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法讲课内容

合集下载

人民调解法讲稿提纲(5篇)

人民调解法讲稿提纲(5篇)

人民调解法讲稿提纲(5篇)第一篇:人民调解法讲稿提纲《人民调解法》讲稿提纲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

多年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共同构成的“大调解”体系,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8月28日通过的《人民调解法》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广大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法制保障。

一、内容简介:第一章总则1、人民调解的定义:2、调解的原则:3、无偿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4、组织设置5、经费保障第二章人民调解委员会1、调委会的性质:群众性组织2、调委会的设立和组成:村、居委、企事业单位均可设立委员:3-9人,主任1人,必要时可设副主任若干。

应有妇女成员3、委员产生和任期:村民(代表)会议推选。

任期三年,连选连任4、经费保障:村委会或居委会提供第三章人民调解员1、任职条件:1、公道正派2、热心人民调解工作3、具有一定文化、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4、成年公民2、行为规范:偏袒一方、侮辱当事人、索取收受财物、泄露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行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罢免或者解聘3、保障措施:误工补贴;因公致伤致残生活困难,政府应提供必要医疗生活救助;因公牺牲,配偶子女享受抚恤和优待。

第四章调解程序1、当事人申请或调委会主动,(篁嘉桥女婿杀丈人妻子事件)主动介入疏导化解积怨消除隐患2、受理后,指定1-N名或当事人自选;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邀请其亲属、邻里参与(人性化的规定)3、调解中,坚持原则,明法晰理,主持公道及时、就地4、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5、其他事项第五章调解协议1、协议书的制作:书面和口头2、协议书载明事项3、效力:具有法律效力司法确认第六章附则二、新法解读我将这部法律总结为“876”即:八大进步、七大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培训讲稿同志们:你们好,《人民调解法》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多了,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这项法律,今天我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下该法。

我今天主要讲以下十一个问题:一、《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二、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的重要意义三、《人民调解法》与1989年《人民调解条例》明显的区别是什么?四、《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五、新法有哪些进步、特点和规定?六、司法行政部门应如何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七、如何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八、怎样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九、如何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十、怎样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其它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机制?十一、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下面我就每一个问题进行逐条讲解:一、《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人民调解植根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现代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组织82.4万个,人民调解员494万人,形成了覆盖广大城乡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

多年来,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都保持在数百万件,仅2011年就达到767.7万件。

由于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

制定人民调解法是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客观需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

早在1954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1982年,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人民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宪法;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力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不断发展。

人民调解培训课件

人民调解培训课件

对未来人民调解工作展望
01
02
03
04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
推广“互联网+人民调解”模 式,方便群众在线申请调解、
查询调解进度等。
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提 高调解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
平。
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 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关注司法实践中的新动态和新案例,了解法律适用的最新趋势,为 调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成功案例分享及经验总结
案例一
邻里纠纷成功调解。调解员通过耐心倾听、找准症结、情理交融 的方式,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
案例二
劳动争议调解。调解员运用法律法规,平衡双方利益,最终促成双 方和解。
经验总结
回应与反馈
对当事人的陈述给予回应,表达 理解、同情或关注,增强信任感。
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
缓解情绪
通过安慰、疏导等方式,帮助当事人稳定情绪, 恢复理性。
明确诉求
引导当事人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避免含糊不清 或过于笼统。
分析问题
帮助当事人分析问题实质,理清纠纷的来龙去脉。
把握时机进行劝导和说服教育
案。
借助社会力量
邀请专业人士、社区领 导等参与调解,提供专
业意见和支持。
创新调解方式
根据纠纷特点和当事人 需求,探索新的调解方
式和方法。
04 法律法规在调解中运用
民事法律法规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介
包括民法典的编纂背景、体系结构、基本原则等,为调解工作提供基本的法律依 据。
其他相关民事法律法规
货款及债务纠纷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
(原创版)
目录
1.人民调解法的定义和作用
2.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
3.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与效果
4.人民调解法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正文
人民调解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民调解法的定义和作用。

人民调解法是指由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调解方式。

人民调解法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

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人民调解的程序和原则,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和执行等。

