中,AF=AC=,∴DF=AF•tan∠FAD=×=1,∴S阴影=AF•DF=××1=.故选C.14.【解答】解:①当OQ=OP时,则2t=1+t,解得t=1,②当OQ=PQ时,∵∠AOB=30°,∴OP=OQ,则t+1=•2t,解得t=,③当PQ=OP时,∵∠AOB=30°,∴OQ=OP,则2t=(1+t),解得t=2+3,故选A.15.【解答】解:点C从点A运动到点B的过程中,x的值逐渐增大,DE的长度随x值的变化先变大再变小. 当C与O重合时,y有最大值,∵x=0,y=ABx=AB﹣AB时,DE过点O,此时:DE=ABx=AB,y=AB所以,随着x的增大,y先增后降,类抛物线.故选:A.16.【解答】解:根据图形,得阴影部分的面积=2×π×22﹣4×4=8π﹣16.故选C.17.【解答】解:如图,设QP的中点为F,圆F与AB的切点为D,连接FD、CF、CD,则FD⊥AB.∵AB=10,AC=8,BC=6,∴∠ACB=90°,FC+FD=PQ,∴FC+FD>CD,∵当点F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的高CD上时,PQ=CD有最小值,∴CD=BC•AC÷AB=4.8.故选:B.18.【解答】解:∵分别以ED,EC为折痕将两个角(∠A,∠B)向内折起,点A,B恰好落在CD边的点F 处,∴EA=EF,BE=EF,DF=AD=3,CF=CB=5,∴AB=2EF,DC=DF+CF=8,作DH⊥BC于H,∵AD∥BC,∠B=90°,∴四边形ABHD为矩形,∴DH=AB=2EF,HC=BC﹣BH=BC﹣AD=5﹣3=2,在Rt△DHC中,DH==2,∴EF=DH=.故选:A.19.【解答】解:∵抛物线开口向下,∴a<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b=﹣2a>0,即2a+b=0,所以②正确;∵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c>0,∴abc<0,所以①错误;∵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函数的最大值为a+b+c,∴当m≠1时,a+b+c>am2+bm+c,即a+b>am2+bm,所以③正确;∵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3,0)的左侧,而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1,0)的右侧∴当x=﹣1时,y<0,∴a﹣b+c<0,所以④错误;∵ax12+bx1=ax22+bx2,∴ax12+bx1﹣ax22﹣bx2=0,∴a(x1+x2)(x1﹣x2)+b(x1﹣x2)=0,∴(x1﹣x2)[a(x1+x2)+b]=0,而x1≠x2,∴a(x1+x2)+b=0,即x1+x2=﹣,∵b=﹣2a,∴x1+x2=2,所以⑤正确.故选:D.20.【解答】解:作FH⊥x轴,EC⊥y轴,FH与EC交于D,如图,A点坐标为(2,0),B点坐标为(0,2),OA=OB,∴△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OA=2,∴EF=AB=,∴△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D=DE=EF=1,设F点横坐标为t,代入y=﹣x+2,则纵坐标是﹣t+2,则F的坐标是:(t,﹣t+2),E点坐标为(t+1,﹣t+1),∴t(﹣t+2)=(t+1)•(﹣t+1),解得t=,∴E点坐标为(,),∴k=×=.故选:D.21.【解答】解:如图所示:由树状图可知共有2×3=6种可能,这条路线正好是最短路线的有1种,所以概率是.故选:A.22.【解答】解:连接AF.∵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即EF垂直平分AC,∴AF=CF,AO=CO,∠FOC=90°.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AB=CD=3,AD=BC=4.设CF=x,则AF=x,BF=4﹣x,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52,且O为AC中点,∴AC=5,OC=AC=.∵AB2+BF2=AF2∴32+(4﹣x)2=x2∴x=.∵∠FOC=90°,∴OF2=FC2﹣OC2=()2﹣()2=()2∴OF=.同理OE=.即EF=OE+OF=.故选:A.23.【解答】解:∵AC是直径,AC⊥BD于F,∴BF=DF, =,∴∠BAC=∠DAC,在RT△ABF中,BF==2,∴BD=2BF=4,连接OB、OD、BC,∵AC是直径,∴∠ABC=90°,∴BF2=AF•FC,即(2)2=6FC,∴FC=2,∴直径AC=AF+FC=6+2=8,∴⊙O的半径为4,∵AB=4,AF=6,∴cos∠BAF===,∴∠BAF=30°,∴∠BAD=60°,∴∠BOD=120°,∵OC=4,FC=2,∴OF=2,∴S阴影=S扇形﹣S△BOD=﹣×4×2=π﹣4;故选D.24.【解答】解:过点M作MD⊥AB于D,连接AM,设⊙M的半径为R,∵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顶点A,C在坐标轴上,以边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点A的坐标为(0,8),∴DA=4,AB=8,DM=8﹣R,AM=R,又∵△ADM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M2=DM2+AD2,∴R2=(8﹣R)2+42,解得R=5,∴M(﹣4,5).故选D.25.【解答】解:作PC⊥x轴于C,交AB于D,作PE⊥AB于E,连结PB,如图,∵⊙P的圆心坐标是(3,a),∴OC=3,PC=a,把x=3代入y=x得y=3,∴D点坐标为(3,3),∴CD=3,∴△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AB,∴AE=BE=AB=×4=2,在Rt△PBE中,PB=3,∴PE=,∴PD=PE=,∴a=3+.故选:B.26.【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C=3∴BC=AB=3,延长A′B′交BC于点E,∵点A′的坐标为(1,2),∴OE=1,EC=A′E=3﹣1=2,∴OE:BC=1:3,∴AA′:AC=1:3,∵AA′=CC′,∴AA′=CC′=A′C′,∴A′C′:AC=1:3,∴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的相似比是.故选B.27.【解答】解:A、假设这个位置在点M,则从A至B这段时间,y不随时间的变化改变,与函数图象不符,故本选项错误;B、假设这个位置在点N,则从A至C这段时间,A点与C点对应y的大小应该相同,与函数图象不符,故本选项错误;C、,假设这个位置在点P,则由函数图象可得,从A到C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时刻,教练到小翔的距离等于经过30秒时教练到小翔的距离,而点P不符合这个条件,故本选项错误;D、经判断点Q符合函数图象,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28.【解答】解:∵A点在半径为2的⊙O上,过线段OA上的一点P作直线l,与⊙O过A点的切线交于点B,且∠APB=60°,∴AO=2,OP=x,则AP=2﹣x,∴tan60°==,解得:AB=(2﹣x)=﹣x+2,∴S△ABP=×PA×AB=(2﹣x)••(﹣x+2)=x2﹣2x+2,故此函数为二次函数,∵a=>0,∴当x=﹣=2时,S取到最小值为: =0,根据图象得出只有D符合要求.故选:D.29.【解答】解:过P作PF∥BC交AC于F,∵PF∥BC,△ABC是等边三角形,∴∠PFD=∠QCD,∠APF=∠B=60°,∠AFP=∠ACB=60°,∠A=60°,∴△APF是等边三角形,∴AP=PF=AF,∵PE⊥AC,∴AE=EF,∵AP=PF,AP=CQ,∴PF=CQ,在△PFD和△QCD中,∴△PFD≌△QCD,∴FD=CD,∵AE=EF,∴EF+FD=AE+CD,∴AE+CD=DE=AC,∵AC=3,∴DE=,故选B.30.