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背景: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第一章:生物与食物的关联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食物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食物的关系介绍。
主要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食品卫生知识的讲解和实践。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食物的关系,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实践法:讲解食品卫生知识,进行食品卫生实践操作。
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互动2.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原则的讲解。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
讨论法:讨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三、第三章:生物与健康的联系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
3.2 教学内容: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讲解。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实践法: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
四、第四章:生物与技术的应用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认识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4.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介绍。
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实验法:进行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
五、第五章:生物与农业的结合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5.2 教学内容:生物与农业的关系介绍。
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案例。
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胞的结构,并理解各部分的功能;
2. 了解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活动:
1. 观察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比较它们的结构差异;
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细胞的图像,让学生辨认其中的结构;
3. 组织细胞模型:学生分组制作细胞模型,用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4. 演示视频:播放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5. 小组讨论:讨论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评估方法:
1. 观察实验结果;
2. 细胞模型的制作;
3. 参与小组讨论;
4. 课堂练习和问答。
教学资源:
1. 显微镜;
2. 不同类型细胞的标本;
3. 细胞结构的图片资料;
4. 细胞模型制作材料;
5. 视频资源。
拓展活动:
1. 参观生物实验室,观察和学习更多有关细胞的实验方法;
2. 阅读生物学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有关细胞的知识;
3. 自主设计实验,探索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清晰地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对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有何认识;
3.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生物与生活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生活的关系1.1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二章:植物与生活2.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3 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动物与生活3.1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3.2 动物的生态习性3.3 动物在生活中的作用第四章:微生物与生活4.1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4.2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4.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五章:生物技术与生活5.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5.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5.3 生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生活的关系,阐述相关生物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与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程结束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网络资源:相关的生物学网站、视频等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所需材料。
5. 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
六、人体生物学6.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人体器官的协同作用6.2 人体生理过程消化、吸收与营养呼吸与新陈代谢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6.3 健康与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与重要性饮食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七、生态环境与保护7.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2 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后果7.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途径八、生物伦理与法律8.1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生物伦理的定义与发展生命尊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克隆、基因编辑等伦理问题8.2 生物法律与政策生物法律的定义与作用国际生物法律体系与主要公约我国生物法律体系与相关法律法规8.3 生物伦理与法律的实践应用生物伦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生物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执行生物伦理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九、生物创新与未来9.1 生物科技创新的意义生物科技的发展历程生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影响生物科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9.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医学与生物制药农业与生物育种环境保护与生物修复9.3 生物创新与伦理法律生物创新中的伦理法律问题生物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创新的政策与法规保障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0.2 课程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课程改进的方向与措施10.3 课程展望生物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生物与生活课程的拓展与深化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学的建议与期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与生活的关系补充说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生物与生活课时:150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生物与生活的关系,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生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学生:提前阅读与生物与生活相关的资料,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3.案例分析:分享几个与生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生物现象,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总结与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有趣的生物现象,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一个生物现象,并运用生物知识进行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第六课时教案课时:45分钟教学内容: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掌握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破坏等。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思考。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课时:1课时
教材:校本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分类
3. 细胞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理解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和探究。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细胞的结构有哪些?细胞有哪些分类?细胞的生命周期是如何进行的?
