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期末复习综合(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B 与2∠是一对( )A .同位角B .内错角C .同旁内角D .对顶角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A .荡秋千运动B .月亮绕地球运动C .操场上红旗的飘动D .教室可移动黑板的左右移动3.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 )A .()5,4B .()3,4-C .()2,3-D .()4,5-- 4.给出下列 4 个命题:①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②三角形最大内角不小于 6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小于内角和;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5.如图,点E 在CA 延长线上,DE 、AB 交于F ,且BDE AEF ∠=∠,B C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P 为线段DC 上一动点,Q 为PC 上一点,且满足FQP QFP ∠=∠,FM 为EFP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FQ 平分AFP ∠;③140B E ∠+∠=︒;④QFM ∠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立方根是0B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C .-1000的立方根是10D .49的算术平方根是237.如图,//a b ,160∠=︒,则2∠的大小是( )A .60︒B .80︒C .100︒D .12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从原点O 出发,按A →A 1→A 2→A 3→A 4→A 5…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则A 2021的坐标为( )A .(673,﹣1)B .(673,1)C .(674,﹣1)D .(674,1)九、填空题9.已知1x -=8,则x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十、填空题10.点P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十一、填空题11.如图,已知△ABC 是锐角三角形,BE 、CF 分别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BE 、CF 相交于点O ,若∠A=50°,则∠BOC=_______.十二、填空题12.如图,//AB CD ,点F 在CD 上,点A 在EF 上,则132∠+∠-∠的度数等于______.十三、填空题13.将长方形纸带沿EF 折叠(如图1)交BF 于点G ,再将四边形EDCF 沿BF 折叠,得到四边形GFC D '',EF 与GD '交于点O (如图2),最后将四边形GFC D ''沿直线AE 折叠(如图3),使得A 、E 、Q 、H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D ''恰好落在BF 上若在折叠的过程中,//''EG QD ,且226∠=︒,则1∠=________.十四、填空题14.如图,按照程序图计算,当输入正整数x 时,输出的结果是161,则输入的x 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十五、填空题1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则该坐标系内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十六、填空题16.如图所示,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箭头所示方向呈台阶状移动,第一次从原点运动到点(0,1),第二次接着运动到点(1,1),第三次接着运动到点(1,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202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十七、解答题17.(1)计算:34|22|89-+-; (2)解方程组:1312223x y x y ⎧-=-⎪⎨⎪+=⎩. 十八、解答题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值:(1)(x ﹣1)2=4;(2)(2x +1)3+64=0;(3)x 3﹣3=38. 十九、解答题19.已知,如图所示,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求证:AD //BE证明:∵AB //CD (已知)∴∠4=∠ ( )∵∠3=∠4(已知)∴∠3=∠ ( )∵∠1=∠2(已知)∴∠1+∠CAF =∠2+∠CAF ( )即:∠ =∠ .∴∠3=∠ .∴AD //BE ( )二十、解答题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3,2A -,()0,4B ,()0,2C .(1)求出ABC 的面积;(2)平移ABC ,若点A 的对应点2A 的坐标为()0,2-,画出平移后对应的222A B C △,写出2B 坐标.二十一、解答题21.如图①,将由5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沿虚线剪开,将剪开后的图形拼成如图②所示的大正方形,设图②所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1)求a 的值;(2)若a 的整数部分为m ,小数部分为n ,试求式子2m a an -+的值.二十二、解答题22.工人师傅准备从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工料上裁剪出一块18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工件.(1)求正方形工料的边长;(2)若要求裁下来的长方形的长宽的比为3:2,问这块正方形工料是否合格?(参考数据:2=1.414,3=1.732,5=2.236)二十三、解答题23.如图1,已知直线m ∥n ,AB 是一个平面镜,光线从直线m 上的点O 射出,在平面镜AB 上经点P 反射后,到达直线n 上的点Q .我们称OP 为入射光线,PQ 为反射光线,镜面反射有如下性质: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即∠OPA=∠QPB .(1)如图1,若∠OPQ =82°,求∠OPA 的度数;(2)如图2,若∠AOP =43°,∠BQP =49°,求∠OPA 的度数;(3)如图3,再放置3块平面镜,其中两块平面镜在直线m 和n 上,另一块在两直线之间,四块平面镜构成四边形ABCD ,光线从点O 以适当的角度射出后,其传播路径为 O→P→Q→R→O→P→…试判断∠OPQ 和∠OR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二十四、解答题24.已知//a b ,直角ABC 的边与直线a 分别相交于O 、G 两点,与直线b 分别交于E ,F 点,且90ACB ∠=︒.(1)将直角ABC 如图1位置摆放,如果56AOG ∠=︒,则CEF ∠=________; (2)将直角ABC 如图2位置摆放,N 为AC 上一点,180NEF CEF ∠+∠=︒,请写出NEF ∠与AOG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直角ABC 如图3位置摆放,若135GOC ∠=︒,延长AC 交直线b 于点Q ,点P 是射线GF 上一动点,探究,POQ OPQ ∠∠与PQF ∠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二十五、解答题25.在△ABC 中,射线AG 平分∠BAC 交BC 于点G ,点D 在BC 边上运动(不与点G 重合),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1)如图1,点D在线段CG上运动时,DF平分∠EDB①若∠BAC=100°,∠C=30°,则∠AFD=;若∠B=40°,则∠AFD=;②试探究∠AFD与∠B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点D在线段BG上运动时,∠BDE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射线AG交于点F试探究∠AFD与∠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B与∠2是直线DE和直线BC被直线AB所截得到的内错角,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2.D【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依次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荡秋千运动是旋转,故本选项错误;B、月亮绕地球运动是旋转,故本选项错误;C、操场上红旗的飘动不是平移,故本选项错误;D、教室解析:D【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依次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荡秋千运动是旋转,故本选项错误;B 、月亮绕地球运动是旋转,故本选项错误;C 、操场上红旗的飘动不是平移,故本选项错误;D 、教室可移动黑板的左右移动是平移,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移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C【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判断即可.【详解】由图可知,小手盖住的点在第四象限,∴点的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2,-3)符合.其余都不符合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熟记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B【分析】①举反例说明即可,②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即可,③举反例说明即可,④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详解】解:①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错误,; ②若三角形最大内角小于60°,则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所以三角形最大内角不小于60°,正确;③如:三角形的外角和大于内角和,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小于内角和,错误; 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熟练掌握真假命题的定义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结论也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命题的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要指出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够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命题的结论就可以了,这样的例子叫做反例. 5.D【分析】①由BDE AEF ∠=∠可得AE ∥BD ,进而得到B EAF ∠=∠,结合B C ∠=∠即可得到结论;②由//AB CD 得出AFQ FQP ∠=∠,结合FQP QFP ∠=∠即可得解;③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内角和定理判断即可;④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BDE AEF ∠=∠,∴AE ∥BD ,∴B EAF ∠=∠,∵B C ∠=∠,∴EAF C ∠=∠,∴//AB CD ,结论①正确;∵//AB CD ,∴AFQ FQP ∠=∠,∵FQP QFP ∠=∠,∴AFQ QFP ∠=∠,∴FQ 平分AFP ∠,结论②正确;∵//AB CD ,∴EFA FDC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40EFA ∠=︒,∵B EAF ∠=∠,180EFA E EAF ∠+∠+∠=︒,∴180140B E EFA ∠+∠=︒-∠=︒,结论③正确;∵FM 为EFP ∠的平分线, ∴111222MFP EFP EFA AFP ∠=∠=∠+∠, ∵AFQ QFP ∠=∠, ∴12QFP AFP ∠=∠, ∴1202QFM MFP QFP EFA ∠=∠-∠=∠=︒,结论④正确; 故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6.A【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概念逐一进行凑数即可得.【详解】A .0的立方根是0,正确,符合题意;B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故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1000的立方根是-10,故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 .49的算术平方根是23,故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熟练掌握相关概念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a b,∠1=60°,因为//所以∠3=∠1=60°.因为∠2+∠3=180°,所以∠2=180°-60°=12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6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A2021的坐标.【详解】解:A1(0,1),A2(1,1),A3(1,0),A4(1,﹣1),A5(2,﹣1),A6(2,0),A7解析:C【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6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A2021的坐标.【详解】解:A1(0,1),A2(1,1),A3(1,0),A4(1,﹣1),A5(2,﹣1),A6(2,0),A7(2,1),…,点A坐标运动规律可以看作每移动6次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2个单位,则2021÷6=336…5,所以,前336次循环运动点A共向右运动336×2=672个单位,且在x轴上,再运动5次即向右移动2个单位,向下移动一个单位,则A2021的坐标是(674,﹣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九、填空题9.65【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确定x-1的值,解方程即可.【详解】∵=8∴x-1=64x=65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关键解析:65【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确定x-1的值,解方程即可.【详解】∵8∴x-1=64x=65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关键.十、填空题10.(﹣2,﹣3)【分析】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详解】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对称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解析:(﹣2,﹣3)【分析】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详解】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对称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可记住要点或画图得到.十一、填空题11.115°【详解】因为∠A=50°,∴∠ABC+∠ACB=180°−∠A=180°−50°=130°,∵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OBC=∠ABC,∠OCB=∠ACB解析:115°【详解】因为∠A=50°,∴∠ABC+∠ACB=180°−∠A=180°−50°=130°,∵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OBC=12∠ABC,∠OCB=12∠ACB,∴∠OBC+∠OCB=12(∠ABC+∠ACB)= 12×130°=65°,在△OBC中,∠BOC=180°−(∠OBC+∠OCB)=180°−65°=115°十二、填空题12.