【解答】解:∵OA的中点是D,点A的坐标为(﹣6,4),∴D(﹣3,2),∵双曲线y=经过点D,∴k=﹣3×2=﹣6,∴△BOC的面积=|k|=3.又∵△AOB的面积=×6×4=12,∴△AOC的面积=△AOB的面积﹣△BOC的面积=12﹣3=9.故选B.31.【解答】解:如图,满足条件的⊙P有4个,故选D.32.【解答】解:根据题意f(x)=,得到f()==,f(1)==0.5,∴f(x)+f()=1,则原式=f()+f(2015)+f()+f(2014)+…+f()+f(2)+f(1)=2014+0.5=2014.5,故选B.33.【解答】解:①如图:因为CD==2,点D是斜边AB的中点,所以AB=2CD=4,②如图:因为CE==5,点E是斜边AB的中点,所以AB=2CE=10,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10或,故选:C.34.【解答】解:∵沿AE将△ABE向上折叠,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四边形ABEF是正方形,∵AB=1,设AD=x,则FD=x﹣1,FE=1,∵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解得x1=,x2=(负值舍去),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解.故选B.35.【解答】解: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②直线l经过AD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③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小;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的图象符合.故选A.36.【解答】解:过O作OM⊥AB,交AB于点M,交A1B1于点N,如图所示:∵A1B1∥AB,∴ON⊥A1B1,∵△OAB为斜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M=AB=,又∵△OA1B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N=A1B1=MN,∴ON:OM=1:3,∴第1个正方形的边长A1C1=MN=OM=×=,同理第2个正方形的边长A2C2=ON=×=,则第n个正方形A n B n D n C n的边长.故选:B37.【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120°,∴∠B=180°﹣∠A=180°﹣120°=60°,作点P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P′,连接P′Q,P′C,则P′Q的长即为PK+QK的最小值,由图可知,当点Q与点C重合,CP′⊥AB时PK+QK的值最小,在Rt△BCP′中,∵BC=AB=2,∠B=60°,∴P′Q=CP′=BC•sinB=2×=.故选:B.38.【解答】解:连接AD、CD,作AF∥CD,交BE于F,∵点D是弧AC的中点,∴可设AD=CD=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FD=∠CDF=45°.∴△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F=,BF=AF=.∴BD=+1.∵∠DAC=∠ABD,∠ADB=∠ADB,∴△ADE∽△BDA,∴DE==﹣1,BE=2.∴=.39.【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A为锐角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BC•AE=AB•AF=60,AB=10,BC=12,∴AE=5,AF=6,∵AE⊥直线BC于点E,作AF⊥直线CD于F,∴∠AEB=∠AFD=90°,∴BE==5,DF==6,∴CE=12+5,CF=10+6,∴CE+CF=22+11;②如图2所示:∠A为钝角时;由①得:CE=10﹣5,CF=6﹣10,∴CE+CF=2+;故选:D.40.【解答】解:①∵图象与x轴有交点,对称轴为x==﹣1,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即b2>4ac,正确;②∵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0,∵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c>0,∵对称轴为x==﹣1,∴2a=b,∴2a+b=4a,a≠0,错误;③∵x=﹣1时y有最大值,由图象可知y≠0,错误;④把x=1,x=﹣3代入解析式得a+b+c=0,9a﹣3b+c=0,两边相加整理得5a﹣b=﹣c<0,即5a<b.故选B.41.【解答】解:∵PC是∠APB的角平分线,∴∠APC=∠CPB,∴弧AC=弧BC;∴AC=BC;∵AB是直径,∴∠ACB=90°.即△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OC,交EF于点D,则OC⊥AB;∵M、N是AC、BC的中点,∴MN∥AB;∴OC⊥EF,OD=OC=2.连接OE,根据勾股定理,得:DE=2,EF=2ED=4.故选A.42.【解答】解:∵扇形OAB的圆心角为90°,扇形半径为2,∴扇形面积为: =π(cm2),半圆面积为:×π×12=(cm2),∴S Q+S M =S M+S P=(cm2),∴S Q=S P,连接AB,OD,∵两半圆的直径相等,∴∠AOD=∠BOD=45°,∴S绿色=S△AOD=×2×1=1(cm2),∴阴影部分Q的面积为:S扇形AOB﹣S半圆﹣S绿色=π﹣﹣1=﹣1(cm2).故选:A.43.【解答】解:过点C作CE⊥DO于点E,∵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成的锐角为α,AC=a,BD=b,∴sinα=,∴EC=COsinα=asinα,∴S△BCD=CE×BD=×asinα×b=absinα,∴▱ABCD的面积是: absinα×2=absinα.故选:A.44.【解答】解:由图知:当点B的横坐标为1时,抛物线顶点取C(﹣1,4),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代入点B坐标,得:0=a(1+1)2+4,a=﹣1,即:B点横坐标取最小值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当A点横坐标取最大值时,抛物线顶点应取E(3,1),则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y=﹣(x﹣3)2+1=﹣x2+6x ﹣8=﹣(x﹣2)(x﹣4),即与x轴的交点为(2,0)或(4,0)(舍去),∴点A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2.故选B.45.【解答】解:∵AB是⊙O的直径,∴∠ACB=90°,∵∠ABC=60°,∴AB=2BC=4,∵F是弦BC的中点,∴BF=BC=1,当∠BFE=90°时,∠B=60°,BE=2BF=2,则AE=AB﹣BE=2,此时t==1(s);当∠BEF=90°时,∠B=60°,BE=BF=,则AE=AB﹣BE=,此时t==(s),综上所述,t的值为1s或s.故选C.46.【解答】解:在Rt△ACB中,AB==2,。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一章 数与式 第一讲 实数【基础知识回顾】一、实数的分类: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实数【名师提醒:1、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