3.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展示,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生命周期。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化对细胞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 幻灯片图片
2. 显微镜及生物玻片
3. 实验用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记录
2. 练习题的答题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细胞为主题,通过实验操作和讲解,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下节课将进一步探讨细胞的功能及生命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在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性。
新学期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培训内容:生物课程标准、 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实 验操作等
培训方式:线上与线下相 结合,专家讲座、案例分 析、教学实践等
培训时间:每周一次,持 续一学期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教学 实践、学生反馈等方式进 行评估
提供教学资源:教 材、教具、实验材 料等
组织教师培训:提 高教师专业素养和 教学能力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 :促进教师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合作方式:采用 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等方式进行 学习
指导策略:教师 提供必要的指导 和帮助,引导学 生进行有效的合 作学习
评价机制:建立 合理的评价机制, 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合作学习,提 高学习效果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 划,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教授学习方法: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预习、复习、笔记等
教学资源
教材:《高中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遗传学》(高 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学术数据库
实践教学资源:学校生物实验室、校外生物基地、生物博物馆等
显微镜: 用于观察 细胞结构、 组织结构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 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 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
第一学期:介绍生物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 遗传学等
第二学期:深入学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等知识
第三学期:研究生物技术与应用,如基因工 程、生物制药等
第四学期:探讨生物伦理与环境保护,如转 基因生物、生态保护等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 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让学生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如何影响环境。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学生能采取的行动。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生物与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环境保护者,提出保护环境的策略。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视频资料。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案例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保护策略提案:评估学生的创意和实用性。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不同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层次和价值。
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现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方法。
2.3 教学活动:图片展览:学生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并分享其特点。
模拟游戏:通过模拟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
实地考察:访问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公园,观察生物多样性。
制作展示:学生分组制作关于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展示。
2.4 教学评估:图片展览评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模拟游戏表现:评估学生的策略选择和对生态平衡的认识。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展示评价:评估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第三章: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包括食物、药物、材料等。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你写过教案吗?作为一名生物学老师,你应该知道如何写一篇高中生物教案,它对你的生物教学工作有乐观的影响。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入新课: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三)、问题讨论: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实验操作技能 竞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等方面。
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安排
步骤 1. 确定竞赛的目的和主题; 2. 制定详细的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安排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提交方案; 4. 对提交的方案进行筛选和评审; 5.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6. 对竞赛结果进行总结和表彰。
化和生理需求。
03
实验技能培养
实验设计原则与步骤
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基于科学理论,遵循科学方法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对照原则
为了排除干扰因素,需要设置对照组,以 便更好地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 要研究的变量,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重复原则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3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
措施来保护环境。
05
实践活动安排
实地考察或参观活动安排
目的
通过实地考察或参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的应用和实际环境中的生物 现象。
举例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生态保护区、农业示范基地或生物科技企业,了解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
评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 握程度,可以通过作业、 测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 估。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 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自我评价及改进措施提
01 教学内容评价
对所教授的生物知识进行评价 ,包括难易度、实用性等方面 。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篇一: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目录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四.酶的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七.生态环境与生活课题1.环境保护课题2.低碳生活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过程引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教案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3. 能够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能够准确描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2. 能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2. 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3. 解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三、讨论(20分钟)
1. 可以设计一些案例或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对人类、植物及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四、总结(5分钟)
通过回顾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扩展阅读:
建议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细节,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思考,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及关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的生物概念和原理;2. 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特点;3. 熟悉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 增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1.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3. 遗传与进化4. 生物生长发育与代谢5. 生物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实验,注重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 多媒体幻灯片或视频辅助;四、教学过程1. 授课内容设计(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和现状,重点讲解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和方法。
(2)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从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和物质运输,细胞分裂和周期等方面阐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3)遗传与进化:介绍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进化的基本过程和机理,突变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4)生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代谢的基本过程,重点强调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体的呼吸代谢。
(5)生物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生物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方面,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嗅觉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嗅觉的基本原理和嗅觉的生理机制。
实验步骤:(1)安排好实验小组,在有氧条件下,每组选择不同的气体物质(如香蕉、苹果、樟脑丸、醋酸)。
(2)将气体物质分别装入标有数字编号的试管中,并用软木塞密封。
(3)在实验过程中,让实验员先闭上眼睛,然后打开某个试管,在实验者的鼻子前晃动试管,让实验员尝试辨认此气体的种类。
(4)记录实验员的反应情况和正确率。
实验材料:试管、气体物质等。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相关教材,巩固所学知识;2.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体会;3. 参加现场或在线小组讨论,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教案初中生物
校本课程教案初中生物
教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3.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举例说明。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
1.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三、细胞结构模型制作(20分钟)
1.学生分组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模拟细胞的基本组成。
2.每组分享自己的模型,并说明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
四、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探究(15分钟)
1.学生观察不同细胞器的功能,并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各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细胞的生活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机联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在探究细胞器功能及相互作用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细胞的生命活动及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校本课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教案
授课对象:初中学生
授课内容:人体健康与生命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
2. 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持健康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人体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2. 保持健康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 理解如何保持健康。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3. 模型人体器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身体不适?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健康?