再来看看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与效果。

自人民调解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成功调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我们来谈谈人民调解法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效率,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我们期待人民调解法能够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总的来说,人民调解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对于维
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摘要:一、人民调解法概述二、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三、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四、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和监管五、人民调解法的实际运用案例六、人民调解法对我国社会矛盾化解的作用七、人民调解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正文:一、人民调解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于2010年12月26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人民调解法是对我国长期调解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为新时代调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二、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原有的人民调解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人民调解法显得尤为重要。

人民调解法的制定有利于规范调解工作,提高调解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三、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人民调解法共九章六十四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调解原则、调解组织、调解员、调解程序、调解协议、调解与诉讼、法律责任等。

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接受调解。

调解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公信力和调解能力。

调解程序包括调解申请、调解准备、调解协商、调解达成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等环节。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当事人可以依据调解协议申请公证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四、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和监管人民调解法的实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推动和监督。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保障人民调解员的待遇,提高调解工作的吸引力。

人民调解法讲稿

人民调解法讲稿

人民调解法讲稿一、人民调解法的涵义: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讲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它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排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的解决方式。

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体会,东方一枝花。

二、人民调解的历史渊源调解制度源于我国古代民间“排难解忧”、“止讼息争”的传统,契合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道德,是民间乃至官府解决矛盾纠纷的差不多准则之一。

早在秦汉时期,县以下的乡、亭、里都设有要紧负责调解的官职(乡相当于现在的乡和镇,里相当于现在的村,亭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行政单位,大伙儿熟悉的汉高祖刘邦确实是出身于亭长),那个官职的名称叫做“啬夫”,相当于现在的调委会主任,他的具体职责是“职听讼”与“收赋税”,他的首要职责“职听讼”确实是调解民间纠纷。

此后的历代王朝直至民国时期,大都承袭了这种调解制度,用于解决民间纠纷,这种调解制度在古代有效的巩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

清代大书法家、画家郑板桥就曾经做过一次人民调解员,当时郑板桥在外地做官,与他家乡的县官是同窗好友,郑板桥的侄子因为与邻居之间为了修一堵墙发生纠纷打官司到县衙,为此,他的侄子写信给郑板桥,要求郑板桥给县官讲个情,当时郑板桥回信一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分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为何不见秦始皇。

讲你千里捎书只为一堵墙,让他几分又会如何样呢,万里长城今天还在呢,然而下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

邻居间的友情比一堵墙要深厚得多。

郑板桥充分把握了人民调解的技巧,既运用了讲理的方法又运用了举例的方法,结果他的侄子与邻居主动和解了。

三、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时代催生人民调解立法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我们归结出两点,其一是人民调解的奉献大。

近五年来,全国人民调解组织直截了当调解、协助基层人民政府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904万余件,成功2795万余件,成功率为96%;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0万余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成刑事案件25万余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0万余次,专项治理各类矛盾纠纷108万件,禁止群众性械斗18万余起,防止群体性上访16.6万余起,为爱护社会和谐稳固,促进经济社会进展作出了突出奉献。

人民调解法讲座

人民调解法讲座
讲授内容
• 人民调解法概述 • 人民调解原则 • 人民调解组织 • 人民调解方法 • 人民调解程序 • 人民调解协议
一、人民调解法概述
和解
调解
纠纷解 决方式
行政决定
暴力 诉讼
仲裁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 重调解轻诉讼,重暴力轻裁决 • 中国历史上素有由年高有威信的乡官里正调解民间纠纷的
习俗。劳动人民之间发生纠纷,常由当事人的亲友、四邻 出面调停。 • “刑始于兵”,亦即法律是在战争 与战争相关的环境中 形成的。《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 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 刑》”。 • 士”、“士师”、“大理”、“司寇”、“廷尉”等原本 都是军官,后来演变成为古代中国法官和司法机关。 • 中国古代法是与暴力联系在一起的,是镇压异族或者反抗 者的工具,具有一定血缘局限性和封闭性;中国古代法最 初是部族首领或者国王发布的军事训令,它具有较强的军 事暴力性。
• 1954年《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规定人民调解 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调解组织,任务是调解民间一般民事纠 纷与轻微刑事案件 。
•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人民调 解委员进行规范。
•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 案件的若干规定》确认了调解协议的民事合同性质和效力。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 案
弟代姊嫁
孙姑娘
婚约
病 刘璞
菇代嫂眠
孙弟
婚 约
徐雅
刘妹 婚 约
裴公子
《威尼斯商人》割肉偿债案
巴萨尼奥 私 奔
西娅
代理
无偿借 贷资助 婚事
安东尼奥
无偿借贷 割肉偿还

