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情境主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7页文档资料
信息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教学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求职市场对于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信息化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教学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
2.兴趣导向学习:通过信息化教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交互与合作: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交互与合作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展开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与应用:信息化教学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模拟实验、虚拟实物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策略:1.适度引导与激发:信息化教学应该既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激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
信息化2.0 背景下初中数学实验课开展
教师来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革新传统的教育形式,打造“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教育新格局,解决了“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儿学”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师生关系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带动下实现新升级。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可以突破传统中学数学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束缚,引导学生创新性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发展个人的全面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数学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对提高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实验教学形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信息化2.0”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信息化2.0”的技术支撑,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开发与初中数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形象直观且易于操作的实验教学,实现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又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土壤。
1.转变学生学习思维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转变,学生不再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也不再依赖教师的知识输出,而是主动地来探索知识,灵活地运用一系列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转变。
2.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轻视了对学生一系列数理思维的培养,而应用实验操作教学模式则能够让学生在教师构建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虚拟情境中认知数学知识的全新角度,培养问题意识和问答精神,并在经历学习过程之中逐步培养起发散性、创新型实践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不拘泥于传统教法,锐意创新精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传统教法,要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结协作。
自主学习型课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
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
2、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
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要介绍各种有用的书籍给他们,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实践提高。
而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及时巩固。
3、正确引导,学以致用,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拓宽知识视野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以利用教师的权威性主动进行言传身教,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对外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获取、传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上信息,转而应用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
十五课题开题报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十五课题开题报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XX1、选题依据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XX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XX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XX2、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与,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XX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课程的多网络课件,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4、通过课题研究与,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
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信息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师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参与在线讨论、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
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从而进行有效的问题解决。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筛选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可以设计信息搜索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等途径找到相关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信息评估的技巧,让他们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提倡合作学习和讨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作业、群组讨论等方式共同研究问题,分享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还加强了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融入实践案例和情境教学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案例和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虚拟实验、模拟情境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近似真实的场景中解决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信息化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提供及时反馈和评估信息化教学使得教师能够更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
信息化2.0_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㊀㊀㊀㊀㊀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Һ汪兆举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南安九年制学校,甘肃㊀武威㊀733018)㊀㊀ʌ摘要ɔ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学习内涵㊁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大数据为抓手,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以信息化2.0时代为背景,结合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讨论,先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包括情境性㊁智慧性和交互性等,随后,对数学教学创新路径与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高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参考.ʌ关键词ɔ信息化2.0;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创新策略引㊀言随着信息化2.0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我国教育行业正式进入了信息化2.0时代,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程度明显加深.信息化2.0时代具有以下几大特征:首先是使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的速度有所提升,其次是使以往的教学技术方法得到改善,最后是能够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㊁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多种技术方案,完成对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调整,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满意标准.此外,在信息化2.0时代,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构建典型的数学课堂实例,生动并且形象地展示各种数学研究成果,为学生走进信息化课堂奠定基础.鉴于此,对信息化2.0时代下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进行探索成为大势所趋.一㊁研究背景教育部针对信息化2.0所制订的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教育信息化由1.0时代过渡到2.0时代.该计划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行业应当尽快实现一大㊁两高和三全目标.一大是指搭建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大型平台,两高指的是提高信息素养㊁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三全则是指数字校园全覆盖㊁教学应用全覆盖㊁学习应用全覆盖.信息化2.0时代和1.0时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观发生改变.以往,教师普遍追求将平面资源转化成立体资源,将知识资源转化成数据资源.信息化2.0时代,应从互联网层面出发,形成相应的大资源观,并通过整合知识㊁知识图谱的方式,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有序开展.二是发展动力观发生改变.在对教育系统加以应用的前提下,将目光聚焦于创新,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三是技术素养观发生改变.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新形势下,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四是教育技术观发生改变.信息化2.0时代,将教育技术与学习系统相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有四项工作需要引起重视.一是,融合提出教育管理㊁教育资源相关服务的公共平台;二是,以融合应用为出发点,朝着创新发展的方向快速前进,将智能技术㊁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活动,做到改善管理㊁教学质效;三是,明确能力素质拓展的重要性,引导师生将重心转向拓展自身能力素质,不断完善信息思维,进而成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㊁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四是,以教育+平台这一全新教学模式为落脚点,对现有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彻底打通管理㊁资源平台,形成与信息化2.0时代特征相符的全新服务体系.二㊁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信息化2.0时代,获取知识㊁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较以往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对互联网引起重视,依托互联网搜索㊁获取所需资源,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追求.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逐渐展示出了以下特点:(一)情境性众所周知,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数学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四则运算㊁转换不同单位的方法㊁计算长度和面积的公式为主,且开设数学的初衷主要是为学生日常生活㊁初中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关键是要做到寓教于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为教学活动高效开㊀㊀㊀㊀㊀展提供先决条件.