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FD,从而得到∠EFC=180°-∠EFD,∠ECF=180°-∠3,再根据∠2+∠ECF+∠EFC=18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解析: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FD,从而得到∠EFC=180°-∠EFD,∠ECF=180°-∠3,再根据∠2+∠ECF+∠EFC=18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CD,∴∠1=∠AFD,∵∠EFC=180°-∠EFD,∠ECF=180°-∠3,∠2+∠ECF+∠EFC=180°,∴∠2+360°-∠1-∠3=180°,∴∠1+∠3-∠2=180°,故答案为:1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补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十三、填空题13.32°【分析】连接EQ ,根据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得到,,根据得到,从而求得,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解析:32°【分析】连接EQ ,根据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得到EQ GD ''∥,=QEG EGB ∠∠,根据EG QD ''∥得到=QD G EGB ''∠∠,从而求得=QEG QD G ''∠∠,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 、E 、Q 、H 在同一直线上∴EQ ∥GD ''∴=QEG EGB ∠∠∵EG ∥QD ''=QD G EGB ''∠∠∴=QEG QD G ''∠∠∵226∠=︒,QD C ''''∠=90°∴=QEG QD G ''∠∠=180°-90°-26°=64°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QEO ∠∠ ∴1=2QEG ∠1∠=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十四、填空题14.、、、.【详解】解:∵y=3x+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2=161,解得:x=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17-2)÷3=5;解析:53、17、5、1.【详解】解:∵y =3x +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 +2=161,解得:x =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 =(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 =(17-2)÷3=5;如果四次才输出结果:则x =(5-2)÷3=1;则满足条件的整数值是:53、17、5、1.故答案为53、17、5、1.点睛:此题的关键是要逆向思维.它和一般的程序题正好是相反的.十五、填空题15.【分析】首先根据A 、B 点坐标确定原点位置,然后再建立坐标系,再确定C 点坐标即可.【详解】解:点C 的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关键是正解析:()1,3-【分析】首先根据A 、B 点坐标确定原点位置,然后再建立坐标系,再确定C 点坐标即可.【详解】解:点C 的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关键是正确建立坐标系.十六、填空题16.(1010,1011)【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图形变化的规律,利用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观察发现:第一次运动到点(0,1),第二次运动到点(1,1);第三次运动到点(1,2),第四解析:(1010,1011)【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图形变化的规律,利用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观察发现:第一次运动到点(0,1),第二次运动到点(1,1);第三次运动到点(1,2),第四次运动到点(2,2);第五次运动到点(2,3),第六次运动到点(3,3),…,当n 为奇数时,第n 次运动到点(12n -,12n +), 当n 为偶数时,第n 次运动到点(2n ,2n ), 所以经过202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1010,1011),故答案为:(1010,10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坐标的变化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顺序,确定运动的距离,从而可以得到每个对应点的坐标.十七、解答题17.(1);(2).【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先把方程组中的分式方程化为不含分母的方程,再用加减消元法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解析:(1)232)11x y =⎧⎨=⎩. 【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先把方程组中的分式方程化为不含分母的方程,再用加减消元法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详解】(1)解:原式=222233-= (2)原方程组可化为:32(1)23(2)x y x y -=-⎧⎨+=⎩ , (1)×2−(2)得:−7y =−7,解得:y =1;把y =1代入(1)得:x−3×1=−2,解得:x =1,故方程组的解为:11x y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知掌握实数运算法则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十八、解答题18.(1)x =3或x =﹣1;(2)x =﹣2.5;(3)x =1.5.【分析】(1)直接开平方进行解答;(2)先移项,再开立方进行解答.(3)先移项,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法进行解答【详解】解:(解析:(1)x=3或x=﹣1;(2)x=﹣2.5;(3)x=1.5.【分析】(1)直接开平方进行解答;(2)先移项,再开立方进行解答.(3)先移项,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法进行解答【详解】解:(1)开方得:x﹣1=2或x﹣1=﹣2,解得:x=3或x=﹣1;(2)方程整理得:(2x+1)3=﹣64,开立方得:2x+1=﹣4,解得:x=﹣2.5;(3)方程整理得:x3=278,开立方得:x=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立方根式正数,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式0.十九、解答题19.FA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FAB;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FAB;CAD; CA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BAF=∠3,求出∠DAC=∠BAF,推出∠3=解析:FA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FAB;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FAB;CAD; CA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BAF=∠3,求出∠DAC=∠BAF,推出∠3=∠BAF,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详解】证明:∵AB//CD(已知)∴∠4=∠FA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4(已知)∴∠3=∠FAB(等量代换)∵∠1=∠2(已知)∴∠1+∠CAF=∠2+∠CAF(等式的性质)即:∠FAB=∠CAD∴∠3=∠CAD∴AD //B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填:BA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F ,等量代换,DAC ,D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是: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然. 二十、解答题20.(1)3;(2)B2(3,0),画图见解析【分析】(1)先求出AC ,BC 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先根据A 和A2的坐标,确定平移方式,然后求出B2,C2的坐标,然后描点,顺次解析:(1)3;(2)B 2(3,0),画图见解析【分析】(1)先求出AC ,BC 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先根据A 和A 2的坐标,确定平移方式,然后求出B 2,C 2的坐标,然后描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3,2A -,()0,4B ,()0,2C ,∴AC =3,BC =2, ∴1=32ABC S AC BC =△; (2)∵A (-3,2),A 2(0,-2),∴A 2是由A 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 2,C 2的坐标分别为(3,0),(3,-2),如图所示,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三角形面积,根据点的坐标确定平移方式,根据平移方式确定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二十一、解答题21.(1);(2)1【分析】(1)分析图形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边长a;(2)估算出a的范围,得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a>0,∴;解析:(152)1【分析】(1)分析图形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边长a;(2)估算出a的范围,得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25a=,∵a>0,∴5a=(2)∵459,∴253<<,∴m=2,n2,∴2m a an-+=)222=))222=+-45=1【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应用,无理数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能估算出的范围.二十二、解答题22.(1)正方形工料的边长是 5 分米;(2)这块正方形工料不合格,理由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值即可;(2)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3x分米、2x分米,得出方程3解析:(1)正方形工料的边长是 5 分米;(2)这块正方形工料不合格,理由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的值即可;(2)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3x分米、2x分米,得出方程3x•2x=18,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和5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正方形的面积是 25 平方分米,∴正方形工料的边长是 5 分米;(2)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 3x 分米、2x 分米,则3x•2x=18,x2=3,x1,x2=5,,即这块正方形工料不合格.二十三、解答题23.(1)49°,(2)44°,(3)∠OPQ=∠ORQ【分析】(1)根据∠OPA=∠QPB.可求出∠OPA的度数;(2)由∠AOP=43°,∠BQP=49°可求出∠OPQ的度数,转化为(1)来解解析:(1)49°,(2)44°,(3)∠OPQ=∠ORQ【分析】(1)根据∠OPA=∠QP B.可求出∠OPA的度数;(2)由∠AOP=43°,∠BQP=49°可求出∠OPQ的度数,转化为(1)来解决问题;(3)由(2)推理可知:∠OPQ=∠AOP+∠BQP,∠ORQ=∠DOR+∠RQC,从而∠OPQ=∠ORQ.【详解】解:(1)∵∠OPA=∠QPB,∠OPQ=82°,∴∠OPA=(180°-∠OPQ)×12=(180°-82°)×12=49°,(2)作PC∥m,∵m∥n,∴m∥PC∥n,∴∠AOP=∠OPC=43°,∠BQP=∠QPC=49°,∴∠OPQ=∠OPC+∠QPC=43°+49°=92°,∴∠OPA=(180°-∠OPQ)×12=(180°-92°)×1244°,(3)∠OPQ=∠ORQ.理由如下:由(2)可知:∠OPQ=∠AOP+∠BQP,∠ORQ=∠DOR+∠RQC,∵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AOP=∠DOR,∠BQP=∠RQC,∴∠OPQ=∠ORQ.【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前为后用的设置目的.二十四、解答题24.(1)146°;(2)∠AOG+∠NEF=90°;(3)见解析【分析】(1)作CP//a,则CP//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2)作CP//a,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AOG+∠N解析:(1)146°;(2)∠AOG+∠NEF=90°;(3)见解析【分析】(1)作CP//a,则CP//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2)作CP//a,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AOG+∠NEF=∠ACP+∠PCB=90°.(3)分类讨论点P在线段GF上或线段GF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过点P作a,b的平行线求解.【详解】解:(1)如图,作CP//a,∵a//b,CP//a,∴CP//a//b,∴∠AOG=∠ACP=56°,∠BCP+∠CEF=180°,∴∠BCP=180°-∠CEF,∵∠ACP+∠BCP=90°,∴∠AOG+180°-∠CEF=90°,∴∠CEF=180°-90°+∠AOG=146°.(2)∠AOG+∠NEF=90°.理由如下:如图,作CP//a,则CP//a//b,∴∠AOG=∠ACP,∠BCP+∠CEF=180°,∵∠NEF+∠CEF=180°,∴∠BCP=∠NEF,∵∠ACP+∠BCP=90°,∴∠AOG+∠NEF=90°.(3)如图,当点P在GF上时,作PN//a,连接PQ,OP,则PN//a//b,∴∠GOP=∠OPN,∠PQF=∠NPQ,∴∠OPQ =∠OPN +∠NPQ =∠GOP +∠PQF ,∵∠GOC =∠GOP +∠POQ =135°,∴∠GOP =135°-∠POQ ,∴∠OPQ =135°-∠POQ +∠PQF .如图,当点P 在GF 延长线上时,作PN //a ,连接PQ ,OP ,则PN //a //b ,∴∠GOP =∠OPN ,∠PQF =∠NPQ ,∵∠OPN =∠OPQ +∠QPN ,∴∠GOP =∠OPQ +∠PQF ,∴135°-∠POQ =∠OPQ +∠PQF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通过添加辅助线及分类讨论的方法求解.二十五、解答题25.