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2018)自评报告[001]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18】二〇一八年九月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8〕60号)要求,学院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办学基础能力1.学院概况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73年的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创办于1976年的广州市体工队,1996年更名为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
200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市政府举办的全国首家省会城市、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
经过多年建设,已发展成为全国15个“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之一,连续3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广东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天河高校区。
目前占地面积25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72万平方米,分长兴东校区、西校区和林和校区三个校区。
拥有全国一流、亚洲领先的训练场馆和设施,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餐厅等,并设有实训、科研、医务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全方位满足教学训练和生活的需要。
学院现设9个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7个教辅机构、1个附属机构以及15个项目运动队,在读学生3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1764人。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崇德、善搏、求实、勤学”的校训,明确了“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打造拔尖运动员孵化哺育基地、优秀体育人才终身教育园区和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教体融合、学训一体”的办学特色,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
2018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价
2018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二O一八年九月目录一、学院概况 (1)二、学院自评 (1)(一)办学基础能力 (2)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2)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4)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4)4.信息化教学条件 (5)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5)(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1.生师比 (6)2.“双师型”教师比例 (7)(三)专业人才培养 (7)1.课程开设结构 (7)2.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7)3.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7)4.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8)(四)学生发展 (8)1.专业点学生分布 (8)2.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10)3.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10)4.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 (11)5.直接就业率 (11)6.毕业生就业去向 (12)(五)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13)1.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13)2.技术服务到款额 (13)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13)(一)现存问题 (13)1. 生源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14)2. 教育不均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14)3. 交通强国战略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14)(二)改进对策 (14)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5)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5)3.进一步完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机制 (15)4.进一步改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现象 (15)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苏教高函【2018】18号)的文件精神,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我院开展自我评估。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一、指标分析 (1)(一)办学情况 (1)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1)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2)4.信息化教学条件 (2)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2)6.生师比 (2)7.“双师型”教师比例 (3)(二)专业发展 (3)8.课程开设结构 (4)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5)10.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5)11.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6)12.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6)13.专业点学生分布 (7)14.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11)(三)办学质量 (11)15.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11)16.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12)17.直接就业率 (12)18.毕业生就业去向 (12)(四)社会服务能力 (13)19.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13)20.技术服务到款额 (14)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5)三、整改及努力方向 (16)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951年由铁道部创办,是衡阳市人民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共建学校、中南地区唯一以铁路工程建设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连续多年获“湖南省招生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斥资6亿多元打造全新校园,占地面积达800亩,目前在校生人数为10321人,教职员工562人,开设5系1部22个专业。
一、指标分析(一)办学情况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在湖南省教育厅、衡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生均经费持续增长,达到9460.83万(截止2017年底,衡阳市人民政府已按要求落实每生1.2万元的生均经费),同时对学院1.25亿贷款进行连续9年的贴息;另学费收入为5919.78万,中央、地方财政专项达到384.94万,企业等社会捐赠达257.7万,其他收入为4915.99万 ,学院经费总收入近2.1亿。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学校概况 (1)二、办学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2)1.办学经费收入情况 (2)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 (3)3.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 (4)4.信息化建设 (4)三、“双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5)1.师资队伍规模 (5)2.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6)3.“双师型”教师比例 (6)四、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7)1.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7)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8)3.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 (9)4.课程和专业资源建设 (9)5.实践教学条件改善 (10)6.校企深度合作 (11)五、学生全面发展 (12)1.招生情况 (12)2.“双证书”获取情况 (13)3.就业创业情况 (14)4.学生获奖情况 (15)六、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7)1. 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17)2. 技术服务到款情况 (19)七、存在问题及整改方向 (19)1.继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 (19)2.适应社会需要,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增设新专业 (19)3.加大办学基本条件建设力度 (20)4.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皖教督函﹝2018﹞11号)的文件要求,现对照《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3号)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以及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做出自评如下:一、学校概况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安徽省第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幼儿师范学校;1992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安徽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1999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安徽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6月以优秀成绩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2015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8月获批为国家优质骨干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2018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二O一八年九月目录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2)第二部分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情况 (3)一、办学基础能力 (3)二、“双师”队伍建设 (5)三、专业人才培养 (6)四、学生发展 (10)五、社会服务能力 (13)第三部分存在问题与下一步推进任务 (17)一、存在主要问题 (17)二、下一步推进任务 (18)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广东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60号)通知精神,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遵循“事实求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针,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评估文件要求,根据要求及时采集、审核填报了数据信息,并逐一对照“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指标”内容开展自评自查,紧密对接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和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提升学院服务社会能力。
