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时代网络新闻的舆论影响和规范措施
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扩散和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的信息和观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网络舆情的规模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网络舆情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对社会稳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的发酵和传播可能引起社会事件,威胁社会安全和稳定。
一些虚假信息或敏感信息,如恶性传播的负面新闻和谣言等,一旦得到大众关注,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
例如,2013年“鼠疫”事件的爆发,就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恐慌和对政府的质疑。
另外,网络上的攻击和辱骂,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容易引起社会的紧张和对立。
其次,网络舆情也能够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
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给商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种信息与商品在互联网平台上交换,因此网络舆情的传播也会对商业和市场产生影响。
一些虚假信息、谣言等,一旦泛滥,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其市场表现和未来发展。
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查证机制,加强对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的监管。
政府、网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一套充分有效的信息查证机制,及时辟谣,挖掘真相,打压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
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传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配合完善的信息查证机制,相关部门可以从源头上进行打击,对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再次,要增强公众的网络素质和防范意识,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和信息。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联手,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每个公民都具备正确的网络素质和防范意识,从而自觉地排斥虚假信息、传播真相,减少社会的恐慌和动荡。
同时,也应引导公众保持正确的心态,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不轻易相信谣言,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社会的稳定。
最后,各方面要建立和谐的沟通机制,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应加强沟通和整合,形成共同应对网络舆情的合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网络安全事件的舆论影响与管理
网络安全事件的舆论影响与管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事件也日益频繁。
这些事件不仅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引发广泛的舆论关注,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网络安全事件的舆论,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网络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公众的恐慌和担忧。
例如,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导致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这不仅会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让他们感到隐私被侵犯,从而对相关企业和机构失去信任。
又如,网络攻击导致重要的基础设施瘫痪,如电力系统、交通系统等,这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网络安全事件所引发的舆论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对涉事主体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网络安全事件,其形象和信誉将大打折扣。
公众会认为这些主体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能力,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怀疑。
其次,舆论压力可能导致涉事主体的经济损失。
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对企业的不信任而减少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投资者可能会撤资,从而影响企业的股价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网络安全事件的舆论还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
如果公众对网络安全失去信心,可能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和不安,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网络安全事件的舆论呢?首先,涉事主体应迅速、透明地回应。
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事件的真相和进展,是赢得公众信任的关键。
隐瞒或拖延只会让舆论更加失控,增加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同时,回应的内容应准确、清晰,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语言。
其次,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仅仅公布事件的情况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用户的利益。
并且,要将解决问题的进展及时向公众通报,让公众看到涉事主体的努力和诚意。
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及其打击措施
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及其打击措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网络言论作为一种自由、开放的表达形式,既能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也可能滋生谣言、恶意攻击和恶意造谣等负面言论。
本文将探讨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打击措施。
首先,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正面言论能够传递积极的信息和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向上发展。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正能量文章、励志故事、公益宣传等,能够通过网络传播迅速传达给更多的人群,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同时,网络言论也能让社会对一些负面事件保持高度关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然而,网络言论也存在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上的谣言、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可能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
谣言和虚假信息往往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对个人、企业和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恶意攻击和恶意造谣更是会给被攻击者带来巨大的伤害,造成社会不安定。
其次,网络上的负面言论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分裂。
部分网络用户以隐身的身份发布仇恨言论、种族歧视、宗教歧视等,增加了社会的矛盾和紧张气氛,进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分裂。
为了应对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打击措施。
首先,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
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言论的边界并设立相应的处罚机制。
同时,建立监管机构对网络言论进行监管,发现恶意言论及时处理。
其次,加强舆论引导和教育。
政府和媒体应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言论,并提高对负面言论的辨识能力。
第三,加强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督。
网络平台应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确保用户发布的言论合法、真实、积极。
对于谣言、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网络平台应及时删除和屏蔽。
