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建设初探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作者:袁启慧南一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0年第05期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重点课程。

文章从“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出发,针对“中医内科学”的时代需求及专业特点,阐述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从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全景教学优势、修订内科名中医医案、运用PBL教学法、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提出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 临床学科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5-0020-02“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其他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为提高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广大中医教务者必须全力推动本门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理论知识并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

一、“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一)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一直以来,内科学的教学方法都以面对面讲授为主,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书本为中心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1]。

因此,只有将“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以实践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来转变,才能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进而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求。

(二)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考核作为“中医内科学”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和过程,代表了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同时也是检测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偏重应试考核依然是“中医内科学”考核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种形式单一、偏重理论的考核方式缺少具体的操作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中医内科学”又是一门对操作实践性非常重视的学科,所以,目前的教学考核模式还是缺少实践考核的比重,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最重要的具体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考量,而这正是内科学的重中之重。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其中最主要的有张伯臾、田德禄等主编的教材和邓铁涛、焦树 德等主编的临床经验辑要等作为扩充性资料使用。三是编写 《中医内科学实训大纲》《中医内科学实训指导》等供学生参考, 使学生明确实训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四诊应用熟练,中医病 历的书写和立法处方规范、完整,能独立解决临床常见问题,逐 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四是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实训室宽敞明 亮,设备完善,为实训室的开放创造了条件。学校附属医院和学 校所在地张掖市各医院有心血管、呼吸、消化内、糖尿病、肾病、
程中,针对某一典型病案,带教教师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因与病
机,病程中病情的转归、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护理调节以及预 后分析,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临床诊治患者的程序,目睹带 教教师治病救人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内涵的理 解,为其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实习是本课程重要的学习阶段。此阶段学习目标:一 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二是通过 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中医内科临床基本功,即四诊运用、辨证 分析、立法处方、病案书写的基本功。这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方 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提高l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 须掌握诊疗各环节的方法,明确其意义,循序渐进以求之。毕业 实习的教学查房指导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实习生进行 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我校与实习医院一起制定了教学查
风湿病等科病房,涵盖了中医内科所有领域,拥有800余张病
床,日平均门诊量1千余人,为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 良好的实习基地。五是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建立校园网,以便师 生随时上网查阅有关中医内科学教学、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 享。校园网站将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方案、网络教学 课件、部分授课录像、习题、推荐的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录等免 费开放;通过建立中医内科学教学网页,可开展双向性互动教 学。建立网上教室进行中医内科学网上教学,并以E-mail形式 建立网络答疑和复习、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网上交流便于师生 沟通、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网络双向性互动 互学,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交互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突出“三点一线”式教学法。“三点”即重点(辨证 论治)、难点(病因病机)、疑点(提出教师本人观点,对相关内容 提出质疑);“一线”即将临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坚 持四加强。一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教师言传身教,注重教 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 加强教学研究。坚持集体备课,相互讨论和学习,以促进教师教 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召开专门的教学会议,讨论教学法。对 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教师相互听课、讨 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三是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坚持 青年教师试讲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程比赛,进行公开 教学,由全体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其提高教学效果。四是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采用交叉 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填写“教与学动态观测表”等形式 动态监测教师教学效果。在考核方面,加大实训考核比重,使其 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占50%,病案分析占5%,平时作业 成绩占15%。实训考核根据病案讨论、临床见习、实训要求,采 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的方法,根据每次实训的成绩积分,得 出实训成绩。 从近3年教研室收集的学生评价资料分析出,授课教师平 均得分在90分以上,均为优秀。学校督导组收集的以校内专家 和学生评教结果为主要依据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任课教师均 为优秀。 2007年中医内科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进行重点建 设;2008年该课程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 A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

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优秀团队的理念:要重视团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注重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责任感。

团队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形成团结稳定、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

2. 选拔和培养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的选拔应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建设团队需要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潜力较大的教师。

