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全章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空间观念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对几何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理解困难。
举例:在讲解几何证明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已知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同时,针对面积计算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难点的突破,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举例:在讲解点、线、面时,教师要强调它们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础元素,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几何图形的抽象概念: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明的逻辑推理过程掌握不足,难以运用性质定理进行证明。
-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点、线、面
4.1.1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的基本性质
4.1.2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
1 几何图形§ 4。
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
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
实践探究.(1)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学科.本章我们将学习几何的一些基本知识.本章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图形.点、线、面、体要在本章中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归纳出来,直线、线段、射线、角及有关的概念将在本章中得到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被广泛应用于后续的教学中.本章的教学属于初中几何图形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影响深远.本章研究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既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本身又是基本的几何图形,而直线、射线、线段是研究数轴、函数图象的基础.本章中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几何变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开始学习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为学习相关的内容打好基础.【本章重点】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2.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一些性质.3.掌握角的比较、度量,能判断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并能正确地加以运用.【本章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2.角的有关计算.3.图形的表示和作图,对几何语言的学习、运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类比思想.在研究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类比的方法.例如,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中点研究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等.类比的方法即引导我们发现问题,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2.体会转化思想.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陌生向熟悉转化,由复杂向简单转化,转化思想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由平面图折叠成立体图形,都是转化思想的应用.3.体会方程思想.在求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度数问题时,通常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的线段或角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用方程来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4.1几何图形3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4.3角3课时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1课时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2.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空间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爱生活、爱数学的热情.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教学难点】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4~P11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2.几何图形:如长方体、圆柱、球、正方形、圆等.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图形统称几何图形.3.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4.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线段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6.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①②⑤⑦⑧,是锥体的序号为④⑥,是球体的序号为③.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题】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A.5个B.4个C.3个D.2个【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D)A.球B.圆柱C.圆锥D.圆2.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是(C)3.给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为(B)(1)圆柱的上、下两个圆一样大;(2)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3)圆柱是由两个面围成的;(4)长方体的表面不可能有正方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与如图相对应的几何图形的名称为( D )A .四棱锥B .三棱锥C .四棱柱D .三棱柱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 柱体⎩⎪⎨⎪⎧ 圆柱棱柱球体锥体⎩⎪⎨⎪⎧ 圆锥棱锥平面图形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折叠与展开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些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组合体,并画出平面图形.2.了解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3.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过程与方法】认识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难点】根据展开图想象几何体.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7~P11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2.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从上面看到的是(C)3.在下列立体图形中,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是(B)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选项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选项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下列选项中的(D)2.指出下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上面这个物体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3.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1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B)A.5B.4C.3D.2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为()【互动探索】选项A、C、D折叠后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折叠后两个剪去的三角形与另一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与正方体三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符合.【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判断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2)根据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几何体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1)几何体的展开图(2)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1.2点、线、面、体(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等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联系.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9~P12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几何体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3.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其中点是基本元素.4.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点动成线;车轮旋转时,车轮上的辐条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线动成面;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面动成体.5.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l旋转360°,各自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解:圆柱,圆锥,球.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观察下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图形可以看出,左边的长方形的竖直的两个边与已知的直线平行,因而这两条边旋转形成两个柱形表面,因而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一个管状的物体.【答案】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线、面、体,重在体现面动成体,需要发挥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下列选项中四个平面图形绕着直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该图的是(A)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A)3.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 cm ,以边AB 所在直线为轴,将正方形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18 cm 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已知柱体的体积V =S ·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πr 2hB .2πr 2hC .3πr 2hD .4πr 2h【互动探索】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 )2-πr 2=3πr 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 2h .【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先判断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然后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点的形成:线与线相交成点,点无大小.线的形成⎩⎪⎨⎪⎧⎭⎪⎬⎪⎫点动成线面和面相交成线线无粗细面的形成:线动成面⎩⎪⎨⎪⎧平面曲面体的形成⎩⎪⎨⎪⎧面动成体由面转成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过程与方法】1.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2.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勤于思考的品质.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言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25~P12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如图,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他们的交点.3.射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一方延伸形成的,直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两方延伸形成的.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直线比射线长.()(2)直线AB 大于直线CD .()(3)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是一条直线.( )(4)延长直线AB ()(5)直线AB 与直线BA 不是同一条直线( )(6)直线AB 上有A 点()(7)直线AB 与直线l 不可能是同一条直线(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所示,A 、B 、C 、D 四个选项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线段是不延伸的,而射线只向一个方向延伸. 【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射线的延伸性,特别要注意射线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我们作图时只是作出了其中的一部分.【例2】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可以根据线段的定义写出所有的线段即可得解;也可以先找出端点的个数,然后利用公式n ×(n -1)2进行计算.【解答】(方法一)图中线段有: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共4+3+2+1=10(条).(方法二)共有A 、B 、C 、D 、E 五个端点,则线段的条数为5×(5-1)2=10(条).【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找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不漏,如果记住公式会更加简便准确.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若射线AB 上有一点C ,下列与射线AB 是同一条射线的是( B )A .射线BAB .