现就自评情况报告如下:第一部分学院概况学院于2000年6月由广州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广州铁路机械学校(1975年由原铁道部创建)、广州铁路成人中专合并组建,2004年9月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正式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是广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铁路等特有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运输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16年2月,正式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2016年9月,立项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近年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市春运先进单位”、“广州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9月12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1)二、评估内容和指标现状 (2)(一)办学基础能力 (2)(二)“双师”队伍建设 (4)(三)专业人才培养 (5)(四)学生发展 (6)(五)社会服务能力 (8)三、学院发展优势 (10)(一)办学经验丰富、基础雄厚,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10 (二)集团与联盟积极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11)(三)通过两轮的示范院建设成效显著,办学基础逐渐夯实11 (四)高水平特色专业群计划稳步实施,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实力 (12)四、问题及改进计划 (12)(一)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 (12)(二)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 (13)五、发展方向 (13)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引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要求,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评估工具(数据表、调查问卷和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平台),就评估指标,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学校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总体情况开展自评。
一、基本情况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被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示范校”。
学院秉承“学生为本、人才强校、质量保障、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省级示范、行业一流、全国特色”高职院的“三步走”战略为引领,形成了“前校后场、产学结合、育林树人”的办学特色。
二、评估内容和指标现状(一)办学基础能力1.校舍情况学院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枫杨路186号,占地面积47.7万㎡,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8.7万㎡,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0.9万㎡。
按照目前人才培养安排能够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价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8)二〇一八年九月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8)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皖教督函[2018]11号)以及安徽省教育厅要求,我院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对涉及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20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经认真自评,我院认为,学院坚持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思路,办学定位符合地方战略需求,办学条件基本满足发展需求,专业设置与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匹配度较高,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学院基本情况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安庆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并举,通过全院教职工的艰苦奋斗和真抓实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持续增长,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设置7个系部,开办3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已形成农林园艺、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文化旅游、纺织服装、财经物流、电子信息、汽车工程、环境监测治理等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专业群。
现拥有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个。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8)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8)二〇一八年七月目录一、办学基础能力 (1)(一)学校概况 (1)(二)办学经费 (2)(三)实训条件 (3)(四)信息化建设 (3)(五)优质学校建设 (3)(六)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4)二、“双师”队伍建设 (5)(一)教师队伍结构 (5)(二)“双师”素质建设 (6)1.制度建设 (6)2.团队建设 (6)3.教学能力培养 (7)三、专业人才培养 (7)(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1.对接产业,改革办学模式 (8)2.对接岗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8)3.对接区域,重构专业设置 (9)(二)课程建设 (10)1.课程体系 (10)2.课程开发 (10)3.信息化教学 (12)(三)实践教学 (12)1.实践教学体系 (12)2.实践教学环节 (12)3.校内实训基地 (13)4.校外实训基地 (14)四、学生发展 (14)(一)招生情况 (14)1.招生地区 (14)2.招生方式 (15)3.招生专业 (15)(二)学生综合素质 (15)1.技能培养 (15)2.志愿者服务 (16)(三)学生就业创业情况 (17)1.就业情况 (17)2.创业情况 (19)五、社会服务能力 (19)(一)技能服务 (20)1.技能培训 (20)2.技能评价 (21)3.技能鉴定 (21)4.技能大赛 (21)(二)产教服务 (22)1.组建产学研团队 (22)2.科技特派员驻企业服务 (22)3.产学研对接企业服务 (23)(三)帮扶支持服务 (23)1.资助帮扶 (23)2.教育帮扶 (24)3.精准扶贫 (24)六、面临挑战 (25)(一)存在问题 (25)(二)改进计划与发展方向 (25)1.创新发展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 (25)2.优化专业结构,提升科研转化率 (26)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人才聚集力 (26)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8)近年来,学校以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为保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努力使学校建设成为优质高等专科学校。
适应能力自评
适应能力自评一、引言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以适应新的情况。
在当今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良好的适应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还可以在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在本文中,将分析并自评个人在不同方面的适应能力,以期从中发现并改善个人的不足之处。
二、学习适应能力在学习方面,个人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面临新的知识体系或学习方法时。
首先,我会评估自己是否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处理新的学习内容时是否能够迅速建立起认知模型和思维框架。
另外,我也会评估自己在遇到难题或挑战时的表现,比如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勇于接受挑战并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方面的自评,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和改进。
三、工作适应能力对于工作场景来说,适应能力往往更关系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发展。
在新岗位上,我会首先考察自己是否具备快速融入团队和工作环境的能力,以及在面对新任务和挑战时是否具备灵活性和创造力。
此外,我也会审视自己在高压工作环境下保持心态稳定和高效执行任务的能力。
只有全面了解和自审,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有效地解决个人工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生活适应能力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家庭关系、自我管理、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