3. 建立有效的团队管理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体系,明确团队的组织结构以及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设团队需要制定团队的年度发展计划和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4. 加强团队建设的外部支持和资源保障:团队建设需要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关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此外,还可以积极寻找与其他中医内科学团队的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共同提高团队的综合实力。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中医内科学团队的优秀建设:1. 加强教学团队的交流和协作,定期召开教研讨论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 注重教学研究和创新,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提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4. 加强与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需求和问题,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水平。

通过以上的思路与实践,可以有效推进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中医内科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医内科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课程定位1.专业定位2006年我校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相关类专业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2006~2020)”,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专家分析论证,明确了社会对高职高专中医相关专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确定了高职高专中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面向社区及城乡基层,培养“能中医、会西医;能治病,会养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课题成果为支撑,制定了相关培养方案,为我校乃至全国中医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双路线课程体系、“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课程内容、“学校+医院”的多轮回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2006年,学校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中医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委员会。

委员会根据社会对中医相关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重组课程结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公共课等。

以中医学专业为例:专业基础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方药临床应用、临床诊断技术等,专业核心课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西医内科等。

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程定位(1)以中医学专业为例:本课程的前导和后续课程如下图所示。

图1 前导、后续课程 (2)课程性质和作用: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前导 后续等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属专业核心课程,是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类)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

本课程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和预防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课。

它既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各科的基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支撑作用。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本校办学定位及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目标,以传承精华作为立足点,以守正创新作为突破点,以爱国主义作为出发点,基于OBE的教育模式,运用五位一体教学理念,在传统单一的理论模块基础上,创新设立六大模块,并创新应用五段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
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
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团队: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
学术造诣的教授、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等,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实践教学基
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5.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听课制
度、学生反馈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中医内科学一流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投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提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初探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初探

DD徼 I远O SUF TCC AA tT I程 CI EN O
赵 运 异
第 0总3 2 9上刊 0 5第期 9 期半 1 月1 1 月 卷 ・1 年 第
《 中医内科学 》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 :《 医内科 学 》是一 门临床 学科 ,根据 中医专 业专 科医 病 因病机 ,辨 证 中

亏虚型鼻衄和心血不足型心悸都用归脾汤治疗, 是因为二 者具有相 同的病机特 点即气血亏虚 ; 虽然二者都有气血亏 虚但还存在着不 同之处即鼻衄之气血亏虚 , 是先有气虚 而 导致血虚 , 心悸之气血亏虚是血虚而致气虚 。 这样相互 比 较,不但使学 生掌握各病、证 临床特 征,通过鉴别诊断提 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避免误诊 。 而且使学生基础知识融 合贯穿加深记忆理解。 5 重视中医理论 勿忽略西 医教学 《 中医 内科学 》是 中医专业重要 的一 门临床 学科 , 学生必须牢 固掌握 ,在教 学上把 中医内科 学理法 方药作
胸部闷痛 ,甚则胸痛彻背 ,短气 ,喘息不得 卧为主症 的
在 教学过 程中,发现个 别教师注 重讲授 自己的临床 实践 经验 ,而 忽略了结合病证进行 病因病 机分析 讲解 。事实 上 ,中医 内科病 证都有各 自的原因和机理,只要掌握不 同病 证的病因病 机,才有利于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各类疾 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不 同病证的诊断 ,才能对各种 病 症进 行辨证论治 。如食滞肠 胃型泄泻 ,以腹疼肠鸣 、 泻 下粪便臭如败卵 、泻后痛减 、嗳腐酸臭为主要临床表 现 ,其病 因病机是饮食不节、宿食 ,阻滞肠 胃,功能失 常所致。治宜消食 导滞 ,方用保和丸加减。 4 注重 知识 融合 抓住病证特点 在《 中医 内科学》 的教学中, 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杂, 难懂难记 , 因而在教学 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系 统总结规律和特 点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经常采用 穿叉引证 的方式 ,将各种病症 的特 点相 同点和不 同点加 以重 点讲 解 。如胸痹 ,以胸部 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 特点;寒邪客 胃型胃痛,以胃痛暴作 ,痛疼剧烈 ,得温痛 减 ,遇寒加剧为特点 。感冒、咳嗽、肺痨、肺胀、哮证 、 喘证共同点是咳嗽;但是感 冒以表证为主,以恶寒发热 , 身体不适为常见;咳嗽以咳嗽,痰多为特 点; 肺痨 为感染 痨虫,并具备 咳嗽、咯血 、潮热 、盗汗、消瘦等特征;肺 胀具备咳、喘 、痰、胀、肿的特征;哮病 以发作性喉中哮 鸣有声,呼吸急促 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特征;喘证 是 以呼吸困难,甚至张 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 征 。又如 胃气上逆可造成呕吐、反 胃、呃逆等不 同病证, 但又具有各 自不 同的特点,呕吐是 以有声有物为特征 ; 反 胃则 以朝食暮吐 , 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为特 点;呃逆则表