人民调解法讲义全

人民调解法讲义全

三、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的调 解协议进行检查,发现违背法律、法 规、规章、政策和公序良俗的,及时 指出并督促人民调解委员会告知当事 人,通过合理程序予以改正。
(2)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
《人民调解法》第14条第2款 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 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 进行业务培训。”
二、人民调解员
1、人民调解员的构成
《人民调解法》第13条: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 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2、担任人民调解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条件《人民调解法》第14条第1款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 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 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 成年公民担任。
3、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
《人民调解法》第15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 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聘任单位予以 罢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 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 涉及人身、财产权益 • 民事纠纷
2、调解工作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核心内容 (2)纠纷登记制度
• 调解纠纷的依据 • 口头申请、书面申请、主动介 入
(3)统计制度 (4)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5)回访制度 (6)纠纷排查制度。 (7)纠纷信息传递与反馈制度。
3、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工 作的指导
4、人民调解员的待遇
《人民调解法》 第4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 任何费用。 第16条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 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 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 的医疗、生活求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 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摘要:一、人民调解法简介1.人民调解法的定义2.人民调解法的作用二、人民调解法的原则1.当事人自愿原则2.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3.公平公正原则三、人民调解的程序1.调解申请2.调解受理3.调解进行4.调解协议四、人民调解法的效力1.调解协议的效力2.调解无效的情况五、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关系1.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2.人民调解与诉讼的优劣比较正文:人民调解法解读一、人民调解法简介人民调解法是一部关于调解民间纠纷的法律规定,旨在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间纠纷。

二、人民调解法的原则1.当事人自愿原则: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坚持当事人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

2.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在调解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质证权、辩论权等权利。

3.公平公正原则:人民调解应保持公正立场,维护公平正义,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三、人民调解的程序1.调解申请:当事人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2.调解受理: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应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调解进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并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调解。

4.调解协议:在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

四、人民调解法的效力1.调解协议的效力: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协议履行。

2.调解无效的情况:对于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

五、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关系1.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对于经过人民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讲课课件

人民调解讲课课件

第二部分: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 解释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如自愿、公正、公开、协商等。 ● 分析人民调解的特点,如及时性、灵活性、便捷性等。
第三部分:人民调解的主体和程序
● 介绍人民调解的主体,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和参与调解的当事人等。 ● 分析人民调解的程序,包括申请调解、受理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等。
● 总结人民调解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 分析人民调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专业化程度、资源保障、法律地位等。
第七部分:程总结与展望
● 总结人民调解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展望人民调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提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谢谢观看!
第四部分:人民调解的案例分析
● 分析人民调解的典型案例,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劳动纠纷等。 ● 探讨人民调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五部分:人民调解的推广与应用
● 探讨人民调解在社区、学校、企业等不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 分析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六部分:人民调解的发展与挑战
人民调解讲课课件
目录
● 第一部分:导论 ● 第二部分: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 第三部分:人民调解的主体和程序 ● 第四部分:人民调解的案例分析 ● 第五部分:人民调解的推广与应用 ● 第六部分:人民调解的发展与挑战 ● 第七部分:课程总结与展望
第一部分:导论
● 介绍人民调解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解释人民调解的重要性和作用。 ● 探讨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调解基础知识

人民调解基础知识

人民调解基础知识
(实用版)
目录
1.人民调解的定义和特点
2.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
3.人民调解的程序
4.人民调解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人民调解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人民调解具有群众性。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代表了群众的利益。

其次,人民调解具有自治性。

人民调解委员会独立进行调解工作,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再次,人民调解具有志愿性。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不收取任何费用。

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的程序主要包括:受理纠纷、调查取证、组织调解和达成协议。