同时,加强对用户的身份识别和追踪能力,对于发布恶意言论的用户予以惩罚。
此外,个人也应自觉遵守网络言论的规范。
自媒体时代做好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与对策
自媒体时代做好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与对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时代,网络舆情风起云涌,一条新闻、一篇文章、一条视频可能就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做好网络舆情应对,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自媒体时代做好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消息在瞬间就能传遍全国甚至全球。
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至关重要。
企业、政府和个人都可以借助各种舆情监控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回应舆情问题,降低负面影响的扩散范围。
只有及时了解舆情动向,及时掌握舆情信息,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和处理。
二、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至关重要。
一旦出现负面舆情,要能够迅速做出应对和处理,避免舆情危机扩大。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应该包括明确的责任部门及人员、快速反应机制、危机应对预案的制定和落实等方面。
只有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才能在关键时刻有效地化解危机,减少损失。
三、提升自身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提升自身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这包括舆情危机公关策略的制定、网络危机公关团队的建设、危机公关处理方案的培训等。
只有提升自身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网络危机。
四、注重舆情危机的预防工作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在网络舆情应对中同样适用。
企业和个人应该注重舆情危机的预防工作,加强风险意识,注意自身形象和品牌的护航,避免不必要的舆情风险。
预防舆情危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加强诚信建设、加强危机公关能力建设、规范自身行为等等。
五、正确处理负面舆情,及时回应当负面舆情出现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和及时的回应至关重要。
企业和个人应该勇于正视问题,及时做出解释和回应,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减少负面影响。
网络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与规范
网络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与规范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互性的“超媒体”和“全媒体”,成为网民发表观点、表达情感的最重要平台。
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
因此,网络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与规范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监督;规范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91-01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信息交互性的“全媒体”、“超媒体”,是广大网民发表观点、表达情感的重要平台,网络论坛、博客和播客工具等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大众掌握的基本交流工具。
因此,网络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与规范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网络新闻对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一)社情民意的平台。
网络平台具有迅捷、随意、对等的特点,当一件能够引发关注的公共事件,往往会由单个人的意见发起进而迅速弥散在网络论坛和社区的不同板块里和不同群体中,这些不同的意见经过媒体层面的相互影响会形成了比较协调一致的意见,这就是网络媒体汇聚民意的过程。
政府开始重视一些网络议题。
网络新闻具有广泛参与的开放性和即时讨论的互动性,被广大网民接受,是现代社会反映民意的畅通渠道,网络舆论成为社会民众内心真实想法的一个表露平台。
新闻事件的发生,并快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钓鱼岛事件”网友们在各个网络平台上表达对日本政府行为表示愤慨。
从评论中,我们感受到网友们的爱国激情。
(二)舆论监督的工具。
网络媒体给予社会民众平等的话语权,网络舆论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迅速产生并聚集,然后,以其强大的社会监督力,影响事件的进程,甚至决定事件的结果,其监督力表现为高效和快捷。
十七大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网络舆论生成快、参与度高、问题揭示全面、深刻,使其成为有效的监督途径。
据人民网的调查显示:近九成的网民关注网络监督,网络舆论已经逐渐彰显出传达民意和鞭挞腐败的强大作用。
网络信息对舆论和新闻报道的影响
网络信息对舆论和新闻报道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对舆论和新闻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信息对舆论和新闻报道的影响,并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一、网络信息对舆论的影响1. 加速舆论传播速度:由于网络的便捷和高效,舆论能够迅速在网络上扩散。
当热点事件发生时,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可以迅速传播信息,带动更多人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从而形成舆论的集中和发酵。
2. 扩大舆论参与度:网络信息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参与舆论讨论成为可能。
传统媒体的意见主导被打破,个体通过网络可以发布观点、参与辩论,不再受到地域、身份等限制,促进了民主、多元的舆论环境的形成。
3. 加深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传播:网络信息的自由度高,有时会导致大量信息的泛滥和传播的不准确性。
虚假信息、谣言通过网络迅速散布,误导公众判断和决策,使得舆论更加复杂和混乱。
二、网络信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1.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源: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各种信息,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选择。
这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源,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使得报道更加立体全面。
2. 影响传统新闻媒体的经营模式: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着来自网络信息的竞争。
传统媒体的受众数量和广告收入不断减少,导致新闻媒体转向网络媒体,寻求转型和变革的路径。
3. 加强新闻报道的实时性: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使得新闻报道可以更快地传递给公众。
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得最新的报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迅速性。
4. 面临信息真实性的挑战:网络信息的泛滥和虚假信息的存在使得新闻报道面临真实性的质疑。
记者必须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误导公众的报道。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对舆论和新闻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如提高舆论的参与度和新闻报道的及时性。
同时,也需要警惕虚假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真实性的挑战,加强信息的核实和源头的可信度,确保舆论和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事件的走向。
网络舆论的力量是无可忽视的,它可以迅速扩散,影响大众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对相关事件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舆论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是指人们在网络上对某一社会事件或议题的看法和评论,是大众的声音在网络上的表达。
网络舆论具有快速传播、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舆论形式,网络舆论更加便捷和高效,可以迅速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因此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往往扮演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会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舆论往往会迅速扩散,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这种迅速传播的特点使得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舆论可以影响事件的舆论导向。