如:2π是 数,不是 数, 722是 数,不是 数。

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b 互为相反数⇔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a =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b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

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止,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无理数无理数 负分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正数正无理数零 负有理数负数(a >0)(a <0) 0 (a=0)【名师提醒:1、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较大的数,也可以表示较小的数,其中a 的取值范围一样,n 的取值不同,当表示较大数时,n 的值是原整数数位减一,表示较小的数时,n 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数位上的零)。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三解答题重难点题型突破题型二几何图形探究题类型与三角形、四边形有关的探究题课件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三解答题重难点题型突破题型二几何图形探究题类型与三角形、四边形有关的探究题课件

(2)如图②,过点 F 作 FG⊥AB 于 G,连接 FE.∵AF=BE,AF∥BE,∴ 四边形 ABEF 是平行四边形,∵AF+BE=16,∴AB=AF=BE=8,∵32 3= 8×FG,∴FG=4 3,在 Rt△FAG 中,AF=8,∴∠FAG=60°,当点 G 在 线段 AB 上时,∠FAB=60°,当点 G 在线段 BA 延长线时,∠FAB=120°,
解:(1)原命题不成立,新结论为:∠APB=90°, AF+BE=2AB(或 AF=BE=AB),证明:∵AM∥BN, ∴∠MAB+∠NBA=180°,∵AE,BF 分别平分∠MAB,∠NBA,
∴∠EAB=12∠MAB,∠FBA=12∠NBA,
∴∠EAB+∠FBA=12(∠MAB+∠NBA)=90°, ∴∠APB=90°,∵AE 平分∠MAB,∴∠MAE=∠BAE, ∵AM∥BN,∴∠MAE=∠BAE,∴∠BAE=∠BEA, ∴AB=BE,同理:AF=AB,∴AF+BE=2AB(或 AF=BE=AB);
辽宁专用
专题三 解答题重难点题型突破
题型二 几何图形探究题 类型1 与三角形、四边形有关的探究题
【例1】 (2016·抚顺)如图,在△ABC中,BC >AC,点E在BC上,CE=CA, 点D在AB上,连接DE,∠ACB+∠ADE=180°,作CH⊥AB,垂足为H.
(1)如图①,当∠ACB=90°时,连接CD,过点C作CF⊥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F. ①求证:FA=DE; ②请猜想三条线段DE、AD、CH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2)如图②,当∠ACB=120°时,三条线段DE、AD、CH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 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3)成立.∵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BC=CD,∠FBC=∠ECD=90 °,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含解析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含解析

反比例函数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2016•龙东)已知反比例函数y= ,当1<x<3时,y的最小整数值是()A、3B、4C、5D、6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底边上的高为y,则它的面积为定植S时,则x与y的函数关系式为()A、y=B、y=C、y=D、y=3、(2016•大庆)已知A(x1, y1)、B(x2, y2)、C(x3, y3)是反比例函数y= 上的三点,若x1<x2<x3, y2<y1<y3,则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x1•x2<0B、x1•x3<0C、x2•x3<0D、x1+x2<04、将一次函数y=x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与双曲线y=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则OA2-OB2=( )A、-2B、2C、-D 、5、如图所示,点P(3a,a)是反比例函数y=(k>0)与⊙O的一个交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π,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A、y=B、y=C、y=D、y=6、如图,△AOB为等边三角形,点A在第四象限,点B的坐标为(4,0),过点C(4,0)作直线l交AO于D,交AB于E,且点E在某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当△ADE和△DCO的面积相等时,k的值为()A、-B、-C、-3D、-67、教室里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加热到100℃,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此时水温(℃)与开机后用时(min)成反比例关系.直至水温降至30℃,饮水机关机.饮水机关机后即刻自动开机,重复上述自动程序.若在水温为30℃时,接通电源后,水温y(℃)和时间(min)的关系如图,为了在上午第一节下课时(8:45)能喝到不超过50℃的水,则接通电源的时间可以是当天上午的()A、7:20B、7:30C、7:45D、7:508、(2015•玉林)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二次函数y=ax2+bx 图象的顶点(﹣,m)(m >0),则有()A、a=b+2kB、a=b﹣2kC、k<b<0D、a<k<0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O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OB=1,点A在函数y=﹣(x<0)的图象上,将此矩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A1B1O1C1的位置,此时点A1在函数y= (x>0)的图象上,C1O1与此图象交于点P,则点P的纵坐标是()A 、B 、C 、D 、10、(2016•济宁)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CB是菱形,OB在x轴的正半轴上,sin∠AOB= ,反比例函数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与BC交于点F,则△AOF的面积等于()A、60B、80C、30D、4011、(2016•湖北)一次函数y=ax+b和反比例函数y=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 、12、(2016•天津)若点A(﹣5,y1),B(﹣3,y2),C(2,y3)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则y1, y2, y3的大小关系是()A、y1<y3<y2B、y1<y2<y3C、y3<y2<y1D、y2<y1<y3二、填空题(共5题;共6分)13、如果函数y=x2m-1为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________.14、(2015•黄石)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有一支位于第一象限,则常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2016•宁波)如图,点A为函数y= (x>0)图象上一点,连结OA,交函数y= (x>0)的图象于点B,点C是x轴上一点,且AO=AC,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16、(2016•丽水)如图,一次函数y=﹣x+b与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连结OA,OB,过A作AE⊥x轴于点E,交OB于点F,设点A的横坐标为m.(1)b=_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S△OAF+S四边形EFBC=4,则m的值是________.17、(2016•绍兴)如图,已知直线l:y=﹣x,双曲线y= ,在l上取一点A(a,﹣a)(a>0),过A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C,过C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D,过D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E,此时E与A重合,并得到一个正方形ABCD,若原点O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且分这条对角线为1:2的两条线段,则a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3题;共15分)18、当m 取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19、(2016•苏州)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交于点B(2,n),过点B作BC⊥x轴于点C,点P(3n﹣4,1)是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PBC=∠ABC,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0、已知与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1)求m和k的值(2)若点C(-1,0),连结AC,BC,求△ABC的面积(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的取值范围.四、综合题(共4题;共45分)21、(2016•曲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1)直接写出函数y= 图象上的所有“整点”A1, A2, A3,…的坐标;(2)在(1)的所有整点中任取两点,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的概率.22、(2015•广州)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1)判断该函数图象的另一支所在的象限,并求m的取值范围;(2)如图,O为坐标原点,点A在该反比例函数位于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若△OAB的面积为6,求m的值.23、(2016•枣庄)如图,在矩形OABC中,OA=3,OC=2,F是AB上的一个动点(F不与A,B重合),过点F的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与BC边交于点E.(1)当F为AB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为何值时,△EF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4、(2016•雅安)已知直线l1: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与双曲线y= 交于点C(1,a).(1)试确定双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将l1沿y轴翻折后,得到l2,画出l2的图象,并求出l2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点P是线段AC上点(不包括端点),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l2于点M,交双曲线于点N,求S△AMN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答案】A【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析】【解答】解:在反比例函数y= 中k=6>0,∴该反比例函数在x>0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3时,y= =2;当x=1时,y= =6.∴当1<x<3时,2<y<6.∴y的最小整数值是3.故选A.【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0,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得知该反比例函数在x>0中单调递减,再结合x的取值范围,可得出y的取值范围,取其内的最小整数,本题得解.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反比例函数y= 在1<x<3中y的取值范围.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系数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该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是关键.【答案】C【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三角形的面积【解析】【解答】∵S=xy,∴y=.故选C.【分析】考查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得到三角形高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角形的面积= 1 2 底×高,那么高=,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答案】A【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 中,2>0,∴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x3, y2<y1<y3,∴点A,B在第三象限,点C在第一象限,∴x1<x2<0<x3,∴x1•x2<0,故选A.【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y= 和x1<x2<x3, y2<y1<y3,可得点A,B在第三象限,点C在第一象限,得出x1<x2<0<x3,再选择即可.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本题是逆用,难度有点大.【答案】B【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析】【解答】∵平移后解析式是y=x+b,代入y=得:x+b=,即x2+bx=,y=x+b与x轴交点B的坐标是(-b,0),设A的坐标是(x,y),∴OA2-OB2=x2+y2+(-b)2=x2+(x+b)2-b2=2x2+2xb=2(x2+xb)=2×=2,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能力.【答案】D【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解析】【解答】由于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圆面积,则圆的面积为10π×4=40π.因为P(3a,a)在第一象限,则a>0,3a>0,根据勾股定理,OP=于是π=40π,a=±2,(负值舍去),故a=2.P点坐标为(6,2).将P(6,2)代入y=,得:k=6×2=1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故选D.【分析】根据P(3a,a)和勾股定理,求出圆的半径,进而表示出圆的面积,再根据圆的面积等于阴影部分面积的四倍,求出圆的面积,建立等式即可求出a的值,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既要能熟练正确求出圆的面积,又要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答案】C【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解析】【解答】如图,连接AC,∵点B的坐标为(4,0),△AO B为等边三角形,∴AO=OB=4.∴点A的坐标为(2,-2).∵C(4,0),∴AO=OC=4,∴∠OCA=∠OAC.∵∠AOB=60°,∴∠ACO=30°.又∵∠B="60°." ∴∠BAC=90°.∵S△ADE=S△DCO, S△AEC=S△ADE+S△ADC, S△AOC=S△DCO+S△ADC,∴∴S△AEC=S△AOC =×AE•AC=•CO•2,即•AE•2=×2×2,∴E点为AB的中点(3,-).把E点(3,-)代入y=中得:k=-3故选C.【分析】连接AC,由B的坐标得到等边三角形AOB的边长,得到AO与CO,得到AO=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OB=60°,得到∠ACO=30°,可得出∠BAC为直角,可得出A的坐标,由三角形ADE与三角形DCO面积相等,且三角形AEC面积等于三角形AED与三角形ADC面积之和,三角形AOC面积等于三角形DCO面积与三角形ADC面积之和,得到三角形AEC与三角形AOC面积相等,进而确定出AE的长,可得出E为AB中点,得出E的坐标,将E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和训练 七:数学探索与开放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和训练 七:数学探索与开放问题

