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由于经济困扰,部分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纷繁复杂、相互交错,有些甚至互为因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依赖心理形成畸形的人格特征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为贫困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这种帮助,也会产生反作用,导致一些贫困生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强烈的依赖心理可能导致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畸形。
部分依赖性贫困生,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国家和学校为其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系列措施当成理所当然要求享受到的待遇,有的甚至抱怨补助太少,而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依靠自己克服困难。
不思进取,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
2.严重的自卑心理与自我封闭恶性循环由于经济贫困,贫困生大多都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对自己能力、知识的过低评价和对他人的过高估计上。
缺乏自信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懦弱、心虚、胆小,不敢独自面对挑战和看到别人取得成功后就懊悔、自责的心理。
部分贫困生由于严重自卑、缺乏自信,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常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封闭,甚至把内心思想也禁锢在一个寂寞、偏僻、孤独的角落里。
在茫然空虚的思考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产生一种缺乏根据的自我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他们不容易接受别人对这种准则的评价和建议,甚至认为如果别人不认同这种观点就是浅薄,就是不理解他们所经过的和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就是对他们思想的压制。
由此,他们进一步产生对别人的敌意和排斥,更不容易与别人进行思想接触,从而在严重自卑与自我封闭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3.过度的自尊心理与嫉妒、敏感相互交织贫困生多数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高等学府,所以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为自尊、好强、不甘落后、渴望成功。
他们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看重,很多贫困生有时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意接受学校他人的资助,认为那是同情、怜悯。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也逐渐加剧。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是经济压力、自卑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帮助和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经济压力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贫困,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衣物、食品、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资源,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和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金等帮助贫困生渡过困境。
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各种方便贫困生的服务,如廉价食堂、生活用品的免费配给、学生助理的参考和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自卑感和孤独感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诱因。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能力和资格等。
这时,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松心情,与同学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俱乐部、提供志愿者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贫困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也是一份子,有着许多被关注、尊重和接纳的机会。
最后,不安全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生通常生活在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与家庭不同的困境和文化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和培训,增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健康的心理调节和管理技巧。
高校还应该增强贫困生的安全意识,开设必要的课程,防范和应对种种意外事件,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和关联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等 现象 。 而严 重 影 响他 们 的学 习效 果 和 学 习成 绩 。 从 3抑 郁 心 理 。 抑 郁 是 以 情 感 低 落 、 泣 、 伤 、 望 、 . 哭 悲 失 活 动 能 力 减 退 , 及 思 维 、 知 功 能 迟 缓 等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以 认
一
等 教育 进 行成 本 补偿 ,无论 在 政 策上 还 是 在 现 实 上都 具 有相 当的合 理 性 。然 而 , 于我 国 经 济发 展 的不 平衡 , 由 贫 困 地 区 较 多 . 别 是 来 自 “ 少 边 穷 ” 区 的 及 城 镇 低 收 特 老 地 人 家庭 的 学生 , 中基 本 生 活 困难 , 纳 学 费 及 购 置必 要 家 缴 的生 活 和学 习用 品相 对 吃力 。 年来 。 着 大学 学 费 的普 近 随 涨 及 高 校 的 不 断 扩 招 , 校 贫 困 生 比例 日趋 扩 大 , 教 育 高 据
部 的 抽 样 调 查 和 分 析 ,全 国 大 学 生 中 贫 困 生 的 比 例 达 到 了 近 3 % , 困 生 比 例 可 能 占 1 %一 5 。 贫 困 生 的 困 难 , 0 特 0 1%
类 情 感 障碍 。 体 表现 为 情 绪低 落 。 什 么事 情也 不 感 具 做
兴趣 , 不起 精 神 , 不 愿 意 与 他 人交 往 , 打 更 自我 封 闭 , 乏 缺
烦 闷 、 疚 , 而 久 之 就 会 产 生 健 忘 、 意 力 不 集 中 、 眠 内 久 注 失
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以来 , 中 国 进 行 了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体 制 改 革 。对 大 学 生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的 费 用 从 主 要 依 靠 政
