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修订的危急值制度

合集下载

B超危急值(2018修订版)

B超危急值(2018修订版)
16、完全性中央型前置胎盘状态(28周前),中央型前置胎盘(28周以后)
17、脐血管前置
18、帆状胎盘
19、S/D>4.0(35周以后)
20、子宫疤痕处妊娠
21、胎心率小于等于110次/分或大于等于180次/分
备注:其他实际工作中非目录内的特殊超声表现,根据情况报告。
8、超声检查发现患者有主动脉夹层瘤,巨大腹主动脉瘤。
9、急性睾丸扭转
10、动脉、静脉急性栓塞,下肢静脉广泛急性血栓形成
11、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2、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羊水指数小于等于5.0cm),过多(羊水指数大于等于25cm)。
13、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14、卵巢囊肿蒂扭转15、源自盘植入。禄劝中医医院超声检查危急值项目
(2018年10月份修订)
1、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
的危急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急性胆道梗塞。
4、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5、大量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
6、心脏射血分数<40%。
7、人工心脏瓣膜脱落、心内封堵器脱落。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依据《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编写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卫医(2016)61号)文件要求修订,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情况需要给予积极干预措施或治疗。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病理科等)和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三、“危急值”报告及处置流程(一)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1、核实:按照本部门操作规范、流程及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对检查、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核查。

如无异常,通知临床科室。

2、通知:检查、检验者将核实后的危急值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如电话,立即通知临床科室。

电话通知时要求接听人复述结果,以免发生差错。

3、记录:检查、检验者通知临床科室后,报告人应将危急值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收样时间、检查结果、检验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接收报告科室、接收人姓名、接听报告时间等信息记录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

(二)临床科室危急值处置流程:1、核实信息:当临床科室医师或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核实危急值报告结果,核对患者基本信息,予以确认。

2、报告医师并记录信息:接听人核对后,应立即报告病房值班医师或经治医师。

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报告信息和报告时间。

3、复查:若临床科室发现危急值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时,医技科室应与临床科室共同查找原因,必要时可以复查。

4、患者处理:接报医师应立即诊察患者,遵循急危重患者抢救流程,迅速采取相应的临床措施,及时书写病程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交接班。

危急值报告制度(2018年修订)

危急值报告制度(2018年修订)

危急值报告制度(2018年修订)“危急值”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检查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为使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危急情况,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一)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1、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范围2、超声“危急值”项目及范围(1)心包填塞、大量心包积液。

(2)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瘤(包括动脉夹层)。

(3)急性瓣膜腱索断裂伴心功能不全。

(4)血管完全栓塞(动脉或静脉栓塞)。

(5)大量胃液潴留。

(6)腹腔脏器破裂出血。

(7)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伴大出血;宫外孕、黄体破裂等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8)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9)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心电图“危急值”项目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损伤;(3)急性心肌梗死;(4)致死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4、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及范围(1)严重脊柱损伤。

(2)严重血、气胸(引起严重呼吸困难)。

(3)消化道穿孔。

(4)绞窄性肠梗阻。

(5)多发(3根及以上)肋骨骨折。

5、内镜检查危急值报告及范围(1)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

(2)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3)巨大、深在溃疡(引起出血、穿孔)。

(4)食管、胃恶性肿瘤。

(5)上消化道异物(引起出血、穿孔)。

6、病理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1)内镜活检、局部小手术取材临床送检诊断,未怀疑恶性肿瘤而病理诊断可直接明确诊断恶性、原位癌的病例。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1. 引言危急值是指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病情变化或者危险状态的情况。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值,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内容、流程和相关要求。

2.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务人员能及时获知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者危险状态,以便能够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对患者造成损害。

通过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有助于医学研究和质量管理的开展。

3.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危急值的定义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经验和医学指南,制定明确的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的定义应包括不同病种、不同检查项目的临界值,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和报告要求。