射线ACC .射线BCD .射线CB2.如图,下列语句表述错误的是( C )A .点A 在直线m 上B .直线l 经过点AC .点B 在直线l 上D .直线m 不经过B 点3.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 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三个交点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六个交点 猜想:(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0个交点; (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5个交点; (3)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 ×()n -12个交点.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由郑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郑州——开封——商丘——菏泽——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 )A .6种B .12种C .21种D .42种【互动探索】从郑州出发要经过6个车站,所以要制作6种车票,从开封出发要经过5个车站,所以要制作5种车票,从商丘出发要经过4个车站,所以要制作4种车票,从菏泽出发要经过3个车站,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从聊城出发要经过2个车站,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从任丘出发要经过1个车站,所以要制作1种车票,再考虑是往返列车,起点与终点不同,则车票不同,乘以2即可.即共需制作的车票数为:2×(6+5+4+3+2+1)=2×21=42种.【答案】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可以结合线段条数的确定方法,也可以用公式n (n -1),将n =7代入即可.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1)线段:两端点,有长度.(2)射线:一端点,无长度.(3)直线:无端点,无长度.2.直线的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段中点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长短.2.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情境的引入及圆规作图,理解线段有长短,且能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丰富的活动情境,体验线段的比较方法,并能初步应用.2.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应用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26~P12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度量法和叠合法.2.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8 cm,则BC=8 cm,AB=16 cm.5.线段AB=6 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3 cm,则AC是BC的3倍.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如果MC比NC长2 cm,AC比BC长多少?【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已知条件,找到线段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解答】因为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 所以AC =2MC ,BC =2NC ,所以AC -BC =(MC -NC )×2=4 cm , 即AC 比BC 长4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线段的中点表示出线段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未知线段的长度.【例2】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3∶4的三部分,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EC =2,求:(1)AD 的长; (2)AB ∶BE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根据线段的比及中点的性质,可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可得AD 的长度;(2)要求比值,先求两条线段的长.【解答】(1)设AB =2x ,则BC =3x ,CD =4x ,AD =AB +BC +CD =9x . 由E 为AD 的中点,得ED =12AD =92x ,所以CE =DE -CD =92x -4x =x2=2.解得x =4, 所以AD =9x =36.(2)由AB =2x =8,BC =3x =12, 则BE =BC -CE =12-2=10. 所以AB ∶BE =8∶10=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遇到线段之间比的问题时,往往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所示,从A 地到B 地有多条道路,一般地,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的曲折的路线,这是因为( A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垂线段最短2.如图,点C 为AB 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CD =AC -BDB .CD =12AB -BDC .CD =23BCD .AD =BC +CD3.如图,B ,C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若AD =18 cm ,BC =5 cm ,且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求AB +CD 的长度.解:因为AB +CD =AD -BC ,AD =18 cm ,BC =5 cm ,所以AB +CD =18 cm -5 cm =13 cm.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果线段AB =6,点C 在直线AB 上,BC =4,D 是AC 的中点,那么A 、D 两点间的距离是( )A .5B .2.5C .5或2.5D .5或1【互动探索】本题有两种情形:(1)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C =AB -BC .又AB =6,BC =4,所以AC =6-4=2.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AD =1.(2)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C =AB +BC .又AB =6,BC =4,所以AC =6+4=10.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AD =5.【答案】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画图,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线段的比较与性质(1)比较线段:度量法和叠合法.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线段长度的计算(1)中点:把线段AB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2)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线段的长度.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3 角4.3.1角(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和四种表示方法.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角的度、分、秒之间的换算.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32~P13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角的概念:(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2.角的表示:如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字表示的角,改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1=∠ADE,∠2=∠EDB,∠3=∠CED,∠4=∠ABC,∠5=∠AED.可用一个大字写字母表示的角是∠A,∠B,∠C.3.角的度量:(1)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有度、分、秒;1°=60′,1′=60″.(2)1周角=2平角=4直角=360°.(3)把下列各题结果化成度.①72°36′=72.6°;②37°14′24″=37.24°.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A、C、D错误.【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解题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角”的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例2】(1)用度、分、秒表示48.26°;(2)用度表示37°24′36″.【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度、分、秒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1)48.26°=48°+0.26×60′=48°15′+0.6×60″=48°15′36″.(2)根据1°=60′,1′=60″得36″÷60=0.6′,24.6′÷60=0.41°,所以37°24′36″用度来表示为37.4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B)①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③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④把一个角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看,角的度数也扩大10倍.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1与∠OAB表示同一个角B.∠AOC也可以用∠O表示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和∠BOCD.∠β表示的是∠COA3.计算:(1)57.18°=57度10分48秒;(2)360″=0.1°或6′;(3)12′=0.2°或720″.4.写出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角.(图中所有的角均指小于平角的角)(1)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2)以点A为顶点的角;(3)图中所有的角(用简便方法表示).解:(1)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B,∠C.(2)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CAD,∠BAD,∠BAC.(3)∠C,∠B,∠1,∠2,∠3,∠4,∠CAB.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有1个角;(2)在图2中有3个角;(3)在图3中有6个角.(4)以此类推,如图4所示,若一个角内有n 条射线,此时共有多少个角?图1图 2图3图4【互动探索】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规律:当图中有n 条射线时,每条射线都与(n -1)条射线构成了(n -1)个角,则共有n (n -1)个角,由于两条射线构成一个角,因此角的总数为n (n -1)2,可根据这个规律,直接求出(1)(2)(3)的结论;在解答(4)题时,首先要弄清图中共有多少条射线,已知角内共n 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n +2)条射线,代入上面的规律,即可得到所求的结论.【解答】(1)1 (2)3 (3)6 (4)角内有n 条射线时,图中共有(n +2)条射线,则角的个数为(n +1)(n +2)2个.【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此类规律型问题,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律,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入手进行总结,然后得到一般化结论再进行求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角⎩⎪⎪⎨⎪⎪⎧定义⎩⎪⎨⎪⎧静态描述: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动态描述: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表示方法⎩⎪⎨⎪⎧三个大写字母一个大写字母一个希腊字母一个阿拉伯数字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1°=60′,1′=60″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2.认识角的平分线.【过程与方法】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研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类比线段中点的研究,类比角的平分线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在交流中获益.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教学难点】角的和差与画法.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34~P13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角的大小比较1.角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度量法和叠合法.2.如图,比较图中四个角的大小,并用“<”连接∠A<∠B<∠D<∠C.(二)角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在角的内部,从角的顶点引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
为了巩固学生对角的定义、分类、测量和计算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89页的练习题第1、3、5、7题,这些题目涵盖了角的分类、角的性质以及角度的测量,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2.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至少三个不同的角,并使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尝试解释这些角在家具或物品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墙角、桌面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普遍存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2.知识传授,互动探究
(1)角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角的实物,总结角的定义,明确角的组成元素。
(2)角的分类:组织学生进行角的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各类角的名称及特点。
(3)角的测量与计算:指导学生使用量角器,掌握角的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和差运算规律进行计算。
4.理解并掌握角的倍数关系,如角的平分、角的倍增等。
5.能够运用角的性质和运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测量和运算方法。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角的分类游戏、角的和差运算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以下重点:
1.角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角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3.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大家共同探讨、解答。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角,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11个))
2.合作学习。
(1)记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2)记叙部分可否删除,为什么?
(3)详写白求恩为中国抗战所做的事行不行,为什么?