第1页共1页。

人民调解PPT课件全

人民调解PPT课件全
加强 • (三)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进一点完善 • (四)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得到提升,社会公信力
进一点增强 • (五)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18
第三节 新时期人民调解的新发展
• 二、广东省人民调解的探索和创新 • (一)大调解格局基本完成 • (二)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
相互衔接机制 • (三)建立健全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 • (四)人民调解的专业化职业化探索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人民调解的标志及含义
• 标志由握手、橄榄 叶和汉字、拼音组 成。图案主体部分 由象征友好的握手、 象征奉献的红心和 代表和平与希望的 绿色橄榄枝构成。
3
第一章 人民调解概论
第四节 人民调解的基本原 则
• 二、合理原则
• (一)含义
• 指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规定的情况下,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依照社会公德、道德伦理、
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社会道理规范进行调解, 在不违反法律的条件下更多地运用情理规范规劝 疏导纠纷当事人,合情、合理地解决争议,促使
当事人达成利益平衡。
间纠纷都要通过诉讼来解决
• 3.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也不意味着当事 人在行使诉讼权利时,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不闻
不问。
14
第二章 人民调解的历史沿革 和发展趋势
15
第一节 古代调解的历史沿 革
• 一、民间调解的雏形 • 二、西周建立古代调解制度 • 三、秦汉时期的乡治调解制度 • 四、唐代的乡里调解组织 • 五、明清时期的基层调解组织 • 六、中华民国时期的调解制度

《人民调解法》讲义

《人民调解法》讲义

《人民调解法》讲义一、人民调解发展史采取说服疏导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方式,称人民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承担了大量的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

1954年,政务院颁布《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调解组织,任务是调解民间一般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案件,并通过调解进行政策法令的宣传教育。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人民调解委员进行规范,并同时废止《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进一步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1991年4月9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把调解工作列入“基本原则”一章。

公安、司法机关都有调解民间纠纷的职权,这种调解是公安、司法工作的补充。

2002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依法确认调解协议将于民事合同性质并依法确认其效力。

2002年9月26日司法部出台《人民调解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2010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全面确定了国家调解制度。

作为第一部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人民调解法在总结几十年来人民调解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整地规定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调解程序、调解协议等内容,全面地确立了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调解法的颁布,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颁布《人民调解法》的背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矛盾凸显叠加的今天,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新的发展和挑战,人民调解的范围,逐渐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向土地承包、拆迁安置、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扩展,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为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

以下是关于该法律的一些知识解读:
1. 人民调解的定义: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2. 调解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 管理和指导: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4. 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5. 统计与通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及时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原文件第四章“附则”部分。

《人民调解法》培训讲稿

《人民调解法》培训讲稿

深入贯彻《人民调解法》开创新时期人民调解新局面大家好,《人民调解法》已经颁布实施三年多了,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这项法律,今天我与大家来共同学习。

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人民调解法》,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就《人民调解法》的内容作一下简要的讲解:一、《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人民调解的定义: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归纳起来,《人民调解法》有七大亮点:亮点一人民调解制度华丽转身。

此次立法使人民调解制度实现了由“法规”到“法律”的重要转变。

因此,这次颁布的《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它意味着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实现了“法律”化的重要转变,从而使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亮点二当事人权利受到尊重。

法律明确规定了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法、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当事人不管是在调解前,还是调解中,甚至是调解后都可以放弃调解转而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亮点三调解员少了后顾之忧。

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亮点四当事人拥有完全话语权。

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仅有接受调解的权利,也有拒绝调解的权利,可以要求调解不公开进行,也可以要求调解公开进行,而且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接受调解、拒绝调解以及要求终止调解等四项权利。

亮点五可与其他调解形式衔接。

人民调解法讲座教案

人民调解法讲座教案

人民调解法讲座教案第一章:人民调解法的概述1.1 人民调解法的定义1.2 人民调解法的基本原则1.3 人民调解法的适用范围1.4 人民调解法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2.1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和组成2.2 人民调解员的条件和选拔2.3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力2.4 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和流程第三章:民间纠纷的调解3.1 民间纠纷的定义和类型3.2 民间纠纷调解的条件和程序3.3 调解方法和技巧3.4 调解协议的效力第四章: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关系4.1 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区别和联系4.2 人民调解协议与法院判决的关系4.3 人民调解在诉讼中的作用和地位4.4 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机制第五章:人民调解法的法律责任与保护5.1 违反人民调解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5.2 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侵权行为及处理5.3 人民调解员的权益保护5.4 人民调解法的监督与检查第六章:人民调解案件类型与调解技巧6.1 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技巧6.2 邻里纠纷的调解技巧6.3 合同纠纷的调解技巧6.4 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技巧第七章:特殊情况下的人民调解7.1 涉及群体性纠纷的调解7.2 跨区域纠纷的调解7.3 敏感性纠纷的调解7.4 网络纠纷的调解第八章:调解中的心理沟通与引导8.1 心理学在人民调解中的应用8.2 倾听与同理心的技巧8.3 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8.4 引导双方达成共识与和解第九章: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9.1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挑战9.2 科技手段在人民调解中的应用9.3 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的探索9.4 人民调解工作发展趋势第十章:人民调解法的宣传与普及10.1 人民调解法宣传的重要性10.2 宣传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10.3 人民调解法普及教育的实施10.4 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与调解文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民调解法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人民调解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于2010年12月29日国家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法律。