赵中2016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和训练 七 第 1页(共 8页) 第 2页 (共 8页)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和训练七:数学探索与开放问题班级: 姓名: 编制:赵化中学 郑宗平专题透析:数学探索与开放问题是近年来新课标背景下中考中数学的常考题型,多在压轴题中出现,考查题型虽以解答题为主,但也有部分设计为选择题、填空题,多是几何与函数结合、规律探索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开放的形式来考查.探索性的解答题除与函数结合外,还通常以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为背景考查探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等;开放性的问题分为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两种情况,这类题能较好的考查同学们的数学个性品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典例精析:例1. 在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一道题目: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P 为边BC 延长线上的一点,E 为DP 的中点,DP 的垂直平分线交DC 于M ,交AB 的延长线于N .当CP 6=时,EM 与EN 的比值是多少?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过E 作直线平行于BC 交DC AB 、于F G 、,如图②,则可得:DF DEFC EP =.因为DE EP =,所以DF PC =.可求出EF 和EG 的值,进而可求得EM 和EN 的比值.⑴.请按照小明的思路写出求解的过程;⑵.小东又对此题作了进一步探究,得出了DP MN =的结论.你认为小东的这个结论正确吗?如果正确,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分析:⑴.本问主要仿照阅读材料所点拨的思路,通过转移比例即可使问题得以解决;⑵.本问是一个探索结论的题,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可以得出DP MN 、分别所在的△DPC ≌△MNH ,所以问题即可解决.略解:⑴.如图②,过点E 作直线平行于BC 交DC AB 、分别于点F G 、,则:DF DE EM EF,,GF BC 12FC EP EN EG====; ∵DE EP = ∴DF FC = ∴11EF CP 63EG GF EF 1231522==⨯==+=+=,∴EM EF 31EN EG 155===⑵.正确.证明:如图③,作M H ∥BC 交AB 于点H ,则MH CB CD,MHN 90==∠= .∵DCP 1809090∠=-= ∴DCP MHN ∠=∠∵MNH CMN DME 90CDP ∠=∠=∠=-∠ ,DPC 90CDP ∠=-∠∴DPC MNH ∠=∠ ∴△DPC ≌△MNH ∴DP MN = 点评:本例的⑴问主要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通过比例之间的转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本例的⑵问可以视作是一个存在性的探索题,在思想时可以先假设其存在的情况下思考证明线段相等的路子有哪些,然后破题切入.例2. 如图,用两段等长的铁丝恰好可以分别围成一个正五边形和一个正六边形,其中正五边形的边长为()+2x 17cm ,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x 2x cm.分析:本题抓住“等长的铁丝”实际上就是两个正多 边形的周长相等,由此利用方程思想可以求出x 的值, 从而使问题可以获得解决.略解:由已知可得,正五边形的周长为()+25x 17cm ,正六边形的周长为()+26x 2x cm . 因为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所以()()+225x 176x 2x =+整理得2x 12x 850+-=, 配方()+2x 6121=,解得:12x5,x 17==-(舍去) 故正五边形的周长为()()+25517210cm ⨯=又因为两段铁丝等长,所以这两段铁丝的总长为420cm . 答:两段铁丝的总长为420cm师生互动练习:1.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放在正 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围下去,则第n (n 是大于0的整数)个图形需要黑色 棋子的个数是 .2. 列图形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 中第①个图形有1颗棋子,第②个图形一共有6颗棋子,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6颗棋子。

中考数学总复习 题型五 几何动态与二次函数综合题 类型3 探究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课件1

中考数学总复习 题型五 几何动态与二次函数综合题 类型3 探究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课件1
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43(x-x1)(x-x2),由点 A、B 坐标可知 x1 =3,x2=-1,∴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43(x-3)(x+1)=43x2-83x-4;
(2)如图①,过点 D 作 DF⊥y 轴于点 F.当 x=0 时,y=- 4, ∴点 C(0,-4),∴OC=4,∵y=43x2-83x-4=43(x-1)2-136,∴点 D(1,-136), ∴DF=1,OF=136,CF=43,∵点 A(3,0),点 B(-1,0),∴OA=3. ∴S△ACD=S 梯形 AOFD-S△AOC-S△CFD=12(OA+FD)·OF-12OA·OC-12CF·FD =12×(3+1)×136-12×3×4-12×43×1=332-6-23=4
山西专用
题型五 几何动态与二次函数综合题
类型3 探究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例 3】 (2016·青海)如图①(注:与图②完全相同),二次函数 y=43x2+bx+c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3,0),B(-1,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该抛物线的顶点为 D,求△ACD 的面积(请在图①中探索); (3)若点 P,Q 同时从 A 点出发,都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 AB,AC 边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 P,Q 运动到 t 秒 时,△APQ 沿 PQ 所在的直线翻折,点 A 恰好落在抛物线上 E 点处,请直接 判定此时四边形 APEQ 的形状,并求出 E 点坐标(请在图②中探索).
【分析】 (1)先将二次函数设成两点式,然后将A,B点坐标代入,进而可 求解析式; (S(32梯))形由由A题解OFD得析-式点S先P△,A求OQC得-运点S动△CC速、FD度,D相坐列同标式,,计可过算得顶即在点可两D;作点y的轴运垂动线过段程FD中,△再A根PQ据为S等△A腰CD三= 角形,由点A、E关于PQ对称,则AP=EP,AQ=EQ,易得四边形四边都 相等,可得四边形APEQ是菱形.利用菱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可用t表 示E点坐标,根据点E在抛物线上所以代入即可求t,进而可得点E的坐标.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习题复习课件23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习题复习课件23
第3页,共28页。
4.在涉及折叠的相关问题中,若原图形中含有直角或折叠后产生直角, 常常把所求的量与已知条件利用折叠的性质,借助等量代换转化到一个 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小结论:1.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底边上的高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 平分线; 2.等边三角形面积= 43×边长 2; 3.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为短直角边∶长直角边∶斜边=1∶ 3∶2.