预设:
(1)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2)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他认为:对抢救伤病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抢救一名伤员,为伤员减少一分痛苦,就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乐趣。
附文:
纪念白求恩同志
朱德
……
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从他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他清楚的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的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阀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在他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的国家而对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
教案序号:课题:12.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整体把握内容。
2.通过对比阅读,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内容。
2.了解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学预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画法。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和后续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可能感到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对所学的知识能准确应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2、明确每一个知识具体在什么时侯进行应用。
情感与能力目标:对相近似知识点能进行区别,并准确地应用。
教学重点:对每一个知识点能进行准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相近似知识点能进行区别。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1、等式的两条性质在应用时,何时应用加减性质?何时应用乘除性质?请你说出你的判定原则。
2、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基本步骤有五步。
是不是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五步全部出现呢?有些步骤可否重复出现吗?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是什么?1、主要是学生回忆前面的作业中出错的题目中,自已存在的知识差异在什么地方。
2、进一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1、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若x x 52=,则5=x ;B 若y a x a 22=,则y x =;C 若823=-k ,则12-=k ; D 若ay a x =,则y x =。
2、 由y x =+1变形为525)1(2-=-+y x ,变形的过程中所用等式的性质及顺序是( )。
A 先性质2,再性质1; B 先性质1,再性质2; C 仅用性质1; D 仅用性质2.3、解下列方程:⑴、)6()2(3)12(2+--=+y y y ; ⑵、13126823-+=--+m m m 。
4、水池有一进水管,6小时可注满空池;它底部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放完满池的水;若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问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水池注满?(知识准备中的三个问题 )(一)基础知识探究例题1:选择或填空: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等式5363+=-n m 两边都除以3,可得等式52+=-n m ;B 等式357+=y y 两边都减去3-x ,可得等式6436+=-y y ;C 等式t 1.05-=,可得5.0-=t ;D 等式k =-23,则有23-=k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初一上册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全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内容结构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是“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章,在这一章,将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线段和角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并能初步进行应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⑴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⑵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⑶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⑸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规律的准确性.教学难点:⑴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⑵学生剪图拼图的具体操作;⑶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巩固对角得度量及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2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4、课时分配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 3课时4.3角 2课时4.4课题学习 2课时小结 3课时单元测试与评讲 3课时课题: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课题: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国柱、国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3、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4、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课题:4.1.1 立体形与平面图形(3)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4、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硬纸板,大小一样的长方体纸盒.教学反思:4.1.2点、线、面、体(4)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2.明确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数学思考:1.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从不同角度体现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我们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给出体的概念.)①你们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射线,线段和线段的延长线的有关概念及射线,线段,直线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会用尺子正确画射线,线段的延长线.教学重点: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教学难点:射线的表示法和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反思:4.2线段的比较与画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4.2 直线、射线、线段(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线段的比较方法.2、掌握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的关系3、掌握线段的性质及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数学思考:1、通过学习线段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学习线段的中点的形与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线段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准确性和必要性.从而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图2教学反思:课题: 4.3 角的度量(1)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和四种表示方法.2、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知识难点:正确理解角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圆规、量角器、三角尺、时钟、红领巾、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规、量角器、三角尺.、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角.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下面为中国地图的简图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2、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3、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与同伴交流的量法和读法.总结归纳:1、角的两种定义.2、平角、周角的概念3、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布置作业:教学反思:课题: 4.3 角的比较与运算(2)教学目标: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2、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3、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知识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教学准备: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请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成2、如图(2)已知∠ABC和∠DEF.请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二、探究新知:、分组讨论角的比较方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学观察并听取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交流或分组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角的比较方法:在一副三角尺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度,而其他两个角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教学反思: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利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包装纸盒.数学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解决问题:通过包装纸盒的制作,使学生掌握制作长方体纸盒的一般方法,能够独立制作出相关的包装盒.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对合作意识的认识,培养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制作包装纸盒.教学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提出活动步骤、分组活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共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巩固对角得度量及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解决方法:通过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与团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自然就加强了对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解决办法:通过多实践操作;加强对几何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安排:3课时.AC=BC=BOC=图3—162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图3-164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图3-165(5)经过平面上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一共有三种情况,图3-166例4如图3-172所示,已知三点A,B,C,按照下列语句画出图3-184把两块三角板叠在一起,可得∠1<∠α图3-186解:(1)任意画一个角∠ABC(如图3-186(1)所示)图3-1873-187所示,任取一点A,经过点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四单元学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四单元学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第四单元理解内容,概括要点1.化石吟2.看云识天气3.绿色蝈蝈4.月亮上的足迹5.山市兴趣情境导引1、课间,初一(2)班教室。
小明和小军正在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小明:鸡是由蛋孵化出来的,没有蛋怎么可能有鸡呢?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先有蛋后有鸡。
小军:你说的不对,应该是先有鸡后有蛋。