我会自省自评是否具备应对日常生活中各种意外事件和困难时的沉着和冷静。
另外,也会反思自己在解决生活问题时是否善于寻求帮助与合作。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自我评估,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
五、总结与展望总而言之,在适应能力这个关键指标上,我会不断审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改进。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自评方法与思路,帮助他人更好地自我检视与提升适应能力。
相信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17)二O一八年六月引言 (1)一、办学基础能力 (3)(一)基础设施 (3)(二)经费投入 (3)(三)教学仪器设备 (3)(四)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 (3)(五)信息化建设 (4)二、“双师”队伍建设 (4)(一)师资队伍结构 (4)(二)“双师型”教师配备 (5)三、专业人才培养 (5)(一)专业建设 (5)(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6)(三)课程建设 (8)(四)实践教学 (10)四、学生发展 (13)(一)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13)(二)就业情况 (13)五、社会服务能力 (15)六、问题与展望 (16)(一)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优化 (16)(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化 (17)(三)人才培养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17 结语 (18)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是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共青团河北省委1983年创办的河北刊授学院。
2003年5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办学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学院坚持工、商并重的办学方针,设有管理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创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和基础部、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形成了轨道交通、自动化、汽车、电子信息、建筑设计、工程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空中乘务、艺术设计等专业群。
学院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秉承“人本立校、文化育人、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尚德求真、自强不息”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培育人才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依靠双师型教学团队,实施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海南·海口2018年9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2018〕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办学情况作出自我评估。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以培养财经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国有公办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032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治学求知的理想之地。
目前学院在校生人数8441人;教职工51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150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近70%,“双师”型教师超过82%,还有来自海内外高校、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2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统计时点:2017年9月)。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学生、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高度融合、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百强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先后与10多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5年,学院推行教学机构改革,在10个系部的基础上成立财务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增强了教学管理效能。
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社会需求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根据社会需求作出反应和行动的能力。
这个能力包括了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幸能够参与到一些社会需求的评估和解决工作中,对自己的社会需求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自我评估。
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会需求能力。
首先,我发现自己对社会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关注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比如贫困问题、环境污染等。
我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并积极与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进行讨论。
这种敏感度使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需求的本质,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我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与到了一些志愿活动中,比如为贫困地区的学生筹集书籍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筹款不足、交通不便等。
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而是和志愿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与他们的讨论和合作,我们成功解决了筹款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
这次经历使得我对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还有一些值得提高的地方。
例如,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长远发展,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
在现代社会,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需要具备更深入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此外,我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与不同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时。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观点和利益,我们需要善于倾听和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自我评估,我认为自己在社会需求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未来,我将持续关注社会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沟通能力。
我相信随着自己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我一定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需求能力,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2018)自评报告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要求,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文件精神,我校依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3号)文件中的评估指标,开展了自查评估工作,并形成自评报告如下:学校基本概况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海职院)创建于2000年,是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
2003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跨入全国百所高职示范校行列,成为海南省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面向海南重点产业开设并招生的专业现有35个,已形成富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五大专业群。
设有9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
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专本贯通、职本联合培养等多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学校设有海南省种猪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导游大师工作室、珠宝实训基地、汽车技术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
建成了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精品专业、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7个省级特色专业。
教师队伍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及4名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海南省优秀教师”等一批名师名教。
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累计为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毕业生。
学校先后与罗牛山股份公司、海南省农信社、海南英利新能源公司、惠通嘉华集团、易事特集团等上百家企业开展了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同时,积极面向城市社区、贫困地区通过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再就业人员培训等项目开展精准扶贫。
学校开设有中法、中美等教育交流项目,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建设中加学院,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并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台湾地区教育机构的合作,融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