(1)三边相等;
(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各角相等,且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等腰边三三角角形形;

(3)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3)有一个角等于60°的______________是等 边三角形

直 角 三
(1)两锐角之和等于90°;一半 (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 (3)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DF2+CD2= ( 2)2+( 2)2=2,∵BE⊥AC,AE=EC,∴AF =CF=2,∴AD=AF+DF=2+ 2
第11页,共28页。
等腰三角形有关边角的讨论
【例1】 (1)(2015·荆门)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为( )
C
A.8或10 B.8
C.10 D.6或12
(2)(葫芦岛模拟)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的边长为3,它的另两条边的边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
方程x2-12x+k=0的两个根,则k的值是( )
B
A.27 B.36 C.27或36 D.18
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其他两条边中有一个为3时,将x=3代入原方程,得
32-12×3+k=0,k=27,将k=27代入原方程,得x2-12x+27=0,解得x=3或9.3,

湖南省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三单元函数及其图象课时10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课件

湖南省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三单元函数及其图象课时10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课件
课前考点过关
中考对接
命题点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1. [2016· 衡阳] 点P(x-2,x+3)在第一象限,则x的 取值范围是 . 【答案】x>2 【解析】 ∵点P(x-2,x+3)在第一象
限,∴解得x>2.故答案为x>2.
课前考点过关
命题点二 图形与坐标
2. [2016· 常德]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M(a,b),N(c,d),规定(a,b)⊕(c,d)=(a+c,b+d),则称点Q(a+c,b+d)为 M,N的“和点”. 若以坐标原点O与任意两点及它们的“和点”为顶点能构成四边形,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和 点四边形”. 现有点A(2,5),B(-1,3),若以O,A,B,C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和点四边形”,则点C的坐标 (1,8)或 是 . (-3,-2)或(3,2)
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P1,P2,P3,…均在格点上,其顺序按图中
“→”方向排列,如:P1(0,0),P2(0,1),P3(1,1),P4(1,-1), P5(-1,-1),P6(-1,2),…,根据这个规律,点P2016的坐标为
图10-2
课前考点过关
命题点五 与坐标有关的创新题
6. [2017· 湘潭] 阅读材料:设a=(x1,y1),b=(x2,y2),a∥b,则 x1· y2=x2· y1. 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a=(2,3),b=(4,m),且a∥b,则 m= .
轴和y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 规定: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A,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
B,若点A在x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点B在y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则称有序实数对(a,b)为点P的斜坐标. 在某平 面斜坐标系中,已知θ=60°,点M的斜坐标为(3,2),点N与点M关于y轴对称,则点N的斜坐标为 .

沪教版初中总复习专题训练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讲解(基础)

沪教版初中总复习专题训练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讲解(基础)