二、学习人体构造和功能(15分钟)
1. 用PowerPoint课件介绍人体的构造和功能,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2. 展示模型人体器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各个器官的作用。
三、了解保持健康的方法(15分钟)
1. 讲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2. 探讨保持健康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四、小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体器官的作用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习惯。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健康计划,描述自己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保持健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并学会如何保持健康。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意识。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背景:XXX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研究。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研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研究生活,形成了接受式研究的惯性,缺乏主动研究的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讲授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固然你认识了它们,其实不等于说它们中的很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需仔细观察,勤于考虑,就会提出五花八门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很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研究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高中
课题:细胞生物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4. 进一步认识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呈现一张细胞结构图,让学生讨论细胞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二、讲授(20分钟)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中的知识。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自主探究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或者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分布情况。
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以上仅为一份示范的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物与生活——走进微生物的世界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
3.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4.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开展实践活动,如制作微生物标本、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微生物作用及应用方面的认识。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制作微生物标本、观察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微生物图片、视频资料。
2. 微生物实物模型、标本。
3. 微生物相关书籍、资料。
4. 网络资源:微生物相关网站、科普文章等。
七、教学进程:1. 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例分享:介绍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5. 实践活动:制作微生物标本,观察微生物生长。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目录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四.酶的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七.生态环境与生活课题1.环境保护课题2.低碳生活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过程引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
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1.果酒制作的原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①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②繁殖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菌落: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
(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生存的环境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
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
)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么?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①酵母菌的呼吸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C6H1206+6O2 6CO2+6H20+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C6H12O6 2C2H5OH+2C02+能量思考: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应怎样处理?如果要获得酒精呢?为什么?(3)发酵1).发酵概念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3).应用: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4)温度要求繁殖的最适温度:20℃;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适宜温度的原因吗?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适温度说明了什么?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
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
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
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
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你知道吗?1、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2、葡萄酒分成干红、干白等种类的依据是什么?(1、根据葡萄酒的颜色分成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种。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酿造,皮汁分离发酵;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酿造,皮汁混合发酵;桃红葡萄酒:颜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间,皮的发酵时间短。
2、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种。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间;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间;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5)菌种来源:⎩⎨⎧。
:。
:菌菌种分离获得得纯净的酵母人工培养型酵母菌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自然发酵 (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药)2、果醋制作的原理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醋酸菌的形态?细胞结构?(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实际应用?(3)醋酸菌的代谢类型?(4)果醋的制作原理?(1)醋酸菌形态1).从椭圆到杆状,有单个,有成对,有成链状,以鞭毛运动或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属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2).应用:食醋、果醋(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C6H12O6 →3CH3COOH (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如下)。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一35℃。
2C2H5OH+O2 →2CH3CHO (乙醛)+2H2O 2CH3CHO+O2 →2CH3COOH (醋酸)过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是怎样设计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提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选材、设计实验装置、操作过程二、实验设计1.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阅读教材3-4页,对A 、B 两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讨论:A :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
(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B :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 ,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 ) 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果酒 果醋挑选葡萄酶酶 酶(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灭菌讨论: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如图右图所示),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
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结果分析与评价1.由于发酵作用,葡萄浆中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和C2H5OH,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
C0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酵液出现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10天后,现象最明显。
发酵过程产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发酵过程中,果皮上的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酵液中;在发酵瓶表面,生成浮槽的盖子。
2.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
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3.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爽口、柔和、有浓郁的果实香味;果醋具有琥珀色或棕红色,具有特有的果香,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
教学反思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人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
想一想,如果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如何设计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