研究生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优质课建设初探

研究生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优质课建设初探

研究生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优质课建设初探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阶段,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科研训练、论文撰写等,其中课程教学是基础环节。

因此,进行优质课程建设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优质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研究生优质课程是针对硕士、博士开设的示范性课程,加强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有助于深化研究生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打造高水平教学队伍、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随着对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深入研究,课程学习作为重要课题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

关键词:研究生;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优质课建设引言自从教育部颁发关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系列文件,各院校逐渐开始着手从学校、专业、课程层面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诊断与改进系列工作,进而推动教育教学进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国家诊改专委会提出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理论的基础环节,是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开展常态化自我诊断与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是关系学校、教师、专业三个层面诊断与改进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性指标。

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教学,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就业情况。

目前,由于中医学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开展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的诊断与改进十分必要。

1推理—启发连接知识在每节课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应将引导学生把过去曾学过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推理,引出所学新的知识。

如将咳嗽章节中,首先提出咳嗽与那个脏腑关系最密切,接着引导学生对肺藏功能的复习,对肺脏的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功能进行简单理解。

认识到肺为气生成之场所,呼吸运动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中医药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中医药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中医药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全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和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及考评方式等,实现医德与医术同向同行的育人目的是任课教师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本人结合近年来在中医内科学上的教学经验,为做好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提出几点建设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1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1]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

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是着力解决现代化教育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

当前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推行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鼓励全国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与各类学科的性质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这为全国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和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中医内科学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理论培养)和临床实践教学(临床技能培养)两部分。

中医内科学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而临床实践教学集中在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如望、闻、问、切四诊法的临床运用,规范的书写临床病例与处方,对临床疾病进行辨病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医嘱等。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而 不 再 需 要 写 HTML 代 码 或 使 用 Dr e a mwe a v e r建 习 热 情 , 提 高 学 习 的效 率 和 效 果 , 并
为师 生 提供 一 个 交 流 平 台 , 使 学 生 的 疑 问 能 及 时 得 到 解
答。
个 页 面 。C MS 将 页 面的显 示进 行 了模板 化 , 由 于 采 用
和维护 。
1 精 品 课 程 网 站 建 设 的意 义
精 品课 程 网站 是 精 品课 程 资 源 的 有 效 载 体 , 它 利 用 计 算 机 和 网络 将 课 程 内 容 、 资 源进行 整合 , 实 现 优 质 教 学 资
源共享 , 对 课 堂教 学 进行 补 充 、 延展 , 从 而 推 进 高 职 院校 精
2 . 1 C MS优 势
批 准 为 校 级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科 目 , 本 文 结 合 笔 者 参 与 该 精 品 课 程 网站 建 设 过 程 中 的经 验 , 介 绍 了基 于 C MS的 网 站 构 架 和 开 发 所 使 用 的技 术 , 总结 了精 品课 程 网站 的 开 发 过 程 与实践经验 , 并 探 讨 了《 中 医 内科 学 》 精 品 课 程 网站 的更 新
C MS有 许 多基 于 模 板 的 优 秀 设 计 , 可 以 加 快 网站 开
发 的 速 度 。不 论 从 系 统 的稳 定 性 、 代 码 的优 化 、 运行 效率 、 负载能力 、 安全等级 、 功 能 可 扩 展性 和 权 限管 理 等方 面 , 还
是从费用 、 方便性看 , CMS都 优 于 静 态 页 面 生 成 技 术 及 动 态 页 面 生 成 技 术 建 立 的精 品课 程 网 站 。 目前 , 国 内 众 多 新