(1)①115°;110°;②;理由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若∠BAC=100°,∠C=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5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DB=∠C=30°,由解析:(1)①115°;110°;②1902AFD B ∠=︒+∠;理由见解析;(2)1902AFD B ∠=︒-∠;理由见解析 【分析】(1)①若∠BAC=100°,∠C=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5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DB=∠C=30°,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502BAG BAC ∠=∠=︒,1152FDG ED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DGF=10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若∠B=40°,则∠BAC+∠C=180°-40°=140°,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2BAG BAC ∠=∠,12FDG ED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果;②由①得:∠EDB=∠C ,1502BAG BAC ∠=∠=︒,1152FDG ED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DGF=∠B+∠BAG ,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由(1)得:∠EDB=∠C ,12BAG BAC ∠=∠,1122BDH EDB 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①若∠BAC=100°,∠C=30°,则∠B=180°-100°-30°=50°,∵DE ∥AC ,∴∠EDB=∠C=30°,∵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 ∴1502BAG BAC ∠=∠=︒,1152FDG EDB ∠=∠=︒,∴∠DGF=∠B+∠BAG=50°+50°=100°,∴∠AFD=∠DGF+∠FDG=100°+15°=115°;若∠B=40°,则∠BAC+∠C=180°-40°=140°,∵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 ∴12BAG BAC ∠=∠,12FDG EDB ∠=∠, ∵∠DGF=∠B+∠BAG ,∴∠AFD=∠DGF+∠FDG=∠B+∠BAG+∠FDG =()12B BAC C ∠+∠+∠ 1401402=︒+⨯︒ 4070110=︒+︒=︒故答案为:115°;110°; ②1902AFD B ∠=︒+∠; 理由如下:由①得:∠EDB=∠C ,12BAG BAC ∠=∠,12FDG EDB ∠=∠, ∵∠DGF=∠B+∠BAG ,∴∠AFD=∠DGF+∠FDG=∠B+∠BAG+∠FDG =()12B BAC C ∠+∠+∠ ()11802B B =∠+︒-∠ 1902B =︒+∠; (2)如图2所示:1902AFD B ∠=︒-∠;理由如下: 由(1)得:∠EDB=∠C ,12BAG BAC ∠=∠,1122BDH EDB C ∠=∠=∠, ∵∠AHF=∠B+∠BDH ,∴∠AFD=180°-∠BAG-∠AHF11802BAC B BDH =︒-∠-∠-∠1118022BAC B C =︒-∠-∠-∠ ()11802B BAC C =︒-∠-∠+∠ ()11801802B B =︒-∠-︒-∠ 1180902B B =︒-∠-︒+∠ 1902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训练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训练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式子中,属于同类项的是()A.ab与a B.ab与ac C.xy与﹣2yx D.a与b2.已知关于x的方程2x+a﹣9=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A.2B.3C.4D.53.已知∠A与∠B互余,∠B与∠C互补,若∠A=60°,则∠C的度数是()A.30°B.60°C.120°D.150°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B.延长线段AB和延长线段BA的含义是相同的C.延长直线ABD.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5.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它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筑”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A.抗B.疫C.长D.城6.如图,小林利用圆规在线段CE上截取线段CD,使CD=AB.若点D恰好为CE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D=DE B.AB=DE C.CE=CD D.CE=2AB7.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46°,OD是∠COB的角平分线,则∠DOB等于()A.46°B.60°C.67°D.76°8.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OD在直线AB的同侧,∠AOD=40°,∠BOC=50°,OM、ON分别平分∠BOC和∠AOD,则∠MON的度数为()A.135°B.140°C.152°D.45°9.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若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则依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3x﹣20=4x﹣25B.3x+20=4x+25C.3x﹣20=4x+25D.3x+20=4x﹣2510.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若EF=m,CD =n,则AB=()A.m﹣n B.m+n C.2m﹣n D.2m+n二.填空题11.已知|a+2|=0,则a=.1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13.已知﹣5x m y3与4x3y n能合并,则m n=.14.若方程(m﹣1)x|m|+1+2m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15.已知∠A=100°,则∠A的补角等于°.16.已知∠A=30°45',∠B=30.45°,则∠A∠B.(填“>”、“<”或“=”)17.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27°35',那么∠α=.三.解答题18.计算:(1)6×(1﹣)﹣32÷(﹣9).(2)﹣22+|5﹣8|+24÷(﹣3)×.19.先化简再求值:2(3x2y﹣xy2)﹣3(x2y﹣2xy2),其中x=﹣1,y=﹣2.20.补全解题过程:如图,已知线段AB=6,延长AB至C,使BC=2AB,点P、Q分别是线段AC和AB的中点,求PQ的长.解:∵BC=2AB,AB=6∴BC=2×6=12∴AC=+=6+12=18∵点P、Q分别是线段AC和AB的中点∴AP==×18=9AQ==×6=3∴PQ=﹣=9﹣3=621.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为2.(1)直接写出:a+b=,cd=,m=;(2)求的值.22.某车间有62个工人,生产甲、乙两种零件,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甲种零件12个或乙种零件23个.已知每3个甲种零件和2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问应分配多少人生产甲种零件,多少人生产乙种零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这两种零件刚好配套?23.如图,已知线段a和线段AB,(1)延长线段AB到C,使BC=a(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AB=5,BC=3,点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24.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并且a是多项式﹣2x2﹣4x+1的一次项系数,b是数轴上最小的正整数,单项式的次数为c.(1)a=,b=,c=.(2)请你画出数轴,并把点A,B,C表示在数轴上;(3)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线段AB与AC之间的数量关系.25.如图,已知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OE平分∠BOC,∠DOE=90°.(1)填空:与∠COD互余的角有;(2)若∠COE=30°,求∠AOE的度数;(3)求证:OD是∠AOC的平分线.26.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小时,顺风飞行需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1)求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2)求两城之间的距离.27.已知m,x,y满足:(1)(x﹣5)2+|m|=0;(2)﹣2ab y+1与4ab3是同类项.求代数式(2x2﹣3xy+6y2)﹣m(3x2﹣xy+9y2)的值.28.某超市为了回馈广大新老客户,元旦期间决定实行优惠活动.优惠一:非会员购物所有商品价格可获九折优惠;优惠二:交纳200元会费成为该超市的一员,所有商品价格可优惠八折优惠.(1)若用x(元)表示商品价格,请你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两种购物优惠后所花的钱数;(2)当商品价格是多少元时,两种优惠后所花钱数相同;(3)若某人计划在该超市购买价格为2700元的一台电脑,请分析选择哪种优惠更省钱?29.(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30.如图,A、B、C是数轴上的三点,O是原点,BO=3,AB=2BO,5AO=3CO.(1)写出数轴上点A、C表示的数;(2)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上,且CN=CQ.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①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t为何值时,M、N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xy与﹣2yx属于同类项,故选:C.2.解;∵方程2x+a﹣9=0的解是x=2,∴2×2+a﹣9=0,解得a=5.故选:D.3.解:∵∠A=60°,∠A与∠B互余,∴∠B=90°﹣∠A=90°﹣60°=30°,∵∠B与∠C互补,∴∠C=180°﹣∠B=180°﹣30°=150°.故选:D.4.解:A、射线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端点字母写在第一个位置,所以射线AB和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此选项错误;B、延长线段AB是按照从A到B的方向延长的,而延长线段BA是按照从B到A的方向延长的,意义不相同,故此选项错误;C、直线本身就是无限长的,不需要延长,故此选项错误;D、根据直线的公理可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5.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与“筑”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疫.故选:B.6.解:∵点D恰好为CE的中点,∴CD=DE,∵CD=AB,∴AB=DE=CE,即CE=2AB=2CD,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C.7.解:∵∠AOC=46°,∴∠BOC=180°﹣46°=134°,∵OD是∠COB的角平分线,∴∠DOB=∠COB=×134°=67°,故选:C.8.解:易知:∠COD=180°﹣∠AOD﹣∠BOC=90°,∵OM、ON分别平分∠BOC和∠AOD,∴∠NOD=∠AOD=20°,∠COM=∠BOC=25°,∴∠MON=20°+25°+90°=135°故选:A.9.解:设这个班有学生x人,由题意得,3x+20=4x﹣25.故选:D.10.解:由题意得,EC+FD=m﹣n∵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AE+FB=EC+FD=EF﹣CD=m﹣n又∵AB=AE+FB+EF∴AB=m﹣n+m=2m﹣n故选:C.二.填空题11.解:由绝对值的意义得:a+2=0,解得:a=﹣2;故答案为:﹣2.12.解: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2的点所表示的数是x,则|x|=2,解得x=±2.故答案为:±2.13.解:∵﹣5x m y3与4x3y n能合并,∴﹣5x m y3与4x3y n是同类项,∴m=3,n=3,∴m n=27.故答案为:27.14.解:由题意得:,解得:m=﹣1.15.解:∵∠A=100°,∴∠A的补角=180°﹣100°=80°.故答案为:80.16.解:∵∠A=30°45'=30.75°,∠B=30.45°,30.75°>30.45°,∴∠A>∠B.故答案为:>.17.解:∵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27°35',∴∠α=90°﹣27°35′=62°25′,故答案为:62°25°.三.解答题18.解:(1)6×(1﹣)﹣32÷(﹣9)=6×﹣9÷(﹣9)=4+1=5;(2)﹣22+|5﹣8|+24÷(﹣3)×=﹣4+3+(﹣8)×=﹣1﹣=﹣.19.解:原式=6x2y﹣2xy2﹣3x2y+6xy2=3x2y+4xy2,把x=﹣1,y=﹣2代入,原式=3×(﹣1)2×(﹣2)+4×(﹣1)×(﹣2)2=﹣6﹣16=﹣22.20.解:∵BC=2AB,AB=6∴BC=2×6=12∴AC=AB+BC=6+12=18∵点P、Q分别是线段AC和AB的中点∴AP=AC=×18=9AQ=AB=×6=3∴PQ=AP﹣AQ=9﹣3=6,故答案为:AB;BC;AC;AB;AP;AQ.21.解:(1)∵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为2,∴a+b=0,cd=1,m=±2;故答案为:0,1,±2;(2)当m=2时,原式=2+1=3;当m=﹣2时,原式=﹣2+1+0=﹣1,则原式=3或﹣1.22.解:设应分配x人生产甲种零件,12x×2=23(62﹣x)×3,解得x=46,62﹣46=16(人).故应分配46人生产甲种零件,16人生产乙种零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甲种零件和乙种零件刚好配套.23.解:(1)如图:(2)∵AB=5,BC=3,∴AC=8,∵点O是线段AC的中点,∴AO=CO=4,∴BO=AB﹣AO=5﹣4=1,∴OB长为1.24.解:(1)多项式﹣2x2﹣4x+1的一次项系数是﹣4,则a=﹣4,数轴上最小的正整数是1,则b=1,单项式的次数为6,则c=6,故答案为:﹣4,1,6;(2)如图所示,,点A,B,C即为所求.;(3)AB=b﹣a=1﹣(﹣4)=5,AC=c﹣a=6﹣(﹣4)=10.∵10÷5=2,∴AC=2AB.25.解:(1)∵OE平分∠BOC,∴∠COE=∠BOE,∵∠COD+∠COE=∠DOE=90°,∴∠COD+∠BOE=90°,与∠COD互余的角有∠BOE、∠COE;故答案为:∠BOE、∠COE;(2)∵OE平分∠BOC,∴∠COE=∠BOE=30°,∴∠AOE=180°﹣30°=150°;(3)证明:∵OE是∠BOC的平分线,∴∠COE=∠BOE,∵∠DOE=90°,∴∠COD+∠COE=90°,且∠DOA+∠BOE=180°﹣∠DOE=90°,∴∠DOC+∠COE=∠DOA+∠BOE,所以∠DOC=∠DOA,所以OD是∠AOC的平分线.26.解:(1)设无风时飞机的速度为x千米每小时,两城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则顺风飞行时的速度v1=x+24,逆风飞行的速度v2=x﹣24顺风飞行时:S=v1t1逆风飞行时:S=v2t2即S=(x+24)×=(x﹣24)×3解得x=840,答: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840千米每小时.(2)两城之间的距离S=(x﹣24)×3=2448千米答:两城之间的距离为2448千米.27.解:∵(x﹣5)2+|m|=0,∴(x﹣5)2≥0|m|≥0,∴x=5,m=0,∵﹣2ab y+1与4ab3是同类项,∴y+1=3,∴y=2,∴(2x2﹣3xy+6y2)﹣m(3x2﹣xy+9y2)=2x2﹣3xy+6y2=2×52﹣3×5×2+6×22=50﹣30+24=44.28.解:(1)由题意可得:优惠一:付费为:0.9x,优惠二:付费为:200+0.8x;(2)当两种优惠后所花钱数相同,则0.9x=200+0.8x,解得:x=2000,答:当商品价格是2000元时,两种优惠后所花钱数相同;(3)∵某人计划在该超市购买价格为2700元的一台电脑,∴优惠一:付费为:0.9x=2430,优惠二:付费为:200+0.8x=2360,答:优惠二更省钱.29.