蛋是鸡生的,没有鸡哪来的蛋呢?……聪明的同学,你赞同谁的观点呢?或许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吧!2、“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北京时间1月5日19时16分,“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
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
“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无人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
“神舟”四号飞船的返回舱将在近日运回北京,由科研人员对飞船及试验项目进行技术分析和科学研究。
飞船轨道舱将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有关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太空探索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炎黄子孙为之欢欣鼓舞。
你还知道关于太空探索的其他情况吗?同学们,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既美丽又神秘,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章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章末复习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同学们,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后,你对本章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点、知识应用等方面是否有个清醒的认识呢?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本章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本章进行小结复习.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会画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②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会进行线段、角的基本运算.(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章知识点,建立知识间联系.②结合图形,指导学生进行线段与角的计算,形成识图和解题能力.(3)情感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学习重、难点:重点:知识要点及简单应用.难点:运用几何知识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二、分层复习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教材第146页至第147页第二行.(2)复习时间:5~8分钟.(3)复习方法:边看书、边回顾、边交流总结归纳,将知识结构和概念性质、解题方法技巧、简单的几何应用,整理记录笔记并相互展示交流.(4)复习参考提纲:①②点、线、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直线、线段、射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③线段、角的大小如何度量?角度单位间如何换算?线段的长度用刻度尺来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度量.1°=60′,1′=60″.④如果∠α与∠β互余,那么∠α+∠β=90°,反过来成立吗?成立⑤如果∠α与∠β互补,那么∠α+∠β=180°,反过来成立吗?成立⑥如图,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B=10 cm,求MN 的长.由题意,MC=12AC,CN=12CB,所以MN=MC+CN=12AC+12CB=12AB=5 cm⑦如图,∠AOB=90°,∠BOC=30°,OM、ON分别平分∠AOB 和∠BOC,求∠MON的度数.由题意:∠MOB=12∠AOB,∠BON=12∠BOC,所以∠MON=∠MOB+∠BON=12∠AOB+12∠BOC=60°⑧在本章知识中,直线、线段和角有哪些重要结论?相互交流一下.2.自主复习:学生可参照复习指导进行复习.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巡视,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倾听交流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们反馈的疑难信息.②差异指导:教师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或突出的个性问题适时点拨引导.(2)生助生: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疑点在生与生之间交流互助解决.4.强化复习:(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3)重要结论.(4)研究问题的方法.(5)知识运用.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2)复习时间:8分钟.(3)复习方法:按例题的分析引领,积极思考,并予以解答.(4)复习参考提纲:例1:如图,是一个建筑材料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的图形,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单位:cm),请你求出这个几何体的体积.分析:根据三个不同方向看的图形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再依据它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图中数据进行计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2×1×1=2 (cm3).例2:①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 cm,BC=14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②在①中,如果AC=a cm,BC=b cm,你能猜测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个代数式表述你发现的结果,并说明理由.③如果第①题叙述改为:“已知线段AC=6 cm,BC=14 cm,点C 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分析:①根据中点的概念易求出MN的长;②按①中的思路写出含a 、b 的代数式;③分析“点C 在直线AB 上”和“点C 在线段AB 上”的区别,想一想,点C 与点A 、B 的位置关系确定吗?若不确定,该如何考虑解决?③ MN=10 cm ;②2a b+; ③Ⅰ.C 在AB 中间,此时MN=AC+BC2=10 cm;Ⅱ.C 在A 左边,此时MN=2BC AC+=4 cm. 2.自主复习:同学们在复习指导下进行复习,力求独立求解,若有困难,可请教他人或相互协作完成.3.互助复习: (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尤其关注例2的第③小题.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互帮互学. 4.强化复习:(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得出例题的规范解答.(2)练习:①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的度数.②已知∠AOC=86°,∠BOC=42°,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求∠DOE 的度数.解:①50°;②第一种情况:,∠DOE=64°;第二种情况:,∠DOE=22°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各组学生代表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如何复习,如何交流探讨,有哪些新收获、新发现和悬而未决的问题.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和成效进行归纳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检测题.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关键是要抓住基本概念,并通过图形将全章知识串联起来,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理解,便于实际应用,提高计算能力.一、基础巩固1.(10分)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C)A.圆柱体B.球C.圆D.三棱锥2.(10分)若∠1=35°12′,∠2=35.1°,∠3=35.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A.∠1=∠2B.∠1=∠3C.∠2=∠3D.∠1=∠2=∠3 3.(10分)下列用几何语言叙述图形的含义正确的有(D )点A 在直线l 外 直线l 经过点O 直线a 、b 交于点O 点A ,B ,C 在直线l 上A.1个B.2个C.3个D.4个4.(10分)如图所示,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且AC =2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BC =12AB B.AC =12AB C.BC =13AB D.BC =13AC5.(10分)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从下列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则这个立体图形是圆锥.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上向下看 6.(10分)时钟显示为7:3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45°. 7.(10分)如图所示,已知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90°,∠EOD =90°,那么图中互余的角的对数有4对.二、综合应用8.(10分)设∠α,∠β度数分别为(2n -1)°和(68-n )°,且∠α,∠β都是∠ν的补角.(1)试求n的值;(2)∠α与∠β能否互为余角,为什么?解:(1)n=23;(2)能,当n=23时,∠α=∠β=45°,此时∠α+∠β=90°,所以∠α与∠β互余.9.(10分)计算:(1)133°15′16″×4(2)31°42′÷5(精确到1″)解:133°15′16″×4=532°60′64″=533°1′4″解:31°42′÷5=6°+1°42′÷5=6°+102′÷5=6°+20′+2′÷5=6°20′+120″÷5=6°20′24″三、拓展延伸10.(10分)如图,∠AOB=90°,在∠AOB外部作锐角∠AOC,且∠AOC=30°,射线OM平分∠BOC,ON平分∠AOC.(1)求∠MON的度数;(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如果(1)中,∠A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从(1)、(2)、(3)中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规律?解:(1)∠MON=∠MOC-∠NOC=12∠BOC-∠AOC=45°.(2)∠MON=∠MOC-∠NOC=12∠BOC-∠AOC=2α.(3)∠MON=∠MOC-∠NOC=12∠BOC-∠AOC=45°得出规律:∠MON的度数与∠AOC的度数无关,与∠BOA的度数有关,且等于∠BOA度数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全章学案18页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事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事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自主预习观察图形: (1) 粉笔盒 (2) 茶叶桶 (3) 足球 (4) 交通标志.回答下列问题:(1) (2) (3) (4) (1) 请从中找出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归纳一下我们常见的几何图形有哪些?(2) 你能把(1)题中的几何图形按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类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几何图形?课堂探究探究一 几何图形1.观察纸盒外形并填空: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______ ;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______或______ ;看棱得到的是 ______ ;看顶点得到的是______2.研究几何图形的内容是什么?探究二 立体图形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2.下图中的实物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归纳:常见的立体图形,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1) 柱体: (2)椎体:(3)台体: (4)球体●探究三平面图形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归纳:常见的平面图形:(1)点;(2)线:直线、射线、线段;(3)三角形(4)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5)圆、扇形重点题型题型立体图形的识别1.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不是棱柱;②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正方体是柱体,圆柱也是柱体;④正方体不是柱体,圆柱是柱体.A.1个B.2个C.3个D.4个2.写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随堂训练1.对于一个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 ( )A.材料,颜色B.做工,美观C.形状,大小D.质量,价值2.棱柱的侧面都是()A.三角形B.长方形C.五边形D.菱形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A.长方形B.正方形C.圆D.扇形4.请在下图所示的图形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下面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圆锥;⑥圆柱。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总复习教案(两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性质和运用
难点
角的运算与应用;空间观念建立和发展;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结构
二、回顾与思考
1、下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数学名词,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描述它们吗?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展开图