在舆论传播过程中,一些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或意见引导者往往会通过自己的言论影响更多人的看法,从而影响事件的舆论导向。
网络舆论可以影响相关方的决策。
在网络舆论的持续热议下,舆论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往往会对相关方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可以影响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在网络舆论的持续传播下,事件往往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舆论也有其局限性。
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使得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也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
这些不实信息和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的判断,引发不良的社会情绪,甚至对事件的解决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网络舆论,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又要警惕其消极的影响,提高网络舆论的素质和可信度。
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它不仅可以影响事件的舆论导向、相关方的决策和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还可以影响事件的解决过程。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舆论的特点与把控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舆论的特点与把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传递的快速和广泛,也给舆论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特点。
互联网时代下的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使得舆论的传播具有了更多的声音和立场。
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互联网舆论更加多元化,代表了更广泛的观点和利益。
2. 匿名性: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使用匿名账号和网络身份,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发表言论。
这种匿名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和表达意见的平台,但也存在着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问题。
3. 实时性:互联网的信息传递速度快,舆论的传播也是实时的。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直接发布和分享信息,与他人互动和评论。
这使得舆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有利于信息迅速传达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道德和法律的问题。
4. 互动性:在互联网时代,舆论的传播变得更加互动和参与性。
人们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点赞等方式参与到舆论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互动性使得舆论的传播更加活跃和多样化,但也可能导致争议和冲突的加剧。
由于互联网时代下的舆论具有这些特点,对舆论的把控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传统的舆论管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互联网媒体和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和管理舆论。
互联网媒体需要加强自律和责任,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
媒体应该加强新闻来源的审查和验证,提供多方观点的报道,为读者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政府应该加强网络监管和信息安全,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互联网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监管,避免散布有害信息和低俗内容。
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社区管理机制,鼓励用户自我监督,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
个人也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辨别能力,避免盲从和轻信不实信息。
个人应该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信息,审慎判断和分析观点,避免被误导和误导他人。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
网络新闻传播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众信息获取和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网络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网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受到质疑。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谣言、假新闻,虚假信息泛滥,给人们带来了误导和困扰。
网络新闻传播缺乏规范和监管,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和评论泛滥成灾,损害了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网络新闻传播面临着信息过载、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从网络新闻传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网络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网络新闻传播在当今社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研究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公众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新闻传播直接关系到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质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低俗、不实信息泛滥成灾,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
解决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提高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对于建设一个清朗的网络信息空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网络新闻传播的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安全。
不良网络信息可能导致公众恐慌、社会不稳定,甚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有效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
研究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更关乎公众的利益和民生福祉。
通过对网络新闻传播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的心灵健康。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1. 引言1.1 网络舆论的概念网络舆论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意见交流的现象。
它是一种具有传播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新型舆论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更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
网络舆论的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社会议题、个人观点等,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
网络舆论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引导公众舆论、影响社会风向,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社会治理和舆情引导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网络舆论,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表达看法,促进社会互动和思想碰撞,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网络舆论的崛起和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民主化,同时也需要合理引导和管理,以确保其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1.2 社会热点事件的定义社会热点事件是指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通常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热度。