3.2 危急值的分类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将危急值分为不同级别。

一般来说,危急值可分为立即报告级别、半小时内报告级别和两小时内报告级别。

不同级别的危急值应有相应的处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的采集和报告要求。

对于实验室检查,医务人员需严格按照危急值定义,将结果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并立即报告给相关责任医师。

对于影像学检查,医务人员需快速识读影像,鉴别异常发现,并立即报告给相关责任医师。

3.4 危急值的确认和记录医务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确认该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病历或电子病历中。

危急值的确认和记录应遵循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5 危急值的处理医务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能包括再次检查、立即通知责任医师、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危急值的处理。

4.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4.1 危急值的采集医务人员在完成检查或处理患者时,发现危急值情况,需要及时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1.政策《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目的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3.范围适用于全院参加临床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

4.责任4.1 医政科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

4.2 各临床科室负责执行本制度。

5.定义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6.流程无。

7.内容7.1 “危急值”概念“危急值”是指当某种检查(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检查(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7.2 “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并制定危急值界限值,包括检验科、影像科、功能科、心电诊断中心等相关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见附件1)。

7.3 “危急值”报告流程7.3.1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应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流程:7.3.1.1 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及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住院号、门诊号、诊断、检测项目等)是否准确,操作是否正确。

7.3.1.2 在确认以上信息正确的情况下,立即复检,如对样本有疑问应重新采样。

7.3.1.3 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立即通过电话及HIS系统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必要时向专业组组长或主任报告。

如果联系不到临床责任人,则直接联系医政科或总值班,并做好记录。

7.3.1.4 检验者按“危急值”登记要求在《浏阳市中医医院危急值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7.3.1.5 样品保留备查:血液样品保存7天,特殊样品按相应规定保存。

7.3.2心电诊断中心“危急值”报告流程7.3.2.1 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首先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相关信息。

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

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

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1. 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快速、准确、保密。

1.2. 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当尊重医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处理意见,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1.3. 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伦理要求,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适用范围2.1. 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实验室、影像科、检验科等各临床科室。

2.2.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危急值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危急值的范围、判定标准和处理流程。

三、危急值的定义3.1. 危急值是指在患者体检或治疗过程中,检验结果、影像结果或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可能对患者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的异常结果。

3.2. 医院应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危急值的具体范围和判定标准,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危急值应急管理流程4.1.危急值的判定4.1.1. 医院应设置专门的危急值判定专家组,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判定,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1.2. 危急值判定专家组应根据危急值的定义和标准,确定是否属于危急值,并及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

4.2.危急值的通知4.2.1. 一旦危急值确定,医院应立即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医务人员,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

4.2.2. 医务人员接到危急值通知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加急处理,并及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出解释和建议。

4.3.危急值的处理4.3.1. 医务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测或治疗,并确保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4.3.2.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处理记录和跟踪制度,对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估,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五、应急管理机制5.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危急值处理团队,包括临床医师、检验师、护士等多方参与,确保危急值的快速处理和准确评估。

5.2. 危急值处理团队应继续加强危急值的实时监控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值,减少患者的风险。

危急值管理制度修订版

危急值管理制度修订版

危急值管理制度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本管理制度所指的检查、检验科室包括医学实验诊断中心、心电图室、医学影像中心、超声科、病理科等。

2.医院、科室建立危急检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见附件),并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检验项目,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以适合于我院病人实际需要。

3.相关检验、检查科室建立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的程序,做好详细记录,同时为临床诊断提供预警提示。

4.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接听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接听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姓名与电话,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界限值的报告后应及时识别,若与临床症状不符,应关注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有需要,即应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查,若与临床症状相符,应有处理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科室负责人和医务处。

6.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重点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

7.危急值报告是医疗纠纷、事故处理中举证的重要依据,必须无条件遵守此规定。

对不执行、不遵守《危急值管理制度》引起的纠纷和差错事故,按医院相关规定加重处罚。

8.原则上,按年度对危急值标准进行讨论、修改。

临床科室如要求对标准进行修改,需写出书面要求,科主任签字后交相应医技科室修订,并报医务处备案。

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由医务处组织协调解决。

9.质控与考核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管理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和报告流程。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危急值的管理制度