府出资, 日益 趋 向 于 学 生 家 庭 和 个 人 进 行 成 本 补 偿 。 高 对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1.自卑感、负疚感、焦虑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低保家庭,他们成长环境特殊与身边同学相比经济上存在巨大差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有时他们努力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维护个人尊严,然而这种强烈的自尊心常会导致情感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便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长时间不能自拔。
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显示,60%以上的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学生感到自卑,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及师生善意的同情。
引起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期望值降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悲观失望心理。
客观原因是经济生活压力以及人际交往不良。
贫困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和现实经济困难短时间难以摆脱,使得他们内心比较脆弱。
他们想通过获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赢得个人尊重,可往往因为学习基础薄弱、方法不当,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有时甚至事倍功半。
残酷的现实和种种不如意一齐袭来,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同时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有心回馈父母却无力改变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心生愧疚,难以自拔。
焦虑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情绪,而贫困大学生出现的情况较为明显。
因为家庭常常无法供给足够的学习生活费用,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得不到可靠保证由此引发焦虑情绪。
有的学生因暂时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焦虑,有的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个特殊的群体又会认为自己没有好的关系背景,害怕找不到工作而焦虑。
他们经常处于由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缺失、挫败感和愧疚感等交织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焦虑的消极情绪体验之中。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解,长时间会造成情绪抑郁低落,思想消沉,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因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走向极端。
2.人际交往不良人际交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方式,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完成这些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高等教育收费也不断增加,贫困生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贫困生身处于较为特殊复杂的环境下,很容易面临经济、生活、人际等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发展前途。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积极探究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状况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常不太好。
由于经济状况困难,这些学生往往需要面对严重的生活压力。
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情绪波动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压力来源贫困生的压力来源比普通学生要多得多。
一方面是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如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
另一方面来自于学业上的压力,这些学生有更大的压力面对各种考试和任务,而缺乏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另外,他们还需要面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如理解不同文化、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等问题。
影响因素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条件是影响贫困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也会加重贫困生的负担。
另外,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压力也会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建议优化经济条件贫困生经济问题的解决是减轻他们心理负担的关键,因此,优化经济条件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国家应该为贫困生提供资金补助,减免学费等方式来减轻经济负担。
高校应该开设一些贫困生专享的项目,倡导学生们共同关注、支持并关爱这些身居困境中的同学,从加强工学结合、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出发,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调整教学体系以往的教学体系往往忽略了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于唯一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在贫困生的案例中,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因此,教育部门需要更多地关注贫困生的特殊需求,改进教学体系、方法和内容,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有一部分贫困生面临种种不良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问题之一:自卑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大学生而言,家庭的支持无法跟得上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使得他们在校园里感到不适应。
长期以来,这种不适应会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自己的优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交际。
对策建议:学校和社会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建议高校为贫困生开设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能够倾诉自己的心声。
此外,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开设课程专门为贫困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敢说、敢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给予贫困生一些荣誉奖励,改变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问题之二:焦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贫困生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信心。