两点间的距离余角补角
2、与以前相比,你对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有什么新的认识?
A.∠A>∠B>∠C B.∠B>∠A>∠C
C.∠A>∠C>∠B D.∠C>∠A>∠
二、填空题:
6、38°41′的余角等于_____,123°59′的补角等于_____;
7、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
学生初学几何往往把平面和立体图形弄不清楚,所以要让学生去领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观察能力差,所以我们老师教学时要教会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知识;
2.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能利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2)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总结反思】:
六、练习及检测题
练习册(小)上的基础题
七、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上的题
10=60′;1′=60′′.
3、角的比较
比较角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
4、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________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表示为
∠AOC=∠COB
或∠AOC=∠COB= 1/2∠AOB
或2∠AOC=2∠COB=∠AO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整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知道什么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阅读教材P114~116,思考下列问题.1.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可以分成哪几类?知识探究1.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自学反馈完成教材P115~116的两个思考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例2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小组讨论归纳.活动2跟踪训练1.教材P121习题4.1第1、2、3题.2.教材P122习题4.1第8题.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活动3课堂小结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第2课时展开、折叠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能够正确的画出它们.2.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阅读教材P117~118,思考下列问题.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包括哪三种?2.什么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探究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自学反馈教材P118练习第1、2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教材P117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动手,画一画,并进行展示.例2教材P118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2跟踪训练教材P121~122习题4.1第4、6、7题.活动3课堂小结1.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2.学会了简单几何体(如棱柱、正方体等)的平面展开图,知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3.学会了动手实践,与同学合作.4.不是所有立体图形都有平面展开图.4.1.2点、线、面、体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阅读教材P119~120,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知识探究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体是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3.点没有大小之分,线没有粗细之分.自学反馈1.教材P120练习第1、2题.2.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有8个顶点,经过每一个顶点有3条棱.活动1小组讨论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面;(2)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3)球只由1个面围成,这1个面是平面;(4)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解:(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活动2跟踪训练1.一个七棱柱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由此你可以猜想出n棱柱有多少个面?那么七棱柱共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解:9个;其中7个是四边形,2个是七边形;(n+2)个;21条;14个.2.通过对棱柱的观察,你能说出n棱柱的顶点数与n的关系及棱的条数与n的关系吗?解:2n,3n.活动3课堂小结1.多姿多彩的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面有平面和曲面.3.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4.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掌握三者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的基本画图能力.阅读教材P125~126,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认真总结下列问题,体会直线的公理.1.直线、射线、线段的端点及延长方向.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直线公理.知识探究1.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图形表示方法线段AB或线段a射线AB或射线a直线AB或直线a端点个数两个一个延伸方向不向任何一方延伸向一方无限延伸向两方无限延伸2.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时候,都要在字母前注明“线段”“射线”“直线”.(2)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或线段时,两个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不能交换位置,必须把端点字母放在前面.自学反馈根据语句画图:(1)画直线AB经过点P;(2)点C在线段AB上;(3)线段AB与CD相交于O;(4)画线段MN与PQ相交于M.解:略.活动1小组讨论例1如图,已知三点A、B、C.(1)画线段AB;(2)画射线AC;(3)画直线BC.解:略.例2三点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确定几条直线?解:1条或3条.活动2跟踪训练1.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解:略.2.教材P126练习第1、2、3题.活动3课堂小结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3.知道直线的性质.4.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OC=AC=3.5cm.第2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及线段的性质1.掌握线段比较的两种方法,会表示线段的和差.2.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理解两点的距离的意义.3.会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阅读教材P126~129,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及有关的性质.知识探究1.线段的尺规作图.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线段中点的定义.自学反馈1.M是线段AB上的一点,其中不能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的是(A)A.AM+BM=AB B.AM=BM C.AB=2BM2.教材P128练习第1、2、3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如图,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解:因为AB=4cm,BC=3cm,所以AC=AB+BC=7cm.因为点O是线段AC的中点,12所以OB=OC-BC=3.5-3=0.5(cm).例2如图,已知线段a,b,c,用直尺和圆规画图(保留画图痕迹).(1)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c;(2)用字母表示出所画线段.解:略.例3如图,这是A、B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计划时,为使A、B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设计线路?在图中画出,并说明你的理由.解:如图所示,连接AB.理由: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活动2跟踪训练1.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完成下列填空.(1)AB=2BC,BC=2AD;(2)BD=3AD,AB=4AD.线段⎨⎨ ⎩ 线段的中点2.教材 P 130 习题 4.2 第 7、8、9、10 题. 活动 3 课堂小结⎧⎪线段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叠合法⎪⎩ 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度制:1°=60′,1′=()°. 1′=60″,1″=()′.4.3角4.3.1角1.理解角的两种定义,识别角的符号.2.知道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表示.3.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及度、分、秒的进位制,能够熟练的进行转换.阅读教材P132,知道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什么是周角、平角?知识探究1.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如果一个角的终边旋转到与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继续旋转,当终边旋转到与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角的表示方法:角用“∠”表示,读做“角”.(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2)用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表示;(3)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α、β、γ、θ)表示.自学反馈1.如图,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为(D)A.∠AOBB.∠BOCC.∠αD.∠O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图中的各个角吗?阅读教材P133,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和换算.知识探究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1°的角等分成60份就是1′的角;1′的角等分成60份就是1″的角.1601601°=3__600″.度、分、秒是60进制的.自学反馈1.用度、分、秒表示:(2)( )°=16′=960″;′ (1)0.75°=45′=2__700″;4 15(3)16.24°=16°14′24″. 2.用度表示:(1)1 800″=30′=0.5°; (2)50°40′30″=50.675°.活动 1 小组讨论例 1 如图,图中的∠1 表示成∠A ,图中的∠2 表示成∠D ,图中的∠3 表示成∠C ,这样的表示方法对不对, 如果错了,应该怎样改正?解:不正确,∠1 表示成∠DAC ,∠2 表示成∠ADC ,∠3 表示成∠ECF. 例 2 38.15°与 38°15相等吗?如不相等,哪个大? 解:38°15′大.例 3 想一想:时钟在 5 点 15 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解:67.5°.活动 2 跟踪训练教材 P 134 练习第 1、2、3 题. 活动 3 课堂小结⎧⎪角的概念角⎨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与换算(1)如图 1,若 OB 是∠AOC 的平分线,则∠AOC =2∠AOB =2∠BOC ,∠AOB =∠BOC = ∠AOC ;, , , ,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1.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分. 3.记住角平分线的定义.阅读教材 P 134~136,理解角的比较方法及角的定义和性质,会进行角度的加减运算. 知识探究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 起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两种方法分别叫(度量法)和(叠合法).2.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自学反馈1.如图,用心填一填:∠AOC =∠AOB +∠BOC , ∠BOD =∠COD +∠BOC , ∠AOC =∠AOD -∠COD , ∠BOD =∠AOD -∠AOB .2.细心想一想,看谁做得最快.12图 1图 2(2)如图 2,若 OB 是∠AOC 的平分线,OC 是∠BOD 的平分线,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相等的角? 解:∠AOB =∠BOC =∠COD , ∠AOC =∠BOD.活动 1 小组讨论例 如图 OD 是∠AOB 的平分线 OE 是∠BOC 的平分线 且∠AOC =130° 求∠DOE 的度数.如果改变∠AOC的大小,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探究∠DOE 的大小变化,从中得到的启示.解:∠DOE =65°,∠DOE =12∠AOC.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 角的运算 ⎪ ⎪⎨ 活动 2 跟踪训练如图,点 A 、O 、B 在一条直线上,∠AOC =80°,∠COE =50°,OD 是∠AOC 的平分线.