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每名学生的情况加以分析,根据学生诉求,分别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深入学习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利用文字㊁图片和视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或其他方式,为知识的升华助力.(二)智慧性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结合学生所给出的反馈,制作并完善课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联合技术人员共同搭建互动平台,通过电子书包㊁微信等载体,不断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实现知识双向传递的目标.(三)交互性传统教学观念往往将教师视为课堂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进入信息化2.0时代,学生的地位不断提升,填鸭式等常规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行业所淘汰,交互式教学的优点日益凸显.交互性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及所流露出的思想,强调教师应当以现有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具有交互性的数学课堂,在确保学习资源得到实时共享的前提下,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基.(四)协作性信息化2.0时代,社会各界不仅关注数学教学的智能化㊁网络化水平,更关注学生的协作性,要求教师将协作学习与教学活动充分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㊁课上学习㊁课后复习等阶段,主动提出问题并与他人展开交流.事实证明,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观念及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构建起科学且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数学教学创新路径与策略(一)创设理想教学情境将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学成效得到明显的改善.小学生受年龄㊁生活阅历的限制,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往往无法与初中生比肩,采用填鸭式或其他常规模式对强调逻辑性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极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酌情引入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课堂情境,以生活常见现象或问题为切入点,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在对 比例 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场景,为学生展示照片,带领学生分析照片中物体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区别,从而引出 比例 这一概念.随后,教师应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㊁理解教材内容,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数学能力,掌握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践经验表明,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调动学生热情;二是能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三是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掌握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的方法和技巧.(二)充分利用相关素材若小学教师想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则应根据学生情况,为其准备相应的可视化资源,带领学生整合不同资源,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凭借此为学生日后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奠基.调查发现,限制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可见,新形势下,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站位,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优质课堂,通过不断刺激学生感官的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激发.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酌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媒体资源,以学生情况㊁教学计划为依据,利用综合素材,使课堂知识顺利映射到现实生活.基于此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通常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㊁逻辑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引入全新教学模式1.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对发散思维加以表达的图形工具,具有图文并重的特点,可以凭借层级图表现不同主题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整合颜色㊁图像还有主题关键词,从而形成相应的记忆链接.科学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逻辑能力㊁想象能力的协调发展,另外,在激发大脑潜能方面,思维导图也有其他工具所不具备的良好效果.信息化2.0时代,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用于数学教学,以思维导图为抓手,锻炼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以 圆锥 圆柱 知识的教学为例,为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同时对学生联想能力进行激发,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学生参考思维导图完成学习任务,从圆锥㊁圆柱的实际应用㊁外形特点等方面出发,补齐思维导图.对于数学基础良好㊁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思维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推导计算圆锥㊁圆柱体积和面积的公式,融合相关知识㊀㊀㊀㊀㊀点,以形成更加清晰且富有层次的知识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三维动画+数学教学三维动画是指由3D技术所制成的动画,该类型动画影片通常不会受到对象㊁时空或地点的制约,可以经由生动㊁形象的表现形式,对抽象且复杂的内容加以展示.其特点如下:一是能够对产品特性或功能进行全方位㊁多角度的展示;二是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三是能够制作现实世界所不存在的形象或是画面;四是能够循环使用,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在信息化2.0时代,将三维动画用于数学课堂已成为大势所趋,与传统的板书相比,三维动画更加生动直观且更具有现实感,将其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使知识点得到具象化展示,为教学效率提供保障.目前,三维动画多用于几何知识点的教学,以 旋转 平移 的知识为例,常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出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考虑,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现有信息化教学设备,播放与旋转㊁平移相关的三维动画,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旋转㊁平移的变化特点.合理使用三维动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营造轻松㊁生动的课堂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心理,为日后更高难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先决条件.3.微课视频+数学教学微课指的是以学生兴趣爱好㊁教师能力水平㊁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利用多个主题模块打造成的小型课程,其特点可以被概括为短小精悍.首先,微课时长通常不会超过10min,时效把控效果良好;其次,微课均具有鲜明的主题,其内容通常与特定主题相关,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针对碎片化学习㊁个性化学习所提出的需求;再次,微课往往将重心落在 学 精 上,强调以某个现象㊁某道例题或是某个知识点为核心,整合相关资源,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微课不会受到空间或是时间的制约,学生只需通过手机㊁电脑等移动终端登录指定平台,便能够自行选择㊁观看视频,若自学过程中遇到困惑,还可以暂停视频并进行思考.信息化2.0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借助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并希望能够凭借微课,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由此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具备自学能力.以 折线统计图 为例,由于该单元课程整合了数据㊁几何图形等知识点,因此,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极易出现学生无法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与技巧的情况,而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微课用于统计图的教学,可以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将统计图的作用㊁特征浓缩在5min的视频中,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随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说明统计图的主要形式,点和线段所代表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数据㊁统计图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统计图能够以更加清晰且直观的方式,对数据变化趋势㊁增减规律加以展示.此时,教师可以提出 能否通过分析统计图的方式,对数据下一阶段的变化趋势加以掌握 或其他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经过学习后,多数学生均能够结合相关知识点,给出正确的回答.在学生对统计图的作用㊁特征有所了解后,教师便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描点㊁标注数据㊁连接各点等步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了解,由此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理想成效.新形势下,微课早已成为学生预习新知㊁复习旧知的主要工具,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内容精炼㊁知识点集中等特点,则将其用于课堂教学同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微课支持重复播放,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进一步巩固旧知,这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结㊀语综上所述,信息化2.0时代,将幻灯片㊁思维导图㊁三维动画和微课视频用于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并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未来,教师应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真正做到依托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根据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快速前进.ʌ参考文献ɔ[1]张海今,罗常春.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6):173-175.[2]郝高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审视与改进:评‘小学数学教学的思与行“[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18.[3]李晓琴,王舒雯.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88-90.。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与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与策略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与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挑战。
一、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体,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
他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软件和互联网工具,如电子白板、在线教学平台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引入个性化学习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进行差异化指导和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在线协作学习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协作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推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倒置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而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放在课堂外完成。