他们日渐消瘦,缺乏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经常出现身心疲惫、情绪波动等身体上的不适,这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
对策建议:一方面,学校可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保障和生活补贴。
通过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费用足够的最低保障基础,能够减少他们生活上的焦虑。
同时,学校也应在精神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活动,参加团体,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减轻焦虑。
三、心理问题之三:心理压抑对于一些贫困生,经济困难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角色身份间进行切换,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
因此,这些压力不断积压,很容易导致心理压抑情绪。
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维的心理辅导服务,且以创新方式举办各类活动,透彻地了解状况,并开设专门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贫困生解除内心的困扰。
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帮助贫困生,例如,通过聘请心理专家、自愿者或学长学姐等提供咨询或亚健康指导,以及提供一些兴趣课或免费活动等多种活动来开导及支持他们。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在面对学习、生活、职业等方面的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失落、孤独、心理压力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贫困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也进一步影响到其在校内、社会中的交往和发展。
为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 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咨询师,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调整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
2. 建立心理互助小组。
在校内建立心理互助小组,让贫困生之间减轻孤独感,互相支持,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3.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心理调适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调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增强自我能力和信心。
4. 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贫困生能够放松心情,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师也可以关注贫困生,与他们建立亲近关系,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总之,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多方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的干预措施,帮助贫困生缓解心理压力,
增强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为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 、应 对 高校 贫 困生 心理 问题 的对 策
1 立健 全各 种 资助体 系。贫 困生 心理 问题产 生 的根 源在 于经 . 建 济 困难 。 因此 ,要解 决贫 困生心理 问题 ,必须从 经济 问题上着 手。 首先 ,高等 院校必须 建立起 政府 、社会 、学校一 体化 的贫困生 资助
的人 际关 系 .从根 本上应 对贫 困生心理 问题 。 关键 词 :高校 ;贫 困生 ;心 理 问题 ;措施
中 图分类号 : 4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号 :10 — 6 12 1)2 0 8 — 1 G6 5 A 0 9 83 (0 00— 0 6 0
一
、
高 校 贫 困生 存在 的不 良心理 趋 向
论坛
西部大开发 ・ 中
210 0 . 02
高校贫 困生存在 的心理问题及解 决措施
贺 王 超
( 东技 术 师范 学 院文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6 5 广 1 6) 0
摘 要 :贫困生心 理 问题是 高校 必须重视 的一 个 问题 。 当前 高校 贫 困生存在 着以 自卑、封 闭 、烦躁 、嫉 妒 、虚 荣等 心理为特 征的 不良 心理 趋 向。高校应 该通过 建立健 全各种 资助体 系,完善心 理健康 教育体 系、开展 心理辅 导教 育,加 强实施有 效干预 、促进 建立 贫 困生 良好
实 际上 的 “ 他们 ”是不 同的 。在生活 和学 习中 ,这些 人的 态度和行 为 与他们 的真实情 况完全 不符 。这是一 种极不 健康 的心理行 为 ,外
态 ,从而更好 地解 决学生 的心理 问题 。对于贫 困生 ,在为其 提供咨 询 和辅导 的过程 中 ,应该 让贫 困生正视 贫 困 ,树立 正确 的成 才观 , 引导他 们要在 贫困 中崛起 ,激励他 们艰 苦奋斗 的精 神 。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Western Education丨西部教育W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能让这些寒门学子以健康的心态对待高校生活,具备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此,本文将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改善贫困生不良心理状态提出对策。
文丨翟朝霞高校贫困生因为家境贫寒,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物质上的贫瘠,导致这些贫困生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以至于他们难以积极正确地对待校园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扭曲。
因此,高校必须要做好贫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工作,使贫困生不再承受经济压力,享受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一)自卑心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意识会被所拥有的物质所决定。
也就是说,因为缺乏物质基础,贫困生的心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家里有钱的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实际上,自卑心理每个人都存在,只是贫困生因为经济压力,会将自己的弱点和贫穷放大,产生消极心理,使自己难以产生有效行动,最终产生强烈的自卑。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贫困生都很焦虑和敏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其他学生打交道,总觉得自己不如人。
因为一直处于贫穷状态,贫困生的思想会发生扭曲。
一来会因为贫穷,不能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条件;二来会受学校“拜金主义”“高消费”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过重,经常害怕自己会突然间失去基础的物质保障。
(二)自闭孤独的心理贫困生进入城市社会后,会发现城市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善琴棋书画,能说会道,性格开朗,总是能很轻松地搞定一些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