关于《中医内科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医内科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万方数据
2.3借鉴循证医学,全面提升中医内科学的学术水平循证 医学就是高素质的临床医生在患者的合作参与下,利用最新 最佳的医学研究证据进行诊疗活动的过程。在循证医学看来, 最佳的研究证据必须是通过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 知识评价临床研究文献而得出的,具备真实性、可靠性、重要 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循证医学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医 疗的科学性,使一些无效甚至有害的防治措施得以摒弃。因 此,利用和借鉴循证医学被认为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的重要途
1教材存在的问题
1.1历史沿革千篇一律,缺乏实质内容《中医内科学》作为
一本ll-ag权威性的全国通用教材、中圜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历
史沿革部分应对本学科数千年的临床精华作一精辟的回顾, 使学者领略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并对祖国医学产生浓厚的 学习兴趣。然而,本教材历史沿革部分只是按年代顺序将有 关内容,做一简单的堆砌,只见树干,不见树叶。如黄疸,整个 历史沿革从《黄帝内经》到明末清初数千年只谈一个内容,就 是黄疸的分类,对黄疸的治疗只字不提。我们的先人在数千 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黄疸的l临床经验,运用膏、 丹、丸、散、汤剂内治,并配合针、灸、泡、浴外疗,对各类黄疸均
河中,历代医家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为我们今天 学习中医内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吾辈应继承先辈的诊疗 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扬。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I临床学科的基础,是指导临床实践的 重要课程。因此,该学科是服务和指导临床实践的。凡是与临 床脱节,不能有效指导临床实践的各种理论、治法、方药都应 该予以摒弃。中医内科学中的病因病机就存在着与临床脱节、 有待提高其科学性等诸多问题。如水肿,其病因之一是风邪
治本之道,更何况理气和胃止痛只能针对胃痛的一个证型,无 普遍指导意义。胃痛主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病肉病机复杂.多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瘀血、疫毒为标,因 而其治疗原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并非只治标不治本。 1.6分证论治中辨证内容分散,难以掌握辨证论治是中医 学两大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医的精髓所在。辨证是论治的前 提和基础,是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中医师医 疗水平的标尺。本教材中分证论治之辨证分主症、兼次症、舌 象、脉象。主症与兼次症在临床上难以划分,使学生难以掌握。 如胃痛之肝胃郁热证,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兼次症:嘈 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喜怒。实际上,兼次症中之 四个症状都是判定肝胃郁热证的主要依据。而所谓兼次症就 不是必须具备的或可有可无的,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使 辨证的准确性大大下降。 1.7方药的选择缺乏实用性和先进性方药是中医治病的 主要武器,方药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病的效果,因此,选择方 药至关重要。本教材在方药的选择上缺乏严谨性和实用性, 如感冒之风寒感冒证方药选用葱豉汤,其一,方中主药葱白、 豆豉在医院药房无药,市面药店亦无药可售,这不是纸上谈兵 吗?其二,此方有多大药力,能治好风寒感冒吗?又如胁痛之 瘀血阻络证,方药选用旋复花汤,由旋复花、新绛、葱茎组成。 其中新绛、葱茎无药可用,旋复花降气,医者如果用此方治病, 能有多大疗效?这只是本教材方药选择之一斑,这怎么能体 现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中医内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内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内科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内科学论文选题参考1、归纳、类比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中的运用2、案例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3、研究生助教参与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的研究与实践4、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5、《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6、《中医内科学》教学体会7、网络环境下多向互动式《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8、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9、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和意义探讨10、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11、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13、《中医内科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14、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15、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发展特点16、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思考17、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18、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与分析19、中医内科学典型病案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研究20、中医内科学应用PBL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考二、中医内科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医内科学》临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2、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方法的应用浅析3、PBL教学法及其评价体系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4、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5、PBL教学及其评价体系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实践体会6、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的探讨7、《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析8、《中医内科学》远程网络课程的编制及意义9、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改革初探10、基于Flash动画的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教学改革11、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12、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中医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14、任务型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5、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查房中的应用16、《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考核的实践与研究17、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8、中医内科学PBL教案编写探讨19、《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0、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三、热门中医内科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2、学习《中医内科学》重要的"三个环节"3、中医内科学诊所式教学方法的构思与实践4、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5、讨论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6、与时俱进:打造中医教学新平台——评新世纪全国统编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7、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建设初探8、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9、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10、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特点11、基于SP的中医内科学PBL教学示范中心建设12、从《证治汇补》看李用粹对中医内科学贡献13、中医内科学临床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探讨14、中医内科学教学思路、方法与实践15、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教材编写思路的探索16、中医内科学课程启发式课堂教学17、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问题设置初探18、对“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脾胃肝胆系病证编写的思考19、高教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法思考20、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四、关于中医内科学毕业论文题目1、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肺系病学术会议述要2、中医内科学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3、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4、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探讨5、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6、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7、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及成效8、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9、PBL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10、中医内科学中PBL病案分析课的应用11、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探讨12、《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13、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融入名老中医经验介绍的思考和探索14、虚拟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5、如何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6、努力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17、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18、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9、论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授课效果20、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五、比较好写的中医内科学论文题目1、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2、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初探3、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4、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十一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分析5、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6、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PBL教学小议7、《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施8、强调病证的病机相关性是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9、中医内科学"讨论教学法"应用初探10、《中医内科学》教学思维模式浅谈11、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2、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效果评价13、《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部分教学方法指津14、论文研究型下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探讨15、中医内科学导师制教学与课堂式教学效果比较16、《中医内科学》实训教学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17、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探讨18、《金匮要略》与《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辨治思路的比较研究19、《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调查问卷及教学实践总结20、《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刍议。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常学辉;王振涛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08
【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我们认为,经过精品课程建设,使<中医内科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一定的进步,使学生更加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总页数】3页(P1526-1528)
【作者】常学辉;王振涛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科,郑州,45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科,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体育专业田径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刘超
2.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J], 侯志英
3.普通高校健美操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J], 杨芳
4.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奚悦;唐秀玲
5.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J], 李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高职院校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以期为相关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高职院校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医骨伤和针灸推拿等中医临床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医外、儿、妇科学等中医临床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课程。