沪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及其相关性质.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5.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平移变换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要点诠释】(1)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本讲的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的变换;(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图形平移的依据;(3)图形的平移是指图形整体的平移,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改变了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这个特征是得出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依据.2.平移的基本性质:由平移的概念知,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平移具有下列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1)要注意正确找出“对应线段,对应角”,从而正确表达基本性质的特征;(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个基本性质既可作为平移图形之间的性质,又可作为平移作图的依据.考点二、轴对称变换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叫做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变换的性质①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轴对称作图步骤①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过关键点作对称轴的垂线,并延长至2倍,得到各点的对称点.②按原图形的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对称点即得所作图形.考点三、旋转变换1.旋转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旋转变换的性质图形通过旋转,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3.旋转作图步骤①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旋转中心,确定旋转角.②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③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角度、旋转各顶点和旋转中心所连线段,从而作出图形中各关键点的对应点.④按原图形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各对应点.4.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对称的对称点.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中心对称图形.5.中心对称作图步骤①连结决定已知图形的形状、大小的各关键点与对称中心,并且延长至2倍,得到各点的对称点.②按原图形的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对称点即得所作图形.【要点诠释】图形变换与图案设计的基本步骤①确定图案的设计主题及要求;②分析设计图案所给定的基本图案;③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对基本图案进行变换,实现由基本图案到各部分图案的有机组合;④对图案进行修饰,完成图案.【典型例题】类型一、平移变换1.如图1,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2,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出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而得出OM+MN+NR+GR+EG+OE=A′D′+CD=1+1=2,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A′M=A′N=MN,MO=DM=DO,OD′=D′E=OE,EG=EC=GC,B′G=RG=RB′,∴OM+MN+NR+GR+EG+OE=A′D′+CD=1+1=2;【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A′M=A′N=MN,MO=DM=DO,OD′=D′E=OE,EG=EC=GC,B′G=RG=R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顺义区一模)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AD边上一点,且CE⊥BD于点F,将△DEC沿从D到A的方向平移,使点D与点A重合,点E平移后的点记为G.(1)画出△DEC平移后的三角形;(2)若BC=,BD=6,CE=3,求AG的长.【答案】解:(1)△AGB为△DEC平移后的三角形,如下图所示;(2)∵△AGB为△DEC平移后的三角形,∴BG=CE=3,BG∥CE,∵CE⊥BD,∴BG⊥BD.在Rt△BDG中,∵∠GBD=90°,BG=3,BD=6,∴DG==3,∵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2,∴AG=DG﹣AD=3﹣2=.2.如图(1),已知的面积为3,且现将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得到.(1)求所扫过的图形面积;(2)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求AC的长.【思路点拨】(1)根据平移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S△EFA=S△BAF=S△ABC,从而便可得到四边形CEFB 的面积;(2)由已知可证得平行四边形EFBA为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到AF与BE的位置关系为垂直;(3)作BD⊥AC于D,结合三角形的面积求解.【答案与解析】(1)由平移的性质得AF∥BC,且AF=BC,△EFA≌△ABC∴四边形AFBC为平行四边形S△EFA=S△BAF=S△ABC=3∴四边形EFBC的面积为9;(2)BE⊥AF证明:由(1)知四边形AFBC为平行四边形∴BF∥AC,且BF=AC又∵AE=CA∴BF∥AE且BF=AE∴四边形EFBA为平行四边形又已知AB=AC∴AB=AE∴平行四边形EFBA为菱形∴BE⊥AF;(3)如上图,作BD⊥AC于D∵∠BEC=15°,AE=AB∴∠EBA=∠BEC=15°∴∠BAC=2∠BEC=30°∴在Rt△BAD中,AB=2BD设BD=x,则AC=AB=2x∵S△ABC=3,且S△ABC=AC•BD=•2x•x=x2∴x2=3∵x为正数∴x=∴AC=2.【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移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及推理计算能力.类型二、轴对称变换3(2016•贵阳模拟)(1)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如图①,Rt△ABC中,∠C=90°,,求证:∠B=30°,请你完成证明过程.(2)如图②,四边形ABCD是一张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沿过点D的抓痕将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折痕交AE于点G,请运用(1)中的结论求∠ADG的度数和AG的长.(3)若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B、D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O(如图④),当AB=6,求EF的长.【思路点拨】(1)Rt△ABC中,根据sinB═=,即可证明∠B=30°;(2)求出∠FA′D的度数,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可求出∠ADG的度数,在Rt△A'FD中求出A'F,得出A'E,在Rt△A'EG中可求出A'G,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出AG的长度.(3)先判断出AD=AC,得出∠ACD=30°,∠DAC=60°,从而求出AD的长度,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出∠DAF=∠FAO=30°,在Rt△ADF中求出DF,继而得出FO,同理可求出EO,再由EF=EO+FO,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1)证明:Rt△ABC中,∠C=90°,,∵sinB==,∴∠B=30°;(2)解:∵正方形边长为2,E、F为AB、CD的中点,∴EA=FD=×边长=1,∵沿过点D的抓痕将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A′D=AD=2,∴=,∴∠FA′D=30°,可得∠FDA′=90°﹣30°=60°,∵A沿GD折叠落在A′处,∴∠ADG=∠A′DG,AG=A′G,∴∠ADG===15°,∵A′D=2,FD=1,∴A′F==,∴EA′=EF﹣A′F=2﹣,∵∠EA′G+∠DA′F=180°﹣∠GA′D=90°,∴∠EA′G=90°﹣∠DA′F=90°﹣30°=60°,∴∠EGA′=90°﹣∠EA′G=90°﹣60°=30°,则A′G=AG=2EA′=2(2﹣);(3)解:∵折叠后B、D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O,∴AO=AD=CB=CO,∴DA=,∵∠D=90°,∴∠DCA=30°,∵AB=CD=6,在Rt△ACD中,=tan30°,则AD=DC•tan30°=6×=2,∵∠DAF=∠FAO=∠DAO==30°,∴=tan30°=,∴DF=AD=2,∴DF=FO=2,同理EO=2,∴EF=EO+FO=4.【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涉及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考察的知识点较多,注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变式】(2016·松北区模拟)如图(1)是四边形纸片ABCD,其中∠B=120°,∠D=50°.若将其右下角向内这出△PCR,恰使CP∥AB,RC∥AD,如图(2)所示,则∠C=度.【答案】∵∠CPR=∠B=×120°=60°,∠CRP=∠D=×50°=25°,∴∠C=180°-60°-25°=95°.4. 如图1,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分别为a,b(a<b).将纸片任意翻折(如图2),折痕为PQ.(P在BC上),使顶点C落在四边形APCD内一点C′,PC′的延长线交直线AD于M,再将纸片的另一部分翻折,使A落在直线PM上一点A′,且A′M所在直线与PM•所在直线重合(如图3),折痕为MN.(1)猜想两折痕PQ,MN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QPC的角度在每次翻折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则每次翻折后,两折痕PQ,•MN间的距离有何变化?请说明理由.(3)若∠QPC的角度在每次翻折的过程中都为45°(如图4),每次翻折后,非重叠部分的四边形MC′QD,及四边形BPA′N的周长与a,b有何关系,为什么?(1)(2)(3)(4)【思路点拨】(1)猜想两直线平行,由矩形的对边平行,得到一组内错角相等,翻折前后对应角相等,那么可得到PQ与MN被MP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得到平行.(2)作出两直线间的距离.∵PM长相等,∠NPM是不变的,所以利用相应的三角函数可得到两直线间的距离不变.(3)由特殊角得到所求四边形的形状,把与周长相关的边转移到同一线段求解.【答案与解析】(1)PQ∥MN.∵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且M在AD直线上,则有AM∥BC.∴∠AMP=∠MPC.由翻折可得:∠MPQ=∠CPQ=∠MPC,∠NMP=∠AMN=∠AMP,∴∠MPQ=∠NMP,故PQ∥MN.(2)两折痕PQ,MN间的距离不变.过P作PH⊥MN,则PH=PM•sin∠PMH,∵∠QPC的角度不变,∴∠C′PC的角度也不变,则所有的PM都是平行的.又∵AD∥BC,∴所有的PM都是相等的.又∵∠PMH=∠QPC,故PH的长不变.(3)当∠QPC=45°时,四边形PCQC′是正方形,四边形C′QDM是矩形.∵C′Q=CQ,C′Q+QD=a,∴矩形C′QDM的周长为2a.同理可得矩形BPA′N的周长为2a,∴两个四边形的周长都为2a,与b无关.【总结升华】翻折前后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应注意使用相应的三角函数,平行线的判断,特殊四边形的判定.类型三、旋转变换【高清课堂图形的变换例4】5.已知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110°,∠BOC=135°,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求出该三角形各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思路点拨】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可以运用旋转将△BCO转至△ACD.【答案与解析】(1)以OC为边作等边△OCD,连AD.∵△ABC是等边三角形∴∠BCO=∠ACD (∠BCO+∠ACO=60°,∠ACD+∠ACO=60°)∵ BC=AC,OC=CD∴△BCO≌△ACD (SAS)∴ OB=AD,∠ADC=∠BOC又∵OC=OD∴△OAD是以线段OA,OB,OC为边构成的三角形∵∠AOB=110°, ∠BOC=135°∴∠AOC=115°∴∠AOD=115°-60°=55°∵∠ADC=135°∴∠ADO=135°-60°=75°∴∠OAD=180°-55°-75°=50°∴以线段OA,OB,OC为边构成的三角形的各角是50°、55°、75°.(2)∠AOB+∠AOC+∠BOC=∠AOB+∠AOC+∠ADC=∠AOB+(∠AOD+∠DOC)+(∠ADO+∠CDO)=∠110°+(∠AOD+60°)+(∠ADO+60°) =360°∴∠AOD+∠ADO=130°∴∠OAD=50°当∠AOD是直角时,∠AOD=90°,∠AOC=90°+60°=150°,∠BOC=100°;当∠ADO是直角时,∠ADC=90°+60°=150°,∠BOC=150°.【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运用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渗透分类讨论思想.6 . 如图1,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分别延长OA、OD到点F、E,使OF=2OA,OE=2OD,连接EF.将△EOF绕点O逆时针旋转角得到△E1OF1(如图2).(1)探究AE1与BF1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2)当=30°时,求证:△AOE1为直角三角形.【思路点拨】(1)要证AE1=BF1,就要首先考虑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2)要证△AOE1为直角三角形,就要考虑证∠E1AO=90°.【答案与解析】(1)AE1=BF1,证明如下:∵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OA=OB=OD.∴OE=OF .∵△E1OF1是△EOF绕点O逆时针旋转角得到,∴OE1=OF1.∵ ∠AOB=∠EOF=900,∴ ∠E1OA=900-∠F1OA=∠F1OB.在△E1OA和△F1OB中,,∴△E1OA≌△F1OB(SAS).∴AE1=BF1.(2)取OE1中点G,连接AG.∵∠AOD=900,=30°,∴ ∠E1OA=900-=60°.∵OE1=2OA,∴OA=OG,∴ ∠E1OA=∠AGO=∠OAG=60°.∴ AG=GE1,∴∠GAE1=∠GE1A=30°.∴∠E1AO=90°.∴△AOE1为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若PA=a,PB=2a,PC=3a(a>0).(1)求∠APB的度数;(2)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答案】(1)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CBQ.则△ABP≌△CBQ且PB⊥QB.于是PB=QB=2a,.在△PQC中,∵,.∴.∴.∵△PB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Q=∠BQP=45°.故∠APB=∠CQB=90°+45°=135°.(2)∵∠APQ=∠APB+∠BPQ=135°+45°=180°,∴三点A、P、Q在同一直线上.在Rt△AQC中,.∴正方形ABCD的面积.。