于是明白,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还需要很多技能,而这些恰恰是他们没有的。
所以他们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和性格开朗的学生交朋友。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自己不但和城市生活的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差很多,就连他们谈论的话题,自己也很难融入进去,那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高校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贫困家庭子女获取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
然而,由于在经济上的短缺,贫困生往往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心理压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出于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1.经济压力经济上的负担是高校贫困生心理上的最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高校贫困生往往会面临着无法支付学费、住宿费、食品费以及其他日常开销等经济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出现担心、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学习压力高校贫困生往往要承受更多的学习压力,因为他们需要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从而保持在学校的优势地位。
由于缺少学习资源和教育机会,高校贫困生在面对更加困难的学习内容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导致焦虑和自卑情绪。
3.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问题贫困生往往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这会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加孤立和自闭,从而难以融入学习和社交环境。
同时,这种自尊感受的缺乏也可能导致他们表现出自责、沮丧、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个人身心健康。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干预措施1.提供经济支持高校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经济上的支持。
例如,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救助计划等,以缓解贫困生因缺乏资金而面临的生存压力和学习困难问题。
2.建立心理支持体系高校可以成立专职心理支持团队,为贫困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这种支持方式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温暖的心理倾诉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化解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困惑。
3.社会支持网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高校贫困生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例如,通过对贫困生进行社会实践,参加义工活动或与一些志愿者团体合作等方式,扩展贫困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交范围,提高他们的社会自信度和融入感。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单位 ,然后 以此为跳板另谋高就。 四 就 业指导 和思 想政 治教 育相 互融合 的有 效方 式 我们看到 ,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 一些 学生在不 同程度上存在人才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 曲、 诚信 意识 淡 薄 , 社会 责任 感缺 乏 、 团结 协作 意识 差和 心理素 质差 , 盲 目跟随和依赖的严重问题 ,直接反映在学生择业就业的 过 程 中 ,就 业 指 导工 作 和 高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具 有 不 可推 卸
( 1 )
机结合 , 在教学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 , 挖掘各学科 自身的优 势与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元素有机结合, 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 人的作用 ,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
的责 任 。
想 觉悟 ,指导教育 ,充分认识到
就 业指导 的重要 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只在低年级抓得紧, 进 行思 想政 治教 育活 动时不 能忽 略高 年级学 生 , 应 使整 个 职业 生涯 指导 流程 系统 化 、结 构化 。 4 . 打造 一 支职 业化 、专业 化 、专 家化 的 思想政 治教 育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3年 第 1 4期
高校贫 困生 的心理 问题 及解 决对策
陈晋旭 淮 阴工学院
【 摘 要 】 高校贫困生在面对物质贫困的同时也承受着 巨大的心理压力, 要帮助贫 困生解决好心理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工 作:建立贫困生档案、关心贫困生的经济需求、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 良 好 的校 园氛 围。 【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压力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G 4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3) 1 4 -0 0 6 8 -0 2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济贫 困并不可怕 , 怕的是思想上 的贫 困, 可 没有任何 的理想 和抱负
才是真正贫困的人 ; 学会对待贫困 , 如果贫困选择了我们 , 我们可 以
有 的贫 困生害怕一旦接受资助 , 容易被其他人 瞧不 起 , 更 因此放弃 资助; 有的贫 困生积极寻求勤工助学的机会 , 对清洁环境 、 扫卫 但 打 生等工作却视如敝屣等等 , 陷入 自卑与 自尊的矛盾 中。
中图分类号 : 4 G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0 9)0 0 1 0 17 — 8 42 0 2- 6 — 2
摘
要
近年来 ,高校贫 困生 已逐 渐成为社 会关注的一个群
体, 在国家社会各界 的帮助下 , 困生 的经济 困难有所缓解, 是他 贫 但 们的“ 心理贫 困” 问题却 日益突出。本 文分析 了贫 困生 目前存在 的 “ 心理贫困” 的问题并提 出了解决措施。
苦耐劳 , 坚韧不拔的一面 , 但很多问题 并非通过 自身努力就能克服。 面对着大学生 活, 们有 着经济方面 的忧虑 , 他 有的贫困生经 常为学 费 和生 活费而担 忧 , 有的面对着大学里 的各类 人才 , 他们很难 出类 拔萃 , 而担心 自己愧对 家人 ; 从 而由于就业形 势越来越严 峻 , 多 更 贫 困生都担心 自己每 年花费着大笔费用读 大学 ,毕业后却不知 能 否找到合适 的工作来报 答父母 , 偿还账务等 等。这些沉重 的经济 、 学习 、 活和就业 压力 , 得他们 背上 沉重 的思想包袱 , 生 使 长期 的忧 虑、 自责严重影 响着身心健 康 , 导致心理疾病 的产生。 从而严重影 响
义。
1 高 校 贫 困 与 自尊 的矛 盾 结 合 .