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分析(一)办学基础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海职院是政、校、企联合举办的公办性质的混合所有制体制高职院校。
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国家财政专项教育经费是学校办学的重要补充,社会服务是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办学的重要平台。
2015、2016、2017年度,学校学费收入分别为7225.67万元、6263.39万元和6650.53万元。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学校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2015、2016、2017年度,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分别为6556.5万元、7288.29万元和8013.28万元,当年度在校学生总人数分别为9015人、7698人和7800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为7272.88元、9467.77元和10273.43元,比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平均高出1.05倍。
引起仪器设备总值变化的原因是部分设备到期报废和不同年度设备投入变化。
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学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现代化图书馆、标准型运动场等,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丰富,学生公寓全部安装空调。
学校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生均面积达22.4平方米以上,高于高职院校生均14平方米的合格标准。
4.信息化教学条件学校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1819台,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23台,高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8台的标准。
校内就餐、图书借阅、购物等实现了校园一卡通,无线网络全覆盖。
拥有数字化教学资源15500GB,在线课程321门,引进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会计、电子商务、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工程造价等专业拥有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学校在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网络课程和教学系统、课堂和教学实训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均已应用信息化技术,并于2016年通过了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单位项目验收。
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学校建有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室)77个,包括实践教学工位4456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0.57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52个,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达3294880人时。
(二)“双师型”队伍建设6.生师比学校目前有专任教师430人,在校学生数7698人;折合生师比17.9。
7.“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师资队伍基本指标得到逐步提升,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提升1.2%,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提升2.35%,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提升2.68%,拥有“双师型”教师225人,占专任教师数的52.33%。
重点专业集群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
其中,农工商旅重点专业集群新增高级职称人员12名,重点专业集群骨干教师培训经费占支出总额的51.65%。
学校人才资源向重点专业集群倾斜的发展政策、工作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三)专业人才培养8.课程开设情况2016-2017学年,我校共开设课程850门。
其中:“纯理论课”(A类)课程189门,占22.24%;“理实一体化课程”(B类)课程530门,占62.35%;“纯实践课”(C类)课程131门,占15.41%。
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学校35个专业与企业签署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15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校生在校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实训时间总数达到3294880人时/年。
10.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2017年,海职院共有在校生7800人。
其中,接受企业订单培养的专业数为8个,企业订单培养学生627人,占全部在校生的8.04%。
另有金融管理与实务(农村金融专班)专业近128名学生,为准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就业。
11.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学校积极引进企业兼职老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2017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的课酬金额为272.8万元。
12.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学校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基地建设用地“企业化”租赁、建设经费“企业化”投资、教学设施“企业化”管理等“企业化”运作模式,2015-2017年三个年度,学校分别取得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总资产值361万元、198.27万元和283.11万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此外,学校股东企业海南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产业园内的各种“五星级”现代化生产设备是物流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畜牧兽医等专业的生产性实训设备,对于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3.专业点学生分布学校主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海南省“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12大重点产业的要求,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原则,对原有专业进行优化整合,形成7大专业类群,分别对接服务“旅游业、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等7大重点产业。
2017年,海职院共有在校生7800人,各专业点分布情况如下表。
14.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海职院积极应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招生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完善,每年均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和调整专业布局,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建设。
全校1860名毕业生,有1519人在本省就业,毕业生当地就业率达81.67%;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是首饰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园林技术、旅游管理、畜牧兽医、市场营销等专业,专业相关度高达90%以上,专业与当地产业的匹配度较高。
学生发展15.招生计划完成质量海职院主动适应海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专业设置紧贴海南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十二大产业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和预警机制。
目前,全校共设置专业35个,覆盖12个专业大类,2017年招生专业30个。
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基本持平。
2017年,学校向全国18个省(自治区)招生,计划招生3270,实际录取3051人;学生报到2607人,报到率85.45%。
省内生源占88.2%。
学校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16.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2017年共有29个专业有毕业生、毕业1860人,其中,17个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畜牧兽医、花卉园艺师等18个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中、高2个等级,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平均为82.0%,有2个专业高级工证书获取率达到100%,4个专业高级工证书获取率超过95%以上。
有12个专业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证书已取消,双证书制度不能推行;另有428名学生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17.直接就业率2017 年,海职院创新“校级指导、院级负责、专业对接”就业工作模式,实现就业指导课程化全覆盖。
精心组织毕业生校级校园供需洽谈会3场,累计参会单位400家,为毕业生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
全校毕业生1860人,实现就业1788人,其中签约1621人,升本39 人,自主创业128人。
18.毕业生就业去向2017 年,全校共有毕业生1860 人,就业1788人,直接就业率96.13%。
其中,39人升本,占毕业生总数的2.1%;128人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88%;1519人在本省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81.67%;1625人在中小微企业及基层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87.41%;146人在500强企业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7.85%;毕业生主要在海南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社会服务能力19.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2017年,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大力开展社会培训服务,通过竞标、合作培训等方式,承担了包括知识普及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和其他种类培训等5大类51个培训项目,7221人次参加了61个培训班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