通过录制讲解视频、布置在线学习任务等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富有挑战性。
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
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和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生成的报告,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精细化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七、持续学习与创新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教师要保持持续学习与创新的精神。
信息化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档资料
信息化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仅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还会促进学习者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完善。
因为随着信息化的到来,社会逐渐转变成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它要求学习不仅是处于学校环境下的阶段式学习,而是应将学习贯穿整个人生的持续性学习。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与时俱进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在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信息教育必将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将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发展。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普及,使得知识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知识量也与日俱增,各类电子书籍、多媒体时讯以更加迅捷、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如果我们依然秉持着那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被动学习模式,必然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
因为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的长期侵蚀下,我们的主动性、独立性正在一步一步退化。
而心理学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是学生在内驱力的促使下,主动完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占有绝对的领导权,它决定自己学习什么样的内容,不断反省自己的完成质量,针对不合理的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这就是学习取得好的结果的三个重要环节――自我计划、自我监视、自我调节。
同时也是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达到的境界。
所以,在利用信息化的教育手段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这方面的优势得以彰显,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素质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陈旧的教育模式,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只注重应试的技巧。
而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它重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信息教育技术的方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的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这些技术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教学计划三篇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教学计划三篇《篇一》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制定了这个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1.研究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教育的现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基础水平。
2.设计并制定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内容。
3.开展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4.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信息技术竞赛和创新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5.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6.第一阶段:研究现状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1个月)7.第二阶段:开展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计划(3个月)8.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和创新活动,提升实践能力(2个月)9.第四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1个月)工作的设想:1.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和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4.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5.第一周:研究现状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6.第二周至第五周:开展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计划7.第六周至第七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和创新活动8.第八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9.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
10.创设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1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1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13.设计并制定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摘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具体的计划,情境的创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论述了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举例说明。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情境建构主义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近些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重要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
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
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注重情境,认为个体、认知和意义都是在相关情境中交互、交流(即协作)完成的,不同的情境能够给各种特殊的学习者不同的活动效果,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因此,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简单的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支持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微课式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微课式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式互动、方法与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提出1、“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传统教育领域。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
“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呢?教师应该适时而变,主动而为,让“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伙伴。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2018年4月-2019年3月,短短一年的时间,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连续发布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势在必行,教育变革刻不容缓。
3、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
数学学科强调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综合运用。
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和学习速度存在差异,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传统课堂中,学生面临着以下许多问题:课前缺乏有效手段来促进预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所学;自主学习意愿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听讲效果有限;同时,教师面对大班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上,基础概念讲解占用大量时间,教师缺乏课时带领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探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
这给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了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微课的优势越发凸显。
二、课题界定“数学微课”是指长度在几分钟左右,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认知重点进行精炼讲述的授课视频。
如何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教育教学理念。
本文将从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实践探索、搭建分享平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
一、提供培训机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离不开对相关技术和方法的了解和熟练运用。
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应积极组织针对信息化教学的培训课程,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指导。
这些培训课程不仅应涵盖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应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面授培训,还可以借助在线平台、短期研修、主题研讨等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二、鼓励实践探索提供培训课程只是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鼓励教师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举办教学竞赛等方式,鼓励优秀教师展示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成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材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的资源和环境,例如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多媒体教室等,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搭建分享平台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分享平台,例如线上教师社区、博客平台等。
这样的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借鉴,分享成功的案例和教学资源。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介绍自己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方法,也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创新思路和教学技巧。
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和推广信息化教学的成功案例,形成激励和示范作用。
总结起来,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实践探索和搭建分享平台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教育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面对21世纪国际竞争,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信息技术课这一门新兴的学科,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教育信息化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面对科技、信息和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身先士卒,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开展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过程可能比结果更精彩!