贫 困生多数来 自偏远的山区、 村、 农 城镇 的下 岗家庭 , 从小家境 贫寒 , 较为艰 辛 ; 环境 进人大学后 , 面对来 自不同地 区的同学 , 在知 识面、 思维方 式、 兴趣 爱好 、 日常开销等方 面都 相差悬殊 。因此 。 不 少 贫困生担心被 看不起 而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 不与同学交流 , 容易 导 致内向孤独 、 默寡言 , 沉 不能正视 自己, 慢慢地形 成强烈 的 自卑 心理。然 而, 困生 往往 有着强烈的 自尊心 , 于涉及 自己的事情 贫 对 非 常敏感 , 别人 的一句不 经心的话 或者一个眼 神 , 都容易造成情 绪 的波动 ; 在人 际交往 和群体 活动中急于得到别人 的肯定和认 同, 却 又难 以与他人沟通与配合 ; 甚至会 出现一些偏激表 现 : 的贫 困生 有 对于学校或社会给予 的资助视 为施舍 , 为这些 是对 自己的侮辱 ; 认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G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霆
孙 英 楠
辽 宁 ・ 阳 103 ) 沈 116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4 0 9 0 17 — 84 2 1 2 ~ 1 ~ 2 1 6
( 阳航 空航 天 大 学北 方科 技 学 院 沈
文 献标 识 码 : A
摘 要 随 着 高 等教 育 “ 众 化 ” 发 展 , 困 生 工 作 越 来 大 的 贫
越 受到 关 注 . 为高 校 工 作 的重 点 之 一 。贫 困生 所 面 对 的 不 成
加 了他们 内心的痛苦。
14 多疑 心 理 .
仅 仅 是 经 济 困难 , 而且 承 受着 较 大 的心 理 压 力 。本 文 从 高 校
高校贫 困生 已成为社 会 、 政府 、 校关 注的焦 点 , 学 目前 社会 、 政府 、 学校积极努力 , 通过“ 、 、 、 、 、 ” 奖 贷 减 助 补 缓 等方 式对贫 困大学生给予经济资助 , 帮助其完成学业 。然而贫 困 生很容 易心理 失衡 , 成为经济 与心理的双 困生。因此 , 思想 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 地做好心理健康 教育和思想政 治教 育, 促进 贫 困大学 生形成 良好 的心态 、 完善 的人 格 , 顺利 完 成学业 , 为社会栋梁之才。 成
贫 【 因为经济的原 因对人际关系 比较敏感 , 祠生 自尊心 比 般学生强 。由于经济地位较低 、 心理负荷较重 , 他们精神经 常处于紧张 、 压抑状态 , 心理 比常人更加敏感 , 对身边事情易 产生多疑。其他 同学无 心的说笑或行 为都会给他们 的心灵 造成伤害 , 形成情绪 上的强烈 波动 , 极易产生多疑心理 。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他们在经济上的困境,导致他们在适应、人际交往和学业方面面临种种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面临的最明显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抑郁。
由于他们苦于生活费用的高昂而难以入手,因此整天担心钱不够用,常常感到无助和无法应对。
与此同时,他们可能因为经济的困难而减少社交活动,并失去与同学的良好交往。
他们可能会感到社交方面的压力,由此引起确定性焦虑和自我质疑。
另外,贫困大学生常常因为无法享受到同龄人的生活和体验而感到羞耻感和错失感。
由于他们缺乏金钱和资源,无法购买昂贵的服装和饰品,也不能参加昂贵的活动和旅游,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排斥。
二、贫困大学生适应问题由于贫困大学生受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他们有时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他们可能由于歧视和排斥而感到自卑和孤立。
此外,他们还可能因为思考和行动上的差异而与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思想和言行举止上存在差异,导致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尤为困难。
三、贫困大学生的学业问题除了在适应方面遇到挑战之外,贫困大学生还面临着学习问题。
由于他们的家庭经济环境限制他们的资源和学习条件,他们往往比其他同学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
这可能导致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或者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四、解决方案为了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应对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1. 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和社会应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优先级的资金支持,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资源来适应和学习。
2. 心理辅导:学校或社会应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困境。
3. 社交支持:学校或社会应该为贫困大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社交活动,从而减少他们感到孤独和排斥的体验。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大学校园。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1.自卑感贫困生在大学校园中面对各式各样的人群,他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贫困条件而感到自卑。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导致他们放弃大学生涯。
2.挫败感贫困生在大学校园中可能会遭遇各种挫折,例如学习成绩不佳、无法与同学交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课程等。
这些挫败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
3.焦虑和压力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日常生活的开销,如食宿、交通、学费等,这些经济负担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
4.孤独感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社交圈而感到孤独。
他们可能无法参加社团活动、旅游等社交活动,也无法和富裕同学在消费和文化上保持同步。
这些孤独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干预措施1.心理咨询大学应该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2.经济援助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助学金、减免学费等经济支持。
3.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创建交流平台,为贫困生提供社交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创建贫困生社团,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支持。
4.教育培训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
例如,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培训。
总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咨询、经济援助、交流平台等措施,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困难,实现自我发展。
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研究
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研究脱贫攻坚是当前全国的重要工作,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在积极为脱贫工作做出贡献。
在脱贫攻坚的视域下,高校中的贫困生心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心理层面出发,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研究。
一、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高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配不上高等教育资源。
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感到压力重重,焦虑情绪频发。
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可能还会面临着文化适应问题和人际交往困难,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影响他们在校园中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心理“脱贫”对策研究1.心理成长教育扶贫攻坚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成长教育,特别是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成长活动,让贫困生在游戏和体验中得到心理调节和成长。