解:(1)∵AC=8cm,点M是AC的中点,∴CM=0.5AC=4cm,∵BC=6cm,点N是BC的中点,∴CN=0.5BC=3cm,∴MN=CM+CN=7cm,∴线段MN的长度为7cm,(2)MN=a,由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MC=AC,NC=BC.MN=MC+NC=AC+BC=(AC+BC)=a,∴当C为线段AB上一点,且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存在MN=a,(3)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如图:,则AC>BC,∵M是AC的中点,∴CM=AC,∵点N是BC的中点,∴CN=BC,∴MN=CM﹣CN=(AC﹣BC)=b.30.解析(1)点A、C表示的数分别是﹣9、15.(2)①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t﹣9、15﹣4t,故答案为:t﹣9、15﹣4t.②当点M,点N分别在原点两侧时,由题意可知9﹣t=15﹣4t.解这个方程,得t=2.此时点M在原点左侧,点N在原点右侧.当点M、N在原点同侧时,由题意可知t﹣9=15﹣4t.解这个方程,得t=.此时点M、N同时在原点左侧.所以当t=2或 时,M、N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阶段复习综合训练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阶段复习综合训练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1.﹣2的相反数是()A.2B.﹣2C.D.2.下面不是同类项的是()A.﹣3与B.﹣2a2b与a2b C.2m与2n D.﹣x2y2与3.已知|a|=5,b2=16且ab>0,则a﹣b的值为()A.1B.1或9C.﹣1或﹣9D.1或﹣14.用一副三角尺不能画出来的角的度数是()A.75°B.95°C.105°D.150°5.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2AB,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AD=2BC,若BD=6,则AC为()A.2B.4C.6D.86.已知当x=1时,2ax2+bx的值为3,则当x=﹣2时,ax2﹣bx的值为()A.﹣6B.6C.﹣3D.37.方程中﹣=1有一个数字被墨水盖住了,查后面的答案,知道这个方程的解是x=﹣1,那么墨水盖住的数字是()A.B.1C.﹣D.08.某服装进货价80元/件,标价为200元/件,商店将此服装打x折销售后仍获利50%,则x为()A.5B.6C.7D.89.已知∠AOB=20°,∠AOC=4∠AOB,OD平分∠AOB,OM平分∠AOC,则∠MOD的度数是()A.20°或50°B.20°或60°C.30°或50°D.30°或60°10.有不足30个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个小朋友分3个,则剩2个苹果;若每个小朋友分4个,则有一个小朋友没分到苹果,且最后一个分到苹果的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不足3个.已知小朋友人数是偶数个,那么苹果的个数是()A.25B.26C.28D.29二、填空题(共24分)11.若x=﹣2是关于x的方程2x+5=a的解,则a的值为.12.33°48′=°.13.全民抗疫,齐心协力.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累计治愈“新冠”患者人数约为88000人,将“8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4.当x=时,代数式2x+1的值是x+2的值的3倍.15.若2m+n=3,则代数式6﹣m﹣0.5n的值为.16.若两个角互补,且度数之比为3:2,求较大角度数为.17.如果多项式2a2﹣6ab与﹣a2﹣2mab+b2的差不含ab项,则m的值为.18.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2|a+c|﹣|b﹣2c|的结果是.三、解答题(共76分)19.计算(1)(﹣48)×(﹣);(2)﹣32÷(﹣2)2×|﹣1|×6+(﹣2)3.20.解方程(1)x﹣2(x﹣4)=3(1﹣x);(2)1﹣=.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y=▓.黑色部分是小明不小心用墨水污染的条件,可是小亮却认为无需知道x、y的值,也能求出代数式的值.你同意小亮同学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1)我(填“同意”或“不同意”);(2)理由:22.如图是由8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1)请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2)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包括底面积);(3)用小正方体搭一几何体,使得它的俯视图和左视图与你在(1)中所画的图形一致,则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少要个小正方体.23.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的一点,点D为线段AE的中点.(1)若线段AB=m,CE=n,|m﹣20|+(n﹣5)2=0,求m,n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C的长.24.已知m、x、y满足:(1)|m+1|+(x﹣5)2=0;(2)﹣2ab y+1与4ab5是同类项.求代数式(2x2﹣3xy+y2)﹣m(x2﹣xy+y2)的值.25.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x=2,若a=4,求b的值.2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可比计划多做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将比计划少15个.问: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27.规定“△”是一种新的运算法则,满足:a△b=ab﹣3b.示例:4△(﹣3)=4×(﹣3)﹣3×(﹣3)=﹣12+9=﹣3.(1)求(﹣6)△2的值;(2)若(﹣3)△(x+1)=x△(﹣2),求x的值.28.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CD.(1)如果∠COB=130°,那么根据,可得∠AOD=°.(2)如果∠EOB=2∠AOC,求∠AOD的度数.29.如图,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点A表示的数为﹣5,点B表示的数为15,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AP=,点P表示的数(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点P运动多少秒时,P A=3PB?(3)若M为P 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1.解:﹣2的相反数是:﹣(﹣2)=2,故选:A.2.解:A.﹣3与是同类项,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2a2b与a2b,符合同类项定义,是同类项,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2m与2n所含字母不同,不是同类项,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x2y2与符合同类项定义,是同类项,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解:∵|a|=5,b2=16,∴a=±5,b=±4,∵ab>0,∴a=5,b=4或a=﹣5,b=﹣4,则a﹣b=1或﹣1,故选:D.4.解:一副三角尺中的角度有30°、60°、90°、45°、45°、90°,30°+45°=75°,45°+60°=105°,60°+90°=150°.故选:B.5.解:∵AC=2AB,∴点B是AC的中点,AC=2BC=2AB,∵AD=2BC,∴BD=3BC,∵BD=6,∴AB=BC=2,∴AC=2BC=4.故选:B.6.解:当x=1时,2ax2+bx=2a+b=3,当x=﹣2时,ax2﹣bx=4a+2b=2(2a+b)=2×3=6故选:B.7.解:墨水盖住的部分用a表示,把x=﹣1代入方程得:﹣=1,解得:a=1.故选:B.8.解:根据题意得:200×﹣80=80×50%,解得:x=6.故选:B.9.解:分为两种情况:如图1,当∠AOB在∠AOC内部时,∵∠AOB=20°,∠AOC=4∠AOB,∴∠AOC=80°,∵OD平分∠AOB,OM平分∠AOC,∴∠AOD=∠BOD=∠AOB=10°,∠AOM=∠COM=∠AOC=40°,∴∠DOM=∠AOM﹣∠AOD=40°﹣10°=30°;如图2,当∠AOB在∠AOC外部时,∠DOM=∠AOM+∠AOD=40°+10°=50°;故选:C.10.解:设小朋友的人数为x人,则苹果的个数为(3x+2)个,依题意,得:,解得:7<x<10.又∵x为偶数,∴x=8,∴3x+2=26.故选:B.二、填空题(共24分)11.解:将x=﹣2代入方程2x+5=a中得:﹣4+5=a,即a=1,故答案为:1.12.解:33°48′=33°+(48÷60)°=33°+0.8°=33.8°.故答案为:33.8°.13.解:88000=8.8×104,故答案为:8.8×104.14.解:由题意可得:2x+1=3(x+2),2x+1=3x+62x﹣3x=6﹣1﹣x=5x=﹣5,故答案为:﹣515.解:∵2m+n=3,∴6﹣m﹣0.5n=6﹣(m+0.5n)=6﹣(2m+n)=6﹣×3=6﹣1.5=4.5.故答案为:4.5.16.解:因为两个角的度数之比为3:2,所以设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x)°和(2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3x+2x=180,解这个方程,得x=36,所以3x=108.即较大角度数为108°.故答案为108°.17.解:(2a2﹣6ab)﹣(﹣a2﹣2mab+b2)=2a2﹣6ab+a2+2mab﹣b2=3a2+(2m﹣6)ab﹣b2,∵多项式2a2﹣6ab与﹣a2﹣2mab+b2的差不含ab项,∴2m﹣6=0,解得:m=3,故答案为:3.18.解:由数轴可知c<a<0<b,且|a|<|b|<|c|,则a﹣b<0、a+c<0、b﹣2c>0,∴原式=b﹣a﹣2(a+c)﹣(b﹣2c)=b﹣a﹣2a﹣2c﹣b+2c=﹣3a,故答案为:﹣3a.三、解答题(共76分)19.解:(1)(﹣48)×(﹣)=(﹣48)×(﹣)﹣(﹣48)×+(﹣48)×=24+30+(﹣28)=26;(2)﹣32÷(﹣2)2×|﹣1|×6+(﹣2)3=﹣32÷4××6+(﹣8)=﹣8××6+(﹣8)=﹣72+(﹣8)=﹣80.20.解:(1)去括号得:x﹣2x+8=3﹣3x,移项合并得:2x=﹣5,解得:x=﹣2.5;(2)去分母得:4﹣3x+1=6+2x,移项合并得:﹣5x=1,解得:x=﹣0.2.21.解:(1)同意;(2)理由:原式=2021﹣6y3﹣4x+4x+6y3=2021,由于计算结果与其中x、y无关,所以小亮同学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同意.22.解:(1)如图所示:(2)1×1=1,这个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为6×8﹣8×2=32(平方单位).故这个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为32个平方单位.(3)1+1+3+2=7(个).故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要7个小立方体.故答案为:32平方单位;7.23.解:(1)|m﹣20|+(n﹣5)2=0,∴m﹣20=0,n﹣5=0,∴m=20,n=5;(2)∵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B=20,CE=5,∴AC=AB=10,∴AE=AC+CE=15,∵点D为线段AE的中点,∴DE=AE=7.5,∴CD=DE﹣CE=7.5﹣5=2.5.24.解:∵|m+1|+(x﹣5)2=0,∴m+1=0,x﹣5=0,解得m=﹣1,x=5,∵﹣2ab y+1与4ab5是同类项,∴y+1=5,解得y=4,∴(2x2﹣3xy+y2)﹣m(x2﹣xy+y2)=2x2﹣3xy+y2﹣mx2+mxy﹣my2=(2﹣m)x2+(﹣3+m)xy+(1﹣m)y2=3x2﹣4xy+2y2=3×52﹣4×(﹣1)×4+2×42=75+16+32=123.25.解:将x=2代入方程中得,,化简得:3a=4b,∵a=4,∴b=3.26.解:设小组成员共有x名,依题意有5x﹣9=4x+15,解得x=24.当x=24时,5x﹣9=111.答:他们计划做111个中国结.27.解:(1)(﹣6)△2=(﹣6)×2﹣3×2=﹣12﹣6=﹣18;(2)∵(﹣3)△(x+1)=x△(﹣2),∴﹣3(x+1)﹣3(x+1)=﹣2x﹣3×(﹣2),﹣3x﹣3﹣3x﹣3=﹣2x+6,﹣6x+2x=6+3+3,﹣4x=12,x=﹣3.28.解:(1)∵∠COB=130°,∴∠AOD=∠COB=130°;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130.(2)设∠AOC=x,则∠EOB=2x.∵OE⊥CD,∴∠EOC=∠EOD=90°,∵∠AOC=∠BOD,且∠BOD+∠EOB=∠EOD=90°,∴x+2x=90°,∴x=30°,2x=60°,即∠EOB=60°,∴∠AOD=∠BOC=∠EOB+∠EOC=60°+90°=150°.故答案为:150°.29.解:(1)由题意,得:AP=5t,点P表示的数﹣5+5t,故答案为5t,﹣5+5t.(2)∵P A=3PB,(如图1,图2),∴5t=3(20﹣5t)或5t=3(5t﹣20),解得:t=3或6;(3)线段MN的长度不变,理由:∵M为P 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PM=P A,PN=PB,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MN=PB+P A=AB=10.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MN=P A﹣PB=(P A﹣PB)=AB=10;故MN的长度不变.。
七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20XX年七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复习就是重复学习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一)单项式、多项式、整式1、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或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者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由数字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的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分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属于单项式。
因为单项式属于整式,而分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分式。
例如,1/x不是单项式。
2y2)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例如,1和x也是单项式。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字母因数,如果是正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如果是负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3)单项式书写规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在字母前;乘号可以1/ 6省略为点或不写;除法的式子可以写成分数式;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3、多项式:若干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减法中有:减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这些单项式中的最高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6、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7、去、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七年级期末数学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期末数学复习知识点在七年级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点众多,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检验的重要考试。
为了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下文将从集合、整式、方程、图形与运算四个方面,列出七年级期末数学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