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1]。

我校中医内科学是省级质量工程精品资源开放课程,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则是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现将团队建设与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医教协同”,开展课程改革颁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因此,以“院校合一,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

1.1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团队建设需要专家的指导与把关,我院组建了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及长期在医院一线工作的医生和医院领导组成的中医内科学课程建设指导小组。

根据中医学与其他相关专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经过充分调研,制订了符合各专业发展的中医内科学课程建设规划。

1.2加强精品资源建设,打造优质课程体系以中医内科学省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和中医内科学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项目为依托,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除制订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授课笔记与教案之外,还制作了电子课件;为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制作了习题与模拟试卷;为加强实践教学,制订了实习大纲与见习指导方案;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技能,绘制了中医内科学思维导图,制订了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总结;为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组利用两名教师为国医大师李济仁学术继承人和1名教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唐喜玉学术继承人的优势,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分别整理出了《国医大师李济仁临床病案赏析》和《全国名老中医唐喜玉临床病案赏析》,以供师生学习。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闫昕;贾永森;谷双;朱亮;田春雨;李继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6(014)019
【摘要】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在整个中医人才培养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积极探讨《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中医合格临床人才
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3-5)
【作者】闫昕;贾永森;谷双;朱亮;田春雨;李继安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国际合作处,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J], 袁丽伟;杨振龙;殷果
2.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J], 刘洋;袁丽伟;杨振龙;
于喜华
3.开放与远程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J], 张汉松;刘欣;卢贺;王志华
4.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初探 [J], 杨舒宇
5.“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困境及改革路径初探 [J], 李梦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