这类事件往往涉及到社会矛盾、利益冲突、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兴趣和关注。
社会热点事件可以是国际政治事件、社会新闻事件、文化娱乐事件等各个领域的事件,对社会风气、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热点事件具有引导公众关注、引发舆论讨论、推动社会进步等重要作用。
在信息传播迅速、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热点事件往往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参与讨论和评论。
社会热点事件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不同时间段、不同社会群体可能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定义和看法。
社会热点事件的核心特征是其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程度,成为社会上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社会热点事件在社会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社会风向和舆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2. 正文2.1 网络舆论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影响网络舆论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
网络舆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影响大量人群的观点和情绪。
浅析如何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闻舆论导向
浅析如何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闻舆论导向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各类媒体依然在通过新闻这种形式向公众传播信息,公众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扩宽眼界、完善认知,继而产生舆论。
与此同时,舆论也会产生更多的连锁效应,改变人们的认知。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信息化社会中新闻价值引发的舆论导向以及舆论对社会的影响,通过梳理近年来误导舆论、危害社会的虚假新闻,论述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呼吁做良心媒体,引导正面舆论,促进和谐社会。
标签:信息化;媒体;新闻;舆论;虚假新闻新闻是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新闻获得信息,产生舆论,舆论则会产生或好或坏的不同效应。
有些舆论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有些舆论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深思信息化社会中媒体的发展,以及媒体、新闻和舆论的关系,最终打造良心媒体,引导正面舆论。
一、信息化时代的新闻舆论传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从原来的报纸、杂志等纸制媒体,逐渐发展成具有声画传播功能的广播、电视、网络,最后演变成了互联网集成。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化时代的新闻不仅包含海量的资讯,而且主导着舆论的方向。
社会舆论流传在坊间,所以其影响力一般。
新闻则由于其广泛性和公开性的特征,可以引导舆论的走向,所以新闻界又被公认为“舆论界”。
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同的新闻舆论导向,就会不同程度的推动或阻碍社会意见,甚至形成舆论危机。
二、虚假新闻和舆论危机部分媒体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不惜对原文原句断章取义,篡改事实,用与文本无关的标题吸引眼球,甚至还有新闻作假的案例,这种现象即可称之为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出现和利益密不可分,其危害也不容小觑。
(一)虚假新闻的形成原因如今,一些新闻工作者过度追求针对性和广泛性,将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即“客观事实”抛于脑后,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为了点击量、利润率等不良目的,或是发布虚假新闻,挑拨关系,煽动情绪,破坏和谐,亦或刻意炒作名人,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堪称“社会毒瘤”。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闻伦理问题与规范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闻伦理问题与规范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遇,然而,与此同时,也给新闻伦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闻伦理问题,并分析其中存在的规范。
1.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保障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但同时也增加了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风险。
为了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实能力,对新闻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确认,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此外,新闻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加大对网上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核实力度,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符合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要求。
2.隐私权与报道的平衡网络媒体的普及使得新闻报道涉及到了更多个人隐私信息的披露和曝光。
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要在报道与隐私权之间取得平衡。
应当遵循公益性原则,在尽量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将个人隐私信息披露或曝光的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
新闻从业人员还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个人隐私权,避免擅自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利。
3.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管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空间给予了每个人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但是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和言论的无序。
在网络与新闻伦理问题与规范方面,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在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管之间找到平衡。
言论自由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不应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同时,舆论监管也需要以保护公众利益为核心,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4.新闻道德与社会责任在网络与新闻伦理问题与规范方面,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新闻道德观念,并担负起社会责任。
新闻从业人员应当追求真相,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不歪曲事实,不隐瞒真相,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新闻信息。
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应尊重个人隐私权,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与新闻伦理问题与规范面临许多挑战。
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增强伦理意识,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推动网络与新闻伦理规范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与规范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与规范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然而,随着信息传播的爆炸式增长,网络新闻传播出现了一系列伦理和规范问题。
本文将就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与规范展开探讨。
一、传播虚假信息的伦理问题在网络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信息爆炸,许多人在浏览新闻时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这对公众的决策和判断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应该承担起责任,不断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核实,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隐私保护的问题在网络时代,隐私泄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记者和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尊重个人隐私权,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禁止未经允许的个人隐私信息的传播。