一、集合集合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之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工具。
在七年级,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元素、子集、集合间的关系等。
期末考试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集合中的元素,集合的元素个数;3.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4.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相等、包含、并集、交集和差集;5.用集合表示实际问题,如选课、调查等。
二、整式整式是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概念之一,涉及到多项式的各种运算。
在七年级,同学们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同类项、一元式等;期末考试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整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同类项的概念及如何合并同类项;3.一元式的概念及如何把整式化为一元式的和;4.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法则;5.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代数式。
三、方程方程是数学中用来求解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七年级,同学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期末考试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方程及其解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如加减消元、代入法与等式两端同乘同除法;3.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如解决玩具积木问题、车费、速度问题等。
四、图形与运算图形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
在七年级,同学们学习了平面图形和运算,期末考试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基本特征,如线段、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数轴的基本概念及应用;4.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就是七年级期末考试需要复习的核心知识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一个个地攻破难点,不断提升自己。
七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全册

七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全册数学是一门高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要想掌握数学知识需要认真学习和日积月累的实践。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全册,并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公式和解题方法,希望本文能对同学们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整数与分数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由0、正整数、负整数组成的数集,用Z表示。
2. 整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法。
3.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一个整数分母的倒数,即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的结果,用分数线表示。
4.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法,以及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二、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成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2.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加减乘除法,以及代数式的化简、展开和因式分解。
三、图形的认识1. 几何图形的分类: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图形的分类。
2. 周长和面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体积和表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表示等式关系的式子,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2. 方程的解法:方程的移项、等式两边乘除、配方法和因式分解等解法。
3. 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是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
4. 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加减乘除、绝对值、平方和倍数法等解法。
五、数系的扩张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用Q表示。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和绝对值。
2. 实数的概念: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如根号2、圆周率等),用R表示。
实数的四则运算和实数的比较大小。
六、平面与立体几何1. 平面的概念:平面是无限多条直线所组成的空间,包括平面内角、平行、垂直等基本概念和定理。
2. 立体的概念:立体是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物体,包括平行六面体、正方体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中学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综合复习题

人教版中学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综合复习题一、解答题1.如图,用两个面积为28cm的小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cm;(2)请你探究是否能将此大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个面积为214cm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2:1,若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喜欢探究的亮亮同学拿出形状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块纸片,其中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dm,宽为2dm,且两块纸片面积相等.(1)亮亮想知道正方形纸片的边长,请你帮他求出正方形纸片的边长;(结果保留根号)(2)在长方形纸片上截出两个完整的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为22dm和23dm,亮亮认为两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之和小于长方形纸片的总面积,所以一定能截出符合要求的正方形纸片来,你同意亮亮的见解吗?为什么?(参考数据:2 1.414≈)≈,3 1.7323.如图,8块相同的小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大长方形,(1)每块小长方形地砖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要求列方程组进行解答)(2)小明想用一块面积为7平方米的正方形桌布,沿着边的方向裁剪出一块新的长方形桌布,用来盖住这块长方形木桌,你帮小明算一算,他能剪出符合要求的桌布吗?4.如图,用两个边长为152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1)求大正方形的边长?(2)若沿此大正方形边的方向剪出一个长方形,能否使剪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4:3,且面积为720cm25.如图,纸上有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分别是多少?(2)如图所示,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的线段为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数轴的-1点为圆心,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多少?点A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多少?(3)你能把十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剪开并拼成正方形吗?若能,请画出示意图,并求它的边长二、解答题6.已知:AB//CD.点E在CD上,点F,H在AB上,点G在AB,CD之间,连接FG,EH,GE,∠GFB=∠CEH.(1)如图1,求证:GF//EH;(2)如图2,若∠GEH=α,FM平分∠AFG,EM平分∠GEC,试问∠M与α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含α的式子表示∠M)?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7.(1)如图①,若∠B+∠D=∠E,则直线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请证明(不需要注明理由).(2)如图②中,AB//CD,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直接写出结论.(3)如图③,已知AB//CD,则∠1+∠2+…+∠n-1+∠n的度数为.8.如图,已知直线12//l l ,点A B 、在直线1l 上,点C D 、在直线2l 上,点C 在点D 的右侧,()80,2,ADC ABC n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直线BE DE 、交于点E .(1)若20n =时,则BED ∠=___________; (2)试求出BED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将线段BC 向右平行移动,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9.已知,AB ∥CD .点M 在AB 上,点N 在CD 上.(1)如图1中,∠BME 、∠E 、∠E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 如图2中,∠BMF 、∠F 、∠F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2)如图3中,NE 平分∠FND ,MB 平分∠FME ,且2∠E +∠F =180°,求∠FME 的度数;(3)如图4中,∠BME =60°,EF 平分∠MEN ,NP 平分∠END ,且EQ ∥NP ,则∠FEQ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EQ 的度数.10.问题情境:(1)如图1,//AB CD ,128PAB ∠=︒,119PCD ∠=︒.求APC ∠度数.小颖同学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点P 作//PE AB ,请你接着完成解答.问题迁移:(2)如图3,//AD BC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ADP α∠=∠,PCE β∠=∠.试判断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提示:过点P 作//PF AD ),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不重合),请你猜想CPD ∠、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三、解答题11.阅读下面材料:小颖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甲,//,AB CD 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35,37BE DE B D ∠=︒∠=︒,求BED ∠的度数.她是这样做的: 过点E 作//,EF AB 则有,BEF B ∠=∠ 因为//,AB CD 所以//.EF CD ① 所以,FED D ∠=∠所以,BEF FED B D ∠+∠=∠+∠ 即BED ∠=_ ; 1.小颖求得BED ∠的度数为__ ; 2.上述思路中的①的理由是__ ; 3.请你参考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连接,,AD BC BE 平分,ABC DE∠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1)如图1,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若,ABC ADC αβ∠=∠=,则BED ∠的度数为 ;(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2)如图2,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设,ABC ADC αβ∠=∠=,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12.已知,如图①,∠BAD =50°,点C 为射线AD 上一点(不与A 重合),连接BC . (1)[问题提出]如图②,AB ∥CE ,∠BCD =73 °,则:∠B = .(2)[类比探究]在图①中,探究∠BAD 、∠B 和∠BCD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③,在射线BC 上取一点O ,过O 点作直线MN 使MN ∥AD ,BE 平分∠ABC 交AD 于E 点,OF 平分∠BON 交AD 于F 点,//OG BE 交AD 于G 点,当C 点沿着射线AD 方向运动时,∠FOG 的度数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不变的值.13.已知直线//EF MN ,点,A B 分别为EF , MN 上的点.(1)如图1,若120FAC ACB ∠=∠=︒,12CAD FAC ∠=∠, 12CBD CBN ∠=∠,求CBN∠与ADB ∠的度数;(2)如图2,若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则ADB =∠_________︒;(3)若把(2)中“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改为“FAC ACB m ∠=∠=︒,1CAD FAC n∠=∠, 1CBD CBN n ∠=∠”,则ADB =∠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14.如图,已知AM ∥BN ,∠A =64°.点P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与点A 不重合),BC 、BD 分别平分∠ABP 和∠PBN ,分别交射线AM 于点C ,D .(1)①∠ABN 的度数是 ;②∵AM ∥BN ,∴∠ACB =∠ ; (2)求∠CBD 的度数;(3)当点P 运动时,∠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4)当点P 运动到使∠ACB =∠ABD 时,∠ABC 的度数是 . 15.如图1,//AB CD ,在AB 、CD 内有一条折线EPF .