(1)试比较∠DOE 与∠AOE ,∠AOC 与∠BOC 的大小;(2)求∠DOE 的度数;(3)OE 是∠BOC 的平分线吗?为什么?解:(1)∠DOE <∠AOE ,∠AOC <∠BOC.(2)90°.(3)是,因为∠COE =∠BOE =50°.活动 3 课堂小结⎧角的大小比较⎧度量法 ⎪⎩叠合法角平分线4.3.3余角和补角1.了解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意义.2.掌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理解方位角的概念,会用角描述方向,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教材P137~138,知道什么是补角和余角,以及它们的性质.知识探究1.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几何语言表示为:如果∠1+∠2=90°,那么∠1与∠2互为余角.2.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几何语言表示为:如果∠1+∠2=180°,那么∠1与∠2互为补角.3.性质: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自学反馈1.判断题:(1)90度的角叫余角,180度的角叫补角.(×)(2)若∠1+∠2+∠3=90°,则∠1,∠2,∠3互为余角.(×)(3)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4)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相等.(×)(5)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6)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两个锐角一定互余.(×)(7)如果∠A=25°,∠B=75°,那么∠A与∠B互为余角.(×)(8)如果∠A=x°,∠B=(90-x)°,那么∠A与∠B互余.(√)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解:45°.活动1小组讨论例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D平分∠COA,OE平分∠COB.(1)∠COB+∠AOC=180°,∠EOD=90°;(2)图中互余的角有4对,互补的角有5对.例2如图1,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A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画法:以点O为顶点,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为角的一边,画40°的角,使它的另一边OB落在东与北之间.射线OB的方向就是北偏东40°(图2),即客轮B所在的方向.请你在图2上画出表示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解:略.活动2跟踪训练1.如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OD平分∠AOB,∠COE=90°.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所有的直角∠AOD,∠BOD,∠EOC;(2)写出图中与∠AOE相等的角∠3;(3)写出图中∠AOE所有的余角∠2,∠4;(4)写出图中∠COD的补角∠EOB;(5)写出图中∠DOE的补角∠AOC.2.用方位角描述下列方向.解:略.活动3课堂小结1.余角、补角的概念:(1)和为90°的两个角互为余角;(2)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2.余角、补角的性质:(1)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导学案(教案)的基本格式及要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2、重点3、难点:三、【道具使用】PPt直尺三角板等,根据教材内容定。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全章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全章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导学案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和几何图形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5-P118;2.尝试完成教材P118的两组思考的问题;3.限时2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观察P115本章的章前图:(1)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可上网查找)(2)你能从中找到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找找看.2.多姿多彩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你熟悉的图形.3.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装墨水的墨水盒?你能不能画出一个五角星?如果能,你就试一试,如果不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共同学习.二、合作探究:1.观察P116的9张多姿多彩的图片,你能从中看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与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图形.【老师提示】:对于一个物体,如果我们考虑它的颜色、材料和重量等,而只考虑它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和位置(如平行、垂直、相交),所得到的图形就称为几何图形.如:我们学习过的长(正)方体、圆柱(锥)体、长(正)方形、圆、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几何图形.2.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小组交流)②观察P117图4.1-3,你能由实物想到几何图形及其形状吗?③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上),并与你的同学交流.【老师提示】:常见..的立体图形大致分为: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三类.3.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与同学交流.②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下)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他们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个立体图形图形是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看看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围成的?5.下面都是生活中的物体:粉笔盒、茶杯、文具盒、砖、铅垂仪、乒乓球、黑板面.你能说出类似于这些物体的几何图形吗?三、知识应用:1.P119练习题.2.用两条线段、两个三角形、两个圆拼成图案.试着画几个,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机器人两盏电灯稻草人四、学习小结:五、作业:P123习题4.1第1、2、3、7、8题.(有条件的同学可准备10个正方体形状的积木,下课时备用)附: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开幕,于2008年8月24日闭幕.②本届奥运会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办城市是中国北京.③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比赛项目④中国51金,21银,28铜.金牌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92.尝试完成教材P120练习第1题;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2.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描述.3.分别正面、左面、上面再来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交流.二、合作探究: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1)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3)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先阅读P119的教材再完成P119的探究.(1)小组合作,可用正立体积木摆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再观察.(2)改变正立体积木的摆放位置,你摆我答,合作学习.(3)观察身边的几何体,如文具盒、同学的水杯等物品,与同学交流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3.P120练习第1题.3.苏东坡有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有怎样的数学道理?三、学习小结:四、作业:P123习题4.1第4、9、10、13题.(准备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至少一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92.尝试完成教材P120练习第1题;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2.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描述.3.分别正面、左面、上面再来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交流.二、合作探究: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1)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3)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先阅读P119的教材再完成P119的探究.(1)小组合作,可用正立体积木摆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再观察.(2)改变正立体积木的摆放位置,你摆我答,合作学习.(3)观察身边的几何体,如文具盒、同学的水杯等物品,与同学交流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几何图形.【老师提示】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3.P120练习第1题.3.苏东坡有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有怎样的数学道理?三、学习小结:四、作业:P123习题4.1第4、9、10、13题.(准备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至少一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导学案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几何图形,能根据几何语句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学习重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建立几何语句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学习难点:建立几何语句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28-P129;2.尝试完成教材P129练习题;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0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老师算一算吗?2.P128的探究.(1)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几个钉子?动手试一试.(2)动手作图试试:①过一点O可以作________直线.②过A、B两点________(能或不能)作直线,能作_________直线.再过下面的C、D以及E、F两点作直线试试看注意:直线没有端点,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画直线时要画出向两方无限延伸的部分.3.直线公理:直线公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二、合作探究:1.直线有几种表示方法?(1)如图的直线可记作直线______或记作直线_______.(2)用几何语言描述右面的图形,我们可以说:点P在直线AB______,点A、B都在直线AB_____.(3)如图,点O既在直线m上,又在直线n上,我们称直线m、n 相交,交点为O.想一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会有几个交点,作图试试.mma (4)读下面的几何语句,画出图形.① 点A 在直线a 外 ②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B ,点E 在直线CD 上.2.在直线上取点O ,把直线分成两个部分,去掉一边的一个部分,保留点0和另一部分 就得到一条射线,如图就是一条射线,记作射线OM 或记作射线a . 注意: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在下面的图中画射线AB 、射线EFE3.在直线上取两个点A 、B ,把直线分成三个部分,去掉两边的部分,保留点A 、B 和中 间的一部分就得到一条线段. 如图就是一条线段,记作线段AB 或记作线段a .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4.能不能把一条线段变成一条射线?能不能把一条线段变成一条直线?作图试试.三、知识应用 1.P129练习.2.如图,分别有几条线段.2.已知A 、B 、C 三点,过其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可画几条?四、学习小结:五、作业:P132习题4.2第1、2、3、4、11题.a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学习目标: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2.通过实例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三等分点的意义.学习重点:线段比较大小以及线段的性质.学习难点: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及其应用.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29-P132;2.尝试完成教材P131的练习题;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画直线AB、画射线CD、画线段EF.2.任意画线段a.你能不能再画一条线段AB正好等于你先前所画的线段a.你是怎样画的?你想到了几种方法?二、合作探究:1.如何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①如果已知身高,我们如何比较?