关于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

关于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习惯称“七版教材”)是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教科书,修订后的第2版已开始使用。

该教材在前六版教材基础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注重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指导性,强调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突出展现辨证论治体系,中医特色鲜明。

但笔者在使用该教材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授课或自学带来一定的不便,兹分述如下。

1 总论内容宜优化分解《中医内科学》总论部分占有较大篇幅,但相当多的内容是在重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课中的知识。

其中“脏腑病证辨治概要”和“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是总论中的重点,但在《中医内科学》刚开讲之时就过多讲解理论,且大部分内容又为学生曾经接触的知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

学生希望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尽快接触一些临床方面的东西,若重复内容较多,新鲜感减少,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这对教学不利。

作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总论中的内容本身是不可或缺的。

鉴于此,笔者以为是否可将总论原有内容进一步优化、分解,在各论每一章开始时参照总论相关内容设立本章“概述”,或在每一章结束时设立“本章小结”,以使学生对七大类病证主要内容有一提纲挈领的把握。

就教学实际而言,笔者倾向于设立“本章小结”,可使学生在对每一疾病掌握、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以掌握每一大类病证临床诊治的规律,这对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益。

因为从根本上说,书本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方法;如果不能通过学习,执简驭繁,把握规律,就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临床病种。

2 概念表述宜精炼规范就整体而言,该教材中对疾病概念的表述基本上突出了症状或体征特点,多数疾病也以“症状(或体征)”为主进行定义,如“喘证”概念为“喘即气喘、喘息。

《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

本文将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探讨。

中医内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中医诊断技术和中医药治疗技术的中医内科医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教学内容的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传统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主要以经典著作为基础,注重理论的讲解和病证的分析。

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病症和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涌现,传统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临床需求。

因此,教学应该注重融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对新病种和新药物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内科学的知识。

其次,教学方法的也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为主,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达给学生。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教师过多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

因此,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病案讨论、病例分析和临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学手段的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讲课和实习。

然而,传统的实习方式往往存在着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使学生难以真正接触到临床实践和患者。