该法律共10章70条,旨在进一步健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加强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该法律从多个方面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首先,在调解程序方面,人民调解法规定了调解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流程。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对调解机构、调解员的权限和职责也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调解主体方面,《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申请人民调解。

这一规定扩大了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不仅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平等、公正、便捷的解决争议的渠道,也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内外部纠纷的方式。

此外,《人民调解法》还在保障和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首先,法律规定了当事人协商不成时的救济措施,例如审查、仲裁、诉讼等。

这些救济措施确保了当事人在调解失败的情况下能够继续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法律规定了调解机构和调解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机制。

这有助于确保调解机构和调解员能够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法律还对人民调解的费用和补偿等问题进行了规定,确保了调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

除了在具体条文上进行规定,该法还赋予了人民调解机构和调解员更多的责任和权力。

例如,人民调解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扩展调解范围,调解员可以采取更多适用的调解方法,并扩大调解结果的适用范围。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人民调解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推动纠纷解决工作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它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纠纷解决方式,有效调解了社会矛盾,增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培训PPT

人民调解培训PPT

04
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配备2-4名专 职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活动的内容
人民调解“四大实战平台”
01
02
03
04
基层平台
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平台;如:乡镇、 村居人民调解委员 会
行业平台
行业、企业人民调 解组织平台;
专业平台
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平 台;如:医疗、道路交 通、劳动争议、环境保 护、物业管理等
人民调解活动的内容
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纠纷排查制度、纠纷登记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业务讨论制度、纠纷移交制度、回访制度、例会制度、 统计汇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等
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四个集中”的含义
以县级为单位,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媒体平台
新媒体调解组织平台, 如:电视调解、视频 调解、网络调解等。
人民调解活动的内容
人民调解员的“五种能力”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教材中指出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五种能力”:
01
潜在矛盾纠纷的预警能力;
02
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的基本要求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 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
人民调解活动的内容
专职人民调解员的配备要求
01
县(市、区)调处中心配备5名以 上专职人民调解员
03
村(社区)调委会配备1名以上专 职人民调解员
02
乡镇(街道)调处中心配备2名以 上专职人民调解员
调解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人民调解卷宗主要内容
(1)卷宗封面 (2)卷宗目录 (3)调解申请书(书面或口头申请笔录) (4)和当事人谈话记录 (5)调查材料和证据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调解法讲》课内容
一、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共6章35条。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法》第一条规定: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2、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是什么?
《人民调解法》第14条规定:人民调解员应当有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3、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产生、主要任务及人民调解的原则。

设立产生:
《人民调解法》第8条、第九条规定:村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3到9人组成,设主任1名,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名。

村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

主要任务:
(1)调节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3)向村民委员会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

主要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4、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的受理
(1)受理范围: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的,
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2)不予受理范围:
一是法律、法规规定只能有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3)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调解,但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第17条)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4)民间纠纷,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

(5)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该及时调解,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请有关机关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5、民间纠纷的调解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1)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2)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3)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4)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1)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2)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3)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和理由,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调解前的准备
(1)选定调节主持人;
(2)调查核实情况;
(3)拟定调解方案:
主要包括:确定调解所要达到的目的;准备好消除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可行性方案;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解决具体纠风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款;具体的调解方法和工作重点。

调解步骤:
(1)告知权利义务;
(2)双方当事人陈述;
(3)进行调解;
(4)达成协议。

调解期限: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在1月内调结。

6、人民调解协议及其履行
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3)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4)协议履行的方式、地点、期限;
(5)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协议达成后又反悔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应当做好当事人的工作,督促其履行;
(2)当事人提出协议内容不当,
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现协议内容不当
的,应当征得双方同意后,经再次调解变更协议内容。

(3)对经督促仍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