2016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专题汇总)_考点解析

2016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专题汇总)_考点解析

2016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专题汇总)_考点解析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本文导航1、首页2、角3、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5、四边形6、矩形7、菱形8、正方形9、等腰梯形10、等分》》》菱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十二几何压轴题课件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十二几何压轴题课件

[对应训练] 1.(导学号 )(2014·陕西)问题探究 (1)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3,BC=4,如果BC边上存在点P,使 △APD为等腰三角形,那么请画出满足条件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PD,并求出此时 BP的长; (2)如图②,在△ABC中,∠ABC=60°,BC=12,AD是BC边上的高,E,F分 别为边AB,AC的中点,当AD=6时,BC边上存在一点Q,使∠EQF=90°,求此 时BQ的长; 问题解决 (3)有一山庄,它的平面图为如图③的五边形ABCDE,山庄保卫人员想在线段 CD上选一点M安装监控装置,用来监视边AB.现只要使∠AMB大约为60°,就可以 让监控装置的效果达到最佳.已知∠A=∠E=∠D=90°,AB=270 m,AE=400 m,ED=285 m,CD=340 m,问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点M,使∠AMB=60°?若 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D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1)作B关于AC 的对称点D,连接AD,CD,△ACD即为所求;
(2)作E关于CD的对称点E′,作F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E′F′,此时得到 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BF′=BF=AF=2,DE′=DE =2,∠A=90°,于是得到AF′=6,AE′=8,求出E′F′=10,EF=2即可得 到结论;
∴F,O,H′,C 在一条直线上,∵EG= 10,∴OF=EG= 10,∵CF=2 10, ∴OC= 10,∵OH′=OE=FG= 5,∴OH′<OC,∴点 H′在矩形 ABCD 的内 部,∴可以在矩形板材 ABCD 中,裁得符合条件的面积最大的四边形 EFGH′部 件,这个部件的面积=12EG·FH′=12× 10×( 10+ 5)=(5+5 2 2)(平方 米),∴当所裁得的四边形部件为四边形 EFGH′时,裁得了符合条件的最大部 件,这个部件的面积为(5+5 2 2)平方米