三、道德维权意识的问题在网络时代,人们容易通过匿名身份发布言论,从而出现恶意中伤、谩骂等不道德行为。
媒体和网络平台应该加强管理,鼓励社会公众自觉监督,提高道德维权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版权保护的问题在网络时代,版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新闻媒体或个人在转载新闻时,往往忽略了版权的问题,给原作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不公平对待。
媒体和网络平台应加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合理引用和转载他人作品,尊重原作者的权益。
五、网络互动的问题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然而,一些互动行为存在不文明、暴力、攻击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网络氛围和传播效果。
媒体和网络平台应主动引导积极、健康的互动行为,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六、付费新闻与广告软文的问题在网络时代,付费新闻和广告软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一些媒体为了盈利,不惜将广告内容伪装成新闻报道,给读者带来误导和困惑。
媒体应该坚守新闻伦理,区分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总之,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与规范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媒体和网络平台应加强自律,坚持操守,做到真实、客观地传递信息,推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如何应对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如何应对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与此同时,网络舆情的崛起也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以及针对其影响力的应对措施。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影响力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平台,用户在网上表达意见、情绪,并引发广泛关注和参与的舆论现象。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快速性: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极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网。
2.影响范围广:网络舆情可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影响力巨大。
3.传播多样性:网络上信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4.参与度高: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网络舆情中,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舆论导向:网络舆情可以对公共舆论产生重要影响,引导和塑造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2.品牌形象:一条负面的网络舆情可能对企业或个人的形象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引发危机。
3.社会稳定:虚假信息、谣言等在网络上传播,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对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起全面、及时的舆情监测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或个人及时发现、跟踪和分析网络舆情。
通过采集和分析舆情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舆情的走向和趋势,为后续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及时回应与解释针对网络舆情中出现的不实信息和负面评价,及时回应并解释事实真相,及时阻止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扩散。
同时,要采取积极、冷静的态度,与网络用户进行有效的互动,增加亲和力和公信力。
3.建立积极的网络形象通过积极参与网络社交平台,输出正面信息,主动传播企业或个人的正能量,建立积极的网络形象。
同时,通过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的口碑和信任,降低负面舆情的影响力。
4.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舆情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提高危机处理和舆情应对的效率。
网络舆情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与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媒体发布的、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和广泛参与的信息,它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网络舆情对社会风气的影响1.1 形塑公众舆论网络舆情传播迅速,覆盖广泛,能够迅速形成舆论引导的趋势。
一条网络信息如果能够在社会上迅速传播并引起公众关注,就有可能引导舆论,进而影响社会风气。
1.2 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网络舆情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有一部手机、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就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这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范围远超过传统媒体。
1.3 加剧信息传播速度互联网的即时性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更快。
一条消息在网络上发布后,就能够迅速传播到各个渠道,迅速引发公众对相关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
1.4 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性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强调公众的参与和互动。
公众可以通过各类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这种互动性使得舆情更加复杂化,对社会风气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二、应对网络舆情的措施2.1 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针对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特点,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热点话题和舆论动态,为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2 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公众的行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盲目传播、分享或制造虚假信息。
个人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网络空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2.3 加强舆情引导政府、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等应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发布真实、客观的信息,引导正确的舆论倾向,减少谣言的传播。
同时,有关方面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缓解负面舆论影响。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传播与影响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传播与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会议题和公共关注焦点。
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对社会稳定、政府治理和公共舆论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传播与影响,探讨如何应对与应用网络舆情的发展。
一、舆情传播的特点网络舆情的舆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即时性:网络舆情传播迅速,消息几乎可以即时传播到全球各地,形成广泛而迅速的社会影响。
新闻事件、社会事件以及突发事件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引起广泛关注。
2.传播广泛:网络舆情传播无国界、无时间限制,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互联网论坛上,影响范围跨越地域和群体。
3.形态多样:网络舆情传播形式多样,既有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传播方式,又有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交互传播,使得舆情传播更加立体和全面。