(1)求证:AEP CFP EPF ∠+∠=∠;(2)在图2中,画BEP ∠的平分线与DFP ∠的平分线,两条角平分线交于点Q ,请你补全图形,试探索EQF ∠与EPF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2)的条件下,已知BEP ∠和DFP ∠均为钝角,点G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满足1BEG BEP n ∠=∠,1DFG DFP n∠=∠,(其中n 为常数且1n >),直接写出EGF ∠与EPF ∠的数量关系.四、解答题16.(生活常识)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入射光线)和变向后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如图 1,MN 是平面镜,若入射光线 AO 与水平镜面夹角为∠1,反射光线 OB 与水平镜面夹角为∠2,则∠1=∠2 .(现象解释)如图 2,有两块平面镜 OM ,ON ,且 OM ⊥ON ,入射光线 AB 经过两次反射,得到反射光线 CD .求证 AB ∥CD . (尝试探究)如图 3,有两块平面镜 OM ,ON ,且∠MON =55︒ ,入射光线 AB 经过两次反射,得到反射光线 CD ,光线 AB 与 CD 相交于点 E ,求∠BEC 的大小.(深入思考)如图 4,有两块平面镜 OM ,ON ,且∠MON = α ,入射光线 AB 经过两次反射,得到反射光线 CD ,光线 AB 与 CD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 E ,∠BED =β , α 与 β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 .(直接写出结果)17.在ABC 中,100BAC ∠=︒,A ABC CB =∠∠,点D 在直线BC 上运动(不与点B 、C 重合),点E 在射线AC 上运动,且ADE AED ∠=∠,设DAC n ∠=︒.(1)如图①,当点D 在边BC 上,且40n =︒时,则BAD ∠=__________︒,CDE ∠=__________︒;(2)如图②,当点D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BAD ∠和C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D 运动到点C 的右侧时,其他条件不变,BAD ∠和CDE ∠还满足(2)中的数量关系吗?请在图③中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画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加粗加黑) 18.如图①所示,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70C ∠=︒,65B ∠=︒,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A 落在ABC 内的点A '处. (1)若140∠=︒,2∠=________.(2)如图①,若各个角度不确定,试猜想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②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部时(如图②),(1)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A ∠,1∠,2∠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请说明.(3)应用:如图③: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内折叠之后,且三个顶点不重合,那么图中的123456∠+∠+∠+∠+∠+∠和是________.19.已知//,MN GH 在Rt ABC 中,90,30ACB BAC ∠=︒∠=︒,点A 在MN 上,边BC 在GH 上,在Rt DEF △中,90,DFE ∠=︒边DE 在直线AB 上,45EDF ∠=︒;(1)如图1,求BAN ∠的度数;(2)如图2,将Rt DEF △沿射线BA 的方向平移,当点F 在M 上时,求AFE ∠度数; (3)将Rt DEF △在直线AB 上平移,当以A D F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FAN ∠度数.20.(1)如图1所示,△ABC 中,∠ACB 的角平分线CF 与∠EAC 的角平分线AD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F ;①若∠B =90°则∠F = ;②若∠B =a ,求∠F 的度数(用a 表示);(2)如图2所示,若点G 是CB 延长线上任意一动点,连接AG ,∠AGB 与∠GA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 ,随着点G 的运动,∠F +∠H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1)4;(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即可;(2)先设未知数根据面积=14(cm2)列方程,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将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再解析:(1)4;(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即可;(2)先设未知数根据面积=14(cm2)列方程,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将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再判断即可.【详解】解:(1)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为:2×8=16(cm2),∴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16(cm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cm;故答案为:4;(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2xcm,宽为xcm,则2x•x=14,解得:7x2x7,∴不存在长宽之比为2:1且面积为214cm的长方形纸片.【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能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解此题的关键.2.(1);(2)不同意,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正方形边长为,根据两块纸片面积相等列出方程,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x的值;(2)根据两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计算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计算两个解析:(16dm;(2)不同意,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正方形边长为dm x ,根据两块纸片面积相等列出方程,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x 的值;(2)根据两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计算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计算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和,并与3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解:(1)设正方形边长为dm x ,则223x =⨯,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x =. (2)不同意.因为: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dm 和23dm 和3.1≈,即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和约为3.1dm ,所以3.13>,即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和大于长方形的长,所以不能在长方形纸片上截出两个完整的面积分别为22dm 和23dm 的正方形纸片.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并熟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3.(1) 长是1.5m,宽是0.5m.;(2)不能. 【解析】 【分析】(1)设每块小长方形地砖的长为xm,宽为ym,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2)把正方形的边长与大长方形的长比较即可. 【详解】 解:解析:(1) 长是1.5m,宽是0.5m.;(2)不能. 【解析】 【分析】(1)设每块小长方形地砖的长为xm,宽为ym,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2)把正方形的边长与大长方形的长比较即可. 【详解】解:(1)设每块小长方形地砖的长为xm,宽为ym,由题意得:32x yx y =⎧⎨+=⎩, 解得: 1.50.5x y =⎧⎨=⎩, ∴长是1.5m,宽是0.5m.(2)∵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米, ∴米,∵∴他不能剪出符合要求的桌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算术平方根的应用,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1)的关键,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是解(2)的关键.4.(1)30;(2)不能.【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出边长;(2)先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再判断即可.【详解】解:(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大正解析:(1)30;(2)不能.【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出边长;(2)先求出长方形的边长,再判断即可.【详解】2⨯解:(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30;(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4xcm,宽为3xcm,则4x•3x=720,解得:x,4x>30,所以沿此大正方形边的方向剪出一个长方形,不能使剪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4:3,且面积为720cm2.故答案为(1)30;(2)不能.【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5.(1)5;;(2);;(3)能,.【分析】(1)易得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求出斜边长即可.(3)一共有10个小正解析:(1)5;5;(2)51-;15-;(3)能,10.【分析】(1)易得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求出斜边长即可.(3)一共有10个小正方形,那么组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0,边长为10的算术平方根,画图.【详解】试题分析:解:(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原面积相等1×1×5=5,边长为5,如图(1)(2)斜边长=222222+=,故点A 表示的数为:222-;点A 表示的相反数为:222-(3)能,如图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原面积相等1×1×10=1010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图形的剪拼.二、解答题6.(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等量代换得出,即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解;(2)过点作,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析:(1)见解析;(2)902FME α∠=︒-,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EH EHB ∠=∠,等量代换得出GFB EHB ∠=∠,即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解;(2)过点M 作//MQ AB ,过点G 作//GP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B CD ,CEH EHB ∴∠=∠,GFB CEH ∠=∠,GFB EHB ∴∠=∠,//GF EH ∴;(2)解:902FME α∠=︒-,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M 作//MQ AB ,过点G 作//GP AB ,//AB CD ,//MQ CD ∴,AFM FMQ ∴∠=∠,QME MEC ∠=∠,FME FMQ QME AFM MEC ∴∠=∠+∠=∠+∠,同理,FGE FGP PGE AFG GEC ∠=∠+∠=∠+∠,FM 平分AFG ∠,EM 平分GEC ∠,2AFG AFM ∴∠=∠,2GEC MEC ∠=∠,2FGE FME ∴∠=∠,由(1)知,//GF EH ,180FGE GEH ∴∠+∠=︒,GEH α∠=,180FGE α∴∠=︒-,2180FME α∴∠=︒-,902FME α∴∠=︒-.【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作出合理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7.(1)AB//CD ,证明见解析;(2)∠E1+∠E2+…∠En=∠B+∠F1+∠F2+…∠Fn-1+∠D ;(3)(n-1)•180°【分析】(1)过点E作EF//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则可得出解析:(1)AB//CD,证明见解析;(2)∠E1+∠E2+…∠E n=∠B+∠F1+∠F2+…∠F n-1+∠D;(3)(n-1)•180°【分析】(1)过点E作EF//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则可得出∠B=∠BEF,再由已知及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AB∥CD;(2)如图,过点E作EM∥AB,过点F作FN∥AB,过点G作GH∥AB,根据探究(1)的证明过程及方法,可推出∠E+∠G=∠B+∠F+∠D,则可由此得出规律,并得出∠E1+∠E2+…∠E n=∠B+∠F1+∠F2+…∠F n-1+∠D;(3)如图,过点M作EF∥AB,过点N作GH∥AB,则可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2+∠MNG =180°×2,依此即可得出此题结论.【详解】解:(1)过点E作EF//AB,∴∠B=∠BEF.∵∠BEF+∠FED=∠BED,∴∠B+∠FED=∠BED.∵∠B+∠D=∠E(已知),∴∠FED=∠D.∴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2)过点E作EM∥AB,过点F作FN∥AB,过点G作GH∥AB,∵AB∥CD,∴AB∥EM∥FN∥GH∥CD,∴∠B=∠BEM,∠MEF=∠EFN,∠NFG=∠FGH,∠HGD=∠D,∴∠BEF+∠FGD=∠BEM+∠MEF+∠FGH+∠HGD=∠B+∠EFN+∠NFG+∠D=∠B+∠EFG+∠D,即∠E+∠G=∠B+∠F+∠D.由此可得:开口朝左的所有角度之和与开口朝右的所有角度之和相等,∴∠E1+∠E2+…∠En=∠B+∠F1+∠F2+…∠F n-1+∠D.故答案为:∠E1+∠E2+…∠E n=∠B+∠F1+∠F2+…∠F n-1+∠D.(3)如图,过点M作EF∥AB,过点N作GH∥AB,∴∠APM+∠PME=180°,∵EF∥AB,GH∥AB,∴EF∥GH,∴∠EMN+∠MNG=180°,∴∠1+∠2+∠MNG =180°×2,依次类推:∠1+∠2+…+∠n-1+∠n=(n-1)•180°.故答案为:(n-1)•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属于基础题,关键是过E点作AB(或CD)的平行线,把复杂的图形化归为基本图形.8.