危急值的管理制度

危急值的管理制度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治疗结果的结果值,如高度疑似白血病的患者的外周血象显示出白血病的白细胞表面标志物,需要立即通报(常规检测结果要在两个工作日异常报告)。

一般来说,危急值的定义应当包括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异常结果连续两次检查,或者经临床会诊并明确为异常结果。

二、危急值的通报流程1.实验室检查人员在发现危急值时,应当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并详细记录患者信息、检查时间、结果值等相关信息。

2.医务人员接到危急值通报后,应当立即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并确定后续处理流程。

3.对于已确认为危急值的情况,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规定的流程进行通报,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危急值的接收与确认1.接收方应当及时回复确认信息,反馈给检查科,并明确后续处理措施,如需开具紧急处方、通知患者到场进行进一步检查等。

2.医务人员应当在确认危急值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安排患者住院观察、更换治疗方案等。

3.危急值的确认应当尽量通过电话联系或实时短信沟通,确保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四、危急值的处理及反馈1.对于危急值的处理应当由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2.处理后应当及时向检查科反馈处理结果及患者的治疗情况,以便检查科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总结。

3.医务人员应当将危急值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原因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总的来说,危急值的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因此,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危急值的定义、通报流程、接收与确认、处理及反馈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

危急值管理制度

危急值管理制度

危急值管理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简介危急值是指患者检查结果或者其他医学信息超出正常范围而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情况。

危急值的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危急值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和责任,旨在确保医疗机构高效、规范地处理危急值,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目的危急值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危急值处理的延误和失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通过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建立责任和流程,有效地管理危急值的发现、通报、处理和追踪。

范围危急值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可能出现危急值的科室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影像科、手术室等。

对于可能涉及危急值的检查、操作和结果,必须按照本制度进行处理。

流程发现危急值1. 患者检查结果反馈:当医学信息系统接收到患者的检查结果,如果检查结果符合危急值定义,则自动标记为危急值。

2. 人工发现:医务人员在审核和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时,发现符合危急值定义的情况,及时标记为危急值。

通报危急值1. 自动通报:医学信息系统会自动将标记为危急值的检查结果通报给相关责任人。

2. 方式通知:相关责任人接到危急值通报后,立即通过方式联系医生或相关科室,将危急值情况告知,并要求立即采取行动。

处理危急值1. 紧急处理:危急值的接收人需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或紧急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2. 记录和追踪:所有处理危急值的操作必须详细记录,并进行追踪和审核,以便总结经验和改进制度。

责任1. 危急值指导组:负责制定、评估和调整危急值管理制度,监督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和质量。

2. 责任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床医生、检验师、放射科医师等,负责接收和处理危急值的通报,并及时采取行动。

3. 医务部门:负责培训和指导相关人员,确保他们熟悉危急值管理制度,并能正确、快速地处理危急值。

注意事项1. 危急值管理制度必须定期审查和修订,以适应医疗技术和工作流程的变化。

2. 严禁隐瞒、篡改危急值信息,任何人员在处理危急值时必须严守患者隐私和保密。

危急值管理制度

危急值管理制度

危急值管理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一、引言危急值是指实验室或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异常情况,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

为确保危急值的及时管理与处理,制定本危急值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危急值的识别、通知、接收、确认、处理和追踪等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危急值的定义和分类1. 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实验室检测或医学影像学检查出现的结果,其值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存状况密切相关,且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进行干预和处理的异常情况。

2. 危急值的分类危急值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如实验室检验危急值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危急值。

对于实验室检验危急值,可进一步细分为血液学、生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类型。

三、危急值管理的流程1. 危急值的识别实验室和医学影像学科室应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和评估标准,对危急值进行及时识别。

2. 危急值的通知一旦发现危急值,实验室或医学影像学科室应立即通知相关责任人,包括接收方和确认方。

3. 危急值的接收接收方应具备定期在岗的人员,并确保能够接收到实验室或医学影像学科室发出的危急值通知。

同时,接收方需要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记录在案。

4. 危急值的确认接收方在接收到危急值通知后,应及时与患者或医生核实结果,确保危急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及时进行确认。