2016年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 如果a 与3互为倒数,那么a 是( ) A. 3- B. 3 C. 13-D. 132. 下列单项式中,与2a b 是同类项的是( )A. 22a bB. 22a b C. 2ab D. 3ab3. 如果将抛物线22y x =+向下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2(1)2y x =-+ B. 2(1)2y x =++ C. 21y x =+ D. 23y x =+ 4. 某校调查了20名男生某一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次数,调查结果如表所示,那么这20名男 生该周参加篮球运动次数的平均数是( )A. 3次B. 3.5次C. 4次D. 4.5次5. 已知在ABC ∆中,AB AC =,AD 是角平分线,点D 在边BC 上,设BC a =,AD b =, 那么向量AC 用向量a 、b 表示为( ) A.12a b + B. 12a b - C. 12a b -+ D. 12a b -- 6. 如图,在Rt ABC ∆中,90C ∠=︒,4AC =,7BC =,点D 在边BC 上,3CD =,⊙A 的半径长为3,⊙D 与⊙A 相交,且点B 在⊙D 外, 那么⊙D 的半径长r 的取值范围是( )A. 14r <<B. 24r <<C. 18r <<D. 28r <<二. 填空题7. 计算:3a a ÷= 8. 函数32y x =-的定义域是9. 2=的解是10. 如果12a =,3b =-,那么代数式2a b +的值为 11. 不等式组2510x x <⎧⎨-<⎩的解集是12. 如果关于x 的方程23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k 的值是13. 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0k ≠),如果在这个函数图像所在的每一个象限内,y 的值 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14. 有一枚材质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有1点、2点、⋅⋅⋅、6点的标记,掷 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15. 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那么ADE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的比是16. 今年5月份有关部门对计划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部分市民的前往方式进行调查,图1和图2是收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那么本次调查的对象中选择公交前往的人数是17. 如图,航拍无人机从A 处测得一幢建筑物顶部B 的仰角为30°,测得底部C 的俯角为 60°,此时航拍无人机与该建筑物的水平距离AD 为90米,那么该建筑物的高度BC 约为米(精确到1 1.73≈)18. 如图,矩形ABCD 中,2BC =,将矩形ABC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点A 、C 分 别落在点A '、C '处,如果点A '、C '、B 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tan ABA '∠的值为三. 解答题19. 计算:12211|4()3---;20. 解方程:214124x x -=--;21. 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AC BC ==,点D 在边AC 上,且2AD CD =, DE AB ⊥,垂足为点E ,联结CE ,求:(1)线段BE 的长;(2)ECB ∠的余切值;22. 某物流公司引进A 、B 两种机器人用来搬运某种货物,这两种机器人充满电后可以连续 搬运5小时,A 种机器人于某日0时开始搬运,过了1小时,B 种机器人也开始搬运,如 图,线段OG 表示A 种机器人的搬运量A y (千克)与时间x (时)的函数图像,线段EF 表 示B 种机器人的搬运量B y (千克)与时间x (时)的函数图像,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解 答下列问题:(1)求B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A 、B 两种机器人各连续搬运5个小时, 那么B 种机器人比A 种机器人多搬运了多少千克?23. 已知,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B AC =,点D 在边BC 上,AE ∥BC ,AE BD =;(1)求证:AD CE =;(2)如果点G 在线段DC 上(不与点D 重合),且AG AD =,求证:四边形AGCE 是平行四边形;24. 如图,抛物线25y ax bx =+-(0a ≠)经过点(4,5)A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 与y 轴交于点C ,且5OC OB =,抛物线的顶点为D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联结AB 、BC 、CD 、DA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3)如果点E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BEO ABC ∠=∠,求点E 的坐标;25. 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B ∥DC ,90B ∠=︒,15AD =,16AB =,12BC =, 点E 是边AB 上的动点,点F 是射线CD 上一点,射线ED 和射线AF 交于点G ,且AGE DAB ∠=∠;(1)求线段CD 的长;(2)如果AEG ∆是以E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线段AE 的长;(3)如果点F 在边CD 上(不与点C 、D 重合),设AE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 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D2. A3. C4. C5. A6. B二. 填空题7. 2a 8. 2x ≠ 9. 5x = 10. 2- 11. 1x < 12.94 13. 0k > 14. 13 15. 1416. 600017. 208 18. 12三. 解答题19. 解:原式1296=--= 20. 解:去分母,得2244x x +-=-; 移项、整理得220x x --=;经检验:12x =是增根,舍去;21x =-是原方程的根; 所以,原方程的根是1x =-;21. 解(1)∵2AD CD =,3AC = ∴2AD = 在Rt ABC ∆中,90ACB ∠=︒,3AC BC ==,∴45A ∠=︒,AB =;∵DE AB ⊥ ∴90AED ∠=︒,45ADE A ∠=∠=︒,∴cos 45AE AD =⋅︒=∴BE AB AE =-=BE 的长是 (2)过点E 作EH BC ⊥,垂足为点H ; 在Rt BEH ∆中,90EHB ∠=︒,45B ∠=︒,∴cos452EH BH EB ==⋅︒=,又3BC =, ∴1CH =; 在Rt ECH ∆中,1cot 2CH ECB EH ∠==,即ECB ∠的余切值是12; 22. 解:(1)设B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1B y k x b =+(10k ≠),由线段EF 过点(1,0)E 和点(3,180)P ,得1103180k b k b +=⎧⎨+=⎩,解得19090k b =⎧⎨=-⎩,所以B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9090B y x =-(16x ≤≤); (2)设A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2A y k x =(20k ≠), 由题意,得21803k =,即260k = ∴60A y x =; 当5x =时,560300A y =⨯=(千克), 当6x =时,90690450B y =⨯-=(千克), 450300150-=(千克);答:如果A 、B 两种机器人各连续搬运5小时,那么B 种机器人比A 种机器人多搬运了150千克23. 证明:(1)在⊙O 中,∵AB AC = ∴AB AC = ∴B ACB ∠=∠; ∵AE ∥BC ∴EAC ACB ∠=∠ ∴B EAC ∠=∠; 又∵BD AE = ∴ABD ∆≌CAE ∆ ∴AD CE =; (2)联结AO 并延长,交边BC 于点H ,∵AB AC =,OA 是半径 ∴AH BC ⊥ ∴BH CH =;∵AD AG = ∴DH HG = ∴BH DH CH GH -=-,即BD CG =; ∵BD AE = ∴CG AE =;又∵CG ∥AE ∴四边形AGCE 是平行四边形;24. 解:(1)∵抛物线25y ax bx =+-与y 轴交于点C ∴(0,5)C - ∴5OC =; ∵5OC OB = ∴1OB =;又点B 在x 轴的负半轴上 ∴(1,0)B -; ∵抛物线经过点(4,5)A -和点(1,0)B -, ∴1645550a b a b +-=-⎧⎨--=⎩,解得14a b =⎧⎨=-⎩;∴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45y x x =--;(2)由245y x x =--,得顶点D 的坐标是(2,9)-; 联结AC ,∵点A 的坐标是(4,5)-,点C 的坐标是(0,5)-,又145102ABC S ∆=⨯⨯=,14482ACD S ∆=⨯⨯=; ∴18ABC ACD ABCD S S S ∆∆=+=四边形;(3)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1102ABC S AB CH ∆=⨯⨯=,AB = ∴CH =;在Rt BCH ∆中,90BHC ∠=︒,BC =BH ==∴2tan 3CH CBH BH ∠==;在Rt BOE ∆中,90BOE ∠=︒,tan BOBEO EO∠=; ∵BEO ABC ∠=∠ ∴23BO EO =,得32EO = ∴点E 的坐标为3(0,)2;25. 解:(1)过点D 作DH AB ⊥,垂足为点H ;在Rt DAH ∆中,90AHD ∠=︒,15AD =,12DH =;∴9AH ==;又∵16AB = ∴7CD BH AB AH ==-=;(2)∵AEG DEA ∠=∠,又AGE DAE ∠=∠ ∴AEG ∆∽DEA ∆; 由AEG ∆是以E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可得DEA ∆是以AE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① 若AE AD =,∵15AD = ∴15AE =;② 若AE DE =,过点E 作EQ AD ⊥,垂足为Q ∴11522AQ AD == 在Rt DAH ∆中,90AHD ∠=︒,3cos 5AH DAH AD ∠==; 在Rt AEQ ∆中,90AQE ∠=︒,3cos 5AQ QAE AE ∠== ∴252AE =; 综上所述:当AEG ∆是以E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线段AE 的长为15或252;(3)在Rt DHE ∆中,90DHE ∠=︒,DE ==∵AEG ∆∽DEA ∆ ∴AE EGDE AE =∴2EG =∴2DG =∵DF ∥AE ∴DF DG AE EG =,222212(9)y x x xx +--=; ∴22518x y x -=,x 的取值范围为2592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6年杭州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代数部分第一章:实数基础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2、倒数:(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0,0,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1、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 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 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1、科学记数法:设N >0,则N= a ×n 10(其中1≤a <10,n 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例题:例1、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且b a 。

化简:a b b a a --+-分析:从数轴上a 、b 两点的位置可以看到:a <0,b >0且b a所以可得:解:a a b b a a =+-++-=原式例2、若333)43(,)43(,)43(--=-=-=c b a ,比较a 、b 、c 的大小。

分析:1)34(3--= a ;01433 b b 且-⎪⎭⎫ ⎝⎛-=;c >0;所以容易得出:a <b <c 。

解:略例3、若22+-b a 与互为相反数,求a+b 的值分析:由绝对值非负特性,可知02,02≥+≥-b a ,又由题意可知:022=++-b a 所以只能是:a –2=0,b+2=0,即a=2,b= –2 ,所以a+b=0 解:略例4、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2m cd m b a +-+的值。

解:原式=0110=+-例5、计算:(1)199********.08⨯ (2)222121⎪⎪⎪⎪⎭⎫ ⎝⎛--⎪⎪⎪⎪⎭⎫ ⎝⎛+e e e e 解:(1)原式=11)125.08(19941994==⨯(2)原式=⎪⎪⎪⎪⎭⎫ ⎝⎛--+⋅⎪⎪⎪⎪⎭⎫ ⎝⎛-++21212121e e e e e e e e =11=⋅e e 代数部分第二章:代数式基础知识点:一、代数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代数式的分类:⎪⎪⎩⎪⎪⎨⎧⎪⎩⎪⎨⎧⎩⎨⎧无理式分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有理式代数式 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1、概念(1)单项式:像x 、7、y x 22,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运算(1)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除:幂的运算法则: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n m n m a a a +=⋅;同底数幂相除:n m n m a a a -=÷;幂的乘方:mn n m a a =)(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2222)(b ab a b a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c b a m mc mb ma ++=++(2)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3)十字相乘法:))(()(2b x a x ab x b a x ++=+++(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

(5)运用求根公式法:若)0(02≠=++a c bx ax 的两个根是1x 、2x ,则有: ))((212x x x x a c bx ax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

(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四、分式1、分式定义:形如BA 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无意义; B ≠0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 ≠0时,分式的值等于0。

(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4)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5)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

(6)最简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1))0(的整式是≠⋅⋅=M M B M A B A ;(2))0(的整式是≠÷÷=M MB M A B A (3)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1)加、减: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减。

(2)乘:先对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3)除: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数式。

(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五、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1)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之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