2.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咨询师可以通过个人咨询、集体咨询、心理测试等形式,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为贫困生策划心理健康讲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经济资助与奖励政策为了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经济资助政策,比如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资助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解决心理问题。
4.文化适应辅导针对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学校可以开展文化适应辅导,帮助他们适应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辅导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方法、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帮助贫困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高校生活。
通过文化适应辅导,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三、总结在脱贫攻坚的视域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
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中最能体现综合素质的是创新思维。
创新表现是能灵活地处理一些问题,具有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干部独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创新思维培训班,有意识地开发学生干部潜在的创新思维,激发干部们的思维火花;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理论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工作的新颖性和严密性。
4、注重加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有人曾经把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称之为一个人成功的三件法宝,不难看出这三项能力占有的分量。
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放宽管制力度,利用活动审议的形式,让每一名干部都参与到活动的筹划中,把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思考,并能够在独立思考后寻求大众意见,力争协商解决,从而锻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三)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加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保持整体先进性学生干部的梯队建设是学生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学生干部的循环是十分明显的,一任学生干部的期限很短,如果不注意梯队建设会导致工作的断层。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党建工作客观要求学生工作者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认真做好其群体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要求,严格把关。
提高其组织纪律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学生干部的整体先进性,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林志范.大学心理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孙昌增.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刍议[J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9,(3).[4]曾向前.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思考[J ].琼州大学学报,2000,(3).[5]刘岗.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1999,(1).(责任编辑:高学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李仲元(山东行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6 摘 要:高校贫困生由于面对经济上的窘迫、现实环境的非绝对公平、自尊与自卑的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着力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机制等的建设,从而构建一个有利于贫困生长远发展的精神扶持体系。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154(2008)S0-00114-04 从大学产生之日起,贫困大学生就存在着。
但与以前相比,现在的贫困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成长的过程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对现在贫困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南方周末》在《贫困大学生需要走出心理困境》一文中列出了这样一个——:2008-0-17411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数据,据权威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贫困生的人数将近300万,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这部分群体如何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001年8月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以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但是,这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因经济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了困难和挑战。
为了规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的管理,不仅要从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更要解除贫困生心理上的贫困。
为此,高校应该重视和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业。
一、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群体虽然在高校中的比例不是很大,但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
特别是由于长期家庭的拮据、生活的困苦,使得一部分贫困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这是应当注意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和明白那些身负经济压力的贫困生们的行为和心理。
在一些高校的调查中发现,产生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大多数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都很一般,甚至还有一部分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不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
这部分群体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一)因自身经济窘迫而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感。
谁都有自尊,贫困大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和文化,因而有很强的自尊,这无可非议。
但是一部分贫困生的自尊心比普通人的自尊心要强烈的多。
“人穷志不穷”对贫困生的影响很大。
经济上的窘处是他们最不愿意提及的隐痛。
目前,高校中存在着超前消费和攀比等不良消费心理,也常常困扰着贫困生,他们对没钱的困窘体验较为强烈,常感觉到低人一等,容易出现认知偏差进而形成心理冲突。
大学里的贫富差距,使贫困生一进校就有了一种“不平等竞争”的感觉,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和自卑感,很容易导致行为、动机和认知方面出现负面效应。