(1)60°;(2)n°+40°;(3)n°+40°或n°-40°或220°-n°【分析】(1)过点E作EF∥AB,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BED的度数;(2)同(1)中方法求解解析:(1)60°;(2)n°+40°;(3)n°+40°或n°-40°或220°-n°【分析】(1)过点E作EF∥AB,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BED的度数;(2)同(1)中方法求解即可;(3)分当点B在点A左侧和当点B在点A右侧,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过点E作EF∥AB,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1)当n=20时,∠ABC=40°,过E作EF∥AB,则EF∥CD,∴∠BEF=∠ABE,∠DEF=∠CDE,∵BE平分∠ABC,DE平分∠ADC,∴∠BEF=∠ABE=20°,∠DEF=∠CDE=40°,∴∠BED=∠BEF+∠DEF=60°;(2)同(1)可知:∠BEF=∠ABE=n°,∠DEF=∠CDE=40°,∴∠BED=∠BEF+∠DEF=n°+40°;(3)当点B在点A左侧时,由(2)可知:∠BED=n°+40°;当点B在点A右侧时,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2n°,∠ADC=80°,∴∠ABE=12∠ABC=n°,∠CDG=12∠ADC=40°,∵AB∥CD∥EF,∴∠BEF=∠ABE=n°,∠CDG=∠DEF=40°,∴∠BED=∠BEF-∠DEF=n°-40°;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2n°,∠ADC=80°,∴∠ABE=12∠ABC=n°,∠CDG=12∠ADC=40°,∵AB∥CD∥EF,∴∠BEF=180°-∠ABE=180°-n°,∠CDE=∠DEF=40°,∴∠BED=∠BEF+∠DEF=180°-n°+40°=220°-n°;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n°,∠ADC=70°,∴∠ABG=12∠ABC=n°,∠CDE=12∠ADC=40°,∵AB∥CD∥EF,∴∠BEF=∠ABG=n°,∠CDE=∠DEF=40°,∴∠BED=∠BEF-∠DEF=n°-40°;综上所述,∠BED的度数为n°+40°或n°-40°或220°-n°.【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各角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9.(1)∠BME=∠MEN﹣∠END;∠BMF=∠MFN+∠FND;(2)120°;(3)不变,30°【分析】(1)过E作EH∥AB,易得E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过F作FH∥AB解析:(1)∠BME=∠MEN﹣∠END;∠BMF=∠MFN+∠FND;(2)120°;(3)不变,30°【分析】(1)过E作EH∥AB,易得E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过F作FH∥AB,易得F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根据(1)的结论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BME+∠END)+∠BMF-∠FND=180°,可求解∠BMF=60°,进而可求解;∠BME,进而可求解.(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知∠FEQ=12【详解】解:(1)过E作EH∥AB,如图1,∴∠BME=∠MEH,∵AB∥CD,∴HE∥CD,∴∠END=∠HEN,∴∠MEN=∠MEH+∠HEN=∠BME+∠END,即∠BME=∠MEN﹣∠END.如图2,过F作FH∥AB,∴∠BMF=∠MFK,∵AB∥CD,∴FH∥CD,∴∠FND=∠KFN,∴∠MFN=∠MFK﹣∠KFN=∠BMF﹣∠FND,即:∠BMF=∠MFN+∠FND.故答案为∠BME=∠MEN﹣∠END;∠BMF=∠MFN+∠FND.(2)由(1)得∠BME=∠MEN﹣∠END;∠BMF=∠MFN+∠FND.∵NE平分∠FND,MB平分∠FME,∴∠FME=∠BME+∠BMF,∠FND=∠FNE+∠END,∵2∠MEN+∠MFN=180°,∴2(∠BME+∠END)+∠BMF﹣∠FND=180°,∴2∠BME+2∠END+∠BMF﹣∠FND=180°,即2∠BMF+∠FND+∠BMF﹣∠FND=180°,解得∠BMF=60°,∴∠FME=2∠BMF=120°;(3)∠FEQ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30°.由(1)知:∠MEN=∠BME+∠END,∵EF平分∠MEN,NP平分∠END,∴∠FEN=12∠MEN=12(∠BME+∠END),∠ENP=12∠END,∵EQ∥NP,∴∠NEQ=∠ENP,∴∠FEQ=∠FEN﹣∠NEQ=12(∠BME+∠END)﹣12∠END=12∠BME,∵∠BME=60°,∴∠FEQ=12×60°=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作平行线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0.(1)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①当在延长线时(点不与点重合),;②当在之间时(点不与点,重合),.理由见解析【分析】(1)过P 作PE ∥AB ,构造同旁内角,利用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解析:(1)见解析;(2)180CPD αβ∠=∠+︒-∠,理由见解析;(3)①当P 在BA 延长线时(点P 不与点A 重合),180CPD βα∠=︒-∠-∠;②当P 在BO 之间时(点P 不与点B ,O 重合),180CPD αβ∠=∠-︒+∠.理由见解析【分析】(1)过P 作PE ∥AB ,构造同旁内角,利用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113°;(2)过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推出////AD PF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80BCP ,即可得出答案;(3)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②当P 在BO 之间时(点P 不与点B ,O 重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过P 作//PE AB ,//AB CD ,////PE AB CD ∴,=180APE PAB ,180CPE PCD ∠+∠=︒,128PAB ∠=︒,119PCD ∠=︒52APE ∴∠=︒,61CPE ∠=︒,5261113APC ∴∠=︒+︒=︒;(2)180CPD αβ∠=∠+︒-∠,理由如下:如图3,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AD BC ,////AD PF BC ∴,ADP DPF ∴∠=∠,BCP CPF ∠=∠,180BCP PCE ∠+∠=︒,PCE β∠=∠,180BCP β∴∠=︒-∠又ADP α∠=∠=180CPD DPF CPF ;(3)①当P 在BA 延长线时(点P 不与点A 重合),180CPD βα∠=︒-∠-∠; 理由:如图4,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AD BC ,////AD PF BC ∴,ADP DPF ∴∠=∠,BCP CPF ∠=∠,180BCP PCE ∠+∠=︒,PCE β∠=∠,180BCP β∴∠=︒-∠,又ADP α∠=∠,180CPD CPF DPF αβ∴∠=∠-∠=︒-∠-∠;②当P 在BO 之间时(点P 不与点B ,O 重合),180CPD αβ∠=∠-︒+∠.理由:如图5,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AD BC ,////AD PF BC ∴,ADP DPF ∴∠=∠,BCP CPF ∠=∠,180BCP PCE ∠+∠=︒,PCE β∠=∠,180BCP β∴∠=︒-∠,又ADP α∠=∠180CPD DPF CPF 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三、解答题11.;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1);(2).【分析】1、根据角度和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推论解答;3、(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1的结论证明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B解析:1.72;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1)1122αβ+;(2)1118022αβ-+. 【分析】1、根据角度和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推论解答;3、(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1的结论证明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求出11,22ABE CDE αβ∠=∠=,过点E 作EF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F =12α,11801802DEF CDE β∠=︒-∠=︒-,再利用周角求出答案.【详解】1、过点E 作//,EF AB则有,BEF B ∠=∠因为//,AB CD所以//.EF CD ①所以,FED D ∠=∠所以,BEF FED B D ∠+∠=∠+∠即BED ∠=72;故答案为:72;2、过点E 作//,EF AB则有,BEF B ∠=∠因为//,AB CD所以EF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1)∵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1111,2222ABE ABC CDE ADC αβ∠=∠=∠=∠=, 过点E 作EF ∥AB ,由1可得∠BED =BEF FED ABE CDE ∠+∠=∠+∠,∴∠BED =1122αβ+, 故答案为:1122αβ+;(2)∵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 ∴1111,2222ABE ABC CDE ADC αβ∠=∠=∠=∠=, 过点E 作EF ∥AB ,则∠ABE =∠BEF =12α, ∵//,AB CD∴EF ∥CD ,∴180CDE DEF ∠+∠=︒,∴11801802DEF CDE β∠=︒-∠=︒-, ∴11360360(180)22BED DEF BEF βα∠=︒-∠-∠=︒-︒--=1118022αβ-+.【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推论,正确引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2.(1);(2),见解析;(3)不变,【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再求出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作∥,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 (3)运用解析:(1)23︒;(2)BCD A B ∠=∠+∠,见解析;(3)不变, 25FOG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50A DCE ∠=∠=︒,再求出BCE ∠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C 作CE ∥AB ,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3)运用(2)的结论和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FOG ∠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1)因为CE ∥AB ,所以50A DCE ∠=∠=︒,B BCE ∠=∠因为∠BCD =73 °,所以23BCE BCD DCE ∠=∠-∠=︒,故答案为:23︒(2)BCD A B ∠=∠+∠,如图②,过点C 作CE ∥AB ,则A DCE ∠=∠,B BCE ∠=∠.因为BCD DCE BCE ∠=∠+∠,所以BCD BAD B ∠=∠+∠,(3)不变,设ABE x ∠=,因为BE 平分ABC ∠,所以CBE ABE x ∠=∠=.由(2)的结论可知BCD BAD ABC ∠=∠+∠,且50BAD ︒∠=,则:502BCD x ∠=︒+.因为MN ∥AD ,所以502BON BCD x ∠=∠=︒+,因为OF 平分BON ∠, 所以1252COF NOF BON x ∠=∠=∠=︒+. 因为OG ∥BE ,所以COG CBE x ∠=∠=,所以2525FOG COF COG 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通过等量代换等方法得出角之间的关系.13.(1)120º,120º;(2)160;(3)【分析】(1)过点作,,根据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则 ,再根据 , ,可得 , ,可求出 ,,根据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解析:(1)120º,120º;(2)160;(3)()1360n m n -⋅- 【分析】(1)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根据 120FAC ACB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120GCB ∠=︒,则 120CBN GCB ∠=∠=︒,再根据 12CAD FAC ∠=∠, 12CBD CBN ∠=∠,可得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可求出 60ADH FAD ∠=∠=︒,60BDH DBN ∠=∠=︒,根据 ADB ADH BDH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根据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求解即可;(3)同理(1)的求法,根据FAC ACB m ∠=∠=︒,1CAD FAC n ∠=∠,1CBD CBN n ∠=∠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60DBN CBN CBD ∠=∠-∠=︒,又∵60FAD FAC CAD ∠=∠-∠=︒,∴60ADH FAD ∠=∠=︒,60BDH DBN ∠=∠=︒,∴120ADB ADH BDH ∠=∠+∠=︒.(2)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 ∵1403CBD CBN ∠=∠=︒, 1403CAD FAC ∠=∠=︒∴80DBN CBN CBD ∠=∠-∠=︒,又∵80FAD FAC CAD ∠=∠-∠=︒,∴80ADH FAD ∠=∠=︒,80BDH DBN ∠=∠=︒,∴160ADB ADH BDH ∠=∠+∠=︒.故答案为:160;(3)同理(1)的求法∵EF MN ,∴EF MN CG DH , ∴ACG FAC m ∠=∠=︒,∴3603602GCB ACG ACB m ∠=︒-∠-∠=︒-︒,∴3602CBN GCB m ∠=∠=︒-︒, ∵13602m CBD CBN n n ︒-︒∠=∠=, 1m CAD FAC n n︒∠=∠= ∴()()360213602=3602m n m DBN CB D m n N n CB ︒-︒-︒-︒-︒∠-∠=-=∠︒, 又∵()1n m FAD FAC CAD m m n n -︒∠=∠-∠=︒-=︒, ∴()1n ADH FAD m n -∠=∠=︒, ()13602n BDH DBN m n-∠=∠=︒-︒, ∴()()()1113602=360n n n ADB ADH BDH m m m n n n --∠=∠+∠=-︒︒-︒︒-+︒. 故答案为:()1360n m 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的运算,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1)① ②;(2);(3)不变,,理由见解析;(4)【分析】(1)①由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直接求出;②由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直接写出;(2)由角平分线的解析:(1)①116,︒ ②CBN ;(2)58︒;(3)不变,:2:1APB ADB ∠∠=,理由见解析;(4)29.︒【分析】(1)①由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直接求出;②由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直接写出;∠ABN,即可求出结果;(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证明∠CBD=12(3)不变,∠APB:∠ADB=2:1,证∠APB=∠PBN,∠PBN=2∠DBN,即可推出结论;(4)可先证明∠ABC=∠DBN,由(1)∠ABN=116°,可推出∠CBD=58°,所以∠ABC+∠DBN=58°,则可求出∠ABC的度数.