共享材料
语文 苏轼与辛弃疾
合作筛选
展示与讨论 ----从资源到面
对面
学习方式的改变
占有
个体筛选 个体展示
共享 合作筛选 人与资源面对面
视频播放
体会
技术整合的课堂正在走出“大屏幕+朗读” 的模式;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魅力,合作学 习完全有可能基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网络工 具使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教育 家们关注的个性化学习变得更加精细化,更 加有吸引力。
教学设计的类型-学教并重
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
策略进行调整; 3中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
法、策略加以调整。
教学设计的类型-以学为主
情境创设:以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 境;
信息资料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 息资源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为了诱导学习自主学习、 自主构建;
组织协作学习:交流、碰撞、深化建构; 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通过解决实
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需要为立足点,从确立目 标出发寻找达成目标的最优途径与措施,建 立起解决教学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自主阅读
了解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
04三类不同的教学设计案例
思考并完成
05三类教学设计的特点比较
教学设计的类型-传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进行因材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
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化教学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一、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要想利用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相关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自学在线课程等途径来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
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工具,如PPT、电子白板、教学管理系统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
二、开展教学创新实践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后,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发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
可以利用一些在线教学平台,设计并分享个性化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测验等资源。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发展。
三、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知识讲解,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个维度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与同行交流与分享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研组织、教学博客等平台,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分享,共同探讨教学创新的经验和方法。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教师可以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和观点,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
五、关注教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了解最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
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读研究论文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作者:段桂东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5年第4期段桂东(河北省隆化县庙子沟乡中心小学)摘要: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的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创设情境教学,认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为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主要简单地介绍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由构建主义理论可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在实际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课堂教学相符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创设情境教学。
一、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故事教学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复制、粘贴、旋转等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创设探究性、操作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对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进而得出一定的结论的过程。
因此,在实际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具有探究性、操作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发现问题,采用电脑技术来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完善,且有着好玩、好动、好奇等心理特点,因此,在实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进而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练习“金山打字游戏”等软件,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
信息技术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又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计算机,很值得我们研究。
我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比喻教学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记忆的目的。
2.游戏学习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
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挡不住诱惑。
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二、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
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加工的能力。
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信息化应用语文教研主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信息化应用语文教研的背景、意义、策略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与时俱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意义1.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信息化教学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 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策略1. 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如电子书籍、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 创设情境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魅力。
3. 强化互动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开展线上讨论、作业批改等活动。
4. 拓展教学评价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5.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四、展望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2. 未来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信息化教学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教学活动。
信息化教学以其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I.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通过互联网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在课堂外自由获取到各种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如电子书籍、在线教学视频、学术论文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知识基础。
II. 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电子讨论和虚拟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依靠信息化教学的帮助,参与到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III. 提供互动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与合作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协作工具等平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他们开拓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IV. 开拓思维,激发创新潜能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多媒体、模拟实验等工具与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等方式,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操作,触碰到真实问题和挑战。