二、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挑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真实性难以核验: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真实性难以核实,虚假信息、谣言和不实言论的传播对公众产生误导,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风险。
2.舆情导向难以掌握:网络舆情传播影响的导向往往很难掌握和引导,舆情的发酵和扩散往往会导致社会群体的情绪波动和不稳定。
3.权威机构信誉受损:网络舆情传播中,权威机构的形象和信誉受到质疑,舆论导向的失衡会对政府治理和公共舆论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三、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对策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1.加强信息监管: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建立信息核实机制,及时清理虚假信息和谣言,提高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辨识能力。
2.建立权威导向:权威机构应积极参与网络舆情传播,及时回应和引导舆情,提升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提高公众素质: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和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的理性认知和判断力,增强抵制谣言和不实言论的能力。
4.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公众关注正面信息,提升网络舆情的积极影响力。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产生和传播的舆论,它不仅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各方利益产生影响,还对社会稳定和治理造成挑战。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我们需要了解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影响因素1.信息传播速度:网络舆情具有快速传播、广泛传播的特点,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进而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关注。
因此,信息传播速度是网络舆情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2.信息真实性: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是其发展与传播的关键。
虚假信息会误导公众,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保证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是影响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舆论引导能力: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受到舆论引导的影响。
舆论引导能力强的平台和个人可以通过操纵舆论,引导和扩大某种声音,从而影响公众的判断和态度。
因此,舆论引导能力是影响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4.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参与是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方式会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如果公众参与度高,舆情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公众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应对策略1.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踪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
通过舆情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负面舆情。
2.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管理,包括对网络信息发布者的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等措施,可以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同时,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对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维护网络舆论生态的健康发展。
3.提高网络舆情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对能力。
在网络舆情事件爆发后,可以迅速、及时地采取措施,控制和引导舆情的发展。
4.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通过平台的开放性,激发公众参与网络舆情治理的积极性。
可以采取公众征集意见、开展网络舆论调查等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网络舆情治理,增加治理的效果和公众的满意度。
网络舆情对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对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形成的对某一事物的评价、观点和舆论倾向。
然而,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不总是客观公正的,它可能对人权和社会公正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对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对人权的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使得对个人和群体人权的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言论的放大和扩散,某些负面言论或谣言通过网络迅速扩大,给个人的声誉和隐私带来伤害。
其次,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一些恶意的攻击和侵犯行为难以追责,导致人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再者,网络舆情往往会引发群体情绪和行为,有时会演变成对人权的实质性侵犯。
尽管网络舆情对人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应对措施来弥补其不足。
首先,加强网络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加大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减少其对人权的伤害。
其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蒙蔽,从而保护个人的人权。
此外,倡导网络道德和公民责任,培养公民对他人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舆情对社会公正的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引起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从而影响社会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首先,网络舆情往往会对某些群体进行负面标签化,造成对其的歧视和偏见,损害社会的公正原则。
其次,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会形成舆论高度集中的现象,某些意见和声音可能会被忽视或排斥,进而影响社会上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针对网络舆情对社会公正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社会的公正性。
首先,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控,对于传播有损社会公正的言论和信息及时予以打击和制止。
其次,积极引导和培育多元化的网络舆论环境,兼容并包不同意见和观点,避免舆论的高度集中和单一化。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论文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论文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应对。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影响、原因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舆论信息,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
网络舆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社会稳定,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一些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情绪,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2. 影响个人生活,网络舆情的传播也会对个人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一些负面舆情可能会对个人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3. 影响政府决策,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网络舆情事件可能会引起政府的关注和干预,导致政策调整和决策变化。
网络舆情的原因。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有其特定的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也因此得以迅速传播,引发舆情事件。