5. 危急值的处理与追踪一旦危急值确认无误,接收方需要立即通知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共同制定处理方案。

同时,应建立危急值处理的追踪机制,确保处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四、危急值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 实验室和医学影像学科室负责建立完善的危急值管理制度,监测和识别危急值,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

同时,需保障设备、试剂和技术的质量和准确性。

2. 接收方和确认方负责定期在岗,及时接收危急值通知,并进行确认。

同时,需及时与患者或医生核实危急值结果,保障危急值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医生和医务人员负责及时处理危急值,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并与实验室或医学影像学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一)目的根据国卫医发[2018]8 号文《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基本要点》,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规范诊疗,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医院(三)参考文件《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四)名词定义1.制度定义: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2.“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当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要及时获得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五)基本要求1.医院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2.医院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4.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与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

5.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6.医院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

(六)报告及处置程序1.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及处置(1)当出现“危急值”时,医技科室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是否正常,标本是否有错,操作过程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上述各环节正常的情况下,按照要求进行核对确认。

确保结果无误后,以最快的速度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或在患者床旁检查发现的危急值立即在现场发报告),并在《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做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报告日期、电话通知时间(时分)、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验)项目及结果、报告人、接收科室、电话接听者等项目。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标准)

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标准)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危急值标准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在借鉴国内外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JCI的标准),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室和放射科、心电功能科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一、“危急值”的定义:指当出现这种实验和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

二、“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程序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与质控标本同步测定,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4.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1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5.检验者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复核”、“已电话通知”及接电话者的科室、病区和姓名。

6.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在《检验(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7.尽快将书面报告送达相应诊室或科室、病区,必要时应通知临床重新采样。

8.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程序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核实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第一时间将“危急值”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及本科负责人,发具临时诊断报告,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范围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1、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2.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3.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4.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5.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

6.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7.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

8.临床危急值上报流程9.临床危急值处置流程10.临床危急值管理相关要求(1)对于非书面危急值(如血培养阳性报警口头报告),危急值的“报告者”和“接获者”必须完整、准确地在本部门登记本中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

(2)“接获者”必须向“报告者”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及时向经管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3)经管或值班医师在获取危急值后,应立即审阅危急值,探视患者病情,判断危急值与病情相符性,在接获后30分钟内实施干预措施或重新复查,6小时内在病程录中记录危急值和处置措施。

(4)如果是住院医师接获危急值,必须立即告知上级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要求具备主治医师资质以上的医师查看患者,判断危急值与病情相符性,病程记录中要求体现上级医师的意见。

(5)门诊危急值在非正常上班时间的上报接受流程。

当门诊危急值的结果在下班时间才出来时,辅助科室应了解开具检查单的医师信息,尽可能的获得患者信息(无法获得患者信息时必须上报总值班),随后,将危急值结果、开单医师及患者信息同时报告给相应科室病区的护士站,护士接受并登记在危急值记录本上,并告知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安排联系患者并落实危急值的后续处理。

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标准完整版

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标准完整版

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标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危急值标准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在借鉴国内外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JCI的标准),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室和放射科、心电功能科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一、“危急值”的定义:指当出现这种实验和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

二、“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程序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与质控标本同步测定,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4.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1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5.检验者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复核”、“已电话通知”及接电话者的科室、病区和姓名。

6.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在《检验(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7.尽快将书面报告送达相应诊室或科室、病区,必要时应通知临床重新采样。

8.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程序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核实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第一时间将“危急值”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及本科负责人,发具临时诊断报告,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陵诚信医院







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定义
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4.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

5.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6.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
键要素可追溯。

(三)具体内容及要求
1.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3.具体操作程序: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
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5.“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6.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所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

7.“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医务科对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定期检查并总结。

重点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措施。

8.“危急值”适时更新。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
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
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