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和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V.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以及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方面得到了锻炼。
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资源,从而在创新过程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VI.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信息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情境主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中资源共享,大容量的电子阅览、多媒体课件、Internet网络环境等,将课文中抽象的无法真实再现的直接感知事物变成动画、声音、文字、图形等,载入能被学生感知又能为教者控制的电子空间,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学习。
信息化情景主题教学,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媒介,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组织教学、激活教学中的认知内驱力,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情境的探究性,激发创新动机
1.创情境,引发质疑,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笔者在情境主题教学时,注意利用网络环境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笔者为学生创造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内容学习的环境,并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一只乌鸦,树下住着一只狐狸(看乌鸦、狐狸相关的动画片),提出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各有什么性格特点?请你用几个词归纳出来。
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背景问题。
学生归纳得出:狐狸狡猾、馋嘴、贪心、狠毒……乌鸦笨、老实、虚伪……这时,笔者继续提出为什么会这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它们性格特点的句子。
这样,创设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再让学生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2.创情境,揭示矛盾,诱发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儿童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儿童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创设情境,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叶圣陶老先生《荷花》一课中“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辨儿,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好像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笔者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荷花、荷叶的拼图游戏,拼出“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学生自己体会荷花的美,并在拼图边配上文字,让学生边看画,边读文字,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在读中评品图画。
并有意识地找出一个典型的图画(荷花几种姿势没有完全体现的作品)让学生看。
“同学们,你们读读看,这位同学画的与叶老文章描述的内容是否相同,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很快就找出“荷叶挨挨挤挤,花骨朵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图画中没有体现。
学生抢着帮助该同学拼画。
图文结合,文图理解,学生很快了解了荷花的各种不同的姿态。
又如:教学“如果我们把眼前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时,围绕“画家指得是谁?它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观察情景,查询、搜集各种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资源,
借助信息表达工具(BBS、Word等)形成意见并发表,自己与同学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学生找到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植物的生长、发芽、结果(动画);四季的变化(动画、图片),学生从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得出:“大自然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就这样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3.创情境,展开冲突,激发挑战性
具有创造性的人都不会满足已有的认识和现成的结论,他们往往具有大胆的探索和挑战精神。
教学时笔者常常用多媒体在情境中想方设法挑起冲突,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勇气。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让学生讨论,并利用媒体的交互性,摆出马的各种出场顺序,笔者提出问题:“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请你们操作摆摆各种出场顺序。
”通过动手操作和讨论,学生明白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
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发性
飞跃的形式进行重建、组合、脱颖、升华所完成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1.拓宽情境,鼓励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常用形式,它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寻求问题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
情境教学十分重视通过拓宽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求多种答案。
如:在指导学生写童话作文《动物王国》时,笔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利用出示兔子、猫、小鸟等动物的图像,和各种不同的环境背景(大森林、小河边、草地上等),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组合,去展开故事的情节。
如:学生把兔子和公鸡组合在一起,创设了在河边提水植树所发生的故事。
并编出了“兔子的眼睛红是被公鸡的冠子的血染红的故事”。
在学编故事情节时,笔者以猴子为例,假设猴子过去曾是英俊的帅哥,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设想猴子变得红屁股的原因。
学生分别设想出火烧、染红、爱美、触电等多种答案。
这样通过拓宽思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超越情境,突破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往往使思维受到局限,以至僵化而缺乏灵活性与广阔性。
独到的见解属于创造性思维,创造的实质就是求异标新。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别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是培养思维独特性的有效方法。
情境教学则
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雪化后是什么?》,当课文中说雪化后是水、水蒸汽不是最好的答案,而是春天时,学生就“雪化后到底是什么?”从问题出发,查询、搜集各种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资源,通过情景分析有的同学说,“雪化后是温暖。
因为春天到了,给人们温暖。
”;有的说:“雪化后是阳光。
因为雪化后春天来了,入冬的动物们醒了,它们又见到了阳光。
”;有个同学说是“敌敌畏”,并振振有词地说:“雪化后,雪水能把庄稼里的小虫子冻死,难道不是‘敌敌畏’吗?”……思维立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境的超越使学生的思维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呈现虚拟的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网络环境的应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科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海洋,更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生的视野是开放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
如:在让学生学习《太阳》这神秘的天体时,笔者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验情境――太空中的太阳系中去遨游,走近太阳,去感受炽热的太阳,让学生利用太阳能去创造发明太阳能产品(太阳能钢笔、太阳能玩具……);在本课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对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顺应”(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演示了煤炭由地面的树木变成地下的煤炭的过程,使学生对煤炭的形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在教学《黄河象》时,让学生走“进”博物馆,扮演考古学
家,连接黄河象的身体的各块化石(拼图游戏),再推测黄河象落水失足时的环境……对待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笔者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学生的推测,在成人眼里是低水平浅层次的,但是从他们推测的过程来看,如何寻求事实证据,如何类比,从本质上讲,几乎接近于科学家的推测。
所以,虚拟的实验情境,探索性的操作实践,学生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进行意义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推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因此,创设的情景,并不是在教学中一下子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留有大量的余地让学生参与进去。
在情境主题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者,从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学习个性。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