2. 匿名性和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一些人可以通过匿名身份发布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导致舆情事件的发生。
这些信息可能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良情绪。
3.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舆情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一些煽动性言论和负面信息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
网络舆情的治理措施。
针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应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网络舆情传播的规范和标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秩序。
2. 强化舆情监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事件,防止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3. 提升网络素养,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抵御虚假信息和不良舆情的能力。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网络舆论是指由互联网上的网民形成的、关于特定事件、事物或人物的各种言论和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用户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
在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可以在第一时间被传播,从而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影响事件的走向。
例如,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由于信息透明度不高,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关于事件的各种猜测和揣测。
这时,网络舆论的传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民们通过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对事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从而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调查和公开。
二、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评判具有重要影响力网络舆论几乎涵盖所有社会热点事件。
对于某些社会热点事件来说,网络舆论的评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
例如,2015年“天价鱼”事件中,由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质疑“天价鱼”的声音,对该事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最终导致该事件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反,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经常会因为网络舆论带来的“怒火”,导致舆情不断恶化,甚至引发社会不安。
三、网络舆论是一种舆情调查的有力工具网络舆论相对于传统的舆情调查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一方面,网络舆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海量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聚合,从而方便相关机构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发展趋势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
例如,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网络舆论的分析来及时调整政策,规避各种不利因素。
另一方面,网络舆论涉及的人数和范围非常广泛,广泛的遍及市场、消费、教育、卫生、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态度倾向。
总之,网络舆论是当今社会热点事件中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评判手段。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来说,需要认真倾听社会声音,关注和研究网络舆论,从而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事件,增强社会稳定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浅析信息时代网络新闻的舆论影响和规范措施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答辩日期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研室:目录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和“超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表达情感、发表观点、主张和见解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因为适应网络受众的新需求而获得迅速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
网络新闻以遍布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趋势,布满我们整个生活和交际场合。
与报纸的摄入量相比,年青一代更倾向于从网络上了解近期的新闻和世界的最新动态。
网络新闻已影响到当今社会的舆论环境,和潜移默化的时刻改变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
基于网络舆论具有自由、匿名的特点,网络舆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敏感,言词比较尖锐。
一方面,高效率的网络舆论监督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许多恶意的、毫无道德底线的舆论言辞也让很多组织和个人避之不及。
在这一方面,网络新闻有其积极的建设意义,也有消极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影响;政府监管;网络舆论;规范;引导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网络新闻舆论的影响 (2)(一) 网络新闻舆论的含义 (2)(二)网络新闻舆论的积极作用 (3)1、巨大的民意平台 (3)2、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4)3、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
4(三)网络新闻舆论的消极作用 (5)1、网络舆论的情绪化 (5)2、网络谣言与虚假报道。
53、网络受众低龄化趋势。
6第三章网络舆论引导和规范的必要性 (7)(一)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 (7)(二)保护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71、广泛的代表性。
72、意愿的真实性。
73、便捷的互动性。
74、传播的快捷性。
8(三)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功能 (8)9 第四章网络新闻的规范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91、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加强信息公开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92、政府要重视主流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先锋作用。
93、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其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9目录。
10(三)网民自身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10(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11结论12。
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近几年间,互联网从最初的电子邮件服务发展到今天几乎无处不在的程度,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从个人工作、学习到生活、娱乐,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给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成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和“超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表达情感、发表观点、主张和见解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因为适应网络受众的新需求而获得迅速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
但是,基于网络舆论具有自由、匿名的特点,网络舆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敏感,言词比较尖锐。
一方面,高效率的网络舆论监督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许多恶意的、毫无道德底线的舆论言辞也让很多组织和个人避之不及。