②如果不知身高,我们又如何比较?2.如何比较两根木条的长短?3.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①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我们如何比较AB、CD的大小?动手试试.②任意两条线段比较大小,其结果有几种可能性?【老师提示】比较线段的常用方法有两种:①度量法②圆规截取法4.试试身手:P131练习第1题.【老师提示】先估计大小关系看看我们的观察能力,再动手检验.5.①线段的中点:如图点M是线段AB上一点,并且AM=BM我们称点M是线段AB的中点.②怎样找出一条线段AB的中点M?③线段的三等分点、线段的四等分点.(观察P131图4.2-12)6.(1)P131思考.(2)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为什么不愿走人行横道呢?(3)从A 地架设输电线路到B地,怎样架设可以使输电线路最短?7.(1)线段的性质:(2)两点间的距离:8.画线段的和与差:a如图,已知两条线段a、b(a>b)(1)画线段a+b画法:①画射线AM;②在射线AN上顺次截取线段AB=a,BC=b.线段AC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a+b.记作AC=a+b.(2)画线段a-b三、学习小结:四、作业:1.P132练习第2题.2.P126习题3.2第5、6、7、8、9、10题.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导学案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 4.3.1 角学习目标:1.认识角,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及四种表示方法. 2.认识角度的单位;会初步进行角度的度、分互化运算. 学习重点:1.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2.角度的计算. 学习难点: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36-P137; 2.尝试完成教材P138的练习题;3.限时2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下面的图形,你有怎样的认识?2.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画出一个角试试.3.生活中有形如“∠”这种形状的图形吗?试举出一个例子.4.角的概念.(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角的顶点是O ,两边分别是射线OA 、OB .(2)角有以下的表示方法: ① 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分别是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如上图的角,可以记作∠AOB 或∠BOA .②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就是顶点.如上图的角可记作∠O .注意: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③ 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或数字. 如图的两个角,分别记作∠α、∠1 5.想一想P136“小贴示”中的问题.图中有几个角?(3)P136思考.(这是角的另一种定义方式)用你的圆规为工具,体会角的这种定义方式. 二、合作探究:1.角度的单位:度、分、秒及其表示方法.把圆周角等分成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什么是1度的角,记作1°. 把1度的角等分成60等分,每一份就是什么是1分的角,记作1′.O B Aα1把1分的角等分成60等分,每一份就是什么是1秒的角,记作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① 1°=60′,1′=60″② 1周角=360°,1平角=180°若∠α是51度26分37秒,则记作∠α=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老师提示】: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另外还有以弧度为单位的弧度制,军事上常用密位制.1弧度=π180=57°17′44″,1密位=)503(60001=周角 2.用量角器画角与角的度量(1)用量角器画50°、90°、140°的角.26【老师提示】用量角器度量角分三步:对中、重合、读数.(2)估计画一个70°的角,然后度量比较判断,看看你的判断能力.(2)用三角尺画特殊30°、45°、60°等特殊角.三、当堂检测:1.上午7时整,时针与分针成几度角?上午7时15分呢?2.35.40°与35°40′相等吗?为什么?3.如图,有几个角?分别表示这几个角.四、学习小结:五、作业:1.P138练习题第1、2、3题.2.P143习题4.3第1、2、14题.AB OCD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导学案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体会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3. 会进行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 4.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1. 角度的“除法”运算.2. 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计算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38-P140;2.尝试完成教材P140的练习第1题;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已知线段AB 和线段CD (如图),你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ABCD2.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如何表示这些角?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还记得吗?如果不记得了,没关系,先看看书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1)35°1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413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2)32平角=________度, 51周角=_______度. (3)3.32°=______度_______分_______秒. 12°9′36″=_______度. (完成上面的问题如果有困难,不妨与同学交流)二、合作探究:1.下面的三组图形,每组中都有两个角,你能判断它们的大小吗?说说你的方法.ABCOABCDEFBAC D EFABC DE F(1)(2)(3)【老师提示】如果你不会,可以参考我们前面对两条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2.P140练习第1题.3.P138思考:4.计算:(1)46°55′+23°35′ (2)46°55′-23°35′(3)68°21′-32°48′ (4)23°35′×3 (5)15°23′18″×44.想一想,你还能用三角尺可以画30°、45°、60°、90°这些特殊角吗?(1)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出15°的角呢?怎样画?试试看.(2)能用三角尺能画75°的角吗?(3)你还能用三角尺画哪些度数的角?试着画画看.5.角的平分线.(1)任意画一个角,取名叫∠AOB .你能否从角的顶点作出一条射线,把∠AOB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如果能,试说出你的方法.(2)角的平分线:如图,射线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那么图这几个角有怎样的大小关系?POB A6.我们知道线段有三等分点、四等分点,那么一个角会不会有三等分线或四等分线呢?如图,给你一个角,你能作出它的三等分线吗?试试看.三、当堂检测1. 如图,已知OB、OC是∠AOB的三等分线,试说出几个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2.P140练习第2、3题.3.计算:122°48′÷3三、学习小结:四、作业:P143习题4.3第4、6题P143习题4.3第3、5、10、11题.ABCDO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导学案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体会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3. 会进行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 4.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1. 角度的“除法”运算.2. 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计算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38-P140;2.尝试完成教材P140的练习第1题;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已知线段AB 和线段CD (如图),你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ABCD2.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如何表示这些角?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还记得吗?如果不记得了,没关系,先看看书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1)35°1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413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2)32平角=________度, 51周角=_______度. (3)3.32°=______度_______分_______秒. 12°9′36″=_______度. (完成上面的问题如果有困难,不妨与同学交流)二、合作探究:1.下面的三组图形,每组中都有两个角,你能判断它们的大小吗?说说你的方法.ABCOABCDEFBAC D EFABC DE F(1)(2)(3)【老师提示】如果你不会,可以参考我们前面对两条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2.P140练习第1题.3.P138思考:4.计算:(1)46°55′+23°35′ (2)46°55′-23°35′(3)68°21′-32°48′ (4)23°35′×3 (5)15°23′18″×44.想一想,你还能用三角尺可以画30°、45°、60°、90°这些特殊角吗?(1)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出15°的角呢?怎样画?试试看.(2)能用三角尺能画75°的角吗?(3)你还能用三角尺画哪些度数的角?试着画画看.5.角的平分线.(1)任意画一个角,取名叫∠AOB .你能否从角的顶点作出一条射线,把∠AOB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如果能,试说出你的方法.(2)角的平分线:如图,射线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那么图这几个角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POB A6.我们知道线段有三等分点、四等分点,那么一个角会不会有三等分线或四等分线呢?如图,给你一个角,你能作出它的三等分线吗?试试看.三、当堂检测1. 如图,已知OB、OC是∠AOB的三等分线,试说出几个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2.P140练习第2、3题.3.计算:122°48′÷3三、学习小结:五、作业:P143习题4.3第4、6题P143习题4.3第3、5、10、11题.ABCDO。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对于证明和推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长度、计算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 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 复习导学案(一)一、课前准备:1、经过两点有___________,并且_______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
3、____________________余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角。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角平分线。
二、自学交流:1.如图,D 是AB 的中点, E 是BC 的中点,BE=51AC=2cm, 求线段DE 的长 D A C三、合作探究:56695376)1('︒+'︒ 757123180)2('''︒-︒9627319)3(⨯'''︒四、巩固提高:1、如图,∠AOD=∠BOC=90°,∠COD=42°,求∠AOC 、∠AOB 的度数.O C AD B五、拓展延伸:如图,点A 、O 、E 在同一直线上,∠AOB=40°,∠EOD=28°,OD 平分∠COE , 求∠COB 的度数六、学后反思:第四章 复习导学案(二)一、课前准备:1.正方体有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 个面.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二、自学交流:1.如图,该图中不同的线段共有_______条.2.如图,数一数,图中共有_____________个三角形.A O EBCD 第1题图 第2题图三、合作探究;如图,有一个几何体,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的平面图形(1)从正面看:(2)从左面看(3)从上面看四、巩固提高:如图,已知AOB是一条直线,∠1=∠2,∠3=∠4,OF⊥AB.则(1)∠AOC的补角是;(2)是∠AOC的余角;(3)∠DOC的余角是;(4)∠COF的补角是.五、拓展延伸:如图,(1)已知∠AOB为直角,∠AOC为锐角,OE平分∠BOC,OF平分∠AOC,求∠EOF的度数;(2)若将(1)中的条件“∠AOB为直角”改为“∠AOB为任意一个角”,则∠AOB与∠EOF的大小关系如何?发现结论并说明理由.六、学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回顾并巩固点、线、面的基本概念,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入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和计算技巧。
2.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讲解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目标:使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教具等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3)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和练习题。
3.强化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几何应用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几何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绘制和计算。