【详解】解:(1)①∵AM//BN,∠A=64°,∴∠ABN=180°﹣∠A=116°,故答案为:116°;②∵AM//BN,∴∠ACB=∠CBN,故答案为:CBN;(2)∵AM//BN,∴∠ABN+∠A=180°,∴∠ABN=180°﹣64°=116°,∴∠ABP+∠PBN=116°,∵BC平分∠ABP,BD平分∠PBN,∴∠ABP=2∠CBP,∠PBN=2∠DBP,∴2∠CBP+2∠DBP=116°,∴∠CBD=∠CBP+∠DBP=58°;(3)不变,∠APB:∠ADB=2:1,∵AM//BN,∴∠APB=∠PBN,∠ADB=∠DBN,∵BD平分∠PBN,∴∠PBN=2∠DBN,∴∠APB:∠ADB=2:1;(4)∵AM//BN,∴∠ACB=∠CBN,当∠ACB=∠ABD时,则有∠CBN=∠ABD,∴∠ABC+∠CBD=∠CBD+∠DBN∴∠ABC=∠DBN,由(1)∠ABN=116°,∴∠CBD=58°,∴∠ABC+∠DBN=58°,∴∠ABC=29°,故答案为:29°.【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解题关键是能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15.(1)见解析;(2);见解析;(3)【分析】(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2)由(1)结论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3)由(2)结论可得:.【详解】(1)证明:如图1,过解析:(1)见解析;(2)2360EPF EQF ∠+∠=︒;见解析;(3)360EPF n EGF ∠+∠=︒【分析】(1)过点P 作//PG AB ,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2)由(1)结论可得:EPF AEP CFP ∠=∠+∠,EQF BEQ DFQ ∠=∠+∠,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EQF BEQ DFQ ∠=∠+∠()13602EPF =︒-∠; (3)由(2)结论可得:()1EGF BEG DFG BEP DFP n ∠=∠+∠=∠+∠()1360EPF n =︒-∠. 【详解】(1)证明:如图1,过点P 作//PG AB ,∵//AB CD ,∴//PG CD ,∴1AEP ∠=∠,2CFP ∠=∠,又∵12EPF ∠+∠=∠,∴AEP CFP EPF ∠+∠=∠;(2)如图2,由(1)可得:EPF AEP CFP ∠=∠+∠,EQF BEQ DFQ ∠=∠+∠,∵BEP ∠的平分线与DFP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 ,∴1()2EQF BEQ DFQ BEP DFP ∠=∠+∠=∠+∠ []()11360()36022AEP CFP EPF =︒-∠+∠=︒-∠, ∴2360EPF EQF ∠+∠=︒;(3)由(2)可得:EPF AEP CFP ∠=∠+,EGF BEG DFG ∠=∠+∠, ∵1BEG BEP n ∠=∠,1DFG DFP n∠=∠, ∴1()EGF BEG DF nG BEP DFP ∠=∠+∠=∠+∠ []()11360()360AEP CFP EPF n n=︒-∠+∠=︒-∠, ∴360EPF n EGF ∠+∠=︒;【点睛】考核知识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是关键.四、解答题16.【现象解释】见解析;【尝试探究】BEC 70;【深入思考】 2.【分析】[现象解释]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2,∠3=∠4,再利用∠2+∠3=90°得出∠1+∠2+∠解析:【现象解释】见解析;【尝试探究】∠BEC = 70︒;【深入思考】 β = 2α.【分析】[现象解释]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2,∠3=∠4,再利用∠2+∠3=90°得出∠1+∠2+∠3+∠4=180°,即可得出∠DCB+∠ABC=180°,即可证得AB ∥CD ;[尝试探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2+∠3=125°,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2,∠3=∠4,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出∠1+∠2+∠EBC+∠3+∠4+∠BCE=360°,即可得出∠EBC+BCE=360°-250°=11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EC=180°-110°=70°;[深入思考]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出∠ABC=180°-2∠2,∠BCD=180°-2∠3,利用外角的性质∠BED=∠ABC-∠BCD=(180°-2∠2)-(180°-2∠3)=2(∠3-∠2)=β,而∠BOC=∠3-∠2=α,即可证得β=2α.【详解】[现象解释]如图2,∵OM⊥ON,∴∠CON=90°,∴∠2+∠3=90°∵∠1=∠2,∠3=∠4,∴∠1+∠2+∠3+∠4=180°,∴∠DCB+∠ABC=180°,∴AB∥CD;【尝试探究】如图3,在△OBC中,∵∠COB=55°,∴∠2+∠3=125°,∵∠1=∠2,∠3=∠4,∴∠1+∠2+∠3+∠4=250°,∵∠1+∠2+∠EBC+∠3+∠4+∠BCE=360°,∴∠EBC+BCE=360°-250°=110°,∴∠BEC=180°-110°=70°;【深入思考】如图4,β=2α,理由如下:∵∠1=∠2,∠3=∠4,∴∠ABC=180°-2∠2,∠BCD=180°-2∠3,∴∠BED=∠ABC-∠BCD=(180°-2∠2)-(180°-2∠3)=2(∠3-∠2)=β,∵∠BOC=∠3-∠2=α,∴β=2α.【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1)60,30;(2)∠BAD=2∠CDE,证明见解析;(3)成立,∠BAD=2∠CDE,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将∠BAC=100°,∠DAC=40°代入∠BAD=∠BAC-∠DAC解析:(1)60,30;(2)∠BAD=2∠CDE,证明见解析;(3)成立,∠BAD=2∠CDE,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将∠BAC=100°,∠DAC=40°代入∠BAD=∠BAC-∠DAC,求出∠BAD.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4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ABC+∠BAD=100°,在△AD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DE=∠AED=70°,那么∠CDE=∠ADC-∠ADE=30°;(2)如图②,在△ABC和△AD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40°,∠ADE=∠AED=1802n︒-.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DE=∠ACB-∠AED=1002n-︒,再由∠BAD=∠DAC-∠BAC得到∠BAD=n-100°,从而得出结论∠BAD=2∠CDE;(3)如图③,在△ABC和△AD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40°,∠ADE=∠AED=1802n︒-.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DE=∠ACD-∠AED=1002n︒+,再由∠BAD=∠BAC+∠DAC得到∠BAD=100°+n,从而得出结论∠BAD=2∠CDE.【详解】解:(1)∠BAD=∠BAC-∠DAC=100°-40°=60°.∵在△ABC中,∠BAC=100°,∠ABC=∠ACB,∴∠ABC=∠ACB=40°,。
七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第一章:整数与数轴1.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整数,即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集合,用符号“...,-3,-2,-1,0,1,2,3,...”表示。
正整数表示数轴上的右方,负整数表示数轴上的左方,0表示原点。
2. 整数的比较与大小关系对于两个整数a和b,若a>b,则a比b大;若a<b,则a比b小;若a=b,则a和b相等。
3.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正负整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符号,并将绝对值相加。
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4. 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整数的乘法运算规则:正数乘以正数为正数,正数乘以负数为负数,负数乘以正数为负数,负数乘以负数为正数。
整数的除法运算规则:正数除以正数为正数,正数除以负数为负数,负数除以正数为负数,负数除以负数为正数。
第二章: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分数是整数和整数的比值,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2. 分数的化简与比较将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约去,得到分数的最简形式。
对于两个分数a/b和c/d,若a/b>c/d,则a/b大于c/d;若a/b<c/d,则a/b小于c/d;若a/b=c/d,则a/b等于c/d。
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分母相同,分子相加。
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分母相同,分子相减。
4. 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5.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计算小数的方式是将分母为10的幂的分数转化为小数。
第三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代数式是由数字、变量、运算符和常数项组成的表达式。
2. 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将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合并,得到化简后的代数式;将乘法公式或双曲函数展开,得到展开式。
3. 代数式的加减法运算将同类项合并,得到代数式的加法或减法结果。
4. 代数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将代数式的每一项相乘或相除,得到代数式的乘法或除法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题)
初一数学期末复习综合(7)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
4-等于( )
A .4
B .4-
C .14
D .1
4
- 2.下列图形中1∠与2∠是内错角的是(
)
A .
B .
C .
D .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b )2=a 2b 2
B .a 2+a 4=a 6
C .(a 2)3=a 5
D .a 2•a 3=a 6 4.如果2
16x mx ++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m 的值是( ) A .8 B .-8 C .8± D .17 5.下列各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22121x x x x ++=++
B .4
3
2
2
2
623x y x y x y =⋅
C .()()2111x x x +-=-
D .()2
2
442x x x -+=-
6.若方程组⎩
⎨
⎧-=++=+a y x a
y x 13313的解满足2-=-y x ,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 不能确定
7.下列命题:①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③若a b =,则a b =;④对于任意x ,代数式2
610x x -+的值总是正数.其中正确命题的个
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8.下列四个不等式组中,解为13x -<<的不等式组有可能是( ) A .11ax bx >⎧⎨
>⎩ B .22ax bx <⎧⎨<⎩ C .33ax bx >⎧⎨<⎩ D .4
4
ax bx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2017
2016
0.25
4⨯-=
.
100.00175 11.十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
12.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60°,则∠2
13.如图,47A B ∠=∠=
,106C ∠=
,则D ∠= °.
1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的逆命题是 命题(填“真”或“假”).
(第13题)
15.关于x 的代数式()()
2
231ax x x -+- 的展开式中不含x 2项,则a = .
16.若2530x y --=,则432x y
÷= .
17.若关于x 的不等式20x m -<仅有两个正整数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8.△ABC 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3和6,若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的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64分.) 19.(6分)计算: (1)()
2017
1
()312
π-+-+- (2)()()()b a b a b a 2232
-+--
20.(6分)分解因式:
(1)2
2
242x xy y -+ (2)()()2m m n n m -+-
21.(8分) (1) 解方程组:1
23x y x y =+⎧⎨-=⎩
(2)解不等式组:356
113
2x x x x -≤+⎧⎪
⎨-<-⎪⎩,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2.(6分)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个单位长度,△ABC
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ABC 平移后得△DEF ,使点A 的对应点为点D ,点B 的对应点为点E .
(1)画出△DEF ;
(2)连接AD 、BE ,则线段AD 与BE 的关系是 ; (3)求△DEF 的面积.
23.(6分)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3
325
23a y x a y x 的解x 是负数,y 为正数.
① a a b b ② ③ (1)求a 的取值范围; (2)化简2223a a ++-.
24.(6分)如图1,有若干张边长为a 的小正方形①、长为b 宽为a 的长方形②以及边长为b 的大正方形
③的纸片.
图1 图2
(1)已知小正方形①与大正方形③的面积之和为169,长方形②的周长为34,求长方形②的面积. (2)如果现有小正方形①1张,大正方形③2张,长方形②3张,请你将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 (在图2
22
26.(8分)在“五•一”期间,某公司组织员工到扬州瘦西湖旅游,如果租用甲种客车2辆,乙种客车3辆,则可载180人,如果租用甲种客车3辆,乙种客车1辆,则可载165人. (1)请问甲、乙两种客车每辆分别能载客多少人?
(2)若该公司有303名员工,旅行社承诺每辆车安排一名导游,导游也需一个座位.
①
D ①现打算同时租甲、乙两种客车共8辆,请帮助旅行社设计租车方案.
②旅行前,旅行社的一名导游由于有特殊情况,旅行社只能安排7名导游,为保证所租的每辆车均有一名导游,租车方案调整为:同时租65座、45座和30座的大小三种客车,出发时,所租的三种客车的座位恰好坐满,请问旅行社的租车方案如何安排?
27.(10分)如图,△ABC 中,ABC ACB ∠=∠,点D 在BC 所在的直线上,点E 在射线AC 上,且
ADE AED ∠=∠,连接DE . (1)如图①,若30B C ∠=∠= ,70BAD ∠=
,求CDE ∠的度数;
(2)如图②,若70ABC ACB ∠=∠=
,15CDE ∠=
,求BAD ∠的度数;
(3)当点D 在直线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运动时,试探究BAD ∠与C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①
备用图。