燕山大学函授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网络新闻舆论的影响(一) 网络新闻舆论的含义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热点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传统环境下,“新闻”的定义是“社会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
”其基本要素是:第一,其信息是新近发生的信息;第二、其信息是媒体通过选择予以传播的信息;第三、其信息是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根据对新闻的定义的理解,并在考虑新闻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将这一信息限定在网络媒体之上,就能够大致归纳出网络新闻的基本含义。
即:在网络上传播的新近发生、为受众所关注的信息。
网络新闻,作为网络时代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新闻传播行为的一个崭新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新闻,是指互联网上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科技教育网站、生活服务网站、人力资源网站等)、政府官方网站等公共网站、个体站点(个人站点、个人主页、博客等)、网络社区网站(贴吧、手机短信等)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发布出来的各类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
狭义的网络新闻,专指网络上新闻类的信息。
主要包括传统媒体开通的网站所发布的新闻信息、其他网站设立的新闻中心或新闻动态版块发布的新闻信息、政府部门设立的官方网站所发布的新闻信息以及个体站点发布的新闻信息。
在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具有特殊的载体,网络舆论一经问世,就带有与生俱来的速度快、容量大、范围广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其突发性、无序性、非理性等特点也很明显,使其很难控制,较难引导。
但网络舆论也正因为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特性而给各种意见提供了一个交锋和碰撞的平台。
这种自发性舆论可以避免传统媒体中经常出现的“声音一致”现象,使公众得以倾听到全方位的社会声音,真实反映社情民意。
网络舆论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信息传递的控制和对舆论引导的格局,其现实价值就是对话语权的解放,使话语权的归属得到了重新定义,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渐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网络新闻以遍布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趋势,布满我们整个生活和交际场合。
与报纸的摄入量相比,年青一代更倾向于从网络上了解近期的新闻和世界的最新动态。
网络新闻已影响到当今社会的舆论环境,和潜移默化第二章网络新闻舆论的影响的时刻改变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
在这一方面,网络新闻有其积极的建设意义,也有消极的社会影响。
(二)网络新闻舆论的积极作用1、巨大的民意平台由于网络具有灵活、便捷、开放、自由、平等的特点,在现有民意表达渠道中是最接近于公众的一种有效平台。
当一件能够引发广泛讨论的公共事件发生,最初会有单个人的意见弥散在网上的论坛、社区、新闻组的不同板块和群体中,这些互不相交的意见经过传播和相互影响形成了协调后的产物,这个过程就是汇聚民意的过程。
网络舆论如果与传统媒体通力合作,就能使一些未被传统媒体关注的事件对政府决策形成影响。
政府也会因传统媒体的介入而开始重视一些网络议题,针对具体事件的表态或行动也主要通过传统媒体来发布。
一般而言,传统媒体在反映民意民情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台、报刊等发出报道,这些报道大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达方式,公众并没有达到广泛的参与,只是作为单向性受众,其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实现。
网络新闻以其低门槛、开放式、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成为迅速被广大民众接受并参与其中的民意通道,网络舆论能够成为展示普通民众内心真实想法的一个平台。
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会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如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让国人心绪难宁。
在长达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居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
如果以前不扶摔伤老人是缺乏一定的道德觉悟,那“小悦悦事件”就是“国人冷漠症”的一次最彻底表演。
在众多网友热议与谴责声中,我们不仅得到了对于正义和良心的具体界定,还使我们反思:在现在的社会中,是什么让我们麻痹自己的良心,做到对于除自己之外的事情一片冷漠?广泛的议论也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好心的人是占大多数的,他们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是社会的主流人群。
目前,各大门户网站,几乎每天都有根据新闻事件、热点报道展开的民意调查。
比如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等知名时政论坛上,每天都聚集着大量网民就“家事国事天下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网络平台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社情民意的最佳场所,网络民意调查秩序经过几年的摸索,其社会参与效果越来越具有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其生成效率也日渐稳步提高。
燕山大学函授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赋予了普通民众真正的话语权,网络舆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聚集,并以其巨大的监督力量影响甚至决定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
在最近几年的颇有影响的网络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
例如2012年3月“李颖微博炫富事件”。
对于27岁的李颖来说,她的人生之路走得确实是顺风又顺水,实属幸福——2004年,19岁的李颖参加高考,虽然成绩与天津工业大学的录取分数尚有差距,但她仍然得以“曲线”进入该校,并在四年后获得天津工业大学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2008年,李颖参加公务员考试,报考天津市西青区司法局,尽管落了榜,但最终她依然以“特招”的方式进入西青区国土分局工作,并得到事业编制。
她每个月工资只不过两三千元,却偏喜欢炫富,多次发布自己购买的LV皮包、菲拉格慕皮鞋以及迪奥、香奈儿化妆品等诸多奢侈品照片,仅是一个普拉达的黑色鹿皮包价值就近20000元。
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与抨击。
随后,时代周报记者不断接到匿名人士举报,“李颖的父亲是西青区副区长李治阳,主管规划、国土工作。
正是李治阳以权谋私,找关系,甚至通过利益交换的方式,为李颖的入学和就业创造便利。
并且,西青区国土分局的所有局领导之前都是李治阳的下属。
”另据当地知情者透露,天津市西青区纪检部门已开始约谈副区长李治阳。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网络舆论由于生成速度快、群众参与度高、揭示情况全面深刻而成为了一条有效的监督途径。
人民网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而且 93.3%的网民表示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会选择网络曝光。
网络舆论已经逐渐彰显其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作用。
3、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沉默的大多数”已经越来越少了,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舆论事件极大地体现了网民的社会责任和正义感。
勒庞说,“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也就是说,所谓的传言或者情绪化言论的背后都可能包裹着一种民意期待,不应当完全忽视。
互联网的出现使政府不能够再简单地制造“同意”,而是把听取网上民意作为第二章网络新闻舆论的影响决策参考或依据。
听取网络民意后做出的决策将可能促使网络事件的解决并导致该网络议题迅速走向消解,反之,则可能引起网络舆论的反弹并形成更强的舆论压力。
网络巨大的“舆论场”作用,已开始逐步渗透到政治层面,更进一步变革与影响着领导者的思维和理念,加速中国民主政治与法制进程。
从地方官员到中央最高领导人,中国官员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并已经开始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最重要渠道之一。
(三)网络新闻舆论的消极作用1、网络舆论的情绪化情绪化的网络舆论的产生和漫衍主要是社会环境变动和公众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代表了非理性的发泄方式和片面的情绪相左右的结合。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原因造成社会阶层、群体利益的调整,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受到其波动的影响,普通民众生活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中,再加上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无法有效及时地解决,生活或者枯燥乏味,或者阻力重重,一些的常见的心理结构失衡,焦虑、不满、烦躁等负面情绪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