一部分贫困生的内心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处于多疑的状态,内心设防很多,对他人具有过于强烈的戒备心理,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十分敏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接受他人心理暗示的效果很强烈。
贫困生表面缺的是学费和生活费,但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平等和人格上的尊重。
(二)因现实环境的非绝对公平而导致心理失衡和偏激心理。
经济上的不富足,使得贫困生在比较注重效益的市场经济中,心灵更加敏感,也更加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这样导致他们的内心不够宽广和不够宽容,对很多事情带有偏见和成见,而且总以偏激的方式表现出来。
表现为爱钻牛角尖,认死理,喜欢用放大镜来看待社会中的消极面,对社会中的消极现象深恶痛绝。
同时在扶贫的过程中,一些人的情感化做法也使贫困生把自己的不幸和挫折过多归罪于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看问题带有很大的偏激性,这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害的。
在某种外界的刺激下很容易产生裂变,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曾有人说过:“在贫穷中长大的人,有一些,终究会从灵魂深处渗出一种穷苦的毒汁,对世界隐隐的痛恨,对人深藏的冷漠和敌意”。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因自尊心与自卑感的交织而引发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并产生挫折感。
融入集体,广交朋友是所有青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但一些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孤僻、自我封闭、不合群的特点。
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能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的结果是,他们越来越把自己封闭起来。
究其原因,还是他们内心过于敏感,太过于在意周围的环境,因而一部分贫困生无力合群,无心交友,与周围的同学保持着心理距离,一些贫困生以独来独往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心理上的防御,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怕被别人瞧不起。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贫困生人际交往上的这种自我封闭也是对校园“高消费”的无言抗拒。
现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的交往除了感情上的沟通外,更多的是伴随着一些物质上的交往,这笔开支对贫困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对此,他们不知所措,紧紧地把自己包裹起来。
在行动上断绝与同学的交往。
这种“闭门修行”的行为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活动空间和个性的发展,而且容易引起一连串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出现物质贫困导致心理贫困的情况。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是针对贫困生单独的个体—5—11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来说,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能还远不止这些,但以上的归纳是就贫困生心理上的一些共性的问题而言的;二是近几年来对有关贫困生出现的严重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和讨论,但是现在并没有正式的数据表明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贫困生做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精神,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缺陷和偏执性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因而帮助这一群体走出心理困境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社会、学校的物质帮助以及国家的扶持(奖学金、贷款等)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治本之策还是要提高这一群体自身的素质,理顺其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化功能。
(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上,坚持成人和成业并重。
现在许多高校和学生对“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认识不清,片面地认为高校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并且许多老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不清,认为自己只是对学生进行授业和解惑,而忽视了“传道”这个环节。
特别对贫困生,部分老师一厢情愿地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认为他们应当比同龄人更成熟,再加上贫困生学习比较刻苦,就出现了“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因而一些高校忽视了对贫困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介于高校的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必须要将高校贫困生的“成人”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目标之中。
高校贫困生的形成既有社会改革时期体制性因素的作用,又有贫困生个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保持高校教学秩序稳定的高度,依托学校、班级、宿舍三个载体的结合,对高校贫困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从制约贫困生思想的本源上解决好这一群体的现实生存问题,理顺其思想,从根本稳定这一群体的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重新塑造新人的高度,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其正确地看待人生,懂得人生价值的所在;克服自卑感,培养其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加强信心教育,增加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1、加强对贫困生的信心教育。
“千金难买幼时艰”。
贫困也可以看作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理想和信念,贫穷不是错,更不是自甘堕落的理由。
作为贫困生要不断地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能行”。
贫困生要学会接纳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长处,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自尊、自立、自强、自重的精神,能够面对现实,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克服内心的自卑感。
2、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增加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不可否认,现在许多高校在对待贫困生的问题上,手段过于粗糙,内容过于简单,对贫困生的帮助,仅仅强化了经济方面的帮助,而弱化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同时,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资助手段缺乏人性化,这些都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加大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避免出现暴露贫困生隐私现象的出现,使高校的扶贫工作更加人性化,使这一群体能够从心理上接受来自社会、他人的帮助,消除其内心的戒备心理,用关怀化解其性格障碍的坚冰,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
(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加强社交活动教育法,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所谓社交活动教育法,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之中,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