2.难点:
(1)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时,将几何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4.理解并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自我检测1. 如图(1)放置的一个机器零件,若从正面看是如图(2),则其左面看是( )4. 若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种不同方向的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A.圆柱B.正方体C.球D.圆锥5. 图所示的物体,从左面看得到的图是( )7. 如图所示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俯视图为( )四、自我检测1.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6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 ) A.5 B.4C. 3D.22.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图中“加”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 )A .北B .京C .奥D .运3. 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 A .奥 B .运C .圣D .火4. 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6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 )(A )(B )(C )(D )( 2)( 1)(第1题)正面左面上面2题A . B . C . D .3 4 2 1 56第1题图第2题图迎接 奥 运 圣火图1迎 接 奥12 3图2第3题图 3 4 2 1 56第4题图A.5 B.4 C.3 D.25.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6. 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 ) A .和 B .谐 C .凉 D .山7. 下面形状的四张纸板,按图中线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下直三棱柱的是()(一)、填空题.1.在墙上钉一根木条需_______个钉子,其根据是________.2.如下图(1)所示,点A 在直线L______,点B 在直线L________.3.如下图(2)所示,直线_______和直线______相交于点P ;直线AB 和直线EF•相交于点______;点R 是直线________和直线________的交点.4.如下图(3)所示,图中共有_____条线段,它们是________;共有______条射线,它们是________.(二)、选择题.5.下面几种表示直线的写法中,错误的是( ).A .直线aB .直线MaC .直线MND .直线MO (三)、解答题.6.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 经过A 、B 、C 三点,点C 在点A 与点B 之间; (2)两条直线m 与n 相交于点P ;(3)线段a 、b 相交于点O ,与线段c 分别交于点P 、Q .建 设和 谐 凉 山 第2题图A 、B 、C 、D 、7.探索规律:(1)若直线L上有2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条;(2)若直线L上有3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条;(3)若直线L上有4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条;(4)若直线L上有n个点,则射线有_____条,线段有_____条.四、自我检测(一)、填空题.1.如右图,把河道由弯曲改直,根据__________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航道.2.画线段AB=50mm,在线段AB上取一点C,使得5AC=2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得AB=10BD,那么CD=______mm.3.如右图,AC=CD=DE=EB,图中和线段AD长度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以D•为中点的线段是________.(二)、选择题.4.比较线段a和b的长短,其结果一定是().A.a=b B.a>b C.a<b D.a>b或a=b或a<b5.下列四种说法:①因为AM=MB,所以M是AB中点;②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如果AB=2AM,那么M是AB的中点;③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MB=12AB;④因为A、M、B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M=BM,所以M是A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 B.④ C.②③④ D.③④(三)、解答题.6.如下图已知线段a、b、c,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c(•用尺规和刻度尺两种方法).7.如下图,四条线段AB、BC、CD、DA,且AB<BC<DA<CD,用圆规比较图中的线段大小,确定出A、B、C、D四点的准确位置,再用刻度尺量出这四条线段的长度.8.如下图,长方形的长为3cm,宽为2cm,用刻度尺作出每条边上的中点,并顺次连接它们,猜一猜能得到什么图形,并度量验证你的猜想.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是角的顶点,是角的两条边.2.角的表示.阅读课本第136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角有几种不同表示方法?画出图例配合说明3.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4.阅读课本第136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5.角的度量.阅读课本P137页内容,了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四、自我检测1.课本第138页练习.2.计算:(1)48°39′+67°41′(2)90°-78°19′40″(3)22°30′×8(4)176°52′÷3.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议组内交流解决问题)一、学前准备1.角度计算:60°-30° 38.15°+38°15′(1)提出问题: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2)提出问题: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3.思考题: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四、自我检测1.如下左图,量出图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这三个角的和是_____.2.时钟从3点10分走到3点35分,它的分针转过________度.3.如上右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各角的度数,其中相等的角是_________.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________的角.5.如图,已知∠ACB ,点D 在边CB 上,(1)以DC 为一边,点D 为顶点画一个∠EDC ,ED 交CA 于E . (2)比较线段CE 与DE 的长短.DCBA1.如下图(1),比较图中四个角的大小,并用“<”连接________. 2.如果∠1=∠2,∠1+∠3=90°,则∠2+∠3=_______. 3.如下图(2),用“=”或“>”或“<”填空: (1)∠AOC_______∠AOB+∠BOC ; (2)∠AOC_______∠AOB ;(3)∠BOD-∠BOC______∠DOC ; (4)∠AOD______∠AOC+∠BOD .4.如下图(3),OC 平分∠AOB ,OD 平分∠AOC ,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 ∠AOD=______∠AOC=______∠AOB .5.如右图,图中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是(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80︒65︒46︒44︒25︒10︒170︒120︒100︒150︒80︒10︒30︒60︒6.如下图,已知∠AOC=60°,∠BOD=90°,∠AOB 是∠DOC 的3倍,求∠AOB 的度数.7.用三角板画出75°,105°,135°的角.8.如下图,已知OB 平分∠AOC ,OD 平分∠COE ,∠AOC=80°,∠DOE=30°.求(•1)•∠AOB ,(2)∠COD ,(3)∠BOD .一、探索新知:1、结合教材理解互为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理解应用⑴: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3、结合教材理解互为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4、理解应用⑵:(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2143(2)填下列表:∠a ∠a的余角∠a的补角5°32°45°77°62°23′x°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3)填空:①70°的余角是,补角是。
②∠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
重要提醒:ⅰ如何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锐角∠α的余角是(90 °—∠α)∠α的补角是(180 °—∠α)ⅱ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5、探究补角(余角)的性质:如图∠1 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归纳结论。
补角性质:根据补角的性质你能否归纳余角的性质?二、尝试应用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例2: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4321E DBACO 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北西南东45︒30︒60︒68︒O东南西北A O60︒南东北西四、自我检测1、如图,∠AOB=90°,∠COD=∠EOD=90°,C,O,E 在一条直线上,且∠2=∠4,请说出∠1与∠3之间的关系?并试着说明理由?则∠1与∠2是什么关系?2、选择题:(1)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OC 的方向是北偏东60° B: OC 的方向是南偏东60° C: OB 的方向是西南方向 D: OA 的方向是北偏西22°二、、探究新知 1、理解方位角: (1)认识方位(如图):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 西南、西北、东北。
(2)结合实际理解方向:你面向东方站立,你的左手方向是 ,你的背后是 。
四、自我检测1、A 看B 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 看A 的方向( ) A:南偏东69° B:南偏西69° C:南偏东21° D:南偏西21°2、在点O 北偏西60°的某处有一点A ,在点O 南偏西20°的某处有一点B ,则∠AOB 的度数是( )A:100° B:70° C:180° D:140°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学案学习内容课本146页至148页学习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包装纸盒.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2、通过包装纸盒的制作,掌握制作长方体纸盒的一般方法,能够独立制作出相关的包装盒.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合作意识的认识,培养合作精神.学习重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制作包装纸盒.学习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学习方法: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学习过程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名称: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制作.材料:厚(硬)纸板、直尺、裁纸刀、剪刀、胶水、彩笔等.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如墨水瓶盒、粉笔盒、饼干盒、牛奶包装盒、牙膏盒等.二、活动步骤、分组活动活动步骤:1.观察、讨论各组确定所要设计制作的包装盒的类别,明确分工.(1)观察作为参考物的包装盒,分析其各面、各棱的大小与位置关系.(2)拆开盒子,把它铺平,得到表面展开图;观察它的形状,找出对应长方体各面的相应部分;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3)把表面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并粘到一起的.(4)多拆、装几个包装盒,注意它们的共同特征.(5)经过讨论,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2.设计制作(1)先在一张软纸上画出包装盒表面展开图的草图,简单设计一下,裁纸、折叠,观察效果.如果发生问题,调整原来的设计,知道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2)在硬纸板上,按照初步设计,画好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注意要预留出粘合处,并要减去适当的棱角.在表面展开图上进行图案与文字的美术设计.(3)裁下表面展开图、折叠并粘好粘合处,得到长方体包装盒3.交流、比较各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并介绍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讨论本组的作品,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制成的包装盒是否是长方体?若不是,是哪个地方出项了问题?如何改正?(2)从使用性上看,包装盒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节省?是否需要改进?(3)包装盒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4)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哪些新认识?4.评价、小结评价各组的活动情况,小结活动的主要收获.三、归纳小结收获是遇到的困难是四、成果展示(作业)1、尝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六棱柱形状(底面是6条边相等、6个角都相等的六边形,6个侧面都是长方形)的包装盒;2、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