因此,教学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以上所述只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一些方面,实际上,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注重实际效果和持续改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医内科学教学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内科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1 . 3 0 No. 5 2 0 1 3
J OURNAL 0F CHE NGDE ME DI CAL C OLL E GE
【 3 】 吴兆苏 , 姚崇华 , 赵冬 , 等. 我国多省市 心血管病 趋势及决
监测结果[ J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 9 9 7 , 2 5 ( 4 ) : 2 5 5 - 2 5 9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4 - - 0 1 )
( 学 生 园 地 栏 目编 辑 : 张 健 )
定因素的人群监测( 中国MO N C I A方案) I . 人群危险因素
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 中医内科学) 》 建设初探
冯 梅 , 储成志 , 王 晓戎‘ , 邓 沂‘ , 张 宏 , 熊 煜
( 1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芜湖 2 4 1 0 0 0 ; 2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医院)
十安 徽 省精 品开 放课 程( 2 O 1 2 g x k 1 1 8 )
高职称 以上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胜任教 学工作 ; ②为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教 学质量 , 继续加强教研室与附属芜湖市 中医医院临床医师 间的 “ 结对培养” 工程 , 加大双方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对 培养、 培训 的力度 , 一方面丰富 自己的教学 内容 , 为理论教 学提供活水之源 ,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教 、 研 相长 ; ③注重在 职培养和继续教育, 制定学科成员培养计划, 鼓励学科教师 到其它院校访问学习,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计划通过 “ 青蓝工程” 、 “ 结对培养” 、 “ 师资进修” 等措施 , 建立一支年 龄、 职称结构合理 、 理论与临床结合紧密的 “ 双师型” 师资梯 队, 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教材建设是精 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 教材是课程建设 的主要载体, 也是 “ 精品” 得 以实现的 重要形 ” 。 因此 , 建设与专业层次相适应、 具有较强针对性 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 , 是精 品课程建设 的核心 内容。 目前 , 我学科授课 主要针对三年制大专 中医学专业学生, 所用教 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 “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肖 振辉教授主编的2版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 学学习指导 与习题集》 。 为弥补上述教材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技能训练 缺乏可操作性 的不足 , 课程组计划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 材建设 : ①组织本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 师编写 中医内 科学实切I 指导》 、 ( ( 中医内科学实训报告》 等校本教材供学生 参考 ; ②在教学过程 中, 面对 内容 多、 任务重、 课 时少的现 状, 必 须重组课程内容。 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 岗位的需要 , 主要筛选符合农村和基层特色的内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病因 病机 的阐释和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的应用等, 使学生更有效 地掌握并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 。 ④为扩大教师 的视野和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病案资料 , 使用由本课程组 成员和先辈们协力编著的医学著作《 国医大师经验研读录 、 ( 《 名家教你读医案》 等作为扩充性资料 , ④加强C A I 课件、 多 媒体课件 、 电子教案 、 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 指导学生查 阅文献, 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 培养学生掌握学 科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中医内科学; 建设思路 【 中图分类号1 c  ̄ : , 4 2 . 0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1 1 0 0 4 - - 6 8 7 9 ( 2 0 1 3 ) D 5 _ o 4 4 l — o 2 为响应教高[ 2 o l 1 1 8 号文件的号召, 2 0 1 2 年安徽省教育 厅在全省高校中评 比出2 0 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我校 由储 成志副教授 申报的 ( ( 中医内科学》 荣获此殊荣。 自申报成功 以来 , 课程组 成员先后就 教学观 念、 师资 、 教材 、 方法 、 技术 等课程建设的几个关键要素进行 了初步探讨 , 现总结如下。 1更新教学观念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先导 多年来 中医 内科学的教学模式突 出了 “ 教师、 教材” 的 中心地位, 而忽略 了学生动手、 动脑能 力的培 养, 不能体现 中医教育 “ 临证为本 , 寓教学于实践” 的传统观念 , 从而导致 中医相关专业学生在临床上暴露 出许多弊端和不足。 因此 , 在本课程建设 的教育思想层面上 , 要从 以传授先贤知识为 主向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转 变; 在课程 内容上 , 要从 以传播中医药理论为中心向以培养 学生临床诊疗能力为中心转变 ; 在教学模式 、 方法上 , 要从 “ 满堂灌” 传授知识为主 , 向师生互动 、 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 自主性转变 , 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强调的不是教师的 “ 教” 、 而 是学生的 “ 学” 。 这就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及实 践过程 中, 把获取知识与技能并重作为本课程建设 的重要 目标来要求教师和学校 , 以适应我 国卫生改革和基 层医疗 卫生岗位的需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前提 精品课程 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系统工程 , 不是 某个教师、 某个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所能完成的 , 而是一个 团队、 一个 教研室、 一个学科 在教育教学研 究方面长期合 作、 共同打造的结果 , 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打造精品资源共 享课程并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和条件。 目前 , 我 校( ( 中医 内科 学 教学团队有专职教师8 人, 5 0岁以_ k 2 人、 4 0 - - 5 0岁2 人、 4 0 岁以] 人, 正高职称1 人、 副高职称3 人、 讲师3 人、 助教1 人; 硕士学位以上者6 人。 本课程组将积极 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条件 , 要求 同学科教师相互听课、 评 课,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 观摩教学等活动 。 此外 , 课程组还初 步拟定了师资队伍培养 方案 : ①对刚入校教师推行 “ 青蓝 工程 ” 带教计划 , 即采取一对一的导 师制, 让经验丰富的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